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機能
」 營養師 運勢 運動 健康8旬翁騎腳踏車暈眩跌倒! 送醫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一名80歲葉老先生日前在路上騎腳踏車時,突然一陣暈眩而不慎跌倒在地,被路人叫救護車送往醫院,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隨即安排住院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 初期症狀不顯著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白血病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第9位、女性為第12位,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佔了三成以上。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陳筠方主任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長者,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忽視,因此許多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等意外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常見貧血、疲倦、莫名瘀青陳筠方主任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是因為骨髓母細胞產生癌變,導致骨髓中芽細胞(Blast cell)大量增生。而芽細胞是白血球的前身,不具備正常白血球的功能,它的大量增加會擠壓到其他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紅血球及血小板的數量下降,患者進而出現貧血(疲倦、臉色蒼白、頭暈無力)、凝血功能下降(身體異常瘀青、流鼻血、牙齦流血)等症狀。不明原因發燒不退應盡快就醫治療 才有機會控制白血病由於白血病病程發展相當快速,盡快治療才有機會獲得控制。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來做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及CAR-T等不同的治療方式。陳筠方主任表示,60歲以下會安排強度較高且密集的治療方式,並會考慮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年紀較大且身體機能較不佳的患者則採取相對緩和的治療及輸血,達到病情控制並且改善生活品質。
失聰、眼疾又長期睡不好!餐車老闆自學種大麻助眠 還找妻一起吸遭判刑
彰化一名蕭姓男子經營早餐店餐車,某日他向網友購入大麻後,於屋內自行栽種,不僅製成大麻香菸自用,還提供給妻子,經警方在現場查扣大麻種子、大麻葉等證物,蕭男才坦承自己因失去聽力、黃斑部病變,又有長期失眠問題,才享用大麻代替助眠。彰化地方法院審理,依製造第二級毒品罪、轉讓禁藥罪,分別判處2年7月、3月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蕭男供稱,他在通訊軟體Telegram向一位暱稱為「Z」的廖姓男子購買大麻,並取出2顆大麻種子進行栽種。但警方檢視扣案手機,未發現有與「Z」有互通訊息或通話的紀錄,查無相關毒品交易之對話紀錄,且調閱現場監視器影像,亦未發現蕭男與「Z」碰面或進行毒品交易之畫面,因查無「Z」相關涉犯毒品案事證,未能查獲蕭男所稱毒品上手。判決書指出,蕭男是在今年1月至2月初間,在不詳地點,向不明人士購入大麻1包,經過上網學習栽種大麻的技術後,陸續購買栽種大麻之器具,待大麻植株熟成開花後,其再將大麻植株剪下乾燥,達到足供人施用之程度,以此方式製造大麻。4月中旬,蕭男在其居所頂樓,無償轉讓1支大麻香菸給妻子施用。後來,警方持搜索票,在隔日下午前往現場搜索,將大麻種子、大麻葉、捲菸紙、各式栽種器具等等物品查扣。案經彰化地方法院審理,蕭男提出3家醫院診斷書,表示自己2年多前失去聽力,且眼睛發生黃斑部病變,又有憂鬱症、焦慮症等疾病,身體機能遭逢巨變,又由於長期失眠問題,原本服用化學性精神藥物助眠,後為舒緩本身疾病,才希望由大麻替代藥物。法官審酌,蕭男無視國家杜絕毒品危害禁令,製造第二級毒品大麻,但栽種期間不長、製造數量尚非龐大,且本案尚無事證足以證明蕭男製造大麻有對外販賣的意圖,或有實際對外販賣所情形,加上轉讓給妻子施用的大麻香菸數量不多,犯後也坦承全部犯行,考量其工作情形、家庭生活等狀況,最後依製造二級毒品罪、轉讓禁藥罪2罪,分別判處2年7月、3月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
不孕治療年齡逼近38歲 壓線求醫恐步入治療陷阱
國健署自2021年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更有2,314對不孕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試管應兒補助來孕育第二胎。然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從生殖醫學角度來看,五年的差距使女性身體機能和生理條件因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增加了治療的挑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憂心,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與「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三大錯誤觀念。蔡英美醫師指出,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客觀來說AMH值在臨床上的意義是能夠協助醫師判斷卵巢功能與庫存,並於後續治療上給予合適的建議,因此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而另一個患者常在意的取卵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國內外研究即發現,活產率雖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若超過20顆,在取卵週期新鮮植入胚胎的活產率反開始下滑。另外,以試管嬰兒治療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煩躁、情緒波動,反應較強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然診間卻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醫師也分享,許多不孕夫妻求助生殖醫學前,會嘗試自然備孕、傳統療法與宗教信仰等,並將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由於男女精卵品質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其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書即顯示,以新鮮植入週期活產率來看,小於35歲的成功率還有44.6%,而41-42歲剩餘18.7%,42歲後更僅剩7.6% 5。