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順序
」 胃食道逆流 營養師麥當勞楓糖鬆餅堡3小時完售! 醫曝一早血糖飆雲霄飛車「增2病風險」
台灣麥當勞13日開賣日本神級早餐McGriddles「厚鬆餅堡系列」,因蓬鬆口感加上獨特甜鹹滋味,吸引大批人排隊嚐鮮,原先預計供應到上午10時30分,有門市大約8點多就售完並貼出「已售完公告」,由於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有新代科醫師就提醒,鬆餅+豬肉+楓糖,已是高卡路里組合,若再來杯甜飲、玉米濃湯,一早碳水化合物、熱量即破表,容易讓血糖陡升陡降,對胰臟、心血管都是很大負擔。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法,麥當勞這次推出的楓糖豬肉厚鬆餅堡,1個熱量有481大卡,其中碳水化合物有44克、蛋白質僅21克,碳水比例過高、蛋白質不夠,幾乎沒有纖維質。歐弘毅表示,一般人早餐不會只吃漢堡,會再搭配甜飲或漢堡加上沾醬,一頓早餐可能近千卡,一早吃高糖飲食,迫使胰臟趕快分泌胰島素,把血糖降下來,血糖快升又快降,對胰臟和心血管負擔很大,加上吃完後又再久坐,雙重打擊下,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恐增。歐弘毅並指出,民眾普遍愛用楓糖、果糖,是因為烤後容易有焦糖香,但對身體負擔卻比葡萄糖大,據了解,楓糖是果糖一種,和葡萄糖不一樣,葡萄糖容易有飽足感,但楓糖、果糖會讓你吃完還想繼續吃,有刺激食慾作用,容易脂肪肝。至於早餐如何吃才健康?歐弘毅表示,蛋白質和纖維質要吃夠,若真很想吃楓糖厚鬆餅堡,偶一為之就好,最好是單買一個堡並到超商買盒生菜沙菜、1顆茶葉蛋和1瓶無糖飲料,像是無糖豆漿或牛奶,把原本早餐當成早午餐來吃,除了可攝取較多蛋白質和纖維質,且可飽到晚餐前,一餐等同兩餐,不致於攝取過多熱量。另外,蛋白質和纖維質吃得夠,會延長食物停留於胃部和進小腸時間,對胰島素刺激就不會那麼大,對胰臟負擔較小,建議進食順序是先吃蛋白質(肉魚蛋奶),再吃纖維質,最後才是澱粉,吃的速度也要放慢可增加飽足感。
婦吃辣減重!晚餐狂嗑麻辣鍋 2個月瘦8公斤「血壓飆高」下肢水腫
一名60歲婦人擔心肥胖引起健康問題,下定決心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成功在2個月內減下8公斤。奇怪的是,醫生發現婦人雖然體重下降,血壓卻比過去更高,還合併下肢水腫,經詢問得知對方在網路上看到「吃辣有助減重」等資訊,加上近日天氣轉涼,所以經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爆表。《ETtoday新聞雲》報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透露,該位患者本身有高血壓問題,BMI為34,屬於中度肥胖,她擔心健康出狀況,決定尋求專業幫助。醫師建議婦人先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同時增加運動量,以改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等問題。奇怪的是,患者按照醫生建議,成功在2個月內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斷上升,甚至高達160/90毫米汞柱(mmHg)。陳威龍表示,原來婦人看到網路資訊稱「吃辣有助減重」,加上近日天氣開始轉涼,便常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吃,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飆高。醫師提醒,辣椒素確實能促進代謝,但「吃辣」與「吃麻辣鍋」完全是兩回事,因麻辣鍋湯底含有大量油脂和調味料,鈉含量更是驚人,吃太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進而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疾病。陳威龍強調,冬天是吃鍋旺季,建議民眾盡量選擇蔬菜湯底及優質蛋白質、原型食物,避開火鍋料等加工食品。
小吃逆轉術3/夜市隱形熱量之王是誰? 吃來清爽卻比便當還邪惡
