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嫁成本
」 台電碳費即將開徵!排碳大戶台電中油成焦點 經濟部表態油電價格不轉嫁調漲
碳費從2026年要開始徵收,立委23日關心排碳大戶台電、中油營運壓力,虧損連連會不會轉嫁成本調漲油價電價。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表態:「我認為不應該漲價」,將要求兩家公司吸收。環境部正式公告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100元及50元,代表2026年將收取60億碳費,經濟部昨赴立院經委會報告碳費徵收對產業衝擊評估,立委呂玉玲指出,中油、台電現在有上百億或上千億的鉅額虧損,碳費開徵後會不會又調漲油電價格。立委王鴻薇因此要求確保碳費不會影響到油電價格。連錦漳指出,碳費開徵,台電、中油預計各要繳15億、16億元,合計31億元。但如通過高碳排自主減量計畫,可以降為5億、6億元。若只課這些,應該不影響油電價格。對於多縣市首長喊話碳費留地方,環境部長彭啟明呼籲勿將碳費當成利益分贓或政府財政手段,卻遭立委抗議。國民黨立委楊瓊瓔23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對彭的「碳費利益分贓」說表達嚴正抗議,強調中火碳排最高,台中應獲得碳費專款、專案增加補助。彭啟明說,若委員感到不舒服,他在此深深致歉,不過按照縣市人口數、排放量或受氣候變遷影響分配碳費,算法都不一樣,環境部希望由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討論。彭啟明強調有些縣市排碳量少卻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碳費運用需通盤考量。環團則呼籲,碳費用途勿淪為市場叫賣,應以氣候變遷調適、日常減碳作為和公正轉型為優先,並廣邀民間參與討論,地方政府則要先完備淨零法制與上位計畫,再談碳費使用。此外,勞動部委外研究顯示,電子零組件業2025年將有超過1萬勞工失業,2050年高達4萬以上人失業。彭啟明表示,這是理論推估的數值,台灣近2年每月綠領人才需求逾2.2萬,明年將與勞動部、經濟部合作推動綠領轉型平台,幫助弱勢勞工轉型、接受綠領相關職業訓練。
電價漲!營運成本增加 交通部長承諾「台鐵明年春節前不漲價」
不敵電價等萬物齊漲壓力,桃捷公司16日宣布,自明年1月2日起全線恢復原價,非機場端往返票價仍提供5元優惠;台高鐵也因營運成本增加醞釀調整票價,不過,交通部長陳世凱昨日承諾,台鐵明年春節前不會漲價,他也喊話,高鐵營運賺很多錢,仍盼負起公共運輸責任。桃捷公司表示,機捷營運初期為刺激運量、減輕通勤族負擔,在不調整核定票價原則下,推行全線票價優惠10元。因不敵萬物齊漲壓力,且今年營運虧損達25.81億元,決定自明年1月2日起全線「恢復原價」,非機場端往返票價仍提供5元優惠。台北捷運公司也說,近3年已4度調漲電費,累積漲幅高達75%,預估明年電費將增加3.9億元,北捷雖已努力節電,但面對一漲再漲的電費只是杯水車薪。近期董事會將討論因應策略,盼中央比照民生用電凍漲或提供專案優惠,以實際行動支持綠運輸。台鐵公司預計22日董事會討論票價調漲問題,高鐵也因營運成本增加醞釀調整票價。立委李昆澤昨日質詢指出,台鐵凍漲29年,社會認為票價有討論空間,但對高鐵調漲有不同看法,儘管新版電價上路,台鐵估增加電費4.56億元、高鐵增約3.6億元,但觀察台鐵上半年營收157億元,比去年增近10億元,高鐵上半年營收265億元,較去年增逾20億元,顯示高鐵收入成長高於電價調整後的電費支出。李昆澤強調,公共運輸應提升使用率,先改善體質而非轉嫁成本,要求明年農曆春節前,讓雙鐵票價給社會討論,並提出台鐵安全性、準點、服務、能源效率等具體做法及預期目標,要向人民多收1元都須以嚴肅態度說明清楚。「不該將調漲的電價直接反映在票價!」陳世凱說,台鐵討論票價調漲與電價無關,已請能源署專案輔導節電,他也承諾台鐵明年春節前不會漲價。對於高鐵醞釀調漲,陳世凱則給了軟釘子,他說,未收到高鐵調漲申請,高鐵營運狀況佳,每年都賺蠻多錢,電費對其影響不大,仍盼能負起公共運輸責任。
一年電費估暴增170億 專家估影響程度在1%以內
4月電價拿用電超大戶開刀,凡年用電5億度以上,漲幅就15%起跳,達150億度以上,幅度更是最高的25%。護國神山台積電將被納入,預估一年電費因此要多出170億,相當可觀。但專家認為影響其成本在1%以內,不至於轉嫁客戶影響競爭力。台積電單一家公司佔全國用電量就超過8%,但是國內工業用電僅3.38元,距離南韓4.5元有1塊多差距,吃電怪獸長期負擔過低電價,為人詬病。由於台電虧損累累,因此這次順勢一次大調其電價25%。對於台積電成本失血,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指出,電價漲幅對科技業來說數字看似很大,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以台積電每季營業額逾6000億,影響程度在1%以內,應不致於轉嫁成本給客戶。至於神山競爭力是否打折?陳子昂認為,以台積電在半導體業有其不可替代性,應不會受影響,但該關注的是,下次電價是否還會繼續調漲。台積電2022年用電量就高達210億度,去年資料尚未出爐,但因訂單消化不完,估計用電量上看250億。即使以保守200億度看,這次電價被漲25%,每度平均電價就高出0.85元,至少一年就要多出170億電費。除了台積電外,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座方略也表示,用電大戶漲幅在15%,世界先進電價會上漲12%,對整體毛利率預估影響在0.5%左右,這次電價調漲,約影響接下來3個季度。對於電費被特別針對,台積電並未反彈,表示尊重政策決定,公司長期財務目標維持不變。
電費大漲「每度恐飆破8元」 曾文生曝真相:1000度以上用戶僅2%
