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
」 金門農戶人力不足收割機械化 金門「高粱大道」成追憶
很多老一輩金門人或昔日曾在當地服役的阿兵哥,記憶中的小島是每到秋收季節,四處可見全家總動員的農民們忙著將收割後的高粱穗,平鋪在大馬路上曝曬,讓來往的車輛輾過,藉以壓吐高粱粒,這是當地農友行之有年、撙節成本的生產方式;隨著機械化導入農村的趨勢,「路鋪高粱待車壓」的農業型態早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的收割機將粒粒飽滿的高粱穗直收入袋,逕送乾燥中心進行加工,不僅省時,也彌補現今農戶人力不足窘境。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務農這行「看天吃飯」的工作,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投入,也使得人力出現斷層,尤其在金門人口外流嚴重及高齡化的地方,更需導入機械與科技取代人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田裡的工作。在地的陳姓老農民說,小時候每到秋時高粱成熟的季節,全家都得跟著下田忙收割,一整天下來也割不了多少量,後續還得鋪曬讓車壓出高粱粒,再將其分袋整理收好,待起風時再拿著畚箕裝著高粱穗顆粒順著風讓其自然過濾,相當耗時費力;如今靠著農會購置的專業收割機,1、2個人就能迅速收完一大片高粱田,裝袋上車直接送到穀物乾燥中心加工,省時又省力,也解決了缺工問題。金門縣農試所在農業部經費補助及支持下,於今年成立離島首座「農產加值打樣中心」,未來將針對乾燥、粉碎、碾製及焙炒等4大類初級加工範疇,由專業人員輔導在地農民生產符合《食安法》的初級加工產品,藉此能減少農產加工成本,縮短產品開發期程,並創造農產品價值,延長保存期限,並促進產品產業化發展,提升金門農業的競爭力。
品種權角力1/月產值破億引盜栽 「寶島甘露梨」創始人捍衛育種舉證苦
台灣梨農劉申權嫁接育種的「寶島甘露梨」肉細多汁又耐放,深受國內消費者青睞,也引發梨農搶種。然而台中一名王姓梨農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僅擅種甘露梨,還誆稱是種苗地區經銷商,大肆繁殖、販售種苗梨穗,並譏笑乖乖繳納授權費的農民是「憨人」,惹毛了辛苦育種的劉申權決定主張「品種權」,智慧財產法院判王農必須賠償90萬元。本刊調查,8月正值「寶島甘露梨」產季,肉質細緻的甘露梨由於對室溫適應力高,切片放久了也不會氧化變色,加上果肉超過八成可食,目前橫掃台灣超過8成水梨市場,2023年8月單月國內交易市場便超過4,000公噸,以每公斤交易價新台幣48元計,旺季國內月產值便達2億元,遑論廣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其實甘露梨被盜取栽種的面積不計其數,每年甘露梨產量中尤以盜栽者占大宗,也讓辛苦育成的苗栗卓蘭育種者劉申權苦不堪言。「寶島甘露梨」因好種耐放近年攻佔夏季水果市場,2023年在台水梨市占率中便超過八成。(圖/劉耿豪 攝)提到這起國內首宗水果育種權官司,73歲的苗栗卓蘭民劉申權表示,他種梨超過40年,寶島甘露梨就是他研究多年的育成結晶,比起一般嬌貴的傳統梨子,甘露梨反而在相對高溫的低海拔產區生長更快,單果重可達27兩,加上果肉細緻多汁又帶有甘蔗香氣,而且果芯小,整顆近9成都能吃,削了放在餐桌幾小時也不會氧化變色,申請品種權後各地梨農紛紛打聽,便在近5年快速攻佔水梨市場。劉申權回憶說,他之所以從單純的梨農投入研發工作,便是有感從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前仆後繼的日本與韓國梨攻占台灣市場,以進口日本新興梨來說,關鍵的「梨穗」往往掌握在貿易商人手上,勒住台灣農民的咽喉,自己覺得很不是滋味,便將家旁6分地挪出來,不在乎生產成果,逐株逐筆嘗試不同育種方式與時間,儘管曾經歷撞牆期,甚至一度切割部分農地變賣養家,但他不以為苦,終於在2015年培植「寶島甘露梨」,並進一步在2018年取得「品種權」。劉申權說,這幾年他馬不停蹄在台灣淺山區推廣與輔導農民種植甘露梨,目前有500多名農友取得自己合法授權,每戶只要繳納5萬元,便可享有25年育種授權與保障,光台中市便有超過800公頃是自己授權的甘露梨,每分地每年淨賺30萬不成問題,只要擁有3至5分地的中小型農友,養活一家便十分愜意。