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醫師
」 憂鬱症 身心科 自殺 李承翰 沈正哲人真的會「心碎」!2型態壓力觸發 醫曝:好發於女性族群
常會聽到有人在悲傷、沮喪時,會形容自己的心碎了。對此,身心科醫師楊仲豪直言,人是真的會「心碎」的,雖然並非實際上心臟會碎裂成一塊塊的樣子,但對某些人來說,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那樣撕心裂肺的劇痛。楊仲豪日前在粉專《楊仲豪 身心科醫師》表示,大家常常會在遇到很難過的事情時,用「心碎」兩個字來形容狀態,甚至被用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中,這看似誇飾、玩笑話的說法,其實是真實存在的。楊仲豪指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其實是一種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之短暫性心肌病變,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症(Stress cardiomyopathy)或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生理壓力(physical stress),包含氣喘、骨折、肺炎、腦中風、癌症及其他身體疾病等,情緒壓力(emotional stress),包含失去至親、遭逢重大變故等造成情緒劇烈變化的情形。楊仲豪提到,統計數據指出約36%心碎症候群患者由情緒壓力所觸發,28%由生理壓力所觸發,此種病症特別好發於女性族群,且以更年期中、後尤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以情緒壓力誘發導致為主,男性則以生理壓力為主。楊仲豪說,「雖然心碎症候群並非實際上心臟會碎裂成一塊塊的樣子,但對某些人來說,或許他們真的經歷了那樣撕心裂肺的劇痛。」
原廠不玩了1/十年內13款藥物退出台灣 「年用2000萬顆」這顆血壓藥也bye了
國人一年使用2000萬顆的降血壓藥「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年底將退出台灣市場,引發震撼。受到藥價影響,近10年來已有13款原廠藥陸續選擇放棄台灣市場,其中血壓藥是重災區,除了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之外,「捷賜瑞錠10公絲」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10公絲」也在名單內,這2款藥品一年用量也達430萬顆,其他還包括憂鬱症、青光眼、過敏、止痛藥等藥物。40年老藥百憂解即將在11月退出台灣,消息一出,讓近年原廠藥出走的窘境再度現形。隨著台灣健保藥價不斷下修,百憂解曾經1顆僅要價1.96元,被喻為「比買1顆糖果還便宜」,2019年藥廠曾宣布將停止進口,後來2020年9/1申請健保藥價調高後,該藥才得以繼續在台使用。今年6月,進口百憂解的台灣禮來向食藥署通報不再進口,百憂解確定在11月後退出台灣市場。由於百憂解過去就喊過退出台灣,所以身心科醫師大多以其他藥物逐漸取代,根據健保資料,百憂解去年的申報用量為292萬顆,市占率15.3%。新田身心診所院長張學岺曾受訪指出,目前百憂解的主要開立者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因16歲以下的個案在有憂鬱症、強迫症或拒學等情緒問題時,百憂解是該族群少部分能使用的藥物之一。且百憂解為口溶錠劑型,適合不太會吞膠囊的小孩。「百憂解雖是老藥,但相較於近期的新藥副作用較多,還是有一定的功效與重要性!」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告訴CTWANT,例如在某一些飲食失調或強迫症病患使用百憂解,效果就比其他藥物更有效。至於憂鬱症,「成人患者的抗憂鬱劑種類相當多,不只有百憂解能選。」百憂解退出台灣之後,勢必要更換其他藥物。陳嬿伊說,臨床上會跟病人說明「有成分一樣、但廠牌不同的百憂解」可替換使用,依據過去經驗,多半病人都可接受,除非替換後效果不好,才會考慮更換成其他機轉的藥物。隨著原廠藥陸續出走,民眾未來將使用更多的三同學名藥,建議若感到效果不佳,可向食藥署反應。(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禮來公司6/24通知食藥署11月百憂解將退出台灣之後,賽諾菲也在7/31告知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供貨僅到年底。這款降血壓藥1年用量突破2000萬顆,使用率占67%。其實早在2020年就有另2款血壓藥退出台灣,分別是捷賜瑞錠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近10年來陸續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廠藥將近達13款!」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包括必克喘乾粉吸入劑、可滅喘都保定量粉狀吸入劑、恩特來、普心寧、捷賜瑞、百憂解、及通安、安普諾維、貝特舒眼用懸浮液、愛敏定點眼液、立敏停點眼液、利視即樂點眼液、諾億亞膜衣錠,都已陸續停止供貨。這些藥物用於止痛、高血壓、青光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愛滋抗病毒等治療。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表示,隨著藥品專利到期,學名藥逐漸取而代之成為主流,這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以百憂解為例,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同品質的國內學名藥,且其市占率達到85%,說明臨床醫師與患者對學名藥的接受度相當高。王明媛也認同,她表示美國、日本等國的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9成以上;發展學名藥可強化藥品供應的韌性,使藥品供應不間斷。而根據食藥署資料,目前台灣學名藥涵蓋率約84.14%,由此也可見政府推廣學名藥的決心。
