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汙染
」 日本 福島 輻射汙染 核廢水脫北者證實!北韓核武試驗場 附近居民怪病纏身「撐不到4年」
北韓雖然是個十分封閉的國家,但對於彈道飛彈、核彈方面的研發卻是不落於其他軍武大國。而如今有消息指出,過往北韓曾在境內進行核彈試爆時,讓試驗場附近的居民蒙受核輻射的汙染,附近居民不僅怪病纏身,更有脫北者證實,這些人幾乎無法活超過4年。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第20屆「北韓自由時間」於20日在南韓首爾光化門附近舉辦,現場邀來數位北韓咸鏡北道吉州郡的脫北者,用自身經歷描述北韓豐溪里核實驗場附近居民所受到的核輻射影響。報導中也提到豐溪里核實驗場位於北韓咸鏡北道吉州郡,北韓當局曾於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1月、2016年9月與2017年在此進行核試驗。一名化名為金福順的脫北者表示,自己在北韓時就居住在吉川郡,在當時時常將流經豐溪里的南大川河水當作飲用水使用,甚至沒有經過任何烹煮。但金福順也表示,不知道曾幾何時,當地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增加,就連結核病、皮膚病的患者也持續增加,甚至出現沒有具體病名的怪病。化名為李英蘭的脫北者表示,自己在2013年時曾居住在吉川郡,同樣也是會習慣性將河水當作飲用水飲用,而自己是在脫北進入南韓後,才知道這些河水可能早就被輻射汙染。而且在2013年的核武實驗結束後,吉川郡當地就有不少患者罹患結核病,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是其中的病患,而多數病患大多都撐不到4年就過世。南韓外交部北韓人權國際協力大使李信和表示,雖然北韓的核武、彈道飛彈廣受外界注目,但其實當地居民的人權問題,其實更該被外界重視,尤其豐溪里核實驗場核輻射污染的問題,在這次的案例分享中,足可證明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有嚴重的影響。
日本核廢水能喝嗎? 聯合國:氚濃度遠低於全球飲用水限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24日排放核廢水,引發各國關切與搶鹽潮。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顯示,核廢水的輻射水準低於日本限制,更遠低於全球飲用水輻射值標準。我國行政院海水輻射監測燈號顯示,目前台灣周圍海域皆屬安全的正常範圍。多位國際專家學者也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並不會造成明顯的輻射汙染與食用海鮮的風險。聯合國監測屬安全範圍 我國跨部會監測因應核廢水第一批排放7800噸,預計17天才能排放完畢。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行排放大海,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IAEA由11位國際專家組成,負責審查福島處理水的放射學特徵與環境監測。聲明表示,排放稀釋廢水的「氚」濃度,約為每公升43-63貝克,低於日本限制的1500貝克,以及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飲用水制定的每公升10,000貝可的標準。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形容日方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IAEA的報告也說:「原子能源總署承認,排放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水引起了社會、政治和環境關切。但原子能源總署基於全面評估,結論是東京電力公司目前規劃的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核廢水排放對人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微乎其微。」為了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我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的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之取樣檢測,表示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進行漁產及海水監測。