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脅迫
」 台灣 中國遏制中國軍事脅迫!日媒: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首次穿越台灣海峽…維護航行自由
面對中國近年來持續加強軍事脅迫力度,包括8月底派出軍機進入日本領空、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通過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等等。對此,日本政府經過內部討論後,由首相岸田文雄下令,派遣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漣號」(さざなみ,JS Sazanami)通過台灣海峽,表明對於公海航行自由的立場,而這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成立以來首度通過台灣海峽。根據日媒《日本放送協會》、《讀賣新聞》報導,多名日本政府關係人士透露,昨(25)日上午開始,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漣號」穿越台灣海峽,從東海(東中國海)往南方航行,經過10幾個小時後,在當日傍晚通過台灣海峽,以便前往南海參加今(26)日起與澳洲、紐西蘭的海上聯合軍演。報導指出,自8月以來,中國軍隊不斷加大在日本周邊的軍事活動。其中,8月26日,中國的軍用情報收集機「運-9」進入日本長崎縣男女群島近海領空;9月18日,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通過沖繩縣與那國島和西表島之間的海域。而總理決定出動海上自衛隊,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中國軍隊的行動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台灣海峽最狹窄處寬約130公里,依據國際公約等規定,沿岸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才能算領海,而美國也因此聲稱台灣海峽為「公海」,是不屬於任何國家領海的國際區域。不過,中方反對將台灣海峽視為國際海域。對此,日本歷屆政府也考量到中方的反對,一直以來不允許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通過台灣海峽,過去即使面臨颱風來侵襲,海上保安廳的船隻也只在台灣海峽的公海區域待機,從未通過台灣海峽。另外,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軍艦也會定期經過台灣海峽,以宣揚「航行自由」。今年9月,德國軍艦22年來首次通過台灣海峽。日本防衛省未立即證實這項消息。
拜登強調美國堅定維護台海和平 外交部: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
美國總統拜登在昨(24)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重申美國堅定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並將持續強化與印太盟友及夥伴網絡。外交部對此表示,感謝拜登在過去一周內接連於各種場合重申對台海的高度重視與承諾,我國也將持續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拜登昨日在第79屆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這也是拜登作為美國總統任內的最後一次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拜登在演說中再次強調美國堅定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以及反對不公平的經濟競爭與在南海的軍事脅迫行徑的堅定立場;美國並將持續強化與印太盟友及夥伴的網絡,以建構自由、開放、安全且和平的印太地區。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並感謝拜登於任內持續公開重申對台海和平與穩定的支持,過去一周內接連在美澳及美日領袖會談以及聯大演說等場合,均重申對台海及印太區域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承諾。外交部也強調,我國也將持續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為因應地緣政治升溫 美智庫首度來台「經濟兵推」演練
