躉購費
」 再生能源 台電 太陽能 綠電 賴清德台電小額綠電再升級!首賣自建離岸風電 推彈性購買機制 總額2千萬度 提供多元綠電選擇
台電賣綠電,商品更多元!台電113年度小額綠電13日正式起跑開賣,總額2千萬度綠電,將於經濟部標準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今年產品設計再升級,除了首度將離岸風電納入銷售標的,結合用戶用電特性,設計更多元、不同年期的綠電商品組合,此外更加碼讓得標者可「加購」冬季綠電。台電也規劃「彈性購買機制」,用戶可選擇將所購綠電每月平均分配,也開放總公司可以代表分公司競標。台電表示,透過小額綠電的銷售,希望滿足中小企業減碳需求,也讓綠電交易市場更多元。《納自建離岸風電 推「日間型」與「全日型」 還可加購冬日綠電》台電表示,去(112)年台電首度以南鹽光電與彰濱光電等自建光電案場所發綠電為標的,開賣小額綠電。今年擴大銷售範圍,納入台電自建離岸一期風電。由於風電加入銷售陣容,台電考量風、光綠電的發電特性,並針對不同用戶的用電時段差異,再搭配不同年期,設計出2種主商品、各6款組合。台電說明,第一種主商品為「日間型」,主要鎖定約從上午7時營業至下午5時的用戶,並以日間豐沛的太陽光電進行媒合匹配。第二種主要商品為「全日型」,主要鎖定營業至夜間或採三班制全日營業的用戶,除了白天用光電,其他時段則用風電。用戶投標競價,僅能在兩種主商品中擇一。台電進一步說明,這兩種主商品皆有「1萬度」、「10萬度」、「20萬度」,分別搭配「1年期」、「5年期」的組合款式,用戶可依自身需求擇定一款商品出價競標。此外,冬季除了日間光電,風電也相當充沛、穩定,針對冬季使用較多電力的用戶,台電設計冬日加購商品。用戶投標主要商品時可選擇加購,得標後各年度10至12月期間,台電會依據其得標主商品的購電量,額外再賣2成綠電給用戶。例如用戶得標10萬度5年期商品,便可加購冬日綠電2萬度5年期。加購商品針對主商品得標者優惠促銷,不能單獨購買,並採固定單價銷售,用戶投標時無需另外出價。台電考量風、光綠電的發電特性,並針對不同用戶的用電時段差異,再搭配不同年期,設計出「日間型」、「全日型」2種主商品、各6款組合(圖/台電提供)。《彈性購買機制 貼近用戶需求》台電進一步表示,考量去年部分用戶反映,所購綠電集中在前半年就用完,因此今年推出新制「月定額制」,開放用戶得標後跟台電簽約時,可依需求自行訂定每月轉供度數上限;亦可約定仍採取去年銷售小額綠電的原方案「年定額制」,即設定全年購電總額,不設定每月度數,如提前用罄當年度即履約完畢。此外,部分用戶轄下有分支機構,依各機構規模自行採購小額綠電不符效益,因此今年台電也開放總公司代表投標,得標後可將想分配的分支機構的電號清單提供給台電,經資格審查後,便可將所購綠電分配給轄下分支機構使用。今年小額綠電推出「彈性購買機制」,用戶可選擇將所購綠電每月平均分配,也開放總公司可以代表分公司競標(圖/台電提供)。《一電號投標一主商品 歡迎去年得標用戶繼續參與》台電表示,此次競標延續去年做法,一個電號僅開放投標一種主要商品(日間型或全日型),可在所選定的主要商品中針對6款商品組合進行排序、投標出價。但考量去年已購買本公司小額綠電之用戶中,多數用戶所購綠電於今年中即轉供完畢,並反映想再度參與今年競標,故開放用戶回購。此外,此次開放投標時間延長為3週,用戶於13日上午9時即會上架開賣,投標截止日為12月3日中午12時,決標結果將於12月4日17時由憑證中心通知,歡迎踴躍投標。台電強調,此次小額綠電底價依據各案場適用之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及相關規費,並綜合參考目前綠電市場行情後訂定,在綠電交易平台標售,價高者得標,由市場機制決定最終價格。台電補充,用戶若有小額綠電商品相關問題,請上台電官網查詢,或撥打(02)2366-5865業務諮詢服務專線進一步了解;若有綠電媒合平台使用問題,請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官網查詢,或撥打(02)2343-1850、(02)2343-4529、(02)3343-2266洽詢。台電113年度小額綠電13日正式起跑開賣,總額2千萬度綠電,將於經濟部標準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圖為台電台南鹽田光電場(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綠電自救隊2/綠能發電裝置未達標 外資怨土地難取得+透明度不足「罵光電有聲量」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8日開了4個小時,環境部長彭啟明說總統考慮編訂「調適」和「減碳」預算,綠能產業看似將迎來一波政策「優惠」。對此,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反倒疾呼,土地取得難、行政流程冗長和民眾教育這三大問題必須解決,甚至連外商都忍不住建議「該透明化」了。依前總統蔡英文政府規畫2025年的綠能要占總發電量之20%,其中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目標要達20GW,不過依照審計部總預算報告,兩個數字都沒有達標,綠能占總發電量目前不到一成,太陽能裝置容量去年底才12.22GW未達標,另依台電統計,去年太陽能發電量只有4.58%,淨發電量比前一年減少18.66%,未增反減。光電被視為能同時解決RE100再生能源與國際減碳需求,近期卻卡關連連,對外資來說,台灣光電發展的問題,不是只靠灑預算就能解決的,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談起拖延光電進度的阻力,都感慨萬千。台灣的再生能源需求量大,政策目標明確,加上「目前在亞洲,還有躉購費率的國家,應該只剩下台灣了。」天鷹亞太潔淨能源平台台灣區執行長張為策8月5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不諱言,外資看上台灣有保證20年的躉購費率,但真正進場後才發現,市場不如想像地好做。