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晶片
」 台積電 台股 車用晶片 ETF 營收永豐三檔ETF公告配息 00901每股配發0.9元
永豐投信今天(1日)宣布旗下3檔ETF最新期前配息公告,00930永豐台灣ESG低碳高息40 ETF、00958B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基金及00901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每受益權單位預計配發金額各為0.43元、0.042元與0.9元,均在11月26日除息,最後買進日為25日,並於12月20日發放配息。永豐基金經理人王俞淳表示,環境部日前發布碳費制度的三項配套子法,正式宣告碳費制度將上路。政府訂立碳費的目的,主要是為加快國內減碳的步伐,引導企業能夠開始實施碳排轉型,一旦國內碳費徵收啟動,企業的獲利勢必會受到影響。王俞淳指出,除了因應碳稅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營收狀況,對投資人而言,未來在評估投資標的,也應考量到其碳排量。00930追蹤之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編制之特選臺灣ESG低碳高息40指數,成分股除了順應國際的碳排趨勢,納入低碳競爭力強的台灣企業,更鎖定相對高息標的,適合認同低碳成長趨勢及息收需求的投資人。永豐基金經理人陳鎮平則表示,今年9月美國進入降息循環,而債券價格與利率呈現反向關係,因此有利於債市走向多頭行情。除此之外,根據聯準會9月利率點陣圖,長期均衡下的聯邦政策利率約在2.5%-2.75%,較當前仍有8碼以上降息空間。掌握債市投資契機,建議透過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ETF,因為其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高,在利率下行階段,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資本利得機會。永豐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台灣是全球電動車的關鍵供應鏈之一,而00901追蹤的「特選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能高度反映台灣智能車4C供應鏈變化與優勢,尤其在全球綠能意識抬頭,「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下,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禁售法規、補助購車等政策,展現對電動車產業的大力支持,也帶動電動車在全球滲透率快速攀升,台廠相關供應鏈如車用電池、汽車零組件、車用晶片、充電相關設備等,營運自然備受激勵。
與台積電合資德廠動土日 英飛凌贈台灣偏鄉ADAS系統助消防人車安全
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Infineon)與台積電(2330)在德國合作的「歐積電」20日動土,同一天,英飛凌在台灣也舉行公益活動,捐贈全台首創的大型車先進駕駛輔助及管理系統(ADAS),將優先安裝於屏東縣、嘉義縣及台東縣等偏鄉,及有迫切需求地區的消防車輛,用半導體技術維護消防人員的安全。英飛凌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志豪表示,看好台灣在AI領域的發展,在系統整合、軟體應用與節能等領域有許多合作。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萬件大型車事故,居各類車種肇事率之冠,事故死亡率更高達3%,目前台灣政府正參照聯合國盲點資訊系統法規,計畫於2027年實施,規範大型車所有型式新車須配備盲點警示系統。而全球車用半導體龍頭英飛凌這次與飛鳥車用電子、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合作開發出來的大型車輔助管理系統,全面配備盲點偵測警示、車內二氧化碳偵測器及影像回傳系統,其中包括英飛凌的60GHz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偵測物體存在,應用於大型車兩側3.5米內內輪差盲區的偵測;車內環境偵測器則是內建英飛凌先進技術的PAS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檢測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提出警告,讓駕駛不會因二氧濃度過高而產生疲倦的嗜睡風險。陳志豪表示,他們與飛鳥車電合作多年,去年是以英飛凌的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AIoT系統,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住安全,今年則是做出行安全,其實也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帶動更多相關企業貢獻所長。飛鳥車電董事長兼總經理胡龍融表示,他小時候看過火災現場,簡直是惡夢,一直希望能為消防盡心力,這次除了使用英飛凌最先進的半導體元件,也根據消防車實際需求、台灣道路和用路情況,量身打造的大型車先進輔助駕駛及管理系統,除了是全台首創,也計畫在未來將此套系統銷售至海外市場。英飛凌日前也宣布在台灣成立「先進汽車暨無線通訊半導體研發中心」,攜手在地的產學研合作夥伴,預計投資12億元,下一代車用晶片的設計研發、製造與封裝測試將在台灣完成。近日與光寶科技(2301) 共同宣布,加強雙方新創計畫,促進人工智慧及永續領域的創新與合作交流,也攜手聯發科技(2454)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一款基於英飛凌TRAVEO™ CYT4DN 微控制器系列和入門級聯發科技Dimensity Auto SoC解決方案的易用型座艙方案,減少了硬體和軟體的系統物料成本,在台灣可說是相當積極。
開車神器1/台車輛輔助系統年複合成長高於平均 分析師:看準「這幾檔」概念股
日前有消息指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與百度合作,未來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Full-Self Driving)將全面引進中國。台灣目前尚無相關消息,不過受到自動駕駛的影響,國內已有不少車款搭載Level 2輔助駕駛系統,據Intel國際研究機構預測,到2050年,自動駕駛將創造出高達7兆美元的「乘客經濟」商機。隨著科技日漸發達,汽車除了外觀設計更前衛以外,就連配備都升級許多,除了進化獨立空調、中控觸控螢幕、無線Apple Carplay和Andriod Auto系統,還有增加像是防碎玻璃、三點式安全帶、安全氣囊等「被動」安全措施以外,更慢慢發展成車輛「自動駕駛」,「主動」提升駕駛的安心和安全感。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定義,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化駕駛分為Level 0至Level 5共6個等級,由Level 3作為分水嶺,Level 0到Level 2為「輔助駕駛」並透過駕駛控制、Level 3到Level 5為「自動駕駛」並透過車輛控制。等級零(No Automation):全部由人自己操控,車子本身並無輔助功能。