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
」 川普 美國 關稅 DeepSeek 黑鷹直升機![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6575/sm-6523e21b9acefa6ec4ef5fe62c066ce5.jpg)
美黑鷹直升機撞客機釀67死 官員解釋釀禍原因「飛行數值有錯誤」
美國一架黑鷹軍用直升機在1月29日晚間與一架美國航空客機在空中發生相撞事故,最終導致67人罹難。目前初步分析顯示,直升機內的高度數據疑似有錯,而且機組人員配戴夜視鏡,可能是這次空難的主因。據了解,整起事故發生於1月29日晚間,這架隸屬於美國軍方的黑鷹直升機,在羅納德·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與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Eagle)5342航班相撞後墜毀於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最終造成67人慘死的悲劇。這同時也是美國過去20年來最嚴重的空難事故之一。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後經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調查後,初步分析顯示,黑鷹直升機機組人員可能在飛行過程中讀取到錯誤的飛行數據,導致對飛機的整體飛行高度發生誤判。NTSB官員表示,透過錄音及黑盒子資料,他們發現直升機飛行員與教官在事故發生前,曾大聲報讀高度數字,但這些數字彼此明顯矛盾,部分數字甚至有錯誤的可能。NTSB主席霍門迪(Jennifer Homendy)表示,由於數字的不一致,目前也無法公佈黑鷹直升機完整的飛行高度紀錄。霍門迪強調,調查人員已確認直升機墜毀時的飛行高度為278英尺(85公尺),遠高於該區域建議的飛行高度。但他也提到,這不代表當時機組人員的儀表顯示的就是相同數據。目前專家認為,產生誤會的數字可能是來自大氣壓力校準,但該數字通常不直接提供給飛行員使用,所以可能因此產生誤導情形。除此之外,霍門迪也提到,黑鷹的機組人員在執行任務時有佩戴夜視鏡,推測可能也有遭遇夜視鏡影響視線,變得難以分辨遠處地平線上的美國航空噴射機與城市燈光,進一步加劇了飛行判斷的困難。目前,現場調查已告一段落,墜機殘骸預計於下週內轉移至安全地點,以進行更詳細的技術分析。調查人員將透過雷射掃描技術重建黑鷹直升機駕駛艙模型,並與實際墜毀機體進行比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6443/sm-30f18b19be641d30b0279d1a434913b9.jpg)
外傳白宮擬審查《晶片法》「考慮重新協商」 台積電回應了
外媒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可能對《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補助條件進行修改,並正尋求重新談判部分協議,導致部分半導體補助款可能延後發放。台灣半導體業者環球晶圓證實已接獲美方通知,對此,台積電也回應了。有消息人士透露,白宮對《晶片法》提供的390億美元產業補助條款表達擔憂,特別是不滿部分企業獲得補助後,仍在中國等地大規模投資。例如英特爾去年3月獲得高達22億美元的補助後,10月即宣布投資3億美元於中國封裝測試基地。根據外媒報導,美國證券商 Baird 分析員Tristan Gerra 12日表示,證券界正傳聞美國政府要求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與護國神山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共同在美國擁有及發展多個晶片代工廠項目。Gerra透露,亞洲供應鏈中正探討英特爾將其半導體製造部門分拆為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組成合資企業。美國政府並要求英特爾,把美國已建成及正在建設的3 奈米及2奈米晶片廠項目放到合資公司。台積電提供關鍵的半導體工程師和技術專長,幫助在美國生產先進的3奈米和2奈米晶片,保證美國晶片供應穩定,並得到《晶片法案》的聯邦補貼支持。據悉,美方正審查2022年通過的《晶片法》,考慮重新協商部分協議,惟目前尚不清楚變更範圍以及對已達成協議的影響,也不確定當局是否已正式展開行動。台灣環球晶圓發言人彭欣瑜向路透社表示,「晶片計畫辦公室(CHIPS Program Office)已通知我們,若干條件與川普總統的行政命令和政策不符,因此正在對所有晶片直接補助協議(CHIPS Direct Funding Agreements)進行審查。」不過她也指出,環球晶圓尚未直接收到美方關於補助條件變更的正式通知。環球晶圓預計獲得美國政府4.06億美元補助,資金將用於德州與密蘇里州的投資計畫,目前這筆補助預計在今年達成特定里程碑後才會發放。台積電則表示,公司在川普政府上任前,已依據協議中的里程碑條款獲得15億美元補助,對於川普政府可能變更協議條件。發言人回應,公司將持續與晶片計畫辦公室溝通,以確保計畫順利推進。此次補助條款的潛在變更,恐影響多家半導體企業的投資計畫,未來發展仍待美方進一步說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美日領導人會面 石破茂「坐沒坐相」引發日網友吐槽
