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
」 觀光 勞保 川普 旅遊 關稅美擴大貿易戰!禁售陸TP Link 川普喊話課歐盟關稅
近年來美國對歐盟的商品貿易逆差雖然逐漸縮小,而美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對歐盟貿易順差。這對主張「美國優先」的川普來說,有一點「貿易逆差」就是不公平。美國候任總統川普20日警告歐盟,必須承諾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否則就以關稅伺候。歐盟一直希望避免與美國爆發貿易戰,並在川普當選總統後爭相增購液化天然氣(LNG)或農產品,藉此避免川普把關稅的矛頭指向布魯塞爾。不過川普顯然對目前的狀況仍不滿意,對歐盟發出警告。歐洲大多數煉油廠和天然氣公司都是民營,除非實施額外的制裁或者加徵關稅,否則政府也無法決定這些公司的採購來源。歐盟發言人吉爾(Olof Gill)當(20)日表示,歐盟27國願意與美國談判能源方面的共同利益,並指出美國也享有「對歐盟的大量服務貿易順差」。美國挑起各國貿易戰,不只是加徵關稅,甚至網通產品也被影響。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國防部與司法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已各自對中國網通公司 TP-Link 展開調查,並禁用其產品。若真的查禁TP-Link 網通產品,美國騰出來的市場空缺將會非常驚人,對台灣網通廠後續效應值得關注。法人看好激勵網通廠未來營運表現,網通業者樂觀期待轉單效應。本土網通品牌友訊(2332)、友勁(6142)衝第一攻漲停,製造商中磊(5388)、啟碁(6285)、神準(3558)、建漢(3062)、正文(4906)、明泰(3380)也可望受惠。
川普1.0對華鷹派經濟學家!《致命中國》作者入獄後「回鍋高級貿易顧問」
川普2.0於美東時間4日宣布,他將聘任前白宮貿易顧問、被視為非主流經濟學家的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重返白宮。據悉,他曾在2023年因未能按照傳票配合「1月6日國會襲擊事件委員會」的詢問,被裁定犯有藐視國會罪,並在今年3月19日入獄服刑4個月。此外,他還因為出版過《致命中國》一書而受到川普賞識,是川普重振美國製造業和對華貿易戰政策的關鍵舵手之一。據2名知情人士透露,納瓦羅本週訪問了川普位於佛州的海湖莊園,尋求在新政府中任職。在與川普團隊的談話中,納瓦羅表達了領導國家經濟委員會的願望,該委員會制定和執行總統經濟綱領的主要職位。納瓦羅的第2個選擇,則是管理總統人事辦公室(Office of Presidential Personnel),該辦公室負責招募、審查和提名候選人,為數千個聯邦政府職位服務。報導稱,在川普的上一個任期裡,納瓦羅被視為「美國優先」隊伍中最鷹派的人,他強烈要求降低美國貿易逆差,且經常批評德國和中國進行貨幣操控,同時還主張擴大美國製造業規模、建立高關稅、全球供應鏈回流,並強烈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說是川普1.0經濟民粹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之一。納瓦羅經常發現自己與川普更主流的助手意見相左。用納瓦羅的話來說,這些主流經濟學家是「WTO體系、全球化、多邊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雖然這些助手經常試圖繞過納瓦羅來推進他們的目標,但川普在談判桌上為這位忠誠的顧問保留了一席之地,還親切地稱他為「我的彼得」。據悉,川普對納瓦羅的賞識源自《致命中國》一書,川普曾如此評價此書:「《致命中國》一針見血。它用事實、數字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和中國的問題。」2019年,納瓦羅還在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提到中國的「7宗罪」,即7大致命結構性犯罪,包括:國家組織網絡駭客入侵,智慧財產權剽竊,強制技術轉讓,國家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惡意傾銷,貨幣操縱,大量非法芬太尼輸入。不過,納瓦羅也是首位因「國會山莊暴動」入獄的川普1.0時期官員,他因拒絕就「國會山莊暴動」調查案出庭作證,以及拒絕向民主黨領導的眾議院調查委員會移交相關文件,於2023年9月被裁定2項藐視國會罪名成立,成為繼川普1.0的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Steve Bannon)後,第2名被定罪的前川普顧問。2024年1月,他被華盛頓聯邦地區法院判處4個月監禁並處以9500美元罰金,接著又在3月19日,前往佛州邁阿密聯邦監獄報到,展開為期4個月的監獄生涯。
疫後出國熱...台觀光業高逆差 潘思亮:轉型出口是解方
疫後出國熱潮升溫,但今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僅達疫情前約6成,導致2024全年旅遊產值逆差預計高達7380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26日在工商協進會早餐會中,當面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建議,仿效日本「觀光立國」經驗,重新定義台灣觀光業為出口導向產業,趕快鬆綁所有外籍生限制,並搶修國內聞名景點。身為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的潘思亮,昨向政府喊話依日本觀光立國經驗,「重新定義」台灣的觀光業為出口導向產業。因為出口有助於將逆差轉為順差,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進來,從而賺取外匯。日本在前首相安倍晉三推動「觀光立國」後,觀光業從數兆日圓的逆差,變成在2019年有4兆日圓的順差,有更多外國人進入日本。他指出,截至2023年,日本觀光業出口順差已達5兆日圓,今年肯定會加倍。政策也造就觀光業成為僅次汽車業的日本第二出口業,推動經濟復甦,反觀台灣觀光逆差,潘思亮語重心長表示,如果把觀光業定位成一個策略性的出口產業,轉逆差為順差,就是一種「重新定義」。但要重新定義,他提醒日本做了幾件事,一個是均衡地方發展,發展地方特色,第二是人力鬆綁的配套。日本同樣也有少子化缺工問題,所以開放5年外籍實習生入日簽證工作,造就現在大家到日本都看到很多外國人在飯店、餐廳工作,成為帶領經濟復甦最重要因素。潘思亮建議政府要做兩件事,首先是鬆綁目前在台灣外籍學生、外籍實習生的所有限制,其次趕快搶修台灣知名景點。像舉世聞名的觀光景點太魯閣,在403花蓮地震後受損封閉,應全力加速修復。