等級一(SAE Level 1):具有一種或多種主要的自動化控制功能,但是只能單獨作用,例如:電子穩定程式(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防鎖死煞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巡航控制系统(CCS:Cruising Control System)等。等級二(SAE Level 2):具有多種自動化控制功能,可以代替駕駛人處理駕駛環境的變化,以減輕駕駛人的負擔,但是駕駛人仍然需要注意行駛環境,隨時有可能需要介入控制車輛,例如主動式巡航定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動停車系統(APS:Automatic Parking System)等。等級三(SAE Level 3):車輛可以自動完成部分駕駛任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監控駕駛環境,當汽車偵測到需要駕駛人時會立即讓駕駛人接管後續控制,因此駕駛人必須隨時準備接手系統無力處理的狀況,這算是無人駕駛車的開始階段。等級四(SAE Level 4):在一定條件下,車輛可以自動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控,在自動駕駛功能啟動時駕駛人不需要介入,但是自動駕駛僅限於高速或車輛較少的特定道路上使用,這就是所謂的「在一定條件下」,也有人把這個等級稱為「有方向盤的無人駕駛車」。等級五(SAE Level 5):在所有條件下,車輛都可以自行駕駛,自動駕駛可以在所有道路上使用,可以執行所有與安全相關的控制功能,即使沒有人在車上也可以自動駕駛,也就是完全自動化,汽車不再需要方向盤、剎車、油門,也有人把這個等級稱為「無方向盤的無人駕駛車」。目前車輛多以Level 2為主,可以代替駕駛人處理駕駛環境的變化。(圖/翻攝自SAE官網)為了邁向「自動駕駛」,目前多數新款車型都配有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可以說是車主的另一隻眼睛,由感測元件偵測環境,將資訊傳入MCU微控制器分析,最後再執行加速、煞車、轉向等動作。主要功能並不是控制汽車,而是為駕駛提供車輛的狀況與車外的行駛環境變化等相關資訊,帶來更安全及便利的駕駛環境。汽車達人鄭捷向CTWANT記者分享,「在眾多ADAS功能中,最常用的就是ACC,因為會很聰明地跟著前車的速度前進,在忙了一天開車下班時,真的可以幫忙分憂解勞。」更有不少車主和CTWANT記者說,「開在雪隧時,有ACC真的很方便。」ACC就是所謂的自動跟車,可根據雷達感測器偵測前方車輛的動作而自動加、減速或停止,通常都會結合定速裝置。電動車及自動駕駛的日漸發展,也帶動車王電的營收表現。圖為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圖/報系資料照)根據日本專業的市場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Yano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Level 1、2在2024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1.6%、67.8%,Level 2於2020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為32.6%。股市分析師蔡宗園(股尊勝術老蔡)也曾公開指出,台灣的ADAS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預計將超過國際平均水準。蔡宗園同時歸納相關的自動駕駛概念股,包含光學鏡頭:亞光(3019)、大立光(3008)、佳凌(4976);ADAS:車王電(1533)、怡利電(2497)、朋程(8255);毫米波雷達:啟碁(6285)、明泰(3380)、環科(2413);電池材料及系統:長園科(8038)、美琪瑪(4721)、康普(4739);車用晶片:凌陽(2401)、原相(3227)、偉詮電(2436)。
台灣形象展柏林登場 粗估帶5000萬美元商機
繼前兩年進入美日之後,台灣形象展也敲開歐洲大門。「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今(10日)在德國柏林146年歷史德國電信大樓登場,110家台企展示最新技術與產品。外貿協會估計,首屆商機至少可有5000萬美元(15.8億台幣)。形象展同時在隔壁舉辦「台歐半導體論壇」,雙方科技大廠都到場交流,進一步商談科技合作。歐洲台灣形象展登場,台德政要與產業代表都出席力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及歐盟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Jakub Boratynski(左),共同踢出共創共榮的一球。(圖/貿協提供)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在柏林開打,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踢出象徵台歐合作共創共榮的致勝球中,為展場揭開序幕,並請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青少年「親愛愛樂」弦樂團,演奏特別編寫的台歐共創四部曲,為雙邊合作獻上祝福。現場除我國經濟部貿易署長江文若、駐德國台北代表大使處謝志偉到場外,德國國會議員暨德台協會主席 Dr.Marcus Faber、歐盟執委會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 Mr.Jakub Boratynski,德國經濟部次長 Dr. Franziska Brantner則以預錄方式祝賀,表示半導體製造能力 建立於生態系,會為台德關係建立更深厚基礎。黃志芳表示,歐洲是最重要經貿夥伴,也是最大經濟體,柏林則在創新、文藝有重要地位,又是歐洲心臟地帶。這次為切合歐洲數位轉型、綠色轉型兩大政策 ,從台灣帶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110家台企國家隊。像是電動載具、無人機載具、充電、共享及車載產品, AI先進醫療科技產品。這次歐洲形象展不只是強調經濟,也強調文化藝術。現場布置蘭花牆,把27國國旗用奈米噴染在花朵上,讓外賓非常驚艷。並從故宮帶來到道具馬 ,配合18世紀著名的東方宮廷畫師郎世寧10駿馬圖投射,透過AR裝置,可觀賞百匹駿馬活躍掌上。對於首屆歐洲形象展可帶來的商機 ,黃志芳指出,以柏林展覽豐富度不下於東南亞形象展估算,商機不下於5000萬美元。展覽另一大亮點是辦理「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科技大廠台積電、聯發科、瑞昱都派高層前來,其他像輝達(NVIDIA)、電子材料供應大廠默克(Merck)、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等。GlobalFoundries(格羅芳德)、Linde(林德)、NXP(恩智浦)全到場。台歐雙方共同探討半導體供應鏈管理、車用電子領域的合作,同時也觸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 看到台灣奈米噴染歐盟27國旗在蘭花花葉上,現場歐洲貴賓對此感到非常驚豔。(圖/貿協提供)
看好3奈米製程領先業界!台積電估2024營收有望年增2成
