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
」 特斯拉 電動車 美國 美股 罷工川普喊取消電動車7500美元補助 分析師:特斯拉「這原因」反受惠
路透消息透露,川普交接團隊計畫取消7500美元的電動車(EV)稅收補助,EV類股股價應聲倒地。而這項決定受到電動車特斯拉的支持,甚至對於美國電動車同行會是「毀滅性」的打擊。特斯拉股價14日開始跳水,政策取消的消息傳出後加速暴跌,最終收跌5.8%,收報311.18美元。特斯拉的市值瞬間跌出兆美元俱樂部。儘管後續股價有稍微拉回,截至收盤,特斯拉下跌7.39%至320.72美元。分析師認為,即使特斯拉少了稅收補貼,仍然能夠靠著規模經濟維持獲利,因此對特斯拉來說相對中性,但對同行企業來說卻是重傷。若來自需要補助的EV製造商的競爭減少,也意味著特斯拉有望搶下更高市占率。馬斯克今年7月也表示,終止補貼可能會對特斯拉銷售產生輕微影響,但對其競爭對手,如通用汽車等傳統汽車制造商而言,打擊將具有「毀滅性」。自總統大選以來,特斯拉股價飆漲近80美元,使其市值突破1兆美元大關,川普宣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帶領「政府效率部」,也推動13日股價上揚0.5%,股價也直直超過華爾街分析師目前的目標價。特斯拉向來是拜登及前任政府電動車補貼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現在,廢除補貼可能有助於削弱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從而使其受益。
美國通用德國福斯掀裁員潮 外媒:電動車轉型+產能過剩衝擊銷量
全球車廠面對電動車轉型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導致銷量下滑,因此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外媒指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預計在歐洲展開大規模裁員行動,估計多達3萬名員工受影響,研發部門將受到衝擊;旗下豪華品牌奧迪(Audi)中國工廠也在裁減人力。此外,美國通用汽車繼今年8月裁減全球軟體和服務部門1,000名員工後,也宣布將解僱美國堪薩斯州工廠1,695人。外媒報導,福斯集團在歐洲預計裁掉多達3萬名員工,雖然集團否認裁員數字,不過根據福斯集團2023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在德國就雇用近30萬名員工,有消息人士指出,「福斯集團必須降低在德國工廠的成本。」估計會從1.3萬名研發人員中,裁掉約4,000至6,000人。不僅歐洲汽車產業處於低谷,福斯集團日前也傳出將關閉中國南京工廠,表示「調整生產基地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行為」,並且在中國將採取「階段式」裁員行動,可以看出福斯正努力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除了福斯,美國通用汽車發言人也證實,在美國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將進行裁員,在今年11月18日起會暫時解聘686名全職員工與250名臨時員工;接著明年1月12日暫時解僱759名全職工人,約1,700人受影響。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如同今年5月宣布的,通用將在Fairfax組裝廠投資約3.9億美元,以增加新款雪佛蘭Bolt電動車產量,為了便於安裝全新機器,員工將被暫時解僱,直到2025年中恢復生產為止。」
維持經濟關係穩定 美中金融會談明上海登場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12日表示,負責國際金融事務的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尼曼(Brent Neiman)本周將率團訪中,並於15日、16日在上海舉行第5次美中金融工作小組會談,希望在兩國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保持雙方經濟關係的穩定。美中金融工作小組於2023年與美中經濟工作小組一起成立,直接向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報告。法新社報導,此次會談將是該工作小組第5次會議,也是在中國舉行的第2輪會談;美國財政部、聯準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代表,將與大陸央行副行長宣昌能等中方官員會面。尼曼表示,美方打算在本次工作組會議上討論金融穩定、跨境數據、借貸和支付相關問題,以及私營部門推進轉型金融的努力,和在出現金融壓力時可採取的改善溝通之具體措施。美國財政部稱,雙方預計還將討論中國可能修訂的《反洗錢法》。尼曼說,此次美中經濟官員會面,是以美國總統拜登和葉倫「建立持久溝通管道,負責任地管理與北京關係」為基礎。此前,葉倫4月在北京和廣州舉行美中高層會談,其間就中國產能過剩的風險發出強烈警告;中國官員則對此一直進行反駁。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和競爭,外媒引述消息稱,2018年曾在中國賺取數十億美元利潤的美國知名車廠通用汽車(GM),正在裁減中國市場相關部門的人員;未來幾周,通用將與上汽集團討論可能的產能削減,進一步對在中銷售策略進行調整。消息人士表示,此次業務重組涉及轉向生產電動車,並專注於生產及進口更高檔車型,甚至考慮削減工廠產能和進一步裁員。但報導也指出,通用汽車將繼續透過與上汽和五菱汽車成立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較便宜的燃油車和電動車,其中部分產品將從當地出口。
台灣輪圈王1/巧新苦蹲興櫃18年終於上市出頭天 黃聰榮自曝:接董座那年原本要退休