張為策以德國再生能源商的外資角度吐露心聲,「再生能源在台灣的投資成本,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來說比較高,我們也在找原因,確定的是『地方成本』很大,整個申請程序也很冗長。」「業界一定都知道,就算開發商今天開始收地、準備建置光電案場,但到真正能掛表發電,也是四、五年後的事了。」他說的時候,其他的光電業者也都頻頻點頭。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表示,政府在綠能政策及配套措施上相當明確。(圖/CTWANT資料照)來自日本的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說,「為什麼總是有些廠商的案場能申請成功、有些則失敗?這些案場到底要花一年、還是三年的時間申請?這些都是不確定的事情。」辰亞能源母公司就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丸紅株式會社,從農業到太空都有涉略,能源事業更是全球佈局,對跨國集團來說,「不確定性」是難以忽視的風險。目賀田好弘談到台灣經驗,行政審查與資訊流通上不夠透明、也沒有效率,他認為可參考美國成立線上平台,除了讓廠商申請、追蹤案件進度,也可公開每個光電案場的狀態和延誤原因,「面對不適合的光電案場,應該直接拒絕,而不是用延宕的方式面對!」目賀田好弘也提到,台灣的電網基礎設施已經老舊,難以支持大規模的再生能源併網,再生能源如光電、風電等,都面臨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對電網的穩定構成挑戰。台灣電網面臨再生能源有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圖/李宗明攝)他也提到,不管是日本或台灣,在地方推動再生能源時,經常面臨反對聲音。「其實我們並不認同每一個反對意見,有些是來自於對能源的不了解。」目賀田好弘表示。台灣光電業土地取得困難的原因,除了完整大面積土地不多、土地價格貴、產權分散與利益分配不均等老問題之外,就是民眾的能源教育還有待改進,這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不具名的光電業者表示,「我問環保團體,為什麼對光電意見這麼多,他回道『罵你們才有聲量呀!』,罵光電不用證據,但澄清需要很多證據,」他感嘆地說,很多民眾不了解就跟著罵,加上業者的確良莠不齊,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要來包工程」,導致目前民眾一聽到光電,就是負面印象。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期盼光電能讓更多人有感獲益。(圖/報系資料照)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光電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取得,日本也擔心糧食危機,對農地的敏感度高,但他們了解務農人口下降是不可回復的事實,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也會對農地造成危害,不像台灣,就算是幾乎不能耕種的貧瘠土地,只要談到「保護農地」光電案就會「陷入黑洞」,無法繼續。蔡佳晋務實地說,「在光電開發時,通常抗爭的人,不是因為受害、而是沒有受益的」,現在國內的稅收以中央稅居多,如營所稅、個人所得稅,即使光電業者將公司登記在地方,縣市政府也沒辦法有相應稅收,「變成我們在做建設,鄉村的感受卻不大。」他建議,政府必須設計制度,提高地方收益、讓地方有感,才能鼓勵再生能源好好做起來。「太陽能到底是不是環保?不是台灣說了算,要看國際怎麼講,歐盟規定審查太陽能案子不能多於一年,他們的重點,是能源安全和人類永續。」蔡佳晋說。
賴清德520演說不提非核家園 專家估綠反核神主牌將走入歷史
賴清德新總統520正式就職,就職演說也預告未來四年施政方向,各界關注。而剖析能源面向,相較於過去蔡英文主打「非核家園」,賴清德對非核隻字未提。專家分析,重啟核二、延役核三恐怕只是早晚的問題。清華大學工程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向本刊分析,賴清德先提到面對氣候危機,必須堅定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自己也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儘管內容綁住「多元綠能」,但重點在於不再提「非核家園」,意味重啟核二甚至延役核三,都將成為賴政府的選項。此外,賴清德在演講中強調供電必須穩定,形同間接承認目前供電不穩定,打臉了前朝政府。葉宗洸分析,先前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童子賢對核能放寬的發言,都可以視為賴政府的風向球。只要沒有招致內部大規模且高強度的反對,零星的民間反核團體抗議根本不足掛齒。葉宗洸預估,2024年夏天核三1號機停轉後,供電不足的挑戰相當大,賴清德應該不會放任大停電再次發生,因此20日演說所提的二次能源轉型,是否納入核電,暑假前就會揭曉。而針對各企業的「碳焦慮」,葉宗洸直言無從避免,畢竟現行能源政策無視國際「核綠同行」的趨勢,僅重壓再生能源,無碳電力占比不夠高,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面臨國際間的碳稅課徵(例如歐盟的CBAM),就怕因此提高成本喪失競爭力。葉宗洸憂心,整體再生能源開發進度嚴重落後,未來可能反而導致火力等排碳電力占比上升,等同被迫提油救火。為了讓企業放心,除了必須立即加強供電穩定,持續穩健不躁進地開發再生能源,也須儘速讓現有核電機組都能延役,甚至讓核四重啟,提升國家整體無碳電力的占比,才有可能讓企業不必焦頭爛額地尋覓綠電憑證,也才能從根本消除企業的碳焦慮。葉宗洸進一步說明,擴充再生能源與核電都有助全球減碳趨勢,只要政府不躁進,穩健開發光電與風電,就不必被廠商勒喉,妥協於高到離譜的躉購費率,一方面減少台電的虧損,另一方面仍可讓開發商獲取合理利潤,只要獲利透明,便可消弭黑影幢幢的不當勢力干預。更重要的是,建立「綠能國家隊」本就需要時間,唯有穩健發展不躁進,技術銜接與人才培育才能完善,根本急不得,才有望做好電力成熟轉型。葉宗洸感嘆,賴清德有相當多說帖能讓核電起死回生,加上賴清德對外發展有限,只能拚內政歷史定位,因此更不能讓夏季跳電重演。只要反跳電大旗一揮,反核意見只能徒呼負負,民進黨非核神主牌,恐怕也將走入歷史。