為避免排卵刺激階段的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求子進度,蔡英美、黃貞瑜醫師也提出「3不3要」指引,鼓勵正在不孕治療過程中的夫妻確實掌握正確原則,方能破解失敗循環,降低治療壓力:治療要點1「不衝高、要適合」: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蔡英美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治療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除了有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還有透過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合成製劑,因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數值進行藥物評估。例如藉由AMH數值可推測女性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並依據年齡、身體狀況及各項檢測數值,預測能取出的卵子數目來決定合適的排卵刺激療程組合和劑量,確保治療時能兼顧安全和成功率。治療要點2「不過量、要品質」: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數值的不同,經排卵刺激治療後會有不同的成熟卵子數量。黃貞瑜醫師說明,取卵數多確實能增加懷孕成功機率,但卵子能否成功受精成為好胚胎,成功著床、產子的過程中,精卵品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切勿只關心取卵數的多寡,也須同時掌握卵子品質。治療要點3「不隱忍、要安全」:副作用不是迎來寶寶的必要,身體舒適安全讓療程更順暢由於排卵刺激治療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若出現情緒波動、乳房脹痛等,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但若以嚴重副作用如OHSS來說,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恐須暫停療程。因此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生殖醫學治療日新月異,治療手段豐富,國際研究也解釋,相較傳統治療,最新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在出現副作用的比例上也較低。在安全性與患者身體的適應性都能得到保障,除了提升取卵數,也讓取出的卵子有好的品質,讓患者能在更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實現生育的夢想。帕運國手桌球教練蔡貴蘭分享,因長期征戰國際賽,與丈夫一直無法如願懷孕,隨著年紀增長體會到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便與醫師討論後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儘管蔡教練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和雄性激素偏高的問題,但仍保持正面心態面對,不過度在乎數值高低、也不因自身狀況而氣餒,抱持著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最終成功圓夢。而身為生殖專科的張至婷醫師,也以正確觀念面對不孕,27歲備孕一年未果立即尋求生殖醫學協助,30歲即成功透過試管療程誕下寶寶。張醫師分享,由於年紀輕輕就接受治療,卵子和胚胎質量相較40歲患者,都表現更優異,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拼第二胎。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則表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經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呼籲民眾及早規劃生育外,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亦可善用補助資源及早投入療程,更鼓勵未來有意第2胎、第3胎的民眾多加利用,並於治療旅程中適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邁向舒適安全又成功的求子之旅。
肥胖竟是慢性病?營養師曝「7狀況」自我檢視 吃6食物抗發炎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營養師李婉萍說,肥胖會影響身體機能平衡,讓人處低度慢性發炎狀態,而她教大家7種狀況自我檢視,如果中3項表示發炎,另外也能吃6種抗發炎食物。李婉萍在臉書發文,「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病,它對身體機能的平衡有很大的影響,會讓你長期處於低度慢性發炎的狀態,從而讓各組織器官受到傷害,先來檢視你有沒有慢性發炎的狀況。」李婉萍列出7狀況,中3症狀代表身體發炎:1.時常疲倦睡不飽2.情緒莫名低落不開心3.吃完飯馬上跑廁所4.時常偏頭痛/肩頸痛/肌肉痛5.皮膚紅癢起疹子/鼻子過敏/咳嗽6.常感冒掛病號7.四肢&臉常被說水腫李婉萍說,吃蘆筍可降低腸道發炎反應;喝綠茶可降低壞膽固醇;皇帝豆有植物雌激素能抗發炎;酪梨有鉀、鎂、纖維,對心血管疾病有益;莓果類能針對脂肪細胞降低發炎;吃地瓜葉族補充鎂離子。最後李婉萍提醒,「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一定要透過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來管理,讓體重慢慢瘦下來,擁抱健康。」
延遲退休不會早死?研究顯示:加班過勞和貧窮才會
