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半導體
」 鴻海 半導體 台積電 國巨 富鼎與台積電合資德廠動土日 英飛凌贈台灣偏鄉ADAS系統助消防人車安全
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Infineon)與台積電(2330)在德國合作的「歐積電」20日動土,同一天,英飛凌在台灣也舉行公益活動,捐贈全台首創的大型車先進駕駛輔助及管理系統(ADAS),將優先安裝於屏東縣、嘉義縣及台東縣等偏鄉,及有迫切需求地區的消防車輛,用半導體技術維護消防人員的安全。英飛凌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志豪表示,看好台灣在AI領域的發展,在系統整合、軟體應用與節能等領域有許多合作。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萬件大型車事故,居各類車種肇事率之冠,事故死亡率更高達3%,目前台灣政府正參照聯合國盲點資訊系統法規,計畫於2027年實施,規範大型車所有型式新車須配備盲點警示系統。而全球車用半導體龍頭英飛凌這次與飛鳥車用電子、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合作開發出來的大型車輔助管理系統,全面配備盲點偵測警示、車內二氧化碳偵測器及影像回傳系統,其中包括英飛凌的60GHz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偵測物體存在,應用於大型車兩側3.5米內內輪差盲區的偵測;車內環境偵測器則是內建英飛凌先進技術的PAS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檢測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提出警告,讓駕駛不會因二氧濃度過高而產生疲倦的嗜睡風險。陳志豪表示,他們與飛鳥車電合作多年,去年是以英飛凌的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AIoT系統,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住安全,今年則是做出行安全,其實也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帶動更多相關企業貢獻所長。飛鳥車電董事長兼總經理胡龍融表示,他小時候看過火災現場,簡直是惡夢,一直希望能為消防盡心力,這次除了使用英飛凌最先進的半導體元件,也根據消防車實際需求、台灣道路和用路情況,量身打造的大型車先進輔助駕駛及管理系統,除了是全台首創,也計畫在未來將此套系統銷售至海外市場。英飛凌日前也宣布在台灣成立「先進汽車暨無線通訊半導體研發中心」,攜手在地的產學研合作夥伴,預計投資12億元,下一代車用晶片的設計研發、製造與封裝測試將在台灣完成。近日與光寶科技(2301) 共同宣布,加強雙方新創計畫,促進人工智慧及永續領域的創新與合作交流,也攜手聯發科技(2454)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一款基於英飛凌TRAVEO™ CYT4DN 微控制器系列和入門級聯發科技Dimensity Auto SoC解決方案的易用型座艙方案,減少了硬體和軟體的系統物料成本,在台灣可說是相當積極。
EV市場疲軟! 安森美半導體宣布再裁1000人
美國車用半導體大廠安森美(onsemi)上週四(13日)宣布,將在全球範圍裁員1000人,目的是精簡營運並降低人力成本,且有意對九個工廠設施進行整合。此外,由於眼下電動車市場需求大減,導致下游車商庫存量過剩,安森美持續在設法解決晶片需求復甦緩慢的問題。據《路透社》報導,安森美有一份內部文件指出,該公司也預計整合旗下9間工廠,並重新分配另外300名員工,可能會將員工們調派到另一個工廠。先前,安森美公布黯淡財測,引發市場對汽車晶片需求復甦延遲擔憂,因為電動車銷售疲軟和客戶庫存過剩將影響其晶片訂單。安森美於4月29日公布2024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顯示,雖然電動車市場疲軟,但由於成本降低、毛利率保持穩定,該季營收、獲利均超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不過財測黯淡,均低於預期。預估第二季每股獲利介在0.86至0.98美元、營收介在16.8億至17.8億美元,均低於FactSet調查分析師預期。安森美主要業務是提供電動車傳動系統的晶片,以及攝影機、感測器等輔助駕駛系統的設備。其碳化矽晶片也有助於增加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報導指出,其實安森美早在去年就已解雇約1900名員工,省下來的人事成本用來製造利潤更高的晶片。安森美預估此次裁員相關程序會在明年完成,2024和2025年資遣費等人事費用會增加6500萬至8000萬美元,但日後省下來的人事支出就能投資在公司其他業務。安森美上週五(14日)收盤價為71.97美元,股價下滑4.09%,今年迄今跌幅達7.87%。
看CES選股2/這一大亮點成就AI終端! 台股電子供應鏈受惠前提「這個不能差」
延續2023年AI浪潮,今年CES中四千多家廠商端上的AI應用商品,可說是百花齊放,「今年的CES可以有一個註解,即是『規格提升』,尤其是結合ChatGPT。」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杜欣霈告訴CTWANT記者。多位經理人及理財達人觀察,從WiFi、面板、電池、鏡頭到半導體等台廠供應鏈均可受惠,「前提是經濟不能變差!」「三大晶片廠輝達、超微、英特爾,分別在新顯示卡提高效能2倍、桌上電腦處理器、AI PC運算解決方案等,在CES展前、展中都提出說明與示範,也就是讓我們看到應用在車用、手機、電腦上的功能規格拉高。」杜欣霈說,「AI是一個形容詞,譬如說,晶片應用電腦就是提升到電競規格。」「此外,我覺得今年的CES展週邊商品的最大亮點,就是WiFi。」杜欣霈說,「WiFi效能已經從WiFi5到WiFi6、WiFi7,連跳二級,就可以繼續觀察到今年下半年的終端市場的成長表現」,「為了完成AI應用面終端,今年的WiFi會是很重要契機。」2024年CES展亮點中,友達展示面板規格提升。(圖/友達提供)CES展另一大規格提升亮點是「面板、電池、鏡頭」,杜欣霈分析,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在LED面板的升級、多屏顯示,強大的晶片帶來的功耗則也需要電池續航力升級,從而觀察到電源管理、記憶體、散熱等周邊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還是『重中之重』,從台積電、聯發科、華邦電、南亞科、大立光、博通,到ODM電子五哥(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來頡、群光、群電、台達電、光寶科等,都是延續美股晶片廠到雲端的上中下游台廠供應鏈電子業重要廠商。」杜欣霈說, 「當然,前提是經濟不能差!歐美若能軟著陸,整體台股一定會受惠AI產業的發展。」杜欣霈說。此外,永豐美國基金經理人周彥名也提醒,「停止升息、降息等,仍是影響選股的一大關鍵,當降息號角一吹,有成長性、技術性的科技股及包含此類的科技成分的ETF,預估都有會很好的表現。」理財達人雨果則告訴CTWANT記者,「2023年,AI人工智慧概念股漲了一波,相關硬體生產商股價都大幅成長,AI應用層面尚未成熟,未來幾年有機會在持續擴大,有更多其他產業納入AI相關應用,還是有很好的投資機會,需要有耐心做長期投資。」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認為,2024年台股科技股為正面走向趨勢。(圖/Apple、群益投信提供)至於半導體產業,2023年庫存去化不少,雨果認為,「今年應有機會恢復需求成長動能,例如台積電的車用半導體與AI晶片需求,可望有明顯的業績成長,AI相關的高階伺服器也可注意。」若想要投資半導體產業,又不敢單壓一檔個股?「我會考慮台積電含量高的ETF,譬如,台積電權重佔了46%的元大台灣50(0050),或台股半導體ETF,例如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與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雨果分享自己的觀察。「雖然這兩檔半導體ETF台積電權重只有18%與24%,但涵蓋其他半導體相關公司,包括聯發科、日月光、聯電、創意、瑞昱等。」雨果告訴記者,他專注於「指數型」投資原則,這樣就不怕挑錯公司。而在台股ETF中,連結科技的海外ETF,像是統一FANG+ ETF(00757)在2024年以來的規模、受益人數都有雙位數成長;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富邦NASDAQ(00662)、永豐美國500大(00858)、永豐美國科技(00886)等在規模上也都有成長。看CES選股
