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競賽
」 AI 人工智慧 美國 中國 軍備競賽全球10月半導體銷售569億美元創新高 台積電急擴產「這2家」受惠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最新統計,2024年10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569億美元,比同期月增2.8%、年增22.1%,創下歷史新高。預估今年全年總銷售額將增長近20%,優於先前預期,2025年可望持續增長雙位數百分比。全球半導體市場已連續七個月增長,透露半導體行業對AI需求持續保持強勁。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日前也調高2024年半導體銷售額展望,預期將成長19%高至6269億美元。法人指出,邁向2025年AI仍是唯一焦點,台積電將積極擴產、扮演半導體火車頭角色。根據TrendForce表示,第3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營收排名未有變動,台積電仍以近65%市占率穩居第一名。根據半導體供應鏈查訪,台積電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滿足AI晶片需求,估計明年底台積電的COWOS晶圓月產能將達7.5萬片。而台積電帶來的外溢效應,帶動整體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法人預估,台積電將偏重打造COW產能,會加速將OS(ONSUBSTRATE)訂單委外給日月光和矽品,主要是前者利潤較佳。亞馬遜雲端服務 (AWS) 執行長 Matt Garman 表示:「AI 是一場沒有終點線的競賽,因為 AI 是一項不會消失的基礎技術」。各大科技公司不斷奔跑,AI軍備競賽沒有熄火的一天。台積電也積極在世界各地擴廠,正是因為看到未來需求。
輝達崩跌9.53%「買不買?」 這些數據說美股Q3是走勢最弱一季
美股四大指數週二3日皆墨,輝達崩跌9.53%、台積電ADR挫6.53%,日韓股跟跌,台股4日更是一開盤重摔千點,最低來到20,922.17點,現來到21,287.58點,下跌804.63點,跌幅達3.64%,台積電失守900元。不過,儘管市場憂慮美國經濟疲軟,法人指出,美經濟仍有韌性。國泰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認為,本週五將迎接美國關鍵就業數據,以及下週的蘋果新機發表會,AI目前尚在軍備競賽中,各家大廠剛鳴槍起跑,明年下半年在各產業面的應用會更明顯,預估會為醫療業、手機、個人電腦及服務業等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不投資科技產業的風險更大,可把握股市相對較弱的9月份低點,善用科技型ETF分批進場。週二美股那指重挫3.26%、費半狂瀉7.75%,AI霸主輝達終場崩跌9.53%,以116.01元開出,跌幅2.8%,隨後一路走低,低點來到107.29元,創下8/9以來的三週最低,市值縮水2790億美元。台積電ADR跌幅達6.53%,恐慌指數VIX則上漲超過30%。美國日前發布經濟數據,8月ISM製造業指數雖由46.8升至47.2,但仍連續第五個月處於收縮區間,製造業PMI指數也不如預期,投資人對美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再度升溫,其中,也讓科技股全面承壓。國泰投信分析,主因是市場對輝達的展望期待過高,雖財報表現亮麗,但仍未達市場最樂觀的預期,引發賣壓出籠,加上輝達收到美國司法部傳票,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種種利空因素影響股價。就長線投資策略來說,AI發展仍是不可逆的大趨勢,潛在的回檔反而是另一個買入機會,國泰投信提醒,從第二季GDP、初領失業金人數、零售銷售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具有相當韌性,僅因部分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就判定景氣會衰退過於武斷,在消費、生產及就業穩健增長下,經濟要迅速進入崩盤並沒有那麼容易。而根據歷史經驗,第三季本就是美股走勢最弱的一季,且11月面臨美國總統大選變數,市場波動短期可能偏大,估計第四季美股會再迎來旺季,投資人不妨在第三季下跌時逢低買進,等待行情到來。
美股重磅科技財報8月底揭露前 投信:可長線佈局「這五大產業」
受到美國公布6月零售銷售數據提振,緩解外界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疑慮,美股與科技股受此激勵,台股也否極泰來,週五(16日)台股大漲454.16點,收盤22349.33點,收復月線且逼近季線,同時周線收長紅,全周大漲 880 點。展望後市,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認為,從現在到8月底美股重要科技財報揭露前,市場處在資訊空窗期,預期仍將維持大箱型格局。但因正值軍備競賽階段,拉長來看,AI大趨勢仍不變,長線投資者亦可把握機會,趁勢分批布局累積未來收穫機會,投資偏重科技類股,聚焦成長能見度可至未來2-3年的產業或公司,如AI(人工智慧)、 IP(矽智財)、ASIC(客製化晶片)、光通訊、重電等。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8月以來,各樣原因導致美股出現較大波動,干擾因素包括日圓套利交易、美國總統選舉膠著、經濟雜音與降息預期而快速提升。儘管大盤面臨市場亂流快速拉回,但隨著美國最新通膨、勞動相關數據緩和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加上零售銷售數據回歸基本面,盤勢明顯回穩。就產業面來看,AI帶動結構性成長動能,半導體整體明顯好轉,趨勢不變,明年也可望見到消費性電子逐漸復甦;台股及美股供應鏈股價下跌並快速下修評價,但出貨有望延到明年第一季,加上明年獲利有機會上修,AI伺服器成長動能應可延續。展望後市,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隨著時序逐漸進入第4季旺季,全球利率環境也將逐漸偏寬鬆,對後市維持正向看法,但各產業、各公司表現可能不一致,主動選股仍是中長期為較佳策略。
