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炳隆
」 勞動部 移工 辛炳隆 基本工資客運與遊覽車駕駛缺工未解 10萬高薪難留人
客運與遊覽車駕駛缺工未解,全台仍缺逾2000人,北部業者開出平均薪資6至8萬元、最高更上看10萬元,儘管待遇佳,但有官員分析,年輕駕駛仍認為「缺錢會做,但不久留」。北部最大的大客車駕駛徵才12日登場,22家業者共提供1300個職缺,業者不乏開出6萬至8萬元薪資,還有業者開出10萬元高薪,也順利媒合108人,只要完成受訓並到職滿3個月,更可享有駕駛訓練費、訓練期間生活津貼、穩定就業獎金等公路局3大津貼,最高可領13萬9288元。據悉,公共運輸量因疫情跌至谷底,客運司機因而流失,多轉至貨運、遊覽車及外送等行業,業界分析因駕駛開車需非常專注、乘客意識高,對駕駛要求嚴格,部分駕駛認為體力、精神壓力大,實在做不下去。「年輕駕駛不想久留」,新北市交通局副局長林麗珠指出,與年輕駕駛面談發現,他們對待遇很滿意,也會建議缺錢親友加入,但因工時較長、無法與家人好好相處等原因,工作一段時間後仍想轉職到更有發展性的行業。疫後大眾運輸回溫,加上Tpass導致需求大增,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說明,2022年起與業界合作找回駕駛,現在許多業者的情況為有車沒駕駛,想增班難度高,今年客運司機缺工約2000至3000人,徵才計畫從3月至今已招募531人,持續至明年2月底,目標招滿1000人。另推延齡措施,65歲駕駛若仍健康,可工作至68歲,目前已有1300多位延齡駕駛,同時向勞動部爭取僑外生以中階技術人力加入客運業,已提送計畫至勞動部,勞動部也表達支持。另據勞動部調查,截至2024年7月底前,有6.6萬個事業單位懸缺半年以上未能補實,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指出,目前缺工主因仍在僱主不願給較好勞動條件,認為企業應負起更多責任。
6.6萬職缺補不到人 學者表明企業應負更多責任
據勞動部調查,截至2024年7月底前,事業單位懸缺半年以上未補實的職缺達6.6萬人,但有學者指出,目前缺工主要原因仍在僱主不願意提高勞動條件,認為企業應負起更多責任。據調查指出,截至7月底為止工業及服務業勞保事業單位全時職缺中,懸缺半年以上未補實者計6.6萬個,就行業別觀察,並以製造業2.1萬個、31.9%為多,批發及零售業9000個或占13.6%次之,營建工程業7000個再次之,三者合占逾5成,而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亦均超過6000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缺工大致可分為薪資等勞動條件不佳無法吸引人力及沒有技術人力引發,台灣多數企業為前者,業者仍企盼移工開放,政府也不應該給予企業錯誤的期待認為方案無效後就會開放移工,他強調,缺工不能只靠政府解決,如果政府加大力道,反而會讓企業不想改善,而是把問題都丟給政府解決。至於物流司機稱薪水6萬元以上甚至更高卻仍找不到人,辛炳隆指出,雖然司機待遇高、但薪資結構多數為獎金,且因風險相對高、客運司機經常面臨客訴遭扣獎金,貨運司機更要身兼搬運工作。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組長吳淑瑛表示,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目前仍持續協助餐飲業及住宿業,只要僱主提供一定薪資以上的薪水,就補助勞工薪資,藉此鼓勵勞工投入,目前方案為到年底為止,明年則會改成常態性方案接續實施。
歲出入將雙創新高 公共建設增幅最高!社福支出占比最多上看9千億
今、明兩年中央總預算概況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召開明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依據主計總處規畫,整體歲出、歲入規模有望創新高,歲出達3.11兆元,歲入約3.15兆元,其中各類政事支出也有成長,其中社福經費預算仍占比最高,上看9千億,公共建設計畫預算增幅最高。蔡政府任內編列的2024年中央總預算,歲出、歲入、債務還本、勞保基金撥補、科技、國防支出都刷新紀錄,歲入編列2兆7092億,歲出編列2兆8818億,在各項政事支出中,金額前4高分別為社福、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以及國防等支出。據悉,今年在社福、國防、教育、經濟支出編列上皆有所成長,社福預算上看9000億元;國防預算額度約4600億元,若含特別預算與特種基金將達6300億元;在「公共建設計畫」公務預算匡列2405億元,若含前瞻、基金,明年預算編列達6000億元。科技預算部分,由於賴政府主打經濟科技發展,公務預算匡列1467億元,加上前瞻129億元、基金,可達2000億元,遠高於今年的1569億元。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表示,歲出部分,以提升公共建設計畫預算在未加計前瞻特別預算下,增加幅度最高,藉此加強改善公路交通、提升人行安全、推動客運車輛電動化。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明,「少子女化對策」編列1201億元,絕大部分是在教育部,衛福部編列288億元,除持續發放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外,也推出新措施,準公共保母通過考核且持續收托,獎助由1.2萬元調整為1.8萬元,以及補助居家保母訪視人員薪資3000元,以強化預防兒虐事件;另與教育部合作推動家外送托率,現行0到3歲為31%,明年預計提升到32.6%。至於「長照經費」編列876億元,包括長照基金828億元,以及跨部會長照相關預算48億元。呂建德說明3項重點,首先是長照服務涵蓋率,明年目標是從8成提升到8成3,其次是持續布建長照據點,明年目標從1.2萬處提高到1.5萬處,另呼應「AI行動內閣」政策,獎勵長照機構導入AI智慧科技,明年目標達770家。面對勞保基金即將在2028年用罄,政府今年編列1300億預算撥補,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表示,明年還會有1300億,撥補水位不會走回頭路,「做不到就負責」。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建議,如撥補成常態,應有更穩定的財源,台灣營業稅為5%,是較低的額度,應可再提高2%,作為撥補勞保基金的穩定財源。