美國華盛頓白宮於7日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中,日本首相石破茂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進行會面時,其坐姿和握手動作因不甚端莊、優雅而引起了廣泛爭議。當時,石破首相坐在總統辦公室的金色座椅上,呈現出明顯懶散的姿態,左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而右手才伸出與川普握手。這一畫面在網路上迅速流傳,日本社群平台X上隨即出現大量批評,並把石破茂的行為視為「日本的恥辱」。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後來這次會面的畫面在網路上遭到大量轉發,許多網友質疑石破茂的行為是否得體,更有人批評「手肘撐著椅子、身體後仰,這樣的態度實在太差,怎麼可能討人喜歡?」、「無論怎麼看都顯得傲慢無禮」,更有人表示「沒人教石破首相怎麼坐嗎?」這些激烈的評論讓不少民眾對日本首相在國際場合的形象產生疑慮。而在會談結束、後續的聯合記者會上,川普並未再與石破首相握手,而是直接離開會場。但自民黨前眾議院議員長尾敬在X上分享一篇文章,文章中稱川普對石破的表現感到滿意。但長尾敬在留言中強調,自己看過影片後,完全感受不到川普的滿意的點在哪,因為川普在記者會結束後並未與石破再次握手,而是直接走下舞台。作家兼記者門田隆將也發文表示,認為川普未再與石破握手的舉動,其實就代表著川普對整場會談的感覺。(圖/達志/路透社)日本在野黨及保守派人士對石破茂的表現也十分不滿意。日本保守黨眾議院議員島田洋一表示,在攝影機前,以這種姿勢坐在美國總統身旁,實屬罕見。島田洋一甚至提到,石破茂在2024年11月出訪南美時,已曾因握手禮儀問題遭受抨擊,並質疑他是否有足夠的反省與學習能力。島田洋一也認為,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安倍晉三等人都十分重視在國際場合的形象,始終保持得體的態度,而這樣的坐姿與握手方式無疑會影響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甚至可能令G7各國官員和外交官產生不良印象。據了解,2024年11月,石破出訪南美秘魯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時,同樣曾被拍到在與各國領袖握手時採取坐姿,當時就曾引發網友們的不滿,甚至一度讓「日本的恥辱」成為熱門話題。而此次在白宮的會談,再次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石破茂的舉止問題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95180/sm-12d4ce80baff4234bea8373d2f87831a.jpg)
流感大爆發!美國逾2400萬人感染、1.3萬人病逝 香港上月137人身亡
近期流感疫情肆虐,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7日透露,本流感季至少有2400萬人患病,其中31萬人住院,並有1.3萬人因流感病逝。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也統計,1月5日至2月5日,已累積240例嚴重流感病例,其中有137身亡。根據《美聯社》、《路透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美國流感發病率已達到或接近15年來新高,且仍在持續上升,光是上週的感染人數更明顯高於2009至2010年以來的冬季流感季節高峰。美國上週有43州通報流感活躍程度為「高」或「非常高」,在南部、西南部、西部多州最為嚴重。而流感疫情也導致部分學校暫時關閉,像是位於德州、擁有3200名學生的戈德利獨立學區(Godley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因為同時有650名學生及60名教職員請病假,因此宣布停課3天。另外,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新一期《流感速遞》資料顯示,1月5日至2月5日,有137例個案因流感重症死亡,其中65歲以上佔123例,並有超過8成患有慢性疾病。香港1月26日至2月1日,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的成人嚴重流感個案有55例,其中44人未接種疫苗,並有32人死亡。1月26日至2月5日,共計有5例兒童流感相關嚴重併發症個案,主要感染了A型H1及H3病毒,併發嚴重肺炎、敗血症、腦炎及休克症狀,其中4人未接種流感疫苗。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示警,在北半球,歐洲、美洲和亞洲地區許多國家的流感病毒活躍程度正在上升,並處於高水平狀態;在南半球地區,大部分國家的流感活躍程度則維持穩定,或有下降趨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95146/sm-c925baac2aeffc7deb3b4b7a86da7fd2.jpg)
台官員赴美談「潛在川普關稅」 郭智輝:希望滿足美能源合作期望
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於8日表示,台灣已派遣官員前往華盛頓,與美方就川普總統可能實施的進口關稅進行磋商,並已做好相關準備。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台灣作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的所在地,其科技產業正面臨美國可能對進口晶片徵收關稅的挑戰。川普總統於7日表示,他計劃在近期宣布對多個經濟體徵收對等關稅,以重塑全球貿易關係,並認為此舉將有利於美國。郭智輝表示,台灣商務部已為可能的關稅政策做好準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當被問及晶片關稅問題時,他表示,台灣已派遣一名副部長及一名副科長前往華盛頓,向美方官員說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立場,但未提供相關官員的身份或進一步細節。郭智輝強調,台灣將「盡可能向川普的團隊闡述台灣晶片產業的重要性」,並重申台灣是美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他補充說,台灣長期與美國企業維持「雙贏」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近年來,台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去年增長83%,達到1114億美元,主要受半導體及高科技產品需求推動。