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質塑膠
」新車試駕/福斯T-Roc搖滾改款 蘇花公路深度體驗
福斯的跨界休旅車T-Roc首發於2017年,短短幾年全球銷量就突破百萬輛。台灣則是在2020年正式引進,由於外型時尚,車格又較Tiguan小一些,價格也僅在百萬元出頭,深受許多單身或小家庭的年輕人喜愛。如今首代T-Roc的小改款車型也已問世,台灣定在5月12日正式發表,先行引進的兩款車型分別為280 TSI Style Design(預售價122.8萬元)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預售價144.8萬元)。由於價格較上一代高出不少,曾引起不少車友討論,不過從預售兩天內首批300輛配額即完售的事實來看,T-Roc仍不愧為福斯繼Tiguan、Golf後,另一匹暢銷黑馬。T-Roc小改款目前引進280 TSI Style Design(左)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右)兩款車型,從車頭看見其差異。(圖/黃威彬攝)T-Roc車尾造型流線時尚,廠徽與字體都經過重新設計。(圖/黃威彬攝)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配備電動尾門與全景天窗。(圖/台灣福斯提供)為了證明這輛「搖滾小休旅」確實物超所值,福斯台灣還慎重地辦了一場「烏石港→太魯閣」來回的長程試駕,讓媒體能一次體驗到兩款不同車型。從整個外觀設計的風格來看,T-Roc仍延續小改前「類Coupe」的流線造型,主要改變在於全車系換上新式廠徽、字體,以及不同車型在車頭、車尾的區隔變化。譬如280 TSI車型配備標準LED遠近頭燈組,330 TSI則標配Matrix矩陣式LED頭燈;280 TSI的車頭為運動化保桿加上蜂巢式下氣壩,330 TSI則直接標配整套R-Line Performance套件;280 TSI的鋁圈為18吋,330 TSI則是19吋Misano黑化鋁圈等。試駕行程由頭城烏石港至花蓮太魯閣來回,途經高速公路、市區道路及蜿蜒山道等各種路況。(圖/黃威彬攝)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標配Matrix矩陣式頭燈組,能夠依據路況即時變換照明光形。(圖/黃威彬攝)車室格局雖經過重新設計,但與小改前變化不大,但整個座艙全面升級軟質塑膠,質感提升很多。此外,全車系標配最新Discover Pro 9.2吋多媒體鏡面觸控主機、原廠中文導航、Digital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App-Connect 多媒體手機鏡射(含Android Auto與無線Apple CarPlay)等配備,則是讓T-Roc成為最時尚的科技小車。而330 TSI車型,則還有R-Line Performance運動化真皮方向盤、黑色車頂、金屬踏板等運動風專屬配備。全車系標配最新Discover Pro 9.2吋多媒體鏡面觸控主機;330 TSI車型則配備R-Line Performance運動化真皮方向盤。(圖/黃威彬攝)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可顯示導航、汽車設定、駕駛模式等多種功能。(圖/黃威彬攝)在動力方面,T-Roc 280 TSI與330 TSI,分別搭載1.5升、2.0升渦輪增壓引擎。本刊記者在去程時先試駕330 TSI,回程再體驗280 TSI,由於試駕期間恰逢蘇花改蘇澳到南澳路段施工,不得不兩度改道行駛舊蘇花公路,也因此獲得更多的山道體驗。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0-100km/h加速只需6.8秒。(圖/台灣福斯提供)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搭載2.0升直四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達190匹。