去年逆差達446億…勞保連7年入不敷出 勞動部分析這些原因導致
勞工保險基金收支概況勞保連7年收支逆差!勞保局21日統計指出,2023年保費收入4760億餘元、當年給付5206億餘元,不計入行政院撥補及投資收益,收不抵支約446億元,7年累計逆差已達2364億元。勞動部官員分析指出,收支逆差原因為保費費率偏低,及退休勞工累計人數愈來愈多所致。勞保自2017年起發生收支逆差,且在2020年因勞動部長許銘春揚言「掉烏紗帽也要做勞保年改」,一度引發搶退潮,當年收支逆差達487億元,史上最高,去年的446億元則是第二高。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副司長陳文宗表示,勞工保險費率為11%,與2021年精算報告所指未攤提過去負債的平衡費率16.27%,及需攤提過去負債的平衡費率27.83%,都有距離。他說,目前僅能由勞保局持續加強催繳保費,做好給付稽核。勞保精算報告曾預估,2023年收支逆差將達881億元,但去年僅短少446億元,陳文宗認為,因有些勞工預期退休金可能會短少,現在還能工作就多賺些錢,加上政策鼓勵中高齡就業,帶動延退潮,因而延後勞保請領年齡。陳文宗表示,為穩定勞保財務,政府近年不斷撥補,今年公務預算編列1200億元、特別預算100億元,共1300億元,1月已入帳300億元,接下來將視國庫署情況撥入。「年金改革不能拖延」,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說,為維持勞保基金水位,政府每年以公務預算撥補,但因未入法導致財源不穩定,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年金難題,更會造成世代不正義,政府雖稱會負最終支付責任,卻未保證最終支付數額。戴國榮呼籲,年金改革應與勞工退休金一併改革,包括勞退提繳率增加等,至於職業工會納保者因為退休金只有勞保老年給付,應額外討論及處理。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雖然勞保收支逆差已連續多年,但因政府撥補、投資效益頗佳等,導致基金餘額不減反增,對此一則以喜,但也一則以憂,喜的是勞保基金財務尚稱穩健,憂的是政府恐怕以此為由延宕改革,且除了撥補應有穩定財源外,納保面及給付面等問題也須討論。
製造業不景氣移工薪減 逾3成雇主憂逃跑
勞動部8日公布最新移工管理調查,排除語言因素後,台灣事業面(包括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雇主最頭痛的問題為「發生行蹤不明失聯情形」,占34%;事業面移工去年6月平均薪資為3萬2183元,較前年6月減少120元,與去年製造業不景氣,影響到移工加班時數減少有關。至於家庭看護工,無法續聘的原因8成以上是經濟考量。學者提醒,政府應注意弱勢家庭無照護人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勞動部去年7到8月針對事業面雇主,以及家庭看護面兩大類移工雇主辦理「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事業面移工去年6月的平均薪資為3萬2183元,相較前一年同期,共減少120元。管理部分,44.6%曾遭遇困擾,原因以「語言不通」占68.2%最高,其次為「發生行蹤不明失聯情形」占34%,「溝通困難(如配合度不高)」占27.4%居第3。至於家庭面移工,去年6月總薪資平均為2萬2638元,較前年同期增加2105元,每日實際工時平均皆約10小時。聘雇家庭面移工者,高達33.6%曾聘雇照服員,高達81.4%是因經濟考量而不續聘。管理部分,共35.7%曾遭遇困擾,困擾原因以「語言不通」居首,其次為「愛滑手機、聊天」、「溝通困難(如配合度不高等)」、「工作態度或紀律不佳」、「要求調整薪資」;4成看護假日沒有放假、有放假者平均每月次數以「1次」最多。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去年製造業不景氣影響到移工加班時數的減少,不過基本工資調高,一增一減下,去年薪資雖較前一年下降,降幅不大。加班時數減少,移工可能私下做其他工作而失聯,失聯是市場機制問題,目前移工失聯採取罰則,但罰錢對移工較無效。家庭看護工部分,辛炳隆說,經濟弱勢雇主給予的勞動條件跟薪資比較差,若保障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用腳投票」,卻讓這些家庭面臨照顧人力不足,確實是難解的問題,政府要多加注意,有必要建立一套制度解決。
朝野協商先前無共識…《最低工資法》今拚三讀 預料上演「表決大戰」
選戰倒數計時,攸關勞工權益的《最低工資法》草案12日送進立法院院會處理。雖然朝野政黨都同意盡早完成三讀,但朝野對勞工代表在審議會人數、最低工資參採指標等4項條文協商無共識,民進黨和在野三黨團都祭出甲級動員,預料將上演一場「表決大戰」。現行基本工資調整是依據《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法律位階僅是行政命令,「原則上」每年第3季審議,僅羅列7類數據「應蒐集並研究之」,基本工資未必每年能調升。蔡英文總統2016年提出訂定《最低工資法》政見,將行政命令提升至法律,草案卻延宕7年才送進立院審議。《最低工資法》4項保留條文重點物價指數 納入應參採指標勞動部2018年11月提出預告草案,2019年送行政院審查,因內容有爭議,在大選催化下,至今年9月21日才獲行政院會通過,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納入應參採指標,規定每年第3季召開審議會,勞動部設立研究小組,明定勞雇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者最高開罰150萬元。立院初審時,朝野對最低工資審議會組成人數、參採指標、勞動部何時公開勞工薪資研究報告、違反《最低工資法》廠商能否參與政府採購等4點,無法達成共識,保留黨團協商,其餘照政院版通過,但朝野協商未果,留待今日院會表決。對審議會組成人數,行政院版設21名委員,政府代表3人、勞資代表各7人、學者專家4人,但在野主張排除政府代表,增加勞方人數。國民黨團堅持勞方代表要9人,專家代表改3人。藍營堅持 勞方代表增至9人對於工資漲幅的參採指標,在野黨主張調幅不得低於CPI增幅,並要求納入公式,盼直接綁定。