「智慧移動主題館」10/27前 將於 AIoT Taiwan盛大登場
隨著5G通訊的普及,人工智慧(AI)的蓬勃發展,萬物聯網的應用服務時代已經來臨,未來的智慧移動環境將如何被重新定義?今年10月25日至10月27日將在AIoT Taiwan南港展覽1館1樓,『智慧移動主題館』為您解答!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年偕同「AI on Chip產業合作策略聯盟」與「SDIA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以雙聯盟雙主題的方式設立「智慧移動主題館」,主題館邀請11家業者與單位展出「車用暨無人載具解決方案」與「SDIA智慧移動解決方案」,除了邀請IC設計及系統整合相關業者展現研發技術與能量,更打造應用場域,呈現顯示科技的完整解決方案,期能帶給國內外買主不同體驗。現在就為大家搶先曝光「智慧移動主題館」的2大展示主題吧!主題一:智慧車電暨無人載具解決方案 AI創造未來無限可能受汽車智慧化與自駕車技術發展影響,汽車將導入更多的車用半導體元件與AI相關技術。以晶片研發技術見長的奇景光電、耐能智慧與倢通科技,將展出車用相關晶片與AI解決方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達方電子,將展出一系列車用被動元件;全球汽車電裝配備大廠輝創電子,將展出車用雷達與ADAS感測系統。除了自駕車議題,無人載具應用市場亦持續成長,臺灣無人機應用技術的專業團隊航見科技,將在本次展出無人載具結合雲端服務系統之解決方案。(圖/主辦單位提供)主題二:SDIA智慧移動解決方案創新驅動滿足各式顯示需求智慧顯示科技已成為各產業人機互動應用的重要媒介,目前陸海空三大交通系統都已有應用相關顯示科技。例如友達光電看準電動車發展趨勢,打造出具備防水與高亮度顯示器的充電樁;台北捷運為打造全台首座「數位列車」,與群創光電合作導入36吋4K曲面拼接廣告面板;元太科技的新世代可變色電子紙薄膜,結合動態顯示的數位科技,今年也首度應用於汽車領域;以及銳視光電研發的航空顯示器與船舶中心研發的智慧航行輔助顯示解決方案…等,各種顯示科技的相關應用,都將透過主題館完整呈現。誠摯歡迎國內外專業買主與媒體朋友,於10月25日至10月27日蒞臨南港展覽1館1樓「智慧移動主題館」參觀,共同見證智慧移動新未來!
英飛凌與鴻海簽訂MOU 車用系統應用中心年底在台啟用
全球車用半導體領導廠商英飛凌與鴻海科技(2317)今(9日)宣布已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電動車領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計畫於台灣共同設立系統應用中心,以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範圍,共同致力於開發具備高能效與先進智慧功能之電動車。根據此次協議,雙方將聚焦於碳化矽(silicon carbide, SiC )技術在電動車大功率應用的導入,例如:牽引逆變器(traction inverters)、車載充電器 (Onboard Chargers, OBC) 以及直流轉換器(DC-DC converters)等。其中英飛凌運用對於車用系統專業知識、車用技術以及碳化矽產品資源,結合鴻海在電子設計及製造領域的專業優勢以及在系統層級整合的能力,共同打造性能更出色、效率更高的解決方案。而該系統應用中心將針對汽車應用進行最佳化,包括智慧座艙應用、先進輔助駕駛以及自動駕駛應用,同時也在電池管理系統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BMS)、牽引逆變器等電動車應用進行合作。英飛凌汽車電子事業部總裁 Peter Schiefer 表示:「汽車產業正在演進。隨著電動車市場的高速成長,對於更多續航里程及性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電動車的發展必須不斷推進與創新。」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表示:「很高興能與英飛凌攜手,我們有信心利用這次的合作,能夠共同打造電動車的最佳化架構、產品性能、成本競爭力以及高度的系統整合,為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電動車解決方案。」本次合作產品範圍涵蓋了英飛凌廣泛的車用產品組合,包括:感測器、微控制器、功率半導體、特定應用高效能記憶體、人機介面 (HMI) 以及安全解決方案等。
大咖卡位富鼎1/國巨鴻海加速垂直整合車用半導體供應鏈 「不想脖子被人掐著走」
一家股本不到12億元、年營收大約40億元的中小型IC設計廠,先讓鴻海(2317)、國巨(2327)合資「國創半導體」在2022年斥資以近30億元拿下30%股權,今年股東會董事改選,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等六位大咖更全面進駐。這間富鼎(8261)為何能讓大咖爭相卡位?「都是為了電動車!其實不管是個別公司,甚至國家,大家現在都在拚電動車,重點是這些關鍵零組件,必須要有自給的能力,如果都靠別人,就等於是讓自己的脖子讓別人掐著。」光寶科(2301)總經理邱森彬告訴CTWANT記者。法人指出,富鼎從消費性電子跨足車用市場,包括IGBT及碳化矽,完整技術佈局,正好補足鴻海及國巨在車用關鍵半導體元件所欠的一塊。電動車是鴻海3+3目標中的重點,2020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宣布創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正式跨足電動車領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超過90家廠商加入。截至今年4月,共有2624家會員。鴻海跟國巨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原國瀚半導體)這次將成為富鼎新董事會的主要成員。(圖/鴻海與國巨提供)為加速自建車用半導體工應練,鴻海於2021年5月與國巨合資成立「國瀚半導體」(同年7月更名為「國創半導體」),初期鎖定平均單價2美元以下的功率、類比半導體產品,隔年10月鴻海科技日就亮出成績,展示碳化矽在內的半導體元件產品,令當時尚未加入鴻海的「蔣爸」蔣尚義為之驚艷,今年4月在「智慧移動展」,國創也終於首度展示其產品「電動車散熱模組」。一位半導體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碳化矽第三代半導體具有大電流優勢,而富鼎所擅長的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原本就是用在大電流的產品,像是家電等,因此切入電動車,是相當合適的,也符合鴻海跟國巨的發展藍圖。」1998年由鄧富吉所創辦的富鼎,主要生產高、中、低壓的MOSFET,應用在電子產品的電池控制系統,另外還生產IGBT(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可用在電動車的馬達逆變器,公司最大優勢在於產品規格超過千種。富鼎也在碳化矽(SiC)應用完成600V蕭特基二極體(SBD)、900V及1200V高壓MOSFET開發及投產,車用關鍵零組件布局完整。