超高齡化
」 長照 超高齡化社會 日本 南投 高齡![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87441/sm-e4695dcd11acc915442519a3a2f836b0.jpg)
北市二殯將增12座火化爐 外縣市民火化費擬調高到1萬
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殯儀館火化數量增加成為問題。北市殯葬處預計在懷愛館(原二殯)增加12座火化爐,以負擔未來的火化量能,不過議員認為應調高外縣市來北市火化的費用,減少對北市資源的依賴,且需增設連續性空汙監測設備,管控懷愛館周圍的空品狀況。北市議會民政委員會3日審查懷愛館新增火化爐的環評預算,殯葬處長張世昌指出,目前懷愛館有14爐火化爐、每年火化量約為2.9萬具。但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推估2057年的火化量將來到每年5.1萬具,屆時至少需要24爐才能負荷火化量能,再考量到爐具歲修問題,因此希望額外增設12爐。民政委員會召集人、國民黨議員曾獻瑩指出,外縣市火化需求占懷愛館使用量35%,應降低外縣市比例,減少對北市資源的依賴;國民黨議員游淑慧直言,應調整外縣市火化費用並限制額度,以確保北市居民優先權。張世昌回應,正規畫只接受在懷愛館辦告別式或冰存的遺體火化,並提高外縣市火化與冰存費,目標8成的服務對象是台北市民。台北市民在懷愛館火化的費用為2000元,外縣市民為6000元。未來預計將外縣市民的火化費用調高到1萬元,盼以此降低非台北市民的火化量。針對增設火化爐,曾獻瑩指出,目前懷愛館火化爐的空汙檢測,每爐每年僅1次,頻率太低難以掌握數據,應該增設連續性空汙監測設備,即時反應空品狀況。張世昌表示,目前14座火化爐共用7套空汙設備,設置連續性監測設備需增加2800萬預算,也會同時建立即時監測與應變SOP,降低空汙對居民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86341/sm-576d6e04bea5e4042c3f88b899e565d8.jpg)
人口老化加少子化衝擊 農業、醫療有隱憂
農村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農業就業人口不斷流失,10年前農業就業人口有約54.8萬人,截至今年10月只剩約49.4萬人,農地無人耕,勞動力短缺形成國家糧食安全隱憂。少子化趨勢之下,也將難以因應人口老化衍生的醫療需求。農業部農民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農業就業人口逐年下滑,參與勞保者平均年齡68.8歲,隨著我國將進入超高齡化,農業高齡化是必然的進程。目前農業部推動農業機械化,也推動「一鄉村一農機uber」,讓集團產區盡量用機械化改善缺人問題,針對農業季節性缺工,也透過各縣市農會、合作社組織人力團調度,同時向勞動部爭取2萬名農業移工,解決區域性缺工問題。台大農經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張宏浩表示,青農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耕地難以取得,政府雖然努力做結構性的調整,例如「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將所得權跟經營權分開,但仍有待時間扭轉農家「有土斯有財」觀念,農地問題是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另外少子化也將衝擊醫療。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未來30年的健保將面臨人力下降、高齡人口上升的死亡交叉,在宅照護、癌症及慢性病等支出會增加,但繳費的人下降,過去30年健保僅漲過2次保費,接下來最大的困難在籌資。台灣人口減少,六都卻在增加,反映出人口遷徙。石崇良直言,偏鄉地區居民越來越少,要如何支撐一家醫院?人口會影響醫療供給,未來不能什麼都依賴醫療體系,必須提升民眾的自我照顧能力。「往後就是人力減少的時代,我們要換位思考。」石崇良希望未來讓更多的病人在社區、門診處理,真正需要的才住院,而醫院要做的是改善人員的工作條件,導入智慧醫療、智慧護理來留住人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85752/sm-2dce6af4e22502dbdd54df84b19de649.jpg)
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聘移工 衝擊國內長照產業
立法院今(27日)三讀《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可申請外籍看護。台灣勞工陣線憂心,若繼續助長,將給人「國家默許將家庭看護工視為奴工」的感覺,在移工制度與權利尚未完善下,將把現行老人照顧服務推向家庭化、市場化的深淵,未來更勢必對國內長照從業人員、中高齡就業機會造成嚴重衝擊。就業服務法原本規定,多數家庭若要聘雇移工需經專業評估(巴氏量表),僅有少數可以免評,2023年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相關政策後,勞動部才開放長照服務6個月以上、輕度失智症及特定身心障礙類別等可免評聘移工,但外界仍疾呼應更放寬。立法院在今年上半年就提出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盼開放80歲以上及70至79歲癌友可以免評,勞動部前政務次長王安邦曾在立院公聽會時指出,持續推動擴大多元免評適用對象及範圍,預定9月修正相關法規,對象涵蓋被照顧者80歲以上且有長期就醫紀錄者、失能不可逆特定病症者以及具有偏遠地區醫療診所含衛生所長期就醫紀錄的失能者,預計受惠人數可達5.5萬人,未料該修正最後竟不了了之,形同跳票。超高齡化來臨,長照需求倍增,藍營立委提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法,主張80歲以上長者,不用巴氏量表就可以申請外籍看護。雇主協會主張,應讓「重症及失能診斷證明書(俗稱巴氏量表)」回歸診斷證明文件而非申請照護人力之用,讓醫師不用承擔開立量表壓力與後果,開放80歲長者的配套政策,則應包括由長照經費補助照顧重症失能的看護工、重症雇主免繳就業安定費等。衛福部長邱泰源則喊話,勞動部已經有多元化、放寬的政策,超過半數的長者已經通過該管道獲得服務。但是和醫界一起討論過後,認為還是要有醫療專業來做衡量跟評估,也就是保留巴氏量表評估,才會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84971/sm-00f8e52ee6269913b36423213dda497c.jpg)
今審《就業服務法》 80歲以上免巴氏量表成焦點!勞動部回應了