國民黨、民眾黨也主張最低工資的年度調整幅度,不得低於CPI年增率,且不得低於前一年最低工資,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強調,修法是要保障實質購買力,而不是提高名目薪資。時力總召邱顯智並要求,勞工薪資研究報告應在審議會召開前公開。時力黨團並主張,違反《最低工資法》廠商不得參與政府採購,獲得藍白響應,勞動部則認為應回歸現行法令。對於最低工資應否訂出公式,各界看法不一。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過去曾討論要訂公式,但是這樣做會失去彈性,例如若規定只要物價調漲到「觸動機制」就要調漲工資,不利於雇主,反而可能造成勞工被裁員。違規廠商 不得參與政府採購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若最低工資要訂出公式,勞資雙方對公式的內涵會吵不完,很難達成共識,因此世界各國幾乎都沒訂最低工資公式。不過辛炳隆說,雖然不訂公式,但要有參考指標,各國通常規定最低工資每年漲幅不得低於前一年的CPI年增率,這樣才能維持勞工基本生活,但要不要入法,可以討論。民進黨團幹事長劉世芳指出,盼《最低工資法》盡早完成三讀,讓最低工資法制化,而非人治,再也不用受到政黨、勞資對立的因素影響。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最低工資法》各界討論多年,社會大眾都有一定共識,雖還有4條保留條文,但各政黨看法差異不大,希望今日能走完最後一哩路。許銘春說,這部法案除了提升法令位階,也完善審議機制、明確審議指標,未來審議工資時能夠更穩定地定期調整,保障所有基層勞工的權益。
中高齡勞參率明顯提高 學者示警「應修勞基法增配套」
65歲以上銀髮族勞參率一覽表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為了讓未來經濟生活無虞,65歲以上銀髮族勞參率明顯跟著提高,從民國100年平均7.93%,提高到今年8月已達9.91%;主計總處分析,按照目前勞參率提高的速度進行,預估明年65歲以上族群的勞參率將會突破10%。學者更示警,高齡、低收入、低儲蓄的老窮族人數將快速攀升,政府應修訂《勞基法》增加配套,積極因應。不僅銀髮族勞參率提升,主計總處統計顯示,45歲至64歲中高齡族群的勞參率,也從民國100年的60.36%,最新提升至66.55%;人資主管楊宗斌分析,國人平均餘命提升,不論中高齡或銀髮族受僱員工,都抱持分擔家計、多存退休金的心態工作,這也讓整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齡達40.4歲,45歲以上的年齡占比續呈增加、達33.7%。楊宗斌根據主計總處數據分析,當前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萬3513元,倘若60歲退休,平均活到80歲,20年開銷換算下來,約要564萬元,這未考量通膨、醫療、長照等費用,是最「平價版」的退休金數字;若平均餘命增加、退休金不足,就會延後退休年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戰後嬰兒潮,剛好遇到台灣經濟在起飛,薪資增加,並可在房地產便宜之際置產,所以到了一定年齡便可退休,應該算是台灣退休生活相對優渥的族群。但1990年代中期起,經濟發展與實質薪資成長脫勾,至今實質薪資已沒什麼增加,加上這時期,房地產開始飆漲,民眾購屋負擔增加,用年齡來看,當時進入勞動巿場的人,現在約50至55歲,這也意味愈來愈多的銀髮族,因經濟條件不允許,無法提早退休。加上少子化,女子退出職場情況減少,相信65歲以上的勞參率未來會以更快速度攀升。日韓高齡勞參率比台灣高,辛炳隆說,韓國退休年齡為70歲,因為其薪資隨年齡增加,到了一個年齡,企業就會逼其離開原工作,台灣也有這種老年歧視現象,若老年貧窮問題無法解決,這群銀髮族也只能繼續留在職場上工作。辛炳隆說,中高齡就業專法增列避免老年歧視以來,至今沒有適用案例,表示這機制根本沒有獲得落實,政府應強化相關規範。另辛炳隆建議《勞基法》應因應社會脈動,將退休年齡延後,並增加配套措施。他指出,強迫員工退休,如同解僱,理應有對應配套,如公司內部沒有其他適合工作可供就業等,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年金問題遲遲無法有效解決,政府應找出積極措施因應。
農地工廠聘僱移工再放寬! 首波開放6000名
農地工廠移工再放寬!經濟部多次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中提案,盼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工廠可以合法聘僱移工,但遭駁回多次,近日再度於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上提案,結果獲得通過,首波開放6000名移工,小組委員並要求應優先分配至廠住分離的工廠。為納管未登記工廠(農地工廠),經濟部多次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曾開放臨時工廠登記,後續再開放未登工廠可申請納管、提出改善計畫,並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變更地目後合法化。勞動部現行僅允許曾取得臨登,轉型特登後且曾聘僱過移工的工廠,可以繼續聘僱移工。根據統計,曾持臨登向勞動部申請的雇主有3589家、移工人數有1萬8471人,特定工廠聯合會提案,希望開放特登業者申請聘僱移工,推估移工人數約增加3萬1000餘人,建議可採總量管制概念,經濟部近日重新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提出此案,並獲通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表示,小組決議開放包括臨登轉特登、未曾聘有移工及已取得特定登記的工廠可聘僱移工,首波開放6000名,會中委員認為雖然特登通過消防、建管及職安等標準,考量移工住宿安全,仍要求經濟部應優先分配移工至「廠住分離」的工廠,後續勞動部要與經濟部協商,再啟動法規修正通過,才能引進。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特登工廠聘僱移工並未開放新的行業別,且原本就是國人比較從事意願較低的3K產業,應該不致影響國人就業。此外,勞動部官員提及,先前通過「彰濱外展製造業」,已有非營利組織申請50名移工招募許可,但後續仍得依相關流程才能引進。