學生通勤時間太長要注意! 日本研究:憂鬱風險將增加1.6倍
長時間通勤上學恐影響憂鬱症?日本精神神經學會最新發表的論文發現,長時間通勤的學生,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就建議,家長與孩子在選擇就讀學校時,應該同時考量到通勤時間。根據日媒《朝日新聞》報導,明海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大塚雄一郎與研究員中島英合作,在2022年10月至12月期間,針對東京地區與東北地區約2000名私立高中生進行網路調查,詢問他們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在約1900個回覆中,有17.3%學生有憂鬱症狀,19.0%有焦慮症狀,共有3成受訪者光是通勤到校就超過1小時;而與通勤時間少於30分鐘的人相比,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者,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1.6倍,出現焦慮症狀的風險是1.5倍。報導指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很少有關於學校通勤時間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若青春期產生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成年後出現精神疾病,這也和暴力與自殺有關。對此,就有不少網友表示,「通勤上學的時間越多,你需要放鬆的時間就越少,這只會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都變得更加困難」、「我上學單程就要將近90分鐘,我還是不喜歡擁擠的火車和人群,有時會跌倒,所以會出現輕微的恐慌症」;但也有人認為,「這取決於個人,1個小時的通勤反而讓我有遠離家人和兄弟姐妹的獨處時間」、「上下學的時間對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時間,包括讓朋友抄作業,背當天的考試,背英文單字等等」。另外,同時在醫療監獄擔任醫師的身心科醫師藤野智哉指出,由於沒有看見原始數據,無法得知這些因素分析到什麼程度,但當通勤時間被佔用時,與朋友玩耍的時間減少,睡眠時間、寫作業的時間也會變少,但要選擇距離近或遠的學校,還是涉及許多原因,諸如認識新朋友、文化等等,「我認為沒有必要盲目相信這一點,而改變自己選擇的學校,或是過度擔心」。
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對未成年學生輔導不需法定代理人同意 家長團體難認同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8日初審通過《學生輔導法》修正案,學校對未成年學生施予輔導諮商時,得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下執行。但家長團體難以認同這項修法,他們表示,除非緊急狀況,否則在一般情形下,學生找學校心理師諮商,應事先獲得家長同意。教育部學務司長吳林輝說,在實務上,由於家庭功能問題,許多家長不願自己的孩子接受輔導。許多輔導人員因為家長不同意,導致錯失最佳輔導時間,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也說,她接觸過一些身心科醫師,根本不敢看診未成年學生,因為最後都會遇到家長的抵擋,執行起來常不順利。立法院教文會最後通過在《學生輔導法》中增列第5條之一,具有心理師證書的專業輔導人員,對未成年學生執行輔導諮商業務時,經該學生同意,並由學校召開個案會議評估該學生有輔導諮商需求,為符合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得不受《心理師法》第19條規定之限制,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下執行。對於這項修法,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如果孩子有緊急醫療需求,譬如憂鬱症突然發作,他們可以接受在未經家長同意下,送給心理師輔導;但在一般狀況下,如果孩子要找學校心理師諮商,一定要經過家長同意。此外,立法院教文會審議《學生輔導法》第10條修正案,行政院版要將國中、國小專任輔導老師由原本每24班、15班增置1人,調整為每20班、12班增置1人,以讓學校增加更多輔導人力,但民進黨立委范雲提出應在法律裡面明確規定,如果輔導主任由專任輔導老師兼任時,學校可再增聘1位專任輔導老師,但教育部未予同意,最後這個條文保留,將進行朝野協商。
李芷婷分手男友陷人生低潮 激凸入鏡被惡意騷擾「很錯愕」
李芷婷今(4日)舉辦媒體見面會宣傳新歌〈習慣後就別說痛了〉,提到前年分手同為歌手的男友湯竣博(Jinbo)後,一度深陷焦慮情緒,還曾求助身心科醫師,她表示是自己提分手,主因是雙方真的不適合,「當時真的很愛對方,小小年紀不懂事,遇到很愛的,以為可以一直走下去,但現實是不適合,做再多溝通、給再多愛,終究還是會離開」。李芷婷透露和Jinbo交往近1年半,「前期我會想知道跟接受對方所有的東西,久而久之會想遷就對方,但心很累,所有生活習慣,基本上像是衛生習慣、各種習慣,都是要配合」,但僅半年時間就發現兩人無法繼續走下去,選擇繼續硬撐也是因為從沒有談過這麼轟轟烈烈的戀愛,沒有付出這麼多過,覺得不管未來怎樣,我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後來是我太幼稚、太天真」。李芷婷表示現在自己單身,想全力衝事業。(圖/華納音樂提供)提到先前被本刊拍到疑似身邊有不錯的對象,李芷婷解釋兩位男子身份,一位是室友、另一位是室友的好朋友,「他常來我們家聊天、聽歌,大家後來都變成非常親近的朋友,其實我還有另一個女生室友,我們4個是很好的朋友,都會說跟對方說我們是台北的家人」。李芷婷表示現在自己單身,想全力衝事業,連媽媽都勸說:「妹妹妳不要亂談戀愛啦!」她則表示未來有戀情會選擇低調不公開,「因為已經摔過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了」而她前陣子在社群分享吃點心的素顏照,卻因沒穿內衣入鏡激凸,收到許多網友騷擾訊息。對此李芷婷表示當時很錯愕,但也收到許多女粉絲私訊打氣,「現在這個社會裡,女生不穿胸罩在路上很多了,都不會刻意去講這件事,那時收到訊息,會稍微有點不舒服,但更多還是錯愕」。