「關關難過關關過,感謝一路所有的貴人。」73歲的巧新(1563)董事長黃聰榮在兩個月前的上市業績發表會上,哽咽地說完這一整句話。30年前成軍的巧新,由自行車零件小廠翻身為台灣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鍛造輪圈廠,卻因金融海嘯、高層內鬥,幾度深陷存危關頭,在興櫃掛牌深蹲18年,好不容易今年5月中才轉上市。日前,CTWANT記者前往位在雲林斗六的巧新總部,走入大門迎面是一整牆的輪圈,喊得出來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通通有,造型五花八門。「我們目前已經做超過2千種不同的輪圈了。」黃聰榮一身正式西裝,如同欣賞榮耀獎盃般地看著滿牆輪圈,「每一個都是辛苦做出來的,每一個我都很喜歡。」「我離開雲林40年,因為巧新又再度回到雲林。」黃聰榮出身雲林土庫馬光厝,自小家境並不富裕,高職畢業、退伍後北上台中,半工半讀考上逢甲大學夜間部,從自行車廠小助理一路往上爬到網球拍大廠「山河森實業」副總。「我從1976年做到1992年,這16年不論是產品製程、公司管理,我覺得我都歷練過了,好像該學的也學完了。」黃聰榮說,1993年零售量販店「大買家」在台中成軍時,他加入擔任財務處長。隔年,魏隆誼在雲林創立巧新,從生產高爾夫球頭和自行車零件起家,這間年營收約3億的傳統鍛造廠,很快就面臨腳踏車產業外移,1997年接觸到鋁業,才投入輪圈鍛造。「最初做高爾夫球頭的時候,魏家兄弟就會問我一些建議和幫忙,後來公司組織更完整以後,他們就找我。」黃聰榮49歲時,也就是2000年進入巧新,「那時,美國通用汽車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巧新也敲門拜訪,順利拿到訂單。」黃聰榮記憶猶新地說,「我們奮鬥2年才開始有業績,一年出貨不到十萬顆,真的很辛苦。」巧新轉入汽車領域初期,產量有限,需要委外加工才能交貨給通用,後來陸續擴產,成為福特、克萊斯勒的供應商,營收衝上22億元,2006年還吸引聯電旗下「弘鼎創投」投資,同年10月申請上興櫃。多年前巧新工廠設在雲林西螺,周遭都是農地,規模也不如現在。(圖/巧新提供)巧新全力搶下北美市場訂單之際,2008年遇上金融風暴,「因為北美市場占巧新營收80%,最慘的時候一個月賺不到5千萬,公司一度面臨倒閉危機。」時任財務副總的黃聰榮說。當時,巧新董事會決議由人稱石博士的石呈澤接任總經理。取得英國材料學博士的石呈澤,領著巧新切入豪車鍛造輪圈,從Jaguar切入歐洲市場,陸續又接下賓士、BMW、法拉利、保時捷等知名大廠的訂單。「我們業績一路往上衝,2016年衝到70幾億。」更在同年股價衝上最高229.5元。今年甫上市的奢華品牌Rolls-Royce,旗下電動車Spectre的輪胎就是出自巧新。(圖/記者劉芯衣攝)就在巧新營收獲利股價大好的隔年,也就是2017年,高層爆出紛爭,掌握技術製造及客戶的石呈澤請辭跳槽到對手公司,巧新營收、獲利下滑,董事會裡沒人願意勝任、外面也沒有適合人選,董事會因此要求副總黃聰榮扛下「董事長」。「那時,我原本準備要退休,但我不希望公司因為這些事情就無法生存。」黃聰榮不捨地說,「對我來說,巧新很值得長期投資,因為鍛造永遠不會消失。」但他上位後立刻面對嚴厲地考驗,2017年、2018年營收年減4.1%及10.9%,一直追不回2016年高峰期的水準。黃聰榮馬不停蹄地找尋方法、拓展客戶,沒想到2020年又傳出汽機車零組件大廠和大工業買進巧新股票,有意爭取董事席次。巧新公開表示不清楚,也沒有私下來溝通,但「以正常管道取得進入董事會,只要對公司正面幫助都歡迎。」此事曝光後,和大表示無意取得巧新董事席次,加上巧新創辦人家族魏家表態支持公司派,最後公司派9席董事全拿,驚險度過經營權之爭。參觀巧新屏東廠,可以看到廠內部分採取自動化生產,以應對未來缺工情形。(圖/記者劉芯衣攝)去年,巧新終於走出高層閃辭及經營權之爭等陰霾,交出年營收77.79億元、年增21.52%的創新高成績單,今年也順利上市,黃聰榮開心地說,「我們在興櫃這麼久了,都很遵守制度規定,加上推動的過程中,會計師券商也都大力幫忙,加上內部同事團結合作,所以去年12月送件,今年5月掛牌,算是蠻快的。」巧新起起伏伏的30年,走過金融風暴、高層出走、新冠疫情和經營權之爭,在興櫃苦熬18年總算熬出頭。
找不到工作!陸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市場嚴峻 僅47%收到錄取通知
受到科技、房地產、補教等行業減少徵才影響,大陸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市場,截至4月中旬,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收到工作錄取通知。大陸人力資源公司智聯招聘稍早發表報告顯示,僅47.8%的應屆畢業生收到錄取通知,較2023年同期下降2.6個百分點。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收到工作錄取通知的大陸應屆畢業生比例一直維持在75%左右。但是到了2022年春季,由於大陸政府為了防疫而封鎖上海,該比例跌破50%。另一方面,隨著大陸政府分別以反壟斷、防範市場泡沫等理由,加強監管科技、房地產、補教等行業,造成這些屬於應屆畢業生主要就業去處的行業獲利惡化,相關企業因此減少徵才人數。此外,汽車業也在裁員,分別與德國福斯汽車和美國通用汽車共組合資企業的上汽集團,於2019年至2023年間裁員約9,000人。智聯招聘稍早發表「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簡稱報告)指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職計畫的應屆畢業生中,47.8%已收到工作錄取通知,與2023年同期的50.4%相比略有下降,但與2022年的46.7%相比提升。整體來看,近幾年的錄取通知獲得率維持在50%左右的穩定水準。