閣揆表態「參與新核能技術」 潘思亮籲:觀光出口立國+速修太魯閣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行政院長卓榮泰等內閣公部門官員首度與工商界早餐會於26日登場,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今天是第一次聽到卓院長關於供電的政府態度,尤其是表態的「參與新核能技術、開放態度」等談話「是一大亮點」。晶華酒店董座潘思亮則提出建言參考日本政策,重新對台灣擬定「觀光出口立國」的逆差變順差,全面開放外籍生等赴台學習與工作;儘快修復太魯閣、中橫公路、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等台灣觀光地標。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今天的早餐會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政府非常重視,大家發言踴躍到早餐會言長時間,代表院長非常重視,能源、產業發展、金融、觀光、生技等,有感受到政府的誠意,更加有信心,一起來為台灣經濟打拼。關於核綠能共存議題(核能小型發電機組、綠能、新能源等,以及修法核三廠延役等),吳東亮說,有感受到卓院長的主動,再三盤點電力供電量能並強調這幾年供電絕對穩定,而且今天還是首次聽到院長提到「參與新核能技術」的政府開放態度。對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對全世界的經濟產業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國政府也是少數有跟川普政府打過交道的政府,已成立台美交流工作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主導經濟關稅等,是全體性的,跨部會的協調。被吳東亮稱為「觀光專家」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則提到在早餐會上,有建議政府可參口依照日本觀光出口立國的政策,重新定義台灣的觀光業為「出口導向,利差變成順差」的觀光立國政策,可以賺外匯的,吸引更多國外觀光客,看到日本政府這幾年努力將從數兆的逆差到有順差,吸引更多觀光客進到日本旅遊,出口順差達到五兆,相信今年更是加倍。潘思亮表示,日本觀光業變成日本出口業第二,日本第一出口業是汽車業,相當於台灣的半導體業,觀光業也帶領日本經濟的復甦。我們現在是逆差的四千億,把觀光訂為出口導向,可朝「均衡地方發展、發展地方特色」以及「重要的配套措施」,像是少子化缺工,開放五年實習生簽證工作等,大家現在都看到許多外國人在日本觀光業工作,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建議我國政府全面鬆綁外籍學生、外籍實習生所有的限制,另一個是提到台灣是舉世聞名的觀光景點是太魯閣,還在修復中,請政府加緊腳步修復中橫公路,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等。對於網友建議五百元鈔票圖案改成中華隊,並設定為國定假日,吳東亮則也回覆說,「放假已經很多了,應該要紀念,不一定要放假」,至於是否鈔票改版,日本最近才全面改版,這可以由社會達共識討論,我也會贊成。至於卓榮泰強調明年軍公教加薪3%幅度,懇請工商界一起來加薪,吳東亮則回應說,包括台新金控等與許多企業,過去的加薪幅度都不少於3%,還有更多企業會比這樣的加薪幅度更好;而這對中小企業會比較辛苦,需要政府協助。工商協進會秘書長朱曦則說明今天工商早餐會27項提案74建議中,與行政院交流的很大成果進展,即是就創新經濟、健康台灣、金融發展、優惠稅制、綠色經濟等六大面向的提案與建議中,有三點成果。包括推動AI人才培育,包括經濟部與輝達等合作未來四年培養20萬人才,增加教學能量;二是推動生技醫療產業,政府啟動匡列100億元投資,金控公司創投部分投資生技比例大幅放寬;三是開放參與公共建設兆元促參引導國內保險業資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之下,保險公司可以投資。這三大類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兩岸關係冰冷陸客不來 觀光業者怒吼向交通部遞陳情書
兩岸關係冰冷、陸客不來,加上大陸旅遊禁團令實施4年9個月仍盼不到曙光,觀光業苦哈哈,旅行社、遊覽車、飯店、商圈、精品公會等業者代表,25日下午前往交通部觀光署遞交陳情書,呼籲政府解除赴陸旅遊禁團令,並批評現階段的旅遊產業沒有未來,「觀光大國」是口號,更是個大騙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進行邊境管制,並禁止旅行團赴陸,但這一道禁令並未在2022年底跟著邊境解封而解除,反而繼續實施至今,已4年9個月。今年初,禁團令看似有解,結果又被政府踩了剎車,讓觀光業急得直跳腳。旅行業全國聯合會與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市旅行公會,以及商圈產業、旅館、遊覽車、精品、導遊、領隊等公協會代表,昨到觀光署遞交陳情書,呼籲政府解除大陸旅遊禁團令,恢復兩岸民間交流。高雄市旅行公會理事長蔡宗佑表示,疫情到現在4年多,以為可以因解封而大展拳腳,不料大陸旅遊禁團令遲遲未開。他分析,國內有4000多家旅行社,絕大多數業者有做大陸旅遊生意,約占4成市場。蔡宗佑說,至今很多旅行社無法重新開張或增聘員工,就是卡在禁團令不解除。政府以兩岸觀光逆差為由拒絕開放,但以日本為例,今年去日本有600多萬人次、來只有100多萬人次,逆差更大,卻從沒聽過要對日本做限制,可見大陸旅遊禁團令對旅行業非常不公平。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指出,大陸方面其實也想開放,但一直看不到官方的動作,那業者就自行從民間發起行動,讓陸方看到台灣觀光業確實有需求且歡迎陸客。他說,我政府認為台灣旅客一年去大陸200萬人次,對岸也該來200萬人次,但禁團令卡在那,讓陸方覺得沒有想互動的誠意。觀光署旅行業組組長湯文琦昨接下陳情書,她強調,業者表達的聲音,觀光署都聽到了,會跟相關單位反映與研議,若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向各界說明。