「越晚退休,壽命越短」是真的嗎?近期多項研究皆顯示,無論退休年齡早晚,都跟晚年的死亡率關係不大。真正會減少壽命的,是加班過勞,以及生活水平低落,也就是貧窮!據穀雨數據的報導,退休年齡改革近期又成為大陸公眾的焦點。起因是根據大陸新一輪應對「人口老化」決定,「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將在未來開展。原文件並未提及「65歲」作為退休年齡節點,但「90後男女退休年齡統一為65歲」的猜想在網路上流傳。也有大陸網友隨即轉發1張「退休年齡與平均壽命」的截圖,根據截圖說法,退休年齡升至65歲,平均死亡年齡則會降至66.8歲。但「越晚退休,壽命越短」是真的嗎?人們普遍相信這個說法,是因為上班通常很累,且大多都是不快樂的。然而,現在的研究取得了一個跟大家預期相反的結果:早點退休的人,很可能壽命更短、身體更差。例如,美國經濟學會旗下頂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經濟展望)曾發表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提前退休似乎對60歲出頭的人的認知能力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報導發現,這項影響具有因果性。並不是因為身體狀況較差的人,才選擇早早退休。大陸學者的研究發現也是如此。北京師範大學Jiannan Li等人,也比較了2015年後是否選擇晚退休的中老年人,在2018年的健康狀況。他們發現,晚退休的中國中老年人,擁有更好的身體機能和認知狀態。排除職業身分等干擾因素後,結果依然如此。根據學者推測的原因,退休後,人們動得少了,腦力活動也逐漸減少,這無益於身體健康。加上孤獨等情況,閒下來的中老年人是更容易罹患憂鬱症的族群。特別是,如果老一輩退休前在單位已有一官半職,工作內容輕鬆,又或者體力勞動居多,那麼退休招致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大。就跟之前在網路上流傳的一種說法一樣,老闆為什麼喜歡上班?因為職場受人尊敬,比退休後收穫的情緒價值高多了。至於是否影響死亡,有研究傾向於「沒什麼關聯」的結論。也就是說,無論退休年齡早晚,都跟晚年的死亡率關係不大。瘋狂加班和貧窮,才會真的短命!上班之所以讓人感到「折壽」,問題的實質並不是上班,而是加班。1份《刺胳針》的研究表明,長時間工作(每周超過55小時),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68%,感染風險(例如細菌感染)增加37%。同時,長時間工作也與糖尿病(風險成長18%)、肌肉骨骼疾病(風險成長15%)有明確關聯。也有研究證實,過於勞累的族群,更容易罹患癌症等重病。隨著職場環境變遷,90後與00後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大陸人的加班現象正在越來越嚴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逐步上漲,2023年達到49小時周平均工時,為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即使1週工作6天,中國人平均每天也要工作8小時以上。這項數據也是世界高點。根據經合組織資料(OECD),墨西哥人年平均工作時長為2246小時,為所統計國家第一,但中國人的工作時間比墨西哥人還要高出13%,達2548小時。此外,無論個人退休年齡如何,壽命方面的社會經濟差距都持續存在。簡單來講,就是沒錢,才是最影響壽命的。德國學者發現,社會收入差異對預期壽命的影響很大,而這種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加。因此大陸學者也呼籲,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延遲退休,需要對退休年齡限制進行收入階層上的彈性安排。
立秋將至「7大禁忌」 命理老師:這天吃白米飯旺一年
「立秋」將至,清水孟國際塔羅的小孟老師表示立秋一般為國曆8月7日,太陽經過黃經一三五度,這也代表秋季即將開始,因為大暑過去之後天氣會開始轉變,最熱的天氣已過,涼爽的天氣即將開始,因此被古人稱為『立秋』。傳統上,立秋要「養肺」,適合食用蜂蜜、蓮子、山藥、銀耳等食材來潤肺。不過,小孟老師也提醒,立秋有七禁忌:一、不宜過燥食物:立秋不宜吃太多辛辣食物,也不宜食用太補氣的食材,以避免腸胃與肺過燥。二、忌晚睡早起:立秋暑氣還在,白天熱晚上涼,身體機能最好早睡早起,若晚睡容易著涼,晚睡早起天氣冷熱變化大,容易狐冷忽熱影響身體機能。三、避免出入人多之地:立秋主肺,肺也代表空氣傳染寂病變多,因此要僅量減少出入人多的地方。四、忌悲傷:立秋不宜悲傷,要收養,也就是心靈要保持平靜,倘若過度悲傷可是會衰呦年,若心情不好建議要散步,出外旅遊。五、忌吃瓜:古人常說立秋要「少吃瓜,多吃果」,也說「秋瓜壞肚」,此意就是在跟後人說立秋要少吃西瓜,與涼性的瓜類,因為天氣漸涼,不宜食用涼性食物以免腸胃弱的人,容易拉肚子。六、忌破懷農田穀物:立秋要護秋,所謂護秋就是要守護穀物,因此古人會希望立秋不要去踐踏農田穀物,當心惹怒穀神那就不好了。七、忌玩蟋蟀:立秋的「秋」字,在商周文字是以蟋蟀為象形文字,然而蟋蟀是秋天的蟲,因此借動物的形狀來表示秋季,故古人忌在立秋逗弄蟋蟀。立秋轉運大法:因立秋的秋字代表稻米與火,因此可以吃白米飯,也就是用火將白米煮熟,就能簡單又達到開運的效果,若想讓財運好一點,可在中午11:00-13:00的午時,吃立秋午時飯,將能增強財運與整體運勢。
亞洲首例!北榮器官移植「分肝種腎」 助8歲女童擺脫洗腎
吳小妹在2歲半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的腎臟惡性腫瘤「雙側威爾姆氏腫瘤」,這也導致吳小妹年紀輕輕就必須進行洗腎治療。後來北榮腎臟移植團隊在克服重重困難後,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到她的肝臟內,使其擺脫終身洗腎的命運。這樣「分肝種腎」的器官移植手術,不僅是國內首例,也是亞洲首例,同時也是全球第三例。綜合媒體報導指出,北榮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解釋,「雙側威爾姆氏腫瘤」是一種與基因突變相關的疾病,通常在幼兒中發現。這種腫瘤多為無症狀的巨大腹腔腫瘤,晚期可能壓迫其他器官,導致腹痛或無法進食。面對「雙側威爾姆氏腫瘤」,蔡昕霖表示,唯一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整個腎臟,再配合化療。但吳小妹因腎臟切除的關係,需要進行腹膜和血液透析來排出尿毒,所以導致其從1歲到8歲一直在洗腎。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孩子進入洗腎階段時,會面臨許多健康問題,包括新陳代謝障礙、骨質疏鬆,甚至有影響智力發展的可能。曾令民認為,面對此情況,換腎是最佳解決方式。曾令民也提到,全台有200多位小朋友正在洗腎,但僅有20人登記等待換腎,主要原因是家長對手術的擔憂和孩子體重過小,腎臟和泌尿系統結構精密,增加了手術難度。吳小妹的媽媽受訪時表示,吳小妹在高雄榮總檢查發現腎臟兩邊有大腫瘤,之後進行了切除手術,並從1歲多開始洗腎直到8歲。後來因下腔靜脈因巨大被威爾姆氏腫瘤壓迫而纖維化,使吳小妹錯失第一次的腎臟移植機會。就連北榮團隊也表示,這真的是十分罕見的情況。即便有過失敗紀錄,但北榮團隊並沒有因此放棄,後續更找出了新的治療方法,團隊將吳小妹的肝臟分開,找到僅存的健康血管,並使用捐贈者的血管作為「延長線」,最終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到吳小妹的肝臟內。在11位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手術歷時12小時,創下亞洲首例高難度多重接力移植手術的紀錄,而這項手術,目前僅在美國有2例。吳媽媽表示,吳小妹出生不久就住院8個月,從1歲到8歲多都在洗腎,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度過,甚至回家也會感到害怕。但吳小妹非常堅強,她堅持上學,成績名列班上前3名。吳媽媽也因此堅持下去,即使第一次手術失敗,也沒有放棄,終於在第二次機會中成功。如今,吳小妹已經順利完成手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吳小妹也特地寫了一張卡片給捐贈者,感謝對方的大愛,使其能夠擺脫洗腎的命運,吳小妹也承諾會好好保護、愛惜這顆腎臟。北榮醫療團隊也送給吳小妹一台超跑樂高,希望他未來的的新生活,將如超跑般充滿活力和希望。