逛夜市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但吃一輪下來恐怕熱量爆表,專家提醒,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中,夏天應景的剉冰、豆花正是夜市的隱形熱量之王,它吃來雖然清涼爽快,但若是選擇花豆、珍珠等餡料,一碗熱量恐怕飆破1000大卡,比一個便當還邪惡!熱愛美食的鄒瑋倫中醫師,一講起夜市小吃就讚不絕口。「我很愛吃蚵仔煎搭配米糕,再加一碗蛤仔湯,先喝湯,才不會吃太多高熱量的蚵仔煎跟米糕。」鄒瑋倫也想幫蚵仔煎平反一下,她認為雖然熱量高,卻擁有很好的蛋白質、同時也有青菜,只要少一點醬其實也很健康。營養師程涵宇也認為蚵仔煎營養均衡。「蚵仔煎是油煎食物,油含量約1湯匙、總澱粉量約等於1碗飯,但蚵仔煎可以同時吃到蚵仔、雞蛋2種蛋白質,而且蚵仔是平常較少吃到的食物,又同時含高鋅、高鐵,而且料理中還會加入小白菜或空心菜等蔬菜,很不錯。」糖葫蘆也是鄒瑋倫認為很棒的夜市小吃,因為它大多是以水果加糖製作而成,含有纖維素,熱量也不高。「起碼比珍珠奶茶、含糖飲料好多了!」鄒瑋倫認為,夜市的隱藏熱量都藏在烤、炸、醬料、飲料、冰品,而冰品是她認為最恐怖的隱藏熱量之王。「無論是剉冰或冰涼的豆花,都是大家在夏天最喜歡吃的甜品,如果只加愛玉、仙草、薏仁,熱量就大約只有400~500大卡,而且非常健康,但如果加了紅豆、花豆、芋圓,熱量恐怕就飆就到1000多大卡,比便當還可怕!」糖葫蘆是傳統夜市小吃,專家認為含有纖維質、茄紅素、熱量也不高。(圖/記者黃耀徵攝)程涵宇說,如果是單純的綠豆湯、紅豆湯,起碼仍是天然的原形食物,只要注意吃完之後減少其他澱粉的攝取量,仍然是一道很棒的甜點,建議挑選餡料時,盡量多選原形食物就不會踩雷。程涵宇建議,逛夜市時採取「共食」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享用餐點,這樣可以吃到很多種類的小吃,但又不會攝取過多熱量。另外,只要按照正確的進食順序,就容易有飽足感,不會吃過頭。「建議先吃非油炸的蛋白質,像是鹹水雞、滷味(選肉類跟蔬菜)、烤鳥蛋、蚵仔煎等,能夠增加飽足感;接著再吃澱粉為主的小吃,例如章魚小丸子、雞蛋糕、豬血糕、蔥油餅。」程涵宇說,炸物如地瓜球、鹹酥雞留在最後吃,這樣吃下肚的份量會比較少,身體會比較沒有負擔。
10天大一次便!女子怕胖「只吃1物」 醫師愣住:不吃哪有東西拉
據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深受便秘所苦。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近日在健康節目中就曾透露,一名23歲女子就醫時自曝約7到10天才大一次便,嚴重時甚至得靠灌腸才能排便,讓她困擾不已。經賴依伶提問,才得知她因為怕胖,因此一天只吃一餐,吃的還是許多人運動後會喝的「高蛋白飲」,讓醫師聽了直搖頭。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女病患因解便非常疼痛而求診,並透露排便頻率為7到10天才拉一次,有時還得靠灌腸幫助排便。經賴依伶提問,她才透露自己因為怕胖,一天只喝一次高蛋白飲,但液體蛋白質進入人體後容易被吸收,使得殘存的固體渣渣少之又少,一週下來根本沒什麼糞便,也因此解便異常困難。賴依伶說明,便秘者往往只想到先把大便大出來,卻鮮少檢視自己吃進的食物量到底夠不夠。她當下建議患者要增加進食,並且調整飲食內容。如果擔心變胖,進食順序可先從蛋白質、青菜開始吃,最後再攝取澱粉;此外,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也曾在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說明,正常的排便頻率為3天一次至一天3次,只要一坐上馬桶能在5至7分鐘內上完都不算便秘;反之,若每天得坐在馬桶上等、每次排便都得擠5至7分鐘以上,用力到臉紅脖子粗,就算是便秘。鍾雲霓表示,曾有網友提問:「平時都有吃菜,為什麼還便秘?」鍾雲霓指出,壯漢和女性雖然食量不同,但驅動腸道所需的纖維量相差不大;女性受荷爾蒙影響,有時甚至需要更多的纖維。既然食量小、總蔬菜量吃不到那麼多,就要吃纖維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地瓜葉等綠色蔬菜更好。鍾雲霓還指出,青菜類的非水溶性纖維,是形成糞便蓬鬆的骨架;而水果類的水溶性纖維,則能幫助大便潤滑排出,因此蔬菜/水果採2:1分量攝取,是最佳的攝取方式。她進一步解釋,當發現糞便乾硬,甚至造成破皮肛裂,通常是缺乏水果類的水溶性纖維;若大便很水、很軟,腸道沒有驅動力,需要全身出力來擠,那麼一般是蔬菜吃太少了。
小心!吃飯1習慣恐加重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 營養師公開「最佳進食順序」