隨著通膨持續攀升,4月電費恐怕大漲,若1000度以上用電戶,將面臨10%的電價漲幅,也就是每度8元,嚴重衝擊民生。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解釋,每月民生用電度超過1000度以上的比率很低,大約2%左右,約97%用戶的調幅不會這麼高。經濟部規劃,4月電費調漲每月700度以下漲幅預估5%,平均漲幅控制在10~11%,用電門檻可能下修到500度以上,調漲7%,超過1千度漲1成。不過這項電價調整尚待審議會決議,還沒定案。用電度超過1000度以上用戶比率,大約占2%。(圖/報系資料照)針對消息,曾文生指出,電價方案待電價審議會決定,去年民生最高級距(1001度以上部分)夏季電價每度為7.69元,若調整10%以上,電價可能會超過8元,但用電度數超過1000度以上的用戶比率很低,1300萬用戶占比僅2%多,也就是說約97%用戶的電價調漲幅度不會那麼高。曾文生說明,電價調漲除了反映燃料成本,會以照顧民生、穩定物價,以及產業競爭力3個重要目標為考量,呼籲高用電戶節約能源,同時未減碳做努力。至於電價調整對零售業影響,他指出近2年已有考慮相關產業,最近會對國內零售業進行試算,一定用電度數以下者,營運成本不會受到太多影響,也希望社會一起探討廠商轉嫁成本至產品的合理性。假如調漲電價,是否影響廠商競爭力?曾文生表示,台灣工業電價在國際上非常有競爭力,尤其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台灣工業電價明顯比韓國還要低。
看好台積電!站穩700機會大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ADR再吹響衝鋒號角,1日收133.9美元,超越農曆年封關期間的133.73美元,台積電自開紅盤日以來雖多次於盤中超越700元關卡,惟收盤始終未能收在7字頭大關之上,外資圈人士觀察,台積電收盤站穩700元形勢大好,將帶動台股開啟「萬九壓力變地板」的新時代。台積電ADR於台股農曆年封關期間上漲1成,當時最高曾達133.73美元,不過,接近開紅盤日時略有回落,使台積電現股的700元行情曇花一現。迄今11個交易日中,雖有四個交易日盤中一度來到700以上,收盤總是僅差半步之遙,何時締造收盤新紀錄,市場關注度不減。台積電ADR於1日大漲4.06%,收133.9美元,隨後電子盤股價持續走高近1%,來到135.18美元,對台積電4日開盤將發揮帶動效應,同時,台積電自1月中股東會後股價跳高以來,股東人數從117萬左右,最新已降至106萬附近,持續消化逢高出脫的調節籌碼,賣壓應已減輕。瑞銀證券亞太區投資首選清單中有六檔優先買進個股,台灣唯一代表就是台積電,推測合理股價高達750元。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高度看好台積電在AI產業鏈的戰略價值,日前的調查也發現,為應對美國廠的高昂成本,台積電有可能尋求機會向先進製程代工客戶漲價10%,來轉嫁成本壓力,這也凸顯台積電非凡的定價能力。大型金控旗下研究機構對台積電前景同樣讚聲連連,中信投顧盛讚,台積電是物美價廉的大型AI半導體股,考量全球半導體類股投資情緒獲提振,評價仍具吸引力,建議積極偏多操作,推測合理股價740元。另一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更給予台積電820元的頂級目標價,尤其放眼在英特爾擴大委外代工的加持下,2025年將是更強勁的一年。
全球爛尾樓潮「台灣建商怎沒爆炸」? 專家曝4大關鍵
隨著全球建商倒閉潮而來的,就是爛尾樓潮。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粉專《房產知識Buffet+》指出,很多人好奇「台灣建商怎麼沒爆炸」,從國外建商破產情況的歸納,以及挖掘台灣建商、政策因素等特性,大概可以得出4大關鍵。一、台灣建商嗅覺敏銳,成本管控得宜早在2018、2019年開始,台灣建商都已察覺到勞力不足、原物料上漲的跡象而開始該該叫;雖然推案成本上漲浪潮難擋,但多數建商超前部署,在成本控管上都表現不俗,而且順利逐步轉嫁成本。而歐洲建商普遍於烏俄戰爭爆發後,才明顯感受到原物料上漲的衝擊,反應慢半拍又立刻撞上鷹式升息,真是時不我予。二、漸進式VS.猛爆式衝擊升息加上建築成本上揚是全球同步趨勢,但台灣升息相對溫和,更重要的是2018、2019年建商已開始迎來營造成本上揚,推案和定價策略已有所反映,從這個時間點到2022年Q1升息還有3年多時間,屬於建築、融資成本漸進式墊高的模式,建商有足夠時間去適應與調整腳步。正因為多了這3年多的時間,讓台灣房地產躲過一劫。三、台灣央行不愧是超級A台灣央行從彭淮南到楊金龍,得到全球金融雜誌十幾個A的最高評等,並非浪得虛名,即使他們二人背負外界罵名,但的確為我國金融與產業奠定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首先,是央行溫和升息政策,讓建商避免一次大動盪,加上連續祭出數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是第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時將購地貸款成數上限降至5成,強制斬掉建商高風險操作,將建商資金槓桿降至中低度,此舉使建築業出現以下幾個重大改變,資金去高度槓桿化、財務計畫趨於保守、實力不足的業者停止擴張或推案、銀行授信更加嚴謹,而這幾項改變雖然讓建商抱怨連連,但變相讓存活下來的建商體質更為健全。四、房價持續上揚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代表建商可以「轉嫁成本」;倘若像歐洲各國融資、建築成上飆漲而房價下挫,建商等同面臨「雙殺」,倒閉機率會比較高。以美國、台灣來說,由於房價持續創新高,所以多數建商仍可轉嫁成本,但美國因建築物料、人力和融資成本飆得比台灣更凶猛,因此破產的建商正在明顯增加。何世昌最後強調,台灣一年新推的建案有2500個上下(±500),每一年建商倒閉產生的爛尾樓平均不到5個,根本是全球優等生中的優等生,不要再一廂情願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了。
中國限鎵鍺2/台廠高階產品轉嫁成本免擔心 兩大霸權較勁明年美總統選後才明朗
中國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管制,被視為逼拜登政府坐上談判桌,科技戰可望稍歇,不過鎵、鍺國際報價自中國7月宣布限制以來上漲6%、15%,由於鍺幫助強化矽晶圓特性、鎵是化合物半導體所需關鍵材料,對台灣科技產業是否有影響?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及業者認為,「短期對科技業影響不大」。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進一步分析,鎵目前應用為砷化鎵功率放大器,在整個電子產品BOM表(零件及組件的材料清單)占比微量,就算漲到2、3倍,不至於因此造成手機等終端產品價格大幅波動。而烏俄戰爭爆發時,晶圓微影製程所需的氖氣價格上漲數十倍。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董事長謝詠芬表示,中國這招「掌風至、拳未到位」,目前半導體還在庫存去化階段,庫存用完時才知道誰被限制到。