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物價
」 央行 物價 通膨 主計總處 CPIGDP「保二」無望!央行下修至1.72%
保二無望!中央銀行終止連五升,暫時停住升息腳步同時,也大砍全年經濟成長率(GDP)預測值,從3月時的2.21%下調0.49個百分點至1.72%,是國內主要預測機構中,唯一將GDP預估值降至「1字頭」的。物價方面,央行預估下半年通膨率緩步回降,全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24%及2.38%。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下修GDP預測值是因為出口貿易表現不佳,連帶影響投資表現也不佳,相較於主計總處認為可「勉強保2」,預估值為2.04%,央行因對貿易與投資預期的下修幅度更大,對內需消費的預期,也不像主計總數那麼樂觀,認為復甦速度比較慢。央行指出,雖防疫及邊境管制放寬,民生經濟活動正常化致消費升溫,但全球景氣遲緩,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致台灣出口減幅擴大,民間投資轉負成長,第1季經濟成長率降為負2.87%,服務業因消費人潮回流,名目總薪資成長,但製造業受出口衰退影響,名目總薪資成長減緩,減班人數增加。央行認為,下半年民間消費續穩健成長,全球景氣可望回穩,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台灣出口動能將漸回升,經濟成長率高於上半年,但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今年國內產出缺口轉呈負值,國內經濟成長放緩力道也大於先前預測,因而調降GDP預測。物價方面,楊金龍表示,3月以來,蔬果等食物類價格漲幅趨緩,油料費走低,5月CPI年增率2.02%,持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緩降趨勢,不過,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為2.57%,回降速度較緩,主因是國內疫後生活正常化,餐飲及旅宿服務供不應求致價格上揚。楊金龍解釋,目前的通膨還是供需問題,特別是勞動需求、缺工問題,商品類會慢慢下來,至於較有僵固性的服務類通膨,房租上漲到一定程度就會修正,娛樂費在大家一窩蜂衝完旅遊後也會下降,「都慢慢會恢復正常」,2%以上的高通膨率不會是新常態。楊金龍強調,下半年原油等原物料價格較上年為低,國內相關進口物價回降,商品類價格續呈回軟,但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可能影響下半年國內通膨發展。被問到會否重啟升息?楊金龍並未把話說死,若通膨持續性地高於2%,例如到明年都維持在2%以上,就會考慮緊縮。
通膨警報暫解除…央行升息可望畫下休止符 逾百萬房貸戶鬆一口氣
通膨警報暫時解除,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為2.02%,漲幅為22個月新低,加上美國聯準會13日利率決策會議暫停升息可能性大增,都讓本周四將登場的央行理監事會提前「攤牌」,可望宣布利率不變,自2022年3月以來的「連5升」將暫時畫下休止符,逾百萬的房貸戶也將鬆一口氣。即便尚未收復2%的通膨警戒線,5月CPI年增率已降至22個月新低,根據主計總處說法,主要是去年比較基期低,加上蛋價回穩,蔬果、油料費等價格下跌所致,第2、3、4季的CPI平均值會落在2.17至2.18%之間,物價出現大漲的機率將降低,整體而言尚稱平穩。外在環境方面,根據路透社最新調查,受訪專家普遍預期,聯準會13日的利率決策會議將宣布利率不動,暫停長達1年多的升息循環,但因為美國通膨降溫速度不夠快,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高達4.9%,因此不少經濟學家認為,Fed還有升息一次空間。我國央行則是2022年3月以來,連續5度調高政策利率,累計升幅為0.7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升抵1.875%,創下近8年新高。最戲劇化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原本外界都認為央行不會升息,升息循環告終,但考量電價調漲後,將帶動通膨升溫,最終仍宣布升息半碼。在美國暫停升息的前提下,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我央行考會否升息,考量的還是物價與經濟表現,現階段物價漲勢趨緩,反觀今年GDP下修在「保2」邊緣,創下8年來新低,或許下半年有機會復甦,且與去年相比經濟成長是弱的,應不會有積極升息舉動。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說,央行會不會再升息,就是「經濟與物價」的抉擇,如果央行的想法是,通膨因素已經降低,過往影響物價是受到進口物價上揚導致,但如今大宗物資跟原物料價格走跌,且全球都面臨經濟放緩的壓力,台灣GDP也會有保2的壓力,權衡物價漲勢與經濟發展,可能就不會升息。至於9月有可能再調高電價,吳孟道分析,3月升息半碼時,已確定4月電價會調整,但傳導至實際CPI的效果不如預期,9月電價調整可視為不確定因素,但其影響應該會降低。