含氚廢水排放歷史洋流模擬擴散時間動態分析圖(點這裡)海水輻射監測與預報燈號(點這裡)經處理的排放水能否喝? 專家:理論上可以核廢水包括核電廠機組爆炸後滲入機芯的地下水,以及冷卻機組用的海水。福島核廢水中有2種放射性物質引發關注—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那麼經處理的排放水到底能否飲用?曾到福島視察的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環境學教授吉姆史密斯(Jim Smith)進一步說明:「理論上將要被排放的水是可以喝的。」瑞典查爾姆斯大學核化學副教授馬克福爾曼(Mark Foreman)表示,即使大量食用海鮮的人,也僅有極低劑量的輻射。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大衛克羅夫切克(David Krofcheck)表示:「只要放射性同位素被過濾和稀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水限制以下,那我會喝這處理水。」澳洲阿德雷德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湯尼胡克(Tony Hooker)指出:「中韓台灣等全球各國主要的核能設施,都在排放氚同位素到海中,這些亞洲國家放流入海的氚,數量和濃度都比日本還多還高。」我國行政院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林基興說:「氚的風險非常小。之所以引起這麼多議論,主因是人們害怕輻射,以為輻射就會有傷害。」中國官方嚴禁水產品進口 日本海鮮還能吃嗎?針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中國官方嚴禁日本所有水產進口,重創日本漁業。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現在福島所排放的廢水,除了一些核電站廢水常見的放射性元素,例如氚、碳14之外,還多了許多所謂的『超鈾』放射性物質,比如鈈、鍶、銫。一般的核電廠裡不會排出這麼高毒素的放射物。」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則在2020年10月發表的自家研究報告中指出,ALPS無法過濾碳14,並指責日本當局隱瞞。對於碳14的疑慮,IAEA報告引述日方資料指出,人體可能攝入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29、碳14、鐵55和硒79,每年排放的ALPS處理水中,碳14濃度約為2吉貝克(0.002兆貝克),「比自然產生的全球總量低約50萬倍」。預計海產不會檢測出這些放射性物質,它們包含在綜合輻射監測計劃(CRMP)內,總量非常的低。吉姆史密斯釋疑,氚不會在海產體內積聚,「事實上風險意外的低」。馬克福爾曼表示,此次日本排放核廢水,不會導致海水的現有放射性暴增,即使大量攝取海產,輻射的影響仍遠低於牙科X光與乳房X光檢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分子病理學系主任格里托馬斯(Gerry Thomas)說:「無論是體積還是放射性,排放的核廢水都只是滄海一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極低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會對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我國抽檢日本水產品無異常 將加強監測13種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早在去年就已經建立「氚」的檢測方法與標準,至今採驗52件日本進口水產品皆未檢測出氚,今年還會繼續抽驗日本進口水產品,並對13種水產品監測抽樣檢測氚含量,包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會立即啟動下一步應變措施。由於歐盟、美國等多數先進國家目前都沒有制定氚的食品現值,所以相對這些區域也尚未出現超標的情況,並且目前科學研究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食品中的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監測風險沒有改變,民眾也無須過度恐慌。 參考資料:福島核廢水: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Fukushima: What are the concerns over waste water release?