阻擋通膨海嘯!台電:若反映燃料成本…電價至少漲5至6成
2024總統大選後,各界相當關心台電的財務狀況。對此,台電昨(19日)澄清,近年該公司虧損的主因是因為政府為維穩物價,由台電在第一線扮演「消波塊」,吸收成本抵擋通膨海嘯,更強調「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若完全反映燃料成本飆漲,電價至少要上漲5至6成。」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官網指出,有關近期外界關心台電財務狀況,由於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價格飆漲,去年(2023年)台電總支出約1兆元,其中發購電燃料成本約6100億元,已連續2年高達6千億以上,為整體支出的大宗,與過去相比更是2倍以上。相較之下,2023年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約900億元,佔總支出不到10%,可看出燃料支出翻倍大增為近年台電虧損的主因。且越來越多的綠電業者開始選擇賣給民間企業,去年綠電轉直供的度數已達約17億度,相較前年(2022年)成長5成以上,預期隨著技術成熟,躉購費率逐年下降,業者將陸續轉供綠電給民間企業,就不需台電支出。台電續稱,目前國際燃料價格相較俄烏戰爭前仍處於高檔,燃料成本壓力仍然沉重,且受紅海航運受阻等國際情勢影響,燃料走勢變數仍大。在燃料採購上,台電目前採購燃料種類包括天然氣、燃油與燃煤,其中天然氣與燃油均向中油公司採購;台電在燃煤採購方面,為確保燃料來源供應穩定,主要以長約為主、現貨為輔進行採購,並密切關注燃料價格波動,若市場供需情勢寬鬆,致現貨價格低於長約價格時,則機動調整年度長約採購比例,增加採購價格較低廉之現貨,以抑低整體燃料採購成本。為改善財務狀況,台電積極開源節流,近年努力開發投資性不動產,2023年藉由公允價值重估提升淨值約544億元,與不動產相關年收益約6.5億元,轉投資收益亦達40億元;在燃料成本方面,透過燃煤採購策略,以低於市價購入燃料,降低燃煤成本約191億元。台電強調,「政府為維穩物價,由台電在第一線扮演『消波塊』,吸收成本抵擋通膨海嘯。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若完全反映燃料成本飆漲,電價至少要上漲5至6成」。相對而言,國內的電價調整則盡可能做到細緻,降低民生影響,同時政府也給予台電增資、補貼等財務協助,相較其他國家,更能有效減緩國內受國際輸入性通膨影響的情況,也讓台電維持供電穩定任務的同時,兼顧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等目標,盼各界討論台電財務狀況時,也可以正視台電與政府穩定物價的用心。
台電虧太大! 能源專家估:電價恐漲10%
燃料成本居高不下,台電發電成本大於售電成本,以致於去年大虧1985億元,看守內閣期間,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召開,引發外界關注電價是否調漲,經濟部18日表示,會按審議會決定。能源專家梁啟源認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所組團隊最可能的做法是,電價調漲10%左右,政府再發公債幫助台電增資,避免台電破產。依台電最新數據,發電成本每度3.9158元,平均售電價格為3.0852元,相差逾0.8元,等於賣一度虧一度,台電勢必會爭取漲價。據了解,台電近期會將發電成本、燃料走勢、建議漲幅等提報電價費率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小組討論後,農曆年後提報方案至電價費率審議會。官員表示,昨日經濟部預告的113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已調降太陽光電躉購費率,預期民間發電直接售給業界數量會攀升,降低台電採購成本。2022年民間綠電售予業界為11億度電,去年攀升至17億度電,預期今年進一步增加。梁啟源分析,近1年來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台電之所以虧損更嚴重,主要是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補貼燃氣;只要執政黨主張能源結構持續,且維持補貼政策不變,今年電價一次漲50%也彌補不了台電的虧損。台電累計虧損已高達3820億元。工總表示,台電2023年度虧損這麼多,應該要檢討能源政策,是否要停止使用核能,讓生產成本攀升。工總並指出,如要漲電價,希望政府能夠做到公平,不要只拿製造業、用電大戶開刀,應該工業、民生一起調整,才能達到節能、省電的政策目的。工總也擔心,現在面臨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景氣尚未完全恢復,如電價大幅調升,甚至連2023年度凍漲的部分一口氣調漲,恐怕衍生通膨疑慮,民眾生活會更加困難。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希望電價不要調漲,若真的要調整,就應全民一起調,調幅不要過高,幅度在5%以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透過漲電價來彌補台電損失,等於是「全民埋單」,有必要了解台電為什麼會虧這麼多,是不是能源配比出了問題。
還喬不攏!2024綠能躉購難產