國人瘋出國!觀光財狂送海外 Q3旅行收支逆差首破千億創新高
出國真的比國旅好玩嗎?國人瘋出國,觀光財狂送海外,中央銀行20日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經常帳中的旅行支出(國人出國)高達62億美元,但旅行收入(外國人來台)卻只有25.1億美元,逆差(錢進海外)高達36.9億美元(約新台幣1167億元),不只首度飆破千億,更創新高紀錄,台灣觀光競爭力堪虞。疫後報復性旅遊噴發,國人瘋出國,對比國旅費用高昂,更有民眾戲稱「去墾丁比去沖繩還貴」,造成觀光財大量外流。根據統計,史上三大旅遊收支逆差都在解封後,居冠的是今年第3季36.9億美元,其他為2023年第3季的17億美元、2024年第2季的25.5億美元。央行經研處表示,主因是出國與來台旅客有落差,觀光署統計,第3季出國旅客高達448萬人次,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反觀來台僅173萬人次,幾乎只有疫情前的6成,當然有些是因為天災的關係,促使國外旅客來台減少,但也使觀光財呈現出巨大的收支落差。面對觀光財大量外流,觀光業者指出,除疫情造成國人「悶壞了」,大舉出國,最重要的還是台灣缺乏整體觀光戰略,一方面拒陸客來台,一方面又難以拿出觀光亮點,導致非陸籍旅客也興趣缺缺,若不能儘快改善,就只能看著國人「崇洋媚外」,一直往國外跑。整體國際收支方面,第3季經常帳順差274.8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245.0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16.1億美元。經常帳方面,商品貿易順差291.7億美元,較上年同季減少19.5億美元,主要係出口引申需求帶動廠商備料擴增,致進口增額大於出口增額。金融帳方面,第3季直接投資淨資產增加80.1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投資海外資產)淨增加106.6億美元。累計2024年前3季,經常帳順差798.3億美元、金融帳逆差680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67.4億美元。央行解釋,經常帳有順差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德國及台灣等,金融帳多呈逆差。
台灣人美妝進口最大國不是日本 只因「這事」被法國超車
台灣有大量的哈日族,最愛日本流行文化與藥妝、電器等產品,所以日本長年以來都是台灣的主要進口國,沒想到以化粧品來說,去年起,法國竟然躍上我國化粧品最大進口國,日本則退居第二、韓國第三,不是日本製不流行了,而是「大戶們」直接跑去日本採購。去年台灣與日本的雙邊貿易額為757.69億美元,其中,我們對日本出口314.36億美元,進口是443.32億美元,長年以來都是貿易逆差。特別的是,經濟部15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進口規模已回到疫情前水準,以進口化粧品來說,2019年規模約1600百萬美元,疫情爆發後下滑至1410百萬美元,近來隨著疫情逐步解封,化粧需求增加,帶動進口表現逐漸回溫,去年達1656百萬美元,反而超過疫情前成績,年增6.5%,今年1到10月為1368百萬美元,在去年基數偏高下,會比去年同期略減1.1%。但化粧品最大進口國,去年起由日本轉為法國,韓國則躋身前3名,今年1到10月的最新數據也一樣,從法國進口化粧品金額為287百萬美元,日本為260百萬美元,韓國209百萬美元。經濟部表示,因為疫後赴日旅遊熱潮,去年國人至日本旅遊人數達423萬人次,較2022年35萬人次大增11倍,依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資料顯示,台灣是所有外國旅客中,在日本貢獻消費金額第一名。加上近來日圓兌美元貶幅大,台灣人就直接到日本當地購買,所以才壓縮對日本的進口商品需求;韓國進口商品,則是隨著韓流文化盛行,加上價格相對親民及產品多樣化,韓國也在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化粧品進口季軍,把美國擠到第四名。
兩岸關係緊張嚇跑國際遊客 觀光逆差7300億創歷史新高
根據觀光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到8月的出入境逆差達到641萬人次,觀光產值逆差推估將達新台幣7300億元,創歷史新高。業者點出最大痛因,疫情前陸客是台灣最大市場,地震、颱風等天災都是短暫影響,但兩岸關係緊繃不僅陸客無法來旅遊,造成的不安全感,也降低國際旅客來台旅遊意願。根據觀光署報告,2023年外籍旅客在台人均消費4萬1590元,乘以750萬人次,產值約3120億元;而台灣人出國平均每趟花費6萬481元,乘以1750萬人次,總花費約1.05兆元。也就是說,民眾出國消費額,比外國旅客來台多花了7380億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4日召開國家觀光政策檢討座談會,會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表示,疫情解封已3年,但觀光產業仍看不到春天,今年來台旅客人次可能達不到750萬人次,且統計數字還包含來台工作者,根本不符合觀光客的定義,目前日本已經恢復到8成,台灣卻不到6成,觀光需要整合、行銷及創意,才能吸引有消費能力的國際旅客來台。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指出,即使兩岸關係不好,疫情前陸客仍然是台灣最大市場,且陸客來台時間大多在7天左右,待的時間是日本客跟南韓客的2倍,產值可以拉升為2倍。李奇嶽說,今年遇到地震、颱風等天災都是短暫因素,但兩岸關係緊繃,會讓國外旅客覺得不安全,以日本旅客因日圓貶值不出國為例,但日客赴南韓的衰退率就沒有台灣嚴重,顯示主因是旅客擔心不安全。陳宜民表示,觀光產業是無煙囪工業,型態也千變萬化,台灣的旅遊警示燈號在國際上是橙色的,會讓國際旅客認為台灣是比較危險的地區,應該要努力讓台灣警示燈不要是橙色。智庫也會繼續蒐集業者心聲,反映給立委參考。