超高齡化來臨,長照需求日益增加,藍營立委今年6月提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法,主張開放80歲以上長者,不用巴氏量表就可以申請外籍看護,預計今(24日)於立法院院會進行討論表決。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強調,若通過可以減輕病人、家屬與醫生的壓力;雇主則期盼可以開放,因為「要80歲長者去醫院開巴氏量表實在太折騰了。」國民黨多位立委今年6月提出《就業服務法》第46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80歲以上長者得以免經醫師評估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也就是不需要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直接聘雇外籍看護,以減輕家庭照顧者壓力與負擔,草案將於今日立法院院會討論表決。蘇清泉表示,他身為臨床醫師,最大困擾就是開巴氏量表,要成功開立是難上加難,甚至有家屬跟醫生發生衝突,而該政策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提出的政見,也是很好的措施,此舉更能減輕病人、家屬與醫生的壓力,若擔憂浮濫、挪作他用的話,也可以稽核檢查。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2024選舉,藍綠白總統候選人一致認為巴氏量表需要改革,有些個案已經非常嚴重,連下樓都有問題,一直要去檢查巴氏量表,對很多家庭非常折騰,這沒有絕對的好壞,大家可以繼續討論。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表示,樂見所有開放的措施,因為高齡80歲的長者還要再去醫院開巴氏量表非常折騰,且也浪費醫院人力不斷的再開這個量表,且我國平均餘命僅79歲,真正80歲以上的長者並不多。她認為,我國針對長者也有長照設施,如果只是簡單需要陪伴「不會額外花2、3萬元聘請外籍看護工在家裡」,若是擔心會引發缺工潮,勞動部也應提前確保印尼、印度等外籍人力可以引入,及時補上缺口。張姮燕說,未來開放外籍看護一定是必然,台灣少子化以及高齡化的雙重壓力下,勢必要更多的看護來陪伴老人,「因為自己的子女都不夠人可以照顧」。勞動部表示,今年再度諮詢專科醫學會意見,多認為「免評巴氏量表」宜依據被看護者失能情況及照顧需求,不宜單以年齡畫分,且今年7月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公聽會中,亦有家總、障盟、居服聯盟等與會民間團體及學者認為,未失能者允聘看護將成變相幫傭,不利長輩維持健康自主,反而「加速失能」外,恐使外籍看護照顧上棄重擇輕,中重症家庭加劇面臨移工轉出或怠工等勞資爭議及轉換不成後失聯等情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43712/sm-594a0f5a68c97605e0fc6256d40bcbf7.jpg)
家庭看護移工要求納入長照體系 衛福部回應了
昨(16)日是「國際家務工日」,台灣移工聯盟偕同一群移工到衛福部門口抗議,高喊「泰源部長看長遠,不然長照走不遠!」,指國內21萬名家庭看護移工是提供照顧的主力,卻長期沒法令保障,要求衛福部將他們納入長照體系。衛福部回應,已著手規畫將通過語言、照護能力檢定的中階技術人力,可進入社區和居家擔任照服員。台灣移工聯盟專員王俐婷表示,監察院2023年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對於長照人力需求高達82萬9431人,其中老人占比65.43%,但截至同年6月,長照服務體系登錄照顧服務員9萬2558人,其中居家服務員僅4萬9425人,難以因應整體需求,21萬名家庭看護移工才是我國最重要的長照人力。勞動部2023年統計,家務移工平均工時約10小時,但一家一聘僱方式,導致移工長期血汗,幾乎24小時待命,宛如現代奴工。來自印尼的移工Cici說,自己由仲介分配到照顧老奶奶及打掃4層樓房子,早上6時開始從1樓掃地、拖地、清潔天花板、擦窗戶、清理房間,直到凌晨;沒午休時間,連睡覺都被要求和阿嬤同房。Cici說,自己因過勞摔傷,被送回仲介公司,期間還要打掃仲介的房子;後來重新安排,卻是照顧110公斤重的長輩,以及煮一家六口的飯,腰傷難耐仍得繼續工作,沒法令保障。王俐婷指出,國人對家庭看護照顧的需求目前只能二選一,若選擇家庭看護工,就不能使用長照資源,但政府長照資源始終不足,若把21萬家庭看護工的人力納入長照體系,不僅能補足需求,同時家庭看護工的勞權也能獲得保障。王俐婷表示,衛福部曾說家庭看護工是長照制度之前就已存在,與長照完全沒有關係,根本是「講幹話」。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呼籲將家務移工人力納入長照體系,並逐步廢除1對1、24小時在宅的家庭聘僱制度。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回應,已規畫讓符合一定語言能力檢定、照顧技術成熟的外籍看護中階技術人力,優先開放成為居家或社區照顧服務員。是否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吳希文表示,目前已開放機構申請外籍看護工,但家庭看護工屬於家庭聘僱,工作性質是居住在案家提供陪伴照顧,和長照人員屬性、定位不同。衛福部會持續蒐集意見,審慎評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40279/sm-54868946fb6680b9a5c1415febff482e.jpg)
超高齡化社會「肌肉健康成關鍵」 肌少者恐長期臥床7.4年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縣市進入超高齡門檻。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肌肉流失風險。隨著肌肉流失加劇,不僅體力與肌力急速下滑,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失能或長期臥床7.4年。台灣整合照護學會今日(30)呼籲,肌肉流失是民眾邁向健康老過程的障礙,尤其肌肉流失與長者失能以及三高問題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暨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彭莉甯主任表示,為了幫助國人了解延緩肌肉流失的新解方,全台11位來自醫學中心的肌少權威醫師,首次集結統整國內外指引與研究,共同發布針對台灣民眾的《HMB肌少治療白皮書》,提出HMB(全名β-羥基-β-甲基丁酸)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彭莉甯主任分析,肌肉是健康的根基,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約40%的肌肉量,而國人關注的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都可能隨著肌肉流失增加風險,除了糖尿病風險增加近49%、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19%外,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將持續攀升。