還喬不攏!往年都在前一年底公告的年度再生能源費率,2024年版卻遲至現在還沒有蹤影。主要是太陽能模組價格走跌,按公式政府要下修平均4.4元的太陽能躉購費,但業者以工資上漲、通膨未降,主張維持原價。雙方還須提資料佐證溝通,能源署表示,最快本月底才能定案預告。國內再生能源主要依據政府的電能躉購制度(FIT),由台電保證收購20年,費率則照每年成本等各項因子去調整,因此每年高低,不僅攸關業者經營獲利,更與消費者荷包有關。另外,光電費率如過低,恐影響業者興建意願。而2023年太陽光電建置併網量約12.12GW,已經落後目標量14GW;目前光電發電1年有100多億度,約占總發電量4%。隨著規模化成本下修,過去太陽光電費率每年約調低1%到3%,但2023年因為原物料、鋼材、人力成本等通膨高漲,最後維持原價不下修,算是罕見。目前屋頂型每度收購4.5元、地面型4元、水面型4.3元。另外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已上路,雖然出現0元競標流血價,可是第二階段遴選風場,至今仍有一家後來遞補的海峽風場尚未簽約。因此2024年度仍會公布離岸風電費率,但是否從現行4.5元往下調,尚未確定。離岸風電下個趨勢「浮動式風場」,經濟部要先選出2到3個示範風場,今年也會首度公布浮動式風電費率,先前風電業者已呼籲要提出具有誘因價格,但過高又可能被質疑圖利,屆時高低會受檢驗。主要關注的太陽能費率,目前經濟部已與光電業者開過3、4次會,雙方仍有歧見。光電業者指出,鋼構、水泥基樁、線材成本變化不大,但確實模組因大陸生產過剩,低價傾銷,價格有下滑,政府按照公式躉購費率要下費率。可是因應晚上用電,電力調節器工作時間變長,增加的經費也應該納入期初成本計算。太陽光電系統商業公會理事長廖禎松指出,模組雖有走跌,但波動仍很大,有可能年中又漲回去。廖進一步指出,再來就是通膨因素仍在,也影響工資上升。因此成本有走跌也有增加,業者主張今年費率不要調降,鼓勵建置,這部分還在溝通中。能源署官員說,相關成本意見都已在收斂中,1月底應該會預告,再看業者有無意見,等正式公告後,會回溯元月適用。
憂戴奧辛汙染…廢棄物發電擬進一步分類 從嚴把關
過去幾年,世界各國紛紛提出將垃圾等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轉變成能源的想法,即將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或是破碎化再利用來發電,成為一項替代石化燃料的新選擇,惟近來質疑廢棄物未經有效篩選焚燒發電,會產生戴奧辛等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聲浪四起,經濟部與環境部日前召開跨部會會議,決定將廢棄物進一步分類,從嚴把關,但也會釋出合宜誘因,初步方案將在2個月內出爐。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相關法令規範,SRF發電設備的料源須經過處理,且發電效率達25%以上,才能認定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依112年經濟部公告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農業廢棄物每度5.1407元;一般及一般事業廢棄物,維持111年度費率水準,躉購費率每度3.9482元。經濟部能源署官員表示,為避免焚燒廢棄物衍生戴奧辛等爭議,正與環境部就「一般廢棄物及一般事業廢棄物」發電研議進一步分類,從嚴把關。一般像是木料、木屑、廢紙漿爭議小,但是其他廢棄物,如何加強管理、分類,篩選出適合用來發電,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將是跨部會協商重點。除從嚴把關,另也會研究合理、適當的誘因。能源署初步規劃將廢棄物分類成兩大類,第一類生質類SRF,例如廢紙漿、木屑等,全球多認同可開發為再利用的能源。其他為第二類,這部分再細分為三,分別是一般或事業廢棄物燃燒,例如焚化爐燃燒物;經前期處理後的廢棄物,前期處理指的是破碎化;最後為非SRF,料源包含塑膠、事業廢棄物等。官員表示,經進一步細分,篩選出適宜替代石化能源的廢棄物後,躉購費率也將配合調整,賦予適度誘因。相關方案須經跨部會討論,預期初步方案將在1、2個月內出爐。
2024碳費開徵…台電火力發電配比近8成 恐加劇財務惡化
蔡政府上任以來,力推再生能源發展,但立法院預算中心研究報告指出,台電火力發電配比近8成,加上2024年將開徵碳費,鉅額的碳費支出,供電成本遽升,恐加劇財務惡化。另外,民營再生能源價格每度為5.364元,而台電售電價格為每度2.6306元,顯示台電公司每增加民營再生能源購電量,營運虧損隨之上升。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批評,錯誤的能源政策讓台電一根蠟燭兩頭燒。2025年能源政策目標,我國電源配比燃氣火力50%、燃煤火力30%、再生能源20%。根據台電公司提供資料顯示,2017年至今年4月底止,火力發電成本結構,燃料成本占比逾67%;以2020年度每度燃料成本1.1509元為最低,今年1至4月平均每度燃料成本2.9178元為最高;火力發電成本以2020年度平均每度1.71元為最低,以今年1至4月每度3.99元為最高,顯示火力發電成本與燃料成本對發電成本影響甚鉅。研究報告也提到,火力發電排放屬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的範疇,未來供電成本將增加「碳費」負擔,我國預計於2024年開徵碳費,未來火力發電成本恐需負擔鉅額碳費支出,台電公司2023年度已編列5億元,預計配合相關規定碳權採購作業。另外,國內對再生能源電力需求日益殷切、供不應求,部分原簽訂躉售費率較低的再生能源業者,選擇與台電公司解約,改以轉供方式賣電或自用,導致台電再生能源購電成本逐年上升。根據台電表示,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從2017年至今年4月底止,平均每度再生能源購電成本皆高於同期間平均電價費率。以今年來看,民營再生能源價格每度為5.364元,而台電的售電價格為每度2.6306元,顯示台電每增加民營再生能源購電量,虧損隨之上升,恐加劇台電財務惡化。李德維表示,節能減碳就只有兩個選擇,就是核能和天然氣,歐盟已經把核能列為綠能,但天然氣減碳只有一半,核能則是零碳,民進黨錯誤能源政策配比,加劇台電營運虧損,財務惡化。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表示,台電公司未來不會被收碳費,火力發電配比也會減少,近期的燃料費已下降,降的比例非常多。