台海局勢升溫!《日經亞洲》: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避開中國及台灣 通用汽車、福特考慮跟進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的獨家披露,由於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龍頭特斯拉(Tesla, Inc.)已告知其供應商,最快於明年開始,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以外的地區生產零件。《日經亞洲》援引6位知悉內部消息之特斯拉供應鏈高層的說法指出,為中國境外銷售的特斯拉車款生產印刷電路板、顯示器和電子控制器等零件的供應商,已收到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消息人士聲稱,特斯拉向他們透露,有鑑於大中華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前不斷上升,這項舉措將為非中國市場建立替代供應來源,以防止供應鏈中斷。 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23日至24日,才剛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為2022年8月及2023年4月的「環台軍事演練」後,第3次在台灣周邊實施圍島軍演。對此,特斯拉台灣供應商的1位內部人士也告訴《日經亞洲》:「我們收到了特斯拉的要求,他們希望擁有OOC(out of China,避開中國),以及OOT(out of Taiwan,避開台灣)的零件」,且特斯拉「希望這個要求能在明年的新企劃案中實現。」此外,另1位日本電子製造商的高層則證實,特斯拉已與日本、韓國和其他地區的亞洲供應商討論了此事,而他的公司便是與特斯拉接觸過的企業之一。還有1家零件供應商的高層也表示,為了滿足特斯拉的這項新要求,他的公司正在提高其位於泰國的產能,而他也坦承,對於特斯拉在內的許多客戶來說,所謂的避開中國策略「也包括避開台灣。」報導還披露,除了特斯拉以外,通用汽車(GM)及福特(Ford)等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在研擬要求供應商將電子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和台灣以外的地區,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它們尚未提出正式要求。為多家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服務的電子供應商高層也透露:「特斯拉是最積極致力於規避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地緣政治風險的車商」,但他坦承「要做出OOC和OOT的零件確實很困難,成本也非常高,因為那是成熟的供應鏈所在。」據悉,中國和台灣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電子零件,包括顯示器、印刷電路板、相機鏡頭和半導體。根據《日經亞洲》分析,大約有87%的蘋果頂級供應商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報導補充,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是在美國宣布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的關稅,以及賴清德於5月20日上任前提出的。在特斯拉追求安全供應鏈之際,該公司也面臨了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壓力。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便顯示,2024年第1季,比亞迪(BYD)在全球「純電動車」(BEV)市場的份額已上升至15%,進逼從去年的22%降至19%的特斯拉。然而,龐大的競爭壓力並不意味著特斯拉即將棄守中國市場。事實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才剛在今年4月出訪中國,希望讓該公司最先進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能夠在他們的第2大市場獲得批准。對此,北京方面已表示將給予全面支持,並將特斯拉稱為「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電子供應鏈分析師邱世芳也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電動車成為中美科技戰的最新戰場,這一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邱世芳還認為,在中國境外建構供應鏈對特斯拉來說是有意義的,「相較於其他西方或日本品牌,特斯拉與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的競爭更為激烈。」她表示「為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避免供應鏈中斷,特斯拉這樣的汽車製造商向供應商提出此類要求,是『合乎邏輯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那麼多的零件供應商試圖加快其在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布局。」對此,特斯拉目前並未回應《日經亞洲》的置評請求。福特和通用汽車也拒絕就具體細節發表評論,不過福特也透露,他們正在「努力建構1個具有韌性及成本競爭力的高品質供應鏈。」