AI新勢力1/「吃電怪獸」引爆能源話題 這小子挑戰教主「用這方法」就不需新核電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月8日啟動,4小時的能源議題討論中,核電從「反核」或「擁核」是非題,轉為「多選題」,擔任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深知企業購買綠電苦楚而力挺核電,尤其台灣經濟邁入AI新世代,「沒電力」就等於「沒國力」。童子賢挺核主張,關鍵源自ChatGPT問世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巨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冠上「AI教父」,然而獨霸AI晶片市場的輝達GPU,跑出超級算力也極度耗電,成了「吃電怪獸」,科技大咖急尋解方。不過,「『CPU+GPU+NPU』能一舉解決AI設備又貴又耗電的痛點。」這話出自43歲的耐能(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凱米颱風襲台前夕,台北市電腦公會7月23日舉辦「迎向AI新時代-從COMPUTEX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步」記者會,CTWANT記者觀察,現場座無虛席,賓客不畏風雨,就是為了聽童子賢的AI與核電看法。記者會上,主持人做球給童子賢,將話題轉向能源議題。童子賢滔滔不絕地解釋,台灣去年用電2821.4億度,3、4年後就會超過3000億度,若一度發電成本差1元,一年就要多花三千億元,「如果搭配3成綠能、3成核能,以及4成火力發電,這樣經濟效率較高的排列組合,省下經費就可以彌補健保的缺口、高等教育跟研究的需求,這樣更有意義。」「沒電力就沒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國力!」童子賢慷慨激昂地開出解方,必須要重新考慮核電,其他大老也連連贊同時,輪到坐在最邊邊的第七位演講者,卻說出不同看法。「完整的(AI運算)系統應該是CPU+GPU+NPU」,而非單純用GPU跑AI,因為代價太大,用了NPU這樣的低功耗晶片後,「就不需要像童董事長一直在講的,甚至要蓋核電廠才有電力去支持這種運用。」劉峻誠一開口,竟然直球對決童子賢,台下引起一陣騷動。圖為氣象署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也建置GPU架構系統。(圖/報系資料照)不同處理器在AI系統中扮演不同角色,CPU(中央處理器)為電腦核心處理單元,負責執行和控制,處理基本運算和邏輯運算,GPU(圖形處理器)為了圖形和影像處理而生,擅長並行處理大量數據,隨深度學習興起,被廣泛應用於AI運算中,NPU(神經處理器)專為AI推理任務設計,能在低功耗情況下高效執行深度學習模型。在輝達GPU制霸下的AI算力有多耗電?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到,使用Google搜尋網路,平均每次耗電0.3Wh,使用ChatGPT平均耗電2.9Wh,將近十倍。高盛證券預估,2023年至2030年間,全球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將增長160%,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甚至憂慮,未來兩年「晶片荒」將轉為「電力荒」。經濟部能源署也「保守估計」,在AI帶動下,我國用電量10年將增加32%,拉高到3641億度左右。據此,當各國及科技龍頭展開AI算力軍備競賽,巨資向輝達購買GPU,同時也面臨接踵而來的耗電與排碳問題。Supermicro美超微全球業務資深副總裁周政賢向CTWANT記者表示,AI運算要大量的電,部分是為了散熱,所以「液冷」技術開始受重視,畢竟「新設電廠在許多國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IP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瑞恩‧哈斯日前也表示,到2030年,AI資料中心會消耗美國電力20到25%,比現在的4%大幅增加,所以他們現正砸錢研究如何降低人工智慧技術的功耗。NPU業者劉峻誠給出另一個方向,「GPU其實不適合跑AI,因為他太貴、太耗電,台灣總不能到處都蓋核電廠。」「如果我們把NPU真正發揚光大,台灣就不會在AI時代只是個製造和代工業,是我們能真正掌握、自建專屬台灣且有影響力的AI。」AI時代需要大量電力,讓核電廠的存廢引發各界關注。(圖/CTWANT資料照)「年底有好幾家雲端大廠,已經非常明確要做『類NPU』架構,而且是國際的一線大廠,這事正在發生!」劉峻誠得意地向CTWANT記者說。事實上,英特爾去年推出的新款Core Ultra處理器晶片,測試20次AI圖像生成時發現,NPU執行任務要20.7秒,僅花CPU一半的時間,功耗更降低75%,只有10瓦,優於GPU的37瓦,整體效率提升7.8倍,若將NPU與GPU結合使用,處理時間更僅需11.3秒,最後推出結合三種模式的晶片。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這類型CPU+GPU+NPU的做法,會越來越普遍,雖然GPU的算力還是比較強,但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NPU的省電優勢不容小覷,而輝達GPU獨霸的AI高算力系統,要如何擺脫吃電怪獸的桎梏,大家也拭目以待。
不滿美國持續對台軍售 中國暫停與美國「軍控和核武擴散」談判
昨(17)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決定暫停與美國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由於美國無視中國反對,持續對台軍售,要求美國必續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昨日在記者會上說到,美國無視中國堅決反對和多次交涉,持續對台軍售,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嚴重破壞雙方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因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國舉行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並指責「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表示,中方願意在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和平共處等基礎上,與美保持國際軍控議題的溝通,但美方須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這是雙方對話交流的必要條件。《衛報》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指責中國將軍備控制談判當成雙方關係中操控其他地區衝突的籌碼,此「效仿俄羅斯」的行為,被認為「破壞了戰略穩定,提高軍備競賽的風險」,雖然中國選擇不管理戰略風險,但美國將持續對和中國討論降低風險的措施保持開放態度。
抗議對台軍售!北京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擴散問題」與華府談判