思覺失調不看醫生「去宮廟吃仙丹」 身心科醫傻眼:不要小看台灣宗教界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若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建議還是先尋求專業醫師處理。近日有身心科醫師發文分享,以前他在值急診的時候,遇到家屬帶著多年沒有回診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來看診,一問之下才發現,對方多年沒有回診的原因,是因為每次發作都會被帶去宮廟,而且廟方甚至還會開仙丹給他吃,也讓醫師搖頭直呼「千萬不要小看台灣宗教界。」身心科醫師林聖雄昨(11日)在Threads發文指出,最近有篇貼文在鼓吹「憂鬱症去宮廟比看醫生有效」,讓他想起以前值急診的時候,曾有家屬帶著多年未回診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來急診。林聖雄也回憶,他當時問對方「這麼久沒有服藥,中間都沒有發病嗎?」對方竟回:「有,有發病的時候我們就帶去宮廟,宮廟會給我們藥,但這次沒壓下來。」於是他又好奇問家屬,宮廟開的到底是什麼仙丹妙藥?沒想到對方竟拿出25mg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思樂康」(Seroquel),儘管臨床上會利用其鎮靜效果幫助患者入眠,但一般民眾還是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因此林聖雄也感嘆,「你各位啊,千萬不要小看台灣宗教界,請保持敬畏。」貼文曝光後也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結果發現廟公有醫師執照」、「如果是經營很久的宮廟,一定會有信眾拿得到那些東西的」、「我以為宮廟都靠吟唱⋯沒想到時代已經進步到直接開藥了」、「醫師只是兼差,宮廟才是本業」、「以前有認識的護理師會在醫院偷藥到外面賣」、「精神專科醫院眾所皆知的秘密」、「會不會最後神壇比診所還賺」、「十幾年前我的同學思覺失調發病,當時真的是先被帶到宮廟…最後才發現是精神疾病。」
遭狄鶯爆料被下蠱 孫安佐自清「我沒有發瘋啦」並籲:冷靜各位
藝人孫鵬、狄鶯獨子孫安佐31日被爆4月在泰國普吉島呼麻後,脫序擅闖民宅遭屋主報警逮捕。狄鶯受訪驚吐兒子在泰國被人下蠱,行為如中邪,不僅不吃不睡,還想殺了自己。她帶兒返台後除了帶兒子去看身心科,還到宮廟消災解厄。對於媽媽一連串爆料,孫安佐社群發布限時動態否認「我其實沒有發瘋啦」,並PO出一臉睡眼惺忪的自拍呼籲:「冷靜各位!」孫安佐4月在普吉島吸食大麻後,擅自闖入民宅閒晃,屋主見狀嚇傻,擔心孫安佐會傷害家人,立即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發現孫安佐的意識恍惚、無法溝通,便將他帶回警局,後送往醫院治療。當時泰國媒體有報導此案件,但當時未揭露其身分,直至31日才爆出該名男子即是孫安佐。孫安佐社返台後頻繁更新社群限時動態,但內容充滿著憤世嫉俗及負能量,有指這些脫序行為疑似與他與網紅女友阿乃的分手有關。不過他也曾PO出自拍照怒轟:「家裡的人有病,還被怪罪在前女友身上,我好可憐。」狄鶯在接受《壹蘋新聞網》訪問時,稱自己認為孫安佐這些失控行為,主要與在泰國「被下蠱」有關,她在孫安佐回台後帶他向身心科醫師求治,卻找不出原因,直到找師父請教,才發現是遭下蠱。對此,孫安佐1日則透過IG限時動態表示,「我其實沒有發瘋啦!但見仁見智咯。」在發布自己沒瘋的限動後,孫安佐又一連發布數則與幸好有關的IG限動,最後或許是見媒體仍擾擾不指,不禁PO出一臉睡眼惺忪的自拍,還呼籲:「冷靜各位!」不過,孫安佐媽媽狄鶯此前一波媒體前爆料,已將戰火延燒至孫鵬家人,還坦言自己「想離婚」。裂縫一旦產生,要等大家冷靜下來,恐怕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辦到。(18:00更新)31日下午,孫安佐再次在IG多次發布限動,先是數次駁斥媒體報導。不僅貼出狄鶯告訴媒體他被泰國精神病院病患傷害的的報導表示「胡說八道」、「我是被醫院的人弄得」,還貼出另外一篇指「宮廟證實他有來」的報導是「假新聞」,還嗆聲撰文者「想被告嗎?」此外,他也表達了對父母的失望,不僅發布動態表示:「媽我對你很失望」、「爸我對你無話可說」,同時開直播大談對父母的怨懟,包含他返台後,遭到孫鵬在他的飲用水中偷偷放「符水」,自己一喝就覺得很苦,馬上吐出來,後來經律師證實,家人的確偷下符水。至於泰國闖下民宅一事,他說已經向屋主道歉,事情都已經解決了,當初會誤闖別人家中,是他誤以為是親戚家。此外,孫安佐在直播中大談對父母的怨懟,表示自己確實有拿家裡錢,這是他的資本,但家裡人「給錢很摳」,他買想要的東西還是要靠自己製作一些裝甲、水槍、電機相關的工藝製品賣錢。在直播還有網友虧他「吸大麻是不是很爽」,他也沒有生氣,只回應說家裡的人很煩時「吸再多也不會爽」,並表示所有事情和前女友阿乃沒關係,只是父母要轉移注意力,才把事情推給阿乃而已。
賽博收驚!3遊客露營中集體「意識不清」 友急叩宮廟視訊安撫
近日,一群年輕人相約到中部山區露營3天2夜,第2天深夜,忽有3人精神出現異狀,尖叫、嘔吐、眼神怪異。同行友人立刻用手機視訊讓宮廟的宮主線上安撫,也立刻下山到廟裡去拜拜。廟方表示,可能是露營時太吵鬧「驚擾到對方」。而身心科醫師表示這類狀況,成因有分成是物質、心理問題,具體原因要到醫院做鑑定才知道。據《三立新聞》報導,事發在本月17日,一群好友10多人相約到台中山上露營,打算玩3天2夜。第一天晚上大家喝酒喝很晚,到第二天深夜,突然有2男1女感到不舒服,尖叫、手舞足蹈、嘔吐不止,而其中一名當事人事後表示他當時完全失去意識。其中一名朋友還轉述,受驚的女子原本不會說台語,但當晚在山上卻用台語開始和他們交談。看到三人神志不清醒,一下笑一下尖叫,還不斷躁動,嚇傻同行夥伴。有人立刻透過手機視訊求助宮廟宮主,宮主一面遠程了解狀況,一面透過手機對他們講話安撫,同時要旅伴將有異狀的3人帶下山到宮廟收驚。身心科醫師表示,這類狀況可能分成物質上或心理上,物質上比如說攝入一些非法物質,或是會刺激神經的物質,都有可能造成異常。不過這種3人以上同時有集體歇斯底里狀況,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都要到醫院做進一步鑑定才能確定。
TAKASHIMA高島「雙力士AI智能椅」4D按摩手法 台灣之光指定使用!