全台爆搶鹽潮! 政院發言人急澄清:食鹽無輻射超標問題
日本福島核汙水24日正式排海,中國、韓國出現「搶鹽潮」,台灣近日也出現類似現象。原能會今日在行政院會強調,吃碘鹽無法防範輻射,且食鹽結晶含水量低,沒有含氚汙染問題;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也呼籲,為了身體健康,食用鹽適量即可,政府會嚴格把關國人食品安全,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原能會綜合計畫處長李綺思報告指出,吃碘鹽無法達到防止輻射的功能,且食鹽的結晶含水量極低,所以也沒有含氚汙染問題;當前我國的原料及產品主要來自澳洲天然鹽,且台鹽有定期送檢,都符合安全標準。他重申,台灣食鹽輻射汙染的風險極低,且供應無虞,民眾無需搶購,將持續關注物價波動,將嚴查囤積或哄抬物價情形。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指出,目前台鹽定期送檢的食鹽都安全無虞,且沒有輻射超標的情形,對於部分賣場出現搶購現象,事實上,台鹽目前庫存都相當充足,會持續機動因應國內市場需求,經濟部也協調台鹽提高相關產量,民眾不用擔心。林子倫呼籲,為了身體健康,食用鹽適量即可,不用過量也不用囤積,政府會持續監測各項數據,嚴格把關國人食品安全,不需過度恐慌。
日本核廢水恐釀「輻射魚」? 2專家分析:根本不會
日本於24日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雖然3日後曾在福島外海11處進行採樣,分析海水氚濃度均低於下限值,但此舉仍然造成許多國家的抗議,甚至因擔心無鹽可用引發搶鹽潮。為此,有專家學者受訪時表示「不會有輻射汙染影響」認為日本排放核廢水舉動並不會明顯造成食用海鮮上的風險。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解釋,相較於其他放射核種,氚水是屬於比較無害的,除非是大量吸入氚水才會對人體有傷害。但至於要涉入多少才會導致健康受損,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非常的少。過去曾有研究人員將鯉魚魚苗飼養在每公升5萬貝克的含氚水中,同時以無氚水進行對比,其實兩組魚苗成長並無太大差異。蕭仁傑也表示,目前浮島核電廠含氚廢水除罐的氚幅活性約為1拍貝克(1015貝克),這遠低於1960年代核實驗後全球大氣殘留的800拍貝克。蕭仁傑認為,如福島所排放的含氚廢水不會危害到海洋生物,再加上含氚廢水快速地與海水混和、稀釋,同時在因為潮汐、洋流等因素擴散的話,其實早已稀釋至不會明顯提升海洋生物生存風險的情況。至於含氚廢水是否會影響到遠洋漁場,蕭仁傑也解釋,福島所排放的含氚廢水每公升約為1500貝克以下,不僅遠低於日本排放標準,同時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每公升1萬貝克」的排放標準,再加上海水的混和、稀釋,根據模擬,約在排放處的1至2公里外,海水中的輻射活性會幾乎檢測不到。也因為如此,蕭仁傑認為,福島核廢水的排放,其實不會影響到西北太平洋遠洋漁場的漁獲。除此之外,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也認為,福島核廢水所能造成的影響甚微。陳清江解釋,除了福島核廢水在排放前有經過稀釋外,截至2019年10月為止,福島儲水槽的氚含量達到856兆貝克,平均濃度為每公升73萬貝克,如在一年內「全數」排放的話,當地人吸收的輻射劑量為0.81微西弗,而日本人平均每年會吸收2100微西弗。東京電力公司也曾公布海洋岸邊排放的模擬結果,如每年排放22兆貝克的氚,在排放口南北兩側的1.5公里內、離岸0.7公里的範圍內,海水川濃度會超過背景輻射水準每公升1貝克,但其中所造成的輻射劑量遠低於自然環境接受的量。日本人從自然環境接受的輻射劑量為每年2.1毫西弗,而含氚廢水所能造成的輻射劑量為每年2.1毫西弗的「10萬分之一」,幾乎已經達到可忽略不記的程度。
浙江查獲禁止進口的福島食品 麵包超人軟糖、巧克力全被沒收
大陸持續禁止進口有可能遭到輻射汙染的福島食品,但近日卻在浙江省的嘉善縣發現,有專門販售日本食品的店家當中有賣日本輻射地區的食品,包含福島縣、富山縣、埼玉縣、長野縣,當地部門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沒收當事人涉案食品,並要求責令整改。知名品牌推出的飲料,也被發現是從日本核輻射區生產。(圖/翻攝自微博)浙江省東北部的嘉善縣市監局收到嘉善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調查日本食品專賣店,發現當地有不少店家都有銷售日本核輻射區的食品,產地包含福島縣、富山縣、埼玉縣、長野縣,並公開這些違法進口的食品,大多為兒童零食,包含麵包超人的各種軟糖與巧克力,也全被沒收銷毀。大陸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如今自日本排放核污水起,大陸就明文規定不允許進口「核食」,這次抓到許多日本食品都來自日本輻射地區,也被下令嚴查。