鴻海半導體事業群參加今年4月的智慧移動展,展示從長晶、IC設計到晶圓代工等產品。(圖/黃威彬攝)富鼎在2022年2月決定辦理35000張的私募,儘管一開始並沒有特定的應募人,不過因為富鼎在車用產品布局完整,讓市場就一度認為,鴻海有可能會去吃下富鼎私募,最後則是由國創認購富鼎私募。據了解,鴻海內部認為,以不到30億元能拿到第三代半導體的技術並不貴。至於國創半導體及富鼎的晶圓代工產能,鴻海也已布局好。「鴻海旗下的鴻揚半導體,就是之前併購的旺宏六吋廠,目前已轉型碳化矽晶圓廠,而由廣運及子公司太極所成立的盛新科技,鴻海也在2022年7月取得10%股權,目前六吋晶圓的長晶良率已穩定。」該半導體廠主管說。據了解,盛新的八吋晶圓也將在2年後推出。「國巨是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加上之前併購的基美及普思,另外富鼎正式成為泛鴻海成員後,讓鴻海跟國巨在電動車關鍵半導體領域,等於有了從上游的IC設計、中游的晶圓長晶及代工,以及下游的MIH平台,兩年內就有了一條完整的垂直整合供應鏈。」一家電動車供應商高層這樣看。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預料將成為富鼎的新任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法人指出,富鼎新任的董事候選名單中,富鼎董事長鄧富吉仍在榜上,最關鍵的就是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根據過往經驗,2020年6月國巨入主同欣電,陳泰銘就親自擔任董事長,進行體質調整,原同欣電董事長賴錫湖也留在董事會裡面,這次入主富鼎也是如此。此外,國創半導體總經理張嘉帥也同樣列入董事名單,「這說明鴻海未來將以國創半導體加富鼎,做為集團車用半導體的領頭羊。」這名法人說。
大咖卡位富鼎2/車用半導體夢幻董事會團隊 驚見「9年6併」生技併購王盛保熙列獨董
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廠富鼎(8261)即將在5月18日進行董事改選,除了鴻海及國巨人馬進駐外,最令外界關注的,就是生技股王保瑞董事長盛保熙也名列獨董候選人。由於富鼎提名董事中,已有被動元件「併購教父」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還跨界找來生技併購王保瑞(6472)盛保熙,富鼎未來會否併購已成市場焦點。「獨董角色相較於董事,並非是以產業為主,多是要具有業務、財務或是法律等專業領域,同時也因為能輔助公司發展,多數公司都會找熟捻的專業人士來擔任。」熟悉獨董提名作業的人士告訴CTWANT記者。法人表示,富鼎4席董事及3獨董改選,四席董事中僅富鼎董事長鄧富吉一席留在名單上,另外三席將由鴻海及國巨人馬擔任,三席現任獨董陳秋麟、劉永生、吳珮君則全部換血,其中,陳秋麟是啟耀光電董事、聯德電子獨董、亞力電機顧問,劉永生是宏觀微電子及聯詠獨董,吳珮君是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主任、台郡獨董。保瑞董事長盛保熙名列富鼎獨立董事候選名單,讓市場關注富鼎接下來是否會有併購動作。(圖/報系資料照)而富鼎新任的三席獨董,包括獨董盛保熙、陳劍威及葉乃仁,其中1972年次的盛保熙是國內知名藥商和安行的第二代,也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外孫女婿,儘管目前主要發展領域都在生技產業,但目前也是遊戲橘子的獨立董事,對於科技產業並不陌生。盛保熙這次獲邀出任富鼎獨董,盛保熙及保瑞公司方面並沒有回應。盛保熙堪稱是台灣生技界的併購王,從2013年開始,9年之內完成6起併購,儘管保瑞是以代工為主,但是盛保熙認為,代工生產也是要創造差異化,就好比台積電,同樣也是代工,卻已是國際熟知的品牌,這也是保瑞在併購之餘的學習標竿,要以「製藥業的鴻海」邁進。撼訊總經理陳劍威與富鼎董事長鄧富吉同為聖約翰大學校友。(圖/報系資料照)至於撼訊總經理陳劍威,據了解,陳劍威跟富鼎董事長鄧富吉都是聖約翰大學的校友,而且鄧富吉目前也是撼訊獨董。熟識陳劍威的人士告訴CTWANT記者說,「陳總跟鄧董早就熟識,出任富鼎獨董並沒有甚麼特殊目的,外界無須多想。」而另外一位獨董葉乃仁的科技產業經歷相當豐富,包括曾任漢磊研發副總、美祿科技研發副總、普誠科技亞洲區總經理、聯電製造部部經理等。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也曾經擔任普誠總經理,且葉的研發經歷豐富,又有晶圓製造的經驗,也有利於富鼎、國創以及鴻海集團半導體事業的提升。法人指出,從富鼎這次的董事名單來看,強化跟國創半導體的合作意味濃厚,接下來應該會看到國創跟富鼎會有更多車用相關產品推出,搭配鴻海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對於擴大電動車市場的助益也將是外界關注焦點。富鼎董事長鄧富吉是今年富鼎董事改選中唯一留任的一席。(圖/報系資料照)
IC設計決戰2026年1/台廠心知肚明「外商卡位矽島另有目的」 組團自救入校園拚育才
「美中晶片戰不僅是半導體製程技術大戰,更是一場人才爭奪戰。」一位IC設計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IC設計台廠內要面對人才供給不足,外要面對美國及中國廠商銀彈挖腳。」尤其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海外首座研發大樓設在新竹,更令台灣IC業焦慮,「是應該要大聲地正式告訴政府,大家不能再忽視了!」這也是美國科技大廠從去年下半年來持續裁員,台灣半導體廠卻沒有跟進的關鍵,因為當前台廠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對此,台灣各家IC設計廠早已示警,尤其是今年三月間。美國IC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3月17日啟用該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座自有建築,資深副總裁暨首席營運長陳若文指出,高通去年在台灣半導體採購達2400億元,預期明年可望進一步達3000億元,此外,「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半導體人才庫算是非常齊全的。」高通擴大來台投資,台灣半導體業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高通在台灣要增加下單,憂的是高通擴大在台灣的據點,對於台灣人才的吸引力將會提升。「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挖人才。」台灣IC設計業者心知肚明。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2454)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22日在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上提出警訊,「跟美國、歐洲及中國、韓國相比,台灣的理工人才不增反減。」陸國宏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少子化的影響,第二則是近年來台灣在主修工程及數學等學科的學生人數也有減少的趨勢所致。「台灣IC設計業市占率在全球位居第2,僅次於美國,因應未來的產業競爭需求,仍需要碩士以上學歷的高素質理工人才持續加入。」他說。究竟台灣IC設計產業人才需求及供給困境為何?據經濟部在2022年5月所發表的《2022-2024 IC設計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報告》中指出,有三個產業趨勢影響IC設計產業人才需求,包括無接觸需求帶動5G及HPC晶片成長、低碳政策加速車用半導體需求以及AI晶片新興應用走向多元發展。