北京17日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子擴散問題」與華府進行談判,以抗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的報導,中新社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詢問:「2023年11月,中美曾在華盛頓舉行了軍控與防擴散諮詢。一段時期以來,個別美國高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指責中國拒絕和美方舉行新一輪磋商,也未對美方有關提議作出實質回應。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此,林劍回應:「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無視中方堅決反對和反覆交涉,持續對台軍售,採取一系列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壞雙方互信的消極舉動,嚴重破壞雙方繼續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為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方商談舉行新一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造成此局面的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也補充:「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基礎上,與美就國際軍控議題保持溝通,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為雙方對話交流創造必要條件。」另據《衛報》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責中國「效仿俄羅斯」,以雙邊關係中的其他衝突為由,暫停「軍控談判」,「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不幸的是,透過暫停這些磋商,中國不再選擇管控戰略風險,並防止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但我們美國還是會繼續針對與中國的協商保持開放態度,以制定並實施具體的風險降低措施。」報導補充,中國目前估計擁有500枚核彈頭,但美國國防部預計北京將在2030年生產超過1000枚核彈頭。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說法,中美2國在去年11月舉行了5年來首次的軍備管控會談,當中討論了《核不擴散條約》等核安全問題,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遵守情況,此外雙方還針對太空安全和常規軍備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AI軍備競賽開跑!未來五年大廠資本支出將破1兆美元
AI商機無限讓科技大廠展開軍備競賽,資本支出也急速擴大。投資機構Bernstein最新報告預測,未來五年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蘋果等五大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合計將突破1兆美元,其中絕大部分將投入AI晶片及資料中心。Bernstein估計,上述五大科技巨頭光是今年合計資本支出就高達2,000億美元。以往科技巨頭資本支出大多用來投資房地產、伺服器及網路設備等固定資產,但隨著生成式AI市場快速起飛,科技巨頭投資重心紛紛轉向AI相關設備。Bernstein分析師表示:「過去18個月AI一直是科技業投資重點,但這波投資循環的規模還在持續刷新紀錄。」以往科技巨頭資本支出占年營收比重約10%,但Bernstein預期未來兩年該比重將增至14%或15%。以上述五大巨頭預計在今年支出的2,000億美元為例,金額將超越標普500指數其餘90家上市電信公司的資本支出總和。
繁中守護者1/「不會做才更要做!」解密蔡明介督軍 聯發科為台灣訓練LLM輝達也相挺
「不會做,才更要做!」台灣晶片一哥聯發科技4月9日發表繁體中文語言模型MR BreeXe,以450億參數超越中文版ChatGPT3.5,奪下世界最強的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LLM)。儘管外界看熱鬧,也有酸民說贏了ChatGPT3.5沒什麼好驕傲,但台灣科技圈人士深知,聯發科努力「緩解了一場迫切危機!」近年全球爭相砸錢啟動的AI及LLM軍備競賽中,以歐美思維為主流,英語稱霸,中文則以中國大陸簡體中文的語意邏輯掛帥,繁體中文相對弱勢,直到聯發科的MR BreeXe出現,緩解了被「邊緣化」的危機。CTWANT記者採訪多位關鍵人士,得知了這場艱辛的技術研發過程,其實是一場文化保衛戰,連輝達聞訊後也上門,將去年底新推的AI超級電腦Taipei -1,交與聯發科訓練模型。業內人士表示,聯發科在1997年從聯華電子多媒體部門分出來後,「拿到的牌都是最差的那一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主攻的產業都是世界上最競爭最難的,然而蔡明介一路走來的經營理念,就是有一個頂級的公司,才能把人才留在台灣。聯發科從光碟機晶片組開始,一路做到全球行動通訊晶片第二大廠,蔡明介引領技術創新之際,也觀察到AI科技將扭轉局勢,2019年他親自拍板、督軍,成立聯發創新基地,負責AI的前瞻研究,「比很多業者都早發現AI的重要性,將會形成『革命性的轉變,就像一種新的電力。』」聯發科技協理葉家順表示。輝達去年底推出最新的AI超級電腦Taipei-1,讓聯發科第一個做訓練。(圖/翻攝自GoogleMap)「AI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大語言模型,聯發科是以技術力為主的公司,要做、就做對世界有影響的技術。」業內人士表示,聯發創新基地最初研究的是自然語言處理(NLP),是一種人工智慧的分支,可讓電腦理解、產生及處理人工語言,「最一開始的AI研究真是萬事起頭難,常改到死。」2022年6月蔡明介下令基地放棄舊研究,改成全力押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並啟動首個開源繁中大語言模型,跟一級主管這樣說,「沒有人做,所以我們要做!」聯發科員工跟CTWANT記者說,當時董事長下軍令,但大家都面面相覷,OpenAI當時還默默無名,ChatGPT更是在2022年11月30日才發布,等於沒有任何前例可循,更何況是要做台灣為主的繁體中文系統,幾乎是從零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的合作夥伴都很關切,頻頻問我們,怎麼做、你會嗎?