彭莉甯進一步解釋,過去改善肌肉健康的解方有限,面對肌肉流失,只能鼓勵民眾多補充蛋白質與多運動,儘管為了增肌費盡心力,卻難抑制肌肉流失。幸而研究發現,HMB有雙重效果,可以刺激肌肉合成、促進肌肉生長,還能穩定肌肉結構、保護肌肉組織從根源抑制流失。HMB該如何補充?攝取量要達到多少才足夠?彭莉甯主任以《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為指引,說明肌肉健康者可每日補充至少約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肌力、體力不足有早期肌少風險者,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1.5克HMB;肌少症患者,則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3克HMB。她表示,HMB屬珍稀營養成分,難從自然飲食中攝取充足,以有肌肉流失困擾的民眾為例,需要吃下約50雞蛋或約8公斤嫩豆腐才能達到1.5克的HMB每日建議攝取量,若是肌少症患者則需要雙倍,正常飲食幾乎無法達到。因而,她建議民眾透過具醫學實證的HMB營養品效率補充,搭配多重蛋白質來提供肌肉生長短中長期所需的原料。亞培台灣醫藥學術部處長王耀賢醫師分享收案人數逾千位的亞洲大型臨床研究,說明雖然國人對HMB較陌生,但國際上早已廣泛運用於促進肌肉健康。研究發現,對比僅接受營養教育的長輩,穩定攝取HMB營養補充品者,在六個月後,近四成體態和營養狀況變得更健康、是無補充者的四倍之多,且上臂肌肉量與下肢肌力也顯著提升,生病時間更是明顯降低約四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39286/sm-6d37258ea83dfcdf9ebe563fd21e14d0.jpg)
老人獨居戶10年增8成!「孤獨死」案例愈來愈多 新北曾1天內傳3起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顯示,僅1名65歲老人獨居宅數從2013年29.4萬宅,至2022年52.8萬宅,10年成長近8成,隨著獨居戶增多,「孤獨死」案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六都當中,僅1名老年人口居住宅數,以新北10.6萬戶居冠,其次為台北7.9萬戶,台南約4.9萬戶。新北市去年10月間曾1天內傳出3起獨居者在家死亡多時卻無人發現的悲劇;新竹去年9月間更有獨居翁在家死亡多時,遺體遭狗啃食的憾事。台南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去年底至今接連處理多起「孤獨死」個案,不乏死者在家發臭才被發現,即使送殯儀館也因無親友出面,只能冰存;甚至出現殯葬業盯上孤獨死長者無人善後,出面「搶屍體」,打著幫清寒死者辦後事名義,四處討善款斂財。經手多例「孤獨死」,鄭晴而深感社福網絡看似機制完備,但法令冰冷且僵化,「不是親屬,想幫也幫不上忙」。他舉1名在家自然死亡多日,遺體腐爛的獨居死亡里民為例,雖知身分但礙於面目全非,且欠缺身分證明文件,三更半夜聯繫不上公部門,殯儀館一度拒收,最後聯繫社會局證明死者為列冊對象,好不容易才送進殯儀館冰存。後來,從殯葬業者口中得知,若一開始以「無名屍」處理就不會遭拒,「明知身分卻要假裝無名屍,不是很矛盾?」鄭晴而說,社區關懷據點不乏流於形式,只有量血壓、填表卻未落實關懷訪視,「政府每年編大筆經費打水漂,有錢、有制度卻沒執行力,政府有認真檢視嗎?」他建議市府派1名公務員管理10至20個據點,以利於落實關懷訪視。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主任吳敏欣說,比起列冊的紙上作業,鄰、里長比社政單位更能掌握每個鄰里概況,就扮演守望的要角,甚至志工送餐、郵差送信也能觀察到「飯菜沒人拿、送信沒人拿」等異狀。她提到,獨居者不盡然是無助弱勢,有些可能傾向自由自在、一個人生活,而不考慮跟孩子或住進機構,當事人自認為可以,外人也難以強迫「避免獨居」,但外部還是需從旁關懷,透過鄰、里長甚至志工或鄰居,一旦發現鄰居未露臉、沒出門跡象,就是最佳守門人。吳敏欣舉日本為例,曾讓獨居長輩每天在家門口插旗,藉此傳達「身體健康」訊息,如未插旗則是身體抱恙,老人一旦有異狀,可及時被發現,但也有人認為過於標籤化,類似概念也可行,至於執行細節可再研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29626/sm-cc5d931a266f2d37c4f2ec5271d140fd.jpg)
背部突然「啪」一聲 看護幫患者翻身竟致腰椎骨折
63歲的李太太是一位居家看護,平常的工作是照顧長期臥床需要翻身的患者。某次幫患者翻身時,突然聽到自己背部發出「啪」的一聲,感覺身體突然震了一下,這個背部的疼痛越來越嚴重,甚至痛到有點挺不直腰,至診所求診,服用止痛藥後雖有改善仍隱隱作痛。李太太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顏秉辰醫師,X光檢查發現第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並安排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與李太太討論治療計畫,決定壓迫性骨折採保守治療,並進行藥物治療來避免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持續追蹤三年,李太太的骨密度從原本的-3.1(T-Score)進步到-2.4(T-Score)。顏秉辰醫師表示,大多數人以為骨折是要承受很大的力道才會發生,但壓迫性骨折大部份並非承受大力道,有時甚至只是輕微的傷害就出現。而這其實跟骨頭強度跟品質變差有關,也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骨頭變得比較脆弱易斷,造成的主要原因為年齡、性別、體重過輕、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身高減少 (超過4公分)、父母髖部骨折史、抽菸、飲酒過量、長期臥床、衰弱症或少動;而其中年齡則為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以下主要族群,建議應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65歲以前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脆弱性骨折者。 顏秉辰醫師表示,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20%),而骨質密度與年齡具有高度關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醫療照護,建議符合應檢族群都該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此外,也要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及鈣質,並視自己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25583/sm-dc0e27a5100d6db370fa5e7bf53ec818.jpg)