星生代/澳門賭場工作月收6位數 姚冠宇日夜顛倒崩潰「內臟在尖叫」
新人歌手姚冠宇推出首支單曲〈好吧就這樣〉,長相帥氣的他曾參加戀愛實境節目《週末脫單社》,累積不少粉絲,但其實他原本只是幕後工作人員,從沒想過要當歌手,坦言一開始沒自信能夠走到幕前,「當藝人要承擔很多社會責任,原本對這件事情有點不確定,與幕後最大的不同是,我的行為表現出來的東西要是粉絲期待的,當然可以保留我的人格,但也想回應他們的期待。」姚冠宇因參加戀愛實境節目累積不少粉絲。(圖/翻攝自姚冠宇IG)29歲的姚冠宇大學畢業後,想要趁著年輕走出舒適圈,到不同國家闖蕩,原本想到澳洲或加拿大打工度假,剛好有親戚在澳門,他便決定先到澳門待一年,並在親戚的引薦下進入賭場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幫客人買籌碼,並陪客人聊天,幫他們加油打氣,他笑說自己原本就是「E人」,很愛跟別人聊天,所以這份工作對他來說算是得心應手。大學畢業後,姚冠宇進入澳門賭場工作。(圖/侯世駿攝)姚冠宇提到想進入賭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外型要看起來乾淨俐落,「賭場會希望找長得好看的人,因為會跟客人接觸到,第一印象有加分,後續大家會比較開心,男生身高加分,女生則是長相會加分。」他也透露賭場喜歡找台灣人,因為當地愛看台灣偶像劇,覺得台灣人講話很溫柔,甚至還有客人會指定找台灣人服務。姚冠宇透露長相亮眼更容易到賭場工作。(圖/侯世駿攝)至於在賭場工作時是否被客人搭訕過?姚冠宇坦言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舉例有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同事剛做完美甲,竟有客人直接拉起她的手東看西看,還問:「有沒有男朋友?要做我的澳門女朋友嗎?」把女同事嚇到當場呆掉,其他人則立刻上前解救她。姚冠宇也說賭場有規定員工與客人不能有近一步接觸,絕對不能互換聯絡方式,除了保護個資,也是對雙方的保障。雖然賭場薪資優渥,但日夜顛倒的生活讓姚冠宇的身體無法負荷。(圖/侯世駿攝)姚冠宇在賭場工作一年半,這段時間賺了不少錢,當時光是底薪一個月就高達10萬台幣,讓他笑說:「真的賺滿快的,只要工作兩個禮拜就有一支iPhone!」雖然薪水誘人,但這份工作也相當考驗體力,因為要輪三班,作息很不正常,姚冠宇苦笑說:「覺得內臟在尖叫,抗議現在應該要休息,不是穿著西裝跑來跑去,那段時間身體機能下降很多,也老滿快的,膠原蛋白流失。」除了太過疲累,一成不變的生活也讓他覺得有點疲乏,決定辭職換個環境闖蕩。從賭場離職後,姚冠宇開始音樂幕後工作,由於從大學就開始玩樂團,對舞台並不陌生。(圖/侯世駿攝)原本就對音樂幕後工作有興趣的姚冠宇,因緣際會下進入現在的公司,並成為「澳門F.I.R.」MFM的經紀助理,帶著他們到台灣宣傳。疫情尾聲時姚冠宇回台灣放了兩個月的長假,要回澳門前外公過世,他便決定留下來陪伴家人,剛好弟弟找他參加《週末脫單社》,開始被大家認識,而他也上架自己的音樂作品,幸運被粉絲聽到,才有了正式推出單曲的機會。姚冠宇表示自己是喜歡表演的人,大學時期也有玩樂團,所以對舞台不陌生,但他坦言在路上被粉絲認出來有點不習慣,笑說:「以前有人要拍同事,我會下意識去擋鏡頭,或提醒同事要注意一下形象,現在鏡頭是對著我,會有個反射神經告訴自己要好看一點。」家人也很支持他走音樂路,「我很幸運,爸媽支持我的所有事情,但當然也會擔心,告訴我很多藝人翻車喔,要注意一點。」
徒步登山3小時卻迷路失蹤10天 他藉「靴子接1加侖水」奇蹟求生
美國加州一名登山客日前在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山區健行,由於原本計畫只走3小時,他連上衣都沒穿,沒想到卻迷路失蹤了10天,期間他藉著靴子接瀑布的水,每天喝滿1加侖(約3.8公升)來維持身體機能,所幸最後終於順利獲救。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報導,34歲的盧卡斯(Lukas McClish)在6月11日開始他的徒步登山之旅,當時他預計只要健行3小時,途中卻因為路標遭到近期的野火摧毀,導致他在山裡迷了路。直到6天過後,家人發現他沒有出席父親節的晚餐聚會,才緊急通報失蹤。盧卡斯於6月20日獲救時,連上衣都沒穿,而他接受採訪表示,「我離開時只穿了褲子、登山鞋和帽子,還帶了手電筒和折疊剪刀」。盧卡斯還提到,當他發現自己迷路時,還曾爬上峽谷、走到下個瀑布,最後決定坐在瀑布旁待命,並用靴子接水喝。盧卡斯透露,自己睡在潮濕的葉子上,確保自己每天能喝1加侖的水,但直到5天過後,他感覺身體迫切需要食物和營養,於是盧卡斯開始採摘野生漿果來吃,期間也會不時大聲呼救「救命!救命!我在這裡」、「有人在嗎,我想要1個墨西哥捲餅和塔可」。當局調動3間消防局的人手協助搜救,聖塔克魯茲消防局就指出,有多位目擊者通報稱聽到有人喊救命,但難以確認實際位置,幸好經過4天搜索,便成功發現了盧卡斯。事後,盧卡斯稱他並沒有受傷,只是身體痠痛、喉嚨有點沙啞,但當他看見搜救人員的腳印時,內心感到非常感激。
下過雨更涼爽? 日專家籲「小心雨季中暑」:恐釀隱性脫水
台灣常年氣候潮濕,到了夏季更是使人悶熱難耐,不少人會認為午後下雨能更加涼爽,但有日本專家指出,其實「雨季中暑」的發生率相當高,係因在溼度高的地方,汗水不易排出,反而讓體溫下降緩慢,更容易增加中暑的風險。根據日媒《每日新聞》的報導,崎玉慈惠醫院副院長藤永剛,有從事中暑患者急救工作25年的經驗,他表示,從潮濕天氣或封閉體育館等高濕度環境中,送來的中暑患者層出不窮,而藤永剛也猜測,可能是忽略了喝水的習慣。依東京消防局統計,2023年夏季,氣溫約在攝氏25至35度、濕度50%到80%時,因中暑而送醫院的人數往往較多,即使室溫只有26度,濕度過高的情況下,尤其是濕度約在80%的雨季,更容易有中暑的風險。藤永剛提到,雨季中暑的3個主因分別是「隱性脫水」、「汗水不易蒸發」、「身體不適應炎熱」,就像是雨季衣服很難晾乾一樣,汗水此時也難以排出,導致體溫下降變慢;而在雨季,人們也較少感覺到口渴,若忘記有意識地引水,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另外,藤永剛提醒,若想要預防中暑,關鍵在於多運動、充足飲水和飲食,並透過運動、洗澡來讓自己習慣出汗,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增強得以更好維持水分的身體機能。
地震後家中貓狗驚嚇過度!恐造成憂鬱症 出現「4情況」盡快就醫
住在16樓高樓層的小型犬「太郎」,原本生性活潑,平時經常跟在主人身邊。自403花蓮大地震後,太郎開始經常躲在被窩裡不肯出來,4月中一場4級大地震讓高樓層搖晃非常劇烈,造成太郎慌張奔逃時不慎將小櫃子撞倒,導致腿部壓傷,飼主黃小姐立即將太郎送往動物醫院。毛孩驚嚇過度 造成憂鬱、心理創傷獸醫師林煜淳發現,太郎除了身體傷口,還出現相當明顯的憂鬱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與人互動的頻率大幅降低,甚至經常躲在角落裡顫抖,顯見地震對太郎心理造成創傷。所幸在醫院積極治療下,太郎的腿傷已逐步痊癒,針對憂鬱症的部分,也教導飼主黃小姐,下班後有空就陪太郎玩最喜歡的丟球遊戲,吸引他走出角落,以耐心陪玩改善地震帶來的心理壓力。貓咪比狗更敏感 出現4大症狀快就醫地震過後,飼主若發現毛孩出現個性異常,應多加留意。以貓咪來說,先天個性比狗更加敏感,對地震驚嚇反應較為強烈,心裡累積壓力容易造成下列症狀,應立即求診,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1.排尿問題:頻繁進出貓砂、尿不出來2.皮膚問題:異常舔毛、大範圍脫毛3.口腔問題:食慾不振、牙齦紅腫4.嚴重疾病:厭食、發燒、體重下降、腹瀉、眼睛紅腫流淚、鼻塞打噴嚏等,亦有可能是因壓力而誘發皰疹病毒、傳染性腹膜炎等。此外,失明、失聰、年長或患老年癡呆症的毛孩,飼主需特別留意居住環境擺設動線,避免地震時物品掉下,造成二次傷害。神經敏感的狗,如博美、蝴蝶犬,可能在地震後變得更敏感,飼主需多關心情緒,多加陪伴。震後多觀察寵物舉動 平時這樣做有助紓壓由於寵物無法直接表達自身感受,飼主難以及時察覺其健康狀況,往往等到心理壓力影響到生理時才發現問題。林煜淳提醒,地震後建議飼主應多觀察陪伴容易緊張的寵物,減輕精神壓力。如果懷疑是身體機能影響,建議進行檢查。此外,平時可注意寵物營養,避免因身體內部機能造成的憂鬱症。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吹冷氣要小心!醫示警滋生病菌恐致死 5類人是高危險群