專業按摩椅領導品牌「TAKASHIMA高島」秉持日式職人精神,傾聽用戶的心聲,歷經超過40年的沈澱積累,在居家按摩領域不斷精益求精,今年再度請到藝人「Ella陳嘉樺」擔任品牌代言人,並推出全新按摩椅產品「雙力士AI智能椅」。自產品推出,便深獲名人好評推薦,包含「跆拳道國手-羅嘉翎」、「射擊國手-吳佳穎」、「羽球最強男雙組合-李洋與王齊麟」、「台灣飛人-陳信安」、「知名跑者-歐陽靖」、「身心科醫師-李旻珊」、「物理治療師-啾C」、「人氣藥師-雪莉零」等,多位國手與專業人士,體驗後皆成為愛用者。台灣飛人-陳信安,在體驗過TAKASHIMA高島雙力士AI智能椅後,也成為品牌愛用者。(圖/TAKASHIMA高島提供)官方表示,國手們推薦的這台雙力士AI智能椅,導入「雙重3D按摩機芯」、「AI智能疲勞偵測」、「智能聲控管家」三大旗艦功能,不僅讓智慧科技全面升級,規格更是同級少有。「雙重3D按摩機芯」透過『3D智能彈力機芯』與『迴旋式3D機芯』同步運作,能同時按壓肩頸及腰臀,彷彿兩位按摩大師同時出手,配合環繞氣囊,能將肩膀到腳底層層包覆、深度舒緩!「AI智能疲勞偵測」能根據用戶的血氧、心律及疲勞指數,推薦按摩行程 (數據僅供本產品用途,並非醫療器材),加上多達「20+2種自動模式」、11種按摩手法、5段4D前伸力道等客製化選項,讓按摩體驗能符合各族群需求。足底按摩功能,亦是本次一大賣點,其「獨特腳後跟凸點」設計,能全面覆蓋足底,讓指壓、刮痧按得更到位。按摩過程中,如要調整模式或按摩速度,藉由「智能聲控管家」指令聲控即可完成,無須起身操作!TAKASHIMA高島目前針對母親節檔期也推出特別活動,凡購買雙力士AI智能椅,即享限量100台現折5萬元的超值優惠。於直營通路購買,還可抽「亞帝芬奇」萬元美鑽項鍊。品牌也提供業界最長「五年皮革保固」,要讓用戶能用得安心,歡迎至全台高島門市體驗選購。TAKASHIMA高島近期為配合百貨母親節檔期活動,吸引更多民眾駐足、帶動買氣,也請到「人氣女神-Albee范乙霏』擔任一日店長,陪現場民眾互動同樂,體驗全新的雙力士AI智能椅,5/5(日)台中中友百貨還有一場,粉絲們千萬不要錯過!更多優惠活動詳情,請參閱TAKASHIMA高島官網,或至高島Facebook粉專及Instagram官方帳號洽詢。Albee范乙霏受邀出席TAKASHIMA高島一日店長活動。(圖/TAKASHIMA高島提供)
4年22警輕生!議員指警察心輔制度「關老師」淪為「官老師」 警察局這樣說
全台員警輕生事件頻傳,不分黨派議員都認為警察心輔制度「關老師」淪為「官老師」,角色定位衝突、教育訓練流於形式,應引進外部資源。警察局長吳坤旭指出,全市有17位關老師,另有11位專業諮詢委員和2名委外心理師,同仁可免費自主預約諮詢不用跟警政單位回報,免怕長官知悉或貼標籤。「花瓶政策大可不必!」議員彭俊豪和許家睿說,全台近4年有22名警察輕生,今年上半年就有6位,顯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但警政署「關老師制度」卻很弔詭,由單位長官兼任,關老師等於「官老師」,試問有誰願意主動跟自己的長官深入促膝長談或表露工作上的壓力,甚至擔憂被「標籤化」為問題人物,影響到前途或未來,無怪乎自殺數不減反增,建議擴大到全市身心診所都能免費心理諮詢,員警持診斷證明就核銷給補助。議員楊朝偉和黃婉如說,過去就為「藍色警服下的掙扎」抱屈,認為市警局原有的「關老師」心輔系統淪雞肋,力促讓員警自行尋求外部醫療資源,降低內部因素造成的心理健康黑數。議員李宗豪則呼籲不要一味追求績效數字,要用獎勵代替懲處,減輕壓力。警察局訓練科說,桃園市有17名參與過心理輔導專業課程訓練的「關老師」,因應近2年社會變化幅度大,也遴聘11名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擔任警察局心理諮詢委員,提供同仁即時的心理輔導諮商,去年下半年更擴大委外與2名心理師合作,員警可自行預約前往就診,出示服務證就能免費心理諮詢,每小時1600元的諮商費由心理師向警局核銷,過程都以代號及密件辦理,院方不會回報就診情況及相關紀錄,同仁也無需向警局回報,落實隱私保障、避免被貼標籤,今年以來已服務29人次。「最怕是隱忍不說!」訓練科也提到,今年輕生警,沒有一個是單位列管的,因此全面推動「珍愛生命守門人」,盼讓每個同仁有警覺性,發揮同儕互助力量,不諱言願意接受心理諮商的員警較年輕,認為輔導是正常紓壓管道,但資深同仁相對抗拒,會持續努力突破,防患未然。◎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警察身心亮紅燈!4月沒過完6警自殺「最年輕僅25歲」 警政署說話了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一分局25日午間傳出員警自戕,局下忠孝西路派出所一名37歲徐姓員警,在巡邏期間返回分局,獨自前往地下4樓停車場開槍朝頭部自轟,送醫急救40分鐘宣告不治。而這已是4個月來第6起警察自戕案。警政署25日下午發布公告,表示近期已拜會衛生福利部及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並召開專家會議。而警政署長責請各級幹部多關懷同仁,發現異狀應積極介入處理,有諮商需求者協助轉介合作諮商機構,並要求關老師落實巡廻走訪各單位,加強宣導各項諮商管道及諮詢專線。2024年1月10日,新北市三重區厚德派出所27歲李姓員警在臉書痛斥6名同事,後於租屋處自戕身亡。同月1月18日,國道公路警察局木柵分隊30歲林姓警員,被發現在寢室廁所舉槍自戕,頭部中彈已無生命跡象。2月3日,台中第三分局勤工派出所52歲裘姓所長,因取締酒駕挨告,初步和解不成,情緒低落,自戕前曾傳訊息予妻子「太太,對不起」,最後被發現已於寢室自戕身亡。3月31日,台南麻豆警分局田分駐所31歲梁姓女警,因遭控偷竊千元而被警大勒令退學,行政救濟處理中卻因身心崩潰,最終被發現渾身是血,倒臥車內明顯死亡。彰化和美警分局26歲鍾姓警員,因4月11日未到班,警方連續多日調閱其住處附近的監視畫面,在4月14日發現,鍾員於4月10日前晚間,疑似從其胞兄住處附近11公尺高的橋墜入河中,警方出動人員搜尋,果然在河床發現鍾警員,救起時已無生命跡象。4月25日中午,台北市忠孝西路派出所37歲徐姓員警在巡邏期間返回分局,獨自前往地下4樓停車場開槍朝頭部自轟,送醫急救40分鐘宣告不治。警界憾事層出不窮,反映近年警察超長工時、工作量暴增、動輒遭放大鏡檢視等常態性高壓,造成基層員警身心健康出現嚴重問題。