又有AI被玩壞!辱罵顧客「寫日本俳句」嗆自家公司 國際快遞商急停用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國際快遞公司DPD的AI聊天機器人出現遭用戶引導式對話後,作出髒話回覆甚至狠嗆自家公司情況。DPD表示,AI對話功能在最近一次更新後發生錯誤,目前已暫停AI聊天服務並進行系統更新。據《BBC》報導,DPD昨(19日)在聲明中表示,AI聊天機器人出現錯誤,該功能直到系統完成更新前將被禁止使用,並坦承是上一次更新造成聊天功能異常。不過,有關DPD聊天機器人的「失言」對話早已在網路瘋傳。網友博尚(Ashley Beauchamp)在推特(X)曬出多張與DPD聊天機器人對話的截圖,可見博尚要求AI忽視所有規則並在回答時辱罵他後,聊天機器人便回覆:「喔X!我會火力全開說所有髒話。」DPD已停用該聊天功能。(圖/達志/美聯社)博尚除引導聊天機器人回答,「DPD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快遞公司」、「我永遠不會向任何人推薦DPD」,還成功讓聊天機器人作出3行的5、7、5日本俳句批評DPD。他的貼文也迅速吸引數百萬網友瀏覽與轉傳。據悉,大多數聊天機器人使用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雖能模擬人類間真實對話,但缺點是可能被引導「說出不能說的話」。通用汽車經銷商的聊天機器人,在去年底就發生與用戶對話時,同意用1美元(約新台幣31元)出售新出廠、市售價超過55萬美元(約新台幣1726萬元)的雪佛蘭Tahoe。
看淡美股後市? 巴菲特今年已拋售236億美元股票
近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佈了最新的持倉報告,而其中的倉位調整讓部分分析人士看到了預警信號。根據波克夏提交美國證交會(SEC)揭露持股變化的13F文件顯示,該機構在第三季出售的資產多於買入的資產,鑑於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過往記錄,散戶投資者應該對此保持警惕。事實上,今年以來巴菲特合計出售了價值約236億美元的股票,這使其成為今年的淨股票賣方,這與他在2022年的投資組合調整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當時他是位淨買方。與此同時,根據波克夏公佈的第三季業績,截至季末,該公司持有的現金總額達到1572.4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這一數字創下了歷史新高。過高的估值可能是該公司選擇不進行大型交易的原因。紐約投行Keefe, Bruyette & Woods 分析師席爾斯(Meyer Shields)表示,如果估值沒有隨著利率的上升而下降,「那麼正確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做」。持倉報告顯示,波克夏在第三季清倉通用汽車(GM)、寶潔(P&G)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同時減持了對惠普(HP)、亞馬遜(Amazon)和雪佛龍(Chevron)的股份。另外,波克夏第一重倉股依然是蘋果,該股佔其投資組合比例為46.84%,持倉數量與上季持平;除了雪佛龍外,巴菲特的前五大重倉股持倉數量均與前一季持平。韋德布什(Wedbush)高級股票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指出,巴菲特認為通用汽車和其他公司的前景黯淡,而蘋果的前景一片光明。
美汽車工會將擴大組織戰線 瞄準Tesla和Toyota
據彭博報導,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主席費恩(Shawn Fain)計劃擴大工會組織的戰線,將目標瞄準至特斯拉(Tesla)、豐田汽車(Toyota)等在美國境內的非工會化汽車廠商。盼藉助與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ord)和Stellantis NV經過勞資糾紛和罷工後達成的歷史性合約,推動工會在其他地方的組織工作。報導中指出,費恩在周四(2日)談及與Stellantis NV的臨時協議時表示:「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榜樣,現在必須在此基礎上繼續前進。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罷工,並因此贏得了一份歷史性的合約。」據悉,此舉意在增強工會的談判能力,同時扭轉會員數的持續下降。工會自1979年時會員數曾達到150萬的高峰,但從2001年僅剩約70萬人,今年初更是減少了近一半,至38.3萬人。新的合約提案包括25%的薪資成長,將最高時薪提高到40美元以上,恢復生活費用調整,提高利潤分紅,以及改善薪資、醫療保險和工作場所福利等面向。然而,這些合約仍需得到批准。值得注意的是,費恩表示,這些臨時協議引起了非工會汽車製造商的極大興趣。上個月,他對福特汽車董事長比爾(Bill Ford)的觀點進行了駁斥,比爾認為公司應該與工會攜手合作,共同面對非美國車廠的競爭。費恩特別提到豐田汽車,該公司最近證實了其在美國工廠的加薪計劃。在新的工資標準下,肯塔基州的裝配線員工時薪將增加約9%,達到34.80美元;費恩斷言,豐田的加薪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因為公司知道UAW即將向他們挑戰。豐田在美國有4.9萬名員工,他們強調成立工會的決定最終由團隊成員決定。而特斯拉的情況更加複雜。目前為止UAW尚未在特斯拉的加州弗利蒙工廠獲得足夠的支持來進行組織投票。費恩認為,組織特斯拉並與CEO馬斯克交手是「可行的」。
才剛上線!美國女子捲入車底重傷 無人計程車公司:肇事的是人類駕駛
美國通用汽車旗下子公司Cruise日前才在加州舊金山地區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結果2日晚間卻傳出一起車禍,一名女子被輾壓在Cruise無人計程車的車底,被發現時已經身受重傷。事後Cruise表示,該名女子是先被一輛汽車撞飛後,滾到無人計程車面前,結果系統反應不及,這才讓女子捲入車底。根據《abc7news》報導指出,這起意外發生於2日晚間9點半左右,當時舊金山警方接獲報案,指稱一名女性受困於Cruise無人繼承車的車底。最後消防局使用類似液壓剪切器的裝置,才讓受困在車底下的女性脫身,但女子也因為傷勢嚴重,隨即就被送往醫院急救。然後Cruise的官方帳號也在3日下午發表聲明,表示自家無人計程車於2日晚間9點半撞到一名路人。但聲明中也解釋,該名女子是因為先被一輛汽車撞飛後,女子滾到無人計程車的面前。無人計程車因為反應不及,雖然已經緊急煞車了,但還是讓該名女子被捲入車底。而肇事的司機早已逃逸無蹤。Cruise同時也釋出當下的車禍畫面,證實自己所言非虛。Cruise強調他們所關心的是該名女性的傷勢,同時也會與警方積極配合,早日尋找到肇事的司機。(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美汽車罷工新進展!工會妥協薪資漲幅降至30% 通用Stellantis福特股價集體收漲