怎樣的進食順序才正確?許多人習慣在用餐時都要來上1碗湯,邊喝邊吃飯增加飽足感,且在華人的飲食型態中,更少不了湯麵、羹飯等湯湯水水的餐點。對此,營養師劉雅惠指出,吃飯時搭配湯,是導致消化不良跟胃食道逆流更加劇的原因,除了湯會稀釋胃酸的濃度外,2者同時入口,咀嚼次數也會減少,從而讓消化能力減弱。劉雅惠在臉書專頁「營養師Emma」發影片說明「最佳吃飯順序」。她表示一口麵加一口湯,其實是個錯誤的動作,因為會導致消化不良跟胃食道逆流更加嚴重,她接著解釋,當湯和食物一起下肚時,湯湯水水會稀釋胃酸的濃度,從而影響消化能力。再來,混在一起吃時,會增加胃的壓力,當壓力變大,食物就會往上逆流,像是咖哩飯、羹飯、湯麵等含水量很高的餐點,咀嚼次數會變得特別少,導致在短時間內,容易吃進大量食物,消化功能就會出現障礙。對此,劉雅惠建議,在進食時記得湯跟飯要分開吃,餐前先喝湯,傳遞給胃部「等一下要吃飯」的訊息,若一定要餐後喝湯,就應等胃裡食物消化完再喝湯。另一建議則是要細嚼慢嚥,其好處是嘴巴咬越細,胃的負擔就越少,也可以順便啟動大腦的飽足訊號,讓自己不至於吃太多食物。
家醫師推10種當季食材 教你如何幫助長輩控制血壓
冬日經常進補、運動量減少,加上天冷血管容易收縮,對許多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是健康一大威脅!進補吃太多 恐致血壓失控嘉榮家醫部陳怡成主任說到,冬天會吃羊肉爐、薑母鴨進補,也常泡各類即溶式飲品溫暖腸胃,飲食中攝取到加工食品的機率提高,無形中可能吃進大量鹽分及糖分,還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酒精等,不小心吃太多容易使血壓失控,要特別注意。10種當季食材 控制血壓陳怡成主任舉了10種當季食材,幫助長輩控制血壓,吃火鍋時可多使用香菜、番茄等高鉀蔬菜增添風味,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及鹽分,沾料可適當攝取大蒜,並且多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調;想吃甜點時,可以準備香蕉、黑巧克力、奇異果及無糖優格,幫助放鬆肌肉穩定血壓,也可多吃盛產的草莓及柑橘類,但長輩若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建議不要吃柑橘類水果避免影響藥效。控制血糖 日常飲食方向一次看值得注意的是,長輩們的血糖也可透過食物選擇管控,陳怡成主任提供幾種幫助控制血糖及糖尿病管理的食物,讓長輩能掌握日常飲食方向:常見的蕈菇類能抑制血液中葡萄糖吸收,燕麥可減緩血液中葡萄糖升高,苦瓜可以幫助血糖平衡,而富含優良脂肪的魚類如鯖魚、鮭魚、沙丁魚等,不但能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穩定,再搭配特級初榨橄欖油等油脂,能有減少碳水化合物吸收。如果想吃點心,推薦無調味堅果、蘋果、莓果等,較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尿病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飲品可選擇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無糖豆漿,以及幫助降低空腹血糖波動的綠茶。進食順序要注意 防止血糖波動大此外,陳怡成主任指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也會影響血糖波動程度,一開始先吃青菜、再吃蛋豆魚肉等蛋白質,最後攝取碳水化合物,有助於平緩血糖波動,有利血糖及糖尿病控制。
專家研究「先吃蔬菜再吃碳水」 飯放最後吃有助穩定血糖
一般來說,傳統的進食習慣通常是先吃飯,再吃菜和肉,但目前有研究表示,如果調整進食的順序,先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讓血糖波動較小,以食物消化速度來說,「蔬菜類、豆魚蛋肉類」比「全穀雜糧類、水果類」升糖的速度慢,所以可以嘗試改變進食習慣,讓飯後血糖更穩定,但仍要注意食物攝取量,僅改變進食順序,沒有控制攝取量,血糖仍會飆升!