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削減法案
」 電動車 特斯拉川普找石油業CEO當能源部長 再生能源將受限?市場看法分歧
川普16日宣佈將提名油田服務公司(Liberty Energy)執行長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擔任下一屆能源部長,並表示將設立國家能源委員會來推動美國的能源生產。萊特表示,化石燃料對促進經濟繁榮和使人們擺脫貧困至關重要。他還表示:「在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系統之前,就阻礙現在的油氣能源系統是沒有好處的。」根據美媒分析表示,待萊特上任後,他將會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的發展,結束拜登政府長達一年的天然氣出口許可審批擱置狀態。川普表示,國家能源委員會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將參與美國所有形式能源的許可、生產、發電、分配、監管和運輸。該委員會將通過減少繁瑣手續、加強私營部門對經濟各個領域的投資,以及通過專注於創新來監督美國繼續處於能源主導的地位。市場認爲,美國能源政策重點將放在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上,和拜登的政策相悖 。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將廢除拜登政府旨在減少碳排放的法規,將撤銷《通膨削減法案》,收回未使用的資金,並終止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市場分析師Richard Valdmanis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的能源政策將重新聚焦於最大限度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而不再關注應對氣候變化,但不太可能大幅減緩美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
德國600億歐元氣候基金預算受挫 傳統汽車轉型+EV發展面臨困境
充電站短缺和補貼減少導致德國電動車發展緩慢。如今該行業正準備迎接另一個潛在的障礙。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規劃在2027年前撥款2120億歐元(約7.2兆新台幣)用於充電站、電池廠和半導體工廠等項目。該國最高法院的一項出人意料的裁決顛覆了財政計劃,並引發了人們對資金是否仍然夠用的懷疑。據外媒報導,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1月15日裁定,政府對2021年預算中用來因應疫情的600億歐元(約2兆新台幣)預算,提撥到氣候基金裡,是違憲且無效的。這將對聯邦政府的氣候和轉型基金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引爆德國預算危機。據了解,這是聯邦憲法法院首次宣布預算違憲且無效,政府原本計劃將用於新冠危機的資金餘額用於其他資助計劃,其中還包括更換舊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暖系統。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德國政府可能需要填補明年預算中高達240億歐元的漏洞。儘管蕭茲表示,德國政府將為歐洲最大經濟體轉型所必需的項目提供資金,但這些延遲為從事電動車項目的公司帶來了不確定性,包括Volvo、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控股公司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子公司Traton計劃在歐洲各地為電動商用車安裝1700個充電器。德國電動車產業已經面臨許多問題,從放棄內燃機汽車的內部拖延、軟體問題,再到早期電池驅動車型的需求低於標準。福斯汽車本周透露,可能會裁減更多員工;此前由於電動車訂單減少,福斯已經取消了輪班制並裁掉臨時工人。多年來有缺陷的能源政策、僵化的官僚機構和生活成本危機削弱了德國作為新投資理想目的地的吸引力,預計今年德國和義大利的經濟成長將是歐元區主要國家中最疲軟的。同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正吸引著渴望生產更多電池和電動車的公司。德國汽車產業倡導團體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發言人表示,政府必須盡快拿出一份計劃,說明它將如何塑造德國的未來,「德國汽車產業的公司以及消費者迫切需要明確、規劃安全和可靠的框架條件」。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Fed沒做足功課 導致通膨一發不可收拾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近日表示聯準會當初「沒做足功課」,才會誤判美國通膨成因以致通膨一發不可收拾。他認為聯準會激烈升息不至於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原因不是聯準會政策得當,而是《通膨削減法案》(IRA)意外吸引龐大投資。史蒂格里茲表示:「聯準會當初認為美國疫情過後國內需求激增造成通膨升溫。我可以理解若聯準會當初沒做足功課,確實會這樣想。」他認為美國通膨升溫並非來自旺盛內需,而是因為晶片及其他重要零件缺貨。史蒂格里茲認為聯準會對通膨的解讀錯誤,因為聯準會以為政府砸大錢推出的經濟振興措施成功刺激龐大需求,但事實上當時國內環境極度不安,企業不敢放手投資,消費者也不敢動用疫情期間累積的存款。