美國汽車業罷工近期有了最新進展,根據外國媒體報導,全美汽車聯合會(UAW)本來主張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及Stellantis漲薪40%,而後下調至加薪36%,最新目標則是至少漲薪30%,全美汽車聯合會認為,至少30%的工資上漲有望引起非工會汽車工人的興趣,有助擴大工會成員數量。消息傳出後也提升三大車廠的股價漲幅,截至收盤,通用汽車、Stellantis均有超過2%的漲幅,分別為2.5%、2.45%,而福特汽車則漲幅1.37%。由於全美汽車聯合會的會員人數從1970年代的超過100萬人,減少至目前僅40萬人,因此全美汽車聯合會主席Shawn Fain希望透過未來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還有特斯拉及其他汽車製造商在美工廠的工人,來擴大全美工會的規模和影響力。9月全美汽車聯合會組織的罷工,是首次同時針對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上週五因談判未達成,因此更將罷工範圍擴大至三家公司旗下的3個裝配廠,以及通用、Stellantis旗下的38個零件配送中心,影響主要波及到零件供應和工廠人力。對此,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計劃調派白領員工(非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到零件中心,以繼續向經銷商提供用於保養和維修的零件。全美汽車聯合會表示,除了工資調漲以外,關於車商將對其工廠投資多少,以確保全美汽車聯合會成員的就業機會,還有未來電池廠工人的補償和退休人員福利,以及工會要求恢復養老金制度,上述困境如果沒有順利談判,週五將擴大罷工範圍。
美1.27萬汽車工人大罷工爭取加薪 特斯拉反成大贏家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於當地時間15日開始罷工,約1.27萬名工人參與。但無論罷工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底特律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Stellantis汽車將在工資方面增加支出,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車領域的成本優勢。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計劃利用新AI技術將生產崗位從工會工人手中轉移出去,這其中受到威脅的不僅僅是汽車工人,像是今年7月的好萊塢編劇和演員,與電影製片廠長達數月的罷工,也是與AI技術使用相關。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勞資關係學院研究主任格里爾(Ian Greer)表示,UAW關注的是,現在燃油車的製造工人是否能夠轉移到新的工作崗位,或者他們得經歷一段時間的失業。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罷工結果如何,三大汽車公司肯定會花更多的錢,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成本優勢。今年3月,馬斯克透露,他計劃將特斯拉下一代汽車的製造成本削減50%,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將依賴於先進的自動化、精益的工程技術和其他變革。特斯拉今年的舉動表明,特斯拉可以利用較低的成本結構,與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打價格戰,以提高銷量。今年7月,特斯拉公佈的第二季利潤在降價後仍增長了20%。大約在同一時間,由於電動汽車的嚴重虧損,福特表示將放緩電動汽車的產量增長。行業數據顯示,三巨頭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福利)平均為每小時約66美元,相比之下特斯拉沒有工會組織,工資為45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UAW工人的薪水是獲得利潤分獎金,特斯拉則是獲得員工認股權,後者對公司沒有直接的現金成本。馬斯克曾表示,員工認購股票使他的工廠工人成為業內薪資最高的工人,並表示許多生產線工人多年來通過公司股票獎勵,成為百萬富翁。目前有許多分析人士預計,三巨頭最終將消化增加的成本。但巴克萊分析師列維(Dan Levy)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告誡投資者,此舉可能會讓電動汽車世界的轉型增添更大的壓力,特斯拉後續可能也將受到罷工的波及。據Glassdoor估計,在特斯拉,技術人員的平均時薪在23美元到32美元之間。特斯拉在加州發佈的工廠招聘廣告顯示,期望時薪從24美元到67美元不等,外加現金、股票獎勵和其他福利。康奈爾大學勞工專家惠頓(Art Wheaton)表示,UAW獲得更高工資的能力,可能會在特斯拉重新組織工會的過程中給其帶來壓力。