鎵、鍺是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過程的重要材料,「中國不賣,還能向日、德商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供應鏈自有彈性。」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赴中拜訪,「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圖為2023年6月19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新華社)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中國世界鎵、鍺市佔率分別為83%、68%,但鎵、鍺過去沒有嚴重缺貨,甚至鎵曾因為供過於求價格暴跌。中國加大管制力度讓鎵、鍺相關產品供應受限,已受中國廠商競爭之產品可能因為中國內外材料價差受影響,但對技術門檻較高產品,例如穩懋的5G功率放大器,應有機會充分轉嫁成本予客戶,反而有利獲利表現。以稀土來說,對每個製程的成本佔比都不同,概括來說「越先進製程,材料成本佔比越低」。「這招殺不死人,但顯示『材料』問題獲正視」,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並觀察到6月29日到7月1日舉辦的Semicon China中國國際半導體展,能發現中國開始對材料奮起直追。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對稀金及特殊材料對半導體製程的重要性與珍貴,各廠積極研發再利用或減少用量。封測大廠日月光(2371)高雄廠日前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主軸之一,即為探討及盤查包含鎳、銅、金等金屬廢液低碳回收方案,建構回用於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導入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等相關產業。同步評估鎳回收副產品轉製電池材料的可行性,目標實現關鍵金屬材料的循環再生。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機台供應商美商應用材料7月推出Vistara™晶圓製造平台,將在2030 年之前將同等能源減少50%、無塵室佔地面積減少30%,在良率優化情況下,能夠減少化學品用量。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半導體製程對稀金及特殊材料的需要。(圖/ASML)
碳權交易投資術2/碳排收費業者憂綠色通膨 碳人才鍍金月薪翻倍
隨歐美大國開啟碳費、邊境碳稅徵收,台灣今年七月也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排放有價化更驅動全民總動員,不只台積電(2330)、台塑(1301)及中鋼(2002)等排碳大戶認真減碳,消費者改買減碳商品,並憂慮減碳成本轉嫁恐引發綠色通膨,就連大學也急著開課培育碳管理人才。針對台灣2024年開徵碳費、以及2026年歐盟上路的碳邊境稅,半導體產業資深分析師陳子昂指出:「台灣電子業都已提前因應,不會措手不及造成營運衝擊,可以有時間進行資本支以及減碳規劃。」蘋果去年就宣告供應鏈「2030年碳中和」,被點名為碳排大戶的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7成排碳量都是在能源使用上,因此去年起接連買下台灣9成綠電憑證、可以優先購買綠色能源。另一家屢被提及的碳排大戶台塑,斥資近千億規模減碳,總裁王文淵2006年成立「台塑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推動組織」並擔任召集人,月月開會檢討減碳成效,目標2025年減量20%、2030年減量40%、2050年達「碳中和」;旗下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新智能使用生質燃料SRF,並構思碳權相關的商機,如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這些藻類除了集團自用,也接到不少外部訂單。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圖/報系資料照)中鋼自2011年至2020年,已投入約114億元,完成1,163件減碳專案,包括增加製程廢熱回收、提升能源效率、汰換老舊設備與優化製程參數等。石化產業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碳權議題出現,使營運成本上升,加速公司低碳轉型腳步,例如亞泥的本業水泥碳排放較高,便規劃水泥要從對營收貢獻7成逐步降到4成,原有的製程能源也要從燃煤轉為燃氣,未來業界期待核融合發電。台灣消費市場對碳排認識已有十多年。2010年起陸續有產品主動標示碳足跡,像是新竹槓丸、米粉,泰山礦泉水、明基與友達的螢幕、統一麥香奶茶、可口可樂,定期收到的台電繳費單,也會標明當期排碳量。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這是消費意識的翻轉,購買服飾講求環境和美觀之間平衡、永續,供應鏈重要性大增。」與國際紡織品牌的興采(4433)董事長陳國欽指出:「戶外時尚品牌PATAGONIA的衣服會標明減碳、減水量。」騎車若代替開車,可有效減碳,目前無法賺碳權,但成功帶出減碳意識。(圖/翻攝自捷安特自行車臉書)不只蘋果要求全球供應鏈2030年達到碳中和,「各大國際運動品牌有2030年減碳30~60%的目標,且絕大部分壓力在擔任製造工作的供應鏈。」紡織龍頭儒鴻(1476)副理沈志威告訴CTWANT記者,該公司以能源轉型、能效提升、在地採購、低碳原料4大部分進行低碳轉型,「不是做得好就能有更多單,而是沒做就沒訂單,企業無法永續經營下去。」自行車龍頭巨大則喊出「騎YouBike賺碳權」,同時朝吸碳量大於排碳量的「負碳商品」邁進。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聯合國計算碳權有300項方法論,申請方可想方法證明腳踏車跟減碳的關聯性,但是「很難說騎腳踏車就是替代搭車,有時是不想走路而騎,這種情況下騎腳踏車反而比走路排碳量高;不過這確實帶起低碳環保意識。」面對台灣即將課徵碳費,有營建業、製造業者喊出恐加速通膨。「綠通膨」隱隱成形?「通膨本來就會發生的自然現象,近十年每年通膨率約落在1~1.4%,各國政府加速QE使去年通膨上升至3~4%。」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解釋,至於近來營建業喊碳價進一步促漲房價,他分析建材成本約佔總成本10%,會加上碳費的是水泥、鋼筋等,其實轉嫁成本非常有限,對於業者的加速通膨說法,「可能有其他考量,例如多換容積獎勵,不過,多蓋一層得到獲利,仍是放到自己口袋裡。」 與此同時,碳管理,碳人才也成就業市場熱門需求。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指出,「一般產業工程師入職月薪4~5萬,懂碳管理立刻鍍金成8~9萬元。最好的投資,是投資人才。」據此,亞東科大、元智大學去年邁開第一步、開設SDGs課程培育師資,接下來設計永續及智慧化搭配低碳管理的製程課程,從根本培養學生減碳意識和碳管理技術。