福特獲92億美元貸款 拚2026年電車年產量100萬輛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Ford)獲得美國政府一項高達92億美元(約新台幣2858億元)的附條件貸款,用於建設三個電池工廠。這對福特來說至關重要。福特預計到2026年電動車年產量將提高至100萬輛。福特汽車周四(22日)宣布,獲得美國政府一項高達92億美元的附條件貸款,用於建設三個電池工廠。這筆鉅額貸款是自2009年金融危機救助以來美國政府對汽車製造商提供的最大一筆貸款,代表拜登政府旨在幫助美國製造商在綠色技術領域有所建樹的重要分水嶺。這三個電池工廠將爲福特進軍電動汽車領域提供助力,新工廠已經通過一家名爲「BlueOval SK」的合資企業在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建設,該合資企業由福特汽車和韓國電池巨頭SK On Co擁有。福特計劃到2026年,該公司電動車年產量將達到100萬輛,比去年的13.2萬輛大幅增加。《通膨削減法案》推出後,刺激措施、政府貸款和私營部門投資的激增令美國的製造業、特別是電動車相關產業出現大量新增投資。美國已宣佈或已在建的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產項目超過100個,總投資約2000億美元。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全球汽車行業負責人Gary Silberg表示,自100年前汽車行業出現以來,都未曾見過這樣規模的投資。福特拿到的這筆附條件貸款是美國能源部貸款計劃辦公室(LPO)發放的,在過去14年中,LPO共發放了近330億美元的貸款。BlueOval首席執行官Robert Rhe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充分利用這筆貸款,爲美國創造7500個優質就業機會。福特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電動車業務規模化最重要的就是電池,對於福特來說,美國政府的支持來得正是時候。去年,該公司宣佈進行重大重組,將燃油車和電動車業務區分開,同時承諾進行爲期四年的投資閃電戰,向電動汽車業務投入500億美元。
受惠IRA鉅額補貼 特斯拉今年獲益18億美元估車價每季可降125美元
近日,研究機構Benchmark Mineral發布預測,根據通膨削減法案(IRA),特斯拉及其電池合作伙伴今年將獲得約18億美元的生產稅收抵免,這筆意外之財遠遠超過通用汽車(GM)和LG能源解決方案預計的4.8億美元。另一家競爭對手福特汽車(Ford)要到2025年才能開始從該法案的電池製造稅收抵免中獲益。IRA爲在美國生產的電池供應商和汽車製造商提供了大量激勵措施,而且至關重要的是,一家公司在美國生產的電池和電動汽車越多,它通過稅收抵免獲得的資金就越多。特斯拉曾表示,預計將利用生產稅收抵免的資金繼續爲消費者降價,這是該公司在通膨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犧牲短期利潤以提振銷量的戰略的一部分。馬斯克的降價策略給通用汽車和福特等老牌汽車製造商帶來壓力,這些公司在電氣化產品線方面已經面臨著巨大的盈利挑戰。投行及證券公司Piper Sandler分析師估計,由於生產稅收抵免,未來兩年特斯拉每季的汽車平均售價可能會下降125美元,但不會影響利潤。就連馬斯克也對這項法案帶來的巨大潛在回報表示贊同。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稱稅收抵免很有幫助,並表示IRA是一項非常好的法案。鋰資源開發商皮埃蒙特鋰業公司(Piedmont Lithium)首席商務官Austin Devaney表示,特斯拉從IRA中獲得的收益將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因爲他們已經在大量生產電池。該公司與特斯拉及電池製造商LG簽訂了供應協議。很難準確估計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在2023年及以後將獲得多少稅收抵免,因爲這個數字取決於使用美國製造的電池的電動汽車銷量,以及合作伙伴之間的收入分配協議。特斯拉在1月份時預計,2023年IRA中的製造業稅收抵免可能意味著該公司每季度獲得1.5億至2.5億美元,或全年高達10億美元。通用汽車表示,預計今年將獲得3億美元的稅收抵免,並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如果全部銷售一空,將產生35億至55億美元的收益;福特則拒絕透露將獲得多少稅收抵免,但該公司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全球電動汽車的年產量提高到60萬輛,2026年底將達到200萬輛。稅收抵免將於2030年開始逐步取消,因此迫切需要讓電池廠迅速啓動並運行。有分析師表示,隨著汽車公司生產更多汽車以獲得更多補貼,新電動汽車車型的大量湧現將加劇價格戰。