「寶島甘露梨」在台中市轄內合法授權農戶便高達500戶以上,未獲授權農戶更超過2,000戶,市長盧秀燕(右)曾與與育種人劉申權(左)同框推銷。(圖/報系資料照)話鋒一轉談到興訟源由,劉申權嘆了口氣說,其實現在5名甘露梨農中就有4個是盜栽的,自己心知肚明,也不想花時間多吵,然而有的人就是吃人夠夠。2019年臺中后里王姓梨農擅自種植甘露梨,除了繁殖販售種苗梨穗外,還自稱是「甘露梨」台中后里經銷商,並洋洋得意地嘲笑梨農「你們大家都是憨人,給劉欸(申權)錢幹嘛,后里正統甘露梨要找我,而且我免錢」,劉申權為此多次規勸王農未果,忍無可忍提告,近期獲智慧財產法院二審判決勝訴定讞,王農須賠償90萬元,以及自訴訟起算的5%年息。劉申權坦言,本案是國內果樹類品種權受侵害獲得勝訴首例,因為爭取育種者的權益真的太難了,自己一開始也不認為有多大勝算,能贏得官司實在很意外。他說,自己已將品種權授權給幾名農業學者與農試所退休官員組成的民間公司管理,自己不想再多煩心侵權一事,但也呼籲政府輔導農友建立品種權觀念,不能因擔心得罪農民選票,而鄉愿地放任農友盜栽。
免驚!國產杏鮑菇、木耳與鳳梨 農業部:未曾驗出米酵菌酸
有媒體報導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以及木耳可能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感染,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澄清,國內未曾出現在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之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紀錄,民眾可安心食用國產農產品。農試所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四種病原型,可產生米酵菌酸者為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是不會危害農作物,國內目前沒有危害農作物紀錄。農試所表示,過往國內有危害唐菖蒲、蝴蝶蘭 、山蘇、鳳梨及杏鮑菇等作物紀錄,該菌依據其病原型(pathovar)可分類為唐菖蒲病原型(pv. gladioli)、洋蔥病原型(pv. alliicola)、洋菇病原型(pv. agaricicola)等3個病原型,這3種病原型菌並不會產生米酵菌酸,也不會危害人體。農試所菇類專家呂昀陞表示,要產生米酵菌酸的條件較為嚴苛,除了需要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外,需要在特殊之環境條件下發酵,如溫度須控制在22-33°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並含脂質之食物中,發酵1到2天才會產生,並非木耳本身就會產生此毒質。台灣國產木耳主要以鮮銷產品為主,不需要特別泡水來處理,因此選用國產鮮銷木耳,只要用水將進行外部清潔即可,而若針對乾木耳,在其泡發過程,建議應多次換水,以避免微生物孳生。農試所指出,國內以往並未在鳳梨、木耳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的報告,同時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造成作物病害紀錄,民眾不用過於恐慌,可安心食用國產農產品。
純譯名!米酵菌酸與米無直接相關 農業部:國產食材安心食用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後,多個縣市政府禁止疑似產生「米酵菌酸」的粿條至校園營養午餐中,也引發民眾人心惶惶,甚至對米製品產生憂慮,農業部指出,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中譯名,與米並無直接相關,並強調台灣未曾有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但學者仍呼籲,一定要溯源,才能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30日受訪時表示,經農試所土壤專家瞭解,唐蒼蒲伯克氏菌共有4個亞種,僅有椰毒病原型會產生米酵菌酸,長期觀察台灣土壤並未發現該亞種,代表我國農產品相對安全,呼籲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國產食材。