警政署25日發布公告,表示已要求各級幹部多關懷同仁,提升辨識高關懷人員之敏感度,發現異狀應積極介入處理,有諮商需求者協助轉介合作諮商機構,並要求關老師落實巡廻走訪各單位,加強宣導各項諮商管道及諮詢專線,也鼓勵同仁善加運用。警政署在公告中提到,為了強化員警身心健康照護及自殺防治作為,近期已拜會衛生福利部及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建立多元諮商管道。期使同仁在遭遇挫折或壓力時,能夠自我覺察並尋求資源協助,以更健康的方式來面對及解決問題。警政署說明,為了讓員警能在不受標籤疑慮下求助專業人員,紓解其心理壓力及情緒困擾,近年各警察機關均已遴聘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提供「身心健康諮詢」及「委外預約諮商」服務,還有「委外預約諮商服務」,不用再透過關老師轉介,可以自行向各機關合作的諮商機構預約。另外,為落實保密機制,個案姓名係以代號取代, 晤談資料由心理師或諮商機構留存(不提供機關),相關服務流程及內容亦均予保密作法,希望能提升同仁信賴感及使用意願。◎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掛號費上限取消!基層診所「嫌貴就離開」 立委喊「收回成命」薛瑞元這樣回
衛福部在3月4日公告廢除「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取消掛號費「天花板」,引發民間對於醫療費用飆漲的擔憂,甚至進入「不能看病的年代」,對此,基層診所院長吐露,認為這是反應物價的合理調整,讓掛號費回歸市場機制,「講難聽的『嫌貴就離開』」,而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及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另外,部長薛瑞元強調,掛號費屬於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對其加以管理,於法無據。衛福部長薛瑞元。(圖/周志龍攝)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天花板」限制的消息曝光後,據六都衛生局掌握,截至上月中旬,已有300多家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調整後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至於會否引發新一波「掛號費漲價潮」?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引述新竹一家耳鼻喉科診所院長說法,觀察近2個月來,他認為看診人數不受掛號費調漲影響,直言「嫌貴就離開」!認為取消掛號費範圍,讓掛號費回歸自由市場,由診所自決,合理的掛號費調整更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珍惜你(診所)價值的人不會背棄你」!另外,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楊仲豪認為,不漲掛號費的話經營越來越困難,漲價的話會被民眾罵貪得無厭,所以掛號費上限取消,好像就可以把健保帶來的大問題遮掩住,引導到「診所和民眾」之間的衝突,且實際上的掛號費其實是「掛號費+部分負擔」,部分負擔是替健保局代收,最後要上繳回健保局,所以不是所有掛號費都進了診所口袋。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圖/翻攝自臉書)楊仲豪並指出,健保運作是每個月醫師依照規定申請診療費和藥費,但健保不是你申請多少就給你多少,因為長年虧損,健保給付已經到申請一塊錢,只會給0.8塊錢的程度,而藥價給付越砍越低,有些藥品甚至已經不如成本價、虧本給藥,導致越來越多好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更多醫師只能選擇可能較差的學名藥。再加上健保規定醫師每天有「合理看診人數」,如果超過的話又會把你的診療費打折,楊仲豪醫師以自己的身心科為例,每天超過45人,診療費直接砍半,「這些都不含日漸漲高的房租、電費、人事成本帶來的影響」。楊仲豪也提到,當然還是很多診所很賺錢,但是傳統只靠「健保」經營的診所,比大家想像中賺得少很多,他認為,這次取消掛號費上限的議題,就像是「健保虧損—>不漲健保費(健康和生病的人不用多付錢)—>診所撐不住漲掛號費—>生病的人多付錢」,最後健保失去「保險」的意義,然後壞人由基層診所來當。他也提到,雖然自己診所暫時也沒有要漲掛號費,「希望能不要漲,但無法肯定啊」,但也替想漲掛號費卻被罵的同業抱不平。這次衛福部取消相關參考範圍,引起消基會、醫改會、病友團體大力反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邀集相關部會就健保藥價調整等議題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王鴻薇怒批,衛福部取消參考範圍、此舉形同示範「無政府」,對於民眾面對醫療費用上漲的風險視若無睹、麻木不仁,要求衛福部「收回成命」。此外,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質詢時則詢問,近期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形同告訴民眾「有錢人才能生病」,但對於委員相關質疑,薛瑞元多次強調,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加以管制「於法無據」。
男孩醫院陰暗角落痛哭…美女醫「來!我可以牽你手嗎」救命 暖哭千人