台積電將在4日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推舉總裁魏哲家擔任董事長,現任董座劉德音將退休,最後一次主持股東會,在營業報告上,台積電看好3奈米製程領先業界、AI需求強勁帶動業績健康成長。針對2024年營收,台積電預期全年營收有望年增2成,今年半導體產業產值可望年成長10%,晶圓製造產業年成長20%,預估全年營收(美元計)有機會年增21至25%。台積電在2023年的營業報告書,依舊為劉德音、魏哲家簽署,在未來展望部分,指出總體經濟持續疲軟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持續,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及終端市場需求;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積電仍預期2024年依舊是健康成長的1年,主要是受惠於領先業界的3奈米製程、AI相關需求持續強勁。去年台積電新研發中心啟用,強化研發強度,其中3奈米製程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急速量產且成長強勁,同時也持續強化3奈米的衍生製程,像是省電的N3E、增強版的N3P、適用高速運算的N3X以及車用的N3AE。調研機構預期量產時程延後的2奈米製程,也宣布維持原計畫,2025年進入量產,採用奈米片電晶體結構,能耗比再度提升,同時背面電軌解決方案也將在2026年量產;至於進入埃米時代的A16製程則由2奈米製程延伸,同樣在2026年量產。永續治理上,台積電在2023年宣布加速Re100的永續進程,原本2050年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提前至2040年,並把2030年生產營運據點使用40%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60%,展現環境永續的決心。受地緣政治不穩定影響,台積電持續拓展全球足跡,亞利桑那州1廠將在2025上半年開始量產N4製程;日本熊本1廠也會在2024年第4季開始量產;以車用晶片為主的德國德勒斯登廠則在2024年第4季開始興建工程。
2024全球IT支出將破5兆美元 TCA:生成式AI+數位轉型最熱門
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COMPUTEX TAIPEI 2024」(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將在6月4日舉行,搶在開展前,COMPUTEX官方獎項的Best Choice Award(BC Award)於5月28日公布9個金獎、26個類別獎,包括AI PC、AI伺服器、電競、資安、車用晶片、智慧醫療、環保永續等,數位轉型涵蓋各行各業;而BC Award年度大獎則會在6月4日開幕典禮中揭曉。這次得獎廠商包括宏碁(2353)、威剛(3260)、華碩(2357)、圓剛(2417)、中華資安、智愛科技、義隆電(2458)、美商豐沃電腦、聚陽實業(1477)、微星(2377)、NVIDIA、普萊德(6263)、慧榮科技、美超微、杜浦數位安全、瑞昱(2379)、盛源精密、中美萬泰、聰泰科技(5474)、索泰科技等公司。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這幾年AI的興起,產生非常多的破壞式創新,像AI PC、AI晶片、AI伺服器甚至AI Everything,這些都可以在得獎的廠商中看到身影,產業方向也跟我們現在政府、賴總統規畫的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AI及安控產業等相關,也有廠商在永續部分做了非常多投入。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報告提到,2024年全球IT支出將上看5.06兆美元,比2023年增長8%,預計2030年將達到8兆美元,主要推動力來自生成式AI的需求,包括IT服務和數據中心支出,皆聚焦於數位轉型和生成式AI運算需求。台北市電腦公會(TCA)表示,這次得獎的NVIDIA GH200 Grace Hopper Superchip、美超微 GPU AI/HPC Server 液冷解決方案等多項產品,明確展現市場對AI解決方案的採購需求;而產品內建AI技術特性與應用也持續升級,甚至在裝置內或晶片內導入最新AI運算引擎,以提升產品效能與市場競爭力,包括瑞昱半導體的車用AI音訊處理器、義隆電子的大尺寸AI觸控折疊筆電解決方案、聰泰科技的 SmartVDO Air AIR6N0 智慧影音運算平台、圓剛科技的 Streaming Center 等得獎產品,都透過導入最新AI引擎改善使用者體驗。數位轉型涵蓋各行各業,因此廠商針對各類不同領域的垂直市場推出產品,包括智慧電動車、智慧醫療、數位健康、智慧零售等領域,也都是今年的亮點獲獎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得獎的NVIDIA除了在新聞稿宣傳旗下的三款產品,包括 NVIDIA GH200 Grace Hopper 超級晶片獲Computer & System類別獎,NVIDIA Spectrum-X AI乙太網路平台獲Networking & Communication類別獎,NVIDIA AI Enterprise軟體平台獲得金獎,也特別提到其他獲獎者包括NVIDIA的夥伴宏碁、華碩、微星和聰泰科技,它們分別以筆記型電腦、遊戲主機板和智慧城市應用獲得金獎,這些產品均由NVIDIA技術所驅動。
AI PC來了2/品牌廠搶食換機潮紅利 聯發科有望攜手輝達力拼高通
AI PC真的來了!法人指出,其中下游品牌廠宏碁(2353)、華碩(2357)將是主要受惠者,上游廠商部分,則是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尤其聯發科更被市場點名將會與輝達(Nvidia)合作推出ARM架構的處理器,都值得注意!近期筆電品牌廠雙A股價已開始反映AI PC效應,5月21日華碩發表全新AI PC後,宏碁股價從48元最高來到58元,華碩雖然短線已先行起漲,但股價最高也來到535元。分析師謝明哲表示,華碩21日發表的vivoBook S15,就是首款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AI PC,這款處理器也是採用ARM架構,一方面具有高性能AI加速功能,同時也延長電池續航力。而聯發科其實在2021年就開始跟輝達合作,2023年推出了一款車用晶片。宏碁發表發表首款Copilot+ PC:Swift 14 AI筆記型電腦。圖為董事長陳俊聖。(圖/翻攝自宏碁官網)蘋果發表新iPad後,謝明哲分析,AI要普及就是要落地到終端裝置,PC也好或者是手機也好,尤其是手機,市場應該會更大,畢竟使用者可能不會每天帶著PC跑來跑去,但是一定會帶著手機。大摩也在近期發布一本多達52頁的AI PC報告,並指出高通、輝達、聯發科將會推出更多的整合節能晶片,而AI PC普及率將會明顯成長,預估今年約8%,2025年到30%,2026年到50%。分析師李冠欽解讀大摩報告指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包括微軟、ARM還有高通、輝達、聯發科都會秀出更多的新產品,其中觀察指標是台積電跟聯發科,台積電在CPU的代工市佔率將是最大優勢,聯發科則是有機會跟著高通路線走。除了品牌廠將受惠AI PC換機持潮外,法人也看好代工廠和碩亦將受惠。(圖/報系資料)代工廠指標股則有和碩(4938)及鴻海(2317),其中和碩接下來也會有AI PC的新品上市,以及人工智慧伺服器,和碩也與輝達合作,將推出PEGA AI,加上AOI(光學檢測),就可以大幅提高精準度。鴻海從上游伺服器到下游終端裝置都有代工,謝明哲指出,鴻海自然也是受惠廠商,從股價角度來看,鴻海從100元附近衝上170元,看起來漲了7成,股價漲多了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震盪震盪,但相較於廣達(2382)、緯創(3231)去年以倍數計算的漲幅還好,從中長期來看,多方架構並沒有改變。