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22日在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上提出台灣理工人才不增反減的警訊。(圖/國科會提供)報告中也預估,2022-2024年,台灣IC設計產業分別需要2530人、3900人及3500人,其中最缺的是韌體工程師、數位IC工程師及類比IC工程師,是業者最需要的人才。經濟部調查顯示,影響IC設計產業人才流失的前三大原因分別為,一、在職人員易挖角、流動率高;二、應屆畢業生供給數量不足;三、薪資不具誘因。而人才問題該如何解決?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建議,台灣應該重新檢視教育資源配置,向下從高中開始,鼓勵性向符合的學生能多往理工領域發展,同時大學及研究所也應該增加名額,並給予足夠的師資、設備與教學經費。至於外籍人才部分,也可以考慮開放引進,並鼓勵留外人才回台服務。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在接受本刊訪問時也指出,「少子化的問題難解,又不能引進大陸員工,吸引東南亞的人才也是一種選項!」而台灣的IC設計產業沒有跟晶圓代工相類似的領先地位,是因為晶圓製造比的是苦工,台灣的工程師做苦力是一流的,而設計比的是創意,外國人比我們有創意,不過這幾年台灣的設計公司也愈做愈好,像是聯發科的設計能力也慢慢要追上高通了!因應人才需求缺口,廠商也進入校園展開自救措施。例如師範大學今(2023)年就成立「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結合科技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的研究能量,第一期的8年計畫,就有包括元太科技、江陵機電、承德油脂、麗臺科技、中強光電、友達光電、康舒科技、瑞昱半導體、易晨智能、開酷科技、撼訊科技、趨勢科技參與,將招收52名碩博士生。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曾冠瑋則建議,「人才的培育與發掘也相當重要,需仰賴政策引導、擴大業者與學校的合作、祭出吸引海外IC設計人才來台的條件,以持續推動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因應人才供給不足,師大成立「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國內廠商合力培育人才。(圖/方萬民攝、翻攝自台師大官網)
鴻海崛起印度中2/進軍半導體尋找新江湖地位 「蔣爸在我們這裡」盼發揮魔獸效應
在2月1日鴻海土城總部的開工祭典上,主祭董事長劉揚偉右後方站著加入集團不久的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消息來源向CTWANT記者透露,「蔣爸的加入,可發揮如籃球洋將霍華德加盟雲豹的『魔獸效應』,作為一個醒目的招牌,負責幫離開中國的鴻海,建立鮮明的半導體製造形象。」同時招募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一起到印度打拼;目前歐洲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M)蓄勢加入。隨疫情、地緣政治、通膨等變數爆發,全球供應鏈重整之際,鴻海也急於參與定義新的半導體供應鏈,尤其疫情間爆發晶片荒之後,鴻海更下定決心要自製車用半導體,不只是「為喝牛奶養一頭牛,更建立一個農場」,該公司高層透露。鴻海朝半導體業挪移,尋求新的江湖地位歷程上,不少顛簸。15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就有意進軍半導體產業,因鴻海組裝的電子產品樣樣都要晶片,但隔行如隔山未能如願,鴻海一度參與東芝半導體競標案,最後在2017年郭台銘一句「那是叫鴻海去抬轎的世紀騙局」落幕,去年中,鴻海欲透過投資紫光集團股權,但在美國封鎖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情勢下,迫使鴻海在同年底出清紫光持股。劉揚偉2019年接下鴻海董事長大位,隔年便公布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要號召供應鏈全面進軍電動車產業,電動車需要大量晶片,而鴻海只有夏普日本的8吋廠,這使得劉揚偉大催油門,加快自建半導體產能腳步。2021年8月,鴻海買下旺宏竹科8吋廠簽約儀式,正式進軍車用半導體。(左起)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鴻海科技集團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圖/鴻海提供)2021年5月,鴻海先是與國巨合作投資國創半導體做車用IC,6月在透過子公司與馬來西亞攜DNeX合蓋12吋、28奈米廠,兩個月後,購入旺宏6吋廠,作為鴻海半導體人才與研發、小量產基地,並建立充電關鍵的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SiC)」。去年更與印度礦業集團韋丹塔(Vedanta)簽下備忘錄,要在印度蓋28奈米12吋晶圓廠,目標2025年投產。這樁投資案引起業界重視,知情人士指出,「馬來西亞有台灣封測大廠日月光投資,對半導體並不陌生,但印度的半導體供應鏈要從零開始建立。」因為印度沒有晶圓廠,鴻海也沒蓋過晶圓廠,一切等於從「零」開始。因此,去年11月蔣尚義的加入,對鴻海集團的半導體新事業猶如「神隊友」。自從他加入之後,鴻海對外場合時常提及「蔣爸在我們這裡」,言談間頗為自豪。2022年鴻海科技日,大動作發表電動車款,以鴻華先進為LOGO。(圖/鴻海提供)今年76歲的蔣尚義,早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讀完博士後,先後在德州儀器及惠普工作,1997年返台加入台積電,曾是張忠謀接班人選之一,最為半導體產業津津樂道的是,作為台積電研發大將,他加速台積電世代推進,使得台積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超越英特爾、成為半導體製造龍頭,2006年,蔣尚義為照顧家人第一次從台積電退休,第二次退休在2013年,2016年底他赴中芯國際擔任獨立董事,2019年轉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但不久後爆發財務危機,2020年底回鍋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但不到一年就離開,外傳因「中芯內鬥」。蔣尚義在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紀錄片訪談中曾言:「加入中芯,是人生錯誤、是一生最愚蠢決定。」重回台灣的蔣尚義,被劉揚偉與昔日台積電部屬、鴻海半導體「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找上門,幾經三顧茅廬,蔣尚義在去(2022)年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首度露面,被鴻海聘為半導體策略長。對自己在鴻海的新工作,蔣尚義下了一個註解:「以前是從半導體去看應用,現在是從應用端反過來看半導體。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
汽車科技成2023 CES熱點 工研院:「物宇宙」商機比想像中更快實現