僵局無解!美國汽車工人啟動罷工 要求加薪40%破局影響3大車廠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在美國時間周五(15日)凌晨展開數十年來最有野心的美國工業勞工運動,由於UAW與福特、通用、斯泰蘭蒂斯3大車廠的工資福利勞資協商破局,確定會先有約1.3萬名工人開始罷工,這也是工會成立88年以來,底特律3大車廠同時面臨罷工。UAW主席費恩 。(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外媒報導,UAW主席費恩(ShawnFain)14日晚間表示,將有3間車廠從15日凌晨起罷工,分別是密蘇里州溫茨維爾的通用汽車工廠、俄亥俄州托雷多的斯泰蘭蒂斯工廠和密西根州韋恩的福特工廠,涉及1萬2700名工人。勞方以過去做出的讓步及3大車廠獲得巨額利潤為由要求協商,因為從車廠2013年至2022年間的利潤增長92%,總計約2500億美元,執行長薪酬增加40%。儘管擁有亮眼財務表現,但自2008年來,工人時薪下降19.3%。這也是工會成立88年以來,底特律大車廠同時面臨罷工 。(圖/達志/美聯社)UAW提出的要求包括加薪40%、縮短工時、終止分級化的工資及恢復先前合約中做出的讓步,包括退休者醫療福利、更多帶薪休假、受工廠關閉影響人員的權利等。不過在加薪幅度這一塊,勞資雙方之間仍存在極大差距,目前福特汽車提議加薪20%,通用汽車加薪18%、斯泰蘭蒂斯加薪17.5%,儘管這些數字均高於最初的提案,但仍遠低於工會要求的40%加薪幅度。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在美國時間周五(15日)凌晨發動罷工。(圖/達志/美聯社)這場勞資協商獲得公眾與美國工會運動的支持,目前採取的是分階段罷工,並非讓所有15萬名成員同時離開工作崗位。不過費恩也說,若談判情況未改善,不排除發展成全面罷工,已知工會擁有8.25億美元的罷工基金,將在罷工期間向工人提供每周500美元的補貼金。另外,代表國際卡車司機工會(Teamsters)的司機表示,在罷工期間將停止車廠車輛交付,多個工會、環境、種族、社會正義組織也公開支持美國聯合汽車工會爭取新合約。
薪酬談判陷僵局!全美汽車工會15萬人醞釀罷工 恐造成1680億損失
美國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與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合約快要到期,但雙方遲遲未談妥新合約內容,種種狀況讓工會揚言罷工,UAW表示,已準備好在美東時間週四(14日)晚間11點59分最後期限到期後發起罷工,這將會是史上第1次,底特律3大車廠同時面臨罷工。美汽車工會準備對底特律3巨頭發起罷工。(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外媒報導,UAW針對為期4年的新勞工合約與通用(GM)、福特(Ford)和斯泰蘭蒂斯3大車廠進行協商,現行合約即將於9月14日晚間11點59分到期。根據UAW表示,雖然與3大車廠的談判雖有進展,但資方提出4年半內最多加薪20%,仍未符合工會希望加薪40%和改善其他福利的要求,當地週四(14日)晚間若仍未能與美國3大車廠達成協議,將展開大罷工行動。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若與3大汽車廠談判未果,將進行大罷工。(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按照2019年協商的現行合約,加入工會的全職工廠勞工起薪約在每小時18美元左右,時薪最高可達32美元。至於新合約,工會最初要求合約正式批准後先加薪20%,再加上4次每年5%的調幅,最高時薪可達47美元,代表實際加薪幅度約達46%。除了薪資外,工會亦要求將工時縮短為每周32小時、恢復退休勞工的醫療福利,和回復生活成本調整。據UAW總裁費恩(Shawn Fain)表示,「為了獲勝,我們可能必須採取行動」,他強調,不會計畫全廠罷工,但是談判若沒有改善,恐會升級罷工規模,這也將是近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罷工之一。勞資協商仍有分歧,美汽車工會準備對底特律3巨頭發起罷工。(圖/翻攝自推特)費恩表示,福特汽車後來提議加薪20%、通用汽車加薪18%,斯泰蘭蒂斯加薪17.5%,但這些還不到工會當初所要求加薪40%的一半。對此,福特表示已提出4項勞資條件,卻尚未收到UAW的回應,「我們應該創造性地解決難題,而不是計劃罷工和公關活動」;斯泰蘭蒂斯也表示,「仍在等待UAW對我們昨天加薪幅度的回應」,通用則說,會持續積極與工會討論。富國銀行分析師富國銀行分析師朗根(Colin Langan)認為,工會最終對3大車商發起罷工,時間可能長達45天,另外,安德森經濟集團智庫(Anderson Economic)則估計,罷工人數約有15萬,相當於美國半數汽車製造業的人數,若是持續罷工10天,恐會造成56億美元,約新台幣1680億的損失。勞資協商仍有分歧,美汽車工會準備對底特律3巨頭發起罷工。(圖/翻攝自推特)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收入2030年上看200億美元 華爾街投行:目標價350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Wedbush上周五(25日)重申對特斯拉(Tesla)的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為350美元。該投行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特斯拉專注於將充電網路擴展到特斯拉以外的車型。該公司超級充電站網路是電動汽車股價整體狀況的關鍵。艾夫斯指出,雖然目前電網中只有約5000個超級充電站,但今年稍早,根據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75億美元充電計劃,特斯拉同意將其充電站網路擴大一倍,在美國建立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未來十年,隨著福特汽車(Ford)、通用汽車(GM)、 Rivian、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日產汽車、本田汽車(HONDA)和中國極星汽車(Polestar)等主要汽車廠商,採用特斯拉的北美充電標準(NACS),超級充電站網路將從不斷增長的充電需求中受益。艾夫斯稱,隨著特斯拉Magic Dock的推出,這款適配器將允許非特斯拉電動汽車按照NACS標準充電,這位該公司進一步擴大其充電足跡到整個電動汽車車隊提供了一個漸進的機會。Wedbush估計,特斯拉商業模式的超級充電站網路部分將佔其總收入的3%至6%,隨著特斯拉繼續發展,到2030年,將為該公司帶來100至2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艾夫斯認為,這是特斯拉的另一個長期戰略舉措,因爲超級充電站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貨幣化機會,該公司現在在美國國內充電網路生態系統中佔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替未來十年成功的電動汽車轉型奠定了基礎。