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 專家分析「景氣仍有隱憂」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公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3.67點,較上月上升0.49點,調查的6項分項指標中,僅「國內物價水準」下降;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5月適逢母親節,民眾外出聚餐、消費,加上出國人數增加,CCI回升恐怕是短期現象,當前出口表現不佳,聯準會又有升息壓力,景氣前景仍有隱憂。吳大任進一步指出,口罩禁令解除,5月母親節民眾外出聚餐,不少人都感受到餐廳一位難求,又看到旅遊景點人潮絡繹不絕,服務業也有缺工現象,CCI調查是民眾主觀感受,5月CCI反彈,很可能是短期現象。我國景氣呈現外冷內溫,主計總處上周才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04%;吳大任表示,美國4月核心個人消費(PCE)物價指數不降反增、年增率4.7%,6月聯準會升息的機率大增,當美國升息壓力不減,我國出口衰退的影響持續發酵,當廠商接單不順,製造業無薪假將愈來愈頻繁,家庭所得就會受到衝擊,對經濟前景抱持保守態度。6月CCI各項分項指標中,以「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升幅最多,調查結果為110點,增加1.65點,其他如「投資股市時機」、「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等也都上升;唯一下降的指標是「國內物價水準」,調查結果為24.4點,月減2.45點。吳大任表示,4月才調漲電價,廠商轉嫁給消費者的售價,才要開始浮現,加上房價上漲、租屋者的租約陸續到期,房租調漲也會慢慢顯現,下半年通膨壓力不容小覷,不過,受全球景氣低迷影響,吳大任推估下半年進口物價跌,將略為抵銷國內物價上漲壓力。
民生物資價格走勢Q4雜音多 學者:CPI高點已過
主計總處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5%,略有回升,而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則為5.84%,創近8年新高,且連14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據官員所述,受颱風及豪雨影響,使得蔬菜價格略為上漲、且9月新台幣兌美元匯價貶值幅度較大,造成輸入性通膨未趨緩,是CPI增速升高二大原因;今年1至9月CPI年增率平均漲幅為3.06%。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7日受訪指出,第四季CPI是否能夠明顯回降,至少有三大變數,首先是進口農產、糧食方面,受極端氣候、俄烏戰爭影響,價格波動持續;其次是新台幣兌美元匯價持續貶值,同樣使進口物價壓力上升;第三則是國際能源價格,由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已決議減產,使得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回升,未來油價怎麼走也將影響CPI走勢。不過,較能確定的是,今年國內CPI高點已過,時間拉長來看,物價上漲壓力勢必有所緩和。至於9月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5.84%,吳大任則說,這些物資性質特殊,即便漲價也還是得買,因此能否降價的關鍵在於供給端。其中,雞肉創19個月新高、沙拉油和調理油創163個月新高,衛生紙、面紙及紙巾漲幅也創逾三年新高。但是生產沙拉油的黃豆、衛生紙的紙漿等原料多半仰賴進口,匯率、極端氣候等都會影響其進口價格。不過沙拉油和調理油主要是由黃豆提煉,黃豆價格高點在今年6月,之後緩步走跌,預估沙拉油和調理油漲勢應可趨緩。學者分析,CPI第四季走勢因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包括新台幣匯率、國際糧食及國際能源走勢等,仍難以預測,但今年高點應是已經過去。而重要民生物資價格,則是受到匯率、進口價格上漲等影響,短期內漲幅恐難明顯下降。
通膨危機續燒!9月民生物資CPI年增5.84% 創近8年新高紀錄