買二手車遭詐騙...車行老闆怒找人打同業還擄人勒贖 9人遭送辦
車輛買賣糾紛竟演變成擄人勒贖案,桃園某車行謝姓負責人,前年透過郭姓男子找游姓男子買6輛二手車,並給付200萬元,孰料游男並未如約交車,遭謝糾眾毆打後,郭男也被擄走逼簽400萬元本票,並向郭母勒贖200萬元。警方上月逮捕謝男及8名同夥,依強盜、傷害、妨害自由、恐嚇、擄人勒贖等罪嫌移送。據了解,謝姓男子與郭姓、游姓男子為車輛買賣上下游關係,前2年因疫情車用晶片急缺,中古車市行情極佳,謝男花200萬元買6輛車,轉手獲利可能達400萬,因此才會逼迫身為中間人的郭男簽下400萬元本票。前年謝男將200萬元款項轉到郭男的帳戶,透過郭向游男購買6輛車,但並沒有收到車,憤而在前年11月與多名同夥持熱融膠條及瓦斯槍對游男動私刑。謝男事後仍不甘心,認為中間人郭男也有責任,去年1月把毆打游男影片傳給郭,恐嚇他要負責被騙款項。郭男見影片被迫前往謝公司處理,竟被員工控制行動,甚至遭到跟游男同樣被熱融膠條毆打下場。在場謝男員工持西瓜刀,強逼郭簽下400萬元本票及借條,後又強行開走、變賣郭名下2輛轎車。去年4月,謝男教唆同夥擄走郭男,把郭帶到公司毆打,甚至打電話給郭母恐嚇「你兒子在我手上,他欠我們200萬!」被害人心有餘悸向警方報案,經過1年蒐證,上月中逮捕謝男及8名同夥,並查扣涉案用的手機、西瓜刀、鐵條及棒棍等贓證物,全案訊後依強盜、傷害、妨害自由、恐嚇及擄人勒贖等罪嫌送辦。
手機龍頭尬車1/黃仁勳:「汽車將是有輪子的電腦」 聯發科揪輝達挑戰獨霸車用晶片的高通
2024年1月登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主角似乎換人,從手機、電腦換成豪華汽車,除了電子大廠、就連傳統車廠也大推數位化,遊戲大老Sony用遊戲手把遙控旗下概念原型車AFEELA登台,德國賓士大秀「MBUX 虛擬助理」朗讀當日新聞、撥放客製化音樂;BMW則玩起車裡多人遊戲以及自動代客停車。「這會是百花齊放的經濟發展。」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王宣智表示,從這次美國CES展來看,汽車已不是傳統交通工具,大家都在討論「軟體定義汽車」,也就是汽車大部分的操作,可透過軟體進行管理,並創造全新體驗和功能,還可不斷升級,所以「汽車會變成像是電腦,讓更多業者參與進來,車不再是移動工具,而是變成『第三空間』。」而掀起汽車裡「第三空間」大戰的,除了傳統車廠、處理器晶片大廠英特爾及超微(AMD),行動通訊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2017年切入車用電子晶片,兩年後推出「驍龍」新系列,高通勁敵聯發科技(2454)去年也找上繪圖晶片起家的輝達(NVIDIA),聯手打造智慧座艙系統,預計2025年量產。這場大戰,已打成手機晶片一哥二哥在「尬車」。從1999年起全球3G通訊技術以CDMA(分碼多重存取)為標準後,最先將這個技術從軍規轉為商用的高通,可說是享盡紅利,從通訊專利到手機晶片,沒有一家手機廠商躲得過「高通稅」專利費。然而隨智慧手機普及,市場需求放緩,高通營收也下滑,去年全球裁員5%,第4季營收僅86.7 億美元、年減24%,主力商品手機晶片54.6億美元、年減27%,車用晶片雖僅有5.35億美元,但逆勢成長15%。儘管車用晶片營收數字占比不大,但高通看的是未來。小米總裁盧偉冰曾透露,一部手機需要114個晶片;然而汽車晶片則是超過上千個,天風證券數據表示,傳統燃油車約使用500到600 顆半導體晶片,但電動車則需1000到2000顆;也有外媒預估,高檔的智慧座車一台就要用掉4千顆晶片。高通的驍龍8295,已用在今年最新的豪華車款上。(圖/新華社、翻攝自知乎官網)高通在2019年推出的驍龍SA8155P,2023年再推驍龍SA8295P,均已打入大陸市場。最大宗的驍龍8155晶片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有8核心,最多支援6個攝影鏡頭、連接3塊4K螢幕,也支援Wi-Fi6、5G和藍牙5.0;新一代驍龍8295,是5奈米製程,運算力是8155的8倍、GPU提升2倍,可帶動更大更多的螢幕、更強的遊戲畫面,以及內建語音AI,沒網路時還能運作。截至今年一月,包括大陸車廠吉利的極越01,極氪001 FR等高價電動車款都選用驍龍8295,小米即將推出的SU7也採用驍龍8295,未來手機和平板、甚至家電都能直接與車子連動。可說是除了特斯拉和華為,高通幾乎壟斷整個大陸新汽車圈的車用座艙晶片市場。然而高通獨霸的局面,即將出現新變數。2023年5月時,聯發科技執行長蔡力行拉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手,向全球公開將合作打造Dimensity Auto平台,採用更高階的3奈米製程,預計2025年量產,進軍汽車智慧座艙系統商機,儘管起步較晚,但兩強合作引起業界極大關注。「汽車將會是一個科技展示區,成為有輪子的電腦!」黃仁勳在宣布合作時高喊,輝達投入汽車領域已經15年。這次拉幫結派,被業界認為是劍指高通。輝達在取得全球AI伺服器晶片龍頭地位後,持續擴大AI生態系,在剛落幕的CES展上即宣布,與賓士、工程模擬軟體暨技術大廠Ansys等一線大廠結盟。在台灣,輝達也與鴻海(2317)開發智慧駕駛相關技術,鴻海則為輝達生產NVIDIA DRIVE Orin電腦。全球車廠都在打造「軟體定義汽車」。(圖/賓士提供)「所以我們做智慧座艙與輔助駕駛系統,就是善用臺灣的ICT的優勢與軟實力。」鴻海旗下、專作車聯網領域的富智捷技術長徐宏民表示,剛好這兩年來,汽車產業出現破口,原本既有的贏家優勢不在,台灣有機會在這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地位。法人表示,除了鴻海和聯發科,其他車用電子概念股,也包括做主控電腦的廣達(2382)、和碩(4938),功率元件的強茂(2481)、台半(5425)、虹揚-KY(6573)、朋程(8255),面板相關有毅嘉(2402)、友達(2409)、群創(3481),而ADAS有台積電(2330)、威盛(2388)、建準(2421)、晶宏(3141)、原相(3227)、詮新(6205)等,相關題材很多,其他新創公司也指日可待。
電動車強力助攻 經部:2023年汽機車零售額破7500億元創新高
預計在電動汽車的助攻下,2023年汽機車零售額可望衝破7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經濟部統計處5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至11月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已達7193億元,超越歷年紀錄,預計全年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可望突破75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電動汽車新增掛牌數占總量也從2018年的2.2%,攀升至25.9%,而進口車則以德國品牌占第一。雖然在2022年出現「晶片荒」、讓車用晶片短缺,但電動汽車銷售持續增溫,車商也調漲售價,讓當年營收年成長3.2%,2023年在缺料問題解決後,交車量提升,加上車商積極推新車款提升買氣,讓車市蓬勃發展。因為有各種能耗法規和稅費補助,車廠加速導入電動車款,以數據來看,2023年1到11月的汽車新增掛牌數為43.38萬台,其中燃油車為32.12萬台,純電動車2.27萬台、油電混合車8.97萬台。這也讓燃油車的市占率降到74.1%。而電動汽車的進口值也屢創新高,海關進口數據顯示,2022年以79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近4年平均成長75.3%,2023年1到11月的進口值1126億元、已超越前一年全年成績,進口國則為德國占整體電動汽車進口值41.8%最高,第二名為日本、占22.2%,美國車則占12.4%。