今(2023)年全球開始擺脫疫情干擾回歸常態,隨著行業的逐漸適應及業務重啟,科技浪潮會湧向何處?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也是全球突破性技術及創新應用的試煉場,為協助產業掌握2023年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日前舉辦線上「展望2023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專業分析師分享5個最新觀察洞見。(一)2023年消費電子景氣仍面臨考驗 CES 2023展會新創動能不停工研院指出,受到通膨壓力、俄烏戰爭未歇、疫情延續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成長普遍性放緩,有待創新應用帶動新成長動能。由於智慧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今年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幾乎已成為東京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底特律車展等三大車展以外,全球第四大車展;此外,以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驅動各種創新的落實。觀察CES 2023,創新科技主題上仍然吸睛,包括:各種移動載具的自駕化與電動化、沉浸式健康與健身體驗、元宇宙、智慧居家聯網、環境永續創新等議題為展示重點。(二)個人至家庭體感影音再進化 物宇宙商機將快速發展雖然全球已由疫情居家回歸正常的生活模式,元宇宙數位孿生發展已成大趨勢,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及沉浸式體驗(immersion)的兩大技術融合的「物宇宙(Metaverse of Things,MoT)」商機預期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實現。從家庭、個人、乃延伸到汽車座艙的空間,均較疫情前更強調私領域沈浸感氛圍的建立,透過優化顯示螢幕與使用者互動連結感受。在家庭的應用情境上,尺寸及畫質為廠商首要競逐戰場,透過 80 吋及 8k 高畫質螢幕,嘗試建立以電視為主的家庭客廳連結中心,回歸電視本質的硬派訴求;同時OLED持續發展各種變形,透明、可撓、3D等應用於特殊利基型市場。在個人的應用情境方面,更多VR穿戴裝置上身:除了VR頭盔外,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等也成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借助於 AR/VR 的快速發展,逐漸由專業領域走向個人日常,並加入AI 智能,打造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應用,更推波助瀾 AR/VR 由酷炫步入實用性的階段。在車室空間的情境發展上,除了配置更多的顯示屏幕,汽車擬人化提高也使得人機介面不再只停留在單向的語音控制指令,包括BMW、SONY等大廠均嘗試建立人與車能夠進行情感交流的造車工程。(三)疫後健康科技從醫院進入家庭生活 成為新的家庭健康樞紐未來,疫後健康科技將如3C科技進入家庭生活,以往昂貴的專屬教練或營養師,透過科技進入醫學領域後,普羅大眾皆能輕易獲得相同的服務體驗,例如: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屋內變身運動健身房,室內運動更有樂趣;此外,自行車、滑板、直排輪等移動型運動器材均加入電動化行列,除了可增加運動距離外,也可擔任通勤的另一選擇,但電池的輕量化發展為影響關鍵。在增進愉悅生活的面向上,藉由將日常生活小物科技化,則可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生理狀態。例如韓國MotionPillow止鼻鼾智能枕可感應打呼聲,自動充氣調整枕頭高度,可自然改變打呼者頭部睡姿,停止打呼,增進全家人的睡眠品質;生活日常用品也開始加入自駕功能,例如:加拿大公司GluxKind推出名為Ella型號的嬰兒推車,由於車身具有感應雷達及電池,可跟隨主人行動,自動前進或剎停(遇到障礙或是主人停止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主移動設備可降低執行家事之負擔,但信賴度仍需提高,才能達到生理及心理負擔的雙重釋放。(四)汽車科技進入開放競爭時代 聚焦安全、娛樂、連結、自駕4大趨勢汽車相關科技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主戰場之一,車用領域的廠商越來越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隨著車輛的智慧化和電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車用電子也走向開放,迎來各業界的生力軍;隨著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的提升,推升自動駕駛發展,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高階中央電腦晶片三巨頭已然成型,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的研發規劃接近,車用生態系的建立,將是搶攻市場的關鍵。工研院觀察今年汽車科技的四大亮點趨勢:第一,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第二,在車內的時間也將被更積極地運用,可將遊戲導入車用系統供乘客娛樂外,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夠更徹底的放鬆。第三,透過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的連結,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以幫助管理時間。同時,自動駕駛的程度也持續提高,可預期相關技術成熟度和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將展現於不久的未來。正當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之際,這也代表著臺灣廠商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機會來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包含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都是很好切入車用供應鏈的機會。(五)「連結」與「永續」是智慧家庭的兩大重點趨勢全球被疫情襲捲的這幾年,強化人們對居家環境的重視,也創造出各式需求,從臥室、廚房、浴室到居家安全監控,都持續推出幫助生活更便利、使用更直覺的電子產品。家電的個人化趨勢顯示家用電子產品已從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進階到打造生活品味的一環。工研院觀察,無縫且直覺的連結體驗是家用電子產品能夠更加深入市場的要素,除了各大品牌持續耕耘的互聯技術,由Google、Amazon、Apple等廠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Matter的正式推出,高度整合家電產品互相溝通,也強化了眾廠商對智慧家庭市場的信心,預期Matter的開放生態系將為智慧家庭帶來新一波成長。另外,永續也是各大廠商努力執行的目標,紛紛推出更加環境友善的技術和產品,例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發表眾多家用電器節能技術,致力打造Net Zero Home;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發表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一站式管理智能家居電源及蓄電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管理的複雜性。工研院預估,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受惠創新消費型電子產品帶動下,在未來持續保有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的正成長動能,預期至2026年,全球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市場可達801億
