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率
」漲聲再起2/打房失算?碳費成本漲幅>囤房稅 建商撥算盤惜售反較有利
國內房市經歷政策一波波重打,去年底立院再通過囤房稅2.0,預期最快今年7月1日上路,未來建商餘屋賣越久、稅就越重,目的是逼著建商降價求售。不過2025年即將迎來碳費徵收,恐讓政府「失算」,因為已有建商表示,碳費開徵墊高營建成本,估將拉高房價15%,「完勝」囤房稅4.8%,「惜售成屋,付囤房稅等房價漲幅,還比較划算!」行政院環境部將於2024年起針對碳排大戶計算碳排放,2025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營建業如臨大敵。不動產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萬群地產董事長謝坤成說,「碳費問題讓建設公司壓力很大,至少漲15~20%,房價鐵定上去!」全國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也說,「2024年碳費成本多15%,物價持續上漲,房價不可能有回檔現象。」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富旺建設董事長林正雄拿出南部鋼鐵廠的「漲價通知」,上面寫著「自113年起未交(貨)完之數量買方需支付賣方碳費150元/噸(碳費未定,屆時多退少補)。」他預估,「5年內房價將有2成漲幅。」甲級營造廠通湛營造、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解釋,鋼筋、水泥、磁磚、鋁門窗…大多數建材都是高耗能產業,需要大量的電來高溫燒解,因此會出現高額碳費,很多人預估將漲超過20~30%,但也有些建材不受到影響,相抵銷下,他預估營建成本漲幅至少也有15%。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同時也有甲級營造廠通湛營造,他表示,幾家大型混凝土和鋼鐵廠已正式通知,預告今年或下半年開始調漲。圖為陳志聲(中)每年都會與地產好友聯手舉辦「送愛心到人間」公益活動,今年已是第25年。(圖/報系資料庫)業者預估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漲幅,環境部也發文表示,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經環境部評估,徵收碳費對於房價的影響僅約1%。不過陳志聲卻直指環境部的算法是以北市房價為基礎。他解釋,每坪營造成本25萬元,成本若是漲15%、3.75萬元,對房價每坪200萬元的地區而言,就是不到2%的影響;但若是平均房價40萬元的地區,營造成本漲15%,影響房價漲幅是近10%,「房價越低的地區,影響程度就越高。」不過他也不排除,碳稅也是給一些高耗能產業一個漲價的理由,即使真的沒課徵很高的成本,但終端漲幅必定遠大於實際成本,畢竟碳稅課徵方式未明,大家都是預期,只會先喊多、不會少估。為了瞭解碳排放影響,CTWANT記者實地走訪冠軍磁磚位於苗栗造橋的工廠,剛好碰上環境部人員進行碳盤查。被列為國內第一波徵碳費的業者,冠軍磁磚副董林祐宇不敢大意,2023年己完成組織型碳盤查,目前工廠年碳排約9萬噸,依目前產官學估算一噸約收320~450元,推估一年將增加3000~4000萬元碳費成本。營建業上游原料包括蓋房子的鋼筋、水泥,和鋁窗、地磚、玻璃等建材,都需要高溫提煉製造,全都是第一波碳費徵收名單,已有不少廠商通知2024年調漲,冠軍磁磚副董林祐宇則說會等到2025年實際課徵碳費再反映售價。(圖/劉耿豪攝)林祐宇表示,冠軍磁磚2006年起已落實生產熱能、廢水及磁磚廢胚高比例回收,2015年啟動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在零碳時代前冠軍磁磚不管在生產節能、設備節能都已做好準備,配合政府規定收費。「對於大環境政策我們沒辦法掌控,內部會更進一步優化自身效益,提升自動化或減少生產耗損,來降低成本、減少衝擊。」「碳稅所增加的營建成本,可以讓你繳囤房稅繳幾十年!」前陣子剛通過的囤房稅,和碳稅問題相比較,陳志聲認為囤房稅「微不足道」。他解釋,囤房稅即房屋稅是以法定造價為稅基,不是終端每坪售價為稅基,持有1年以內最低稅率2%,持有5年以上則適用最高的4.8%,「若預期2年後新屋價格因受碳費而推升5~10%,現在手上的成屋未來可以賣更貴,怎麼還會釋出賤賣,他(建商)根本不care囤房稅啊!」對此,謝坤成有不同想法,「建商是資金密集的行業,拚的是迴轉率,一定要把資產換成現金才能活用持續購地,大多數建商不會囤房啦!」不過他想起疫情剛爆發之際,大家都很恐慌,業主催著現場代銷趕快銷售,每坪賣了18萬元就高興得要死,沒想到成本漲幅一下子拉太快,3年後完工結帳,卻賠了8000萬元。