美元勁揚、新台幣貶值,9月輸入性通膨發威,加上颱風天候影響,對我國物價壓力是雪上加霜;主計總處昨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5%,雖未觸及3%警戒,但增幅卻一改連續2個月的縮減走勢;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也跟著擴大,年增率達5.84%,創近8年來新高。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分析,9月CPI會擴大,主要是食物類上漲5.3%的影響,加上9月初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食物類就貢獻9月CPI一半的漲幅。不過,壓力更大的是17項重要民生物資,通膨上漲高達5.84%,其中,沙拉油調理油,年增率達16.03%,創13年半新高,衛生紙漲幅5.89%,也改寫3年多來新高紀錄,雞蛋漲幅已有舒緩跡象,但仍高達35.85%,市售價格居高不下。台灣近月物價變化一覽表。(圖/中國時報洪凱音)曹志弘表示,沙拉油的原料是黃豆,衛生紙得進口國際紙漿,受到新台幣匯率貶值的影響,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漲幅逼近2成,輸入性通膨壓力沒有明顯趨緩,所幸,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對舒解物價壓力,多少會有點幫助。時序進入10月,天候較穩定,只要新台幣匯率沒有大幅波動,曹志弘預測,10月的物價將略低於9月,這波物價的高峰期將落在第2季,通膨要再見到3%以上的數字,機率已經下降了。主計總處調查指出,9月CPI年增率2.75%,主因是外食費、肉類、水果、蛋類、水產品、房租、家庭用品及油料費上漲所致,惟蔬菜、通訊設備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漲2.82%,再剔除能源後的總指數(即核心CPI),漲2.79%。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8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在購買相同品質、數量與服務的情況下,9月CPI年增2.75%而言,每戶家庭平均支出會較上年同月增加2200元,外食費支出增加493元最為顯著。
央行澄清「並未」阻升不阻貶 估Q4新台幣貶到31.92元通膨仍可控
央行指出,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長期呈升值趨勢,採雙向調節匯市,並未「阻升不阻貶」,且新台幣匯率升貶與繳庫盈餘無直接關聯。對於新台幣貶值增壓恐助長通膨,央行估算Q4貶到31.92元,通膨仍在可控範圍內。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以前市場看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到27元,認為是常態,現在看貶到31元,也認為是常態,央行很難去預測匯率走勢,但有信心穩定匯率。央行總裁楊金龍22日在召開第3屆理監事聯席會後,就此進一步提出說明,並認為今年以來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而新台幣貶值雖影響國內通膨,基於兩層面,尚屬有限。一是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今年1至8月美元計價進口物價年增率為13.85%,惟已連續數月回降,至8月為8.17%。因回降 幅度大於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使得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年增率亦連續數月回降。其次,新台幣匯率貶值加重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但仍屬可控,1至8月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較上年同期貶值3.15%,使得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年增率升為 17.70%,其增幅3.85個百分點,估計貢獻CPI年增率0.10~0.19個百分點,影響相對有限(本年新台幣匯率貶值的影響已部分反映到CPI)。假設新台幣匯率由上年平均之28.02元貶值至今年平均之29.5元(貶幅5.02%),估計將使本年CPI年增率上升0.12~0.25個百分點;若平均貶至30元(貶幅6.6%),則其影響將略提高,估計為0.16~0.33個百分點,仍屬可控。依央行模型推估,當新台幣貶至30元,9至12月平均匯率為31.92元,對CPI年增率影響最多0.33個百分點。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自1998年中之低點約35,升值至2022年9月21日之31.440,升幅約11.3%;新台幣對一籃通貨之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2022年8月較2010年上升24.78%,遠高於韓元(6%)、日圓(-25.66%)。顯示央行未刻意壓低匯率。而且根據「中央銀行法」第43條規定,央行持有之外幣資產及負債,因匯率變動而 發生之利得或損失,均不得列為當年度損益,因此,新台幣匯率升貶與繳庫盈餘無直接關聯。