證期局:上市櫃前三季營收減收一成 剩「這一家」還未出具Q3財報
金管會證期局21日公布,截至今年11月14日,在1,788家應申報的上市櫃公司中,除了牧東(4950)未如期出具112年第3季財務報告外,其餘公司均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公告申報。櫃買中心則表示,牧東光電公司未於規定時限前公告申報112年第3季財務報告電子書、可延伸商業報導語言檔案格式、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會計師核閱報告及財務報告附註揭露等相關事項,爰依資訊申報作業辦法之規定,對該公司處以違約金新台幣1萬元。證期局指出,應申報的1,788家上市(櫃)公司,包含第一上市櫃,不含金控公司;而在上市公司(不含第一上市公司)112年前3季累計營業收入新臺幣25兆2,57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兆9,552億元,減少10.47%,營收金額為近十年同期次高;稅前淨利為2兆2,92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兆2,516億元,減少35.32%。主係因基期較高(111年前3季半導體業受惠5G應用、高階運算及車用電子等需求持續成長,暨航運業受惠長約運價保護及匯兌利益挹注)所致。112年前3季獲利成長產業包括汽車工業因車用晶片及零組件缺料緩解,帶動車市銷售而推升獲利;金融保險業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致獲利成長;食品工業因疫後復甦,內需回穩,帶動獲利成長等。上櫃公司(不含第一上櫃公司)112年前3季累計營業收入為1兆8,44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43億元,減少8.18%;稅前淨利為2,1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05億元,減少22.30%,主係因基期較高(111年前3季光電業受惠於終端需求增加及毛利提升,暨半導體業因市場需求強勁,銷售價量俱增)所致。112年前3季獲利成長產業包括金融業因營業證券出售及評價利益增加,致獲利成長;建材營造業因建案完工交屋,帶動獲利成長;觀光餐旅業因疫情緩解,民眾外出用餐意願提高,餐飲收入增加而推升獲利等。
聯發科孵金雞2/匯頂模式大賺星宸科技脫手 達發上市一窺蔡明介美中佈局
即將在10月上市的達發科技(6526)為聯發科(2454)子公司,且由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台大電機的學弟、曾任副董事長的謝清江掌理,對達發科技的期待可見一斑,市場解讀聯發科這種作法師承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聯家軍」再添新血。在半導體產業中最枝繁葉茂的勁旅「聯家軍」,起於1995年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拍板決定將聯電分拆,聯電專心晶圓代工,IC設計部門各自獨立,其中聯發科專攻多媒體晶片設計,同期有筆電IC設計聯陽(3014)、液晶顯示器驅動IC聯詠(3034)、網路通訊IC聯傑(3094)、影像感測IC原相(3227)、微控制器IC盛群(6202)、ASIC智原(3035),加上後來轉投資的矽統(2363)、 印刷電路板欣興(3037)、LED封裝廠宏齊(6168)等,目前上市的「聯家軍」約11檔。聯家軍中股價最高、獲利能力最強的大金雞,正是蔡明介領軍的聯發科。蔡明介原是工研院研發經理, 1983年曹興誠將年僅33歲的他挖角到聯電,領導多媒體小組即後來獨立的聯發科;蔡明介最有名的「一代拳王」理論,即是不要只有一次勝利,快速察覺新趨勢、多角發展蓄積能量才能立於不敗。一路從CD與DVD、多媒體、手機通訊,進軍到網通、物聯網、車用晶片,聯發科的IC設計能力從默默無名登上世界排名第4,與國際級高通、博通等一較高下,蔡明介因此被封為台灣IC設計教父。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左)2003年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發表演說,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出席引言。(圖/報系資料照)聯發科自聯電誕生,而蔡明介也被視為曹興誠的子弟兵,習得分拆潛力子公司上市的作法。近年最著名的案例為透過子公司匯發國際(香港)持有的指紋辨識與觸控晶片「匯頂」(603160.SH),並擁兩席董事。2016年10月掛牌後,曾連飆20根漲停,本益比高達113倍,一度登上中國A股半導體龍頭;匯頂的佳績令台灣上市公司一度湧現赴中掛牌熱,讓金管會與證交所跳腳。產業人士指出,「IC設計公司本益比在台股僅數十倍,在大陸動輒100~200倍,對公司吸引力很高;那時不只科技業,連台灣食品業也想把中國業務拆分、子公司在中國IPO,如鴻海FII、英利-KY、南僑、臻鼎-KY旗下鵬鼎等。」然而美中貿易戰加上疫後內需緊縮、蘋果轉向臉部辨識等結構性衝擊,讓匯頂去年獲利寫下掛牌以來首度虧損,與台廠神盾(6462)、義隆電(2458)的智財權官司敗訴也讓匯頂元氣大傷。聯發科近年將對其持股從最初的超過25%降至2.87%,累計處分收益逾300億元,因此儘管近年股價不理想,還是有能力進行員工分紅及發放股利。現在回頭看聯發科力拱匯頂上市後,在公開市場逐步出脫持股,另一家子公司廈門星宸科技持股也轉讓給3家中國企業,降低中國投資風險。如今達發科技預計十月轉上市,母子公司分別鎖定中美兩大陣營客戶,或能再次見證蔡明介的高明布局。聯發科以校友身分捐贈台灣大學電機系學新館,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在該館館二樓有辦公室以及SPACE M 空間,一樓有蔡明介題字,短短幾句話道盡他帶領聯發科成為亞洲IC設計第一的心路歷程。(圖/取自官網、陳柔蓁攝)
上市公司6月營收年減15.91% 航運業「衰」最大年減41%
證交所表示,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共計979家皆已完成6月營收申報作業,今年6月總營收年減15.91%,衰退較大產業是航運業,年減41.73%,主因為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低迷使運價下跌。依據上市公司公告今年6月營收顯示,6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253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722億元、-15.91%,營收成長公司共326家,衰退公司共653家,較前年同期則衰退784億元、-2.53%。另累計1至6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17兆3,32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兆4,262億元、-12.28%,營收成長公司共344家,衰退公司共635家,較前年同期則衰退4,273億元、-2.41%。