為減少貿易不平衡,郭智輝建議台灣可效法日本,增加美國能源進口,以回應美方關切。川普7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後表示,日本即將開始進口創紀錄數量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郭智輝則表示,台灣希望在能源合作方面能夠滿足美國的期望,目前台灣的主要LNG供應國為澳洲與卡達。此舉是否能緩解美方對台貿易政策的調整,仍有待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95096/sm-28ea273b4ddb19da53bdd8890c193799.jpg)
五角大廈撤換媒體!CNN、紐時、NBC遭撤換 改親川普媒體進駐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回鍋白宮後,推動一系列的舉措,包括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近日宣布,根據新的「年度媒體輪替計畫」(annual media rotation program),其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紐約時報(The New YorkTimes)和《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等8家媒體撤出在五角大廈的專屬辦公空間,理由是希望為其他媒體騰出空間,這項媒體輪換計畫是前所未見的舉動,曝光後也引發輿論譁然。川普政府推五角大廈媒體輪換計畫。(圖/達志/美聯社)《路透社》報導,這項新的「年度媒體輪替計畫」在8日增加了《CNN》、《華郵》、《國會山莊報》(The Hill)、《戰區》(The War Zone)等4家媒體。五角大廈在1月31日已公布首批4家撤出的媒體,包括《NBC》、《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政客》(Politico)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五角大廈另外確定新進駐媒體的名單,包括《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華盛頓觀察家》(WashingtonExaminer)、《自由媒體》(The Free Press)、《每日傳訊》(The Daily Caller)、《Newsmax》、《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OANN》等8家,其中多為保守派媒體或親川普媒體。川普政府推五角大廈媒體輪換計畫。(圖/達志/美聯社)報導引述美國國防部說法,被撤出的媒體仍屬五角大廈記者團成員,輪替計畫旨在為更多媒體提供機會,未來每年都將從平面、網路、電視和廣播四種類型的媒體中,各選一家輪替,讓「沒有機會以五角大廈駐地記者身分進行報導的新媒體」加入。對於這項決定,五角大廈的記者協會表示「震驚與失望」,並批評美國國防部在兩週內驅逐8家媒體,影響新聞報導自由,而撤換的《NBC》發言人則表示,「我們對於被拒絕使用已在五角大廈使用數十年的廣播間感到失望」,而《紐約時報》則回應,將持續致力於「全面且公正地」報導五角大廈的新聞。川普政府推五角大廈媒體輪換計畫。(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94976/sm-b8071a390841d6d23846c42f26d6ad87.jpg)
馬斯克「沙發床」進駐人事管理局總部 川普授權他「審查幾乎所有事」
負責領導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全球首富馬斯克及其團隊,已將數百名職業公務員排除在幾百萬聯邦僱員個人資料的電腦系統之外,並迅速地在聯邦政府內負責管理公務人員的獨立機構「聯邦人事管理局」(OPM)安插盟友,甚至將「沙發床」搬到了OPM總部5樓,使團隊能夠全天候工作。對此,美國總統川普7日也告訴CNN記者,他已指示馬斯克審查「幾乎所有事情」,包括五角大樓和教育部的支出。全球首富馬斯克受川普的任命統領政府效率部,預期將大幅削減220萬政府文職人員的規模,並迅速在OPM安插盟友。2位因擔心遭到報復而要求匿名的官員向《路透社》透露,OPM的一些高級職業僱員已喪失該部門一些資料系統的存取權限。新任OPM負責人更將該機構的首席管理官趕出辦公室,迫使其搬到另一層樓的新空間。1名OPM員工甚至透露,馬斯克及其團隊已將沙發床搬到了OPM總部的5樓,也就是只有佩戴安全徽章或有安全護送才能進入的局長辦公室,以便讓她的幕僚能夠全天候工作。他認為馬斯克接管OPM「感覺就像是一起惡意收購」,這讓他想起了那名億萬富翁當初收購X平台的前身「Twitter」時的鬧劇。與此同時,川普7日還向CNN記者坦承,他已指示馬斯克審查「幾乎所有事情」,包括五角大樓和教育部的支出。當天媒體在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談的會後記者會上詢問川普:「有鑑於這是最大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你是否指示馬斯克審查五角大樓的支出?」據悉,美國2024財政年度聯邦預算中不到1/3是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且每年須由國會批准,其中幾乎一半的支出都用於國防項目。對此,川普毫不掩飾的表明:「是的,我已經這麼做了。五角大廈、教育部,幾乎所有一切。我們將要面臨的問題,都像我們剛剛經歷的一樣糟糕,我估計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97%的人都被解雇了。」當記者進一步追問川普是否告訴馬斯克有什麼是他不能碰的事情時,川普表示:「我們沒有討論那麼多,但我確實允許了馬斯克在哪些領域工作。」他補充:「我指示他,在我們推動進程的過程中,深入到教育、軍事和其他領域,而他的團隊從中發現了大量欺詐、濫用、浪費的情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94977/sm-5d522d6b5c7d9a38783d7825839755b6.jpg)