新台幣重挫帶動進口物價 油價跟著喊漲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貶破7.0關口,新台幣16日也上演跳水重挫戲碼,新台幣兌美元昨收31.293元,重貶1.63角,新台幣貶值速度太快,將帶動進口物價上漲壓力。不過,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聽聞新台幣大貶卻直呼「太好了」,甚至希望新台幣能見到32元價位,理由是競爭對手日本讓日圓大幅貶值,性價比(CP值)、競爭力都比台灣強。國際原油走升,加上新台幣持續貶值,民眾下周加油就傷荷包了;國內油價將終止連五降,估計汽、柴油下周每公升要漲0.2、0.1元;95無鉛汽油新牌價將調高到30.7元。隨美國下周可能宣布升息3碼,台美利差將持續擴大,加上亞幣近來全面走弱,學者認為,若國門開放、民眾換匯需求增加,新台幣承受壓力,31元將成新常態。不過,新台幣貶勢煞不住,外匯交易員預估,新台幣匯率短期就有進一步貶向31.5元的機會。魏燦文解釋,日圓大幅貶值,比新台幣還多,台灣機械業出口遭受到衝擊,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能見度不佳,顯然已受到影響。他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應該貶到32元,才能拉近與日圓的距離,增加機械業出口競爭力。魏燦文進一步指出,中國大陸需求下滑,加上日圓貶值,台灣機械廠商接單多少受到影響,將衝擊今年機械業出口整體表現,預估年增率大約10%,應該遠不及去年逾20%,現在大家盡量努力維持,不希望訂單一下子掉太多。魏燦文表示,機械業者積極推動差異化,減少匯率和日圓貶值的衝擊,也積極拓展其他市場,包含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希望1年內這些市場可彌補中國大陸需求消退、減少的訂單。新台幣走貶,對進口物價不利,舉例來說,中油購油是支付美元,國內油價相對就得漲,平均來說,台幣貶值1元,汽油要漲0.7元左右,目前台幣已跌破31.2元,後續即使國際原油走平,汽柴油也有漲價壓力。
央行9月升息? 他預測:半碼到1碼可能性提高
美國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8.3%高於預期,美股崩跌,台灣昨上演「股匯雙殺」戲碼;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美國聯準會9月升息3碼毫無懸念,利率高檔恐怕會維持一段時間;由於美、台利差持續擴大,聯準會鷹式升息將帶給台灣央行沉重壓力。他預測央行9月22日召開理監事會議,跟進美國升息半碼到1碼的可能性提高。惟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台灣不至於採取激進升息手段;由於台灣8月CPI已從6月3.59%高峰降至2.66%,繼央行6月升息半碼後,隨通膨壓力減緩,這次沒正當理由升息1碼,推估升息半碼的機率最高。邱達生觀察,美國生產物價指數(PPI)已從2位數滑落至個位數,加上近來油價、大宗物資價格下滑,廠商生產成本壓力將逐漸獲得紓解,CPI之所以還維持高檔,主要是反映人力成本、租金以及廠商彌補先前虧損,暫時還不願意降低售價所致。不論央行跟進升息半碼或1碼,吳大任指出,美國今年累計升息幅度將達12碼,美、台利差持續擴大,要阻擋新台幣貶值並不容易,新台幣貶值將對我進口物價形成壓力,不過,全球進入升息循環,經濟放緩、需求下滑,大宗原物料價格將會看到顯著下修,屆時我國通膨壓力會相互抵銷。全球聚焦9月下旬美國FOMC利率決策會議;保德信投信指出,美最新CPI數據出爐後,市場甚至喊出升息4碼的可能性,因此,聯準會的升息周期將比預期時間更長,通膨緩解需要時間消化。
6月通膨率升至3.59% 近14年最高