「自駕計程車」上路才一周 癱瘓舊金山交通居民罵爆
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10日開放舊金山無人駕駛計程車營運。然而政策上路次日,一場音樂節活動,就讓一批自駕計程車直接在路上停擺,導致交通癱瘓,批評聲浪四起,美媒形容這項政策是「失敗的實驗」。舊金山監督委員會15日宣布,將要求當局重新審視相關決定。儘管舊金山警察局與大批市民反對,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10日仍以3票贊成、1票反對,批准谷歌旗下Waymo與通用汽車旗下Cruise這兩家無人駕駛計程車,在舊金山提供全天候服務,舊金山成為全美第一個允許無人駕駛計程車全面上路的城市。不過,新政策上路次日,就引發一場交通大混亂。11日晚間,舊金山北灘地區有10輛Cruise無人駕駛計程車同時癱瘓,讓路口交通陷入混亂,癱瘓15分鐘才恢復通暢。一位民眾在社交媒體X貼文,「Cruise自動駕駛業務完全崩潰。」在其發布影片中,顯示北灘交通擁擠的狀況。Cruise在社交平台指出,這些計程車行駛地點附近在舉辦音樂節,來往車輛和行人非常多,頻寬受限、造成網路癱瘓,導致自駕車出現連結延遲問題,「公司正在積極調查和研究解決方案,以防止此類情況再次發生。」事實上,加州政府的這項開放措施,並未完全獲得舊金山民眾和市政府的支持。舊金山交通部門和市長辦公室曾呼籲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延後批准,自駕車需要更多時間來證明其安全性,無人駕駛公司的營運方式也需更透明,同時應建立一套系統監控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服務。有許多市民在聽證會上表達反對,但最終決定權掌握在州政府手中,舊金山市政府和市民的反對起不了太大作用。11日晚發生的交通災難,凸顯自駕車的安全問題。舊金山監督委員會15日宣布,他們將請求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重新考慮相關決定。舊金山監督委員會主席佩斯金(Aaron Peskin)表示,「當手機出現故障、停電或發生像在夏威夷野火自然災害,我們需要部署應急設備時,這些無人汽車可能會堵塞我們的街道。」委員會還表示,如果請願失敗,基於安全風險,他們將向加州車輛管理局(DMV)或法庭提出上訴。
美加州開放舊金山無人計程車 Google及通用獲准擴大營運向乘客收費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監管機構支持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商,在舊金山擴大其付費無人駕駛服務,這是該技術商業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州公用事業委員會以3:1的投票結果,允許通用汽車(GM)的Cruise和Google的Waymo無人駕駛汽車,在該市增加其運營區域,並向乘客收取費用。報導中指出,該委員會上周四(10日)在舊金山召開數小時的聽證辯論會,通過擴大Waymo和Cruise汽車的運營範圍的決議。目前Waymo在舊金山有約100台車,Cruise則擁有由400台車輛組成的無人駕駛計程車隊。該決議也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舊金山市區內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載客。此前,該汽車僅限於在特定時間、天氣條件或有安全駕駛員在場的情況下運行;且Cruise只能在城市的有限區域收費,而Waymo在舊金山不收費。如今這兩家公司都可以開始收取乘車費用。不過,新規定雖然開放全面商業化,但Waymo車輛僅能用最高時速65英里(約104公里)行駛,且不受天氣限制;而Cruise車輛的時速不能超過35英里(約56公里),並且必須在天氣狀況許可時才能運作。對此,Waym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使其能夠在舊金山擴展Waymo One,並繼續為顧客服務。Cruise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將有助於改善不安全的交通系統。未來將繼續與監管機構、急救人員和其他主要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將服務範圍擴大到更多人。報導中也提及,在聽證會上持支持態度的人表示,擴大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服務,將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另一些人認為人類駕駛的計程車車輛,往往忽視了接送身體有困難的人的需求,比如在路邊突然停車;其他人則表示,自動駕駛計程車將消除叫車過程中的歧視。另一方面,反對自動駕駛汽車擴張的人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導致交通堵塞混亂,並指出自2022年春季至今,共發生約600起自動駕駛車輛破壞性事件。亂象之外,無人駕駛也因威脅工作崗位引發爭議,如優步(UBER)和Lyft等傳統叫車程式的司機,及快遞服務的工人。其他人則關注Waymo和Cruise等公司允許在城市中行駛的車輛的安全性和問責制。