桃市議會唯一代表!朱珍瑤出席亞洲地方議員論壇 分享國際觀光經驗
桃園市議員朱珍瑤近日受邀至馬爾地方,參加第8屆亞洲地方議員聯盟,台灣代表團由前台北市議員林晉章領隊,朱珍瑤則是桃市議會唯一代表,論壇則聚焦綠色旅遊、環保經濟及地方居民和旅遊利益衝突時的解決困境等問題,將國際觀光經驗帶回國內參考。朱珍瑤提到,亞洲地方議員論壇八屆以來成員國不斷增加,除了日本、菲律賓、馬爾地夫外還有蘇格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共襄盛舉,逐步朝全球性地方議員聯盟邁進,我國並非聯合國成員,有任何可以在世界上代表中華民國的機會,都非常難能可貴。而本屆論壇聚焦於綠色旅遊、環保經濟及地方居民和旅遊利益衝突時的解決困境等問題,日本議員分享如何在觀光效益與環境中取得平衡、台灣則由北北桃直轄市三縣市議員分享台灣獨特結合音樂的綠色旅遊、馬爾地夫議會分享地方治理與旅遊業的互動。朱珍瑤說,馬爾地夫是全球最知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對比台灣疫情前每年破千萬的國外旅客,去年卻慘跌至不到650萬,台灣觀旅產業近年不斷萎縮,而出入境觀光逆差更逐步擴大,國旅亂象也層出不窮,顯見我國交通部觀光署對於國內外觀光推動上的嚴重失能。朱珍瑤提到,論壇會後也透過小組討論彼此交換觀光政策,促進國際城市外交外,也將國際觀光成功經驗帶回給桃園市政府或者交通部觀光署參考。
陸啤酒傾銷攻台 立委:每喝3罐就有1罐來自對岸
民進黨立法委員徐富癸、郭國文、鍾佳濱8日和台灣釀酒商協會共同舉行「中國啤酒傾銷攻台,台製啤酒剉咧等?」記者會指出,中國大陸製啤酒大量輸入台灣,十年內市佔率成長四倍,如今台灣人喝的啤酒有1/3來自對岸,對本土啤酒產業釀成重大困境,而陸製啤酒以削價競爭、不對等貿易、誤導性標示壓制台灣啤酒市場,要求財政部、經濟部等政府單位提出具體因應對策,更籲請跨部會以具體行動支持本土啤酒產業。徐富癸指出,目前台灣人每喝三罐啤酒就有一罐來自中國,主要來自福建省莆田市,今年一至七月該市對台出口比例超過 85%、金額超過新台幣 17 億元,遠超第二名的菲律賓和第三名的馬來西亞,中國政府自 2022 年起,動輒以註冊不完整等藉口,禁止我國部分啤酒業者出口至中國大陸;反觀我國市場卻對中製啤酒門戶大開,光是 2023 年就被中製啤酒賺走新台幣 35 億元,對比台灣對中國啤酒出口僅新台幣 300 萬元,形成高達 1,165倍的驚人貿易逆差。徐富癸認為,台製啤酒被打壓,也會連帶打壓台灣農民,現在很多台製啤酒使用台灣的米和小麥,光是台灣菸酒一年蓬萊米的使用量就達到1.2萬噸,也有很多本土品牌把屏東的檸檬、鳳梨、巧克力和芒果加入啤酒。他說,台製啤酒使用並行銷了台灣優秀的農產品,因此本土釀酒產業興衰會牽動經濟、財政以及農業,需要有整體的政策規劃,防堵可能發生的問題、守護農民。郭國文表示,過往跑攤多看到民眾在喝綠色的台啤,如今許多卻換成紅色的中國製啤酒,讓他對於紅色啤酒的侵入感受相當深。尤其中國傾專制國家之力,不計成本讓中製啤酒能介入正常市場競爭。郭國文說,中國由於2014年開始,內需市場萎縮,導致周邊國家成為中國傾銷的受害者,根據統計,中國政府每年補助個別釀酒商18-20億元,並透過「五年計畫」號令各地推出政策,壓低釀酒成本來削價競爭。「民眾飲用台製的啤酒,其實就是在支持臺灣本土的農產品,屏東縣是農業大縣,作為在地立委更應該積極鼓勵民眾購買臺灣本土釀造的啤酒。」鍾佳濱表示,部分中製啤酒外包裝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或以歐美日等國際品牌形象、或以台灣在地化包裝,來取信消費者,掩蓋中國製造的事實,若民眾沒有閱讀產品標示,根本不會發覺這些都是「中國製造」。鍾佳濱認為,上述案例顯示,政府在《酒類標示管理辦法》上有相當程度的疏漏,應要依法執法,保障消費者權益。台灣釀酒商協會常務理事許若瑋呼籲政府,積極傾聽產業需求。台製啤酒近年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期盼財政部、經濟部能用具體的政策,協助業者面對中製等進口啤酒的不良衝擊,並積極帶動本土業者,強化台製啤酒產業的競爭力。
川普要求自負更多國防支出 范雲:強推財劃法恐傳錯誤訊息
2024美國大選結果已定,立委范雲7日晚間邀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臺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於個人YouTube頻道《八范雲集》直播,暢談川普政府上任美中臺新局面,面對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以及有心人士可能將操作「疑美論」,臺灣應如何應對。范雲提問,臺灣如何因應中美新情勢所造成的影響?陶儀芬回覆說,臺灣應在美國對臺貿易逆差與在美投資等問題展示誠意;而川普不斷對各國施加壓力,要求國家應自行負擔更多國防支出。臺灣也應考慮提高國防預算,審慎因應川普政府的到來。范雲接著表示,對國際盟友而言,國防預算代表臺灣自我防衛的決心。然而,藍白正強推的財劃法,中央預算被掏空、劃分給地方,可能導致新增國防預算被迫減低1/3。在他國眼中臺灣的自我防衛的決心,可能因為政治惡鬥被稀釋,甚至引發錯誤聯想,令人憂心。陶儀芬則指出,自己對川普再次上任後,可能引發有心人士在臺灣操作「疑美論」感到擔憂。陶認為,川普的交易性格與狂人式的不可預測性,引起一種「川普會賣掉臺灣」的說法,認為臺灣要對美國保持懷疑態度。陶儀芬強調,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並不只是臺灣須面對,中國、與全世界各國都會受影響。陶儀芬指出,面對不可預測的情勢,臺灣更應防範中國利用疑美論,分化臺灣內部。陶儀芬總結說,未來四年,面對不可預測的國際新局面,鎮靜不慌、為自己國家爭取最大利益的國家,就能贏得先機、站穩腳步。范雲回應,臺灣應繼續強化自我防衛,持續與更多民主國家結盟,就能穩健向前。
