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寺
」虔誠信徒2/劉德華在台皈依佛門 張學友低調信佛 李心潔來台禪修
演藝圈壓力大,不少藝人都需要心靈寄託,香港四大天王中除了郭富城以外,劉德華、張學友同樣也是佛教信徒,劉德華從小就受父母影響常去廟宇拜拜,經朋友介紹皈依佛門,是台灣靈巖山寺已故妙蓮老和尚的弟子,法號「慧果」居士,家中也有供奉觀音,他在泰國墜馬時,老婆朱麗倩也特地請來台灣148位高僧幫忙祈福,祈禱早日康復。張學友茹素多年,也是演藝圈知名的佛教信徒,經常參與法鼓山舉辦的座談會等活動。他從小就跟著媽媽拜觀音,直到1993年收到歌迷送《六祖壇經》才開始看佛經,2000年時他與聖嚴法師同台演講,聖嚴法師就讚張學友:「我們平時是看不出來張學友是佛教徒的,你從他的歌裡聽不到『阿彌陀佛』,但他平時的待人接物、言談舉止,就是一個佛教徒的標準樣子。」天后王菲同樣也是佛門弟子,吃素多年並演唱心經等佛教音樂,並為建造佛寺籌款。金馬影后李心潔也是佛教信徒,她先前就透過紀錄片表達,演藝圈的起起伏伏以及教養孩子的挫敗,讓她開始追求心靈平靜,接觸禪修、冥想後,她開始懂得放慢腳步學會生活,也學會放過自己。她受訪時透露過去曾帶父母來台灣農禪寺禪修,笑說報名名額很少,「很難搶的。」並開玩笑說之後如果有機會,也許粉絲會在農禪寺遇到她。
李心潔生雙胞胎兒過程曝光 被女兒一句話打醒
金馬影后李心潔擔任小黃花一葉系列紀錄片《孩子,你好嗎?》監製,4部短片探討家庭關係和親子教育模式,以及親子間的互動交流。李心潔在短片《我的名字叫李心潔》中成為被拍攝主角,大方揭露生命歷程,包含演藝事業的開展,年紀輕輕就成繼母被當「媽媽」,以及辛苦懷胎產下雙胞胎兒子等過程,曝光私下最真實的一面。片中可看到李心潔20多歲放下巔峰事業,把繼女帶在身邊照顧,結婚後年屆40歲懷孕生下兩個雙胞胎兒子,孕期她連走路都有點困難,幾乎躺床待產,片中還有老公彭順陪產,紀錄下李心潔進產房直至生產過程,以及初次見到雙胞胎兒子流下感動眼淚的過程。《我的名字叫李心潔》李心潔希望讓孩子常常接近大自然學習。(圖/甲上提供)李心潔坦承20多歲就當媽媽,當時她個性很急,希望女兒什麼事情都做的好,但她發現身教也很重要,「我女兒8歲的時候跟我說『媽媽你是不是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那我也會不快樂。』當時就像是一棒讓我清醒了。」女兒一番話讓她重新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也決定尋找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快樂,和小孩的相處多一些自在的心,包括陪伴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我希望孩子從小就跟大自然連結,從大自然裡獲得力量,安靜卻很強大。」坦言是孩子們讓她變得更完整,給自已很大的勇氣跟動力,成為更完整的人。李心潔感謝孩子們給她很大的勇氣跟動力。(圖/甲上提供)老公彭順也說李心潔「犧牲」了好多,女朋友身份只有短短幾個月,很快就成為了「媽媽」,開始照顧年幼的繼女。彭順感謝地說:「她很早就認知到媽媽和家庭的角色,比任何一個電影劇本上的角色都還重要,是她非常偉大和付出很多的一件事。」李心潔在忙碌照料家庭之餘,平時常常靜心打坐畫畫,從畫畫中找到平靜。(圖/甲上提供)李心潔在忙碌照料家庭之餘,平時常常靜心打坐畫畫,爬山吸收芬多精,透露父母早婚加上生活忙碌,以前時不時常會吵架,家庭氣氛的不和諧,一度曾令她感到失落,之後她靠著禪修靜心打坐,時刻保持正面心態、自在心情,她說:「很多時候回看,是不是我們都把心關的很緊,愛進不到到我們心裡,當你可以把自己打開時,愛才有機會進來。」更透露第一次跟爸媽一起禪修,就是在台灣的農禪寺閉關了3天,而今父母也逐漸找到和平方式相處,現在家庭很幸福和諧。《孩子,你好嗎?》系列紀錄片將於3月31日在台上映。
與設計師用餐染疫…房屋行銷足跡曝 去過SOGO錢櫃、霞海城隍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6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3例境外移入。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新北設計師(案19665)目前延伸出4例,其中一名是室友,另外3名是房屋行銷公司的員工,為案19813、案19816、案19859。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稍早公布相關足跡。北市衛生局表示,今(16)日新增1例本土案19816,為50多歲女性,居住於臺北市北投區,於2月10日出現咳嗽、肌肉痠痛症狀,因得知同事(新北案19813)於14日確診,個案15日採檢PCR陽性確診。匡列56人居家隔離,擴大採檢15人,皆尚在檢驗中。共同職場同事案19859也於16日確診,刻正由新北市疫調。台北市政府稍早公布相關足跡。衛生局指出,案19813於臺北市公共場域足跡包括:2月10日法國的秘密甜點-大安店、佑家診所,匡列35人居家隔離,擴大採檢3人,皆尚在檢驗中。案19816則於2月6日去過法鼓山農禪寺、2月7日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石牌分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石牌分行、2月13日錢櫃台北SOGO店等,相關足跡已完成環境噴消。市府呼籲,民眾若出入公共場域、餐飲場所等,務必落實戴口罩,實聯制、體溫量測、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工作,以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忠孝、陽明院區及關渡、萬芳醫院等7個公費PCR篩檢站持續提供篩檢,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日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如有相關問題可洽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台北市政府稍早公布相關足跡。