電價4月起調漲 趙少康:民進黨不要騙台灣人
趙少康今(19)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經濟部長王美花一直稱台灣電價平均上漲11%的幅度沒有鄰近國家大,法國、韓國電價就算使用核電,漲的也比台灣多,好像台電發電多有效率、政府多麼體恤人民。趙少康表示,民進黨政府控制台灣電價是怕影響民進黨的選舉,很詭詐的大漲商業及工業用戶電價,把轉嫁成本的責任推給廠商負責,自己裝作很無辜的樣子,用心其實很壞。趙少康指出,台電及吸收天然氣漲價的中油去年賠了5000億,今年賠的也少不了太多,國營事業虧損就是納稅人的虧損,只是一般人民沒有直接感受而已。舉例說明,如果今年和去年,台電、中油賠的1兆,加上核四賠的2800億,總共1兆2800億,平均分給2300萬人,每人可以分到5.6萬,是目前要發的6000元的9.3倍,這些錢就被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白白浪費了。趙少康表示,韓國、日本、法國每個國家的整體發電量都比台灣多很多,發電燃料用的比台灣多很多,民進黨及王美花到底在比較什麼?人民沒有那麼笨,不要老是搞愚民政策呼嚨台灣人。
2023年國產車吹漲風! 「剩這2家」車廠凍漲強撐
國產新車漲勢難擋,台灣本田汽車跟進和泰車、中華車、裕日車等大廠,宣布明年2月1日起調漲國產車價1萬至2萬元,漲幅介於1.3%~2.5%。眾家國產車廠中,如今只剩福特六和汽車一家獨撐,一旦福特六和跟進漲價,「馬其頓防線」失守,齊漲潮將正式襲來。至於撐不撐得住,福特六和仍不鬆口,主因是12月初提出的「暫時不漲價」言猶在耳,若立即變卦,難免給人言而無信之感。不過因成本壓力相當大,該漲還是得漲,時間點可能落在農曆年前,至少騰出1個月緩衝期。晶片荒遲遲未解,俄烏戰事又讓零件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加上通膨帶來的各種原物料成本飛漲的龐大壓力,進口車價在過去一年多已多次漲價反映,國產車先是硬撐,直至今年上半年撐不住,才啟動一波漲價行動。自11月以來,包括裕日車、和泰車、中華車等國產車大廠,陸續宣布明年起調漲國產車價,不過考量消費者接受度,這波車漲價金額約1萬至3萬元,平均漲幅不到2%,無法完全轉嫁成本壓力,明年再漲的壓力仍在。台灣本田則是上周五宣布,明年2月起調漲國產車價1萬至2萬元,這讓「凍漲陣營」剩下福特六和一家獨撐,福特在12月初的Kuga新改款車發表會上,宣示「農曆年前不漲價」面臨短期內跳票壓力,也令其說法變得保守。車廠主管分析,台灣本田、福特六和同樣面臨成本壓力,且在和泰車等國產車大廠紛紛宣布漲價後,「已經沒有不漲的理由」,現在就等福特六和宣布,考量點僅在於要自行吸收多少的原料上漲成本,壓低漲價幅度。車廠主管認為,明年第一波漲價後,對紓緩成本壓力多少有些幫助,但能否別再漲,關鍵指標在於俄烏戰事何時喊卡,若能讓原物料價格回落、供應鏈恢復正常,國產車廠的成本空間就能放大,進而放緩再漲價壓力。
受通膨與升息影響 六都租金5年漲2~3成
租金指數再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自2010年以來租金指數已連漲12年,民間統計5年來七都平均租金漲幅平均也有2~3成。兆基集團執行副總、台北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柏勳認為,租金跟房價沒有直接關係,和通膨和升息較有關。對於政府端出「300億擴大租金補貼政策」,他認為一定會讓某些房東想要轉嫁成本調漲租金,不過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根據屋比房屋調查,2017年至2022年七都住宅租金開價變化,北市目前平均每坪租金1,729元,漲幅18.5%;新北每坪1,142元,漲幅36.6%;桃園每坪857元,漲幅35.8%;新竹縣市934元,漲幅36.5%;台中858元,漲幅24.5%;台南836元,漲幅33.3%;高雄826元,漲幅24.2%。對於近年房價高漲是否連動租金上揚,陳柏勳認為,租金跟房價沒有直接關係,包括即將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影響也有限。最有關的是升息與通膨,房東看到萬物齊漲,因此跟著想要調漲房租。不過他也強調,房子買便宜或買貴,都得看地點、交通和物件條件來訂租金,租金開高於市場行情也是會碰到招租困難。租賃專法(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於107年6月27日實施至今已4年多,台北市已有238家業者申請包租、代管營業特許及完成合法登記,目前是全台之冠。台北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成立第二屆,今(23)日席開45桌舉辦會員大會。陳柏勳表示,租賃住宅服務業主要是幫房東管理房客,尤其是有不少房東都是銀髮退休族,非常需要業者協助代管。今年7月份中央政府端出「300億擴大租金補貼政策」,普遍認為對租賃住宅市場,更挹注活絡效果。對租客來說,有實質的租金補貼;對房東來說,有更多的需求以及租稅優惠。陳柏勳表示,屋主有閒置房產,如今選擇出租是個不錯的選項,房東只要將住宅交給「租賃住宅服務業」包租或者代管,可享每戶每月6000元的免稅額,還有必要扣除額從原本的43%提高到53%,台北市政府更是全台率先將房屋稅及地價稅減徵40%的地方政府。不過他也提到,「期許政府談居住正義,不如從改善租屋品質開始。」台北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自108年辦理「租賃住宅管理人員」證照班訓練及測驗,及109年「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委託協辦「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公會版,對於得標業者的作業審查及監督,因此提升了專業人員訓練及產業發展,讓更多有興趣的業者,投入「租賃住宅服務業」的行列。陳柏勳表示,預期未來更多業者及專業人才投入「租賃住宅服務業」,透過租賃專法及持有專業證照的管理人員,來改善租賃住宅房東與房客關係和雙方的權利跟義務,減少租屋的糾紛,讓租屋管理市場能更建全。