隨著天氣變熱,許多人開始使用冷氣,不過先前中國大陸廣州一名男子因高燒不退,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感染了退伍軍人菌,最終住院40多天後才出院。醫師指出,退伍軍人菌可能存在於冷氣機等空調系統的冷卻水塔,人若吸入帶菌的氣霧可能染病,因此應定期清洗與消毒相關設施。根據陸媒《齊魯晚報》的報導報導,該名男子因為高燒3天不退,前往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男子感染,肺部已明顯發炎。在治療過程中,男子一度出現心、肝、腎等多重器官損傷及呼吸衰竭,所幸在經過40多天的住院治療,最終康復出院。報導中指出,醫生說明退伍軍人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冷氣機系統冷卻水和冷凝水為退伍軍人菌提供理想的滋生環境,而吸入含有退伍軍人菌的水霧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此病菌對於抵抗力弱或年長的菸癮者更具威脅。醫生也提醒,感染退伍軍人菌後,患者有可能會表現出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到嚴重的肺炎,治療延誤可能導致高死亡率。由於退伍軍人菌的嚴重性及當前缺乏有效疫苗,民眾應加強日常生活中水源及冷氣系統的衛生管理,定期消毒是預防該病的關鍵措施,尤其是在夏季冷氣使用高峰季前夕。退伍軍人症源於1976年,當時美國召開退伍軍人大會,釀成肺炎爆發,因此命名。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退伍軍人菌感染會引起兩種症狀不同之疾病,即退伍軍人症及龐提亞克熱,且死亡率高達15%,若有免疫功能障礙者,數字會更高。衛福部疾管局也曾在官網指出,退伍軍人症主要是由「退伍軍人菌」引起,經由吸入或嗆入受到含有該菌的氣霧或水而致病,並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退伍軍人菌普遍存在自然界及人造用水設施中,特別喜歡在溫暖且停滯或流速緩慢的水中生長。疾管局指出多數人對退伍軍人菌都有抵抗力,暴露在有退伍軍人菌的環境中,約只有5%的人會得病,特別是免疫功能較差的人。有5類型的人特別容易受感染,包括老人、吸煙、慢性肺部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及接受類固醇治療者,還有器官移植者。一般而言,退伍軍人菌對於身體機能正常的健康人威脅極小,且及早發現感染並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影響親水休閒活動的意願。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水中退伍軍人菌的菌量多寡,與疫情發生的機率高低並無明顯關聯,因此應以「清除水中的退伍軍人菌,破壞其繁殖所需的條件」作為主要的防治觀念,定期針對供水系統進行清潔與消毒。為確保國人休閒用水安全,建議相關業者應加強營業場所親水設施之衛生管理,包括更新老舊的供水管線、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保持溫泉或池水循環流暢、定期執行公共浴池清潔與消毒工作,及勤於清除池壁上的生物膜等,也應注意供水系統相關設備之清潔與消毒是否完善。同時,建議免疫力較差的民眾盡量避免使用SPA等噴霧設施,以降低感染退伍軍人病之風險。
小貓遇車禍下顎斷裂 醫師幫手術成功找到家
新北市萬里區港西路日前有隻幼小花貓疑似車禍受傷,動保處派員將幼貓帶回醫療中心檢傷醫療,獸醫師吳明蓁檢傷後發現幼貓上顎受傷、下顎聯合斷裂骨折,經醫療中心獸醫師群聯合手術後已恢復健康,並在認養會中獲得認養,找到溫暖的家。動保處獸醫師李建沛表示,據醫療中心傷病動物案例顯示,貓咪常因為車禍、高空不慎摔落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顏面受創,嚴重的會造成視力受損失明、上顎裂開骨折、下顎骨折及下顎聯合斷裂等,此時必須緊急手術,才能免除生命危險。動保員楊蟬薇說,術後的看護照顧及營養補給非常重要,如果動物受傷後不肯進食及按時吃藥,身體機能的復原進度就會很差,這時就必須為動物裝設鼻胃管或是食道胃管,才能給予動物必需的營養及藥物,來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恢復健康。小花貓因車禍造成下顎聯合斷裂,經手術將下顎骨復位及使用臨時性牙套固定,並裝設鼻胃管補充營養後,口腔功能及身體機能恢復良好,身體也很快恢復健康。日前小花貓已在認養會中由新店的陳先生認養,找到幸福的歸宿。動保處表示,任何動物的生命都非常寶貴,需要大家來保護,毛寶貝醫療中心能提供妥善收容安置及醫療照護,讓毛寶貝們在受難時得到幫助。新北市仍有許多毛寶貝等待認養,鼓勵民眾到各動物之家認養,給牠們1個溫暖的家。
這事一次做半小時!29歲女「肛裂」送醫 醫勸:別超過10分鐘
大陸29歲女子陳莉莉(化名)是一家知名企業的會計,常常因為加班而忽略了飲食和休息,導致她長期飽受便秘之苦,每次蹲廁所都至少半小時,最終導致肛裂,痛苦不堪地被送進了醫院。「真不是我說你,小姐姐,妳坐那麽久,真是自找苦吃啊!」一進急診室,醫生一邊查看患者情況,一邊忍不住開了口。綜合陸媒報導,陳莉莉因長時間便秘,最終導致肛裂,痛苦不堪地被送進了醫院,她平時工作繁忙,是一家知名企業的會計,常因加班而忽略了飲食和休息。一次長達半小時的如廁嘗試,最終讓她痛不欲生,不得不求助醫生。醫生查看患者情況後,勸說「下次記得,不要坐太久,10分鐘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坐也沒用。」醫生表示,「坐得太久,不僅影響血液循環,還會增加直腸的壓力,特別是長時間用力,更是直接導致肛裂的誘因。」醫師補充,現代人常忽略了基本的身體機能,長時間坐在馬桶上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常見現象,「這不僅僅是浪費時間,更是對身體的一種傷害。我們的直腸並不是設計來承受長時間的壓力的。」醫生進一步指出,喝水的量直接影響到腸道健康,足夠的水分可以幫助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用力,這對預防肛裂至關重要,尤其很多人不重視定時補充水分,通常是感到口乾才喝水,其實這時身體已處於相對脫水的狀態,只要改變小小的生活習慣,如合理安排排便時間,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或避免肛裂的問題。
妄想、幻覺、攻擊行為 專家教你應對失智症常見行為!