物價因素…基本工資連7年調漲 8成受雇員工感受不到
近年來實質經常性薪資一覽表基本工資連續7年調漲,從105年的20008元調漲至今為26400元,累計調漲幅度破31%,讓基層勞工獲得基本工資保障,不過,直接受益可能僅2成基層勞工,因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若考量物價因素後,105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從39304至今為41538,7年來僅增加2234元,換算下來,每月實質薪資僅年增319元,以當前物價來看,等於每月多出來的薪資只能多買3個排骨便當。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全體受雇勞工經常性薪資為45306元,7年來累計調漲6269元、幅度為16%,不過,根據勞動部日前統計,基本月薪受益人數約175萬人及基本時薪受益人有58萬人,簡言之,16%很大一部分是基本工資貢獻,加上考量通膨因素後,說明為什麼近8成受雇員工感受不到薪資成長的主因。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直指,近2年CPI高漲,不是消費需求拉抬,而是俄烏戰爭、供應鏈失調所致,當生產成本高漲,企業經營會更辛苦,要幫員工「全面調薪」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我國110年、111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53%、2.35%,勞工不禁想問,為什麼經濟成長的果實,沒分配在薪資調整上;人資專家楊宗斌直指,我國薪資調漲不易,最大癥結是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當生產機會在國外,企業就必須把部份資源分配出去。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實質經常性增加不明顯,除與近2年通膨有關,若拉長時間來看,台灣企業偏愛給獎金,因為這是比較有彈性的作法,當景氣好時,企業主會多發獎金,當景氣不好時獎金就少發一點;楊宗斌表示,經常性薪資就是「底薪」的概念,承諾員工後就無法任意調整,獎金發放除了與景氣有關,業務、全勤等獎金則與員工個別努力有關。辛炳隆分析,近年來加薪呈M型化,即政府規定的基層勞工基本工資,加上近來缺工問題,企業主一方面符合法規,二方面解決人力荒,另一個加薪重點是攸關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專業人才,加薪才能有效留才。薪資最不會變動的,辛炳隆指出,就是月薪3萬多的行政、事務等工作,不僅學習曲線不高,仍有一堆大學畢業生來應徵,供過於求加上取代性高,預估未來薪資也不容易調整。
少子化幫兇2/星港鬆綁外勞資格助家務 學者:台灣應積極納入長照體系
在台外國人申請外籍幫傭遠比本國人單純又寬鬆,立委批評有獨厚外國人、歧視低薪國人之嫌,提案大幅調高在台外國人繳交就業安定基金額度,並要求勞委會鬆綁國人申請外籍勞工資格。學者更進一步建議把外勞納入長照體系,甚至有條件開放外勞移民。長期研究勞動力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少子化是亞洲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台灣的出生率已在世界墊底,更應積極滾動檢討少子化後衍生相關後遺症,否則勢必延伸更嚴重社會問題。他分析說,嚴格限制外勞聘僱,緣起十幾年前政府擔憂外勞減少本國就業機會,但眼前現實是,願從事長期照護幫傭的本勞供給不符需求,顯然已難應對少子化、高齡化社會。適度鬆綁外勞申請,將外勞引流到長照人力體系,鼓勵外勞「外展化」(提供雇主部分工時服務),甚至有條件開放移民,多管齊下才有利國民兼顧家人照顧與自我實現。一名資深勞政官員私下警告,東南亞經濟起飛,亞洲少子化國家星、港、日、韓目前正與台灣「搶外勞」,不惜祭出「有條件」吸納移民策略,以達到拼經濟、解決少子化的政策目標,其實台灣能用外勞「補足」本勞不足時機正日益減少。然而綠營高層及衛福部以「台灣已有長照制度」為由,不願大幅鬆綁外勞看護幫傭,擔心衝擊已培訓長照人力,但弔詭的是「長照」推動十幾年下來,結果卻是部份小家庭成員被迫請辭回家顧親人,結果演變成「照顧殺人」頻傳,年輕人眼見父母兼顧上下兩代累翻,更不敢結婚或晚婚(盼存錢),不是不生育就是晚生,家庭照顧人力缺口儼然成「少子化幫兇」,且一直無解。去年5月,屏東出現「照顧殺人」不幸事件,54歲許姓男子因照顧癱瘓的79歲母親20多年,因為壓力過大,在將母親從2樓推下後,自己也隨即跳樓輕生。(圖/報系資料照)針對父母要兼顧養育小孩、雙親,工作和家庭兩頭燒,吳怡玎點滴在心,因她就是兩小孩的媽媽,小的才剛滿週歲。她發現旅居星、港的友人都至少有兩、三位小孩,她們卻能兼顧工作與家庭,後來才知道星、港早已鬆綁外勞聘僱,友人都請外勞分攤照護家人與家務壓力。吳怡玎要求勞委會參考星、港等亞洲國家聘僱外籍看護幫傭規定,鬆綁國人申請外勞資格,要求大幅調高在台外國人繳交就安基金3.5萬元,該提案已驚動在台美僑、歐僑團體關切,勞動部因此低調探詢吳怡玎,能否用「微調」國人聘外勞看護幫傭「積點」規定,交換勿調高在台外國人就業安定費,遭吳怡玎以「為德不卒」拒絕。本刊調查,香港規定,香港居民只要持有不少于每月港幣15000元(約台幣58547元)家庭入息(家庭收入)或金額相同資產,證明有足夠財力在兩年的外勞聘用期中支應外勞薪資,同時提供外勞合理、私隱住宿、免費膳食(每月至少港幣1196、約台幣4668元)、外勞來回本國機票、保險(類似勞保)、醫療保險(類似健保)即可聘外勞。新加坡規定更鬆,需提供膳食住宿,雇主要繳勞工稅(類似就業安定費),外勞薪資可由外勞雇主合議。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亞洲各國近年都在與台灣「搶外勞」,也讓外勞從昔日的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台灣應採滾動式檢討外勞政策,善用外勞加入本國勞動體系,減輕國人的照護壓力。(圖/翻攝自全國產業總工會臉書)吳怡玎分析,香港外傭月薪平均約港幣4730元(台幣18462元)、新加坡扣除膳食、保險、住宿成本,平均約為550元新加坡幣(約為台幣12622元),臺、港、星外勞薪資相差不大(台灣台幣2.1萬元),但港星外勞逃跑事件沒台灣多,推測可能與市場機制充分發揮有關。只是台灣平均月薪遠低於港、星(港約79000元台幣、星約15萬元台幣,台灣57179元含年終),港星物價雖高、台灣近年卻也急起直追,國人申請外勞比港、星更嚴並不合理。◎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遭疑政府跟民間「搶工」 安心即時上工擬6月喊卡