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獨居老人需求 地方政府推免費送藥到府
高齡化社會已經來臨,以南投縣為例,65歲以上的長者就高達20.3%,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縣府為因應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強化獨居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藥事服務及關懷網絡,今年起推動「獨居老人及身心障礙者送藥到府服務計畫」,運用社區藥局主動發掘潛在服務需求者,提供南投縣獨居老人及行動不便者「免費」送藥到府服務,解決獨居老人及行動不便者就醫領藥不易的問題。魚池鄉源和藥局王錦裕藥師表示,配合衛生局政策參與本項服務計畫,日前服務1位高齡90歲獨居的楊奶奶,患有高血壓及失眠相關疾病,因時常忘記服藥以致血壓控制不穩定,也常因失眠服用安眠藥導致白天精神不濟,所以鮮少獨自外出,子女們也都居住外地工作,週末空閒時才能返家協助領藥,主動關懷後發現楊奶奶有送藥到府服務需求,便提供送藥到府及藥事照護服務,解決楊奶奶領藥不易的問題。南投縣藥師公會潘志宏理事長表示,照護獨居長者及弱勢團體,社區藥局責無旁貸,一定全力配合到府藥事服務計畫。南投縣藥劑生公會雷輝龍理事長也表示,感謝衛生局推動社區藥局到府藥事服務,讓子女外出工作的獨居長者或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能解決取藥不便的問題,南投縣的藥事人員全力支持此計畫,共同守護鄉親。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希望成為「宜居城市」、「全齡宜居」,目前全縣已有37家社區藥局及1家中醫診所加入計畫,有送藥到府需求者,若符合設籍本縣並年滿65歲以上獨居老人或7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條件,可向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出需求,由衛生局協助媒合社區藥局,或直接撥打社區藥局聯絡電話告知需求,由專業藥事人員提供免費到府服務,本項計畫服務涵蓋率達100%,確保13鄉鎮市弱勢族群皆能受到照顧。民眾若有送藥到府服務需求或相關問題,可撥打南投縣政府衛生局049-2230518,亦可利用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所公佈之送藥到府服務社區藥局及聯絡電話逕向服務藥局提出需求,將有專業藥事人員們竭誠為您服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24551/sm-1898b0bf4665131a320dd975a9d7022a.jpg)
全台瘋搶00940 台灣ETF成長率世界第一
台股逼近2萬點全民瘋搶ETF,即將掛牌上市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才以531億元創下成立最高紀錄後,1萬元親民價格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將再度打破紀錄,不僅是上周討論度最熱烈的議題,網路搜尋量最高的關鍵字,券商預估,短短5天「00940」申購金額恐破2000億元,不僅是個超級巨嬰,這股熱潮盛況空前,台灣ETF成長率堪稱世界第一。近來熱門ETF資料一覽表。資深分析師鍾國忠表示,去年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加持,AI類股全面翻揚,很多投資人都嘗到ETF股息、價差的甜頭,績效大好、口耳相傳,加上發行機構的品牌效益,瘋搶ETF成全民運動。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民眾儲蓄率高,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除了放定存外、也愛買保單、海外基金,當金融環境改變之際,又得面臨超高齡化社會,高股息的ETF逐漸受到投資人青睞。不過,ETF熱潮太過狂熱,主管機關頻頻喊話降溫,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警示投資人要小心「羊群效應」。還沒上市 自救會人數破萬有趣的是,「00940」募集進入第2天,「00940自救會」就已「先創起來放」為號召,短短3天加入會員數已突破1.4萬人,金融商品尚未上市,就有自救會成立的罕見現象,人氣竄升為臉書人氣最高社團。自救會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網友抵押貸款3000萬元All in,翻轉人生就看這次,也有網友幻想4月1日掛牌上漲10%,甚至無上限;也有學生買了秒後悔,上自救會尋求協助該怎麼辦?也有網友戲稱,買了「00940」後,連靈骨塔也一起買。有賺有賠 家當不該全押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台股逼近2萬點,若像自救會成員將身家財產3000萬元All in進「00940」,等於把全部家產壓在台股2萬點的意思是一樣的,台股若能漲到2萬5000點,投資人當然喜開懷,若指數不幸跌到1萬5000點,「00940」會跟多數股民一樣唉唉叫。有不敗教主之稱的投資達人陳重銘表示,ETF不是金鋼不壞之身,當大盤回檔時一樣會下跌的,當前是台股高檔之際,最聰明做法是耐心等,不必急著申購,等跌10%、20%再進場勝算更大。陳重銘聽聞網友借錢買ETF的做法是不以為然,在臉書發文提醒投資人,大盤在2萬點之際,借錢投資要非常謹慎,投資ETF與股票一樣,不保證穩賺不賠。陳重銘表示,有網友借800萬元買進高股息ETF,若一年領8%,扣掉房貸利息,一年可賺5%,即800萬元可以賺40萬元,但如意算盤萬一打錯,股價只要跌個10%,借款的800萬元就損失80萬元,等於要領2年股息,才能彌補股價下跌10%的損失,借錢投資會讓心理壓力變得很大。若投資人能理性投資,鍾國忠認為,其實可以正面看待ETF的商品,因為站在小資族、退休理財的角度思考,存款利息這麼低,打不過通膨成長的速度,而ETF一籃子的投資組合,不僅有分散風險的作用,對不懂股票、企業經營的投資人來說,等於是委託專業經理人來操盤;由於ETF綁基本面的設計,會隨市場趨勢定期調整,一方面績效比定存好,二方面也為資產提供保護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23494/sm-72dae2a964f2cc04ee147b9f436fd77f.jpg)
吸金力道震驚金融業!全民「搶購」ETF 瘋狂程度史無前例