一、妄想: 妄想是失智症者常見的症狀,他們可能有虛構的信念或想法,與現實不符。這可能包括對周圍人的猜疑、誤解情況,或擔心被害等等。處理方法: 不要直接反駁或否認其妄想,而是以同理心先聆聽他們的感受。提供確實、冷靜的事實,但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創造穩定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變動,以減少焦慮。真實個案82 歲的陳奶奶在年初跌倒,經由醫師診療後,建議她可以恢復正常行走,但奶奶從此變得小心翼翼,深怕再次跌倒而減少出門交際。初期,一同活動、話家常的朋友們還會來家裡邀請奶奶外出,但被陳奶奶拒絕幾次後,大家也就不再勉強。爾後奶奶深居在家,家人聘請了照服員於平日白天陪伴照顧她。直至入秋、奶奶常告訴媳婦, 猜忌照服員趁她睡覺時偷捏她,因為時不時在腿上發現瘀青,為此, 奶奶的兒子在她房裡裝設隱藏式攝影機,觀察了一週也未看出什麼端倪,直至有次陪奶奶到至醫院就診時,與醫師談及近期奶奶的狀況,醫師依據奶奶的互動反應,建議進行失智症評估,這才發現她已邁入了輕度失智症期。教授專業解讀!這個案例屬於比較輕微、半典型的妄想表現,因為尚處於輕度失智症期。失智症者中更常見的妄想多半是「偷竊」,先開始懷疑自己身邊的錢、印章存摺等有價東西不見了,接下來可能懷疑不見的東西被照顧者或家人偷了。最嚴重的妄想甚至是懷疑自己的食物遭人下毒,進而出現拒絕進食的行為,而拒食後還會引發身體機能下降、營養不良等一連串問題。當家中的失智症者出現妄想行為時,先別急著和他爭辯或糾正他說的話,建議先順勢安撫。例如,失智症長輩說發現錢不見了,就由家族中他最信任的人陪他一起找,例如兒女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當下先讓當事人感到安心是最重要的。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通常這種「東西不見了」、「被偷了」的狀況只要出現過一次之後,之後就會三不五時上演,不少家屬都深感困擾。除了選一位最信任的人陪失智症者找,有時需要小道具來配合,例如他說存摺不見了,就預先放一本存摺放在某處,陪他一起找出來,讓他實際看到;如果他說有小偷來偷東西,可以先問問他:「你覺得小偷是怎麼進來的?」跟他一起把窗戶關上,把門鎖緊,然後對他說:「門窗都鎖好囉,這樣之後小偷就不會進來了。」需要跟他站在同樣的角度來處理,好讓他獲得安心感,然後再透過其他話題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二、幻覺: 幻覺是錯誤的感知,可能是視覺、聽覺或其他感官的錯誤訊息, 也就是說,失智症者可能看到、聽到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處理方法:不要嘲笑或試圖導正他們的幻覺,而是與他們討論當下感受。創造建立寧靜的居住環境,減少可能引發幻覺的刺激。需諮詢醫師,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真實個案在一次志工療護時遇到69 歲的張大哥,他對著無人的角落頻頻微笑,還跟我一同前去服務的學生說:「剛剛跟我說話的小姐好漂亮 !」讓學生們十分驚恐,不斷四處探看,在一旁的社工趕緊過來解釋張大哥的狀況,才平息了學生們的擔心。由於失智症者腦部的神經系統形成錯誤的傳遞或判斷,故有時會自覺聽到、聞到或者看到非現實層面的事物,就像課堂上曾有女性長輩在團體用餐時大喊:「廚房失火了 !」她緊張地說聞到濃烈的燒焦味, 儘管大家好言相勸,仍無法安撫她的躁動心情,直到攙扶她走到廚房親自確認沒開爐火,這才了解真實現況並安心歇下。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很容易把舊時回憶和當下時空重疊,形成錯誤的感知,這位個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忘記親人已經過世,把以前的互動回憶錯置到現在的認知時空裡,彷彿是在時光旅程中迷失的旅人。有時候失智症者也會因為看到家中的某項物品,觸動腦部某處神經皺摺,使得過往與生命中重要親人的互動浮現眼前, 甚至能展開對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他忘記了這位親人早已離世,但記憶還停留在過去相處的時間裡。這時候照顧者可以平靜地問:「你現在看到誰,你們說了什麼話?」引導他主動敘述情境,等紓解完這段記憶就好了。若家人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據統計,當中有八成的人也容易出現幻覺,家屬與照顧者宜多加注意。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失智症的幻覺多結合虛幻的感知,包括不存在的幻聽、幻視或氣味與碰觸等等。我在臨床照護上就聽過患者女兒抱怨,罹患失智症的媽媽總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驚聲喊叫,直說廁所裡有大蜘蛛。前幾次全家人都認真地一起幫她找,但就是不見媽媽說的大蜘蛛蹤跡,直到把她帶到廁所,她指著空無一物的桌面喊說: 「蜘蛛佇遐,恁攏看嘸嗎?」家人這才發現狀況嚴重,隔天一早趕緊帶媽媽帶到醫院。其實這時最好的方式是陪她演戲,拿個罐子或紙盒做出蓋住蜘蛛的動作,再跟長輩說蜘蛛已經抓走了,會比強行與她爭論沒有蜘蛛來得有安撫效果喔!三、激動/攻擊: 失智症者可能因為認知障礙和情緒不穩定而出現激動、煩躁和攻擊性行為。處理方法: 照顧者和家人需保持冷靜,避免激怒或加劇情緒振盪。分散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活動或事物。創造安全的環境,避免可能引起情緒激動或刺激的物品。真實個案中度失智的黃奶奶剛被家人安排住進養護中心,因為她已數次攻擊同住且大她10 歲的爺爺,每當事件發生時,奶奶總顯現得情緒高張,說著婆婆刁難虐待她的陳年往事,說起爺爺總沒能在第一時間保護她,到現在仍一直嫌棄她。雖然這樣的情緒暴衝有歇息和緩的時候,但反覆發作的狀況在換季之際更為彰顯。直至最後一回,黃奶奶在氣憤之餘拿起廚房的擀麵棍往爺爺的頭上敲下去,好險老人家力氣小,爺爺當下沒有受到多大傷害,但這樣的重大事件已經嚇壞了兒孫們,在家庭會議後決定把黃奶奶送到養護機構,由專業人士來照顧。教授專業解讀!失智症者會產生攻擊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不認得家人」, 他們覺得「有陌生人入侵了生活領域」而感到緊張,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域才有攻擊行為。如果當下與患者爭執,從失智症者的角度來看,當下感覺是「眼前的陌生人正在對我咆哮」,也因此被激怒,而出現攻擊行為自我防衛。為避免這種狀況,要儘快「阻斷」讓他生氣的原因,當他不記得親人而焦躁時,立即請該位親人暫時離開現場;當他對某個環境喪失安全感時,改由他信任的人在旁陪伴,或直接帶離原本引起不安的場所。若失智症者以往就出現過攻擊行為,要特別注意減少生活空間裡的物品,例如把易碎品改為不易破損的材質,避免放置能當成攻擊物的東西,減少雙方受傷的可能。芳療師臨床應對及話術!當失智症者開始認不得親人的時候,很多親友都會用「猜猜看」的遊戲,一直問患者說:「你知道這是誰嗎?」