中國放棄「清零」疫情迅速蔓延 日半導體廠瑞薩北京廠全面停工
中國政府日前宣布放棄「清零政策」,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確診者急遽增加,導致疫情迅速蔓延,並影響當地設廠的日本企業,因為越來越多的工廠,陸續傳出有員工確診,只能被迫放慢生產速度,可能將抑制當地經濟發展一段時間。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位於北京的主力工廠就因為員工陸續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導致人手不足,生產線難以運作,昨(16日)晚起全面停工,並預估未來一個月將進入疫情顛峰瑞薩電子北京廠員工約1000人,主要生產家用電器、產業用機器、工業設備和車用半導體,供應給海內外企業。瑞薩表示為了生產線能穩定運作,並為員工的安心及安全為優先考量,所以決定暫時停工。由於感染的蔓延,瑞薩一直缺乏人手,使得生產線難以維持,報導說,目前預計將暫時停工幾天,若感染人數沒有減少,停工期可能延長。上一次瑞薩電子北京廠停工是在最初疫情擴大的2020年1至2月。中國東北大連的另一家日本子公司,工廠有27人被感染,導致大約100名員工無法上班,大幅降低生產線的運轉,顯示中國未考慮經濟活動,改變將遏止疫情放在首位「清零政策」,結果反而導致確診人數暴增,顯示經濟重啟並非易事。報導說,上個月以來,北京市、上海市等大都市開始出現確診者急增的情況。有中國媒體報導,今後一個月疫情將來到顛峰。瑞薩電子的停工期或許會延長,屆時很可能對其他日系製造業的營運造成影響。
握NVIDIA、高通大單 旺宏拚車用電子Q3營收114億
瞄準車用半導體市場成長潛力,尤其在電動車的加持下,而即便是短期通膨高漲的議題下,車用半導體仍是明年看相對有機會成長的一年,記憶體大廠旺宏(2337)全力搶進布局,無論在出貨量或占公司營收比重,長期都是續看成長。旺宏自2009年開始拓展車用電子市場,目前全球出貨量已超過4.4億顆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可能一台車就會有上百個unit的Nor flash需求,用在車載應用大部分都是256Mb或512Mb以上的產品,旺宏也已有1Gb的產品,未來進入3D Nor flash時代,還可以再上到2Gb、4Gb的水準。旺宏第三季合併營收114.72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季減15%達25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較減少54%,每股淨利(EPS)1.35元,第三季底每股淨利提升至27.89元。第四季因記憶體需求減弱,將減產20%~25%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存貨跌價風險。旺宏2022年資本支出也由原訂的160億元下修至106億元,減幅約達34%,未來會聚焦在NOR Flash應用,力守第四季及2023年價格持穩。股價18日以34.85元作收,量增推升股價站上半年線,並將挑戰36.84元年線壓力區。旺宏的ArmorFlash同時獲得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140-2(FIPS PUB 140-2)及ISO/SAE 21434 TARA兩項國際安全驗證標準;此外,octaflash也獲得SGS TUV核發的「道路車輛功能性安全」標準ASIL D的汽車安全性標準認證。旺宏也與輝達(NVIDIA)等業者合作,看好車用產品未來可望快速成長。旺宏的車用Nor flash晶片已打入包括NXP、TI、NVIDIA、意法半導體以及高通,未來依晶片廠的設計趨勢,將會將主晶片跟記憶體包在一起做單晶片的概念,以因應客戶的效能需求,預計2023年每輛豪華車款都會使用旺宏的晶片,躍居車用NOR Flash龍頭。
美將查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裝置 專利侵權調查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14日宣布,將對韓國三星電子、美國高通公司和台積電的部分半導體裝置和積體電路(IC)及使用這些零組件的行動裝置產品,展開專利侵權調查。USITC發表聲明稱,在9月接獲紐約州的Daedalus Prime公司投訴後,經過表決,決定調查三星電子、高通和台積電生產的半導體及其相關裝置產品有無侵害專利權。Daedalus Prime公司9月13日投訴,指稱相關企業進口到美國及出售的積體電路、內含這些積體電路的行動裝置及零組件侵犯專利,違反《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因此要求USITC發出「有限禁制令」及「暫停與停止銷售令」。USITC尚未就案件實質問題做出任何決定。委員會首席行政法官將指派一名行政法官負責安排時間舉行聽證,這名行政法官將對是否違反第337條做出初步裁定,而初步裁定結果須經委員會審查。USITC稱其將盡快對調查做出最終決定,並會在調查開始後的45天內定下完成調查的目標日期。如果USITC裁定這些裝置侵犯Daedalus Prime專利,可能依法禁止進口美國。針對的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錶,例如三星的Galaxy S20 FE和Galaxy A71 5G手機,以及Daedalus Prime指稱台積電為高通等美國公司製造的晶片。Daedalus Prime向委員會投訴所主張的專利範圍,最初由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開發,後來被Daedalus Prime取得。USITC在一周前才針對車用半導體展開調查,也是源於Daedalus Prime提出專利侵權投訴,進口這些半導體的企業包括賓士美國公司(Mercedes-Benz USA LLC)、恩智浦美國公司(NXP USA Inc)和安富利公司(Avnet Inc.)。
首顆碳化矽元件出爐!鴻海投資富鼎車用半導體有新突破
鴻海(2317)集團在去年以25.2億元取得旺宏竹科6吋晶圓廠,主攻碳化矽元件晶圓製造,目前已生產出第一顆碳化矽(SiC)元件,正在進行車規認證,為集團半導體與未來電動車關鍵料源掌握邁大步。鴻海集團近年來積極發展電動車,並在今年5月與國巨集團一起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參與富鼎私募,成為富鼎持股接近三成的最大股東,希望藉由富鼎在車用關鍵的MOSFET產品線擁有上千個規格產品優勢,衝刺車用半導體布局。另一方面,鴻海投資的碳化矽晶圓廠「盛新材料」未來也將扮演關鍵角色。盛新是台灣少數可同時生產6吋碳化矽導電型(N-type)及6吋半絕緣型(SI)晶圓基板廠;在高品質長晶領域方面,盛新憑藉自有技術優勢,與鴻海在碳化矽供應鏈形成優勢互補,為集團量產電動車出貨所需的半導體關鍵元件料源增添龐大屏障。另外,鴻海近期也攜手印度跨國集團Vedanta,與印度古吉拉特邦簽署晶片和面板工廠的合作備忘錄,該案總投資規模高達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200億元)。外界預期,雙方將設立12吋晶圓廠,生產28奈米晶片,為鴻海集團的車用半導體版圖再下一城。富鼎協助鴻海集團擴大車用半導體元件能量,同時也為自身碳化矽產品迎來龐大出海口,更與鴻海研發團隊共同開發IGBT產品,希望未來能發酵貢獻。而鴻海目標在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要到5%,營收規模達1兆元,每年出貨量約50萬至75萬輛。
新南向搶鎳戰4/鴻海、華新麗華兩大指標企業 外界睜大眼看