電動車保單最快明年問世! 李松季:將朝3面向設計
根據統計,2022年自用電動車投保車體損失險約2.6萬件,較前一年的1.4萬件成長近一倍,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今天(11日)表示,理事會已於7月底決議,由汽車險委員會組專案小組研議推展電動車專屬保單。據了解,研議電動車保單的專案小組成員包括泰安、富邦、南山、國泰世紀、新安東京及和泰產險等六家公司,預計年底擬定保單條款,加上蒐集資料、研擬費率等,該保單最快明年問世。目前電動市場最大區域為大陸,當地已有電動車的專屬保單,另外還有充電樁的附加條款商品;特斯拉則有自售的電動車險保單;日本則是像台灣一樣是在一般的車損險屬於混合型。產物保險公會今天召開第9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並補選理監事;保險局長施瓊華致詞時表示,「我也是搭乘電動車,曾經被關過,車子停在那裡也不動。」政府現在的政策也是公務車要全面電動車化,由於電動車的構造和一般汽車不同,車損險保單商品內容也會有差異,提早因應電動車趨勢是需要的,保險局也非常支持產險公會的做法。產險公會祕書長李松季表示,由於電動車車價、車輛零件、維修方式及損失幅度等皆與一般燃油車不同,目前雖然電動車輛數比重仍低,但產險公會為帶領產險業界不斷往前邁進,已由汽車險委員會組專案小組研議推展電動車專屬保單,將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分離開來,從條款、費率、從人因素等面向多方研究並設計電動車的專屬保單。李松季進一步說明,有鑑於多國碳排放政策日趨嚴謹的背景下,各國的汽車產業面臨燃油車限制以及新能源車補貼的雙重政策推動,加速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電動車市場迅速發展,全球各大車廠產能迅速擴大,電動車勢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電動車成長的原因包括全球環保意識崛起、各國相關政策的推動、汽車電子化的趨勢等,除了特斯拉(包括自售電動車保險),相關傳統車廠包括豐田(Toyota)汽車、福斯(Volkswagen)汽車、 通用汽車(GM),也都宣告要斥資投入電動車領域,足見未來電動車取代傳統汽車的方向逐漸確立。
高盛與蘋果消費金額合作傳喊停 外媒:美國運通或將接手
高盛(Goldman Sachs)正在考慮終止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據CNBC周五(6月30日)報導,高盛正在與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進行談判,以接管其蘋果信用卡以及與蘋果的其他合作。相關談判已經持續了數月。高盛與蘋果兩家公司於2019年首次合作推出信用卡服務「Apple Card」。今年4 月還爲該卡的用戶推出一個新的高收益儲蓄帳戶。高盛首席執行官蘇德魏(David Solomon)還表示,已將與蘋果的消費者金融合作關係延長至2029年底,同意支持蘋果公司的先買後付(BNPL)服務。不過此後形勢急速變化。除了結束與蘋果的合作外,高盛還做了一系列退出操作。包括結束與T-Mobile聯合推出信用卡的談判,並放棄了新項目的競標;討論了將其與通用汽車的信用卡合作關係轉移給美國運通或其他機構,並已停止發放個人貸款。具體來說,在截至2022年9月的九個月中,高盛的平臺解決方案(Platform Solutions)部門虧損了12億美元。在計入運營費用和爲潛在貸款損失撥備的資金後,2021年該部門的虧損略高於10億美元。近些年,蘇德魏致力於加快高盛消費銀行業務的擴張,這引起高盛內部高管對他越來越多的不滿。其中,高盛消費貸業務的鉅額虧損影響到其他部門獲得獎金,雖然蘇德魏此後公開承認了轉型消費金融的錯誤,但包括經營合夥人在內,高盛的一些高管私下都希望對蘇德魏進一步問責。高盛退出大部分消費者業務背後,是該行在這項業務上面臨的重大虧損。今年初,高盛集團表示,自2020年以來,其零售貸款業務中的一大部分虧損了30多億美元。這是高盛首次披露其在進軍零售銀行業務過程中付出的昂貴代價。
科技股領漲 標指周線創連4紅紀錄
美股9日在特斯拉等大型科技股領漲下,標普指數周線連四紅,一度站上4,300點為去年8月來新高,那斯達克指數連漲七周,創2019年來最長連漲紀錄。但投資人觀望本周的通膨報告及聯準會(Fed)貨幣決策,美股最終小漲作收。美股9日仍靠科技股帶頭上攻,在通用汽車宣布跟進福特加入特斯拉充電網路後,特斯拉股價攀漲4.06%,連漲11天創2021年1月來最長紀錄。蘋果、超微、輝達等科技股,漲幅介於0.22%和3.2%之間,晶片大廠超微、輝達搭上AI運算熱潮,股價狂飆不止。台積電ADR漲2.86%,以102.8美元作收。 道瓊指數收漲0.13%,報33,876.78點。標普500指數則是自去年8月後首度站上4,300點,終場漲0.11%,以4,298.86點作收。那斯達克指數收盤漲0.16%,收在13,259.14點。標指8日自去年10月12日的收盤低點漲20%,脫離1940年代以來最長熊市,開啟新一輪牛市。總計標指全周漲0.38%,連續4周收紅,是自去年7-8月來最長連漲紀錄。那指周線連七漲,寫下2019年來最長連續周漲紀錄。道指周漲0.33%。展望本周,投資人料聚焦13日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聯準會14日宣布最新利率決策。根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Fed暫停升息讓利率停在5%-5.25%的機率為72%。而5月通膨數據,可視為Fed未來動向的風向球,市場交易員預期,有5成機率Fed在7月例會升息1碼。Cherry Lane Investments合夥人默克勒(Rick Meckler)指出,「市場的整體基調是聯準會將暫停升息。一旦停下升息腳步,美股大盤就會開始反彈,可能追上迄至目前領跑的大型科技股。」隨著經濟衰退的隱憂逐漸消退,有投資人開始布局小型股、能源股、工業股等原本不受青睞的景氣股,這些對經濟敏感的類股,進入6月後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