衛生紙擬調漲 第三大家用紙廠正隆預告最高20%
成本壓力擋不住!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正隆(1904)19日預告,公司正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擬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預計漲幅介於5%至20%。正隆今天舉行線上法說會,總經理張清標表示,今年包括原料、燃料等各項成本持續上漲,公司實在是擋不住壓力,正隆剛公布半年報,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18.39%,比去年同期的26.85%,足足下滑8.46個百分點。造成正隆上半年稅後純益19.81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7.3%,換算每股純益1.79元。張清標表示,由於成本持續向上,正隆今年以來透過取消通路端的折價、優惠等方式,間接提升衛生紙售價以轉嫁成本,平均漲幅約5%~10%。但是同時間,相關成本的上升幅度是50%~60%,產品漲價根本是杯水車薪。實在是撐不住,他預告正隆正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準備再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預計漲幅介於5%至20%。張清標補充解釋,部分產品漲幅高達兩成,主要是上半年價格沒有反應到,下半年加碼調足。正隆旗下擁有春風、蒲公英等衛生紙品牌,為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僅次於金百利克拉克及永豐餘。此次正隆喊漲,外界好奇其他廠商是否跟進?對此,永豐餘集團旗下消費品子公司永豐實回覆,公司目前正努力做更好的控管,並關注全球各種原物料與運輸成本變化,嚴密確保疫情不會對生產造成任何影響。公司會持續關注成本走勢及調節採購策略,謹慎因應原物料成本變化。對於是否漲價不願說死。至於另一廣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量販賣場好市多(Cotsco)的自有品牌衛生紙KIRKLAND,7月初再度宣布調漲價格,每串(24包)售價從365元調漲為389元,漲幅約6.5%,而這已經是好市多衛生紙半年多來第三度漲價,如果從去年11月每串319元起算,累積漲幅超過兩成。
foodpanda新制8月上路!業者僅付4成「棄單損失」 店家炸鍋:變相轉嫁成本
foodpanda今年6月突然加收3至5元的平台費,引發許多訂閱制用戶不滿,昨(25日)又向店家公告,從8月1日起,若店家接單後消費者取消訂單,導致付款未完成,foodpanda將僅支付40%單筆餐點款項、60%由店家吸收,取消以往「全額支付餐損費」的經營決策。公告曝光後,引起合作店家不滿,質疑業者把成本轉嫁到商家,更是違反買賣契約;foodpanda回應,過去全額付款是基於「協助店家營運贈與關係」,並未構成違反契約要件。對此,台中市餐廳業者指控,foodpanda平面片面更改合約,完全沒跟合作店家討論就強行調整,如果遇到惡意取消訂單、外送員送錯餐,或顧客等太久而取消訂單等因素,即便不是店家問題,但foodpanda仍只願意「支付餐點40%的款項」,意味著剩下的損失要由店家自行吸收。餐廳業者表示,店裡一筆外送訂單,消費金額落在100至700元區間,單日的接單金額約5千元左右,光是一週就會遇到一筆惡意棄單,預估新制上路後,將會對營業額造成不小的衝擊。北市飲料店業者也怒斥,foodpanda基於個資問題,不願提供客人聯絡方式,因此店家也無從得知,是什麼原因導致未付款,對店家毫無保障,更是「變相協助惡意棄單人士」。飲料店業者指出,平均一筆訂單100至200多元,業績有3分之1來自熊貓外送,未來恐將波及營業收入。合作商家紛紛抨擊foodpanda新制,對此,業者受訪回應,為因應全亞太區付款條件一致性,在確實未收到款項情形下,無代收款項可以支付給店家,「由平台共同承擔相關損失」。業者進一步解釋,買賣契約是成立於店家及消費者,而平台則是代收代付,並無片面變更契約,至於以往全額支付餐損費用,是基於協助店家營運的贈與關係。業者強調,若遇外送員送錯餐點,導致取消訂單等狀況,因消費者已付款給平台,foodpanda還是會把款項給予店家;另外,平台對惡意不取餐的消費者設有「黑名單機制」,藉此保障店家權益。
柯P特赦被打槍3/建商舉白旗乖乖蓋商辦 居民死咬政府錯在先「掏錢難」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日前隔空交火的焦點,大彎北段商業區「不得作住宅使用」引發爭議,迄今15年仍懸而未決,CTWANT記者調查,昔日重押此區的建商已陸續舉白旗,不再蓋住宅。記者實地走一趟大直大彎北段,雖違規宅爭議鬧得沸沸揚揚,但仍有不少工地正在興建,包括在地建商良茂建設目前在美福飯店旁的土地已圍起圍籬。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告訴記者,等不了法規鬆綁,現在在大彎北段看到的工地都是推商辦案,「這個(建案)也放棄(推住宅)了,我自己的那一塊也放棄了,很多都開始放棄了,乾脆做商業使用(蓋純商辦)。」陳春銅指向遠處工地無奈地說。除了良茂建設準備興建商辦大樓,忠泰建設今年也會在大彎北推出商辦案,採邊建邊售,12月還有「NOKE忠泰樂生活」商場將要開幕。「大部分案子已經開始規劃做辦公室使用,沒辦法等,太久了,遙遙無期啊!」忠泰在大彎北段有超過10個以上開發計畫,忠泰建設總經理瞿世泉表示,目前大彎北段的辦公條件越來越成熟,沒辦法合法就做商辦,這已非必要的命題。忠泰總經理瞿世泉表示,忠泰在大彎北就有10個以上開發計畫,不能蓋住宅就蓋商辦、商場。今年12月「NOKE忠泰樂生活」將開幕,除了有「蔦屋書店」、「極光冰場」,還有集團旗下「明日聚落」全新概念店將進駐。(圖/報系資料庫、林榮芳攝)對於回饋金每坪5.21萬元是否過低,建商皆不願表示意見。一位不具名業者坦言,回饋金多寡對建商來說不是壓力,未來若推住宅案勢必反映給消費者。建商能轉嫁成本,反觀民眾才是首當其衝。