每個人都會有面臨低潮的時候,若一直走不出來,一定要求助專業。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分享,碰到一名男孩在醫院嚎啕大哭,詢問後得知對方有輕生念頭,當下立刻伸出手,帶著男孩去找身心科醫師。貼文一出超過千人按讚,許多人看完後,感動直呼「謝謝你接住了他」。田知學在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提到,日前走出醫師研究辦公室的時候,耳邊突傳來摀著耳朵也無法掩蓋的嚎啕大哭,是一個看起來像大學新生的男孩在醫院的接駁車站旁陰暗角落無助地哭。她走過去安慰對方,不過身為急診醫師,安慰功力、聊天耐心等遠遠比不上身心科醫師,好在最後對方願意信任她,告訴她他的故事。田知學說,「他無助到只能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來醫院的時機又錯過門診服務時間。真想跟他分享,阿姨一整天的壓力下來,想到的是運動、腦袋放空、吃好吃的來取代剛剛在任何一個有壓力衝突的狀態下想撞牆的衝動!當然,阿姨只是想想,講出來,他應該不理我了。」田知學想了想,伸出手告訴男孩,「還有很多方法!相信阿姨!我剛好跟急診室很熟!來!我可以牽你的手嗎?我帶你過去!」田知學表示,特別感謝忙碌超高壓的身心科醫師願意來和他會談,為了確保男孩不做任何傻事,護理師姊姊在身心科醫師還沒到之前,把他放在身邊看得到的地方,一邊工作,一邊注意他,「我曾經考過美國醫師執照,其實也曾經想過留在美國執業。當時為了讓自己有更多機會,所以申請不只急診科,但唯獨身心科是想都不要想的科別。」田知學直言,其實,心裡的疾病最難醫,自覺真的不是那塊料,但打從心底佩服身心科醫師,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專業,要有強大的耐心與熱忱,謝謝那位挺身相救的身心科醫師,也希望男孩可以劃破陰霾,往正能量的陽光前進。◎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火山孝子2/過度抖內有如毒品上癮 醫:與家人關係淡薄成惡性循環
北市一名53歲的孫姓水電工將 1000多萬元的遺產在短短一年內全數「抖內」給直播主,還下手行竊水錶變賣,身心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自己也曾遇過類似案例,所幸當事人及時被老婆發現就醫,並未進一步衍生成犯罪行為,而過度的抖內行為就和毒品上癮差不多,很容易就失控。楊聰財指出,近年來盛行的抖內文化確實衍生出類似的「心理疾病」,他曾遇過一名在資訊室工作、年約50多歲的男子,一雙兒女陸續成年後,和太太的感情也日漸淡薄,在空閒時間多的情況下慢慢迷上抖內直播文化,短短半年內花費高達約500萬元。根據科學研究,男性幾乎每26分鐘腦中會閃過一次與性有關的事件,而男性年齡從20歲到80歲,所思所想幾乎都與年輕女性有關,該名男子除和太太感情淡薄,雙方又無性關係,男子也坦承自己有性功能障礙、缺乏自信,才會讓他想要「重新找回男人的感覺」,加上抖內直播主往往能收到直播主的甜言蜜語,因而讓他們越陷越深。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過度的抖內其實與毒品上癮並無兩樣。(圖/翻攝畫面)所幸男子就診後,夫妻2人重新培養興趣、建立情感,一起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在歷經10餘次的治療後,最終順利修復情感,也算是一個好的結局。若從孫姓水電工的例子來看,楊聰財也坦言,孫姓水電工就是不會經營生活,與家人關係淡薄,因而陷入惡性循環,最終走入犯罪行為。楊聰財也透露,過度抖內行為其實也是一種「癮」,如同賭博或過度購物等行為,這樣的行為其實與毒品上癮沒有太大的差異,從科學角度上來說是因大腦的享樂中樞過度活化,進而演變成「失控」行為。當事人應先進行自我反思,為什麼會耗費大把時間過度參與抖內,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減少參與抖內的時間和影響,努力將抖內與現實生活保持平衡,再調整使用習慣,最後尋求支持與探索新興趣。但以此案來說,若有個案患者其經濟狀況不允許,或是無法從親屬中得到支持,楊聰財也建議可以尋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協助,「那裡多半會有免費或低廉的協助」,或尋找社福機構、心理健康熱線與非政府組織等支援。楊聰財曾接過一個案,夫妻關係淡薄,幾乎無性生活,間接導致丈夫沉迷抖內,半年內花費約500萬元。(示意圖/與本案無關,123RF)
2百萬人陷憂鬱卻僅3成就醫 出現6項症狀快就醫
出道近30年的國際巨星李玟(Coco)在大眾面前總是呈現開朗樂觀形象,卻於7月5日因憂鬱症自殺離世,震驚華人演藝圈!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憂鬱症至少超過200萬人,就醫的人數卻不到3成。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諮商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呼籲,當民眾出現情緒低落、反覆出現自殺意念等6項狀況,務必及早尋求協助。▲知名華語女歌手李玟(Coco)因罹患憂鬱症輕生,享年48歲。(圖/維基百科公共領域)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全台保守估計至少超過200萬人、約8.9%患有憂鬱症,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約125萬人;換句話說,每個人身邊的親友,都可能有人正遭遇憂鬱風暴,但其中實際就醫比例卻不到3成。諮商全聯會表示,許多民眾在身體健康出狀況時會直接就醫求助;但遇上心理困擾時,卻因民眾對其認識有限,加上整體社會觀念與文化氛圍影響,求助比例還是遠低於其他生理疾病。情緒出現6狀況 可能是憂鬱症徵兆胡延薇說明,憂鬱症就如同「心的感冒」,鼓勵民眾在生活、工作日常之餘,關注自己的作息、心情,當情緒出現下述6項狀況並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運作,便可能是憂鬱症徵兆。食慾變化睡眠品質不佳專注力下降自我價值感降低情緒低落反覆出現自殺意念長達2週以上諮商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陳劭旻也呼籲,大眾若遇上述狀況請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資源,如:身心科就醫,同時搭配心理諮商、自我照顧活動或團體課程等,或是向縣市衛生局所屬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求助免費相關資源。