主計總處6日公布物價統計指出,由於水果、外食費、油料費持續上漲,6月通膨率升至3.59%,創近14年最高,通膨壓力升高。惟隨著近月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轉跌,躉售物價漲幅6月已趨緩,估計通膨率高峰已過,7月起開始走緩。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主計總處原預期6月通膨率(CPI年增率)走緩,但由於天候不佳,推升水果價格,以致6月通膨率升至3.59%,連續第四個月逾3%,創下民國97年9月以來最高,也就是近14年最高。曹志弘表示,6月包括水果、雞蛋、肉類、外食的價格都持續走高,外食費年增率6.38%更創近14年單月最高,僅食物類的漲幅就貢獻了通膨率的一半。雖然外食費年增率創下近14年最高,但以月漲幅而言,有逐漸收歛的趨勢,曹志弘表示,外食費的月增率於元月達1.53%,隨後連續五個月下滑,6月月增幅已降至0.18%,這說明外食費漲勢已趨緩,估計外食費年增率的高點會落在第三季。至於通膨率的高點會落在哪個時點?曹志弘表示,從近月國際農工原料走跌看來,我國通膨率的高點應該會落在6月,3.59%就是這一波的高點了,7月起趨緩,但研判仍會在3%以上。曹志弘表示,由於全球景氣趨緩,需求下滑,6月工業原料及農業料國際行情,除原油以外,全數走跌,7月初仍續跌,這使得我國進口物價(以台幣計價)年增率於6月降至21.3%,以美元計價更降至13.7%,影響所及,6月躉售物價年增率也降至16.45%。曹志弘表示,隨著國際原物料的行情走跌,將會使得我國的躉售物價、生產者物價的漲勢舒緩,同時也會紓解CPI的上漲壓力,因此才會研判6月是這一波通膨率的高點。在被詢及下半年通膨率會否超過4%?曹志弘表示:「今年台灣應該不會看到4%的通膨率,除非未來幾個月又出現較大的颱風豪雨。」至於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由於雞蛋、沙拉油、肉類價格仍高,6月併計這17項的年增率5.39%,也創下近七年半最高。
通膨壓力未緩 5月CPI創10年最大漲幅「連3月飆破3%」
通膨壓力未見和緩,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39%、創近10年最大漲幅,已是連續3個月飆破3%。這波物價上漲以蛋類及肉類為主,外食費漲幅更一舉衝上13年半新高,油料、蔬菜、水果、家庭用品及房租則是無一不漲,對經濟能力弱勢的低所得家庭,CPI高達3.64%,痛苦指數遽增。近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化。(圖/黃琮淵製表)主計總處原先預估,5月CPI應會比4月3.38%略低,結果卻不減反增,主因5月豪雨,蔬菜回跌幅度不如預期,反觀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上漲,使得飼料成本提高,其中雞蛋上漲32.23%最顯著,豬肉飆7年多以來新高、雞肉則是15個月新高,致CPI壓不下來。七大類指數中,以食物類漲幅7.4%最凶,主要來自蛋類及肉類價格上漲,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也有22.12%漲幅,外食費大漲5.8%則創下13年半新高。俄烏戰事導致油料費上漲12.62%,帶動交通及通訊類漲幅也有4.59%。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5月平均年漲5.25%,為7年半新高,雞蛋漲32.23%最為驚人、創3年餘最大漲幅,豬肉漲9.4%、創逾7年最大漲幅,麵粉漲7.54%,是10年半最大漲幅,反映在麵粉類製品,其中麵包漲了7.4%,幾乎是等幅調價。原物料上漲,加上國內外禽流感疫情,造成國內雞隻、雞蛋「雙缺」,卜蜂表示,目前全台雞蛋每日需求約2000萬到2200萬顆,供應缺口約1、200萬顆,即便購買雞蛋已不見排隊潮、搶購潮,但供應量仍無法完全滿足民眾需求。雞肉方面,每周需求量約480萬隻,業者現今僅能供應450萬隻,落差30萬隻估計要等到7月才有辦法補足,業者不諱言,雞肉價格恐持續上揚。這波物價飛漲,對食物類支出占比較高的低所得家庭,衝擊更為劇烈。主計總處統計,低所得家庭CPI年增率達3.64%,高於中所得及高所得家庭的3.45%及2.94%,其對漲價的感受程度及壓力更深,但恐怕也無力負荷。至於CPI何時回跌?主計總處表示,如果天候恢復平穩,6月整體CPI應會比5月的3.39%還要縮小,但年增率仍會超過3%。意思就是,回檔幅度很有限,苦日子還沒那麼快結束。另值得注意的是,農工原物料價格高漲,加以新台幣匯率貶值,主計總處昨日公布5月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升至21.38%,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6.62%,雙創近41年新高,廠商成本壓力大,恐也將導致這波漲價難以退潮。
中經院預估 央行升息半碼至1碼機率高