為了協助受疫情影響的勞工,勞動部在疫情期間推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據統計,去年完成上工人數3萬858人,結束後發展署會詢問後續就業意願,有1萬3486人毋須就業服務,比率高達4成3。專家表示,在各行各業缺工的當下,該計畫應考慮中止,避免遭質疑政府跟民間「搶工」;勞動部則表示,將考慮實施至今年6月底為止。勞動部「安心即時上工」,提供短期上工機會,因為性質單純、工作簡易、加上毋須勞保資格,甚至升高中的學生、家庭主婦、退休民眾等也來參與。根據統計,去年完成上工人數3萬858人,結束後發展署會詢問後續就業意願,結果發現,有1萬3486人毋須就業服務,而在有就業意願的1萬7272名民眾中,有1萬2853人重返職場或參加職業訓練,其餘4519人則仍在持續協助中。依據發展署研究指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為短期過度部分工時工作,無法長久穩定就業,主要為中高齡失業者及青年參加該計畫,長期而言恐會造成中高齡者對該福利產生依賴,青年則無法回歸正常勞動市場,建議應建立後續銜接培訓專業技能措施,或加強參與計畫結束後的就業媒合輔導,避免勞工過度依賴社會福利措施。台灣大學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安心即時上工原本規畫為短期上工,未料疫情持續延燒,推出已2年多,在各行各業缺工的當下應考慮中止,否則可能會與薪資貼近基本工資的基層服務業相互競爭勞工。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則認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應延續,有些勞工難在競爭性的勞動市場中找到其勞動位置,此時可以透過上工計畫、滿足弱勢勞工的需求。對此,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創新發展中心主任游明鑫表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提供的工作多數為如量體溫、發放表格等簡易工作,難以銜接一般性職場工作,規畫至今年6月底為止。
放寬營造移工聘僱條件 學者憂心影響國人營造業薪資
近年營造業頻頻提及受到缺工影響,甚至提到日薪3000、5000元仍找不到合適的勞工,內政部因而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內提案盼引進營造公司自聘移工,首波開放8000名獲准,但有學者擔心,放寬後恐怕影響國人從事營造業的薪資,建議應定期評估。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本國人從事營造業勞工人數達91萬3000人,而隨著勞動部多次放寬營造業移工門檻,營建業移工人數已達1萬5681人。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營造業頻頻喊出「再高的薪水都找不到勞工」,那開放移工後就應跟本國人同工同酬,以相同的薪資聘僱移工,而不是用基本工資僱用,才相信真的是因為缺工,而不是缺廉價勞動力,一旦廉價勞動力進入台灣勢必會影響我國薪資,使低薪問題更難解決,進而使少子女化問題更嚴重。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原本營造業開放可自聘移工,但考量原住民就業等因此設下限制,但近期研究指出,年輕的原住民也不願意從事營造業,因此重新開放移工後應不致影響原住民就業,但為了避免雇主用移工壓低本國人薪資,建議就業安定費應適度提高,且應定期評估,觀察是否影響國人營造業薪資。
營造業頻受缺工之苦 自聘移工最快今年上路
營造業頻受缺工之苦,內政部近日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內提案盼讓營造公司自聘移工,首波開放8000名,且視情況可增至1萬5000名獲准,但內政部提出的就業安定費與家庭看護工相同的2000元,勞動部則建議應提高至4000元,雙方仍待後續協商,最快今年上路。我國過去曾開放營造業自聘移工,但因影響原住民工作,引發多次抗爭,2002年時就不再允許營造業自聘移工,改要求一定規模以上的工程才能專案申請移工,因為近年缺工等原因,勞動部已多次下修規模門檻,營造業移工人數近2年已增加2.5倍。內政部提案指出,營造業因缺工阻礙產業發展牽動整體經濟發展甚鉅,應正視並改善營造業人力結構老化問題,並及時因應,以補充營造業人力不足問題,就業安定費希望為2000元,但勞動部則認為就業安定費應以每人每月4000元收取。最後決議,營造業引進移工採階段性先行開放8000名,並視情形可開放至1萬5000名,核配比率為30%、並得採EXTRA制(附加移工),並由營建署訂定雇主申請資格審查規範,以審查認定申請格及分配名額。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營造業開放移工後就應跟本國人同工同酬,才會讓人相信是因為缺工,而不是缺廉價勞動力。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為免雇主用移工壓低本國人薪資,建議就業安定費應適度提高,且應定期評估是否影響國人營造業薪資。
國民年金保費明年恐漲!每月多付144元、增幅飆破10%