有的人還會一直重複問,這其實是惹惱失智症者,他會覺得對方不停地詢問相同問題是在捉弄自己,感覺到被挑釁,以致於不耐煩而開始生氣,有些人更因此產生攻擊行為,所以一定要避免問失智症者這樣的問題。當失智症者的認知已經退化到無法辨識親人的程度時,並不會因為你多問幾次這種問題,就能喚醒他的記憶,不妨改為順著他的話發展,甚至在必要時扮演成他認為的那個角色, 是比較理想的方法。本文摘選自《當家人失智時》,幸福出版。【關於作者】郭鐘隆/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特聘教授教學專長為智慧健康、成癮物質防制、長者健康、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多年來致力於藥物濫用防制,保護學生遠離毒品危害不遺餘力。近年來亦著重於長者智慧健康,結合芳香治療及園藝治療應用於3D虛擬實境(VR)以及擴增實境(AR)及AI運用,促進長者之身心療癒,改善或預防失智,提升其樂齡生活品質等。鄭雅文Vivian/PureAroma黛田國際芳療學苑校長擁有30多年教學經歷及數千場臨床芳療照護實踐,擅長將香氣幻化多變且凝聚大自然植物花草力量,賦予各族群善用馨香並得以融入日常。近年來更結合五感撫慰與音樂、園藝及藝術療方,帶領團隊走遍偏鄉、外島,積極推動各地長者身心和諧與健康。
「1超級果實」滿足人體必需礦物質又顧腸胃 北農曝如何挑選
桑椹在清明節前後的每年3至5月盛產,不要看它小小1顆,它其實擁有高營養價值,有「超級果實」的美稱。對此,北農也指出,桑椹主要營養成分包含花青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還有鐵、鉀、鎂、鈣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具抗氧化、幫助傷口癒合、維持身體機能、促進腸道健康等功能。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昨(11日)在臉書粉專《臺北農產》發文表示,清明節前後,常會在市面上看到一串串有如迷你葡萄的紫黑果實,它就是每年3至5月登場的桑椹。酸甜多汁的桑椹,清爽又開胃,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小小一顆卻富有高營養價值,是民眾不容錯過的超級果實。(圖/翻攝自Facebook/臺北農產)桑椹的主要營養成分包括:花青素:抗氧化。維生素C: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幫助傷口癒合。鐵、鉀、鎂、鈣:人體必需礦物質,維持身體機能。膳食纖維:有助腸胃蠕動,促進腸道健康。至於桑葚如何挑選?北農也分享,購買時應選擇果實飽滿、黑紫色的桑椹風味較佳,除了直接品嚐鮮果,還可做成桑椹果醬、果汁和果醋,不但延長了保存期限,也能享受不同口感,「快趁著產季結束前,嚐嚐期間限定的健康好滋味。」
四十八歲關穎自曝靠睡眠維持凍齡 洪暐哲許下「活動到哪公益做到哪」心願
時尚名媛關穎與歌手洪暐哲今(28日 )現身知名醫美集團擔任剪綵嘉賓及公益大使,關穎表示希望能鼓勵更多人關注弱勢兒童的教育和成長,48歲的她也被問到如何一直維持在凍齡的狀態?她笑說:「多睡覺!」洪暐哲分享這次擔任公益大使與剪綵嘉賓的心得。(圖/守葳醫美集團)關穎表示先前孩子還小的時候,比較沒有時間讓自己多休息,「現在要多愛自己一點,除了充足睡眠、多喝水、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濕外,平時也會做簡單的保養,像是水飛梭、海菲秀等,當然每年年底來一個徹底大保養也是必要的。」對於最近小孩學才藝的新聞事件,關穎說:「雖然沒看新聞,但自己有三個小孩,其實也很鼓勵他們去多嘗試不同方面的興趣跟才藝,但如果只學了一堂就跟我說就不喜歡,我其實也會希望他們再嘗試看看,才能夠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不會強迫他們,也尊重孩子們的本性。」洪暐哲許下「活動到哪,公益就做到哪」的願望。(圖/守葳醫美集團)被問及豪門婚姻婚變頻傳,自己有什麼看法?關穎感慨地說:「其實大家走到這個年紀,身旁的朋友的確有不少人遇到婚姻的狀況,但我的想法是,只要不影響到小孩,大家各自可以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也沒什麼不好。」而洪暐哲也分享這次擔任公益大使與剪綵嘉賓的心得,他表示自己還是個新人,雖然能力有限,但他許下「活動到哪,公益就做到哪」的願望,「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走訪過了台中、南投、新竹仁愛之家、雲林獨居老人的公益救助及一些獨立志工單位,有時候沒辦法有很多的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我就想說可以用我的表演去做陪伴,讓小朋友們開心。」但沒想到的是,洪暐哲說小朋友最愛的竟然是他帶去的麥當勞,「就連我要唱歌跳舞,他們卻喊著要看魔術,害我最近真的想拜師學藝,去學幾招魔術來表演給小孩看。」提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洪暐哲認為是去南投偏鄉部落送物資給重癱兒,「那次部落因水災導致道路無法暢通,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有多麼不容易,光物資的運送就是一個大問題。志工說他們很常收到不合用的成人奶粉及尺寸不對的尿布,這些重癱兒除了需要特殊尺寸的尿布,加上身體機能不完全,甚至志工要用手挖才能協助排便,因此長期需要吃兒童益生菌幫助排泄。」他也說有很多照護上的細節,需要大家多花一些時間了解,才能真正有效幫助到他們。至於醫美的體驗,洪暐哲雖然經驗不多,但也覺得很神奇,「因為自己還年輕,本來覺得醫美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沒想到之前因爲拍戲,鬍子生長速度太快,竟然成為我的困擾,常常白天才刮,下午就又長出來,導演常常喊說不連戲,後來體驗了醫美的除毛療程,把疼痛感降到最低之外,也解決了我的困擾。」他開心表示現在不用常常刮鬍子,節省了很多時間。
蛋價一台斤漲3元 畜牧場嘆產量減3成