再生能源轉型進度落後!綠電不足挨轟 經濟部長王美花回應了
美國商會昨發布2023年白皮書,批評台灣再生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並擔憂綠電不足。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回應,新風場未來不走躉購制度,綠電供應會愈來愈多。至於綠電開發,涉及的法規、行政程序阻礙,一直在改善中,像是由中央地方併案審查,並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法等。美國商會表示,綠能是否足夠涉及供需雙方,政府應有更清晰的藍圖及協調。台灣自從決定逐步廢核以來,未來能源能否供給無虞,高度取決於再生能源開發。雖然力求大幅調整能源結構,但是進度遠遠落後,連帶影響產業運作與國家安全。對此王美花表示,大家現在反映的綠電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都被台積電買走,綠電不足。但其實國內綠電9成已賣給台電,剩下的確實有4%給台積電。這是因台積電用電大,所以民間再生能源案場都賣給它。如何解決台電收走大多數綠電,王美花說,像離岸風電過去都走躉購費率,由政府用固定費率買。可是現在蓋的風場,接下來就不走躉購制度,會直接賣給企業,因此綠電供給會越來越多。王美花坦言是綠電增加不夠快。這裡面有技術、行政程序及法規等問題。技術方面,現在日益成熟。行政程序阻礙,則是因要中央跟地方很多單位核准,這部分一直在改善,如中央已協助地方採併案審查,加速行政程序。法規修改,則是今年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設地熱專章,以及新建改建屋頂一定要裝太陽光電。對於改善商業環境,美國商會支持台美儘速洽簽雙邊貿易協定與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經濟部回應,期待與美國商會有更多的交流互動,加深合作力道。代表政府接受美國商會白皮書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在雙方啟動談判後1年內,就倡議內容達成共識,並於6月1日完成首批協定簽署,除我國超前部署預作準備外,更是政府與商會長期共同合作,改善台灣投資環境與建立良好法規制度之具體體現,未來將持續秉持透明化及強化公眾參與原則,落實相關規範。
友達籲:再生能源修正草案寬限期「同意備案」起算
從面板切入太陽能領域也頗有成績的友達(2409)今(9日)呼籲,「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擬調整太陽光電第一型發電設備的躉購費率寬限期起算始點,應維持之前的「同意備案」的基準點,而不是即將改成的「籌設許可」時間點。友達副總經理林恬宇指出,太陽能電廠的興建需要經過很多整合及手續等流程,如果貿然改變發電躉購費率寬限期起算始點,將會影響費率計算標準,因此還是維持之前的「同意備案」的基準點為佳。林恬宇分析,太陽能電廠的所需資金龐大,業者籌措資金是一大問題,而現在因為國內外的利率調升,還有通膨問題,另外匯率變化也拉高了進口材料成本,讓業者壓力增加。據了解,友達也攜手保險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來營運太陽能廠,由友達本身來負責電廠的興建及營運。友達與明基材(8215)聯手參展台北國際建築暨建材展,展示甫獲綠建材標章認證的PDLC智慧調光膜,透過通電及斷電的電流切換,呈現透明與晤面效果,一方面具有隔熱、隔絕紫外光的節能降耗特性,另一方面也兼具良好的隱私功能。
經部擬調降太陽能躉購費率 中美晶:成本高漲不利產業韌性
日前經濟部預告明年躉購費率草案將光電躉購費率調降1至3%,太陽能材料領導廠商中美晶認為此政策將對國內太陽能產業造成很大衝擊。中美晶指出,太陽能產業面臨從源頭多晶矽、各種工程材料成本、人工費用以及銀行融資成本等一連串的成本上漲,然躉購費率不僅未能反映建置成本上升之趨勢,反而調降,對於業者而言是沉重負擔。中美晶指出,依據台灣政府規劃的淨零排放路徑,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70%,日照量充足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太陽能亦是再生能源主力,台灣的製造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仰賴穩定以及充足的綠色能源,期盼政府能夠考量產業情勢與國家戰略目標,制定合宜的太陽能躉購費率,使再生能源成為維持台灣能源韌性的最大助力。時序即將進入冬季,穩定能源供給成為各國關注焦點,今年能源短缺的情況使石化燃料電廠重啟,氣候異常情況加劇。面對環境永續經營與能源供給穩定課題,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地化之建置除可使能源供給自給自足外,乾淨的能源亦可減緩日漸嚴重的氣候變遷問題。今年隨著太陽能建置量逐步攀升,太陽能原料多晶矽面臨供不應求,致使價格上揚,但近期隨著更多產能的投入,供需已逐漸呈現平衡,歐美等國推行的補助和獎勵政策,亦將有助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價格穩定,推升太陽能建置量。中美晶在太陽能領域耕耘多年,為單晶高效電池產品的領先者,於今年完成尺寸產品規格提升,M6電池產線已全面量產,M10高效電池產線也完成建置,將持續開發新製程並提升太陽能產品的性價比,透過技術與產品尺寸差異化戰略,建立鞏固的競爭地位。
躉購費率「只降不升」慣例將打破? 太陽能業者搶進成贏家