喪父之痛靠佛法撫慰 柯有倫聖自勉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
柯有倫30日出席電影《本來面目》首映會,該片記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現場近800人一同在大銀幕體會聖嚴法師「平凡人做了不平凡事」的感動。他表示,從小就與聖嚴法師有緣,兒時隨家人去農禪寺,長大後也時常去法鼓山打禪,其實在父親過世後,佛法帶給全家人很大的撫慰力量,他印象中的師父很幽默,只要有師父在就有歡笑。在大銀幕再次看見師父的身影非常感動,再次提醒自己要繼續努力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尤其在這動盪的時代。《本來面目》首映會吸引800人觀賞。(圖/牽猴子提供)《本來面目》首映會也有許多名人嘉賓到場,資深音樂人黃韻玲深受感動,希望有機會還能再多看幾遍,細細品味。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出品人蔡清彥、監製楊蓓、導演張釗維皆出席映後分享,導演張釗維表示:「我是看最多次(電影)的人,我到現在看內心還是非常激動跟衝擊。」張釗維導演接下這個重責大任後,他閱讀超過350本師父的日記及專書,還親自打一次禪七,只為更靠近佛法。張釗維表示,3年前有緣分製作這部作品,是他的紀錄片生涯重要的轉折,「我一直希望紀錄片能改變世界,但拍攝《本來面目》的過程中,我學習到放下,我領悟到身為紀錄片工作者,應該放下想要改變世界的執著,放得下才能再提起。」《本來面目》導演張釗維(左起)、監製楊蓓、出品人蔡清彥。(圖/牽猴子提供)聖嚴法師曾獲選「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然而回顧他的一生,其實充滿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他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積極入世弘法,本片運用聖嚴法師的開示演說、日記、病歷、文獻著作以及照片影片等,表現其不同的生命階段。出品人、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清彥映後分享說,他看完忍不住哽咽,看完電影大家覺得不是他們眼中的師父,導演很不簡單,在這麼多的意見跟看法中,還能保有自己想法。監製楊蓓則說,她始終認為自己要為聖嚴師父寫一本傳記,但想想若是拍成一部電影,或許能讓更多人認識師父,於是有了製作《本來面目》的想法,接著就找到張釗維導演來完成這部片。《本來面目》將於9月啟動全台免費巡迴放映,全台近80場次都已額滿,仍想搶先一睹這部精彩的紀實電影,建議向戲院詢問包場資訊,詳情可密切注意「本來面目」電影臉書粉絲團。
【台北散步】尋心靈地圖!走進農禪水鏡幻景 有小書店和輕食
台北人一日休假想找安靜之處散散步,搭捷運淡水線在北投「奇岩站」下車,步行10分鐘即達清靜的景觀道場——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像長浮在水面的空中閣樓。左為多牆面排列散步區「連廊」。(攝影/楊麗雯)近年的「農禪寺」是經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改建(2006~2012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與他溝通時,只提點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並取名為「水月道場」,希望做台灣唯一的景觀道場,讓大家感受到殊勝的空間氛圍,而能啟發人心正念。大殿由22根巨柱建築,用柚木、清水模混凝土環保建材,是台北特色建物。(攝影/楊麗雯)大樓牆面鏤刻整部《金剛經》五千多字;殿堂內西牆鏤刻《心經》經文。(攝影/楊麗雯)環境看點有:禪堂大殿、入慈悲門、水月池、連廊、禪修公園、朝山步道、開山農舍、書店和輕食區等。假日遊客不少,即使不進大殿禮佛,僅僅散步園區,也會受到水月池倒影、連廊牆面穿景、巨柱建築等如幻既真氛圍感動,悄然潛心靜思。散步禪修公園,有佛像、數尊小沙彌像。(攝影/楊麗雯)公園裡每尊小沙彌都示範不同姿勢養生操,認真可愛。(攝影/楊麗雯)歷史性建築「入慈悲門」過去是入寺必經的三門,現在周邊重現五○年代的庭園,形成「回憶的空間」。寺院創建人東初老人所蓋的「開山農舍」(1971年左右),則作為紀念展示空間,四周圍繞當年他親種的十株大王椰子樹,見證農禪寺的新舊演繹。對了,如您從大業路65巷進來,路口超大肥蝸牛會讓大小朋友超驚喜!「入慈悲門」四字在正門面上方,門體由綠色圓柱、綠色琉璃瓦構成。(攝影/楊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