明年國民年金保費增幅恐飆破10%!近月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斷飆高,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指出,從2015年國民年金調整月投保金額後至今年9月為止,CPI累積漲幅已達8.09%,推估明年國民年金月投保金額將從1萬8282元成長至1萬9761元、較原先預估的1萬9402元來的高,且隨著明年費率成長至10%後,一般民眾的國民年金保費將達1186元,較現行的1042元,增加13.8%。截至今年8月為止,國民年金被保險人達286萬6700人、一般被保險人達241萬2763人,請領國民年金老年給付人數達129萬8472人及遺屬年金給付的11萬634人,調整月投保金額後,年金給付金額也會增加。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雖然調整月投保金額會影響民眾負擔保費,但如生育給付、老年年金給付、喪葬津貼等給付金額也會一併提高,因此過去調整時也較少有阻力,但最後月投保金額仍待衛福部拍板定案,預計會在今年約12月時核定。依勞保局試算,截至2021年年底止,國民年金未來淨保險給付現值約1兆4646億元,扣除截至今年6月底已提存安全準備5834億元,未提存金額為8812億元,較2020年試算的7893億元增加919億元負債。去年勞保局共寄發國民年金催繳函催繳241萬8千餘人,催繳欠費金額計1193億822萬餘元,截至去年年底為止,僅收回金額計16億891萬餘元,國民年金平均繳費率僅有55.75%、民眾繳費意願偏低。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國民年金較大的問題在於繳費率不高,如果提高保費的話,繳費率可能會再下降,雖然要求民眾未繳納保費後就無法請領給付,但也有許多民眾會在請領生育給付、喪葬津貼或老年年金前才繳清保費的「道德風險」,使國民年金經營更加困難。辛炳隆建議,雖然國民年金法明定「可以調增營業稅1%」支應,但也應一併改善制度面,才能確保年金永續發展。
基本工資漲至2萬6400元 拍板定案
基本工資調漲拍板定案!勞動部昨天邀集勞資政學4方代表舉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資方代表雖理解基本工資調升不可擋,但仍就調幅高低力戰勞方、學者與政府代表,最後由勞動部長許銘春裁示,明年基本工資月薪從2萬5250元調整為2萬6400元,調幅4.56%,時薪則從168元為176元,調幅4.8%。勞動部估計有232.67萬名勞工受惠,送行政院核定後,明年1月1日實施。昨天一早,在審議委員會9時舉行前,勞資雙方仍互相叫陣,態度強硬。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邱奕淦說,如果昨天基本工資不能調至2萬8000元,就是蔡英文總統的「3萬元承諾」失信於民。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則回敬,「夢想很容易,現實不可能」。許銘春:漲幅有分享也有體諒不過今年的審議委員會進行比往年快,3小時半就宣告會議結束。何語在會議開始提案為近日病逝的前勞方委員莊爵安默哀後,雙方才進入實質討論。勞、資雙方各抒己見,學者傾向支持勞工,政府代表強調會提供配套措施,進入調幅討論時,商總代表一度要求時薪不可四捨五入至176元,但許銘春表示,基本工資補貼方案會對時薪做全額補貼,商總才願意妥協。最後由會議主席許銘春做出裁示。許銘春會後受訪表示,勞資雙方都受疫情影響,但委員們仍能相互體諒,並就相關指標數據,理性對話、溝通討論,也讓基本工資審議機制的運作更加合宜、發揮效益。工商界盼政府 研擬有效配套許銘春進一步說明,以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92%,以及經濟成長率3.76%的2分之一推估,原本明年基本工資漲幅為2萬6462元,勞方體諒資方經營辛苦,因而降為2萬6400元,「有分享也有體諒」。何語表示,資方從未反對調漲薪資,只是要求各界合理看待經濟的狀況,疫情至明年可能都還不會結束,擔心很多中小企業已經硬撐3年,到了明年會撐不下去。學者委員、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考量資方在成本推動下導致企業經營的困難,因此將零頭(62元)回饋給資方,最後拍板為2萬6400元。對於基本工資調升結果,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工商界將配合辦理,並期望政府研擬提供有效的配套措施,協助受疫情衝擊產業。尤以去年總稅收超收4327億元,其中營所稅超收919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建議將超額稅收用於協助弱勢產業,並檢討不合時宜的稅收,例如印花稅及貨物稅,健全稅制與合理稅收用途。雇主負擔增 每名勞工多185元基本工資與勞工保險與就業保險、職災保險、健保、勞工退休金提繳等有連動關係,再加上勞保費率明年擬成長0.5%,預計雇主明年要為每名基本工資勞工勞保及就保多負擔185元,勞工退休金提繳增69元,職災保險則平均增加2元。這次調升是蔡英文2016年執政以來,連7年調升,月薪從上任前的2萬8元調整為明年的2萬6400元,時薪則從120元調整為176元,調幅分別達31.9%及46.7%。
台基本工資明年估上調4.8% 荷包每月有望多1212元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確定9月1日開會,主計總處統計,我國已連續多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突破3%,實質薪資更呈現負成長,若以過去勞動部換算基本工資漲幅的CPI及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試算,估計基本工資漲幅上看4.8%。基本工資審議委員、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表示,雖然今年基本工資一口氣調整5.21%,但多數都被通貨膨脹吃掉,呼籲應調升至2萬8000元以上,才能讓勞工享有最低生活水準。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從上任前的月薪2萬8元、調至今年的2萬5250元,時薪更從120元調整至168元。主計總處統計,今年前7月的CPI較去年同期成長3.17%,其中以食物類成長6.24%最高、交通及通訊類以4.59%次之,主要各國也已調整基本工資,包括南韓調整5%、日本調整3.3%、澳洲調整5.2%、英國調整6.6%等。基本工資近年調整一覽表。(圖/中國時報林良齊)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明年的基本工資將於今年9月1日開會討論,將邀集勞資政學4方委員共同討論。基本工資審議會委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依主計總處推估全年CPI為2.9%、GDP成長率為3.76%,若以過去調整的慣例為CPI全數反映,GDP成長率則視當年情況反映來看,「今年調幅不會太小」。近年基本工資頻頻調高,外界憂心基本工資可能會帶動物價近一步上漲,不過黃維琛說,依研究指出,基本工資的調整對CPI及GDP影響都微忽其微,如今年物價主要受到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與基本工資調整並無太大關聯。「基本工資調整至3萬元是總統蔡英文的承諾」,宜蘭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胡勝已則指出,目前物價波動嚴重,尤其對低薪勞工更是有感,基本工資勢必要調整,且調幅至少要比照今年的5.21%,而時薪勞工多數為服務業、工時不穩定,漲幅應更高一些。