因禽流感疫情及氣候變遷問題影響母雞飼養環境,導致雞蛋產能下降,全台蛋價25日起1台斤調漲3元,雖然桃園地區雞蛋產量僅占全國6%,不足以影響市場蛋價走勢,但有民間蛋商指出提前漲價是為了清明假期雞蛋價格會大降,也有畜牧場怨嘆今年的蛋量相比去年少3成。桃園市農業局漁牧科長高明表示,因中南部雞蛋場陸續淘換老母雞及受禽流感疫情影響,雞蛋產量下降,桃園雞蛋產量穩定但僅占全國6%,尚不足以影響市場蛋價走勢,全國的蛋價於25日調漲3元,產地價格從每台斤36.5元上漲至39.5元,批發價格每台斤從46元調漲至49元。桃園市宏昇畜牧場提到,每年這個時期的雞蛋產能都會受天氣影響,而今年的氣候溫差更明顯,忽冷忽熱的氣候讓母雞的身體機能不如以往,導致雞蛋的產量跟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成,畜牧場在飼養母雞時有明顯的感受,蛋價上漲也是可預期的事。桃園市錢記蛋行說,一般民眾透過媒體得知蛋價上漲的消息,在買蛋前也早有預期心理,但仍有民眾會將蛋價跟菜價做比較,向蛋行抱怨「菜價沒漲,蛋價卻漲」。他也提到,每年清明節前蛋價都會先漲一波,因為清明節掃墓祭祖過後,許多家庭都不會買菜回家煮,蛋量滯銷過剩而導致蛋價下跌,為因應市場需求,沒有先漲價的話,清明過後下跌會讓蛋商虧損。桃園市農旺雞蛋供應商表示,近期除了天氣原因導致雞蛋產量減少外,因這段時期是雞蛋的淡季,不少牧場會趁此期間協助母雞進行脫毛療程,脫毛療程可以讓母雞的身體狀況較健康,產下的雞蛋品質也較佳。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僅3成存活逾5年」 半數骨髓移殖後復發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在我國2021年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名,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成人患者想要穩定控制疾病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異體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殖),但移植後若發生復發,五年存活率可能只剩下7%,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更是驟減至3%」。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指出:「今日已有多種藥物可讓患者在無經濟負擔的狀況下使用,舉例而言,異體幹細胞移植前,可先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殲滅癌細胞,達到微量殘留病灶陰性,也就是『把癌細胞殲滅到連先進的精密儀器都檢測不到』,提升移植的預後成效、延長存活與疾病控制時間;倘若不幸復發,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選擇,醫療團隊仍可為患者搶時間救命。」「我平日身體狀況良好,每天爬山、登高600階,但去年卻突然變得容易疲倦、氣喘吁吁,且腰部、腹部的不適感越來越嚴重,爾後輾轉到了現任職於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柏旭的門診,經血液及骨髓檢查後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帶有高惡性度的費城染色體突變。當時完全沒有料想到,看似老化、疲勞的症狀,竟然是急性血癌引起,甚至在完成化療後不到半年,就被醫師告知復發,需要接續進行更高強度的化療以及異體幹細胞移植」。六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黃女士憶起罹癌期間的心路歷程分享:「考量到自己復發風險較高;且身邊親友的幹細胞都不適合捐贈,每一次的移植都要碰運氣、花時間等待善心人士的捐贈與配對,所以我接受了蘇醫師的建議,在移植前先透過藥物,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很開心在完成全部治療,並在隔離病房長居兩個月後,我成功在今年農曆年前出院了,終於能夠與一路陪伴我的媳婦、兒子,一起在家中團圓過好年。」「每年台灣約有300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新發個案,兒童發病率高於成人。然而,成人無論是否具有費城染色體等基因突變,其治療難度都相對較大、容易發生復發。患者發病後,淋巴系統與骨髓會製造出過量且不成熟的淋巴細胞,這些多而無用的淋巴細胞會壓迫正常血球、淋巴細胞的生成空間,進而衝擊身體機能」。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臺大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泰中說明:「發病後的惡化速度可能非常快速,曾有一臨床個案,明明幾天前才做完健康檢查確認血球指標正常,沒想到就診時卻已有發病跡象!」提醒民眾,若莫名出現一週以上的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與骨髓檢查,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黃泰中秘書長接續說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絕非不治之症,目前治療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誘導期,以高劑量化療為主,並視基因突變與否加入標靶藥物,把癌細胞殲滅至5%以下、達成完全緩解為目標;第二階段為鞏固期,以殺死剩餘的癌細胞為目標;第三階段則是藉由低劑量藥物避免復發。屬於高風險復發、難治或復發型的患者,則建議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較有機會長期穩定控制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多數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就可以達到完全緩解,但有半數可能在三年內發生復發。因此,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中,治療目標不僅僅是達到傳統的完全緩解,更建議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以降低復發風險、延長存活時間。「只要有費城染色體等基因變異就建議異體幹細胞移植,此外,若是發生復發、或是屬於高風險族群,也有移植的必要性!」,林口長庚血液科主任郭明宗說明:「儘管異體幹細胞移植很重要,但是對於醫師、患者而言,都是一個充滿挑戰且長期的『大工程』。移植前,要先透過高劑量化療殲滅癌細胞,才可接續植入異體幹細胞;植入後,也需住進隔離病房避免感染。為了不讓辛苦白費,醫師往往會在移植前盡可能的協助患者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爭取更長的存活時間、更穩定的疾病控制。郭明宗主任指出,今日已有多種治療方式,且健保有條件的給付相關療程,有機會在不同疾病階段,幫助各種需求的患者,盡可能地爭取更穩定的控制疾病、降低復發風險。舉例而言,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以外,也可以在藉由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有望提升移植後的成效。若仍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也無須過於恐慌,臨床上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接續使用。鼓勵患者,若在療程期間有任何疑慮或想法,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因為恐懼而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