全體上市公司6月當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主要產業為觀光餐旅業、綠能環保業及金融保險業,衰退趨勢之主要產業為航運業、油電燃氣業及塑膠工業。全體上市公司1至6月累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前三名產業為觀光餐旅業、汽車工業及資訊服務業,衰退趨勢產業為航運業、塑膠工業及金融保險業。證交所表示,經瞭解全體上市公司當(6)月份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觀光餐旅業因跨境旅遊需求大增及疫後客流量復甦,綠能環保業因承包之工程案件陸續認列工程收入,金融保險業主係投資收益增加,致本月較去年同月成長;當(6)月份營收衰退較大之產業,航運業因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下降運價下跌,油電燃氣業受油價下跌及通膨致需求低迷,塑膠工業因電子材料需求下滑,致本月較去年同月營收衰退。全體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成長較大產業為:觀光餐旅業因跨境旅遊需求大增及疫後客流量復甦,汽車工業因車用晶片供應及航運問題緩解,資訊服務業受惠金融產業、ESG系統開發、資安服務等業務增加,致累計營收成長。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是:航運業因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低迷使運價下跌,塑膠工業因總體經濟衰退,下游廠商調節庫存且產品價格下跌,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業務淨收益及投資收益減少,致累計營收衰退。
國際半導體展9/6登場 劉德音等科技大廠CEO展望未來20年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4)日宣布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產業盛事 - 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即日起正式開放報名。今年將有超過20場產業論壇與熱門座談,其中,大師論壇(Master Forum)邀請多位國際級企業CEO深度剖析半導體各領域發展趨勢,擘劃出半導體未來20年藍圖方向。今年SEMICON TAIWAN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Cadence總裁暨執行長Anirudh Devgan、科林研發總裁暨執行長Tim Archer,以及東京威力科創總裁暨執行長Toshiki Kawai 等產業意見領袖與會。顧能集團、麥肯錫、摩根士丹利、瑞穗銀行、SEMI產業研究、以及TechInsights等多位資深產業顧問,深度剖析市場發展趨勢,並提供戰略建議和洞察。儘管近期半導體產業受到總體經濟局勢、持續去庫存化等因素影響,出現短期的資本支出調整。但受惠於人工智慧、智慧汽車、高效能運算和其他成長中應用的重大技術發展,使半導體產業維持穩健發展前景。根據SEMI《半導體材料市場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營收以近73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最新發布之《12吋晶圓廠至2026年展望報告》也預測,全球12吋晶圓廠設備支出將於2026年達到近1,190億美元,再締新猷。今年SEMICON Taiwan以贏得未來賽局致勝關鍵─創新與永續「Inspire Innovation. Empower Sustainability.」為主軸,於9月6日至8日,首度擴大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與2館盛大登場,聚焦半導體熱門議題包含先進製程、異質整合、化合物半導體、車用晶片、智慧製造、永續製造、半導體資安、人才等。展覽規模再創歷年新高,吸引850間海內外廠商參與、展出達3,000個展覽攤位,持續領航全球半導體產業關鍵技術交流,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產業是科技發展與應用突破的主要驅動力,而技術創新更是推動半導體領域不斷進步的關鍵。在人工智慧、永續、資安等機會與挑戰接踵而來的時刻,SEMICON Taiwan連結全球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再次展示最先進的技術趨勢和創新解決方案,以打造更加繁榮且永續的未來。」
裕日車每股配發7.22元股利 下半年2款重點車登場
裕日車(2227)30日舉行112年股東常會,裕隆集團嚴陳莉蓮表示,裕日車111年營業收入236.1億元、營業利益1.1億元,稅前盈餘30.3億元,稅後每股盈餘8.04元,在會中也通過配發7.22元現金股利。在新車上市方面,裕日車於111年推出全新改款國產車Kicks,蟬聯小型休旅車銷售冠軍;也推出Kicks及X-Trail夜行版特仕車、Sentra與Tiida J黑爵士版特仕車,以及搭載Level 2自動輔助駕駛的進口車Altima;至於新能源車則導入電動車Leaf長程勁化版,將續航力提升45%,同時還有X-Trail e-Power車型預售;Infiniti則導入豪華跑旅QX55、大改款QX60。在去年國內41.5萬的總銷量中,裕日車佔其中的25,060台,市場佔有率達6.0%。裕日車日前推出「不用充電的電動車」Nissan X-Trail e-Power。(圖/方萬民攝)裕日車也表示,在中國大陸投資方面,111年大陸汽車銷售2,686萬台,東風日產乘用車銷售91.7萬台,衰退14%。預估今年大陸汽車市場可望銷售2,760萬台,較去年同期增加3%,在大陸鬆綁疫情防控規範與車用晶片供應逐步恢復下,預期今年東風日產銷售成績將優於去年。今年供應鏈逐漸回穩,Nissan預計推出3款新車型,包含X-Trail e-Power已於2月正式上市;下半年將推出X-Trail輕油電版車型,升級VC-Turbo與輕油電動力,也同步導入Kicks e-POWER車型。Infiniti預計導入2款新車型:23年式QX55將提升配備、24年式QX50則搭載ProPILOT先進智慧駕駛輔助科技。零件外銷方面,今年除持續拓展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家的銷售機會,也積極爭取與日產母廠合作開發選配件,未來可回銷日本及北美等地區,創造雙贏契機。
台積電客戶輪流暴雷 分析師陸行之:第二季手機狀況最差 電視、砷化鎵最佳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主要客戶包括AMD、高通、Nvidia陸續公布財報,分析師陸行之發文表示,就廠商的展望來看,手機產業鏈最差,電腦,伺服器,車用勉強守住持平,電視大尺寸面板/驅動晶片,GaAs砷化鎵化物半導體,封測設備公司最佳。不過陸行之也指出,奇怪的是,GaAs砷化鎵半導體不是很多都是手機在用,還是這些產業清庫存來的早,提早看到市場復甦?受到客戶財報互有優劣影響,台積電股價也在近期陷入500元整數關卡保衛戰,4月下旬股價開始走跌,27日一度來到低點489元,5月則在495-500元間狹幅整理。陸行之分析台積電客戶的展望有幾個重點,首先,蘋果季節性轉弱,大陸客戶一堆庫存,高通預期第二季營收季度衰退4-13%,平均衰退8%,比市場預期持平來的糟,而晶片又比授權營收來的差。再者,高通第一季庫存月數來到4.95個月,年增69%,但季減4%,庫存清理應該會持續。第三、高通預期第二季晶片部門營業利潤率下滑到23-25%,高出聯發科(2454)近10個百分點,但也是逐季、逐年下滑。第四、高通公佈第一季車用晶片營收4.47億美元,年增率20%,季減率2%,營收超過 Nvidia 車用,與Intel/Mobileye相當,「看起來高通同學確實在車用很用功,聯發科同學要加油了。」