農業部提及,米酵菌酸是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國內每年稻米產量約140萬公噸,收穫後會經過烘乾、碾製、包裝等步驟,到食米過程都沒有經過發酵的步驟,且市售食米多數於收穫後半年內售罄,受到汙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至於各縣市禁止營養午餐使用粿條料理一事,是否會影響糧價?陳駿季強調,會密切監控,而粿條等產品可能還會使用其他如玉米澱粉等進口產品加工製成,尊重各縣市政府及餐盒公會決定,政府會盡快釐清。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明信則認為,禁止粿條等米製品,對營養午餐影響應該不大,原本該類型產品就不會經常性供應。但他也說,任何食材都有風險,呼籲業者應做到源頭採購管理、驗收,及庫房的溫溼度控管,食材才能維持安全。對農業部的說法,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首個死亡病例的血液中,既然找到米酵菌酸,一定要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菌,藏在廚房裡的哪個食材中,唯有找到才能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何美鄉提醒,歷經疫情階段,台灣已訓練出大量且專業有素的防疫醫師與疫調人員,因此呼籲農業部等中央單位,在調查上,不能留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人員單獨操作,「不能丟給地方自治」,應全力投入協助。
出口時未除冠芽 芒果鳳梨「台農23號」平白送大陸
不只金鑽鳳梨,近期陸媒報導指出,大陸大面積種植自台灣引進的芒果鳳梨(台農23號),甚至強調是「中國台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培育所得。農委會坦言,現階段尚無法得知外流管道與外流者為何,出口商則直言,鳳梨只要有冠芽便能栽種,而台灣出口的鳳梨大多未去除冠芽,「與其說大陸偷,不如說我們送給對方」。農試所嘉義分所指出,「台農23號」於2018年取得國內品種權,2019年授權國內業者生產,但無境外授權,其後向日本申請品種權保護,並於2021年取得臨時保護,往後只要有非法侵權產品銷日,便可主張權利阻止其進入日本,然而從陸媒報載來看,實在難從外觀來確認是否為台農23號,大陸如何在短時間內透過繁殖大量種苗來生產,也不得而知。鳳梨農「阿財」表示,除了澳洲的防檢疫規定須嚴格落實去鳳梨冠芽,否則台灣鳳梨基本上都是帶冠芽出口的,一方面台灣沒有去冠芽的習慣,二來去冠芽等於讓鳳梨多一道傷口,果體一旦感染,腐爛的機率也就大大提升,除非輸入國有要求,不然根本不會有人主動去冠芽。不願具名出口商指出,不去冠芽是品種外流的破口,即使部分品種的鳳梨沒有直接銷往大陸,但無性生殖的鳳梨,只要有冠芽就能繁殖,有心人士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再轉運到大陸,透過這樣的管道取得種苗其實並不難,不去冠芽其實就等同我們把品種送給對方,實在難用「偷」來給對方定罪。該出口商強調,台灣的育種有待加強,以寶島甘露梨為例,當時有不肖人士偷種繁殖和銷售,結果法院一審才判賠52萬元,如果判賠的額度比照國外上千萬甚至上億,這樣才能督促國家認真育種。
台灣花費巨額培植「芒果鳳梨」驚傳外流中國 農委會怒批強取豪奪