你買「00940」了沒?全民瘋搶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11日啟動申購,吸金力道震驚金融業,首日衝破650億元、昨天累計衝破800億元,申購單如海嘯般湧入,國泰、玉山及永豐金證券紛傳當機,仍澆不熄熱潮,預計周五結束申購前,會成為台灣首檔未掛牌上市就破千億的台股ETF,金融業形容為「巨嬰」。台股上周攻上2萬點里程碑,市場氣氛歡樂,ETF詢問度水漲船高,搭上台股順風車的「00940」,主打高息、月月配、10元發行價,1張1萬元,價格平易近人,11日開放申購,各家證券商通路都忙得不可開交。券商第一線業務人員近日聽到「00940」就怕,有知道ETF是什麼的投資人,也有人不知道ETF是什麼,但看到有爭買,所以來電詢問。雖然「00940」起跳價是1萬元,但申購金額都是10萬元起跳,有位媽媽帶3個小孩來買,媽媽申購30萬元,再幫子女各申購10萬元,還有45歲中年人抱了300萬元現金All in,瘋狂程度史無前例。日前募集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也創下531億元的盛況,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持續開放申購,規模也從成立的34.7億元擴大至1655億元,市場前5大ETF目前規模都超過1600億元。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企業獲利好,且願意配發現金股息,加上台股行情,募集高股息ETF正是時候,且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因應退休理財市場,ETF可賺台股上升的資本利得,又能享受企業高配息,高股息ETF的成長將相當驚人。也有分析師警示,「人太多的地方不要去」,攤開「00940」十大持股,包括長榮、聯發科、中美晶、神基等,與去年相比,漲幅都上漲1.5至2倍,接下來漲幅恐怕有限。有年輕人以信用貸款來投資ETF,此舉大大不可,信貸沒有擔保品,年利率可能高達15%,當景氣反轉時,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15614/sm-8dceee5dbb0a324951c645722b8e08de.jpg)
失智保養站1/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 專家:應設專法推國家級政策
根據失智症協會資料,台灣每30分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迄今政府似乎尚未做好準備,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家屬只能全天照護身心俱疲,專家建議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同時建立中長程規劃方向,才能滿足超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但其實黑數非常多!」失智伴行病友會創辦人黃國倫,50歲的他從事傳產企業及投資業務多年,過去對失智並不了解,直到身邊親友出現類似狀況,才深感失智對一個家庭傷害甚鉅,換算下來破百萬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奶奶70多歲時開始出現一些怪異行為,例如指控媳婦不給她吃飯、晚上時把天花板上一個個燈泡取下來,有時還跑到院子便溺。」黃國倫的太太江旻真陪同受訪時告訴CTWANT記者,一開始家人們都覺得奶奶是老瘋癲,後來才慢慢理解奶奶是受失智所苦。「例如取燈泡是因為忘記開關位置、在院子便溺是找不到廁所,後來奶奶只要一站起身,我媽媽就會立刻詢問『是不是要上廁所?』」江旻真嘆說,若能早點了解失智,或許奶奶當初就能少受點苦。兩夫妻都想幫助失智患者,因此成立失智伴行病友會。「深入了解失智家庭後,才驚覺他們的困境!」黃國倫說,照顧失智患者非常辛苦,但這些病友申請去日照中心卻經常被「退貨」,於是只好帶回家照顧,也因此他才會在社區設立記憶保養班,每周辦一次活動,至少讓失智患者跟家屬都有喘息的地方。輕中度失智患者的行動力強、較難照顧,家人往往難以負荷照顧壓力,大多會聘請外勞全天看護。(圖/劉耿豪攝)或許有些民眾疑惑,「奇怪,日照中心裡不是9成都是失智患者?」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解釋,日照中心分為失智型、混合型2種,但由於失智型日照中心資源較少、又需要高度專業,這些混合型日照中心經過雙向評估後,會拒絕輕中度失智患者,但接受重度失智患者,「因為輕中度難照顧,但重度大多行動力差。」這些輕中度失智患者同樣也會被養護中心拒絕。陳筠靜表示,日照、養護中心不屬於失智症專責單位,加上無法做到失智症1比3的人力比,所以可拒收失智患者,因此大多失智症家庭只能申請外勞,或是自行全天看護,對家屬來說身心壓力都很大。長期關注長照、社會福利的東京經濟大學西下彰俊教授1月初曾來台參訪,他表示根據調查,台灣平均每位失智患者可獲得的每月補助金額是1萬元,韓國是台灣的3倍,而日本又是韓國的10倍。言下之意,日本失智補助金額是台灣的30倍。陳筠靜表示,針對失智症的照護部分,台灣與其他國家大多包含在長照福利中,差異並不大,台灣失智患者若能通過身心障礙鑑定,每個月會有9000多元的津貼,而可申請的福利額度每月最高達3萬多元。「主要是看是否為中低收入戶、或是否有身心障礙或失能等身分,這些都與補助津貼多寡有關。」「台灣針對失智症的專屬服務項目的確比較少。目前失智政策由衛福部主導,但對其他部會沒有約束力。」陳筠靜認為,此外,失智照護服務是以年度申請計畫方案形式執行,且幾乎年年修改申請方式與補助辦法,讓照護機構無法進行穩定長期規劃,建議政府要先有明確中長程規劃方向,應效法先進國家制定專法,拉到國家層級政策,才能建置出質量兼具的失智照護體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10673/sm-9697bcd463128b3e7693060d26c0c9a3.jpg)
蟬聯15年獲利王!富邦金2023年EPS4.81元 北富銀創新高
富邦金(2881)最新公布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661.37億元、EPS為4.81元,連續15年蟬聯獲利王;全年獲利部分,金控成長約41%,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則創歷年新高,證券創歷年次高;12月自結合併稅後淨損30.20億元。富邦人壽2023年12月稅後淨損為27.32億元,係受到匯兌損失影響,累計前12月稅後淨利為362.30億元,12月底淨值比率高於9%,RBC超過300%。富邦金表示,富邦人壽積極推動商品轉型成果顯著,先看個體累計2023年初年度保費收入(First Year Premium)達944.53億元,總保費收入(Total Premium)達3,236.81億元,預估皆排名業界第二;單看12月初年度保費為66.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總保費328.24億元,預估皆排名業界第二。