華府智庫防衛民主基金會(FDD)指出,台灣必須加強金融體系的保護、供應鏈聯盟的建立,持續測試台灣經濟韌性的底線,一旦台灣遭到封鎖或圍困時,即可堅持生產而不被中斷,並增加台灣的經濟韌性。FDD甫結束台灣行程,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之音(VOA)的採訪,表示已與台灣智庫展開合作,首度把經濟兵推演練於7月底搬來台灣實際操作。台灣金融研訓院為FDD在台合作單位。金研院長黃崇哲11日表示,台美智庫討論的諸多議題,凸顯出地緣政治對於台灣的威脅,會從金融攻擊整合經濟脅迫與灰色地帶的軍事壓力,讓整體台灣面對的課題更為具象化。黃崇哲表示,此次經濟兵推演練更發掘了台灣的金融韌性,以及台美可進一步合作的政策空間,即使善用美國的金融機構角色也能有效消除中方的攻擊成果。據悉,此次兵推演練整體報告將由兩個智庫會整合並於10月間公佈,提供兩方作為後續討論的基礎。防衛民主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以研究國防、外交與中國政策為主的美國智庫。基於全球政經局勢日益複雜,除了傳統的研究領域的劃分外,FDD強調以跨域整合的方式,成立三大中心來研究一些新興問題,分別是軍事與政治力中心,經濟與金融力量中心,資訊與創新中心,相關研究及言論廣受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重視,是國會中各種公聽會的常客。據悉,金研院與FDD的牽線,來自於美國前陸軍部代理部長John Whitley受到芝大同學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的邀請來台。而此次在台灣進行的金融戰兵推合作計畫,始於今年3月拍板。黃崇哲說,此項演練針對未來台海金融攻防情境,進而對進出口供應鏈正常運作的威脅進行系統性的思考,以生成因應對策。FDD專家代表團7月底訪台一事,《美國之音》(VOA)10日搶先報導,滯台期間曾與賴政府國防及國安官員會面,以了解新政府對防衛支出及國防政策的立場。訪團也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就台灣在應對中國對台發動經濟與網路戰時可能採取的選項舉行一場桌面推演。FDD中國計畫主任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在桌面推演中扮演習近平的角色,他認為中國對台海現狀不滿意,未來無疑會以經濟、網路及軍事脅迫來推進統一目標,因此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對台施壓,消耗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韌性,使台灣更有可能屈服。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陸「兩會」落幕!國安人士:兩岸關係發生更大變化可能性並不高
大陸「兩會」日前落幕,國安人士18日指出,這次兩會比較特殊的是外長王毅首次提出「一中全家福」,認為中國必須要在外交上強化法律戰及政治戰。至於是否重回「戰狼外交」,中國應會等新政府520怎麼講後再定調。現在兩岸雙方似乎有一點在「動態平衡」,兩岸關係發生更大的變化可能性並不高。俗稱大陸「兩會」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分別將於10日上午、11日下午閉幕,結束約七天的會期。國安人士分析,今年兩會重點在五個方面:貫徹習近平領導核心;國務院平庸化、平常化、淪為執行院;關心重點在穩定,堅持共產黨「集中與統一領導」;經濟問題在兩會中仍無解;兩岸政策部分延續20大政策基調,刻意淡化處理。他說,這次兩會比較特殊的就是王毅提到「一中全家福」,目的很清楚,因為國際間挺台力道日強,王毅認為,中國必須要在外交上強化法律戰及政治戰,因此近期要求各國重申一中原則,尤其是操作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解釋 。雖然今年初總統大選後,對岸動作很多,但國安人士認為,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脅迫程度並未明顯升高且比過去克制,應該是要觀察台灣新領導人的談話,以判斷手段採取的強弱程度,現在動作太多或太少都不對。至於金門快艇闖金門禁限制水域翻覆事件,他認為這是突發狀況,雖然外界有兩岸瀕臨戰爭等說法,但這與中方實際行為的展現有所落差,實際上,對岸是希望透過持續讓台灣人民感到恐懼、來造成台灣內部對立。國安人士分析,金門事件目前已不像之前那樣的劍拔弩張,這可能是因為中國考慮到在南海已和菲律賓出現衝突,是否還要在台海有所動作,造成「三海一線」的解讀,因此對該事件僅撂下狠話,外媒的報導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面對大陸採取複合式的干擾,他強調,我方必須清楚有哪些樣態、成因為何,再思考如何對應。就像這次金門事件,我方一開始便定調是針對三無船舶的執法案件,必須透過司法來解決。國安人士表示,即使對方手段很多元,但我方在戰略上仍必須清楚,當對方要模糊化時,我方要使其透明;對方要改變原則時,我方便要堅持原則,以確保不會被各個擊破,讓台灣民眾認為執政者沒有因應的能力,最後對政府失去信心,造成體系崩潰,導致無法收拾。兩岸在尋求共識上是否有空間?他分析,目前台灣新政府還未上任,中國還在觀察,應該會看新政府520怎麼講、怎麼做,才來定調。各方專家的看法也一致認為,現在兩岸雙方似乎有一點在「動態平衡」,兩岸關係發生更大的變化的可能性並不高。
賴清德投書《華爾街日報》 盼台海永續和平