「有了上次經驗,避免再出現賠售,現在建商恐預先將碳費成本反映在房價上。」對於2024年的房價走勢,記者訪談一輪建商、代銷、房仲業者,幾乎是一致答案,「房價沒有下跌理由!」就連591新建案總編輯李忠哲也說,2024年還有公設比修法和實坪制的討論,「這兩項表面上像居住正義,但實則明眼人都知道會是推升房價的助力。」不動產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坤成認為,地價、原物料上漲已是既定事實,未來還要課碳費,大選前都不提,讓民眾有對房價下修的期待。(圖/林榮芳攝)李忠哲表示,2024年不管是通膨和各方面成本都上漲情況下,想要降價很難,在政經情勢壓力及房價高漲中,房市想大好、熱銷也難,所以買賣雙方都不需要太多期待,即便房市漸入佳境,也只會比今年好一點。謝坤成最後語重心長奉勸,「政府和總統候選人都沒有講實話,讓民眾有對房價下修的期待,但事實上原物料、土地價格上漲,都已經是既定事實,房價不可能會回頭了。」「不要再去引導老百姓房價要打下來,因為一等就買不到房子,XXX那票人害多少人買不到房子。」
華人超市王3/大華超市台灣採購公司曝光 國外看到MIT商品都是「這樣來」
全美最大華資連鎖超市大華超市,販售不少台灣食品,創辦人陳河源來自台灣台中,CTWANT獨家找到大華設在台中大肚的採購公司「台灣華擎」。內部人員表示,具有台灣記憶的食品,不見得符合各國食品安全規範,能在海外看到台灣食品上架銷售,背後需要非常多的努力。CTWANT記者前往台中大肚台灣華擎廠房拜訪,一名主管呂先生表示,「大華是我們比較重要的客人,量具規模性,因為有這樣base(基礎),讓我們再去服務更多客人。我們也出口到歐洲、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最遠到挪威。」「大華經營的客群是亞裔華人,不是只有台灣,還包括越南、香港、中國…,台灣華擎對大華而言只是其中一個產品供應來源。」根據台灣華擎官網顯示,台灣華擎擁有1200坪專業廠房,能同時容納6個40呎HQ貨櫃,提供專業商品資訊、併貨、貿易流程和財務行政管理,滿足海外華人少量且多樣商品需求,給予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合作品牌包括,萬家香、金蘭、枝仔冰城、小磨坊、巧益豆干…等。據了解,大華超市常有來自台灣的生鮮蔬果,不過台灣華擎表示並沒有輸出蔬果產品,應是透過其他外貿公司出口,或是透過技術移轉在美國大華的農場所種植。(圖/中新社)「台灣華擎扮演的角色,是把Made In Taiwan的產品推銷給海外的客人,幫客人跟工廠溝通包裝、規格、數量、價格,且能滿足少樣多量的需求,我們一個20呎貨櫃,有40家廠商,200多個品項,2000多箱都裝在裡面。」呂先生表示。依經濟部公司登記,台灣華擎公司負責人為陳河源,針對陳家有無參與管理,呂先生回應,「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管理的方式,不是絕對A或B,我們也各司其職,我能回答的就是這樣。」雖然對大華的問題一律三緘其口,但他仍樂意分享台灣食品外銷的「眉角」。台灣華擎成立於2005年,呂先生說,成立初期很辛苦,直接帶著客人去台灣賣場挑產品,但發現知名熱銷和食品安全是兩件事,「進出口會牽扯海關和當地文化思維,要符合各地規範,食品工廠就需要更嚴謹應對,包裝、規格和銷售價格也都必須重新考量。」「貨能暢其流,才有後面的經營銷售;就算再有名、再好吃,但無法出口,講的天花亂墜,也只是妄想。」呂先生說,台灣華擎想提供更多選項,但常會因為規範而卡住,在台灣銷售和出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為符合亞裔二代的飲食口味,大華超市近年也多了很多來自泰國、菲律賓、越南的食品,台灣華擎表示,「我們只是其中一個產品供應來源而已。」(圖/翻攝自大華超市臉書)他以沙其馬為例,台灣常見包裝售價是一包10入99元,賣到美國售價調漲後與過往認知出現落差,台僑覺得貴就不會買單;而黑糖口味外觀偏黑,也會被海外市場認為賣相不佳,同樣產品放到美國市場,客人接受度不高,產品和行銷策略都需要重新調整,考量經濟效益,有亮點、記憶點的產品,不見得都適合出口或必須修改商品規格。呂先生解釋,一般採購貿易商只負責打電話叫工廠出貨併櫃,不會注意保存期限,也不關心貨出到哪,台灣商品好不容易在亞裔市場上架,「若沒有足夠的時間銷售,最終可能降價出清,影響消費者對該產品定價的認知,變成惡性循環。」『因此,台灣華擎從併貨送到客戶手上維持較長的保存期限、關心客戶收貨狀況、上架銷售情況,甚至客戶端覺得在當地市場銷售不佳還能保有訂單彈性。」呂先生表示。為何要如此「雞婆」?他坦言,若客戶的產品賣不好,影響下單迴轉率,甚至不再下單,就會直接影響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