川普整頓USAID!逾萬名員工「馬斯克擬要砍到294人」 前署長轟太過分
路透社報導,自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就成為政府重組計劃的目標,該計劃由川普的親密盟友馬斯克(Elon Musk)領頭。熟悉該計畫的4名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政府有意將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全球員工從1萬多人,削減至不到300人。消息人士透露,大概只有294名員工可以保留原有的工作,其中負責非洲的業務單位只有12名員工,負責亞洲的業務單位只有8名員工。對此,曾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署長6年多的艾特伍德(J. Brian Atwood)痛斥,這太過分了,大規模解僱員工實際上會毀掉一個幫助全世界數千萬人避免死亡的機構,很多人將無法生存。回顧周二,川普政府宣布,將讓美國國際開發署在全球所有直接僱用的員工休假,並召回數千名在海外工作的人員。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曾表示,政府正在確定和指定一些項目,不受大規模停工令的約束,停工令已經威脅到全球阻止疾病蔓延、防止飢荒和減輕貧困的努力。針對為何川普和馬斯克想要改革美國國際開發署,BBC報導指出,川普長期以來一直批評海外支出,表示這不是納稅人資金的有效用途,其中特別嚴厲批評了美國國際開發署。川普重返總統職位後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幾乎所有國際支出,進行90天的審查。國務卿盧比歐則堅稱,該機構將繼續履行「許多職能」,但支出「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報導分析,廢除美國國際開發署可能會得到民眾的支持。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稱,自1970年代以來的美國民調數據都表明,人們普遍支持削減對外援助開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94920/sm-7e9a29ba43524557cc51166077794234.jpg)
Honda併Nissan確定破局 外媒點名鴻海有希望
日本兩大汽車集團Nissan(日產)、Honda(本田)在去年12月宣布啟動合併談判,不過近日卻傳出併購案破局。據了解,Nissan正積極考慮與新合作夥伴展開合作,而台灣的鴻海(2317)科技集團也在選項中。攤開Nissan最新財報,2024前半年Nissan淨利潤暴跌93.5%,僅剩192億日圓;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更從3,367億日圓,降至329億日圓。據外媒指出,Honda原本期望Nissan可以迅速完成財務重組,以滿足合併條件(2026年達成4,000億日圓的年收入目標),但Nissan目前的營運狀況不佳、以及遲遲不制訂重組計畫,因此Honda傾向讓Nissan成為子公司,由Honda領導推動事業重組。而這卻成為破局的關鍵,根據《路透社》報導,日產不願成為本田子公司,不過Nissan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在東京會議上向Honda執行長三部敏宏表示,雖然雙方合併無望,但未來也還是有機會進行小規模合作,像是電動車軟體、電池開發等。《路透社》也進一步指出,在兩大車廠「結合」無望後,Nissan也持續尋找其他合作夥伴,包含手機廠、科技公司等非傳統車廠,因此「鴻海」也十分有機會成為合作對象。事實上,鴻海早在去年12月就爭取與Nissan合作機會,但遭到Nissan拒絕。不過現階段,鴻海也涉足電動車(鴻華先進),且剛好由前Nissan副營運長關潤(Jun Seki)領導電動車業務,在Nissan需要大量資金挹注下,不排除未來有合作的可能。日產與本田的發言人對談判進展不予置評,僅重申雙方計劃在2月中旬前確定未來方向,而鴻海則沒有立即回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94807/sm-fbda738679143fc282184ec4173ce77a.jpg)
美小客機阿拉斯加上空失聯!機上10人生死不明 當局回應了
美國白令航空(Bering Air)一架塞斯納208(Cessna 208)小型客機6日在飛往阿拉斯加州諾姆(Nome)的途中失聯,機上載有10人。當局回應,當地天氣惡劣、能見度極低,因此影響搜救。根據路透社報導,阿拉斯加州公共安全部表示,正在搜尋一架白令航空客機,該客機載有9名乘客、一名飛行員,人員正在努力獲取飛機的最後已知座標。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數據,白令航空是一家總部位於阿拉斯加的地區航空公司,營運約39架飛機和直升機,而該架飛機於6日下午2時38分從烏納拉克利特(Unalakleet)起飛,最後一次發送數據的時間為下午3時16分。美國政府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表示,與美國其他州相比,阿拉斯加發生的空中計程車(小型商用飛機)和通勤飛機事故數量異常多。報導指出,阿拉斯加地形多山,天氣惡劣,許多村莊沒有公路連接,只能依靠小型飛機來運送人員和貨物。根據美聯社報導,諾姆志願消防局聲明指出,正在諾姆和白山山脈(White Mountain)進行地面搜索,由於天氣和能見度原因,目前的空中搜索受到限制,被告知不要組建自己的搜索隊,因為天氣太危險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94637/sm-f70fa6bf3972b85788319f5ca0985df7.jpg)