近日有太陽能業界人士透露,蔡政府為衝刺國內太陽能裝置達標,正研擬調升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打破過往躉購費率幾乎「只降不升」的慣例,藉此刺激國內裝置意願,讓國內太陽能市場維持供不應求榮景,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安集(6477)等業者成為大贏家。目前國內太陽能模組產能來源以元晶、聯合再生、茂迪、安集四大業者為主,相關模組廠近年來為搶得更多市場商機,正積極加速擴產腳步,加上近期政策持續鼓勵太陽能光電建置,藉此因應通膨所帶來的影響,讓國內太陽能系統業者能維持一定的投資報酬率。 蔡政府再度下猛藥,對付通膨造成原物料報價上揚,期望協助台灣完成2025年太陽光電建置量達20GW的目標。不過,蔡政府力挺國內太陽能發電的決心,早已從過往的政策看出端倪,不僅去年下半年為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祭出優惠加碼措施,今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更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打破原先下半年通常低於上半年的慣例。針對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與今年持平,甚至可能上調,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目前還在依照以往程序收集相關成本參數,做為明年躉購費率擬定基礎,針對未來躉購費率走向尚未有定論。國內太陽能業者認為,躉購費率一向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風向球,今年因上、下半年維持一致;此次調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否則很可能會被通膨吃掉獲利,自然不會有業者想繼續投入開發,拖累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置腳步。由於過往光電躉購費率大多只降不升,藉此讓政府補助能隨著時間緩步退場,因此近期市場傳出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調升的消息,實為罕見,正顯示出政府為了達到再生能源轉型目標,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絲毫不手軟。
全台一年三次大停電 三三會林伯豐籲面對缺電現實「核二核三延後除役」
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今天(16日)主持例會中強調,303全台無預警大停電,這是自2016年以來第四次大停電,政府應面對台灣會缺電的事實,檢討能源政策解決缺電問題。電力穩定供應與價格合理,對台灣經濟發展功不可沒,只是近年來國內外重大企業、工商團體及美僑、歐僑商會對台灣的能源政策表示憂心,包括穩定供電、合理電價、綠能進度與電網韌性。今天例會中並邀請前副總總統陳建仁發表「後疫時代的產業創新」專題演講,陳建仁也非常認同林伯豐提到發展「綠能」的看法。林伯豐認為,政府超前部署各項政策之外,最重要的是溝通機制,建議政府以「客觀、科學、務實」的態度,用產業角度來檢討未來台灣能源政策,並提出四點具體可行方案。開春以來,台灣繼2021年5月兩次全國性大停電,今年3月又發生大停電,半導體、光電、蘋果供應鏈、石化、鋼鐵等產業受創,估計損失恐高達上百億元,台電統計至少549萬戶受停電影響,因此在今天三三例會中,林伯豐於致詞中發表關於產業企業界給予能源政策建言。林伯豐表示,首先,因應淨零排碳,重新檢討台灣2025年「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其次,發展再生能源要兼顧環境生態,降低再生能源躉購費率(2019年英國建置離岸風電5.5GW,競標價格每度新台幣1.52元),並鼓勵企業發展儲能設備。再者,完成電網重要樞紐檢修,透過智慧電網加強電網韌性,強化電網風險管理。第四點則是,保留核能為基載電力,核二、核三延後除役,以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協助企業永續發展。林伯豐強調,期望政府在能源配比能參考國際趨勢,並兼顧台灣在能源的脆弱性,不輕易放棄任一種能源的配置,確保台灣能源充足穩定供應,讓產業能根留台灣,為經濟發展盡一分心力。
大停電曝儲能落後 王美花宣示核四廠發展儲能場域
303全台大停電掀能源危機,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1)日備詢時表示,將導入國外專業資源,研擬成立第三方監督台電的體檢小組,避免大停電事故一再重演;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經濟部規劃將核四廠轉型為綠能、儲能以及發展氫能的場域,將積極與當地民眾溝通及研議相關法規配套措施。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質詢時指出,雖然這次事故並非缺電,但跳電衝擊不亞於缺電,凸顯台電管理出問題,然而每發生事故,台電一再進行檢討報告,並指向人為疏失,要如何真正落實改革?王美花表示,815、517以及303確實是人為錯誤,屬於管理面問題,經濟部將痛定思痛,落實第一線人員的專業訓練及SOP。羅致政指出,這種大停電事故在台積電等大型民間企業鮮少發生,顯然台電管理有嚴重漏洞,然而事後檢討報告都是由經濟部和台電自己提出,應研究成立獨立、專業且跨國的第三方體檢小組。蘇貞昌坦言,一再發生大停電很不應該,將責成經濟部找出問題、矯正錯誤,並研議委請國外專家加入。 羅致政也提及,蔡總統拋出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中包括綠能及再生能源產業,然而行政院報告提及的發展策略中,諸如打造離岸風電、綠能參與制度等,卻缺少發展「儲能產業」。羅致政直言,我國目標2025淨零排放,國外已超前部署儲能產業,未來儲能產業也可能成為台灣另一個護國神山。不過,目前經濟部目標2025儲能增至1GW,國際為100GW,台灣僅占世界百分之一,明顯不足。他指出,核四若不轉型,二年後核四公投恐將重來,核四應該扮演儲能產業的關鍵角色,推動核四成為最大的儲能園區。王美花表示,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搭配儲能,確實要加緊腳步,儲能產業發展和躉購費率等機制,還有技術面也是另一個議題。現階段台灣雖具備短期儲能技術,但二小時以上的儲能設備,國際價格高昂,因此國內研發加快建立儲能技術,及基礎場地等配套措施,都與儲能產業發展有關。王美花表示,北部電源及電力輸送不足,核四可作為綠能、儲能甚至是氫能應用場域,台電將進行初步規劃,後續也將積極與當地民眾溝通,並研擬相關法規配套措施。