(圖/黃威彬攝)先來談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試駕感受,這車搭載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90匹最大馬力與32.6公斤米最大扭力,0-100km/h加速為6.8秒。以這顆引擎來說,原廠的設定可說略顯保守,同樣的引擎調校到200匹馬力以上都不為過。從蘇澳到南澳長達20多公里蜿蜒起伏的公路上,正逢陰雨綿綿,本是操駕山路的大忌,但330 TSI因為有全時四輪驅動加持,加上19吋的大輪胎、運動化懸吊設定,以及EDS電子限滑作動,一路上遇上各種刁鑽彎路,也都能從容過關。即使因為休旅車偏高的底盤設定,也依然能在穩定、自信之餘,帶來不少操控樂趣。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配備19吋鋁圈,輪胎尺寸為225/40R19。(圖/台灣福斯提供)回程時換上280 TSI Style Design,最大輸出為150匹馬力與25.5公斤米扭力。由於這顆1.5 TSI引擎具備汽缸歇停技術,擁有相當節能的油耗表現,本以為跑起山路會氣喘如牛。實際上到蘇花公路,雖然不能和330 TSI相比,但起步和前段表現都還不錯,只有在中高速域上坡時,有時會略顯吃力。撇開偶爾的熱血情懷不談,對於一般需求的買家而言,本刊記者認為280 TSI已綽綽有餘。搭配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油耗表現相當節能。(圖/黃威彬攝)回想整個試駕過程,這令本刊記者難忘的有兩個部分。其一是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標配的Matrix矩陣式頭燈組,能夠依據路況即時變換照明光形,尤其行駛在黑暗的中橫公路上,猶能備感安心。其二則是更進階的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能夠一鍵整合全速域A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等系統,而且只要彈指間就能啟動或關閉Level 2半自動駕駛。和許多車廠面臨的問題一樣,T-Roc還未發表,接單就已破盤,要等下一批到港,可能又是半年後的事。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台灣即使車市逆勢上昂,但因為整體市場太小,要和歐美等大市場搶車,終究屬於弱勢。對於號稱晶片大國的台灣來說,這無疑是一記無奈的巴掌。
飆上路/新好野男人 NISSAN All New Sentra
最近的汽車廣告流行溫馨風,利用車與家庭、車與個人成長的轉變,拍出一部部賺人熱淚的廣告片。但回顧過去50年,與台灣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一輛車,非裕隆速利及其後繼車Sentra系列莫屬。第八代大改款All New Sentra,在有「新好男人」稱號的Sentra上,多加了一點「野」的風格。相信很多人都跟本刊記者一樣,小時候坐著父親開的速利;長大後自己開著變大又變寬的Sentra。甚至在計程車還沒有強制塗裝黃色的民國七十年代,滿街跑的「小紅」也幾乎都是裕隆速利。這樣一部車,見證著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它是歷史,也是傳奇。All New Sentra的車頭線條與旗艦房車Altima極為神似。(圖右/黃威彬攝、圖左/黃耀徵攝)車頭最明顯的特徵是大大的V字形水箱護罩,這也是NISSAN最新的家族特徵。(圖/黃威彬攝)車身銳利流線 質感提升 過去Sentra一直有「新好男人」的稱號,除了廣告主打的印象外,其溫文的外表與寬厚的內涵,的確也名符其實。不過大改款All New Sentra卻多了一些「野」的感覺;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誤認成NISSAN的旗艦房車Altima。這種神似的感覺,主要來自概念車Nissan V-Motion 2.0的設計元素,最明顯的特徵是車頭大大的V字形水箱護罩,這也是NISSAN最新的家族化特徵。除了家族化水箱護罩外,All New Sentra的車身線條銳利而流線,風阻係數0.26Cd。