1至8月觀光逆差641萬人次 台灣最強國家公園是「它」
觀光署日前統計1至8月觀光人潮,來台外國旅客僅497萬人次,遠低於出國旅客的1138萬人次,導致觀光逆差擴大至641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在國內旅遊的部分,台灣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最熱門景點,8個月吸引451萬人次遊客。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針對觀光逆差一事,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由於日幣貶值和台灣4月地震,是造成日本遊客減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台灣民眾的出國熱情持續高漲,推估全年出國旅客數將達1750萬人次。而在旅遊消費方面,2023年外國旅客來台平均消費4.1萬元,2024年來台旅客產值約3120億元。相比之下,國人出國每趟平均花費6.4萬元,總支出預估高達1.05兆元,旅遊產值逆差擴大至7380億元,遠超往年水平。在國內旅遊方面,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最熱門景點,今年前八個月吸引了451萬人次遊客,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陽明山周邊的「臺八線沿線景觀區」、「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和「陽明山擎天岡」均躋身人氣景點榜單前五。報導中也提到,陽明山四季景色各異,從春季的櫻花和海芋,到夏季避暑、秋季芒花與楓葉,再到冬季溫泉活動,全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這也是這次奪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太魯閣國家公園因4月花蓮地震遭受重創。知名景點如「砂卡噹步道」和「燕子口」遭到嚴重破壞,修復時間預計長達7年。地震後,遊客數量驟降至原來的四分之一左右。
今年旅遊人次逆差恐為史上最大!專家分析原因在這
歷年旅遊人次逆差今年1至8月有497萬外國旅客來台,卻有多達1138萬台灣旅客出國,逆差達641萬人次,未至年底已打破歷年紀錄。據推估,今年出國旅客上看1750萬人次,外國旅客可能只來750萬人次,一來一往相差達千萬人次,產值逆差7300億元,都是史上最大。交通部觀光署設定目標今年要有1千萬外國旅客來台,幾可確定破功,而全年台灣出國人次推估1750萬人次,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高峰。根據觀光署報告,2023年外籍旅客在台人均消費4萬1590元,乘以750萬人次,產值約3120億元;而台灣人出國平均每趟花費6萬481元,乘以1750萬人次,總花費約1.05兆元。也就是說,民眾出國消費額,比外國旅客來台多花了7380億元。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外國旅客來台前3大市場,分別為日韓、大陸以及港澳,現在陸客沒了,日幣又因為匯率太低,影響日本人來訪意願。今年台灣比較倒楣,遇到大地震及風災,韓國人來台也變少,如今反倒是港澳旅客從第4名衝上第1名。李奇嶽指出,去韓國的日本客也變少了,但衰退沒有台灣嚴重,一大原因就是兩岸之間氛圍不好,這對台灣觀光業是很大的硬傷。他呼籲,政府一定要增加明年的國際行銷預算,多替台灣觀光宣傳,而觀光署日前也努力拉尾盤,推出入境補助措施,但可惜時間太短,業者準備不及。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則說,觀察今年上半年的旅館業財報,約有一半的業者虧損,若下半年還是沒起色,就要祈禱不要出現倒閉潮。KKday分析,日本仍為台灣旅客首選目的地,今年1至8月就有超過410萬人次赴日。KKday統計,台灣旅客到日本旅遊,每趟平均天數為6天以上,約15%旅客會在3至6個月內再度訪日,超過2成旅客會在1年後再度訪日。日本政府也公布數據,2023年台灣訪日遊客數占17%,位居第2,僅次於韓國的28%。
強調穩定撥補勞保基金 勞動部:社會大眾無須擔心
近日有媒體報導勞保基金收不抵支,估計保費收入達5168億餘元、給付金額卻突破6017億餘元,收不抵支約849億元,收支逆差勢持續成長,在在代表勞保改革的迫切性。勞動部對此表示,政府穩定撥補勞保基金,基金安全無虞,請社會大眾無須擔心。勞動部說明,勞保基金預估明年度保費收入為5,168億餘元,給付支出為6,017億餘元,惟勞保基金收入,非僅保費收入,尚包含基金投資收益及政府撥補,明年度政府已編列1,300億元撥補,加計投資收益等,預估勞保基金規模仍將呈微幅成長。至於所謂收不抵支849億元是媒體自行加減預估,但該數據尚未計入保費以外收入,且非實際發生數,非勞動部所列數據,未來餘絀數仍須待決算數發生後才能確定。勞動部強調,政府穩定撥補勞保基金,基金安全無虞,請社會大眾無須擔心。
改革難題!2025勞保給付將破6000億 「入不敷出」擴大至849億
依勞保局預估,2025年勞保基金將持續收不抵支,估計保費收入達5168億餘元、給付金額卻突破6017億餘元,收不抵支約849億元,收支逆差勢持續成長,在在代表勞保改革的迫切性。勞保基金從2018年至今已連續多年收不抵支,截至2023年為止已收不抵支累計達2088億元,與此同時,勞動部並未啟動任何改革措施,僅靠公務預算撥補,累計至今已編列3870億元(含300億元特別預算),若用來普發現金,則2300萬台灣人每人可以領1萬6000餘元、相當於一張東京來回機票。勞保局企劃管理組組長吳美雲坦言,2023年收支逆差為446億餘元,但隨著人口老化、請領年金人數上升等影響,預估收支逆差會平穩地持續擴大。據勞保局統計,勞保局每月約發出去480億餘元給付,其中老年給付就給付180萬餘人、每月達350億餘元,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司長陳美女說,隨著戰後嬰兒潮已逐漸逼近退休年齡,導致領取老年給付人數越來越多,也因勞保年金會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而增加,近年也調整多次,皆是使給付不斷增加的原因。