當然不會呀!」聯發科員工表示,因為大家都知道做大語言模型的難度大、門檻高,一般單位是做不來的,聯發科在研究過程中也「踩了不少坑、撞得頭破血流」,但在其他陣營開發速度陸續放緩後,「這件事反而成了『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得到很多夥伴的協助。」「最難的就是一開始,找不到適合的人才」聯發創新基地負責人許大山是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曾任台大副教授,被學生廣為流傳的「年年書卷獎的台大電機學霸」。他跟CTWANT記者說,當時聯發科在AI頂級科學家圈內是沒有名氣的,花了很大力氣才能招募到人才,有了成果、上了幾篇國際級的論文,學者們認識我們,後續才比較順利。目前聯發創新基地在台大、劍橋、倫敦都有據點,「成員就像是個小的聯合國。」業內人士說。聯發創新基地負責人許大山。(圖/記者黃耀徵攝)聯發科「MR BreeXe」是以法國AI業者推出的Mixtral 8x7B開源模型為基礎去開發,繼承Mixtral多專家模型特有的節省運算資源、提升速度優勢,再加上聯發創新基地的訓練,在繁體中文測試項目(TMMLU+、MT Bench TW)超越GPT-3.5,並優化台灣常見之地端應用,提升產業界檢索增強生成(RAG)的體驗,還能一口氣處理4萬字的長篇資料,而Mixtral只能四千字。AI龍頭輝達得知聯發科在做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特別拿出他們去年底才推出最新的AI超級電腦Taipei -1,讓聯發科第一個跑數據、做訓練。截至4月初MR BreeXe正式發表,450億參數,比OpenAI兩年前發表的中文版ChatGPT3.5模型參數規模270億,遠超出一大截。「其實聯發科以繁體中文切入做大語言模型,是『緩解了一個非常迫切的危機』,」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黃敬群跟CTWANT記者解釋,以網路搜索來說,使用者14億人、源自中國的簡體資料在世界上的點擊量絕對高過台灣的,像是Google台灣就花了百人團隊去「平衡」,才讓台灣人看到的網頁搜尋符合需求,但到了AI時代,這些人工干預就失靈了。
地表最強晶片1/輝達軟硬通吃「老黃像AI傳教士」業者想入教 分析師:有應用就沒泡沫
畫面從宇宙看向地球,然後靠近、聚焦在正中間的台灣,旁白介紹起AI預測颱風的技術,畫面裡有圓山飯店、台北101大樓,還有美麗明亮的台北盆地,長達兩分多鐘的介紹,反覆出現的台灣小島,最後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從舞台邊走來,迎接上萬人的掌聲;這影片光是在輝達的官方Youtube頻道上,一周內已接近2700萬次點閱。這不是觀光宣傳影片,而是輝達在GTC開發者大會上宣傳旗下的「Earth-2氣候數位孿生雲平台」,與台灣的中央氣象署、IBM子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合作,將生成式AI應用在預測天氣上,「我們真的想知道怎麼預測極端氣候,讓人們遠離傷害」黃仁勳說。這段影片,不但為了人類的安全,也是「台灣囡仔」黃仁勳的一份心意,讓台灣站在世界的中心。「我們知道,這場新的工業革命、AI革命,台灣正處在中心的位置」,黃仁勳會後與矽谷的台灣同業吃飯時大喊,「跟我一起說好這個故事。台灣加油!」「所謂科技的傳教士,就是能將這個技術的熱情與影響力擴散給更多領域。」業者向CTWANT記者說,「這次真是AI佈道大會,連我都想入教了」。黃仁勳在美國時間18日舉行的開發者大會,發表地表最強AI GPU晶片,兩個Blackwell,加上一顆Arm架構Grace CPU組成的「超級AI晶片GB200」,AI訓練速度比前代H100快四倍、推理能力優30倍,成本和能源消耗低25倍,已經有許多大型科技廠下訂。其中被點名、馬上就能受惠的Blackwell供應鏈,包括華擎旗下永擎、華碩、鴻海、技嘉、英業達、和碩、雲達科技、緯創、緯穎等企業,外資券商報告也加碼點名,除了晶片製造主角的台積電,包括日月光、欣興、廣達、奇鋐、雙鴻等台廠也有相關訂單;儘管活動已過去一周,但餘威仍持續發酵,被點名的台灣供應鏈被媒體封為「AI十虎」持續在股票市場強強滾,甚至有廠商飆到被列為「注意股」。與會業者表示,難得可在這樣的國際級大展覽上聽到很多台灣腔。(圖/翻攝自輝達GTC臉書)與會業者提到,其實除了目前浮上檯面的伺服器供應鏈,還有很多看點,像是現場展示的包括車用平台、醫療等應用都指日可待,甚至是演講壓軸的機器人領域;與會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大家應該要關注的是,除了賣硬體,輝達開始推商業軟體業務,未來可能包套販售,是準備好種子開始『撒豆成兵』了。」黃仁勳在國際記者會上提到,Nvidia希望成為AI領域的台積電,替所有想導入AI技術到自家業務的人簡單入手,「就像我們把點子給台積電,製造後我們就能拿走晶片」,推出的AI微服務Nvidia NIM,就是客製化AI時的「副駕駛」,提供NVIDIA 推論軟體(包括 Triton Inference ServerTM 和 TensorRTTM-LLM)驅動的預先建置容器,為語言、語音和藥物發現等領域提供符合產業標準的應用程式介面(API),開發人員就能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中快速開發程式,首批客戶包含Adobe、SAP、Cadence等。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簡單來說,就是「整體包到好」,過去買軟體可能像是毛胚屋,還要自己採購家具、或重新裝潢,但現在的趨勢是已經裝好家具的房子,客戶可直接入住,「甚至連門口警衛都幫你安排好了。」「成熟的企業平台坐擁資料金礦,這些資料可以變成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輔助夥伴,是各行各業成為人工智慧公司的基石。」黃仁勳表示,輝達其實也是個「軟體公司」,擁有「AI技術、專業知識、基礎設施」這三項條件,足以成為「AI代工廠」,他說,AI對人類的大貢獻便是「縮小技術鴻溝」,一般民眾就算不會程式語言,也能成為指令工程師,就像「我太太跟我說話時,她就在當我的指令工程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GTC展會與技嘉集團總經理李宜泰相見歡。(圖/技嘉提供)有像黃仁勳這樣能言善道的AI教主,2023年一整年,AI概念在全球被炒得如火如荼,不少投資機構擔憂股市泡沫或過熱,特別是輝達股價從去年1月至今漲幅已高達450%。「AI有應用就不是泡沫」,美林證券亞太區硬體科技研究主管鄭勝榮表示,目前是AI發展初期,在主軸為布局基礎建設的軍備競賽下,第一階段以硬體受惠多,台灣供應鏈有多種解決方案和高價值專利權,將迎來5到10年的爆發期。「現在AI產業不只有一種、而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是為何可以強調整個產業大繁榮的原因,」鄭勝榮表示,台灣科技產業經歷三波大週期循環,第一次是1980年代的PC產業,第二波是2006到2010年的智慧手機,現在是第三波AI浪潮,許多不同的業者都在開發平台,而台灣業者經歷多次的潮起潮落和洗牌,能撐到現在的都是「夠資格的供應商」。安聯投信也提到,2023年被視為深層式AI的元年, AI不僅影響科技產業,也顛覆其他產業,如藥物研發、農業等領域等,暫時未見泡沫化的可能性,且前景亮眼。