阿根廷川普跟進!他宣布退出WHO 聲稱存在「嚴重分歧」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月簽署行政命令,率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後,阿根廷5日也宣布將退出世衛,而決定退出世衛的主因在於「新冠疫情期間的深度分歧」。阿多尼。(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的發言人阿多尼(Manuel Adorni)表示,阿根廷和WHO在新冠疫情期間存在深度分歧,「阿根廷人不會允許國際組織干涉國家主權」,阿多尼也強調,阿根廷並未從世衛組織獲得衛生管理資金,退出WHO並不代表國家資金損失,也不會影響服務品質。阿根廷總統辦公室也表示,指控世衛組織在新冠疫情期間「推行無休止的隔離」,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圖/達志/美聯社)就在阿多尼發布聲明後,阿根廷總統辦公室也表示,指控世衛組織在新冠疫情期間「推行無休止的隔離」,造成經濟上的損失,米雷伊政府認為,「退出將會對阿根廷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來實施政策』以及『更大的資源可用性』,也更加證明了阿根廷在衛生管理擁有自己的主權」。米雷伊(中)有「阿根廷川普」之稱。(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米雷伊先前就批評世衛,當時下達疫情隔離措施「毫無科學根據」,痛批造成當地孩童無法上學、勞工沒有收入、企業破產等問題,米雷伊更痛批WHO「釀成史上最大規模經濟慘案」,並指責隔離措施違反人道主義。報導稱,川普上個月剛就職,隨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退出世衛,聯合國也證實,美國將於2026年1月22日退出世衛。就在川普宣布退出世衛後,這位阿根廷總統也跟著喊退出WHO。這位極右派的阿根廷總統,有「阿根廷川普」之稱,據傳,他也考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川普接連退出國際組織,會不會引發更多國家效法,還有待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94504/sm-22035e44d3e60e25a5559d9ec7b00330.jpg)
泰國大力打詐!斷緬甸邊境「5地」電力 包含KK園區所在地
大陸演員王星上月到泰國試鏡,被綁到緬甸當豬仔,衝擊陸客赴泰國旅遊的意願,而陸方也頻施壓,5日泰國切斷緬甸邊境5地的電力供應,包含KK園區(Shwe Kokko)所在地區妙瓦底。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到國家電網控制中心。(圖/達志/美聯社)據路透社報導,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5日說,泰國已經切斷5個緬甸邊境地區的電力、網路和燃料供應,泰國正在大力打擊詐騙,現在他們面對電力供應不足的挑戰,可能會轉找其他電力來源或自己發電,泰國不支持非法行為。2023年聯合國報告束束顯示,東南亞的詐騙集團(包括泰緬邊境)誘騙數十萬人加入非法網路詐騙,每年不法獲利數十億美元。《緬甸新光報》上月也報導,電力和網路等不是由緬甸提供,是由其他國家供應,藉此暗指泰國。報導稱,對泰國來說,詐騙園區的激增,影響該國重要的旅遊業,他們一直在努力緩解主要客源市場大陸的擔憂。一名住在泰緬邊境的民眾透露,5日早上開始許多地方都停電,不過大陸集團主導的詐騙園區還是靠發電機供電。據美聯社報導,在王星事件爆發後,北京也有向緬甸軍政府施壓,要求遏制詐騙園區,不過那些據點通常設在叛亂團體控制的地區,難以執行法律。泰國內閣近期也批准一項解決詐騙問題的新法,預計本月某時會生效,該法規定銀行和電信業者要共同承擔受害者的損失,受害者無需等法院命令即可獲得賠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4487/sm-8af0298f3c2f4d30f56202b2e516950b.jpg)
川普提議「美國接管加薩」 聯合國警告:避免種族清洗
美國川普總統4日拋爭議性提議,讓美國接管加薩走廊。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5日說,避免在加薩進行種族清洗。據路透社報導,古特雷斯在會議上說,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絕對不能讓問題惡化,堅守國際法很重要,避免任何的種族清洗,聯合國要重申「兩國方案」。巴勒斯坦駐聯合國特使曼蘇爾(Riyad Mansour)說,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King Abdullah II)下周會到華府訪問川普,傳達阿拉伯國家的訊息,「除了巴勒斯坦,我們沒有其他國家,加薩是巴勒斯坦寶貴的一部分,我們不會離開加薩。」加薩走廊。曼蘇爾強調,世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將巴勒斯坦人從故土驅逐出去,他們希望能重建,恢復原有樣貌,請求其他國家幫忙。古特雷斯表示,任何持久的和平,都要建立在可行且不可逆轉又永久性的兩國案的基礎上,這代表結束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建立一個獨立巴勒斯坦國,加薩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據悉,2023年10月7日,武裝分子哈瑪斯對以色列南部發動致命攻擊,引發戰爭,加薩大部分土地被摧毀,超過4萬人死亡,停火協議於1月19日生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4089/sm-ca7447281d2678dff97ac55e8a85caa6.jpg)