車諾比高輻射影響青蛙變黑 專家出面這麼說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廠,因為人為操作導致功率劇增,反應爐瞬間蒸氣爆炸,發生爐心熔毀、大量輻射外洩,釋放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的放射性物質。爆炸發生後,3名工人當場死亡,後續產生的輻射汙染更造成歐洲地區的人與環境大量受害,影響深遠。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廠,因為人為操作導致功率劇增,反應爐瞬間蒸氣爆炸,發生爐心熔毀、大量輻射外洩。(圖/達志/美聯社)人類自然是不可能在此久留了,只能迅速撤離,但動物們還得繼續牠們的生活。後來,該地區被指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目前已經是歐洲最大的動物自然保護區了,由於放射性的同位素跟DNA衝撞後,會導致嚴重的基因突變,不過,並非所有基因突變都是有害的,比如當地的東方樹蛙居然從綠色轉變為像碳一樣的黑色。車諾比附近的東方樹蛙居然從綠色轉變為像碳一樣的黑色。(圖/翻攝自@LoosiWorld推特)根據西班牙奧維埃多的公立大學(University of Oviedo)的學者奧里扎奧(GermánOrizaola)表示,有一些基因突變能幫助動物們適應當地嚴苛的環境,像是研究團隊所發現的黑色東方樹蛙。一般來說,黑色的皮膚是由黑色素產生的,它存在於皮膚和發毛中,讓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的身體呈現較深的顏色,更重要的是,黑色素能減少陽光中紫外線輻射的有害影響,黑色素還能吸收和消散部分輻射的破壞性能量來保護DNA,因此在車諾比的黑色樹蛙就能免受核災難中輻射的破壞性影響,「雖然讓青蛙變黑,但確實是在保護牠們」。黑色皮膚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樹蛙的組織、細胞和DNA免受損傷,以及增強適應性,從而增加生存機會,科學家從2016年開始,陸續在12個不同程度放射性污染的池塘中收集了200多隻東方樹蛙,結果發現,距離核災地點越近的樹蛙皮膚會越黑,反之則更淡。不過對於這項研究有專家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黑色東方樹蛙不是由於輻射污染引起的基因突變結果,而是原本就有黑色的東方樹蛙,在大量輻射外洩後,擁有更好的生存機會,而這些黑色東方樹蛙就這樣一代一代在當地持續繁衍。
恐怖高中近百人「長腦瘤」 疑「這原因」患病率高出平均值330倍
美國紐澤西州的一所高中,有近百人「集體長腦瘤」,這起令外界相當驚訝的事件,源自於50歲男子魯皮亞諾(Al Lupiano),他罹患罕見惡性腦瘤後被治癒,但他44歲的妹妹,同樣罹患惡性腦瘤在2月病重離世。不過經發現,這對兄妹就讀的科洛尼亞高中(Colonia HighSchool),也有94名腦瘤患者,據醫師表示,這所學校在過去20年間畢業學生的發病率比平均高出330倍。魯皮亞諾和妻子蜜雪兒。根據《每日郵報》指出,魯皮亞諾在妹妹病逝後,懷疑兩人曾就讀的高中,位在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Township)的科洛尼亞高中,可能是造成他們罹患腦瘤的原因。他在臉書上創立社團,詢問當地人是否認識和這所高中相關且生病的人,結果不到6周時間,他接獲94名相關病例,這些人多數畢業於1975年至2000年間,也有2014年畢業的人罹癌。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這94人被診斷出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腦瘤,像是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血管母細胞瘤(Haemangioblastoma)和腦膜瘤(Meningioma)等病症。包括魯皮亞諾的妻子、同樣是科洛尼亞高中的校友,她也被診斷出罹患腦瘤,魯皮亞諾認為,造成集體患病的罪魁禍首是「電離輻射汙染」,他指控這所高中建於1967年,距離校地19公里外有一間專門用來開發原子彈的鈾礦石工廠,雖然工廠於1967年關廠,但魯皮亞諾質疑有部分受輻射汙染的土壤被用來填入學校操場。報導也引述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這種罕見癌症的發病率約只有10萬分之3.21,然而,科洛尼亞高中字1955年到1975年間的發病率卻是300分之4.2,足足高出平均值的330倍。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根據伍德布里奇市長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對學校採取可能措施,像是進行各項輻射評估,採樣室內空氣以檢測氡(Radon)元素的濃度度,試圖釐清校友們罹患腫瘤的真正原因。