俄烏戰爭推升國際能源、糧食價格,國內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續創新高,年增率達3.38%,外界關切在內需受挫與通膨的夾擊下,央行理監事會6月中登場,台灣的升息步調,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認為,由於經濟已出現放緩的跡象,主計總處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91%,預估央行這次升息半碼至1碼的機率比較高。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預測,國內通膨將在6、7月達高峰,央行理監事會此刻升息是最好的時機,一方面避免與美元利差持續擴大,二方面新台幣匯價也有支撐,有效打擊通膨、一舉兩得;若待第4季通膨舒緩,11月CPI可能跌至2%以下,央行再考慮升息反而少了正當理由;他預測央行這次升息不會超過1碼,半碼、1碼都將是可能選項。台灣通膨續創新高,邱達生指出,不是因為景氣過熱、需求增加,而是輸入性通膨所致,新台幣愈弱勢、進口物價就愈貴,央行近來賣匯阻貶,目的要讓新台幣匯價有支撐,以因應輸入性通膨的壓力,由此看來,央行這次升息幾乎給了肯定的答案。央行升息首當其衝是對家庭的利息負擔增加,舉凡房貸、車貸等消費性款都會受到影響,進而排擠其他家庭消費,不過,張傳章認為,國內物價明顯上漲,雖然升息不是打擊通膨的唯一工具,卻是抑制通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央行官員近日談話有快速打擊通膨的鷹派看法,又要兼顧與美國的利差以及國內經濟成長,央行6月升息半碼到1碼的機率不小;央行持續升息下,王健全預測,今年底或明年初利率水準達到2%,可以預見對房市產生影響。不過,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近來不動產不但受到疫情與物價衝擊,政府更一連祭出五波打炒房的措施,令房巿在第2季急速降溫,接待中心也門可羅雀,,倘若央行再升息及提高個人信用管制,豈非是要銀行「雨天收傘」?建議政府應先穩定經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分不清輕重緩急。
台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轉黃藍燈 16個月來首次
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近期大幅攀升,中國封控清零阻礙供應鏈日常,台灣經濟研究院29日公布,111年3月台經院製造業景氣概況,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月減2.50分至11.59分,燈號由持平的綠燈轉為代表景氣衰退的黃藍燈,出現109年11月以來、或16個月來首次的黃藍燈。整體製造業面臨高通膨、高成本、供應鏈不穩的三大威脅,產業景氣出現衰退,衝擊所致,3月台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為黃藍燈。台經院指出,俄烏戰火及國際經濟制裁,造成國際市場原物料短缺、高通膨壓力,而中國經濟可能趨緩及全球供應鏈不穩等因素,為今年全球需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國內雖然數位轉型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進出口額、製造業生產指數等皆創歷年同月新高,但是進口物價持續攀升,已影響到原物料投入指標表現。從此次台經院調查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看好的業者減少,看壞的業者增加,反映出製造業者憂心外部環境震盪,衝擊經營環境面指標表現。就個別產業來看,台經院點名電子零組件業的產業景氣轉差,對整體製造業景氣轉變,具有關鍵指標。電子零組件業的細類包括半導體、光電元件及材料、電子零組件。台經院表示,面對近期混亂的情勢,電子業原料缺料老問題未解,3月間大停電事件、及去年基期已高,生產指數年增率3.78%,為108年11月以來新低,影響原物料投入面等指標表現,3月電子零組件之產業景氣燈號,由持平的綠燈轉為低迷的黃藍燈,也是近年來少見的景氣轉變。機械設備業情況更糟,台經院指出,該產業3月面臨比較基期高及中國經濟趨緩,外銷訂單出現衰退0.2%,加上原料價格上揚,影響需求、原物料投入等面向指標表現,3月該產業景氣燈號由低迷的黃藍燈轉為代表衰退的藍燈,開始進入產業衰退。
CPI近3%基本工資要不要調? 工作小組:言之過早
今年2月CPI接近3%,讓基本工資調整又是外界關注,基本工資工作小組今天舉行會議,勞動部條件司司長黃維琛轉述會議內容指出,今天勞資會議共識為,接下來的變化講難以預測,甚至比去年更難預測波動會更大,大家有的共識為「基本工資怎麼調言之過早」。黃維琛轉述,今天會議勞資雙方聚焦在CPI上,但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很難說,CPI有相當的壓力但變數也很多,俄烏戰爭如果結束後原物料是否會居高不下、疫情又會有什麼影響,這些跟物價關聯都會有關係,也是因為變數多,因此委員也有共識,今年後面的變化可能仍大,「基本工資怎麼調言之過早」。會中勞方團體認為從CPI仍要相當考量,包括進口物價、原物料過高甚至會擠壓到GDP,去年調整時有考慮到CPI及GDP,但變數太多;資方則認為如果短期可以戰事可以結束,有人認為原物料價格可以回來,但有人認為可能要找其他替代來源,可能會使物價上漲等。黃維琛表示,會中有委員說「因為基本工資,不是按公式審查會有各種因素納進來考慮」,勞方委員也肯定讓基本工資彈性調整,讓調整基本工資務實外也能彈性因應外界的變化。會中有委員提及如CPI、PPI、WPI這幾個跟物價相關指數,各概不同,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裁示統計處下次跟委員報告,讓委員瞭解各指數代表不同意義。