後疫情孤兒3/這行業狂倒百間 學者批民主國家不該剝奪工作權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鬆口,八大行業可望有條件開放,防疫指引正在審核中。不過,疫情以來同樣停業的還包括資訊休閒業,據業者指出,全台至今已倒閉近百間店,比其他行業多停業二個月,紓困卻沒有因此延長,堪稱是疫情下「慘」業之一。經濟部9月23日為八大行業提出紓困方案,採一次性補貼4萬元,其中包含補助雇主營運補貼1萬元,員工薪資補貼3萬元,待行政院核准後上路。依據中央定義的八大為夜店業、舞廳業、舞場業、酒家業、酒吧業、特種咖啡茶室業、視聽歌唱業及三溫暖業,不包含電子遊戲場業(電玩)及資訊休閒業(網咖和電競館),但自七月底疫情警戒降級以來,網咖和電玩業者還是得跟著八大持續停業,卻沒有受惠於這波八大紓困的延長補助,為此業者大喊不公平。台北市資訊休閒公會理事長賴柏宇估計,全台近400家網咖店面,其中台北、台中、高雄以及台南就佔了一半以上,截至本月有近一百家倒閉;從業人員,一家店約7人,全台約近三千人停業中,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會計、系統商及約聘人員。賴柏宇痛批指揮中心「根本不懂產業」,將電子遊藝業與資訊休閒業混為一談,為此他曾函請中央在防疫指引的前提下開放營業,「我們都有隔間和隔板、採梅花座、定期定時消毒,掃碼追蹤等。」中央雖承諾中秋節後有望復業,但至今仍無下文。賴柏宇說,電競產業影響周邊產業面向廣,包括系統程式開發公司(系統商)和硬體設備商等,最近業界傳出幾家小規模的系統商倒閉,北部某家大型系統商,平均每個月虧損至少八十萬,至今四個月虧損逾三百萬元。網咖和電競館經常固定舉辦聯合賽,停業期間沒有地方辦比賽,選手也沒有地方練習,對選手和業者經營都是挑戰。指揮中心日前研擬資訊休閒業防疫指引,業者無不引頸期盼,加緊場館消毒等為復業預作準備。(圖/王永泰攝)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基於防疫考量,每個國家都會祭出相關營業禁令,然而只要產業繼續受到影響,紓困措施也會隨其滾動式調整或延長時程,台灣明顯做得不足。「八大、資訊休閒業等行業並非肇事者,政府為了防疫不讓營業,何其無辜?停業的受益者是社會大眾,卻將外部社會成本讓少數業者和個人承擔,既不正當也不公平。」辛炳隆語重心長地說,社會普遍對八大行業觀感不佳,就以主流價值剝奪少數人的工作權,不太像是一個民主國家會有的情況;政府為了防疫,應「買斷」(補貼)這些行業工作權,而非用行政命令剝奪其工作權。民眾黨立委賴香伶也認為,資訊休閒業、KTV以及八大行業等都是因政府強制命令下停業,是為了避免病毒傳播、為了公共利益而犧牲,政府理應針對強制停業時間較長的行業,依比例給予從業人員合理補償,維持其生活所需。此外,賴香伶指出,部分學校因疫情停課、學生在家線上上課,或因施打疫苗請假,導致許多家長必須請假陪伴,政府應給予「防疫照顧假」,並依照請假時間,按日計算給予防疫照顧津貼,幫助經濟弱勢的勞工、單親家庭。她也已提出紓困條例、性別工作平等法以及就業保險法修法草案,呼籲朝野黨團應該儘速完成修法工作,讓經濟弱勢、單親家庭獲得紓困補貼。立委賴香伶強調,部分行業持續停業是為了公共利益,政府理應依比例給予從業人員合理補償,維持其生活所需。(圖/翻攝自賴香伶臉書)
綁票首投族3/紓困對象不斷擴增 學者警告向隅者被剝奪感
教育部大力宣傳紓困4.0中納入大專生,該方案並已經在八月底截止申請,許多學生在本刊街訪時一臉驚訝,直呼「真的嗎?怎麼沒聽學校提過」,而領到紓困金的學生有人的確緩和生活壓力,卻也有人想拿去投資,也還有人要拿紓困金來買機車。「大專生紓困」預算還沒有在立法院審查,各校紓困申請卻已截止,然而基於防弊考量,學校仍沿用「家戶所得」作為審查紓困門檻,導致許多大學生即使工讀機會受疫情影響中斷,也還是領不到紓困金,迭有怨言,甚至還萌生將戶籍從原家庭遷出的想法。新冠疫情陰影揮之不去,對大學生打工族造成影響,但大學附近的房屋租金卻沒有隨疫情調降,對學生經濟負擔不小。(圖/報系資料庫)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不少大學生都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教育部既然要對經濟出現問題的大學生紓困,就不應只以「家戶所得」作為審查門檻,畢竟許多大學生雖來自非中低收入戶家庭,也不必然就代表家境富裕,他們的工讀機會也仍可能受疫情影響中斷。他質疑,教育部口頭雖說「從寬認定」,但卻沒有正式以公文告知校方「如何從寬」,在防弊的心理下,學校就算要學生切結,還是會擔心日後有審查不實的法律責任,在在都凸顯教育部紓困方案為德不卒,他也建議應回歸在野黨主張的「普發現金」紓困作法,才能降低學校的行政成本。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則認為,由於教育部授權各大學自行審查紓困申請案,但各大學又不具與政府系統連線勾稽查證能力,才會沿用過往「家戶總所得」的審查門檻,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但他也提醒,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未能列入紓困對象的被剝奪感可能會越來越大,都會形成對政府更強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惡性循環,政府恐無能力負擔。因此,政府現在該做的事,就是努力設法更精準的挑選出「絕對需要紓困對象」的能力,才能防止不必要的紓困浪費。