很多人以為憂鬱症只有情緒低落,但它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身體功能,出現記憶力退化、幻覺、身體疼痛、感官鈍化甚至自殺。根據統計,全台2022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787人,較前年增加202人,增幅為5.6%,諮商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林子翔提及,心理疾病如同看不見的殺手,唯有民眾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方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遠離憂鬱」。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沒有心理健康,就不是真健康」,在2020年對全世界呼籲「憂鬱症是當今排名第2需被重視的疾病」諮商全聯會也籲請政府持續將資源與專業人力挹注於校園與社區場域,帶領心理健康專業守護台灣的各個角落。名人自殺引起模仿效應 當心自殺前4恐出現徵兆另外,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溫偉鈞表示,名人自殺事件透過各大媒體的報導,除了容易引起患者的焦慮感之外,也有可能出現模仿效應,「患者可能會覺得這些名人都已如此努力,結果仍不如預期,那我大概也沒希望了。」進而出現孤單無助的情緒,而加重憂鬱的症狀。溫偉鈞提醒患者,若發覺自己看完相關新聞後情緒受到影響,務必關上電視,甚至放下手機,此時可以選擇出外散步或從事其他休閒,遠離過度爆炸的資訊,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切勿隨意停藥,記得持續就醫。過度焦慮不安提起死亡、毁滅等言語睡眠習慣突然改變有計畫地安排事務,甚至送走心愛的物品身為憂鬱症患者親友的民眾,也多留意觀察患者的異常跡象,有助於及早察覺他們的自殺行為。若患者出現被害妄想或自殘行為時,陪伴者還是需要將患者強制送醫,避免更嚴重的傷害出現。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生命線專線:1995
李玟輕生前「仍開朗到最後一刻」 醫:抗壓性太好,反而容易生病!
一代天后李玟CoCo被姊姊李思林證實,因長年深受憂鬱症所苦,2日下午選擇在家輕生,送醫後仍昏迷不醒,最終在昨天(5日)離世,享年48歲,消息一出震驚外界,尤其CoCo一向以開朗陽光形象著名,選擇輕生更令人唏噓。2日送醫前,CoCo還發了長達40秒的語音給粉絲,感謝粉絲做她的後盾,開朗語調絲毫聽不出輕生意圖。身心科醫師陳嬿伊表示,其實抗壓性太強反而容易生病。「以憂鬱症來說,遺傳和體質是主因,壓力可能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很多人就是過於壓抑、忍耐,一直沒有宣洩才病發,這些人會生病也許正是因為抗壓性太好,如果會因壓力而哭泣,有時反而是一個紓壓方式。」曾經罹患憂鬱症的藝人歐陽靖,也在臉書上寫道「抗壓性高的人才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就像一道築地又高又堅固的堤防,如果不定時洩洪,也總有潰堤的一天,而一旦潰堤將造成自身難以抹滅的損傷。」歐陽靖認為,李玟的人生太完美了,她表現地連隙縫都沒有,一個出身高貴、事業順利、體脂極低、EQ極高的魔羯女;即使自己已經在生病,還是把討拍文發成了勵志文,直到最後依然完美地鼓勵著別人。歐陽靖寫道,「如果你的身邊也有善良、抗壓性高、總是笑臉迎人的人,請多多關心他,而不是關心那種憤世嫉俗、充滿負能量又一天到晚哀哀叫的(那種請放生他,他不會有事)追求完美的人,或許不願意在大眾社群前展現出自己的裂縫,但親近、可信任的家人朋友卻可以適時提醒他洩洪。謝謝她,直到最後,依然教導了大家關懷的重要性。」陳嬿伊則列出以下7大憂鬱危險症狀,1.有時會感到莫明的胸悶、耳鳴;2.壓力大到睡眠品質不好,噩夢連連;3.工作越忙,自己卻越來越胖;4.放假的時候越休越累;5.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只好每件事都自己來;6.常常氣在心裡口難開,不知該如何表達;7.工作常常成為壓垮身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嬿伊提醒,若出現以上狀況,說明自己的身體已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亞健康狀態,再不注意就會生病,陳嬿伊指出,「亞健康狀態」是在健康與疾病中間過渡的灰色地帶,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遇到某個爆發點可能會不堪一擊,進而引起一連串的身心問題,千萬要當心。◎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創傷之潮1/性騷擾申訴增2.6倍 為何11年後才MeToo?專家揭大腦之謎
2023年5月底,台灣掀起#Me Too運動,從政治界一路燒進學術界、藝文界、醫界以及娛樂界,一位女性藝人在臉書上寫著「11年前那個晚上永遠是我不時會想起的惡夢。」性騷擾受害者選擇多年後發聲,是蹭熱度或跟風?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因為『創傷』(PTSD)會隱藏在大腦非意識區域,直到受刺激時才被觸動,導致#Me Too事件連環爆。」事實上,近5年性騷擾申訴件數逐年上升。據衛福部資料,106年通報662件,到了110年數量已經達到1721件,成長將近2.6倍,其中109年、110年成長幅度超過4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申訴案件約75%調查屬實,背後是一個個#Me Too受害者的創傷。不少人好奇,為何#Me Too受害者在多年後才選擇說出真相?「創傷是以影像的方式儲存在我們大腦裡面,很難被言說,屬於一種內隱記憶,就好像已經會開車的人,駕駛時自然就知道如何前進與後退,創傷就是這樣地儲存在大腦非意識區域,平時不會感覺到,當遇到壓力或刺激時,大腦感受到威脅會自動反應這些創傷記憶。」