南韓漁民捕獲32足章魚哥疑遭「核污染」 專家:單純自然突變
南韓1位漁民,15日在泗川市和高城郡交界海面捕獲了有32隻腳的小章魚。由於該隻章魚相當罕見,引起民眾擔心是否受到核污染才會發生變異。對此,有專家要民眾放心,該隻章魚之所以異於其他同類,應是自然突變所致,與污染無關。南韓漁民捕獲32隻章魚腳的小章魚。(圖/翻攝自韓聯社)根據《韓聯社》報導,1位漁民近日捕捉到一隻與平常所見的章魚不同的小章魚。漁民表示,自己抓到的這隻章魚足足長了32隻腳,十分特別,「現在是章魚的禁獵季節,本來想直接放回海中,但牠看起來很不一樣,才帶回來和朋友討論。」透過照片可看到,這隻章魚外觀與其他章魚無異,但腳卻相當多,捕獲的漁民表示,「我數了一下這隻章魚的腳,這些足部像樹枝狀一樣分散,整整有32條;但大多的軟體動物章魚只有一個頭和八隻腳。」因過往並未發現這樣的章魚物種,當地漁民不禁擔心是否海域受到輻射汙染,才會出現突變。對此,慶南水產資源研究所專家則表示,該隻章魚僅是單純自然突變,和核污染無關,「日本在1957年和1998年時,也曾發現長了多達85條和96條腳的章魚。雖然並不常見,但學術界都知道,章魚腿上傷口的癒合過程中,有時會發生過度再生的狀況。」
日拍板排核廢水入海引爭議 台灣官員:30年才排得完
日本日前宣布福島核處理水將排放入海,引發鄰國關注,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今日至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將會先期部署海洋輻射監測系統。台日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說,已向日方重申關切立場,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表示,日本已對外表示,核廢水可能要30年才排得完。蔡清標指出,針對日方的行為,海委會將會先來部署海洋輻射背景監測系統,建置台灣北部海域核污染浮標即時監測站1座,收集「含氚廢水排放前」海水背景輻射值,後續會應用在偵測已知或未知的海域輻射汙染。蔡清標說,海委會也會建立海域生態系核污染現況基線資料,透過台灣岸際及沿近岸海域的生物樣本採集調查,建立現況基腺,作為後續日本核處理水排放後比對所需資料,而海域生態範圍包括石門藻礁、龍門岩礁、花蓮岸際的礫石、沙灘,以及宜蘭、台東成功及屏東東港。蔡清標表示,海委會也會協助相關部會,包括提供國際海洋法及國際協商機制等資料,與日本政府溝通和交涉。未來也將持續與原能會合作,共同合作採樣,適時公布檢測結果。郭仲熙指出,台日之間在2014年曾簽訂「台日核能管制資訊交流備忘錄」,因此日本在4月13日正式做成排放核處理水入海的決定前,曾在4月9日、12日,2度從東京及台北向外交部、原能會及駐日代表處通報並說明。郭仲熙說,目前國際對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入海的反應,美國、聯合國及國際原能總署(IAEA)都表示技術上可行,也支持日本,但周邊國家,包括中國、南韓都表示抗議,俄羅斯也表關切,太平洋島國論壇(PIF)也表示憂慮。外交部、原能會及駐日代表處也已重申關切的立場。郭仲熙表示,外交部在4月16日曾正式致函給日本交流協會,表達憂慮及關切。並應秉持備忘錄的互惠精神,持續向台灣提供相關資訊以做科學檢驗。劉明忠指出,台電的核能電廠營運,都有依照相關法規,台灣的核電廠排放廢水都有取樣分析,每次的報告都有呈報,也都有評估。對於日本打算2023年開始排放核處理水,預計30年排放完成,此事會持續關注。
61年前在撒哈拉沙漠核試 現在沙塵帶著輻射來到法國本土
近期由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在強烈季風的吹拂下,沙漠的塵土往北飛越地中海抵達法國境內,為法國帶來奇特的天色景象,以及大量的輻射,至於輻射的來源,則是源自於61年前法國在撒哈拉沙漠核子測試的關係。根據《歐洲新聞台》報導指出,非政府組織「西部放射性控制協會」(ACRO)長年以來,一直在負責監測輻射影響,他們表示目前撒哈拉沙漠的塵土帶了輻射汙染到法國本土,而這些輻射污染的來源,正是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撒哈拉沙漠執行代號為「Gerboise Bleue」核子試爆下的產物,接著又依著「回力棒效應」(boomerang effect),核爆下核裂變產生的「銫-137(caesium-137)」帶到了法國本土。而ACRO也實際測量了在法國與瑞士交界的朱拉(Jura)所採集到的撒哈拉沙漠塵土,發現裡面每平方公里有8萬貝克(bq)的銫-137。一般而言,這些輻射對人體的健康並不會造成危害,但是「相當的諷刺」。而ACRO也認為,這次的輻射汙染是源自於60年前的核子試爆,這也提醒了大家撒哈拉沙漠長期的放射性汙染,法國政府也要為此負責。目前歐洲西部正在遭受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侵襲,影響地區包含了西班牙、法國、德國,甚至隔了一個海峽的英國也遭受影響,而有天氣學家推測,在沙塵暴的侵襲下,未來有可能會降下「泥雨」。