《Diabetes Care》書中一項美國臨床研究,針對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組內交叉研究的方式進行,同一餐吃同樣的食物,但吃的順序不同,第一週先讓糖友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食物,過十五分鐘後,再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經過一週後將吃飯順序倒過來,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十五分鐘後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還有分析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濃度,結果發現,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較小、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書中一項日本的臨床報告,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兩年半的隨機交叉觀察性研究,一組「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另一組進食順序相反「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蔬菜」,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這組有明顯較低的飯後血糖值,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能改善飯後血糖的波動,對長期的血糖控制有益處。另外血糖值正常的一般人,同樣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波動比較平穩。■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能增加飽足感、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有效減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豆魚蛋肉類」蛋白質的食物消化速度較慢,停留在胃的時間比較久,也有飽足感,提醒選擇這類食物時,要注意減少高油的油炸物、加工肉品等,高油脂食物也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的食物「全穀雜糧類」(澱粉)升血糖的速度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快,但又不能不吃澱粉,所以選擇好的澱粉很重要。以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為主,最後再吃「水果類」,水果類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升血糖速度相較快,所以放在最後吃,且有些水果有消化酵素可以促進消化。營養師小提醒分量控制比吃飯順序更重要,若改變進食順序,卻沒有控制吃的量,血糖也會飆升!本文摘選自《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時報文化出版。
減重、胃食道逆流吃法有差 營養師教你雞腿便當「這樣」吃
一樣的雞腿便當,針對不同族群竟有不同的吃法!若是你有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情況,營養師建議大家先吃富含蛋白質的雞腿;若是你正在減重,就要先吃蔬菜、再吃雞腿,最後才吃飯;至於有胃食道逆流又想減肥的人,營養師建議還是採取胃食道逆流的進食順序比較好。有些人拿到雞腿便當後,習慣先吃雞腿,也有人習慣將最美味的部分留到最後。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在Youtube頻道分享過,同樣的雞腿便當,針對不同族群,所建議的進食順序也會有所不同。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如果你有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情況,進食的主要原則是要先墊墊胃,所以首先應該先吃含有蛋白質的雞腿,讓胃酸先分解蛋白質,接著再吃蔬菜,加快腸胃蠕動,讓胃酸趕快往下走,最後才吃飯,因為飯會刺激胃酸的分泌,遵守這種進食順序,才不會讓胃不舒服。若是想減重的民眾,營養師李婉萍建議要先吃蔬菜,再吃雞腿,飯一樣最後吃。李婉萍指出「因為我們在咀嚼蔬菜時,這個動作會告訴腦袋,我們正在進食,細嚼慢嚥可以增加飽足感,食慾也就跟著降低。接下來再吃雞腿,繼續增加實際的飽足感。」至於飯最後吃的理由,她也解釋道「因為現代人活動量較少,所以不需要攝取那麼多醣類,澱粉適量攝取就好。」如果同時有人患有胃食道逆流又想減重,該如何吃呢?對此,李婉萍表示「減重就會改善胃食道逆流,方法就採胃食道逆流的進食順序。」
沒想到任容萱已經34歲了!愛運動的她都是靠「快走」來瘦腿 穿上迷你短褲還被誇讚是美腿女神!