中國近日出現台灣花費巨額培植的「芒果鳳梨」,該鳳梨品種為台農23號,是由我國農業試驗所培育而成的。農委會表示近日防檢局查出有品種外流,途徑到底是「台灣人帶到中國」,還是「中國來偷」,仍然有待釐清。近期中國媒體宣稱,在海南島一代栽種的芒果鳳梨已經在3月中開賣,更稱是從台灣引進的品種,由「中國台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所研究出來的。農委會嚴正駁斥,並表示台農23號的芒果鳳梨是由我國花費巨資培植研發出來的,耗費研發人員許多的心血,怎麼可能會同意他國引進栽種。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痛批,中國強取豪奪,完全沒有法治觀念,植物品種權是屬於法定主義,台農23號芒果鳳梨已於2021年向日本申請目標市場以及臨時保護,若未來中國方面有侵權產品輸往日本,會主張相關權益,防止中國種植的芒果鳳梨輸入日本與我國惡性競爭。農委會也表示,芒果鳳梨是我國農試所於2018年6月中旬取得植物品種權,2019年通過非專屬授權,期限為5年,至今沒有授權國外種植生產,只有授權我國4加重苗業者以及3家農戶種植生產。為了有效遏止植物品種非法進出口,會盡速修正相關法案,強化品種管制方式,並將研擬將刑責入法。
甫獲百大青農 金門農友張斯翔又獲十大神農肯定
今年剛獲得第六屆全國百大青農殊榮的金門農友張斯翔,11月又獲得農委會的肯定,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第33屆全國十大神農的獲選人,此次參選的成員都是全國農林漁牧各領域的翹楚,並經過各改良場區域評選以及農委會全國評選,也代表金門農業的發展,再度獲得中央單位的肯定。配合食農教育法通過,有機專區時常辦理相關食農教育(圖/金門縣建設處提供)。張斯翔原本為消防員,在民國100年初,看到豆芽菜添加工業用漂白劑造成民眾恐慌,食安問題影響民眾健康,毅然決然離開公職鐵飯碗,回到家鄉金門,投入農業的生產,期間也吃過很多苦頭,特別是早年金門設施栽培還不盛行,故多次拜訪桃園、雲林農業達人,用金門高粱酒套出把菜種好的秘訣,並將工作人員送到台灣去學習技術,成立阿芸姐農場,降低生產成本,讓利給地區鄉親。建設處表示,有機農業栽培不易,要耗費許多心力及資金,張斯翔從加入安全農業的生產開始,到去(110)年承攬農試所五公頃的有機集團生產專區,期間縣府協助爭取環控等多項省工、省水設備,亦輔導引入農業機械化方式提高蔬果產量及維護品質,目前有機專區的生產的蔬菜,多數已提供於地區學童午餐,讓孩子能夠吃的安心、健康、新鮮的蔬菜。張斯翔今年度除了獲得百大青農,此次更獲得十大神農殊榮(圖/金門縣建設處提供)。農業自古以來即被列為苦力活,不僅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而且受天氣影響極大,付出與收獲不一定成正比,尤其離島地區農業生產環境更是嚴峻。此次張斯翔成為金門第一位十大神農,代表金門農業之精進,受到了中央單位的肯定,也希望金門鄉親能夠一起支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優質農產品。
網傳高麗菜竟有公母之分? 農委會曝:這款好吃機率比較高
網路瘋傳高麗菜也有分公母,認為外觀「公尖母圓」,甚至尖頭是公的所以比較甜的說法,對此農委會農試所鳳山分所蔬菜系主任王三太表示,高麗菜沒有公母之分,尖頭是因為品種與低溫摘種生理特性等造成,並表示確實尖頭的好吃機率會比較高。有民眾聽菜販表示,高麗菜公的尖頭比較好吃,讓她覺得神奇原來高麗菜也有性別之分。(圖/翻攝自爆廢公社)有民眾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指出她買了一顆高麗菜一大個只要54元,老闆更和她說這顆是公的,讓她第一次聽到原來高麗菜有分公母,貼文一出不少網友都紛紛留言討論,「公母怎麼分。可以把菜葉中間播開1/3,看到有一根細細捲曲的葉子,那顆就是公的」、「雪翠價格本就較便宜,初秋較好吃,28仔較硬口感較不佳」、「尖頭應該跟品種有關,這顆是這是高山梨山尖頭高麗菜」、「我老媽賣菜30幾年,只知道高麗菜分品種,還不知道要分公母」。對此農委會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的蔬菜系主任王三太向《自由時報》表示,高麗菜並無公母之分,並認為網友PO的品種應該是雪翠2號,品種特性葉球較尖,吃起來也比較脆甜。他也表示高麗菜外型會受到品種與低溫影響,好吃的高麗菜品種有初秋、雪翠等兩種台灣品種,夏天炎熱以高山高麗菜為主,初秋比較軟甜、雪翠比較脆甜,另外尖頭的好吃機率確實比較高,若是在冬天產季不用刻意挑選就很好吃。