福特攜手寧德在美設電車電池廠 美議員喊查「禁止稅收抵免」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福特汽車上月傳出斥資35億美元在密西根州設廠,並使用中國寧德時代(CATL)技術生產電動車電池,引發各界關注。此舉被美國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龍頭盧比歐(Marco Rubio)盯上,上周四(9日)提出立法禁止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適用稅賦抵免,聲稱要對適用「降低通膨法」(IRA)適用稅賦抵免的資格大幅設限,防止中國公司受益。當時Rubio就曾要求拜登政府審查此項交易,並呼籲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立即審查兩家公司間的許可協議。如今盧比歐更進一步提出法案,聲稱「福特與寧德時代合作,只會加深美國電池技術依賴中國共產黨,且可能刻意讓工廠有資格獲得通膨削減法案(IRA)的稅收抵免。」降低通膨法有項條款就是針對中國,明訂若任何電動車電池組件來自「外國受關注實體」製造,將不適用稅賦抵免優惠。對此,福特汽車回應盧比歐,在美國製造電動車用電池,會比全然依賴國外進口好,其他汽車公司也是如此。福特全資子公司將獨立建造、擁有和經營電池廠,不會有其他實體從這項計畫獲美國稅賦優惠。福特曾稱,該電池廠將創造2500個工作機會,並可於2026年起量產成本更低、充電速度更快的磷酸鐵鋰電池。美國財政部對本案拒絕置評,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2月曾表示,與福特的交易將「把先進的海外製造能力帶到美國,這是美國競爭力的關鍵,將刺激經濟,並創造高薪就業機會」。
第三座超級工廠? 彭博:特斯拉擬墨西哥設廠最快下周宣布
彭博(Bloomberg News)上周五(16日)報導,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正在敲定在墨西哥的設廠計畫,最快下周就會宣布。根據路透社引述,新的電動車組裝廠將座落在新萊昂州(Nuevo Leon)蒙特雷市的聖卡塔琳娜(Santa Catarina),最終細節尚待確認。目前還不清楚特斯拉會在墨西哥組裝哪些車款,或是具體的生產時間,詳情可能在未來數天內公布。特斯拉並未立即回覆路透社置評要求。馬斯克過去受訪曾透露想要北美建設第三座超級工廠的想法,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他的考慮範圍內,且他在8月時向股東表示,可能年底就會做出決定。參與設廠談判的還有新萊昂州政府和墨西哥外交部。新萊昂州位於墨西哥東北部,與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德州接壤,馬斯克10月曾赴當地討論設廠可能性。據了解,目前特斯拉在新萊昂州的美墨邊境擁有獨家海關通道,可加快與當地零件供應商的貿易往來。目前特斯拉在美國德州、德國柏林與中國上海等地設有大型工廠,若最終成功敲定在墨西哥的投資計畫,這會是特斯拉在美國邊境以南的第一座工廠。墨西哥和加拿大幾天前才在與美國的汽車跨境運輸爭端中取得勝利,這項消息可望提高美國車商在兩國生產汽車零件的動力,且根據拜登政府8月簽署的通膨削減法案,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也有機會取得補貼資格。
歐美全力衝刺太陽能發電 法人:「這四家台廠」下半年訂單能見度高
歐美強攻太陽能,現階段國內太陽能業者接單大好,報價看漲,元晶、茂迪、聯合再生等都對後市展望樂觀,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品搶市。其中太陽能廠茂迪(6244)去年底通過資本支出案15億元,將於今年動用相關額度,其中4億元用於擴產次世代TOPCON(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模組產線,其餘11億元用於漁電共生太陽能系統,期盼藉此搶攻商機。馬克宏喊出2050年全法國太陽能裝置量要增加十倍,意味接下來當地太陽能需求將呈現爆發成長,預估項目推展的速度將會比先前提高至少一倍以上。業界人士認為,法國為歐盟指標性國家,隨著法國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推升市場需求,有助激勵其他歐盟國家後續提出更多補貼政策。此前,拜登政府也從《通膨削減法案》中,提撥3,690億美元(逾新台幣1兆元)發展能源安全與潔淨能源,並恢復多項再生能源裝置獎勵,推升美國太陽能市場需求大增。隨著法國加入擴大太陽能裝置,進一步推升市場需求大爆發。茂迪(6244)近年積極布局高技術門檻的差異化產品,首款N型TOPCON電池模組因發電效率高,可有效節省土地面積,獲客戶大量採用,加上政府積極衝刺太陽光電裝置量,不僅今年底前產能全產全銷,明年上半年訂單也已排滿。茂迪今年擴充TOPCON電池模組產線,年產能200MW,預計10月進入大量生產階段,尤其TOPCON的模組轉換效率可超過22%,優於現階段主流的20%,象徵在同樣土地面積下,可發出更多電,更適合台灣案場,也因此獲得客戶青睞。法人表示,元晶、安集、聯合再生、茂迪下半年均訂單能見度高,加上系統廠拉貨力道比上半年更猛,而且模組價格也相當不錯,估計業者業績表現將優於上半年,並較去年同期成長不少,成為電子業中少數未受通膨因素影響的族群,在歐美強權帶頭衝刺太陽能裝置下,後續全球太陽能需求可期,為台廠增添更多活水。