11月通膨率2.84%9年來新高 預估本月物價趨緩
主計總處7日發布物價統計指出,11月外食費開漲,漲幅創31個月以來新高,加以汽油、水果續漲,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升至2.84%,創近九年新高,上漲力道擴大。不過,隨著原油行情走跌,政府採取穩定物價措施,預估12月消費者物價、躉售物價漲幅將雙雙趨緩。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指出,由於疫情趨穩,根據調查,外食費在11月開始漲價,與上年同月比較,上漲1.65%,創下近31個月最高,其中以中式早餐、火鍋漲幅超過3%最顯著。在外食、汽油及水果三項價格推升下,11月的通膨率(CPI漲幅)升至2.84%,創下近2013年3月以來最高,上漲力道確已擴大。不過,曹志弘表示,由於政府自12月起對牛肉、小麥、水泥及汽柴油機動降稅、並在賣場設平價專區,加以新冠變種病毒出現,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綜合研判,12月通膨率可望回降,他強調:「目前國內仍舊沒有通膨現象。」雖然,11月通膨率沒超過3%,但後20%低收入家庭的通膨率卻已升破3%,為近六年最高,高所得家庭的通膨率只有2.75%。主計總處表示,這是因為低收入家庭的食物支出比重較大,而這個月食物類漲幅又偏高所致。主計總處也公布衡量廠商進口成本的躉售物價(WPI),由於依美元計算的進口物價漲幅仍達兩成,國產內銷也漲15.8%,因此11月WPI年增率仍達14.19%,漲幅雖高,但已趨緩。主計總處指出,WPI漲幅已連續八個月超過10%,隨著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國際油價於近日已跌至71美元,其他原物料如銅、鋁的行情也明顯走跌。曹志弘表示,雖然WPI漲幅趨緩,但價格指數還是高的,這是否是代表躉售價格已出現反轉,仍難判定,還要看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後續的變化才會明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12月不論躉售物價或消費者物價的漲幅都會趨緩。
CPI 2.63%創8年新高 法人憂:通膨恐侵蝕企業獲利
主計總處昨(7)日發布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攀升為2.63%,較8月成長個百分點,更創自2013年2月、近8年多新高,更是今年第四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儘管主計處認為目前尚無通膨現象,但也坦承國際能源價格持續往上,「輸入型通膨壓力升高。」投信法人表示,台灣是能源輸入國家,國際能源上漲會帶動進口物價,加上國際運費維持高檔不墜,持續墊高廠商成本,是否反映到零售價格、轉嫁到消費者上雖有待觀察,但廠商若是自行吸收成本勢必侵蝕企業獲利,值得密切觀察。台灣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近8年新高。(圖/主計總處提供)據主計總處表示,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月漲0.17%,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漲0.51%,較上年同月漲2.63%;1-9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1.74%。9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WPI),較上月跌0.03%,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跌0.25%,較上年同月漲11.96%;1-9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7.93%。9月份生產者物價總指數(PPI),較上月跌0.10%。主要國家CPI狀況。(圖/主計總處提供)主計總處表示,9月CPI上漲,主因逢中秋節,節前餽贈保母禮金與國內旅遊團費調漲,加以水果價格上漲;另外油料費之低基數因素仍在,促使機票、蔬菜、肉類、水果及成衣價格上漲,因此漲幅明顯。至於國際CPI方面,2021年1-8月台灣漲1.63%,美國漲3.9%,南韓漲2.0%,新加坡漲1.8%,香港漲1.4%,大陸漲0.6%,日本跌0.6%;1-9月台灣漲1.74%,南韓漲2.0%。