「勞保應該是除了兩岸問題外最重要的議題」,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說,台灣在1960、1970年代時嬰兒出生每年甚至達40萬人,近年也陸續符合退休年齡,若保守估計約有一半的人會進到勞保並且領取老年給付,繳交保費的人數卻未有明顯增長,收支逆差不斷擴大早在預期當中,目前勞保基金勉強可維持就是靠政府撥補及投資收益,但隨著美國大幅度降息、恐怕也代表資本市場出了些狀況,若一旦政府財政不足以支持高額度撥補、且金融市場反轉恐怕就要面對窘況。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張森林則說,每年的收支逆差成長速度很快,但如果政府持續撥補,撐4年應該沒有問題,且不改革也對連任有利,建議撥補金額應按潛藏負債的固定比例撥給,如潛藏負債10兆可以用每年撥補2%、也代表政府會在50年內處理好這個問題,他更建議,我國營業稅與國際相比偏低,應可以比照國民年金把營業稅提高後專款掖助大家關注的勞保議題。
美國大選對股市造成影響? 高盛:有「這1個」關鍵風險
美股今年來頻創新高,但隨著美國選舉活動的升溫,高盛策略師上週五(21日)發布報告警告稱,美國大選引發的1個關鍵擔憂是,若果真對美國公司海外業務加徵關稅,將對美國股市構成關鍵風險。外媒報導,高盛策略師們指出,美國如果實施關稅,那些在國際市場有高收入的公司的股票表現可能會面臨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可能引發的報復性關稅;二是因此可能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三則是那些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可能因為關稅而面臨困難。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當一個國家(比如美國)決定對另一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時,被徵稅國可能爲了反擊或保護本國利益,也會對來自原徵稅國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影響美國的出口,增加貿易逆差,從而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相互徵稅的行爲稱為報復性關稅。對於那些依賴國際市場銷售的美國公司來說,如果他們的產品在其他國家變得更貴,那麼這些產品的競爭力就會降低,導致銷量和收入減少,進而影響股價和公司業績。地緣政治緊張的影響,關稅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往往涉及政治因素,有時候還會觸及到國家安全問題。這些複雜的互動可能導致兩國或多國之間的關係緊張。地緣政治緊張可能使市場感到不確定和不穩定,從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表現。對於全球運營的公司而言,政治緊張可能妨礙其業務運作,增加運營成本,甚至導致某些市場無法正常運營。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面臨的困難,許多公司依賴全球供應鏈來獲取原材料或製成品,然後再銷售到不同的市場。如果這些原材料或產品進口到美國時需要支付更高的關稅,成本自然會增加。這種成本上升最終可能會被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可能導致需求下降,或者公司可能選擇吸收這部分成本,從而減少利潤。無論哪種情況,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高盛策略師們認為,儘管關於關稅增加的規模和範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對所有從其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增加至少10%關稅似乎是很可能的。此外,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對美元及面向國內市場與面向國際市場的公司的相對表現產生重大影響。例如2018年,當美國在川普的領導下對中國宣佈實施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時,公司的國內銷售表現比國際銷售高出9個百分點。
沙國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 將如何撼動美元霸權地位
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元一直以來是石油交易的主要貨幣,而石油與美元的掛鉤,最早源自於1974年石油危機之後,當時的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不久前才單方面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並放棄金本位的美國,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該協議為華盛頓提供了穩定的原油供應,並建立了支撐其債務的龐大市場,同時利雅德則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和保護。如今沙國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將為全球金融秩序投下震撼彈,也表明美元霸權的主導地位將不再獲得保障。綜合FIRSTPOST、KITCO NEWS的報導,二戰後國土未受到摧殘的美國,又藉著大發戰爭財擁有當時全世界7成的黃金儲量,於是美國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仿效當時過氣的貨幣霸權英鎊,確立了黃金與美元掛鉤(1盎司兌換35美元),他國貨幣再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英國的金融霸權從此由美國接手,而美元也逐漸取代英鎊成為公認的世界儲備貨幣。