豪華車客製化輪圈提貨量增 巧新3月營收6.7億月增逾二成
車用鋁圈廠巧新(1563)7日公告3月營收6.7億元,受惠主要豪華汽車品牌客戶賓利及豐田通商等多家客製化輪圈提貨量明顯增加,創造單月營收月增20.3%、年增8.5%,達歷年同期次高,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17.9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巧新表示,從3月客製化輪圈出貨表現來看,受惠於車用晶片緩解而帶動新車產量增加,使主要客戶含賓利、豐通、JLR、AMG、GM等超跑與豪華車品牌車廠,對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較上月成長。尤其,Bentley Bentayga,及Lexus LC高端跑車系列等市場熱銷車款,是3月提貨量較上月大幅成長的原因,不僅帶動雲林廠的產能稼動率逐月提升,亦是貢獻3月營收月、年雙增的關鍵因素。巧新目前正依據ASI績效標準各項準則制定及執行ASI績效保證體系,對於預定2024年通過驗證,公司保持高度信心。巧新亦有車廠陸續設定使用再生鋁的目標,凸顯全球國際品牌車廠對於ESG、碳中和議題的重視。儘管目前平價車市,因汽車市場供應過剩,下半年恐陷入價格戰,然從車廠角度來看,未來仍著重將資源分配至高單價、高毛利的車款,故高端豪華汽車可望展現穩健的銷售成長態勢,亦有助於巧新旗下多款客製化的輪圈接單與出貨表現。展望今年,巧新以目前預視的訂單能見度來看,歐、日系品牌車廠的超跑與豪華車款需求,仍較為強勁,亦有收到客戶追量增產詢問訂單,除可創造公司來自日系品牌車廠的營收比重,可由首季的11%,再進一步拉高,預估公司今年整體營運,亦可穩健成長。
和泰宣布2023新車導入計畫拚年銷16.3萬輛 蘇純興:要把虧損的都賺回來
2022年受限於車用晶片短缺導致的缺車影響並未獲得明顯改善,雖然國內市場買氣強勁,但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全年總市場最終登錄台數為43萬台,去年比96%,而Toyota/Lexus/Hino總代理和泰汽車(2207)三品牌合計登錄15萬台,蟬聯台灣車市21年銷售冠軍,和泰汽車也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營運重點。在和泰車佔有的15萬輛車中,Toyota登錄超越12.4萬台,市佔率28.7%,不僅勇奪國產車、進口車雙料冠軍以外,Corolla Cross、RAV4、Altis、Yaris等四款車也榮登全年前十大乘用車款之列;Lexus RX、NX、UX 分別在豪華中大型、中型及中小型SUV級距中獲得銷售冠軍,ES則在豪華中大型房車級距中榮獲銷售冠軍。在商用車市場方面,和泰商用車3.49噸(含)以上市場登錄7,491台,市佔率32.4%,贏得商用車總市場銷售冠軍二連霸;Toyota Hiace及Granvia車系登錄1,138台,銷售再創新高。為提前因應政府「淨零碳排計畫」,和泰汽車將引進新能源巴士。(圖/和泰汽車提供)至於2023年,和泰汽車旗下品牌也將推出多款新車,包含Toyota導入全新跨界旗艦跑旅Crown;Lexus首款基於純電平台打造商品RZ450e將問世;商用車引進日野完成車、Coaster及Granvia特裝車、新能源巴士。和泰汽車預估2023年汽車市場規模為45萬台,年增4.7%,同時挑戰三品牌年度販賣目標16.3萬台。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也表示,「今年除了銷售數字增加以外,也望整體獲利再進一步成長,要把去年在和泰產險虧損的賺回來。」面對數位化浪潮持續發酵,和泰擴大數位轉型,結合和泰Pay、Points、聯名卡等數位新服務,打造「和泰集團MaaS生態圈」。預計2023年,共享服務iRent會員數將達到180萬,汽機車總數將突破1萬3千輛;yoxi計程車隊會員數將達到100萬,車隊司機將可突破8,000名,擴大全台服務;HOTAI購商城將持續優化選品及網站功能,豐富會員購物體驗,達成營業目標3億元;更計劃上線和泰集團「全旅運規劃平台」,完備移動服務事業。
汽車科技成2023 CES熱點 工研院:「物宇宙」商機比想像中更快實現
今(2023)年全球開始擺脫疫情干擾回歸常態,隨著行業的逐漸適應及業務重啟,科技浪潮會湧向何處?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也是全球突破性技術及創新應用的試煉場,為協助產業掌握2023年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日前舉辦線上「展望2023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專業分析師分享5個最新觀察洞見。(一)2023年消費電子景氣仍面臨考驗 CES 2023展會新創動能不停工研院指出,受到通膨壓力、俄烏戰爭未歇、疫情延續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成長普遍性放緩,有待創新應用帶動新成長動能。由於智慧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今年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幾乎已成為東京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底特律車展等三大車展以外,全球第四大車展;此外,以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驅動各種創新的落實。觀察CES 2023,創新科技主題上仍然吸睛,包括:各種移動載具的自駕化與電動化、沉浸式健康與健身體驗、元宇宙、智慧居家聯網、環境永續創新等議題為展示重點。(二)個人至家庭體感影音再進化 物宇宙商機將快速發展雖然全球已由疫情居家回歸正常的生活模式,元宇宙數位孿生發展已成大趨勢,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及沉浸式體驗(immersion)的兩大技術融合的「物宇宙(Metaverse of Things,MoT)」商機預期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實現。從家庭、個人、乃延伸到汽車座艙的空間,均較疫情前更強調私領域沈浸感氛圍的建立,透過優化顯示螢幕與使用者互動連結感受。在家庭的應用情境上,尺寸及畫質為廠商首要競逐戰場,透過 80 吋及 8k 高畫質螢幕,嘗試建立以電視為主的家庭客廳連結中心,回歸電視本質的硬派訴求;同時OLED持續發展各種變形,透明、可撓、3D等應用於特殊利基型市場。在個人的應用情境方面,更多VR穿戴裝置上身:除了VR頭盔外,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等也成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借助於 AR/VR 的快速發展,逐漸由專業領域走向個人日常,並加入AI 智能,打造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應用,更推波助瀾 AR/VR 由酷炫步入實用性的階段。在車室空間的情境發展上,除了配置更多的顯示屏幕,汽車擬人化提高也使得人機介面不再只停留在單向的語音控制指令,包括BMW、SONY等大廠均嘗試建立人與車能夠進行情感交流的造車工程。