由於大彎北段早在土地徵收就充滿爭議,到市府失職未定期做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當地居民因此一口咬定政府有錯在先。大彎北社區住戶代表H先生說,「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想繳回饋金,因為本質出發點就認為我沒有錯、不應該繳。一開始就是政府欺騙這裡的百姓,叫大家把地捐給政府(基隆河截彎取直),然後又不能開發,接著20年都默許違規,為什麼不先討論政府、相關局處首長的責任,而是討論人民的責任。」H先生以內科舉例,內科是輕工業區放寬為商業區,等同升級,面積390.55公頃,回饋金只繳2億餘元;大彎北是商業區開放住宅使用,是降級,面積只有內科的1/10,卻要繳20億元,「他們大企業比我們小市民繳得還少,完全不合理。」內湖科技園區緊鄰大彎北商業娛樂區,市府放寬內科限制帶動內科高速發展,業者認為此舉卻影響了大彎北段原有的商業功能,原本該發展為商業區的大彎北卻沒有人潮、店家稀稀落落。(圖/台北市政府產發局)對於眾多誤解與疑慮,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科長楊智盛解釋,原回饋金計算每坪16~18餘萬元,召開多次座談會後,民眾陳情建議應參考內科回饋金公式5折計算8.68萬元,最後都委會拍板定案,5年內繳納即再打6折為5.21萬元。由於都委會審議期間,許多民眾主張一次繳納金額過高,考量民眾負擔能力都委會同意最多分5期繳納。楊智盛強調,回饋金5.21萬元是以建物謄本登記主建物計算(意旨以室內坪計算,不含公設及附屬建物),非權狀20坪就要繳100萬元,若原就是商業使用戶未來不做住宅使用則無須繳納。一位在地民眾則認為,大彎北段是20年的歷史共業,最後由民眾承擔有失公允,況且要一般民眾拿出這一大筆錢,比較難克服,建議若是有轉手交易,再從賺取的利潤中加重課稅即可。
去年台中房價翻倍漲 賴正鎰推測今年「這區」將跟進
台灣房市去年在通膨壓力、游資豐沛、剛性需求高升與置產保值等因素影響下,平均房價漲了30%,其中,台中漲幅達100%,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看好台積電計畫在中科擴廠效益,今年鄉林將加大台中投資力道,積極覓地搶攻科技族群住宅市場;推案重心則放在雙北市,他預估今年雙北房價將有較大漲幅。國內物價漲價,建材與工人成本高漲,國內維持低利與台商持續回流,為求避免通膨,不少人選擇買房保值,建商也大量購地推案,台灣房市創下近10年來推案與買賣棟數新高,房價也來到高點。賴正鎰表示,去年全台房價平均漲幅約30%,「台中漲幅達100%,以前一坪20萬元,現在新案沒有45萬元買不到,桃園青埔也漲破40萬元,台南去年也大幅上漲50%,預估今年應該會輪漲到雙北地區,可能將有一波較大的漲幅。」他表示,政府面對房市漲價快速,端出許多打炒房措施與囤房稅,內政部今年初再度提出「預售屋新五規」,準備在下半年通過立法,限制預售屋轉手,要讓房市持續降溫。去年全台推案量突破1.8兆元,今年受到政府持續打房,預估推案量將降20%,只剩1.45兆元左右,呈現「量縮、價微揚」的格局。對於政府打房一波波,短期內似乎沒有縮手趨勢,賴正鎰說,建商與房產業都不希望房價再繼續漲上去,也支持政府平穩房價的措施,「但請政府不要一昧猛打房,而是應該訂定土地供給的量,也要針對土地擁有者給予政策,而非全部對建商開刀,應該要尊重市場機制。」他強調,現在營建業嚴重缺工,有錢也發包不出去,再加上國內物價上揚,鋼材與工人成本都漲了1倍之多,職業教育失敗造成缺工嚴重,建議政府開放外勞講了快10年,希望政府能儘快開放民間營造業可以引進外勞,減輕板模或鋼筋綁紮等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現在建商每年僅剩下3%利潤,淪為『加工業』,是艱困行業,都快活不下去了,不要景氣好就打,景氣不好就拉。」賴正鎰也呼籲,提高稅金只會轉嫁成本給購屋或租屋者,應從地主等土地供給面著手,降低土地成本與房屋持有稅,才有可能真正將房價壓下來。對於鄉林今年推案計畫,賴正鎰表示將會加大在雙北與台中等都會區的推案力道,預計在台灣推案108億元,大陸成都案R6+R4地塊住宅190億元,今年兩岸總銷高達近300億元。
國內物價上揚 賴正鎰:通膨至少要維持兩年
政府連連打房,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今天指出,台灣房市去年在全球通膨壓力、游資豐沛、剛性需求高升、都更危老土地稀缺及資金置產保值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平均房價漲了30%,面對政府今年將升息並持續祭出土建融管制及預售禁止轉手等打房措施,他擔心建築開發業的年獲利率僅剩3%,恐淪為「加工業」。世界各國為因應新冠肺炎造成金融市場震盪、經濟活動停頓,各國推出大規模激勵性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來減少衝擊,大量印鈔撒幣挹注資金購債,像是美國投入六輪共5.54兆美元的經濟救助措施,而歐盟也有1.85兆歐元(2.2兆美元),日本達20兆日幣,大陸也投入6.35兆人民幣,各國以購債或發放失業補助或生活津貼,企業利息補貼等紓困措施,緩解經濟衝擊,疫情造成的海運塞港,貨運延遲至少還要兩、三年才能解決。國際經濟局勢受貨運影響,全球民生物資,原物料開始漲價,通膨浮現,美國過去一年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整體CPI上升 7.5%,創下自1982年,3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國聯準會去年即透露今年將緊縮QE,調升利率,歐美資金流竄亞洲,也影響台股匯市與房市。賴正鎰說「通膨至少要在維持兩年!」賴正鎰表示,國內物價不斷漲價,建材與工人成本高漲,國內維持低利與台商持續回流,為求避免通膨,不少人選擇買房保值,建商也大量購地推案,台灣房市創下近10年來推案與買賣棟數新高,房價也來到高點,六都中的台中市漲幅居冠,桃園與台南居次,高雄緊追在後,新北與台北因為無地可買,推案少,所以房價漲最少。去年全台房價平均漲幅約30%,其中,台中漲幅達100%,一般新推案的房價已漲到45萬元,桃園青埔也漲破40萬元,他預估今年應該會輪漲到雙北地區,可能將有一波較大的漲幅。他表示,政府面對房市漲價快速,端出許多打炒房措施與囤房稅,央行與內政部已祭出四度出手打炒房,內政部今年初再度提出「預售屋新五規」,準備在下半年通過立法,限制預售屋轉手,要讓房市持續降溫。去年全台推案量突破1.8兆元,今年受到政府持續打房,預估推案量將降20%,只剩1.45兆元左右,呈現「量縮、價微揚」的格局。對於政府打房一波波,短期內似乎還沒有縮手的趨勢,賴正鎰再度為房市相關產業的上下游業者請命,他說,建商與房產業都不希望房價再繼續漲上去,也支持政府穩房價的措施,但請政府不要一昧猛打房,而是應該要尊重市場機制。他也強調,國內物價上揚,建築業的鋼材與工人都漲了一倍之多,漲幅驚人,希望政府能儘快開放民間營造業可以引進外勞,減輕板模或鋼筋綁紮等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此外還要控制物價,包括混凝土需要的砂石開採與水泥等的招標作業,應該設法穩定價、量。他建請政府不能光把抑制房價上揚的壓力放在建商身上,他說,現在建商每年僅剩下3%利潤,都快活不下去了,政府打房搞錯方向,因提高稅金只會轉嫁成本給購屋或租屋者,應從地主等土地供給面著手,降低土地成本與房屋持有稅,才有可能真正將房價壓下來。