此外,本次試駕的尊爵智駕版,還配備了陣列式LED頭燈、17吋雙色鋁圈,以及裕隆日產特別導入的雙色車身設計,就像一位穿搭得宜的優雅男子。內裝部分,中控台仍延續頗受好評的海灣式造型,座艙內使用大面積的軟質塑膠或皮革材,質感提升不少,尤其那寬達20公分的中央扶手,直堪媲美雙B等級。本刊記者最愛的,則是中央那GT-R風格的三環出風口,整個延續自外觀的狂野性格,毫不違和。同時軸距長達2,712mm,也造就出非常充裕的前後乘坐空間。中控螢幕下方那GT-R 風格的三環出風口,更添All New Sentra 的動感。(圖/黃威彬攝)All New Sentra的設計精神源自NISSAN概念車V-Motion 2.0。(圖/NISSAN提供)平底三幅方向盤更符合人體工學,平底設計可加大腿部空間。(圖/黃威彬攝)輕量高效引擎 加速敏捷在眾多國產房車中,Sentra向來不是以動力取勝,而新一代Sentra的引擎又從1.8升降為1.6升,豈不更沒力?這是許多網友先前看到All New Sentra的動力配置時,討論度最高的話題,本刊記者也在這次試車時,特別著墨這一點。首先,這顆全新的1.6升自然進氣引擎,是全新世代的輕量化複合效能引擎,採用和經典跑車GT-R相同的鏡面缸孔熔射技術,強調在低、中速扭力可激發出高效能輸出;再搭配上全新第五代V-CVT無段變速系統,可輸出138匹最大馬力與17.2公斤米最大扭力,比舊款的1.8升引擎還夠力,而且每公升行駛17.7公里的油耗表現,也稱霸同級對手。實際上路測試,從起步到中速域的換檔反應直接又平順,動力隨傳隨到,即使重踩油門也能立刻跟上。到了北宜高速公路的高速巡航,反而變得很「好開」,彷彿又回到過去開Sentra時,那種很穩重實在的感覺。刻意繞道一段山路,壓下DS鍵,Sentra的「野性」總算在此刻展露無遺,動力來得更快,加速反應更敏捷,充滿駕馭樂趣。全新的1.6升自然進氣引擎,比舊的1.8升引擎還夠力。(圖/黃威彬攝)搭載第五代X-CVT無段變速系統,是目前NISSAN最成熟的中小型車變速箱。(圖/黃威彬攝)車尾由箭矢式尾燈搭配外露的雙出排氣管與後下擴散器,雕塑出立體的線條。(圖/黃威彬攝)完整安全配備 高競爭力撇開較主觀的外型視覺,All New Sentra的動力即使較過去提升,但在同級對手中並不算突出,這回大改款最大的亮點,除了引擎與變速箱的全新科技外,應該是給好給滿的安全配備。全車系搭載6顆氣囊,標配NIM(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智能駕駛科技,包括ICC智慧型定速控制、IEB防追撞緊急煞車、AHB遠近光燈自動調整、RCTA後方車側警示、P∣FCW 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及LDP車道偏離預防系統、P∣IEB行人防追撞緊急煞車等主動安全系統;較高階的版本還有BSW盲點警示、AVM 360度環景影像監控,以及DAA駕駛注意力偵測等。這樣的配備,在以安全為主的中型家庭房車中,自然甚為重要,但相對的也讓All New Sentra的成本較之前提高不少,因此三種車型旗艦版74.9萬、尊爵版80.9萬、尊爵智駕版84.5萬元的預接單價,乍看並不太親民。不過正式發表的售價通常會比預接價更低,加上原廠又祭出加5000元,便可直接從尊爵版直接升級到尊爵智駕版的早鳥優惠,前後加一加,可能80萬元不到就可入主最高規格的All New Sentra,這樣就很有競爭力了。2,712mm的軸距創造充裕的後座空間, 且質感柔軟的座椅乘坐起來非常舒適。(圖/黃威彬攝)配備更先進的NIM(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圖/NISSAN提供)鄭捷/CARTURE車勢文化創辦人(圖/鄭捷提供)達人觀點 鄭捷/CARTURE車勢文化創辦人這是輛讓人喜出望外的車,很帥的造型大家都看得到,但細膩的車室作工與優異的質感用料更出人意表,討喜的還有舒適的乘坐質感與靜謐的行路品質,就算排氣量比起對手來得小,輸出卻不致屈居劣勢,更可換得17.7km/L的漂亮油耗,再加上夠豐富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誰說家庭車非SUV不可?全新Sentra絕對讓你眼睛為之一亮!國產四門旗艦房車比拚(圖/黃威彬攝、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新好野男人 NISSAN All New Sentra