(三)疫後健康科技從醫院進入家庭生活 成為新的家庭健康樞紐未來,疫後健康科技將如3C科技進入家庭生活,以往昂貴的專屬教練或營養師,透過科技進入醫學領域後,普羅大眾皆能輕易獲得相同的服務體驗,例如: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屋內變身運動健身房,室內運動更有樂趣;此外,自行車、滑板、直排輪等移動型運動器材均加入電動化行列,除了可增加運動距離外,也可擔任通勤的另一選擇,但電池的輕量化發展為影響關鍵。在增進愉悅生活的面向上,藉由將日常生活小物科技化,則可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生理狀態。例如韓國MotionPillow止鼻鼾智能枕可感應打呼聲,自動充氣調整枕頭高度,可自然改變打呼者頭部睡姿,停止打呼,增進全家人的睡眠品質;生活日常用品也開始加入自駕功能,例如:加拿大公司GluxKind推出名為Ella型號的嬰兒推車,由於車身具有感應雷達及電池,可跟隨主人行動,自動前進或剎停(遇到障礙或是主人停止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主移動設備可降低執行家事之負擔,但信賴度仍需提高,才能達到生理及心理負擔的雙重釋放。(四)汽車科技進入開放競爭時代 聚焦安全、娛樂、連結、自駕4大趨勢汽車相關科技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主戰場之一,車用領域的廠商越來越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隨著車輛的智慧化和電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車用電子也走向開放,迎來各業界的生力軍;隨著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的提升,推升自動駕駛發展,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高階中央電腦晶片三巨頭已然成型,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的研發規劃接近,車用生態系的建立,將是搶攻市場的關鍵。工研院觀察今年汽車科技的四大亮點趨勢:第一,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第二,在車內的時間也將被更積極地運用,可將遊戲導入車用系統供乘客娛樂外,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夠更徹底的放鬆。第三,透過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的連結,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以幫助管理時間。同時,自動駕駛的程度也持續提高,可預期相關技術成熟度和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將展現於不久的未來。正當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之際,這也代表著臺灣廠商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機會來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包含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都是很好切入車用供應鏈的機會。(五)「連結」與「永續」是智慧家庭的兩大重點趨勢全球被疫情襲捲的這幾年,強化人們對居家環境的重視,也創造出各式需求,從臥室、廚房、浴室到居家安全監控,都持續推出幫助生活更便利、使用更直覺的電子產品。家電的個人化趨勢顯示家用電子產品已從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進階到打造生活品味的一環。工研院觀察,無縫且直覺的連結體驗是家用電子產品能夠更加深入市場的要素,除了各大品牌持續耕耘的互聯技術,由Google、Amazon、Apple等廠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Matter的正式推出,高度整合家電產品互相溝通,也強化了眾廠商對智慧家庭市場的信心,預期Matter的開放生態系將為智慧家庭帶來新一波成長。另外,永續也是各大廠商努力執行的目標,紛紛推出更加環境友善的技術和產品,例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發表眾多家用電器節能技術,致力打造Net Zero Home;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發表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一站式管理智能家居電源及蓄電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管理的複雜性。工研院預估,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受惠創新消費型電子產品帶動下,在未來持續保有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的正成長動能,預期至2026年,全球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市場可達801億
接AMD、Intel大廠訂單 健策2022年營收120億年增36%「明年盼逐季成長」
散熱大廠健策(3653)上周六(7日)公告去年全年營收120.32億元,年增36.71%,單季、全年營收寫新猷;受惠於兩大伺服器AMD、Intel新平台產品出貨逐步放量,且PC等市場需求回穩,健策預估,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可望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營運有望逐季成長。從各產品線表現來看,IGBT車用水冷散熱模組將表現最佳,出貨暢旺,去年業績呈現倍數跳增,動能有望延續至今年;公司搭配車用晶片大廠SiC模組也打入歐系車廠供應鏈,之前僅出貨ILM的伺服器產品,亦受美系客戶新伺服器平台均熱片訂單挹注,並於去年12月開始小量出貨,兩大伺服器新平台均熱片訂單到手,與車用產品成為今年營運成長的推手。儘管受到法人農曆年前減碼賣壓影響,健策近期股價走弱,不過公司基本面訂單好消息不斷。原本健策預估,PC市況不佳,2022年第4季營運恐較第3季下滑,但PC客戶自去年11月訂單回穩,帶動健策2022第四季營收34.23億元,季增5.43%、年成長39.37%,優於預期,創下單季歷史新高;12月營收小幅降至11.27億元,月減5. 8%、年增27.19%,第四季和全年營收同步刷新創歷史新高。產品營收比重方面,散熱產品占50%、導線架占22%、電子零件占18%、通訊連接器占3%、其他占7%;產能部分,健策大園二廠已於去年第四季達到滿載,營運將有顯著貢獻;大園三廠預計2024上半年加入量產,以因應客戶需求,中長期展望正向。健策2022年資本支出約5億元,預估2023年資本支出約7億元,為因應歐美客戶訂單需求,健策也評估在東南亞地區擴建新廠,預計今年會就設廠地點定案。雖然第1季為傳統淡季,隨著兩大伺服器平台產品及IGBT等新產品出貨逐步放量,健策預估,第1季合併營收可望優於去年同期。展望2023年,健策看好兩大伺服器新平台都將啟動換機需求,加上伺服器市占率提升,以及IGBT車用水冷散熱模組拉貨動能續強,預期今年營運優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