費鴻泰批離岸風電多花9100億 政院駁斥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今天(8日)於立院總質詢時指出,政府推動離岸風電,但2018年4月躉購費率為5.8元,高於國際行情,同年6月就降至2.5元,以20年合約計算,台灣將多花9100億元,批評執政團隊「國賊」。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反駁,國民黨執政時期的2015年,躉購費率就達到每度電5.74元,當時甚至沒有要求廠商要做國產化,民進黨執政後才增加對廠商的額外國產化要求,相關指控未正確理解政策的推動時間及意涵,卻任意對官員進行人身攻擊,令人遺憾。費鴻泰質詢時指出,2018年4月躉購費率為5.8元,高於國際行情2.2元,但時隔三個月後,童年6月的第二階段決標價就降至2.5元,出現2.3元的價差,他批評,以20年買電量價差9100億元,相當於國人每人每年要多出2000元。對此,羅秉成嚴正澄清,相關指控未正確理解政策的推動時間及意涵,卻任意對官員進行人身攻擊,令人遺憾。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是早在國民黨執政時代,2010年時就已訂定的政策,用意是透過費率鼓勵廠商投資建設風場,此與2018年才推動的風場設備國產化政策,在政策推動時間點跟目的都不盡相同。且國民黨執政時期的2015年,躉購費率就達到每度電5.74元,當時甚至沒有要求廠商要做國產化,民進黨執政後才增加對廠商的額外國產化要求。羅秉成進一步說明,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的訂定,必須考慮大型風場建置時的初期成本,當技術成熟、成本降低後,就可以競價的方式,用較低的費率來建置開發風場。這樣的發展模式在世界上已行之有年,相關指控刻意將躉購與競價兩種費率混淆比較並不正確。羅秉成以2019年為例指出,當年是最多遴選風場簽約的年度,躉購費率為每度5.5元,跟2015年國民黨執政時相比的5.7元相比還更便宜;進一步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躉購費率也更低。例如英國的初期費率是5.5至7.5元,德國則是5.1至6.9元、日本則是9.8元。同時,再與世界各國相比進入較低競價費率的學習時間,英國花了18年、德國13年,台灣只花7年。也就是說,無論是與國民黨執政時比,或是跟其他國家比,都沒有更昂貴的問題,且台灣的學習時間更短,反而更省錢。至於設備國產化的要求,羅秉成表示,2018年考量台灣市場發展成熟,廠商投資意願高,政府進一步新增對廠商國產化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增加在國內的製造跟生產;這樣的作法,對於建構國內產業鍊、培植新興產業有良性效益。
模組材料供應失序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業提4建言促5贏
我國太陽光電的發展在今年出現安裝速度遲緩現象,除了疫情影響外,模組材料供應的市場失序,太陽光電產業面臨「活不下去」的危機,將影響政府推動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累計達20GW,是否能順利達標,同時補足尖峰用電缺口,對此,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提出4項建言達到5贏新局。公會表示,多元開放國外模組及電池產品進口,促使國內安裝市場取得充裕的模組供應並穩定交期,避免違約情事發生,讓台灣的系統產業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系統價格與競爭力能與國際接軌。考量薄膜模組實施自願性產品驗證(VPC)模組享有躉購費率加成優惠,其模組製造商應有協助政府達成政策目標之義務,為避免模組供應秩序影 響安裝量達標,政府宜儘速建立VPC模組廠商供貨之信用評鑑管理制度,確保產業鏈有更健康且更穩健的市場環境。國內今年銅電纜、金屬支撐架及模組等各項系統原物料飛漲,已造成業界難以為繼之窘態,躉購費率計算公式應有 年度中反應系統原物料漲幅之彈性設計,例如參考工程會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之作法,而各項系統原物料之漲幅應適 時反應在明年躉購費率計算,貫徹5.25%最低投報率誘因之躉購制度精神,持續鼓勵民間以私有資金投資設置。為確保未來太陽光電可穩健地大量供電及配合未來傍晚尖峰調度,倡議明年躉購費率計算應納入太陽光電系統結 合儲能設備之示範導入,促使系統產業先期養成太陽光電結合儲能設備之應用經驗,並就離海邊二公里內高鹽害地 區要求太陽光電設置應符合耐腐蝕施作標準及材料檢測認證,以確保未來大量海邊系統運轉之結構及電氣可靠度, 其墊高之系統成本則給予合理的躉購費率加成。希望日後達到準時掛表售電,投資者贏、順利達成目標,政府贏、信守合約承諾,模組廠贏、綠電加持競爭力,產業贏、低碳環境保健康,民眾贏的5贏。
四太陽能業者轟農委會 害綠能政策難達標