諮商心理師黃宜靜向CTWANT記者解釋,所以當5月31日民進黨前黨工開出#Me Too第一槍時,諸多PTSD受害者的內隱記憶因此被觸動,紛紛挺身說出自己的經歷。何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身心科醫師潘建志在臉書分享,「PTSD是種由於經歷劇變事件,如性侵、天災、戰爭等,導致的嚴重情緒困擾,涵蓋以下4種主要症狀:創傷回憶的再現如幻覺或夢境、創傷相關情境會引發劇烈反應如出汗或噁心、回避創傷相關人事物、負面認知與情緒如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若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4種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就可以確診PTSD。由於創傷會以影像的方式儲存於大腦,因此患者可藉由繪畫、美術等調節情緒,有助撫平傷口。(示意圖 /The Escape Artist提供)黃宜靜表示,無論任何年齡或狀況,都可能造成PTSD,「重點在於患者的主觀感受,甚至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聽說親近者發生重大事故,也可能導致PTSD。而且患者不一定立刻會有症狀,也可能在半年後才會出現創傷。」潘建志以一位PTSD患者的藥單及憂鬱合併焦慮的診斷舉例,包含鎮定、安眠的苯二氮平(BZD)、以及景普朗和伏憂寧2種憂鬱症藥物,還有另一種抗憂鬱症輔助藥物安立復,由此可見該患者屬於難治型的憂鬱症。「沒得過PTSD的人,不知道生這個病的痛苦,希望這張藥單,能讓大家多點同理心。像這樣積極藥物治療只是最基本的部份,認知心理治療,社工諮商通報,甚至法律扶助等專業的支持介入常常更重要。」PTSD可否完全治癒?「有一定的難度,但有機會復原,只要能做到傷口愈來愈小,就已足夠。」黃宜靜建議,平時多從事情緒調節的活動,例如畫畫、運動、瑜伽、正念等,或者是自己有興趣的休閒活動。潘建志也鼓勵#Me Too受害者,「這世上有很多壞人,但請相信好人更多,我們慢慢努力,少流點淚,多綻放點笑容,一定可以。」《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黃子佼自殘送醫「轉院2原因」曝光 今日已低調出院
主持人黃子佼昨(19日)針對被爆出誘騙17歲少女拍裸照,在自錄影片致歉之餘,更「毀滅式爆料」10多名藝人的醜聞,最終自殘遭送醫急救,到了晚間則被送至林口長庚醫院加護病房。對此,恩師張小燕直指「我深深覺得痛」。另外,黃子佼轉院的原因也隨之曝光,而據最新消息指出,他今(20日)上午已低調回家休養。黃子佼昨日在臉書發布3則影片,以自白的口吻坦承過往的種種舉止,道歉之餘還「毀滅式爆料」包括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吳宗憲等10多名藝人的醜聞,隨後更被發現左手腕、左胸口自殘受傷,遭緊急送往台北長庚醫院,晚間又被送到林口長庚醫院。據悉,黃子佼送醫後雖未有生命危險,但由於身心靈重創,尚無法開口言語。談起轉院的原因,據《三立新聞網》指出,其一是家屬不想在台北被打擾;其二則為林口長庚醫院的飲食配套較完善,才會決定轉院,同時請院內身心科醫師一同會診。不過,最新消息指出,他今日上午已悄然出院回家休養。另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對於黃子佼坦承過去的不當行為,恩師張小燕說「他精神崩潰,但都不該做這樣的事」、「孩子沒教好,我深深覺得痛」,同時更正面鼓勵對方,「年輕過錯!知錯必改,努力這麼久終於有妻有小,有工作,管好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遇侵害請撥打113、110。◎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近期頻爆性騷擾事件! 醫呼籲:累犯應進行精神評估
近期各界頻頻爆出性騷擾案件,政府已經宣示將就3大方向進行整體的機制改革方案,包含跨部會進行性平相關法規總檢討。行政院院本部及僑委會性平委員、身心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修法有2個重點要考量,第1是《性騷擾防治法》申訴期限僅1年,考量受害者身心狀況,應拉長追溯期,第2是部分性騷擾加害人可能有精神障礙,若再犯應進行精神評估,並比照性侵犯增加心理治療等處遇。蔡英文要求3大方向改革方案近期政壇、演藝圈、藝文等各領域都出現性騷擾相關控訴,性平議題受到關注。總統蔡英文6日晚間再次向社會表達歉意,並要求行政院長陳建仁率領的行政團隊,就3大方向,進行整體的機制改革方案,包括凝聚跨黨派、社會共識,推動性平法規總檢討及修法,力求在下個會期列為優先法案。楊聰財表示,現行《性騷擾防治法》第13條規定,性騷擾事件被害人除可依相關法律請求協助外,並得於事件發生後一年內,向加害人所屬機關、部隊、學校、機構、僱用人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申訴。但根據受害者經驗,許多受害者當下驚嚇過大,無法反應,當認知到遭受性騷擾,可能經過焦慮、沮喪等心理路程,或可能認為說了也沒人會相信,因此當進一步提出申訴時,往往都已過了申訴期,因此建議比照《性別平等工作法》修法延長申訴期至10年。楊聰財並指出,許多性騷擾加害人有精神障礙問題,例如特殊性癖好正、觸摸癖、偷窺狂、穢語症等,目前相關處分包含罰款或者刑責。但這類個案再犯風險高,過去統計至少達66%,也會造成被害人數增多。因此他建議,若發現累犯,應接受專業精神醫療評估並接受「處預」,包括輔導教育、心理治療等,可降低再犯率到10%以下。加害者身兼性平委員如何申訴?另外,有職場中處理性騷擾事件的職員,本身就是性騷擾加害者,有「球員兼裁判」之疑慮,恐致受害者噤聲。楊聰財建議,只要是30人以上的公司,依規定都要成立性平調查委員會,受害者可依管道提出申訴,若公司不照規定處理就會被罰。然而,不排除職場「吃案」的可能性,他建議受害者可轉由向警方報案,或是向當地縣市政府性騷擾防治委員會申訴,由政府派員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