最近的汽車廣告流行溫馨風,利用車與家庭、車與個人成長的轉變,拍出一部部賺人熱淚的廣告片。但回顧過去50年,與台灣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一輛車,非裕隆速利及其後繼車Sentra系列莫屬。第八代大改款All New Sentra,在有「新好男人」稱號的Sentra上,多加了一點「野」的風格。相信很多人都跟本刊記者一樣,小時候坐著父親開的速利;長大後自己開著變大又變寬的Sentra。甚至在計程車還沒有強制塗裝黃色的民國七十年代,滿街跑的「小紅」也幾乎都是裕隆速利。這樣一部車,見證著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它是歷史,也是傳奇。All New Sentra的車頭線條與旗艦房車Altima極為神似。(圖右/黃威彬攝、圖左/黃耀徵攝)車頭最明顯的特徵是大大的V字形水箱護罩,這也是NISSAN最新的家族特徵。(圖/黃威彬攝)車身銳利流線 質感提升 過去Sentra一直有「新好男人」的稱號,除了廣告主打的印象外,其溫文的外表與寬厚的內涵,的確也名符其實。不過大改款All New Sentra卻多了一些「野」的感覺;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誤認成NISSAN的旗艦房車Altima。這種神似的感覺,主要來自概念車Nissan V-Motion 2.0的設計元素,最明顯的特徵是車頭大大的V字形水箱護罩,這也是NISSAN最新的家族化特徵。除了家族化水箱護罩外,All New Sentra的車身線條銳利而流線,風阻係數0.26Cd。此外,本次試駕的尊爵智駕版,還配備了陣列式LED頭燈、17吋雙色鋁圈,以及裕隆日產特別導入的雙色車身設計,就像一位穿搭得宜的優雅男子。內裝部分,中控台仍延續頗受好評的海灣式造型,座艙內使用大面積的軟質塑膠或皮革材,質感提升不少,尤其那寬達20公分的中央扶手,直堪媲美雙B等級。本刊記者最愛的,則是中央那GT-R風格的三環出風口,整個延續自外觀的狂野性格,毫不違和。同時軸距長達2,712mm,也造就出非常充裕的前後乘坐空間。中控螢幕下方那GT-R 風格的三環出風口,更添All New Sentra 的動感。(圖/黃威彬攝)All New Sentra的設計精神源自NISSAN概念車V-Motion 2.0。(圖/NISSAN提供)平底三幅方向盤更符合人體工學,平底設計可加大腿部空間。(圖/黃威彬攝)輕量高效引擎 加速敏捷在眾多國產房車中,Sentra向來不是以動力取勝,而新一代Sentra的引擎又從1.8升降為1.6升,豈不更沒力?這是許多網友先前看到All New Sentra的動力配置時,討論度最高的話題,本刊記者也在這次試車時,特別著墨這一點。首先,這顆全新的1.6升自然進氣引擎,是全新世代的輕量化複合效能引擎,採用和經典跑車GT-R相同的鏡面缸孔熔射技術,強調在低、中速扭力可激發出高效能輸出;再搭配上全新第五代V-CVT無段變速系統,可輸出138匹最大馬力與17.2公斤米最大扭力,比舊款的1.8升引擎還夠力,而且每公升行駛17.7公里的油耗表現,也稱霸同級對手。實際上路測試,從起步到中速域的換檔反應直接又平順,動力隨傳隨到,即使重踩油門也能立刻跟上。到了北宜高速公路的高速巡航,反而變得很「好開」,彷彿又回到過去開Sentra時,那種很穩重實在的感覺。刻意繞道一段山路,壓下DS鍵,Sentra的「野性」總算在此刻展露無遺,動力來得更快,加速反應更敏捷,充滿駕馭樂趣。全新的1.6升自然進氣引擎,比舊的1.8升引擎還夠力。(圖/黃威彬攝)搭載第五代X-CVT無段變速系統,是目前NISSAN最成熟的中小型車變速箱。(圖/黃威彬攝)車尾由箭矢式尾燈搭配外露的雙出排氣管與後下擴散器,雕塑出立體的線條。(圖/黃威彬攝)完整安全配備 高競爭力撇開較主觀的外型視覺,All New Sentra的動力即使較過去提升,但在同級對手中並不算突出,這回大改款最大的亮點,除了引擎與變速箱的全新科技外,應該是給好給滿的安全配備。