AI成駭客攻擊網路利器? 谷歌CEO:人工智慧能協助抵禦威脅
多家科技巨擘高層上周齊聚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會議上,人工智慧對網路安全所帶來的影響成為與會人士討論的重點之一。谷歌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儘管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許多人擔憂駭客可能會利用該工具來加強網路安全攻擊,但反過來,人工智慧也能成為防禦者手中的武器,有助於加強抵禦網路安全襲擊的能力。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會議上,將網路空間描述為一個新的戰場,並表示,「伴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技術軍備競賽又上了一個臺階」。對此,谷歌CEO皮查伊表示,人工智慧工具可以幫助政府和公司加快發現和應對來自敵對行為者的威脅。「民眾擔心影響網路安全是正確的。但我認為,實際上,人工智慧加強了我們對網路安全的防禦。」越來越多惡意行為者利用網路安全攻擊作為行使權力和勒索金錢的一種方式,且攻擊的數量和複雜程度一直在增長。網路研究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的數據顯示,網路攻擊在2023年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估計有8兆美元,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10.5兆美元。今年1月,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發曾發佈報告稱,人工智慧將會加劇網路攻擊威脅,降低駭客的進入門檻,並可能造成包括勒索軟體攻擊在內的更多惡意網路活動。然而,皮查伊表示,人工智慧也縮短了防禦者發現攻擊並做出反應所需的時間。他表示,網路駭客在入侵系統時,只需在多次入侵中成功一次即可,而防禦者必須每次都成功防禦才能保護系統。谷歌上周宣佈了一項新計劃,提供人工智慧工具和基礎設施投資,旨在提高網路安全。該公司還公佈了一款名為「Magika」的免費開源工具,旨在幫助用戶檢測惡意軟體。皮查伊說,這些工具已經被用於公司的產品,如谷歌瀏覽器和Gmail,以及公司的內部系統。
人工智慧掌中戲1/二大IC設計龍頭廝殺 生成式AI晶片「最強大腦」植入手機
今天也AI(人工智慧)了嗎?昔日電影裡酷炫魔幻的AI,也要飛入尋常百姓家。近一個月來,先是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Qualcomm)發表「驍龍8 Gen 3」,主打新一代旗艦AI手機晶片,台廠聯發科(2454)不讓賢,也推出「天璣9300」,跑分追過其他同業,使得手機市場掀起一輪廝殺,明年起,高價手機若沒有內建AI、那就落伍了。一年多前ChatGPT橫空出世後,國際上各大科技公司掀起大型語言模型建置及超算力雲端資料庫的軍備競賽,如今這場生成式AI賽局,因IC設計龍頭們的廝殺,也從雲端往下落地,直接攻進終端設備――手機市場。蟬聯多年王者的全球第一大IC設計業者高通,今年第二季被專攻繪圖處理器GPU晶片的輝達(NVIDIA)超越,就是因輝達能大啖生成式AI晶片市場而奪魁;高通緊急在10月25日於夏威夷發表其秘密武器驍龍8 Gen 3,主打可在終端裝置上運行生成式AI,而第一個搭載高通驍龍8 Gen 3晶片的是小米14手機。小米14在10月31日晚間首次開賣,到雙11活動前的短短10天就賣出144萬支,創下小米高端旗艦機最高銷量紀錄,雙11購物節當天,更是收割所有大陸電商平台上的銷售冠軍,包括京東、天貓、抖音等,讓小米創辦人雷軍大呼「我們都沒有想到小米14會這麼受歡迎」。大陸手機品牌率先使用AI晶片,高通陣營是小米14、聯發科陣營為vivo X100。(圖/翻攝自vivo發布會YT、維科網)除了小米,接下來包括華碩、華為、OPPO、索尼及中興等,許多兩岸的手機品牌會用驍龍8 Gen 3晶片做手機。外資看好這能讓高通在明年第一季的手機業務營收季增雙位數,大幅優於先前預期的季減3.4%。全球排名第四、台灣的IC設計龍頭聯發科也不甘示弱,11月6日大動作發表最新旗艦級手機晶片「天璣9300」,效能強卻省電,正面對決高通。用測試程式Geekbench來看,聯發科的天璣9300跑分大約7500分到8000分,蘋果A17Pro 為 7100到7700 左右,高通的驍龍8 Gen 3則是落在7200到7500分。跑分如何贏過勁敵?聯發科員工告訴CTWANT記者,「這是商業機密,無數工程師夜以繼日地測試與研發,採取跟高通不一樣的配置設計,才能把原本需要放在大型雲端伺服器機台上、生成式AI所需要的架構,採用台積電(2330)4奈米製程打造,總計227億組電晶體,濃縮在這小小的手機晶片上。」第一個使用天璣9300的是大陸品牌vivo X100,11月13日開賣,雖沒趕上雙11活動,但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14日凌晨在其微博上發文表示,X100系列是前一代X90銷量7.4倍,還開玩笑說因供不應求大缺貨,要「馬上訂機票回產線打螺絲」。這兩款都是高價產品,最基礎的機型約1.7萬元台幣起跳,能在當前低迷的大陸消費市場闖出業績,可見外界對於AI手機的高期待。而內建AI晶片的重點,就是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操作AI,不需要連上網路,就能體驗ChatGPT帶來的震撼、也就是生成式 AI,最強大腦放進你的手機裡,讓你的手機作詩作曲寫故事,手拙的人也能以此不斷產出精緻新畫作,只要想得到、沒有做不到,掌握成千上萬的資料庫,擁有教師等級的知識回答。舉例來說,一般手機若要做AI畫圖,須下載專用的商業APP,或是連上網站,將你的資料或要修改的照片上傳到APP公司的伺服器做圖、做完再下載回自己的手機,所以速度比較慢,試用完後需要付費,也擔心你的資料因此被APP公司「扣留」。AI晶片內建後,手機不需要上網,就能使用生成式AI功能。(圖/翻攝自天璣9300發布會YT)聯發科技無線通訊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輯跟CTWANT記者說,「就是注重隱私和個人化,越來越多人會想在手機端就完成AI,而不是上傳雲端」,看到這個趨勢,聯發科才提早研發,想辦法把AI做進晶片裡,在收不到網路訊號的地方,AI助理也可以繼續運作。然而手機的記憶體的確比較小,沒辦法像ChatGPT一樣、大語言模型擁有1750億個參數,聯發科目前研發出最高可支援330億組參數規模的語言模型,但對應的記憶體容量至少要33GB以上 ,目前主流的手機記憶體則是8GB或16GB,所以天璣9300以16GB記憶體容量為主,最高可對應130億組參數的執行規模。參數越多、AI就越聰明,雖然手機的AI還無法全知全能,但聯發科推出可擴充平台,替換技能包內的參數,改變成你想要的專精知識,像是金融、美術等任何你有興趣的事情,反而會比現有的ChatGPT更專業。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17日在美國表示,他們光是在2018至2023年間,就投入約180億美金於技術研發,就是因為起步早,才能拿下現在領先的市占率,相信在天璣9300的帶動下,今年旗艦級手機單晶片的營收規模將可達10億美金。