他舉例,以大學生紓困為例,大學生的工作大都是打工,工時彈性,但目前勞工要投保勞保、就業保險,必須符合有一定雇主者,否則就要加入職業工會,偏偏職業工會又堅持勞工要「全工時加保」,對部分工時工作者保費負擔很重,很多大學生也因此不會想要加入職業工會,也無勞保、就保,政府就不可能掌握這些大學生的工讀是否受到疫情衝擊而失業,更難斷定是否應對大學生打工族紓困,只能視民意壓力多寡邊走邊看,反而更可能形成亂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左)認為,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沒有領到紓困者被剝奪感會倍增,因此政府應思考如何更精準的紓困。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左)則認為,蔡政府紓困政策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審核成本很高,建議應採納在野黨主張普發現金才是最好紓困方式。(圖/CTWANT合成)辛炳隆因此建議政府,應該開放職業工會「部分工時」加保,及「自然人加保」,提高大學打工族的投保機率,不僅能增加大學打工族的保障,也能作為疫情來臨時,判斷大學打工族是否需要紓困的依據,就能避免目前必須將大學生紓困與「家戶所得」綁在一起審查的尷尬。「大學生紓困案」預算還未在立院開審,各大學申請作業就已先截止,也引發外界質疑教育部此舉,是否有意「討好首投族」?但目前也在大學研究所任教的前藍委孫大千認為,他的學生中,確實有不少人原本都有打工,但疫情爆發後工作就被迫結束,經濟面臨壓力。但不論是讓大學生優先打第一劑BNT、或針對大學生號稱將發放最高2.3萬元紓困金,對有困境的大學生而言,都仍只是「杯水車薪」,畢竟BNT要打兩劑才有完整保護力,就算大學生幸運領到最高2.3萬元紓困金,恐怕也只能多撐1個月生計,更別提學生還得辛苦蒐集單據、證明自己確實需要紓困,相當辛苦,也印證在野黨長期批評紓困案欠缺整體規劃、支離破碎,並非無的放矢。他也認為,這些政策頂多只能稍稍減輕大學生對現狀不滿,降低對執政黨的「惡感」,真要爭取首投族選票支持,恐怕還差得很遠。
景氣外熱內冷 疫情衝擊內需消費!明年加薪恐呈「兩極化」
行政院釋出利多,軍公教明年可望調薪3%,政府也期望可以帶動民間企業跟進、拉抬內需消費;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景氣外熱內冷,出口、外銷暢旺,但與內需消費攸關的餐飲、住宿、休閒都受疫情衝擊,明年加薪恐呈「兩極化」。政府期望帶頭,讓民間企業加入加薪行列,人資專家認為,疫情紛擾下,經濟大環境不佳,這次政府領軍的效果恐怕不會太好;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分析,企業對股東負責,加薪取決於今年盈餘狀況,若獲利能力佳,才有機會跟進政府加薪。據主計總處統計,6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2625元,受全台三級警戒影響,月減0.5%、年增0.94%,總薪資平均為5萬1288元,年增1.75%;其中,餐飲、住宿服務業是較多以工時計算的產業,導致整體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1萬8051元,月減3.43%、年減5.96%。Delta病毒兵臨城下;成之約認為,企業看待明年加薪將顯得「保守」,加薪也等於勞保、勞退、健保等法定福利的成本墊高;對於獲利能力較佳的民間企業,成之約認為,企業寧可多發放獎金、年終等,也不願意承諾加發月薪;簡言之,總薪資增加的幅度會比經常性薪資增幅來得顯著。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在1.7%至1.8%間,雖未達到2%,不過,許多國際預測單位多認為明年各界應注意通膨問題,這也意味若物價漲,薪資不漲,將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外界建議受疫情衝擊行業也調薪,但由政府給予補貼、紓困,對此,辛炳隆強調,為避免以後業界都要求比照辦理,政府應設定符合一定標準才適用。楊宗斌指出,三級警戒影響大,有13.8%企業第3季之前有考慮實施裁員計畫,17%企業有考慮實施減薪計畫,若真裁員,影響最大的依序為基層員工、基層主管;企業減班休息也影響員工薪資,高達7成受訪勞工感受到生活有財務壓力,對有財務壓力的勞工來說,平均每月財務缺口達7400元。
畢業即失業4/傳產有職缺服務業急凍 教授:文科畢業生求職更嚴峻
據統計,六月失業率則攀升至4.8%,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恰好遇到三級警戒,自估的「可能待業期」平均長達96天,創下近8年新高,更有超過9成4的畢業生,對於求職感到恐慌。民進黨「正國會」立委陳亭妃、蔡適應、陳瑩與陳歐珀等人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應屆畢業生多是初次求職,在缺乏工作經驗的前提下,競爭條件相對薄弱,待業時間也會拖長,但每天還是得承受三餐和租屋等生活壓力,現行紓困方案又規定必須持續受同一雇主雇用達180天才能領取,無法為社會新鮮人解燃眉之急;建議行政院針對待業中的社會新鮮人,以參與就業諮詢、職涯諮商、就業研習與推薦就業等條件,放寬紓困資格,每個月發放1萬元「尋職津貼」,最多發3個月。立委蔣萬安指出,紓困4.0只補貼成功找到工作的青年,卻未援助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圖/鄭清元攝)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認同發放尋職津貼給應屆畢業生,先前行政院推出的紓困四.○計畫中,雖然「成功就業」的青年每人獎勵3萬元,但目前受疫情影響,很多公司行號根本無法釋出職缺,畢業生可能面臨數月至半年以上的待業時間,「今年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非常大!」蔣萬安指出,新北市就業服務處就針對初次求職的青年,每月給予5000元,最多可領3個月,中央可以考慮加碼,減輕這些人的負擔。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在疫情期間,製造業景氣雖未受到明顯影響,甚至比疫情前更好,但畢業生對從事製造業興趣缺缺,反而更心儀內需型服務業,偏偏服務業景氣急凍,無法提供新職缺,連繼續營運都成問題,工作機會急遽減少下,尤以文科畢業生所面對的求職困境最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