然而,60年代西德和日本的經濟崛起使美國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的失衡再加上越戰帶來的龐大債務,使美國被迫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實際的美元價值已嚴重暴跌。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總統為首的各國政府於是開始拋售手中的美元儲備向美國換取黃金,西德更直接放棄固定匯率。對此,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竟在1971年未經他國同意,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兌換,標誌著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以及金本位制的終結,史稱「尼克森衝擊」(Nixon shock)。不過美國獨霸的軍力,以及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的份額,都為其重建市場信心爭取了時間。1974年6月8日,美國與當時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規定沙國只能用美元為其石油出口定價,且該國透過石油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必須投資美國國債,以換取華盛頓向利雅德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美國藉此成功將美元與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掛勾,也讓現今以美元為主加上多種貨幣組成國際儲備資產的浮動匯率體系,在1978年《牙買加協定》(Jamaica Accords)後正式確立。「石油美元體系」實際上強化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因為沒有美元就無法購買能源。」如今《石油美元協議》已經在2024年6月9日正式到期,而沙國也宣布不再續簽,這意味著利雅德目前可以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為其石油出口進行定價,包括人民幣、歐元、盧布和日圓,甚至傳出沙國有在考慮用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進行交易。專家指出,擺脫石油美元體系將有助於利雅德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調整,尤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試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經濟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的合作。雖然沙國目前主要仍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但世界上越來越多經濟體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包括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等國,都越來越傾向在能源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有20%的石油交易是透過非美元貨幣結算。如今,沙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以及《石油美元協議》的終結,長遠來看,可能會加速去美元化的貨幣結算國際貿易趨勢,並削弱美元及美國的金融市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不再獲得保障,因為若石油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定價,將讓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下降,這反過來可能導致美國通膨率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債券市場疲軟。對此,Coin Bureau研究主管克魯普卡(Daniel Krupka)則相對樂觀,他認為:「《石油美元協議》的終止對美元產生的短期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正準備與利雅德當局簽署名為《戰略同盟協議》(Strategic Alliance Treaty)的美沙共同防禦條約;另一方面是因為沙烏地里亞爾與美元之間採取固定匯率制(1美元等於3.75沙烏地里亞爾),因此沙國需要美元來支持其貨幣,利雅德就有可能將其非美元資產兌換成美元。克魯普卡也補充:「儘管金磚國家的貨幣有一定程度的交易結算量,但如果沒有穩定經濟的支持,它就無法媲美美元、黃金或比特幣。短期內,美沙雙方都不會從協議的終止中受益,因為這實際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減少沙國對美元的依賴,具體取決於該國如何處理其非美元收益。然而,協議不再續約仍不利於美元,因為沙國此舉將會把美元外匯儲備轉換成其他資產,例如黃金或比特幣,這將使其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也將推升黃金或比特幣的價格,儘管這取決於多元化的程度。」與此同時,雖然金磚國家貨幣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但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表示:「我們正在金磚國家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支付系統,不受政治壓力、濫用和外部制裁干擾。」外界也預期,金磚國家貨幣可能會由黃金等一籃子大宗商品支持,因此這個趨勢可能有利於金價。另一方面,雖然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元失去儲備貨幣地位還需要數年時間,但財經部落客Bullion Buzz也強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西方貨幣主導的金融秩序將迎來轉捩點。