「ChatGPT之父」遭解雇 外媒驚曝原因:怕AI有天摧毀人類
科技越來越進步,AI發展也逐漸成熟。不過「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於17日解雇執行長奧爾特曼(Sam Altman),此消息一出讓外界譁然,更有消息稱,是奧爾特曼的研究太激進,AI總有一天會摧毀人類。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ChatGPT之父」奧爾特曼被董事會解雇,不僅震驚外界,公司內部也有多名高階主管辭職抗議,現在OpenAI的許多員工都希望奧爾特曼回歸。雖然奧爾特曼也認為AI有潛藏危險,但他還是不停在該領域創新,奧爾特曼積極定位OpenAI,確保他們在人工智慧軍備競賽中保持領先,也朝獲得大量資金為目標。奧爾特曼在9月想從軟銀獲得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7億元)的資金,來買運行ChatGPT等工具的硬體設備。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曾說,他每天都會用ChatGPT,也相信人工智慧的力量。據了解,此次解僱事件的關鍵人物,是OpenAI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蘇茨克維在公司內部創了一個「超級聯盟」團隊,希望未來的GPT-4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報導稱,如果蘇茨克維跟其他董事會成員,對奧爾特曼的激進行為產生擔憂,那因為人工智慧危險產生分歧,讓人離開OpenAI的事件,恐怕不會只有一起。OpenAI員工阿莫迪(Dario Amodei)2021年和幾名OpenAI員工離開公司,創立了人工智慧新創Anthropic,成為OpenAI的競爭對手,他們也致力於建立更安全的人工智慧。
AI軍備競賽開啟! Google砸20億美元投資OpenAI競敵Anthropic
外媒報導,全球搜尋引擎巨頭Google近日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Anthropic投資20億美元,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巨頭們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投資狂潮。Anthropic的一位發言人證實,該交易的結構為可轉換公司債,是一種將在該新創公司的下一輪融資中,轉換為股權的特殊債務。知情人士透露,在最新一輪融資中,Alphabet旗下的Google投資約5億美元,並承諾未來再投資約15億美元。Anthropic如今已吸引來自亞馬遜和谷歌兩大科技巨頭的資金。亞馬遜今年9月向Anthropic進行了一筆高達4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並表示,將與日益壯大的雲端運算競爭對手們在人工智慧方面展開競爭。提到OpenAI的競爭對手,Anthropic往往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公司。Anthropic的創辦人之一是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曾在OpenAI擔任過核心成員,是首席科學家和聯合創始人之一,並在該組織的早期研發階段起到了關鍵作用。OpenAI和Anthropic都在用其獨家研發的前沿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來建立聊天機器人。這類AI聊天機器人能夠根據用戶給出的簡單提示瞬間生成用戶所需的內容;相較於OpenAI的ChatGPT,Anthropic所研發的聊天機器人Claude特別強調功能全面且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以及大幅減少AI技術中的偏見和歧視問題。在一些AI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切看似是OpenAI與Anthropic的競爭,實則OpenAI背後的大股東微軟與Anthropic重要支持力量谷歌和亞馬遜之間的「雲端運算戰爭以及聚焦「未來技術的」生成式AI大戰。對於Google和亞馬遜來說,投資像Anthropic這樣的新創公司是鞏固與塑造掌握核心AI技術的新創公司關係的一種重要方式,並推動他們使用自己專有的雲端服務工具。有專家預測人工智慧將變得無所不在,若未來如此發展,便需要大量的雲端運算資源。這意味著專注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未來將成為這些雲端服務巨頭們的利潤豐厚的大客戶。
美收緊晶片禁令 輝達股價跌掉15%市值跌破1兆美元大關
自美國9月初進一步收緊對中國高階晶片出口以來,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股價已經下跌了超過15%。周四(26日)大跌3.48%,報403.26美元,創下今年6月中旬以來新低,市值跌破1兆美元,至9960.5億美元。不過,在數周前把輝達納入美國模型(US Model)投資組合中的摩根士丹利(大摩),近日更將此公司納入全球股票模型(Global Equity Model)投資組合,並進一步購入了該公司股票。同時,大摩認為輝達是半導體產業中的首選股票。大摩分析師表示,輝達於AI領域的曝險、定價能力尚未得到充分成長機會,加上最近股市回調,因此提供了增持輝達的機會。分析師還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商業化,引發了對運行人工智慧推理和訓練所需計算能力的軍備競賽。「這為輝達的晶片帶來了巨大的需求變化,導致盈利預期大幅上調。」分析師說明,儘管該股股價此前已上升,反映了這種需求轉變,惟這期間的估值卻在下降,這反映出超預期的盈利。「目前該股26倍的2024財年預期每股收益,比5月份50倍的高峰值低50%左右,對於想要買入的投資者來說很具有吸引力。」截至周五(27日)收盤,輝達股價上漲1.74美元或0.43%,收盤價為405.3美元。
鴻海轉投資夏普「Tech-Day」11/10東京登場 聚焦4大主題