再看富邦人壽持續提高「分期繳占比」,累計全年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FYPE)近4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0%,另著眼未來超高齡化社會,持續推動目標客群所需之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其中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累計全年初年度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5.8%。富邦金指出,12月份加權指數創高,台股當月指數終以上漲約3%作收,富邦人壽持續實現台股資本利得,12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國內外基金配息收入。債市方面,市場提前反映美國2024年的降息預期,帶動公債殖利率回落,未實現部位評價持續改善。策略上已於2023年第四季收益率較高時機,增加債券配置,以提高未來整體經常性收益、並能同時兼顧流動性管理為目標。聯準會暗示貨幣政策可望轉為寬鬆,提振市場樂觀氣氛,外資繼續回流台股,推升台幣走強,12月台幣兌美元升值1.71%,影響當月匯兌損益。富壽積極提高一籃子貨幣以及傳統避險比例,以應對金融市場波動,後續亦將繼續以動態管理為目標,提升避險靈活度,管理匯兌風險。台北富邦銀行2023年12月稅後淨利6.97億元,累計稅後淨利246.90億元,創歷年新高且較去年同期成長3%,惟若去年獲利排除一次性轉投資廉價購買利益,累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5%,主要受惠核心業務收益穩定成長,股債評價與換匯交易利得較去年大幅提升,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7%;信用卡受惠拿下好市多聯名卡Costco全年新發卡近280萬張,有效卡數年成長超過6成,帶動簽帳金額年成長近4成。富邦產險2023年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損23.68億元。12月單月虧損,主因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影響;12月整體簽單保費36.74億元,全年度簽單保費580.00億元,年成長7.7%,其中企業保險整體簽單保費年成長21.1%表現最為亮眼;年度整體簽單市佔率23.8%,持續蟬聯市場龍頭地位。富邦證券2023年12月稅後淨利5.67億元,累計前12月稅後淨利70.36億元,較2022年成長69%。2023年度受惠AI及半導體相關類股交易活絡,台股2023全年日均值3,590億元,年成長18%,台股加權指數至2023/12/29收盤17,930.8點,較2022年底漲升3,793點,帶動經紀、財管及金融部位等獲利皆較2022年顯著成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09074/sm-a736310f522323bea7c266b76e5b4cf9.jpg)
王品旗下藝奇今年再展2間店 預估全年業績達5.8億元
王品(2727)集團旗下中高價日本料理品牌「藝奇」,在去(2023)年全台11家店創下5億元營收,並完成獲利率達到10%的目標,藝奇事業處副總經理馮嘉雯表示,今年預計在台北、高雄各開1間店,挑戰年營收5.8億元。3年前「藝奇」轉型為「藝奇日本料理岩板燒」,新菜色的推出加上連鎖日料競爭者少,因此平均客單價由700元攀升至950元。雖然在疫情期間,不少日料小店興起,但是以居酒屋類型居多,少有連鎖型態的日料店面,等於在市場上沒有直接競爭者。藝奇事業處副總經理馮嘉雯。(圖/劉芯衣攝)對於接下來的發展?藝奇表示,過往食材由日本產地直送,未來將結合國內在地食材,增加與台灣的連結;至於集團整體的開店型態,會以韓式料理、燒肉為優先考量,預計每年都會新增2至3個餐飲品牌。此次,藝奇瞄準新年節慶與聚餐需求,以期間限定的「龍蝦」與「和牛」打造日式御節料理,馮嘉雯說,藝奇首度推出「龍蝦限定套餐」,運用岩燒石板釜鍋鮮蒸整隻龍蝦,從跨年前至今回購率增加,預估可助攻春節業績成長二至三成。馮嘉雯表示,年前適逢各機關單位聚餐旺季,藝奇自去年11月至1月15日推出「小桌尾牙優惠」,平日單筆消費任8客套餐,享整桌總價88折,受公家機關單位、金融保險銀行業、小型診所和有輪班需求的醫院單位青睞,提升整體業績2成,年前訂席狀況平均達八成。此外,台灣邁入少子化、超高齡化社會,王品集團近年透過職務優化、流程再設計,積極聘用中高齡同仁,截至目前約有500名中高齡同仁;同時,根據王品統計,2023年內部推薦制度,已成功招募至少200名同仁,因應未來展店需求,王品集團宣布,2024年起放寬內部人才推薦條件、推薦獎金額度調升至5000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08592/sm-177f3d1642882dfdc4607966be17d893.jpg)
AI工作機會每月2.4萬個 人力銀行:「這類工作」平均月薪8萬元起跳
2024年什麼職業最熱門?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11月進行網絡問卷,調查發現企業用人主管及人資最看好三大題材,分別是AI人工智慧、ESG永續發展、長照醫護。若能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效結合AI,能讓職場競爭力大增,薪資也水漲船高。近期在104人力銀行徵才資料庫中,平均每月有2.4萬個AI工作機會,5年成長29%;且同一種職務中,若工作內容描述與AI相關,平均月薪可從4.1萬元成長至5.7萬元,以AI資訊軟體系統類平均月薪8萬元最高。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58.4%企業看好AI人工智慧,各界預期會持續投入;也有41.9%企業看好ESG永續發展,因為2023年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營運,並在去年底完成首批碳權交易,金管會也推動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企業從觀望轉向積極投入後勢可期;還有32.2%企業看好長照醫護發展,台灣將於明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醫護需求隨之提升。 針對企業最看好的AI題材,104人力銀行從人機互動、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科學等18組AI關鍵字找出企業徵才趨勢,2023年第四季平均每月有2.4萬個與AI相關的工作機會,與2019年同期的1.8萬個工作數相比,5年成長29%。 104人力銀行《2023職場學習趨勢白皮書》發現,當職務具備AI關鍵字,平均月薪可從4.1萬元成長到5.7萬元。像是 資訊軟體系統類職負責把AI技術落實到應用層面,平均月薪8萬元最高,醫療保健服務類7.6萬元居次、經營與人資類6.6萬元居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292784/sm-08c80eaff3b00ce664fc638b406afc70.jpg)