川普宣布對陸「加徵10%關稅」正式生效 中國秒列3事項反擊了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已於美東時間4日零時1分生效,即台灣時間今(4日)下午1時,且華府和北京未來24小時內可能就關稅議題展開對話。對此,中國也展開一系列反擊,將對部分美國商品徵10%至15%關稅。根據《路透社》報導,川普為了懲罰中國未能阻止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的流入,導致世界兩大經濟體可能再次爆發貿易戰,因此決定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的關稅,將對美國每年從中國購買的所有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則稱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並表示將在世界貿易組織對關稅措施提出質疑,採取其他反制措施,但也為談判留下了空間。針對美國的作為,中國也採取報復行動,中國《財政部》官網發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內容提到「美國政府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美方單邊加徵關稅的做法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僅無益於解決自身問題,也對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造成破壞」。因此,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宣布自2025年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1、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具體商品範圍見附件1。2、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具體商品範圍見附件2。3、對原產於美國的附件所列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分別加徵相應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94012/sm-b65038309c82866ed405555e4948fbc4.jpg)
搞定加拿大與墨西哥 美國白宮:川普即將與習近平對話
在與加拿大、墨西哥完成初步協商、決定暫緩增加關稅一事後。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將目光放在中國,美國白宮方面也於3日晚間證實,川普即將在本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對話。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川普日前針對墨西哥、加拿大與中國三個國家,揚言要祭出關稅措施,認為此舉有望施壓各方以更嚴密的方式阻止非法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據了解,芬太尼長期在美國造成嚴重的藥物濫用危機,引發大批過量死亡案例。而後續有消息指出,川普於3日對外宣布,決定暫時收回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徵收高額關稅政策,但截至目前為止,對中國的商品關稅預計仍會在不久後生效。川普先前曾表示,要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10%關稅,並於4日生效。川普當時也強調,這個動作只是「首波攻勢」,對中國擴大徵稅依然是選項;若中國沒有積極配合美國就芬太尼問題提出的訴求,他威脅將大幅提高關稅。在此情況下,美國白宮也在3日晚間證實,川普即將在本周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對話。報導中提到,這將是川普自1月 20日就任以來,首次被公開知悉與習近平進行對話。白宮新聞祕書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兩人通話「會在接下來幾天內發生」,外界普遍認為這次對話,對中美雙方能否找到妥協空間至關重要。報導中也提到,美國過去長期指控中國是墨西哥毒梟生產芬太尼原料的主要來源國家,而中國則多次宣稱已實施嚴格打擊行動,並重視跨境毒品交易的管理。川普先前就曾表示,他「希望中國不會再把芬太尼寄給我們」,否則「中國會被處理」。然而迄今中國對此仍保持相對低調,強調願意透過協商解決關稅爭端。目前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方面似乎有意與川普達成某種協議,以暫緩或避開即將到來的制裁。川普政府在競選期間曾誓言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但目前實施的稅率尚未達到這種程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3730/sm-af0d04004e1e98349ce20db05b5275fd.jpg)