《華爾街日報》今(5)日刊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投書,該文章以「我保衛台海和平的計畫」為題,敘述未來當選總統將全力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並維護兩岸現狀,透過上述「四個支柱」帶來台海的永續和平與國家的繁榮。賴清德指出,過去在成大醫院擔任醫師,曾因為1996年台海危機受到啟蒙,以保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為初衷,決定投入政壇。他說,在歷經不同角色後,眼看著對岸企圖日益增加,台灣持續面臨各項艱困挑戰,以使自己更有決心捍衛台灣的民主成就,以及兩岸的和平現狀。賴清德表示,上述目的必須建立在對區域環境的精確掌握,以及切實的行動方案上。因此,在未來當選總統後,他將全力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並維護兩岸現狀等工作,以上述「四個支柱」推動負責任且永續的和平方案。在國防嚇阻力上,賴清德表示,國防是國家安全的基石,過去蔡英文總統致力於強化國軍戰力,未來也會持續加快非對稱戰力的轉變,並與夥伴國加強在訓練、軍事改革、民防和資訊共享方面的合作,以確保台灣能持續因應各項軍事脅迫,並從而降低了軍事衝突的可能。在經濟安全方面,賴清德表示,過去擔任台南市長及行政院長時,努力培植台灣的科技產業,並透過減稅與投資,帶動經濟及薪水的成長。他未來期待能帶領國家參與更多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輔導新興產業、減少不必要的法規與限制,並確保台灣不會缺席於全球安全產業鏈的建構。至於民主夥伴關係,賴清德表示,欣見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派遣醫療團到烏克蘭的國家,近來也看到各國政要及意見領袖持續訪台表達支持。他說,這些具體作為展現台灣面向國際,台灣並不孤單,會持續建立與國際民主夥伴的緊密合作。賴清德表示,穩定且具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甚關鍵。近年來,北京已稱謀求國家統一是「九二共識」應有之義,並持續提升區域內的軍事威脅與挑戰。他指出,在這些壓力下,維持兩岸現狀符合我國與國際社會最大利益,未來將在航行日益動蕩的水域中保持穩定,並支持在互惠、尊嚴及無前提原則上進行兩岸對話的機會。賴清德表示,我們永遠不能認為自由和民主是理所當然的,因此20多年來的從政原則從未變,當選總統一定會致力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區域環境。
2023年全球主要危機展望 台海衝突已成最顯著爆點
新年伊始,全球多家智庫、專家近來紛紛出具報告及調查稱,在2023年的全球主要危機展望裡,台灣海峽軍事衝突已經成為最顯著的爆點。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連3年將台海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最高級別,經濟學人也認為兩岸衝突列為今年重要趨勢,《美國之音》報導,國際問題學者預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升級可能導致一場捲入美國的台海軍事衝突,這樣的風險在2023年只會有增無減。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下屬的「預防行動中心」日前發布《2023年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ative Priorities Survey 2023)報告,將「中國對台灣升高施壓,包括增強軍事活動,引發嚴重兩岸危機,並涉及美國與其它區域國家」列入發生機率中等、嚴重衝擊美國利益的「第一級風險」中的首位。同屬這一風險指數級別的其他衝突還包括:俄羅斯對烏克蘭衝突升級,導致北約成員國直接參戰的風險;北韓核項目和彈道飛彈引發東北亞安全危機等。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近日也公布針對167名國際問題專家的調查指出,大多數專家(70%)認為北京會在未來10年內尋求強行收復台灣。受訪專家甚至認為,未來10年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高於北約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的可能;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也於年初發布台海局勢兵棋推演,結果以美台慘勝告終。《經濟學人》副總編輯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近日也表示,台灣是2023年最顯著衝突爆點。中國可能會覺得歐美光是顧及烏克蘭就分身乏術,現在會是攻擊台灣的絕佳時機。因此評估2023年中國在台海發射飛彈的機率會有6分之1,但中國更可能會在東海、南海進行武力恐嚇,來測試美國及其盟友態度。《美國之音》12日報導,外交關係協會10日為該報告舉辦調查解說會。報告主要作者、預防行動中心主任史泰爾斯(Paul B. Stares)在會上表示,美國在台灣海峽的地區安全戰略首先需要挫敗中國犯台的信心,但難點是如何避免美國的軍事部署激怒北京、發生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美國要試圖做的是增強台灣的自衛能力,從而通過阻絕來威懾中國…降低他們發起行動的信心,而不是通過報復其所作所為這種懲罰的方式來威懾。」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副主席兼總監馬洛尼(Suzanne Maloney)在會上表示,北京清楚意識到,在處理台灣問題上需要掌握一個最佳機遇期。他們(中國)採取的行動以及國際社會採取的行動,可以讓這個機遇期延長,也可以縮短。拜登政府和在亞洲的夥伴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試圖延長這個時間窗口,努力確保讓中國沒有動機去迅速行動或突然行動,尤其是當習近平在國內和整個地區都面臨壓力的這個時間點。