颱風重創原鄉!社區藥師專程送藥到府 因應高齡社會「前進安養機構服務」
「謝謝藥師送藥到我家來,指導我如何正確用藥,解決我們原鄉長者就醫取藥不便的問題」,家住仁愛鄉親愛村的石奶奶很高興的表示。南投縣幅員遼闊,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及不均的問題,偏鄉原鄉獨居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就醫取藥上常有不便及用藥安全等問題。為此,南投縣衛生局結合縣內藥師公會共同執行「藥事照護計畫」,由社區藥師前進偏鄉(原鄉)家戶,執行送藥到府、用藥諮詢等藥事服務。仁愛鄉許多部落的長者及行動不便者就醫及領藥十分困難,目前更是沒有一家健保藥局可以就近提供服務。8月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土石流及坍方讓就醫取藥之路更加艱辛,執行送藥到府的原力藥局藥師賴君君表示,自己也是仁愛鄉泰雅族原住民,很高興有機會能守護家鄉照護族人。此外,南投縣社區藥局也前進社福安養機構進行藥事照護服務,執行包括機構式照護、用藥整合及用藥安全諮詢等藥事服務,社團法人南投縣藥師公會潘志宏理事長表示,希望更多社區藥局及藥師能加入服務,一起為縣內弱勢族群用藥安全把關。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65歲以上長者比例已突破20%達到超高齡化社會,其中獨居長者約為2,600人,常遇到就醫取藥上的困難,本(112)年度已服務有需求獨居長者近300人,南投縣社區藥局執行藥事照護服務計畫,自109年起也已有50家社區藥局加入計畫,總服務人數已達3,000人次,其中機構式照護已服務達300人次,感謝南投縣社區藥局及藥事人員犧牲個人時間配合衛生局政策執行,前進家戶關懷縣內長者及身心障礙的的用藥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290243/sm-eafbb72197a973364c5a9d779761551d.jpg)
憂養不起未來 14%中高齡逾65歲才敢退休
物價上漲、實質薪資倒退嚕,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中高齡者正面臨「養不起未來」的憂心;1111人力銀行昨公布中高齡職場困境調查顯示,逾45歲(中高齡)受訪者中,高達14%比例打算65歲後才考慮退休,更有10.1%比例直言,完全不考慮退休;不過,也有10.1%計畫不到50歲就想離開職場,從這份調查來看,平均規畫的退休年齡為59歲。台灣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但只要工作滿25年,或是年滿55歲且工作滿15年,就符合勞基法的退休門檻;雖然1111人力銀行調查,期待退休年齡為59歲,但調查也同時顯示,67%受訪者表示,退休後打算繼續工作,可能選擇兼職、計時等比較輕鬆彈性的工作。調查透露,中高齡者期待退休後的每周工時25小時,計時工作最想投入的產業分別是「民生服務業」及「百貨販售業」;粗估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平均要3萬5203元。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黃楷元表示,根據內政部的人口資料顯示,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達415.8萬人,占總人口的17.8%,台灣人口老化再創新高,現在正悄悄改變國內勞動市場人口結構,推估在不久的將來,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勢必成為勞動市場主流。根據內政部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黃楷元認為,台灣薪資長期低落,壽命延長,退休族得面臨現實生活問題,這也造成高達67%上班族,即使年過65歲也不敢輕易放手工作的主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289290/sm-170c809e3123b80a5628c21592f28e3b.jpg)
中高齡勞參率明顯提高 學者示警「應修勞基法增配套」
65歲以上銀髮族勞參率一覽表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為了讓未來經濟生活無虞,65歲以上銀髮族勞參率明顯跟著提高,從民國100年平均7.93%,提高到今年8月已達9.91%;主計總處分析,按照目前勞參率提高的速度進行,預估明年65歲以上族群的勞參率將會突破10%。學者更示警,高齡、低收入、低儲蓄的老窮族人數將快速攀升,政府應修訂《勞基法》增加配套,積極因應。不僅銀髮族勞參率提升,主計總處統計顯示,45歲至64歲中高齡族群的勞參率,也從民國100年的60.36%,最新提升至66.55%;人資主管楊宗斌分析,國人平均餘命提升,不論中高齡或銀髮族受僱員工,都抱持分擔家計、多存退休金的心態工作,這也讓整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齡達40.4歲,45歲以上的年齡占比續呈增加、達33.7%。楊宗斌根據主計總處數據分析,當前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萬3513元,倘若60歲退休,平均活到80歲,20年開銷換算下來,約要564萬元,這未考量通膨、醫療、長照等費用,是最「平價版」的退休金數字;若平均餘命增加、退休金不足,就會延後退休年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戰後嬰兒潮,剛好遇到台灣經濟在起飛,薪資增加,並可在房地產便宜之際置產,所以到了一定年齡便可退休,應該算是台灣退休生活相對優渥的族群。但1990年代中期起,經濟發展與實質薪資成長脫勾,至今實質薪資已沒什麼增加,加上這時期,房地產開始飆漲,民眾購屋負擔增加,用年齡來看,當時進入勞動巿場的人,現在約50至55歲,這也意味愈來愈多的銀髮族,因經濟條件不允許,無法提早退休。加上少子化,女子退出職場情況減少,相信65歲以上的勞參率未來會以更快速度攀升。日韓高齡勞參率比台灣高,辛炳隆說,韓國退休年齡為70歲,因為其薪資隨年齡增加,到了一個年齡,企業就會逼其離開原工作,台灣也有這種老年歧視現象,若老年貧窮問題無法解決,這群銀髮族也只能繼續留在職場上工作。辛炳隆說,中高齡就業專法增列避免老年歧視以來,至今沒有適用案例,表示這機制根本沒有獲得落實,政府應強化相關規範。另辛炳隆建議《勞基法》應因應社會脈動,將退休年齡延後,並增加配套措施。他指出,強迫員工退休,如同解僱,理應有對應配套,如公司內部沒有其他適合工作可供就業等,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年金問題遲遲無法有效解決,政府應找出積極措施因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85502/sm-bd6a5d9b0b58e918e232bfb9bb344330.jpg)
年紀增長心房顫動情況越普遍 出現7大中風警訊快求助!