當台廠的南向政策轉型,鎖定當地的人口紅利及新能源趨勢時,法人表示,鴻海(2317)及華新麗華(1605)將是指標企業,一個攻終端市場,一個攻原物料,有機會見到台廠在東南亞在電動車上下游領域開闢出可以跟陸企、日企競逐的空間。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傳統燃油汽車銷售量較2020年下跌1.7%,電動車市場卻大幅成長45%,達到1450萬輛,二者間出現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另外IHS Markit及PwC Global也預估,2021年電動車銷售量已佔整體汽車市場的17.9%,2022年電動車市場將進一步成長至2090萬輛,較2021年仍保持44.1%的高成長率,整體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5.2%,並在2027年達到5100萬輛的銷售量,屆時電動車銷售量將正式超越傳統燃油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將逐步退出市場。根據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預測,東協汽車總銷量2022年將達465萬輛,為全球第八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日系品牌包括豐田、大發、鈴木、本田、日產、三菱等總市佔率達80%以上,但這主要是在燃油車市場。電動車市場反倒由中國及韓國品牌領先,包括韓國現代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及中國長城汽車動作都相當積極規劃設廠生產及銷售。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鴻海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也正式宣告集團將全力進軍電動車。(圖/CTWANT資料)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指出,鴻海在2020年10月中旬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Mobility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也正式宣告集團將全力進軍電動車。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在股東會上喊出,目標在2025年全球市占達到5%、電動車產業營收規模達1兆元,以及每年電動車出貨達50至75萬台。華新麗華搶攻電動車電池原料,陳唯泰也認為,這是台廠之前布局相對較少的領域,但也是一個很大的利基市場,預料隨著電解鎳、冰鎳等電池關鍵材料硫酸鎳所需的原料陸續開出後,搭配市場需求增溫,華新麗華的成長動能將不容小覷。永誠國際分析師陳威良則指出,綜觀鴻海的電動車布局,基本上策略相當明確,鎖定東南亞為主要市場,包括泰國及印尼將是整車的主要生產基地,印度則以車用半導體為主。另外美國也是另一個整車生產基地,進度也因為陸續完成併購動作,成果也會較快呈現。劉烱德表示,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的談話可以看見,從印度、印尼、泰國到越南,一連串南向大擴廠,已成為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的重中之重,2024年上半年就會開始量產。
又一檔「電動車」主題ETF明天上市 100%鎖定台灣智能車供應鏈
證交所宣布,由永豐投信募集發行的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00901),將於明天(15日)正式掛牌上市,包含該檔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127檔,與該檔標榜「電動車」主題的ETF,先前國泰、富邦、中信投信也各推出一檔ETF。主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00901),11月29日起募集,12月6日核准成立,將於明天掛牌上市基金規模逾40億元,成分股共50檔,全鎖定智能車必要的4C產業供應鏈,包括車用晶片Chips占52.07%、車聯網Connectivity占26.46%、充電系統Charger占11.05%,及車用控制台Center Console占10.41%等,前5檔為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台達電與聯電。另3檔電動車主題的ETF,包括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00896),成分股也是共50檔,前5檔為台積電、鴻海、台塑、台達電、聯發科。國泰智能電動車ETF(00893)的成分股則為30檔,前5檔為NVIDIA、特斯拉、ABBN、英飛凌、恩智浦。富邦未來車ETF(00895)的成分股也是30檔,前5檔為特斯拉、NVIDIA、台積電AMD、豐田汽車。證交所表示,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00901)標的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特選上市上櫃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永豐基金經理人林永祥則指出,為對抗氣候變遷、減碳排,各國政府積極投入電動車產業趨勢不變,同時未來汽車智能化趨勢成形下,車用半導體、車用電子將迎來快速增長。
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前10大成分股 這一家累積漲幅147.71%最驚人
「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每年4、10月調整成分股,追蹤此指數的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ETF,預計刪除「5471松翰」、新增「6732昇佳電子」。富邦ETF經理人陳靜如表示,「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是以獲利能力指標GPA(營業毛利/總資產)挑選出台灣上市櫃半導體產業中獲利能較佳之半導體公司,完整涵蓋台灣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的半導體公司。從今天(25日)「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前10大成分股,至10月22日的累積漲幅來看,占6%權重的力旺(3529)達147.71%,其次為占5.56%權重的譜瑞-KY (4966)達64.61%,權重占最多的25.00%、台積電(2330)的漲幅為16%,聯發科、聯電、聯詠、瑞昱,累積漲幅也有33.19%~ 21.52%之間。本次指數調整成分股預計刪除「5471松翰」、新增「6732昇佳電子」,調整後價值鏈類別及權重分別包含:上游材料與元器件11.63%、製造設備2.06%、半導體生產商40.68%、積體電路41.04%及外包組裝和分銷4.59%,調整後仍持續涵蓋台灣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陳靜如進一步分析,2022年將迎來多數電子應用產品之轉換與持續普及,如5G手機、新機種伺服器的滲透、無線網路新世代的WiFi6,以及車用半導體應用需求持續升級,全球半導體製造商龍頭台積電於最近一次10月14召開的法說會中明確表示,其產能滿載至2022年底,並將赴日本設廠以滿足市場需求;且今明兩年預估全球將會新建共 29家晶圓廠來加大產出。以10月25日「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前10大成分股來看,力旺(3529)漲幅達147.71%。
半導體帶旺 封測龍頭日月光Q2營收增3成5