超市驚見「紫色花椰菜」價格翻倍 營養價質、正確食用法報你知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不過,紫色的花椰菜你有見過嗎?一名網友日前逛超市時,看到各式各樣的花椰菜,除了常見的綠色、白色之外,竟還有鮮艷的花色、紫色!網友忍不住拍照PO網,想問問是否有人吃過,「不知味道如何?」吸引眾多品嚐過的網友回文。(圖/PTT WOMAN TALK板)原PO在PTT「WOMAN TALK板」發文表示,前(7日)在台北市大安區一間百貨公司的超市,看到這些鮮艷的花椰菜,「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有紫色的,真的長知識了!大家有看過或吃過嗎?不知道味道如何?」從原PO拍的照片看來,綠色花椰菜每顆60元,但紫色、黃色黃椰菜每顆要價110元,幾乎翻了一倍!有網友笑稱這貴桑桑的紫色花椰菜該不會是葡萄口味?但也有吃過的網友表示跟白色花椰菜比較像,雖然味道沒什麼特別,但煮菜的水會變成紫色,讓人有點倒胃口,而且生的比煮熟的漂亮。不過也有網友覺得「吃起來苦苦的」,還有網友說之前吃過紫色青椒,「煮完根本惡魔指甲」!據《上下游》報導,農委會農試所1979年就引進了25個紫花椰菜品種,在2012年選出適合在台灣栽培的命名為「台農1號」,這款花椰菜含有花青素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營養成份,其中花青素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能夠穩定人類體內的免疫系統。農試所建議這款花椰菜只需水煮45秒即可食用,同時還能保持花色,如果加一點水微波的話可定時3分鐘,也可以快炒、油炸等方式料理。不過農試所也提醒,由於紫花椰菜的花球蕾粒細密,若煮湯將使得紫花椰菜全部散掉。
金門缺水高粱枯死 預估收成少3成
金門今年至今降雨量僅446.5毫米,若年底前無顯著降雨,將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全島農田面臨缺水難題,秋作高粱估計短收3成以上,縣府已通報農委會下鄉勘查,即時啟動災害救助機制。縣長楊鎮浯也指示適時浚深農塘,以利明年春雨擴大蓄水容量。楊鎮浯要求在因應極端氣候及水資源利用2大原則下,在明年雨季來臨前加強農塘浚深,並找尋可做為擴大儲水的地點。相關工程經費將優先核發,如有不足將追加或動用預備金支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根據金門氣象站統計,金門的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毫米,但今年至昨天為止僅446.5毫米,若年底前無顯著降雨,將創下歷史新低紀錄。楊鎮浯關注秋作高粱缺水影響,在各鄉鎮公所於10月28日完成農情查報後,當天即由縣府彙整災損通報農委會派員勘災,農糧署北區分署及桃園改良場也火速在11月5日完成初勘。縣農試所統計,今年度高粱種植面積約1691公頃,中央與地方協同勘損20處共約300公頃,初估將短收3成以上。縣府將陳報農委會公告「辦理現金救助或低利貸款」,再由鄉鎮公所進行農業災情勘查及受理申請作業。縣府提醒,申請災損者切勿自行耕犁,以免影響後續補助權益。
專業在退休後延續 前農試所員工種植白柿一斤可賣300元
前農試所嘉義分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明自2013年退休至今持續研究果樹,蒐集各式果樹種植在約1公頃的園子中。鍾志明說,因在農試所時是負責管理種苗庫,除大宗水果有專責負責人外,接觸過許多不同品種的果樹,也希望從中找到具有發展潛力的水果,目前主力販售白柿,每斤可賣到300元。鍾志明的果園取名東東生態農場,占地1公頃的農場秉持友善土地原則,生產過程不施用化學農藥、有機肥並配合套袋,鍾志明說,目前共有3、40種果樹,都是從各地搜羅來的,希望從中找出具發展潛力的水果,目前較穩定生產的有黃金果、白柿,黑柿則還在摸索中。白柿產季為每年5月至8月、黃金果為7月至9月、黑柿則為11月至3月,鍾志明說,從2006年開始種白柿至今,目前可販售的白柿品種約有7至8種,品質穩定,也透過多品種的方式來拉長產期;黑柿雖已種植5、6年但仍在選種,希望未來可以將這兩種營養價值高又好吃的水果推廣出去。鍾志明說,白柿富含鉀、維生素C、鐵、膳食纖維,也有人稱之為「冰淇淋果」,因果肉細緻,常溫或冷藏時吃入口即化,冷凍後直接吃就像天然的冰淇淋,自然鮮甜不膩口,但有些民眾因為不知道怎麼吃,導致以為這種新興水果不好吃,要選在對的時機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