勞保撥補不會停 主計長喊歲出規模「別再創高」
新任主計長陳淑姿29日表示,新年度政府確定撥補勞保基金,只是金額是否比照2023年度維持新台幣1,200億元規模,尚未定案。陳淑姿29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賴政府正進行新年度編列預算工作,其中勞保基金財庫剩餘情況,外界非常關注,但其實自2017年起,勞保收支出現逆差,只不過因為有投資利得,再加上政府撥補,虧損數字帳面沒有惡化。陳淑姿坦言,若勞保費率沒有調整,未來料將繼續虧損「政府撥補有其必要」。對此,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表示,預算編列攸關落實政見,儘管前總統蔡英文已卸任,但賴清德的新興政見泰半延續,施政也是一棒接一棒,主計總處應掌握相關預算,讓政見確實落實。陳淑姿則強調,各部會都有先針對總統政見盤點並提出方案,主計總處則已給各部會建議金額及額度,有望在優先在額度內調整、支應。至於2024年度歲出規模是否再創新高,陳淑姿未給肯定答案,僅低調稱「希望不要」。據本刊訪查,2024年度預算歲入2.72兆元,歲出2.85兆元,歲入與歲出差短數達1,267億元,其中以社會福利支出占總預算比例最高,達27%,其後依序為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國防、一般政務、退休撫卹等支出。其中在攸關有感政見的公共建設計畫部分,則編列將近6,000億元。執行率如何將於年底揭曉,各界關注。
負債達13兆465億元!勞保基金若不改革 恐在2028年破產
勞保8年未改,負債遽增!蔡英文總統8年前召開年金改革委員會,稱年金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但8年過去軍公教也啟動改革,攸關千萬勞工的勞保改革卻遲遲未啟動。依最近一次精算報告指出,若不改革勞保基金恐在2028年破產,剛好是準總統賴清德這一任期的最後一年,也代表勞保年改為本屆勞動部不得不面對的議題。依勞保局最近一次精算指出,截至2023年底,勞保基金精算負債達13兆465億元、潛藏負債也達12兆872億元,最近一次精算報告更指出,若不改革勞保基金會在2028年破產。相較於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大刀闊斧,勞保改革的困難點在於截至2023年年底,每人平均僅領取1萬8824元,若要再減領勢必得要面臨弱勢勞工難以生活的困境,而若要提高保費收入,負擔比率最大的雇主勢必率先反對,加上我國勞保法定退休年齡將逐年調整至65歲,與主要各國相當,再延退也有其困難性。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近年受惠於股市大好、投資績效頗佳,加上政府撥補、基本工資提高,使得勞保基金近期餘額達近1兆元,但充其量也僅能延後破產2年至4年,呼籲仍要趁這段時間及早面對,否則破產後勢必成為社會的災難。為了延後勞保破產危機,政府2024年編列1200億元公務預算挹注勞保基金,近年共已編列2670億元預算,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預估,依目前政府財政情況,估計每年撥補1500億元應該是極限,但隨著收支逆差逐年擴大,如再遇到金融市場不穩定、財政困窘等情況,屆時恐怕就是改革的時間點。
「美國像中國子公司」 川普揚言針對外國商品實施強硬關稅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如今的美國「就像是中國的子公司,中國是美國的老闆」。川普會有此言論主要是因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再加上本土企業遭受中國企業嚴重影響。為此,川普也以中國的汽車廠商為例子,表示如果未來重返白宮,將要針對外國商品實施強硬關稅。根據《CNBC》報導指出,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美國對中國、墨西哥、歐盟等國家實施了各種關稅,尤其是進口鋼鐵、鋁,課徵的關稅達到25%之多。而截至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也幾乎是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高關稅態度。川普表示,中國在進口鋼鐵上太過強勢,已經嚴重摧毀美國本土的鋼鐵行業,尤其美國的鋼鐵行業在過去25年的表現也不是很好,已經被外國競爭者嚴重吞噬市場。川普也提到,當他對中國進口鋼鐵科徵50%的稅率後,許多鋼鐵行業的從業人員看到川普時,都會哭著擁抱他。而這次川普則是點名中國的汽車工業,直言「現在中國就像是美國的老闆,美國像是中國的子公司」。根據MarkLines的資料顯示,中國在2023年生產了約3000萬輛汽車,並在1月份實現了約50%的年增長率。川普認為,應該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課徵關稅,讓中國汽車廠商將生產基地轉移到美國本土生產。川普表示「如果對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課徵關稅,不僅對美國經濟有良好影響,同時也能讓他們選擇在美國建造汽車工廠生產,這也會雇用美國民眾」。川普也直言「我不想要從中國進口汽車,但是我希望中國的汽車工業在美國製造汽車,雇用美國人」。報導中也提到,有川普的反對者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會使進口商品更加昂貴,反而造成通膨。但實際上,在川普的執政期間,美國的通膨受到抑制,消費者物價指數在4年內上漲不到8%,但是拜登政府截至目前為止,已經上漲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