台2021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突破6% 專家點隱憂:內外需嚴重失衡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29日宣布,上修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至6%,為該院歷年來預測的最高值、亦是各機構間最高估值。但元大寶華綜經院董事長梁國源同時表示,台灣經濟在本土疫情干擾下,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表現不穩、產業復甦態樣分歧,2021年經濟最大問題是「內外需嚴重失衡」。國內主要研究機構對今、明年台灣經濟預測梁國源指出,台灣整體經濟被出口榮景所掩蓋,尤其是半導體榮景帶來輸出、民間投資表現可望持穩,但就民間消費而言,疫情再重創受雇人數眾多的零售、餐飲等服務業,且因疫情反覆,政府不斷推出激勵措施,幫助提振消費,以致警戒措施難大幅放寬,零售銷售依舊低迷。由於政府不斷推出激勵措施,提振消費,綜合考量下,元大寶華綜經院將2021年民間消費成長率預測,從3月的3.73%下修至1.09%。至於今年經濟成長估值為6%,考量2021年GDP年增的基期很高,元大寶華綜經院估測,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2%,並預測各季成長率分別為1.81%、3.62%、3.6%、3.7%,原則上呈逐季走高。元大寶華綜經院指出,國際經濟機構大多看好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並預測在高基期下,2022年有望延續佳績,惟當前全球景氣榮景僅是復甦,且各國總體經濟與產業復甦,均呈現明顯的分歧現象,加以國際間的疫苗覆蓋率落差、疫情受控程度有別等問題,「全球經濟看似良好,卻是處於失衡式的擴張狀態」。此外,近月進口物價明顯走升,助長國產內銷物價,加以極端氣候問題將牽動國際農產品價格走勢,6月後,國際油價多處於每桶70美元以上,近期LNG天然氣價格也劇升,且預期冬季取暖用油需求將大增,料將使消費者物價有走揚壓力。元大寶華也上修2021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測至1.77%,預測2022年為1%。通膨議題2021年來在全球發燒,梁國源認為,全球性供不應求推升通膨的隱憂不散,若通膨走高現象持續過久,導致美國聯準會(Fed)現行政策失當甚或緊急轉向,將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是2022年經濟預測的兩大風險之一;另一項風險是大陸大力整治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模式弊病,可能加劇大陸經濟趨緩。
全球疫情封鎖中產業鏈大缺貨 新台幣進入27元時代「沒用」
新台幣提前進入「27元時代」,不過進口物價卻不動如山,指標性的進口車因為車市大好,買車都還要等,民生用品則受全球缺櫃影響,延誤到港2~3個月,遑論降價;加上因國境封鎖無法出國玩,都讓這波升值「看得到卻用不到」,堪稱最無感的升值。以汽車為例,雖然新台幣升值,進口車看似有降價空間,但先前因為疫情,許多國外工廠都停工,供貨緩不濟急,加上各國經濟逐步疫後復甦,全球都在搶車,台灣能分配到的數量受限,想買都得等。國產車方面,雖然新台幣升值可降低關鍵零組件成本,不過全球大缺櫃,就算支付超高運費都沒輒,許多進口零組件如今卡關,根本進不來台灣,無奈之下走空運,大幅推升進口料件的成本,早就把升值吃光。生活用品方面,今年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的人數增加,許多人花錢換購家具,但因全球缺櫃,許多商品進不來,不少人求有貨就好,連展示品都訂走,走進歐式家具賣場就可發現,許多商品掛上「缺貨中」。家具業者指出,海運缺櫃缺到翻,打亂新品上市規畫,遲到2到3個月都算正常,進貨頻率更有如擠牙膏般,有時候連他們都不知道何時會進貨,展間商品現貨剩不到一半,民眾預訂等貨來人數暴增3成之多。餐飲業者則表示,相較於連鎖餐飲如今陷入難以避免的「萊豬焦慮」,位於雙北的國際觀光飯店因缺乏國際觀光客,住房率探底,客房部賠錢的部分只得由餐飲來補,在這種「貼補家用」的考量下,漲價是很正常情況。銀行業者也說,新台幣升值但卻無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辦法出國」,以疫情之前國人出國盛況,若新台幣衝破27元,捧鈔票來換外幣的民眾,早就排到門口去,但如今結匯櫃臺卻冷清清,等不到客人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