抓緊這一波3/永遠不要浪費市場修正布局機會 小資族首選ETF、基金
「永遠不要浪費市場修正布局的機會!」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聯準會貨幣緊縮初期,市場波動度仍將偏高,這是市場修正帶來的投資機會,可伺機布局長期成長題材標的。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也表示,在升息循環初期,原物料、工業和能源等週期性產業表現較佳,價值股在升息前後幾個月同樣表現亮眼,價值股普遍是成熟產業,獲利較穩定的大型公司,配息也較佳。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分析,這次政策收緊階段視為經濟恢復正常的必經過程,市場修正時,應保持理性,他建議採取投資組合策略是大型科技企業(Big Tech),「由於近期市場修正導致前瞻本益比已下滑到負一個標準差,優質股可望有較佳的表現之外,還可考慮有風險分散與保持韌性的黃金。」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可關注全球數位化、中國市場等題材,看好美股、歐股,以及科技型基金、可漲價轉嫁成本有獲利的奢侈品等消費類股。(圖/星展銀提供)陳昱嘉還說,可考慮配置風險較低的收益型資產,像是不動產信託、BBB/BB評級債券、高股息股票、中國大型銀行股、歐洲綜合能源公司,以及相對風險較高的成長型資產,像是5G、在家上班WFH、雲端運算/工業自動化、半導體與IC設計、電子商務、電競/運動休閒、全球醫療保健類股、中國A股與景氣復甦等題材。由於今年的投資難度相對較高且波動加大,兆豐銀行財富管理團隊認為,小資族可以透過基金或者ETF等一籃子的資產來參與市場,比較不會因禁不住震盪而出場。市場的選擇上,建議應著重於基本面穩健,具抗通膨特性的資產,比方說具備元宇宙、電動車題材,訂單能見度高的半導體產業,同時,作為半導體重要供應鏈的台股市場也是值得把握的投資標的。因此建議小資族可以透過配置具配息特性的資產,來打造穩健的被動收入,其中相對看好高收益債及REITs,是可受惠於景氣復甦,承受通膨干擾以及利率風險的資產,而對於風險承受度相對較低的投資人,亦可考慮透過平衡型或多重資產基金來佈局。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也建議投資人善用ETF,投資組合透明,採取被動式操作,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例如Vanguard價值股ETF (VTV),追蹤CRSP美國大型價值股指數(CRSP US Large Cap Value Index)的表現,價值型股票主要是以股息、穩定性為考量目標,因此投資這類型股票也被認為是較安全的方式。另一檔為iShares羅素1000價值股ETF (IWD)。市場多認為ETF、基金等標的是小資族規避升息風險,可優先參考投資選項,個股題材包含元宇宙、金融股等。右為HTC在2021年11月發表音樂元宇宙。(圖/趙文彬攝、123RF)另一面對通膨高漲和升息壓力以「高殖利率」選股,台股有高殖利率優勢,聚焦獲利動能仍可延續企業進行防禦。從全球GDP預估情況來看,經濟成長趨勢仍持續向上,但成長的高峰期已過,因此須提高投資風險考量。中信銀則對金融市場熟悉度不高或敏感度不足,但又想參與投資的小資族,可先透過基金和指數型ETF來做投資,並可利用匯率操作增加避險部位或機會布局,亦可透過外幣存款享受較佳收益。可優先布局低波動、抗通膨或抗利率標的,包括低存續期間複合債或以抗波動為訴求的平衡型基金;若想危機入市參與股市投資,可優先考量有定價力優勢產業或企業,及直接受惠通膨或升息基金或ETF,主要布局在金融、地產、品牌優勢,其中品牌優勢公司具有護城河能力,且具成本轉嫁能力並維持高毛利及獲利的公司。元大投信則認為,對小資族來說「基金、ETF」相對容易入手。例如共同基金一般定期定額每月3000元起,業者並提供定期定額的「日日扣」,每月有31個交易日可以選擇,想要週週扣、每隔10天扣一次、連續幾日扣款都可以設定。此外,基金的電子交易機制功能很多,可以設定損益出場點,以達到停利、停損目的;並可根據資產報酬率或與前次淨值相比,做「加減碼扣款設定」;若有存錢目標,還可以啟用「買回設定」,一旦累積到設定目標金額就自動買回到帳戶。
轉嫁效應難解 消費者、租客負擔大⋯專家: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口號
囤房稅除了無助逼出空屋、降低房價外,是否反而產生推高房租的後遺症?甚至因為政策副作用而傷及無辜?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23日直言,從學術研究來看,房屋稅容易轉嫁,提高稅負可能只是讓建商、房東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或租客,讓租金與房價進一步提高。朝野立委囤房稅七大版本陳國樑表示,持有房地的報酬為自住或租金收入,及預期出售資本利得,成本則是折舊、貸款利息、稅費等,但市場普遍預期資本利得極高,且一戶房屋每年平均房屋稅僅5千元,即使提高到三倍(1.5萬元),也不太可能讓屋主釋出房屋到市場。另囤房大戶有能力負擔,反而是衝擊兩大族群,包括沒有房地但必須買房的個人,以及口袋不深的投機者,等同「抓小放大」,甚至會轉嫁給租客。陳國樑建議,台灣社會應該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的理盲濫情口號,且假設所有年輕人都認真要買房,那將是房價向天價攀升的起點;而果真當所有年輕人都「買得起」房子,彼時房市勢必全面崩壞。他認為,台灣應轉向思考,鼓勵想買房的適得其所,不想買房的也能安居樂業。