太陽能業者11日齊發聲,砲轟農委會「七七事變」讓台灣綠能政策無法達標。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日前農委會回函表示2025年漁電型光電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達3GW,以專業角度來看太過樂觀。業者反映,農委會未事先與業者溝通,在7月7日逕行公告修改「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對於農地設置太陽光電有許多限制,推出漁光型跟屋頂型替代方案。若是照農委會規定,初估2025年頂多做8~10GW、遠低於20GW的目標,等於電力政策失敗,也會重創台灣太陽能產業。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11日召開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後包括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中美矽晶董事長徐秀蘭、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以及協會理監事共同舉行記者會。原本依政府目標,累計至今年底應達到6.5GW,亦即今年要達成2.3GW,但由於政策的變動,今年將無法完成目標,實際安裝量可能砍半到1~1.2GW。若依農委會的規劃及限制將會減少6GW以上,這缺口將導致20GW的國家目標無法達成。期盼在政府和業者努力下,未來兩年透過大型地面建置能將缺口補上,一起達到2025年設置20GW之目標。徐秀蘭表示,國際間對綠能接受度大幅提高,台積電等愈來愈多科技業者加入RE100行動,2050年前必須使用100%綠電,台灣必須有足夠的綠電供應。要達成20GW的目標,台灣可以去核、減少火力發電,也會增加台灣業者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業者支持政策,但是要達成20GW的目標有實際上的困難,例如屋頂有遮蔽問題。此外還有饋線問題,業者要面對許許多多地主,一個個去談,「困難度比都更還難」。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政府程序太多導致時程過慢,流程上公公婆婆太多,政府應該由單一個行政主管,限制各環節審查時間,時間內沒表示意見視同同意。另外政府一些公告,例如出流管制、海管法這些都應該給予一定的寬限期,突然執行的新法規,政府應該提供躉購費率延期的方式,避免整個投資案的財務影響造成商務糾紛,政府在推動太陽能應該要更多元的方式,不砍樹、不影響農業下,應該開放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應用。業者說,農委會僅提出漁電共生和不利耕作區規劃而且過分樂觀,但並未對於農作耕種與太陽光電結合作出規劃,歷次會議均要繼續試驗。洪傳獻表示,日本也有許多營農型成功案例,並不需要再花兩年重新實驗,需要的是政府從已經成功的產品、品種中讓業者與農民、青農共同投入。
《秉公義言堂》謝公秉:為什麼,剩下一口氣?
半年前還是民進黨儲君,睥睨群雄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最近在陪同黨籍候選人掃街時卻苦嘆:「民進黨剩下一口氣。」聽來不勝唏噓,但原因是什麼?是民進黨變了,還是人民醒了?是人民要爭一口氣,還是民進黨的路線,已糖衣褪盡,毒性發作?抑或民進黨發揮了極至的狼性,卻漸失了人性,變成只求輸贏,罔顧是非?以去年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作為分水嶺,之前的民進黨,中央執政,地方諸侯兵強馬壯,國會壓倒性多數,是民進黨建黨以來的顛峰狀態,但開票當天的結果,卻是最淒慘的一次;相對的,國民黨不但中央、地方、國會俱失,加上首次黨產遭凍結,糧草全失,只能徒手肉搏,選舉反而是近20年來最佳表現。兩黨發展此消彼長,是非常有意義的民主試煉,顯然召喚政治驟變的,既不是權力,也不是資源。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進黨宛如敗家的富二代,過渡任性揮霍權力,濫用資源,卻無視百業蕭條,民眾收入倒退不前,陷於痛苦,才導致如此下場。正所謂,富不過三代啊!假愛台之名 咨意妄行不是這樣嗎?蔡英文總統一方面為挽救低迷的聲望,深怕明年失去政權,寧願揮霍3、4千億元採購舊型戰機,欲取得向美國更靠攏的門票;另一方面,又透過從中央到國會橫行無阻的權柄,腰斬數十萬軍公教維生的年金。甚至為了虛幻的非核家園,不顧589萬公民的意志,把近3千億元的核四晾一邊,強推躉購費率高於國際均價兩倍以上的風力發電,等於多奉送2千多億元給外資。不管再多的反對聲浪,再大的公投民意,「只要我喜歡,你們耐我何?」如此強悍蠻橫,在民主國家實為罕見,類似這樣的案例,幾年來俯拾皆是。法國大革命重要領導人之一的羅蘭夫人,最後也被推上斷頭台,但她留下的亙古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觀察20幾年來民進黨的套路技法,不也是「愛台灣、愛台灣,多少惡行假汝之名以行!」民進黨靠愛台灣快速累積政治資本,又靠台獨仇共路線,鞏固愛台灣的專利,一路走來,所向披靡。正因為權力來源就靠這「獨孤一味」,來得容易,又何必思考如何治國,也就不會治國。背人民希望 拒不認錯然而,近30年來,台灣從威權體制,轉型總統直選,歷經大小無數選舉,早走出悲情;此時,民進黨也從萌芽、茁壯,一路成為壟斷的政治力量,但它並沒有給人民願景,依然吟唱著「愛台灣、獨立而全新的國家」。升斗小民要的是安居樂業,香腸瀑布賣得完,逛夜市喝得起虱目魚湯,民進黨卻還在販售政治迷幻藥。當裹著糖衣的迷幻藥慢慢露出毒性,人民醒了,不再服用了,民進黨反而自己上癮,無法戒斷。又因民進黨過去養成的狼性,即便走錯路了,仍團結一致恣意而為,死不認錯,甚至不惜向對岸挑釁開戰,來鞏固政權。只剩狼性,遠離人性,如何還能氣長?又焉能不剩一口氣?這個任性的富二代土豪哥,把人民的生命幸福拿來揮霍,人民為何還要對你急救,給你一口氣呢?作者/謝公秉台大心理系畢業,但心理不太健全。曾任聯合報黨政組召集人、聯合報撰述委員、親民黨文宣部主任暨發言人、花蓮縣政府副秘書長、花蓮縣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愛打籃球自稱「籃球阿北」。自認思慮周密,所以常失眠,而且很嚴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57期《周刊王》和2143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57期隨刊附贈「F奶甜心 安希」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02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