全車系搭載6顆氣囊,標配NIM(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智能駕駛科技,包括ICC智慧型定速控制、IEB防追撞緊急煞車、AHB遠近光燈自動調整、RCTA後方車側警示、P∣FCW 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及LDP車道偏離預防系統、P∣IEB行人防追撞緊急煞車等主動安全系統;較高階的版本還有BSW盲點警示、AVM 360度環景影像監控,以及DAA駕駛注意力偵測等。這樣的配備,在以安全為主的中型家庭房車中,自然甚為重要,但相對的也讓All New Sentra的成本較之前提高不少,因此三種車型旗艦版74.9萬、尊爵版80.9萬、尊爵智駕版84.5萬元的預接單價,乍看並不太親民。不過正式發表的售價通常會比預接價更低,加上原廠又祭出加5000元,便可直接從尊爵版直接升級到尊爵智駕版的早鳥優惠,前後加一加,可能80萬元不到就可入主最高規格的All New Sentra,這樣就很有競爭力了。2,712mm的軸距創造充裕的後座空間, 且質感柔軟的座椅乘坐起來非常舒適。(圖/黃威彬攝)配備更先進的NIM(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圖/NISSAN提供)鄭捷/CARTURE車勢文化創辦人(圖/鄭捷提供)達人觀點 鄭捷/CARTURE車勢文化創辦人這是輛讓人喜出望外的車,很帥的造型大家都看得到,但細膩的車室作工與優異的質感用料更出人意表,討喜的還有舒適的乘坐質感與靜謐的行路品質,就算排氣量比起對手來得小,輸出卻不致屈居劣勢,更可換得17.7km/L的漂亮油耗,再加上夠豐富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誰說家庭車非SUV不可?全新Sentra絕對讓你眼睛為之一亮!國產四門旗艦房車比拚(圖/黃威彬攝、各車廠提供)
【3D列印也抗疫5】應用無遠弗屆! 連呼吸器的零組件也能印
3D列印應用確實無遠弗屆!就連呼吸器裡的關鍵零組件:「增壓器」也是使用3D列印技術,它的作用是讓氣筒增壓,達到少量製造和快速產出之目的。甚至有些醫療用大型呼吸器需要用到「分流管」,3D列印則可依需求製作成不同的分流管和連接器,供醫療照護機構裡的呼吸器做分流使用。呼吸器裡的零組件:「增壓器」就是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來。(圖/馬景平攝)金寶電子也將運用3D列印技術,投入呼吸器量產。「這台跟ICU加護病房裡使用的呼吸器有很大差別,它是一種個人使用的呼吸器。」三緯國際副處長舒家誠說,這種「個人呼吸器」可謂是專業醫療呼吸器的替代方案。除了具備基本的外力輔助呼吸功能,也能調整呼吸頻率、調整供氧量;目前售價未定,大約落在新台幣6萬元到9萬元之間。此外,3D列印除了印防護面罩,還能印「防護口罩」,這種軟質塑膠口罩的特色是以「數位客製化」掃描人臉,絕對符合個人臉型,還能清洗重複使用。「這是提供給一些醫療口罩資源匱乏的國家『救急之用』,需在口罩內層加上一層不織布,加強防護。」舒家誠強調,但這種口罩可能無法達到醫療等級的防護效果。塑膠製的防護口罩也是用3D列印出來,可印出各種不同尺寸,提供給臉大臉小的人使用。(圖/馬景平攝)另外還有「3D口罩塑型壓條」和「3D口罩減壓調節扣」,這兩種配件都是搭配口罩使用。前者是為了解決口罩尺寸與臉型不符的窘況,例如小臉族或幼童口罩,因此利用3D列印製作出不同的塑型壓條。3D口罩塑型壓條是為了解決口罩尺寸與臉型不符的窘況。(圖/馬景平攝)「3D口罩減壓調節扣」則是為了緩解長期戴口罩之下,耳背產生的疲勞感,使用PLA抗菌聚乳酸材質或PA12塑料兩種材質印出;可依個人需求調整口罩耳掛長度,大人小孩都能用,用以消除耳後勒痕。3D口罩減壓調節扣用來緩解長期戴口罩之下的疲勞感。(圖/馬景平攝)金寶電子長期深耕東南亞市場,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已快速取得醫療許可證,五月起將在菲律賓、泰國和美國等各廠,月產二百萬片醫療用口罩與一千套醫療用呼吸機,協助當地度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