美國國務卿抨擊「流氓國家」 北韓怒嗆:流氓說別人流氓真可笑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近期在一次採訪中,將北韓形容為「流氓國家(rogue state)」。消息曝光後,引發北韓當局的不滿,北韓外交部於2日在官媒《朝中社》中發文反嗆「世界上最流氓的國家竟然指責別人流氓,這是多麼荒唐的自相矛盾之詞。」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在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抨擊北韓的言論曝光後,北韓外務省(외무성)發言人也發出聲明痛批,認為美國這種毀損他國國家形象的做法,不僅違背尊重主權與不干涉內政的國際法核心原則,也構成了一場嚴重政治挑釁。北韓方面強調,回顧美國從過去到現在的所作所為,對北韓長期懷有的偏見和敵視政策絲毫沒有改變,而盧比歐的言論恰恰赤裸裸地展現新美國政府對北韓錯誤的立場。聲明中也提到,一國若用貶抑他國為「流氓」的方式來彰顯己身優勢,本身便是荒唐至極的矛盾,聲明中更是強調「世界上最流氓的國家竟然指責別人流氓,這是多麼荒唐的自相矛盾之詞。」除此之外,聲明中也明確表明,北韓不會對美國的挑釁坐視不理,也會一如既往地給予「相應且強力」的回應。報導中也提到,北韓外務省同時也對美國的新導彈防禦計畫表示不滿,認為此舉將引發軍備競賽,同時也會造成全球安全局勢更為緊張。據了解,川普日前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研發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美國鐵穹(American Iron Dome)」,目標是要用於攔截包括彈道飛彈、極音速飛彈以及巡航導彈等多種空中攻擊手段。北韓表示,這讓人回想起上個世紀的冷戰,美國此舉使當年的「星際大戰(Star Wars)」計畫陰影再次浮現。認為美國的新導彈防禦系統與冷戰時期的構想並無本質區別,都試圖以對手的「威脅」作為借口,合理化一系列研發和部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3622/sm-cef64d568f491a51052e5f26c2b6aadf.jpg)
強調民主國家戰時「還是會投票」 美國希望「烏克蘭年底進行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川普任命的俄烏衝突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表示,美國希望烏克蘭在今年底前舉行選舉,特別是如果烏克蘭能在未來幾個月與俄羅斯達成停火協議。《路透》2月1日報導,凱洛格在接受採訪時稱,在俄烏衝突期間暫停的烏克蘭總統和議會選舉「需要完成」。他說,「大多數民主國家在戰時都會舉行選舉。我認為他們這樣做很重要。我認為這對民主有好處。這就是穩固民主的魅力所在,因為不止一個人有可能參選。」川普和凱洛格都曾表示,他們正制定一項計畫,在新政府上任後的前幾個月達成協議,結束俄烏衝突。據2名知情人士和一名了解選舉提議的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的計畫仍在演變,尚未做出任何政策決定,但凱洛格和其他白宮官員最近幾天討論推動烏克蘭同意舉行選舉,作為與俄羅斯初步停火的一部分。報導引述2名知情人士的話稱,川普政府官員也在討論是否先推動初步停火,然後再嘗試促成更永久性的協議。如果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獲勝者可能要負責與俄羅斯方面,就更長期的協議進行談判。此外,報導提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表示,如果衝突結束,並有強而有力的安全保障阻止俄羅斯再向其發動敵對行動,烏克蘭可以在今年舉行選舉。《路透》補充說,目前烏方尚未就川普政府提議作出回應。1名烏方高級顧問和1名烏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尚未正式要求烏克蘭在今年底前舉行總統選舉。澤倫斯基總統任期本應於2024年5月20日屆滿。不過,烏有關法律禁止在國家戰時狀態期間,舉行議會或總統選舉。2024年11月,澤倫斯基再次簽署法案,將烏國家戰時狀態和總動員令延長90天至2025年2月7日。烏克蘭「電訊」網站1月引述接近澤氏的消息人士的話稱,澤倫斯基已決定再次參與競選烏總統。2名前美國高級官員透露,拜登政府期間,華盛頓曾向整理時間辦公室的高級官員提出2023年和2024年選舉問題。官員表示,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官員告訴烏克蘭同行,選舉對於維護國際和民主規範至關重要。這2名前美國官員表示,基輔官員在近幾個月與華盛頓的對話中,一直拒絕舉行選舉。他們告訴拜登政府官員,在烏克蘭歷史上如此動蕩的時刻舉行選舉,將分裂烏克蘭領導人,並可能引發俄羅斯的影響力運動。一名前西方官員對美國推動選舉的做法表示擔憂,稱烏克蘭解除戒,恐讓服兵役的士兵離開軍隊,引發硬通貨外流,大量適齡役男「逃往邊境」。消息人士稱,這也可能引發政治不穩定,因為這將使澤倫斯基成為「跛腳鴨」,削弱他的權力和影響力,助長潛在挑戰者的爭奪。這位前西方官員表示,如果川普向澤倫斯基施壓,迫使他同意舉行選舉,那麼華盛頓就會利用俄羅斯總統普丁最近發表、質疑烏克蘭領袖合法性的言論。這位官員表示,「在我看來,川普是在對俄羅斯的反饋做出反應。俄羅斯希望看到澤倫斯基下台。」一些前美國官員也表示,他們懷疑未來幾個月能否達成和平協議,甚至烏克蘭2025年能否舉行選舉,尤其俄烏雙方在如何開始正式談判上存在分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93599/sm-8ed5b883844ba0ca49b6cb22d0b34a34.jpg)