外表看起來好像大學生的任容萱,一定想不到她的真實年齡已經34歲了!關於她的瘦身美肌秘訣,一次告訴妳!一直都有運動習慣的任容萱,透露自己很喜歡「快走」,除了到戶外快走之外,有時候她也會在跑步機上設定坡度快走,既可以訓練心肺功能,還能一起練習到整個大腿後側、臀部跟手臂線條,比起跑步可能會因為因太累而想要放棄,快走對運動小白來說也很好上手喔。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任容萱☀️ (@lorenejen)當然想要維持纖細體態,不只是運動,飲食也是重點!任容萱說自己會盡量挑選原型食物,並且均衡攝取各類營養,蛋白質如雞胸肉、澱粉如地瓜跟一小碗白飯,不要刻意只吃某種類型的食物;任容萱也提醒女孩進食順序也得留意,可以先從蔬菜類開始,接著是蛋白質,最後才是澱粉,避免進食速度太快,慢慢咀嚼好好消化,不要讓自己因為飢餓猛吃,自然不用擔心會吃過量。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任容萱☀️ (@lorenejen)而提到自己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得時常出外景,任容萱提醒跟她一樣常常在外面走跳的女孩,防曬絕對不能少,像她每2~3個小時就會補擦一次防曬,擦塗的部位除了臉部肌膚之外,就連頸部側邊和後方的肌膚也要一起帶到,不然曬黑後很容易有色差,尤其大家為了要躲太陽,習慣背向陽光,反而頸部後方就會被直曬,記得把防曬擦好擦滿,才能維持跟任容萱一樣的漂亮皮膚喔。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任容萱☀️ (@lorenejen)任容萱最近的防曬心頭好是TRUE TISANE草本體驗的「金銀花抗痘水感潤色防曬SPF50+ ★★★★」,因為防曬、抗痘、潤色三效合一,一次就能滿足她所有的肌膚需求,對喜歡減法保養的任容萱來說是最棒的夏日神助攻。(圖/品牌提供、取自任容萱IG)
胃排空時間竟是飽足感關鍵 營養師:「吃便當」也可減肥
你有想過食物在胃裡要花多久時間才消化嗎?營養師高敏敏說,「其實吃對食物讓胃排空時間變長=飽足感就會越久唷。」想減重的人,可以選擇吃健康的便當,因為便當的胃排空時間近6小時。高敏敏近日在臉書發文說,胃排空就是食物停留在胃裡消化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飽足感持續的時間,「至於每種食物的排空速度都不一樣,基本上脂肪越多 排空速度也會越慢,但食物的組成越豐富多樣化,也會延長這個消化的時間!」如果有朋友想減重,可以算胃排空時間,另外,如果有人常消化不良的人或容易覺得餓等,也可以透過不同食物,吃出好心情。高敏敏表示,對照各種食物的胃排空時間表,可以算看看吃完食物多久才能消化。從胃排空時間表可見,液體大多在1小時之類,水果為20到40分,蔬菜類是30分到1小時,乳製品則為1小時半到5小時;至於堅果類為2個多小時,肉類為30分鐘到2個多小時,便當則是350分鐘。食物胃排空時間表。高敏敏指出,「有沒有發現便當的排空時間比單一食物種類還要長,所以正在減重的朋友 可以選擇健康的多樣化便當來作為正餐,除了消化慢之外,也比較有飽足感,同時也能攝取到比較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而減重也要適時在食物中加入油脂,才能有飽足感,「如果真的擔心攝取太多油脂肪 可以以好油為主 像是植物油、堅果、酪梨、鮭魚等食物。」高敏敏強調,「另外進食順序也很重要,建議先吃菜再吃肉、再吃澱粉類,因為蔬果豐富的膳食纖維跟植化素、營養素可以增加飽足感、幫助消化也墊個胃,總之希望大家享用美食之餘 也可以把握胃排空的訣竅,這樣不只能有效控制體重 也能讓身體更健康喔。」
小禎公布自己「一周運動次數」 王思佳笑哭:可以放過我們女明星嗎?