國安局長陳明通證實 中共運8反潛機月初墜南海
國安局長陳明通今天證實,共軍一架運8反潛機日前在南海墜海,國安局指出,共機3月上旬在南海發生墜海意外。陳明通研判,共軍在南海鄰近海域發布禁航區,進行搜救及軍事訓練,目的是在全球因俄烏戰事,降低對南海關注之際,測試美國等其它國家對南海事務的底線。根據外媒報導,越南軍事記者Duan Dang日前曾在推特指出,獨家消息來源爆料,3月1日共軍一架「運-8」反潛機,在海南島三亞市西南海域失聯,該反潛機疑似墜海。當時,共軍曾以演習為名義,掩護搜救行動。國安局也在今日提供立院的「俄烏戰爭暨近期台海周遭情勢研析與因應」書面報告中,首度證實此事。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今天邀請國防部、國家安全局、外交部、大陸委員會、僑務委員會、經濟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專案報告「俄烏戰爭暨近期台海周遭情勢研析與因應」並備質詢。中共運8反潛機(圖/國防部提供)根據國安局提供立院的陳明通書面報告內容指出,共軍反潛機,3月上旬在南海發生墜海意外,隨後在鄰近海域,發布禁航區從事搜救及軍事訓練,緊貼中共所謂南海「9段線」主權範圍。國安局認為,這項動作的目的,是要當全球聚焦俄烏衝突、降低對南海關注之際,測試美國及其他「南海主權聲索國」的底線。中共也持續用「海警法」為基礎,在東沙、南沙積極強勢執法,謀取擴大對爭議海域的實質管控。陳明通在報告中也指出,中國大陸在俄羅斯、烏克蘭間都有戰略利益,對此次俄烏開戰立場尷尬,唯恐處理應對不慎,將損害中方戰略利益,削弱所謂「負責任大國」形象,才會在歐、烏各方幾度期盼中共介入斡旋下,都仍不為所動。但陳明通也說,由於戰事不斷演變,中共基於國際秩序面臨巨變、全球經濟震盪下,也擔憂衝擊大陸內部政局及經濟的穩定、成長,甚至影響中共20大順利召開(預計2022下半年在北京召開),因此因應俄烏之戰的態度近期也有調整,透露願與國際共同斡旋的立場。陳明通報告中同時表示,中共也有意趁俄烏戰事之際,持續對台施展政經拉壓、軍事脅迫、統戰滲透、網攻駭侵、認知作戰等複合威脅手段,圖謀達到耗損台灣國防資源、分化官民和諧、打擊民心士氣等目的。該報告強調,烏克蘭東部所引發的種種爭執及戰事,無法等同、類比兩岸情勢,俄烏爆發戰事後,不僅牽動大國博弈、地緣政治、全球金融與能源市場穩定,更凸顯自由民主陣營與獨裁專制政權間,日益激烈的競逐對抗,國安局會密注俄烏戰事發展,並持續完善各項蒐研工作,支援政府施政與決策參考。圖說:
若美國不改變戰略 澳媒推測:2028年陸將奪台
澳洲廣播公司(ABC)網站10日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弗里曼斯波利(Freeman Spogli)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指出,以往中國大陸無力揮兵攻台,但今非昔比,解放軍在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具備奪台的能力。而這從最近解放軍在台海頻繁軍演便可以看出。以往中方是射飛彈到台灣海峽以表達憤怒,現在則是出動戰機,直接飛入台灣領空。專精中方軍事的梅慧琳認為,與其問北京會不會攻台,倒不如問,解放軍奪台可不可能成功?此外,美國挺台介入的可能性,也需要列為重要考慮因素。她指出,要是只有台灣,中方會輕易獲勝,但若是美國介入,那真的要看狀況了。梅慧琳強調,現在與以往截然不同,1990年代時,美國航母只要在台海巡航,就足以威懾北京。如今中方提醒華府,只要他們想要,就能擊沉美國航母。梅慧琳認為,要是美國不徹底改變軍事態勢或戰略,到2028年時,北京可望懷著高度信心成功奪台。不過,梅慧琳也指出,與她交談過的中方軍官認為,北京會遠比這更早就準備好,而最早是明年或後年。這或許有助於回答,為何北京在台海變得日益挑釁,也更願意對台進行軍事脅迫。據路透報導,台灣國防部說,從今年1月起,為了因應共機擾台,至今空中戰巡已達4,132架次,而和去年全年相較,增加了129%。梅慧琳指出,北京不再擔心,要是情勢升高會發生甚麼事。她說,就算兩岸不爆發衝突,起碼也會看到北京對台加強軍事施壓,而這顯然不是好事。此外,她說,無論輸贏,台海衝突都會對相關區域產生長遠的影響。要是中方戰勝,將會嚴重削弱美國的區域地位和角色。然而,北京若吃敗仗,將會引發局勢動盪,並可能引發進一步衝突。另一方面,梅慧琳也指出,要是解放軍攻台,唯一可能介入的,就是美國。然而,美國雖是台灣的主要安保夥伴,但也沒有實際的義務要保衛台灣。不過,如果台灣遭受攻擊,美國卻棄台灣孤立無援而不顧,就會發現,在該區域的朋友變少了。梅慧琳強調,美國不是亞洲在地大國,要靠在亞洲各國建立許多軍事基地,以進入亞太,並發揮影響力。「要是其他國家不和美國同一陣線,」梅慧琳說,「那依我看來,那就意味美國在亞洲領導地位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