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夏普(Sharp)為了紀念今年為創業第111周年,將於11月10至12日在日本東京大型展覽中心舉辦「SHARP Tech-Day」,重點將圍繞在智能生活、智能工業、智慧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等四大主題。鴻海集團於2016年入主夏普,當時鴻海集團及時任鴻海董事長的郭台銘合計以5890億日圓天價,取得夏普66%股權,然而隨著時空環境轉移,LCD不敵OLED等各種新型顯示器的產能軍備競賽,夏普財報並未有出色表現,今年第一季更因提列大筆資產減損,導致鴻海以權益法認列轉投資虧損,衝擊其財報。夏普表示,「SHARP Tech-Day」是公司首次獨立舉辦的大型技術展示活動,並說明,在此次活動中會場設有能夠體驗「智慧生活」、「智慧產業」、「智慧城市」和「永續性」的四大區域,與技術合作夥伴公司協同合作,供參觀者體驗接軌世界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大主題為「Be a Game Changer–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塑造我們的未來」,介紹將成為公司中長期持續增長動力的創新技術。「Less is More」以智能生活為主題,利用人工智慧(AI)和擴展實境(XR)技術,減少家中各種擔憂並使生活更加豐富舒適的技術;智能工業的未來以「Better Efficiency」主題,提出使用RX為智慧支持多樣工作風格的概念,為各行業帶來速度和效率的提升。「Better Safety」以智慧城市為主題,可體驗如AI駕駛輔助以及在災害發生和預防時有用的技術等,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安全和保障的技術;「Greener Energy」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展出生產未來可再生能源,以及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來解決未來環境問題的技術。夏普表示,此活動目標是針對商業人士、一般民眾、學生等的人們提供一個多面向體驗的活動。未來將致力於實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各種領域中具有夏普特色的創新。不斷提供新價值,並致力於建立一個「強大品牌企業SHARP」。
繼英美之後第3國 澳洲購逾200枚戰斧
澳洲國防部21日表示,澳政府已決定耗資約13億澳元(約新台幣266億元),向美國採購200多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以增強海軍的遠程打擊能力。澳洲外長黃英賢20日受訪時稱,地區的環境變得更具挑戰性,澳洲正透過「嚇阻和再保證」來達到戰略平衡。她並透露,澳方正討論邀請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參加新一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先前日本已經表明計畫採購400枚戰斧,並決定最晚到2027年度改裝海上自衛隊的全部8艘神盾艦,使其可搭載戰斧。相對於日、澳大手筆採購戰斧,台灣也有增程型的「雄二E」(雄昇)飛彈,被稱為台版戰斧,韓國則有「玄武3型」巡弋飛彈,北韓亦曾試射長程戰略巡弋飛彈,加上大陸也有類似裝備,東亞各國將擁有數量驚人的巡弋飛彈,是全球巡弋飛彈部署最密集的地區。戰斧巡弋飛彈是美軍第一線的絕殺武器,射程達1500公里,具有先進的遠程打擊能力,過去美方只跟英國分享。澳洲國防部21日稱,澳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戰斧的國家。澳方採購計畫已於今年3月獲美批准,日本則尚未。目前,戰斧陸基發射型號基本退役,只保留潛艦發射和水面艦艇發射型號。台灣的「雄二E」則是地對地巡弋飛彈,射程推估為1000至1200公里。澳方採購的戰斧將用於澳洲皇家海軍的「荷巴特級」(Hobart Class)驅逐艦。此外,澳政府還批准向美購買60多枚AARGM-ER空對地飛彈。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說,隨著配備這些強大的遠程打擊飛彈,澳政府正在加快步伐,落實《國防戰略評估報告》提出的建議。澳洲外長黃英賢20日接受澳廣(ABC)節目專訪。主持人問到,澳洲目前是否在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她表示,現在的情況是,地區的戰略平衡發生了變化,戰略環境變得更具挑戰性,澳洲正透過「嚇阻和再保證」(reassurance)來達到戰略平衡,而這正是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作用。針對中國外長王毅何時訪澳的問題,黃英賢說,她去年底訪華時與當時的外長王毅討論的事情之一,就是重啟與中國的外交和戰略對話。「顯然,我們希望下一次對話將在澳洲舉行」,官員們正在研究具體日期。
外資高喊輝達目標價1000美元引熱議 「有本事就追上我!」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AI)伺服器熱潮席捲市場,也讓外資再度喊出驚人的目標價。外資研調機構Aletheia資本發表最新報告,以「有本事追上我」(Catch Me If You Can)為題,看好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將受惠於AI伺服器與GPU加速器的強大成長,並上調目標價至1000美元,討論度十足。Aletheia資本表示,隨著新一代AI GPU B100問世,預期輝達將在明年出貨400萬台GPU加速器,AI伺服器市場規模至2025年將增長至多3倍,來自資料中心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85%;加上輝達可能買回庫存股,因此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從原先的 460 美元上看1000美元,即看好 NVIDIA 股價將有機會翻倍。Aletheia資本在報告中上調2023至2025年AI伺服器出貨量15%、45%、35%,預期可達190萬台、360萬台、450萬台。此外,隨著CSP等雲端系統商進入AI軍備競賽,預估2025年AI伺服器市場將暴增至2022年的4.5倍,規模上看1350億美元;GPU加速器市場則從今年的270億美元爆增3倍,至2025年810億美元的規模,顯見AI伺服器和AI GPU加速器商機之大根據報告的說法,AI伺服器的需求受到來自全球的帶動,包括美國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次等規模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中國電商與企業等。儘管 AI 伺服器在可看見的將來可能僅維持在小於 5%的滲透率水準。不過,Aletheia強調,GPU扮演著AI伺服器成本表中最大的項目,因此認為輝達無疑是最大贏家。同時,Aletheia也提高對輝達的營收預估,認為其資料中心的營收在2023至202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85%,並將於2025年翻倍、2026年也有40%的成長表現。Aletheia還預期輝達將會在2024至2026年回購自家股票。不過,Aletheia曾在2021年台積電飆漲之際,就將其目標價喊上1000美元,引起市場震撼。投信公司指出,可觀察本月下旬的輝達財報與市場展望,目前市場預估正向看待,提醒投資人做好風險控管,審慎評估相關資訊。