馬斯克獲得美國財政部支付系統權限 參議員示警「恐釀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俄勒岡州參議員懷登(Ron Wyden)近日提出警告,指稱美國財政部(U.S. Treasury)支付系統每年管理高達6兆美元的聯邦資金,其中包括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醫療保險(Medicare)、退稅及聯邦員工薪資等支付工作,但馬斯克(Elon Musk)的DEGE團隊獲得該系統的「完全訪問權限」,此舉恐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風險。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批准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訪問財政部支付系統的權限,由於該系統具備高度敏感性,甚至有數名資深官員因此離職。懷登表示,給出這樣的權限,這代表著馬斯克的團隊可以接觸到美國數百萬公民的個人資料,甚至包括與他競爭的政府承包商的財務資訊。懷登在致財政部長的信中強調,這套系統「不能發生故障,任何政治動機的干預,都可能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影響」。懷登進一步表示,馬斯克在中國有著龐大的商業利益,如此情況下可能對美國網路安全構成威脅,尤其是美國財政部在2024年底才遭疑似中國的駭客攻擊。2024年,拜登政府提出指控,指稱中國駭客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網攻,竊取高級官員手機記錄,並滲透多家美國電信與網路公司。身為參議院情報委員會(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資深成員的懷登,因此對此提出嚴正關切,直言「允許擁有重大中國商業利益的個人訪問美國敏感系統,極為罕見」。而除財政部外,DOGE也開始審查人事管理辦公室(OPM),該機構管理數百萬名聯邦員工的個人資料。根據《路透社》報導,DOGE代表已限制部分資深公務員的電腦系統訪問權,影響資料包括持有安全許可證的政府人員記錄。目前,美國國會已就此展開調查,並考慮加強對馬斯克的監管,以確保財政支付系統、聯邦員工資料不會遭受政治干預或外國勢力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3555/sm-bedaca1c3ff9c8ecd98bba3195024fd8.jpg)
美國醫療專機費城市區墜毀 造成7死19傷
墨西哥總統和美國費城(Philadelphia)市長1日證實,1架醫療救援飛機1月31日在費城一處商場附近墜毀,隨即爆炸陷入火海,附近多棟民宅與車輛也遭波及,造成至少7人死亡,包含機上6名墨西哥公民以及1名地面人員。據路透社報導,費城市長派克(Cherelle Parker)在記者會上宣布,命喪這起空難的地面人員,當時身處事故現場的1輛汽車內,「截至目前,我們統計有19人受傷。」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Sheinbaum)也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她已指示本國領事官員協助這6名墨西哥遇難者的家屬。據悉,失事飛機由墨西哥的「Jet Rescue Air Ambulance」醫療救援航空公司運營,該公司獲得美國運營許可。該公司週五表示,當時機上共有4名機組人員、1名兒科患者和患者的母親。航空公司負責人高德(Shai Gold)告訴CNN,遇難兒童患者是一名來自墨西哥蒂華納(Tijuana)的女孩,當時正在回家的途中,她的母親也在飛機上。聯邦航空總署(FAA)發出聲明稱,這架Learjet 55型飛機週五晚間自費城東北機場(Northeast Philadelphia Airport)起飛後,約於晚間6時30分墜毀。聲明指出,這架飛機是要飛往密蘇里州的春田—布蘭森國家機場(Springfield-Branson National Airport)。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93511/sm-111b5b75d269a8c061a36dc4ec2929bd.jpg)
戰亂衝突未歇!緬甸軍政府延長緊急狀態6個月 反對派:在作秀
緬甸軍政府2021年發動軍事政變後,距離其奪取政權已屆滿4年,不拓在奪取政權後,當地出現挺民主派的「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Defence Forces),雙方持續交戰,使得緬甸軍政府已多次延長緊急狀態。未料軍政府在1月31日第7次延長緊急狀態,儘管軍政府宣稱延長緊急狀態是為了大選做準備,但卻沒有給出舉辦選舉的確切日期。儘管軍政府宣稱延長緊急狀態是為了大選做準備,但卻沒有給出舉辦選舉的確切日期。(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緬甸軍政府新聞部門在聲明中表示,由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Aung Hlaing)領導的執政軍事委員會(ruling military council)一致同意延長緊急狀態6個月。敏昂萊。(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聲明內容指出,「包括總司令以及代理總統在內的國防和安全委員會所有成員一致決定,根據2008年憲法第425條,將緊急狀態再延長6個月」,報導稱,敏昂萊告訴執政的軍事委員會,在解除緊急狀態並舉行選舉之前,「仍然需要和平與穩定」。以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為首的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由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此後緬甸就陷入內戰,至今政局依然動盪。以敏昂萊為首的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由國務資政翁山蘇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圖/達志/美聯社)由於軍政府去年表示,計畫在今年舉辦大選,並為此展開人口普查,但根據去年12月公布的普查報告,全緬甸330個鄉鎮中,軍政府僅統計了其中145個行政區的人口,加上7度延長緊急狀態,選舉等同無法舉行,預計最早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舉行。針對軍政延長緊急狀態,反對派嘲諷,軍政府籌備大選根本是在作秀,除此之外,當地有數十個反對黨被禁止參選,僅有親軍方的政黨才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