影集「核爆家園」翻版!前蘇聯時期「這裡」引爆456核彈 釀百萬人悲劇
1986年震驚世界的車諾比核災造成近20萬人死亡,由於輻射污染物進入地球大氣層,影響範圍甚廣,至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仍有4000平方公里地區被劃為輻射禁區,34年後,這起事件甚至拍成影集《核爆家園》,呼籲全球重視核災的嚴重性,不過在前蘇聯時期,位在哈薩克東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Semipalatinsk),曾經試爆456枚核彈,造成百萬居民受影響,雖然這起事件經過30多年,當地民眾仍受高劑量輻射困擾,各種癌症和畸形病徵頻傳。核彈引爆瞬間,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報爆炸後的嚴重性。(圖/翻攝自Al Jazeera Youtube)從畫面上可以看到,核彈引爆瞬間,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居民根本不知道爆炸後的嚴重性,據英國《太陽報》、法國《France 24》和《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等媒體報導,在1949到1991年間,前蘇聯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試爆456顆核彈,據統計,至少有100萬人受到輻射汙染。即使是核爆中止測試數十年後,第2代、第3代出生的嬰兒還是有非常高的機率發生突變。(圖/翻攝自Al Jazeera Youtube)當時的多次核試,除了造成許多人死亡,也造成各種疾病併發,包括血癌、乳癌、食道癌、胃癌和甲狀腺癌等,甚至造成後世必須飽受疾病摧殘,當地的自殺率也是全國平均的4倍之高。自1950年代起,當地孤兒院的孩童罹患嚴重神經系統和身體異常疾病的數量暴增,原來這些孩童在胎兒發育時期已發生突變,出生後更因為外表的缺陷被父母拋棄。不幸胎死腹中的畸形兒。(圖/翻攝自France24 Youtube)在蘇聯解體後,這處基地停止運作,但是輻射量仍遠高於人類生存的安全標準,更糟糕的是,當地仍有上萬人居住,專家也擔心,由於輻射污染的影響仍持續至今,每當季節性野火發生時,在土壤和植物中的放射性粒子藉由燃燒散發至空氣中,並隨著風勢、降雨等途徑傳遞。這些不合理的作為讓外界懷疑,塞米巴拉金斯克居民被視為是「實驗白老鼠」。(圖/達志/美聯社)這些不合理的作為讓外界懷疑,當地居民被視為是「實驗白老鼠」,觀察他們被核爆後的狀況,而前蘇聯政府並未告知居民關於預防高輻射的的相關知識,甚至傳出只鼓勵居民多喝伏特加酒來抵禦。這群居民與後代仍與輻射為伍,至少有1萬人有明顯的健康問題。(圖/翻攝自Al Jazeera Youtube)
福島核災十周年!反應爐仍有高量輻射汙染 廢爐工程需延後
福島核災至今已將近10周年,近期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公布福島核災期中調查報告,表示在核電廠反應爐附近仍然有大量的輻射汙染,人員靠近數小時內就會死亡,這會導致原定的廢爐工程必須延後。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所公布的調查報告書中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2號機與3號機反應爐建物5樓附近,由混凝土所建設的反應爐圍阻體頂蓋有高濃度的輻射汙染。推算2座反應爐的放射性銫是約2到4京貝克,換算過來每小時高達數西弗。根據台灣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規定,輻射工作人員「每年」曝露的劑量不得超過「50毫西弗」,數西弗這個劑量,足以讓接近的人在數小時內死亡。而東京電力公司原訂要先取出2號機反應爐中的燃料塊,進行廢爐的作業,而在此之前,必須先拆除反應爐圍阻體頂蓋。但如今反應爐圍阻體頂蓋遭到高濃度輻射汙染,再加上本體重量高達465公噸,這些都會導致原定的廢爐計畫延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