半導體晶圓代工訂單滿載,也帶動封測業者業績暢旺,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2021年第二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達78.8億美元,年增26.4%。 TrendForce表示,雖然今年第二季台灣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但在市場面上因有東奧賽事及歐洲國家盃等大型運動賽事帶動大尺寸電視產品、遠距教學及居家辦公也維持資訊產品需求量,車用半導體持續供不應求等多樣的需求,更有資料中心需求回溫等利多支撐,促使各家封測大廠調漲報價。第二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達78.8億美元中,前三大廠分別是日月光(ASE)營收18.63億美元、市占23.7%、年增率35.1%排名第一;艾克爾(Amkor)營收14.07億美元,市占17.9%、年增率19.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江蘇長電(JCET)營收10.99億美元、市占14%、年增率25%。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排名。(圖/TrendForce)日月光及艾克爾兩者同樣受惠於5G手機、筆電、車用及網通晶片需求持續暢旺,加上日月光因支援京元電受疫情影響而導致測試產能降載,推升日月光營收攀升;而艾克爾也受惠於蘋果及非蘋手機品牌推出5G新機、車用及HPC晶片等產品需求挹注下,帶動第二季營收上升。江蘇長電(JCET)延續中國國產替代生產目標,為因應國內5G通訊及基地台、消費性電子及車用等終端需求加大產線供給,推升營收。TrendForce分析,隨著此波半導體缺貨持續,與上游晶圓代工及IDM廠等產能逐步增加,全球封測業者亦相繼提高資本支出水位並擴建廠房與設備,以因應不斷增長的需求。然全球受到Delta變種病毒肆虐,加上封測重鎮的東南亞仍處於疫情緊張的狀態,故對於下半年封測產業仍存在不確定性。
SEMI聯手鴻海 9日線上共推化合物半導體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宣布與鴻海集團合作,將在SEMICON Taiwan 2021國際半導體展-功率暨光電半導體週線上論壇中,與鴻海研究院共同舉辦「NExT Forum」活動,此舉是鴻海研究院成立以來首次公開大規模發聲,更可以視為是鴻海集團布局半導體事業的指標之一,全力鎖定化合物半導體項目。為期3天議程的功率暨光電半導體週活動,由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及鴻海集團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兩大產協巨擘聯手,將第一天以領袖對談方式揭開序幕,成為整個活動的高潮,並規劃在第3天9月9日登場的NExT Forum,鎖定了剖析化合物、車用半導體的創新應用與技術發展的主軸,並邀請到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台積公司、穩懋半導體等半導體大廠參加,並擔任演講貴賓。曹世綸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以現有的矽基半導體生態系與研究能量作為良好基礎,透過協會力量整合國內、外主要廠商與官、學、研界,共同打造跨國、跨領域協作整合平台,藉由建構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供應鏈,協助台灣擴大成為更大的全球半導體生態圈。因此,對於保持台灣在化合物半導體的優勢上,具有必要性與即時性。今年1月4日成立的鴻海研究院,無疑是鴻海集團半導體研究能量最無足輕重的單位,劉揚偉則認為,台灣過去憑藉著矽半導體支撐整個ICT產業鏈,在全球科技產業扮演著關鍵角色,如果在寬能隙半導體領域上,我們能夠逐步發展成矽半導體的高度,不僅延續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也將為全球科技產業與經濟發展持續做出貢獻。SEMI指出,全球皆已將化合物半導體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對台灣而言,化合物半導體人才的培育,成為為穩固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的關鍵。目前台灣政府推展的「化合物半導體計畫」,應整合產、官、學各界資源,推動人才培育規劃,從人才培育著手建立技職人力人才庫。以穩固台灣在化合物半導體全球產業鏈的領先與關鍵地位。我國政府在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兩大計畫,分別是今年啟動的「Å世代半導體-先端技術與產業鏈自主發展計畫」及明年將啟動「化合物半導體先進製造技術研發與關鍵應用發展計畫」。
美車用晶片嚴重缺貨!白宮證實致函王美花
全球車用晶片嚴重缺貨,造成不少車商被迫減產,日前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為此致函經濟部長王美花,白宮發言人莎琪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確有此事,且經濟和國安團隊已直接與製造商聯繫。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19日晚上就收到美方的電子信函,不過經濟部已跟廠商開過會,廠商已自己處理;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都很關心車用晶片缺貨,有這方面的需求存在,我們就盡量協助。莎琪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中間接證實,在大陸考慮停止稀土出口的消息傳出後,總統拜登將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國安與經濟團隊優先審查稀土、半導體、高容量電池及醫療用品等關鍵供應鏈,未來檢討工作還會擴大至不同領域,包括國防、公共衛生、能源及運輸工具生產等,目的是確保不友善或關係不穩定的國家無法將供應鏈當作武器,用來對付美國。莎琪表示,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不是今天,但很快就會公布」。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致函感謝經濟部長王美花,協助處理美國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圖/中央社)外媒報導,狄斯於17日致函王美花,轉達汽車業者的憂慮,並感謝她親自與製造商協調,協助解決車用半導體短缺問題;信中也提及台積電在亞歷桑那州斥資35億美元設廠,此舉有助強化台美在關鍵領域全球供應鏈的合作;美方也期待雙方在經濟上更緊密結合,包括促進貿易。莎琪還透露,除了狄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也正努力協助車廠應對供應鏈瓶頸。先前,一位不具名的白宮官員也表示,白宮正在與所有利益相關方積極對話,看看可以採取什麼行動,至關重要的是要「找到更持久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半導體行業和晶片最終用戶面臨的長期問題」。對於白宮透露,美國經濟與國安團隊直接跟台灣製造商聯繫,外界猜測就是台積電,經連繫台積電查證,但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對美國進行半導體、稀土供應鏈審查,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一點都不擔心;她表示,美國盤點半導體供應鏈主要是擔心有斷鏈情況,畢竟美國雖然晶片設計全球第一,但從製造到封裝的生產環節比較弱。劉佩真指出,不管英代爾、格羅方德,都落後台積電,像英代爾7奈米晶片量產要到2023或2024年,可是台積電技術藍圖明確,3奈米明年就要量產,大單也都在握,「美國雖對供應鏈做盤點,但想看到效果沒那麼快,短期內撼動不了台積電地位」。至於台積電先前宣布到美國亞歷桑那州設廠,王美花也表示肯定,認為可以讓台美供應鏈關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