馬斯克示警:2045年電力需求將暴增兩倍 「缺電恐阻礙AI發展」
特斯拉執行長、億萬富翁馬斯克近日頻繁表達了他對電力供應的擔憂,他預計,兩年內年將由缺矽變為缺電,而這可能阻礙AI的發展。馬斯克預測,2045年的電力需求將為目前的兩倍,而AI服務器耗能暴漲三倍之際,缺電可能將阻礙該行業的蓬勃發展。馬斯克上週二(25日)在美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太平洋綠能(PG&E)舉行的會議上,對能源業高管表示,目前確實需要更快地確定供電項目的時間表,並具有高度的緊迫感。他補充道,「若電力需求穩定且沒有大變化,那麼項目可以推遲;若快速變化,導致電力需求不斷增加,就必須採取更多行動。」能源高管和顧問們也認為電力需求會增加,但並不像馬斯克預測的那麼誇張。PG&E預計未來20年電力需求將增長70%,該公司認為這將是前所未有的。與此同時,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預計,到2050年,美國的電力需求將翻倍。馬斯克還警告說,電力短缺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就像最近晶片短缺阻礙科技和汽車行業一樣。而這一次,缺電可能會阻礙AI的發展。他在先前的一次活動中曾說,「我的預測是,我們將從今天的矽極度短缺變成,兩年內的電力短缺。這大致就是事情的趨勢。」計算能力(算力)是AI世界發展的基礎,而算力的瓶頸歸根到底還是電力,隨著爭奪AI軍備競賽日趨白熱化,對電力的爭奪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的最新報告,數據中心為訓練AI模型產生的耗能,將為常規雲端工作的三倍,預計到2030年,美國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
人類進入核軍備競賽? 大導演卡麥隆警告:AI武器化是最大危險
電影《魔鬼終結者》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近日發表他對AI的看法,他覺得AI武器化是最大的危險,因為人類將進入AI核軍備競賽。據《UNILAD》報導,近期AI迅速發展,似乎慢慢佔領世界,人工智能的力量是不可忽視,AI機器人近日跟聯合國說,對於管理世界,它們可以做得比人類領袖更好,而AI能把我們喜歡的卡通人物轉為現實,這技術也令人矚目。卡麥隆在電影界佔有一席之地,近日他接受《CTV News》獨家採訪時說,他同意專家對AI進步所產生的擔憂。卡麥隆說,他在1984年就警告過你們,但沒人聽,而現在重要的是評估誰在開發這項技術,以及他們是為了盈利,還是為了防禦。卡麥隆表示,「我認為人工智能武器化是最大的危險,因為人類會進入核軍備競賽。」如果有人不發展AI,那其他人還是會做,之後它就會升級。卡麥隆導過《魔鬼終結者》。圖為終結者中機器人內骨骼。至於AI是否能採訪或寫故事?卡麥隆回,他對機器人能寫出好故事這件是不擔心,這是美國演員工會聯合罷工中,所提出的可能性。卡麥隆指出,把一堆詞放在一盤沙拉中反芻,他不認為這能做出什麼東西感動觀眾,「你必須是人才能寫出東西,我不知道有誰會考慮讓人工智能來寫劇本。」據了解,《魔鬼終結者》主要取景於美國洛杉磯,由史瓦辛格扮演電子殺手「終結者」,從2029年回到1984年試屠殺了康納,而人類軍人比恩同樣回到過去,想保護康納。
中國偵查氣球事件 美空軍部長:太空監控力令人擔憂
中國「偵察氣球」今年2月在美國領空被擊落,除重傷美中關係外,也引起美方對國安的憂慮。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Frank Kendall)周一在華盛頓對國防作家小組(Defense Writers Group)表示,「偵察氣球」只是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小部分,真正要關注的,是中國在太空的舉動。據《美國之音》報導,肯達爾指出,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情報收集計畫,「偵察氣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至於讓美國空軍過度擔憂,但他對中國監控能力真正憂慮的,是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能力與影響力。他說,「作戰能力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監視、偵察、瞄準。他們(中國)利用太空做一些事情,比如試圖瞄準航空母艦、試圖瞄準機動部隊、各種類型的地面部隊。」他還指出,中國將其太空能力納入軍事用途,恐會促使軍事能力顯著提升,而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部分。根據澳洲國防太空部的統計,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已增加一倍,達到大約8000顆,而中國去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超過美國。澳洲航太產業協會負責人布朗(James Brown)指出,中國每年發射數百顆衛星,甚至還有更多的太空活動。他說,「人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都被距離我們上空只有100到200公里的中國衛星所監聽。」美國太空行動負責人薩茲曼(Bradley Saltzman)將軍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曾表示,由於美中軍備競賽日益激烈,太空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最具挑戰性的威脅」正是中國,其次才是俄羅斯。另外,肯達爾對國防作家小組表示,中國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方面取得的進展,是另一個讓人擔憂的部分。不論中國是對美國的空軍基地威脅,抑或是對美國航母的威脅,美方都應該盡快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