美電動車減稅誘人 特斯拉德國電池廠急喊卡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8 月簽署《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為採購美製車用電池的電動車製造商提供減稅優惠,特斯拉(Tesla)德國生產電池計畫暫時喊卡。電動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車用電池技術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特斯拉一直積極提高電池自製率,原本打算在柏林工廠生產電池,若特斯拉在美國製造與組裝電動車電池,那該法案稅收減免相當於抵消至少三分之一的電動車電池組成本。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16日簽署了一項價值4300億美元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圖/報系資料照)此外,若消費者購買的電動車符合電池採購規定,那他們亦可享有7,500美元減稅優惠。依《降低通膨法案》規定,美國生產電動車電池的製造商,若符合一定條件,可獲得稅務補貼。每輛新售電動車也可獲得7,500美元稅務補貼,但對減稅資格設有嚴格限制,包括電動車電池須符合特定要求,必須在美國本地製造及組裝。國際研調機構數據顯示,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鎳與鈷在中國進行加工處理,美國所佔比重約1%。鎳與鈷亦是製造電動車電池的關鍵材料。受俄烏戰事延燒影響,歐洲能源成本狂飆、當地製造商備受衝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導致電池材料價格攀升。在《通膨削減法案》簽署成法後,特斯拉與其電池供應商Panasonic共同經營美國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兩家公司可望成為電池生產稅收減免的最大受益者。全球電動車近年來蓬勃發展,排除汰役電池還能降階利用,一般電動車鋰電池平均壽命約8年,因此推估最快4年後車用鋰電池將進入大量汰役潮。特斯拉此時跳出來喊作電池回收,顯示相關商機即將爆發。特斯拉改變電池生產策略,也顯示了美國更重視本土製造電池與原料供應。
氣候變遷+能源短缺雙催化 全球核電大有復辟之勢
俄烏戰爭掀起的能源短缺危機籠罩全球,加上實現碳中和以對抗氣候變遷的壓力,歐美日過去追求「去核」的政策出現轉彎,從美國《通膨削減法案》補助核電,到德國核電廠延後除役、日本重新發展核電,全球核能發電大有復辟之勢。德國國內僅剩的3座核電廠,原本預計年底全數除役,但俄羅斯宣布無限期關閉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線「北溪一號」後,德國政府5日宣布,其中2座核電廠延後除役繼續營運,以緩和供電吃緊壓力。這是德國聯合政府內的擁核派與反核綠黨相互妥協後的決定,綠黨本就是從反核運動起家成立。蕭茲政府此舉象徵能源政策大轉彎,德國數十年來致力落實逐步汰除核電、煤炭、天然氣政策,朝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轉型。至於美國,其旨在透過投資獎勵乾淨能源、降低處方藥價及對大企業加稅等措施對抗通膨的《通膨削減法案》,8月中旬經總統拜登簽署後正式立法。其中投資乾淨能源部分,有一項聯邦資助建置小型核電的提案。標榜新一代核電的先進反應爐(advanced reactors)近年來逐漸發展茁壯,此小型核能反應爐,具備比前代成本更低、建置速度更快的優點。分析師及業界主管指出,拜登簽署《通膨削減法案》後,補助先進反應爐有了法源依據,可望將此建置小型核電提案往前推進。該法案同時提供舊有核電廠稅額減免,協助其維持運作。但有公用事業主管及項目開發商呼籲,應同時蓋新核電廠,才能滿足不斷擴張的能源需求,達成企業和拜登的氣候目標。但美至今一座都未興建完成,因此其經濟效益仍有待驗證。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日前出席印尼G20部長會議接受美媒訪問時提到,核電是日本追求能源安全及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核能發電常常被列為脫碳(decarbonization)的重要選項,今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宣布,為了穩定能源供給及價格,打算重啟閒置的核電設施。日本的能源供應高達94%依賴進口。西村康稔透露,日本今年已經重啟10座核電廠,明年計畫再重啟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