以近十幾年經驗來說,陳國樑強調,透過包括豪宅稅、空屋稅、囤房稅等稅制措施希望追求居住正義,但房價卻未見下降,顯示用租稅來改革房價等同緣木求魚。永晟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張福源、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松齡皆指出,國內若再貿然加重囤房稅,如包租代管業者持有很多戶,即使不是囤房仍會被課高稅率,這也形成副作用,勢必將成本轉嫁給房客,反而不利經濟較弱勢的廣大租屋族。康克爾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趙文銘則表示,以近年案例來看,南韓近年實施了囤房稅、房屋資本利得稅等,能課的全部都做了,但近十年來房價、租金卻全面上漲,可看出其政策效果不彰。另英國早年曾課徵「窗稅」,但多數房東不想繳稅,乾脆把窗戶封起來避稅或以各形式轉嫁成本,顯見從古至今,房屋租稅成本都可能轉嫁給房客。傑仕堡商旅顧問呂俊毅則強調,傑仕堡主要出租給經審核通過的外交人員或跨國企業的高管,但卻適用3.6%的最高稅率,導致一年營收3億元,但房地持有稅費高達1.2億、佔比高達4成,成為不當政策的無辜受害者。他表示,如果政府持續提高持有稅且未配套、包括排除良善起造人或包租代管業等,將導致市場供給減少,在需求不變情況下,反而形成房價、房租上漲,最終還是消費者埋單稅負成本。
全球通膨嚴重日本卻「置身事外」 日媒分析背後原因「恐陷惡性循環」
因為疫情持續肆虐,再加上全球供應鏈嚴重出問題,目前許多國家都陷入物價走高的情況。但在其中,只有日本當地似乎完全置身事外,沒有看到明顯的物價上漲的趨勢。日本媒體就此分析,發現「物價漲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民眾「薪資太低」,讓企業主根本沒有漲價空間。但日媒推測,這樣也可能造成民眾薪資未來沒有漲幅空間,變相的惡性循環。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指出,由於能源、金屬、木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上揚,日本「企業物價指數」也因此不斷地被推高,但「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升幅卻維持在0%左右,這也造就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斷的擴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報導中指出,會造就如此特殊的情況,主要是日本大部分民眾薪資的問題,日本民眾長期薪資低廉,2020年日本家庭可支配的收入僅增加5%、4至6月個人消費需求比2019年下滑5%,相較於美國,美國民眾薪資漲幅約2.6倍,7至9月的個人消費需求較2019年同期上升10%。由此可以推斷,日本民眾的薪資幾乎沒有任何讓企業主轉嫁成本的空間。但報導中也指稱,企業主如果無法將上揚的成本反映在產品價格上,此舉會導致企業利潤無法維持過往水平、甚至升高,這也變相代表企業主無法幫員工調漲薪資,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會演變成惡性循環。
調薪就漲價3/庶民小吃豆花肉羹車輪餅都漲 吐司變成「犧牲打」
為了應付物價上漲,部分內需餐飲、烘焙業等服務業者已練出十八般武藝,在漲與不漲之間,想方設法讓消費者與業者皆大歡喜。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祕書長蔡孟叡分享餐飲業者心聲,「大家喜愛的庶民小吃像是滷肉飯、肉羹等,已陸續調漲5~10%,米飯、麵類則『按兵不動』,很多品項應該會在過年前漲一波」。老字號的米苔目小吃店老闆就說,目前未有調漲價格規劃,但已不提供外帶用的紙盒、紙碗,客人雖抱怨外食不方便,至少是一種省包裝材料費,不轉嫁成本給消費者的權宜方式。在北部百貨商場設點的知名烘焙業者向CTWANT記者坦言,「吐司是許多民眾家庭常備的早餐主食,因此在調整定價的策略上,作為不漲價的『犧牲打』,維持現有牌價,蛋糕類的部分品項就開始調漲10%。」因為烘焙業使用的麵粉、奶油、堅果、乳製品、奶粉、糖等的成本都上漲。 在北市寧夏觀光夜市附近的老牌杉味豆花店,前幾周就將每碗可搭配豆類的傳統豆花,從一碗50元調漲到55元,若搭配芋頭、地瓜、蓮子、銀耳類等,選配一樣每碗55元,兩樣75元,各漲5元,但推出更多的促銷選項,例如珍奶、杏仁茶各兩杯共50、70元,並推第2杯半價、半價加購來吸客。台北知名老牌杉味豆花店,也受不了原物料大漲,公布部分品項調升5元。(圖/李蕙璇攝、截自杉味豆花店臉書)公館車輪餅也公告12月1日起從12塊漲到15塊,一口氣漲了兩成五,讓老饕們大嘆「千漲,萬漲,就是薪水沒漲!」一位不具名有機植物奶品牌老闆透露不漲價的策略,「我的產品採用進口有機穀物,創業一開始訂價就要考量通膨因素,現在受到貨運塞港、貨櫃車找不到司機,缺了芝麻、也少了燕麥,最後只能包機空運來台才能順利出貨,大大侵蝕獲利空間,現在雖維持牌價不動,但將6折促銷價改為8折價!」至於民眾常吃的醬瓜、筍絲等罐頭品項,大茂食品業務部經理跟記者說,「我們在2019年底有做一次價格調升4~5%,黑瓜、土豆面筋類易開罐系列,從23~26元調整到25~28元,玻璃瓶裝則調整到46~55元。業者定價策略上多會考量通膨,實際售價會隨著通路價格策略而有所變化。」「我們使用的小黃瓜、筍子等的蔬菜類價格是浮動的,主要是受到包裝材的鋁鐵、玻璃、運輸費等的成本增加已達到10%,未來會視毛利率的變化,有新的訂價策略。」大茂食品業務部經理實在說。另有業者說,已就十多年來未做調漲的穀物類熱賣商品,例如粥品、植物奶、甜食罐頭裝,兩個月前先做一波價格調整。有烘焙業者的漲價策略是不調整「吐司」價格,穩住老主顧的支持度。(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在台灣擁有千餘家通路的超市龍頭全聯,一把蔥現在賣到85元、蔬菜一包也多是40元~90元價格間,採機動性波段調整。全聯對此表示,「蔬菜目前已逐漸平穩,降幅約25%~30%,豬肉價也都持平,目前民生用品大部分都有全聯價8折起,並透過每兩週檔期促銷,振興加碼回饋等節令優惠促銷,滿足需求」。因此,抗漲大作戰的不變法則,就是勤走家裡公司附近的市場、超商等通路,多聽左鄰右舍分享哪家店的東西物美價廉,上網比價細算商品「每單位、每公克、每斤等價位變化」,豪雨菜價漲時可到有機商店買沒漲的蔬菜,藉此建立一套自己的採買店家後補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