60歲以上族群每100人就有4人心房顫動,到了80歲就會提高到每10人就有1人心房顫動。[i]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心房顫動會越來越普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提醒,心房顫動會增加血栓生成的風險、引起中風,還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併發症,絕對需要醫療介入,呼籲民眾把握10項預防重點,注意臉歪嘴斜、手腳偏癱、講話困難等7項症狀,切勿掉以輕心。當患有心房顫動時,有些病人會感到心臟不規則跳動,而且經常是快速的跳動,就稱為心律不整。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代表心臟的心房與心室跳動不同步。有些病人會表達發作時出現突發性快速、劇烈的心跳,同時合併呼吸急促、全身虛弱。而更多的病人是感覺不到任何症狀的,在臨床上,中風後發現心房顫動的比例也不少見。郭志東表示,過度恐慌除了過猶不及,對病情也無補於事,以下是10件可以用來應對心房顫動的事。1. 盡可能多瞭解自身的診斷︰瞭解可能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可以幫助控制病情。心房顫動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有心臟病或心臟病發作史、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手術史、過度飲酒、抽菸等。以下是一些可以諮詢醫生的問題:請問導致我心房顫動的病因為何?現階段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有需要改變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來幫助控制病情嗎?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暗示更嚴重問題?2. 明瞭自身的中風風險︰會增加心房顫動誘發的中風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65歲、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史及血管疾病史。3. 了解不幸中風時的警訊:如果出現臉歪嘴斜、手腳偏癱、講話困難,應該立即到急救求助。其他症狀包括面部或四肢突然麻痺、突然變得混亂、行走困難或劇烈頭痛,以上症狀也不可輕忽。4. 告訴家人病情︰因為心房顫動通常沒有症狀,所以家人不一定能理解你的病情。當你需要他們的時候,能夠隨時做好準備因應。5. 適量的規律運動︰很多病人可能擔心運動會使心房顫動惡化,但有規律的運動對心健康很重要。運動可以幫助減少心房顫動症狀、降低休息時的心率、減少中風的風險、控制體重及減少患其他疾病的風險。6. 破除性生活的迷思︰有些病患甚至家屬會擔心性行為可能引發心房顫動發作,引起不良後果。然而,適度合理的性生活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如果在患病後出現勃起困難或其他性功能障礙,則需要告知醫師,盡早處理。7. 接受心臟復健︰如果心衰竭病患或心肌梗塞病患合併心房顫動,出院後可以考慮心臟復健療程,有助於心臟功能恢復,同時減少日後出現問題的風險,提高生活品質。8. 適當休息,避免過勞︰疲勞是心房顫動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以是心房顫動本身或其治療藥物引起的。所以充足的睡眠、有規律的運動和健康飲食有助於緩解疲勞。如果認為與藥物相關,請諮詢醫生,勿自行停藥。9. 避免誘發因子︰使心房顫動發作的觸發因子因人而異,過勞、酒精、壓力、咖啡因、焦慮、抽菸、疾病或藥物等等都有可能使之發作。如果可能的話,應儘量避免這些誘因。同時,要學會測量自身脈搏,方便知道當下是否過快或不規則。10. 健康飲食︰對心臟有益的飲食包括少吃加工食品,食用大量蔬菜、適量水果、少吃紅肉、煎炸食物、含糖飲料等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281256/sm-0b16636b373b5cfb9289477861bbf349.jpg)
高齡家庭CPI明年1月「正式」公布 食物醫藥權數高
海葵颱風登陸,民眾趁周末採買蔬果,價格全飆漲,這對逾150萬戶高齡家庭最有感,因為食物占家庭開銷支出比一般家庭高,但物價壓力卻無法反映在每月公布的通膨數據中;為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有感,主計總處表示,明年元月將首度「正式」公布今年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調高食物類權數會更貼近民生,反映我高齡家庭對通膨實際感受。主計總處對高齡家庭CPI試編結果一覽表。(圖/洪凱音製表)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突破20%,官員表示,高齡家庭的定義是戶內成員都超過65歲,由於高齡家庭的消費結構與一般家庭不同,初步統計,我國高齡家庭已超過150萬戶,官員透露,內部經好幾個月討論後,決定將高齡族群獨立出來查價,未來將於每年元月發表去年全年的CPI數據。至於高齡家庭CPI是否提供政策使用,官員指出,待與其他部會討論後,才有比較明確的答案,站在主計總處的角度,是讓物價CPI數據更貼近民眾。官員表示,高齡家庭消費結構,除食物類權數調高外,還包括居住類、醫療保健等,權數調降則有交通及通訊類、教養娛樂、衣著類等;官員舉例,老年人交通、遊樂場門票等都享有優惠價,商家也會提供促銷價等,調查必須做得更細緻,事前的準備與人力布置要做萬全準備。官員表示,高齡家庭CPI試編已經出爐,整體來說,高齡家庭的通膨壓力,會比全體家庭來得高;以去年全球飽受通膨影響為例,全體家庭CPI為2.95%、高齡家庭為3.12%,因為食物類價格高漲所致;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油價大跌、期貨價格甚至出現負數,由於老年人開車加油頻率低,全體家庭CPI負0.23%,高齡家庭CPI卻有0.15%,兩者差距0.38個百分點,是試算結果CPI差距最大的一年。過去CPI多次遭受抨擊,因為長期處於2%通膨警戒以下,與民眾動輒看到商家公告「調漲價格」感受不同,主計總處每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中,都有按照購買頻率(每月、每季)以及家庭所得層級別(低、中、高家庭所得),來公布不同類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但按照年齡別來區分,卻是CPI數據公布的首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