女星小禎(胡盈禎)過去曾因新陳代謝問題,一度胖到105公斤,但她最近這兩年來,藉著控制飲食和運動,一路瘦到55公斤,體脂更大幅下滑降到14,到現在還一直靠著運動,維持好體態。近日她回答完粉絲好奇的「一周運動幾次」的問題,意外釣出另一個也是辣媽的女星王思佳,貼上一個笑哭的表情符號回應:「妳已經快比我瘦了,可以放過我們這些女明星嗎?」小禎分享,她平時只要有時間的話,她每天都會運動,「當然~那因為我是一天不運動我就全身不舒服的人(我知道很多人是運動就會全身不舒服的人)」,她自己也喜歡這樣的生活節奏。愛運動的小禎提到,她愛運動愛到,連女兒Emma都懷疑,她是否有超人夢。她笑稱,自己當然想當女兒的超人,但老實說,「主要是想繼續當妳的姐姐」。女星小禎(胡盈禎)瘦身有成,體態靠運動維持很好,連王思佳都覺得佩服。(圖/翻攝自Instagram/karenhu1984)小禎先前曾透露,她的運動模式是,一個周至少做3次重訓與3次有氧運動;飲食方面,她秉持3餐只吃7分飽的原則,進食順序是蛋白質、蔬菜和澱粉,並嚴格減糖/醣、不吃加工食品。如果要吃澱粉,盡量選在午餐吃,但她不吃麵包、麵條和麵線,「不過義大利麵勉強可以。」
不當胖虎3/不只減重!168斷食還能抗氧化 穩定血糖血壓「重點是吃對食物」
從日本延燒來台的「168間歇斷食法」,成為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減肥法,許多藝人如楊丞琳、饒舌歌手瘦子都利用這個方法,短時間內瘦下4~6公斤,許多民眾效法同樣效果也不錯,但也有人卻失敗收場。到底原因是什麼?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許多民眾執行168斷食,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在有限的8小時時間內爆食」,例如有一位40歲男性,因為擔心斷食時飢餓,結果反而報復性飲食,計算熱量之後發現,以前他一天大約攝取2000大卡,執行168斷食後,反而增加到2800大卡,結果當然不會變瘦。另一位31歲女性,執行168斷食、並搭配運動,並且持續一年,雖然的確有瘦下來,但效果卻不如預期。「後來發現,原來是她常常周末會恢復正常飲食,而且8小時的進食時間內,會吃6~8次的食物,等於一直吃個不停。」無論採取任何減重方式,若能同時搭配運動,效果都會更好,同時也能促進肌肉生成,幫助消耗熱量。(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程涵宇說,16小時斷食燃燒脂肪固然重要,但8小時的進食內容也很重要。以上述31歲女性為例,後來減少為吃3次食物,並且調整進食順序,先吃青菜、肉,最後再吃澱粉,增加飽足感,體重才開始穩定下降。晨光營養諮詢專科院長趙函穎營養師說,「英國研究顯示,優質蛋白質食物可以讓之後的身體燃脂效果更顯著,例如雞胸肉、魚肉、毛豆、豆漿都很好。」趙函穎說,蛋白質食物能增加飽足感、同時修復身體組織、增加肌肉生成,才不會減肥減到失去膠原蛋白。另外,也要補充高品質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南瓜、玉米,同樣有助於肌肉生長;高纖維的蔬菜也一定要吃,例如青花菜、黑木耳、玉米筍、菇類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程涵宇也提醒「睡眠很重要」,如果執行168斷食時,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就很容易失敗,同時也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建議一定要至少睡足6小時,能睡到8小時以上更好。程涵宇表示,如果能成功執行168斷食,同時又吃對食物,除了幫助減重,還具有抗氧化效果、增加人體DNA修復、改善胰島素阻抗、幫助血壓穩定、改善認知功能等,對整體健康十分有益。
掌握4原則不變「胖虎」 營養師:用餐前先喝一杯溫開水
春節年假期間,每天吃吃喝喝,身體恐怕累積不少脂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翰揚提醒4個飲食原則,避免年後身形大變,讓你安心過好年。1.包裝完整有保障不要購買來路不明、包裝不完整或散裝的年貨。散裝品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產品的品質及安全堪慮。例如:臘肉、金針、蜜餞、小魚乾等。在購買時需注意產品的色澤,盡量避免顏色鮮豔或太白的產品,以免吃下不當的添加物。若要採買這類產品宜選擇完整包裝並詳細標示品名、產地等資料,最好購買有GMP、GHP、CAS等檢驗標章更有食安保障。2.避免加工選原型花生、蠶豆酥、瓜子、開心果、果乾、蜜餞、肉乾、魷魚絲等都是常選購的年貨,許多加工製品為了延長其保存期限,常會添加過多的糖與鈉鹽,對高血壓、糖尿病友在血壓、血糖上的控制上相當不友善。因此在選購年節零食的時候,建議購買原型食物,可選用堅果油脂類的原味瓜子、核桃、腰果及帶殼花生、開心果等。也可選購新鮮水果直接烘乾,沒有額外添加糖、色素、香料的果乾都是不錯的選擇。雖說購買相對單純的原型食物,我們可以減少吃進過多的糖、鈉鹽以及食品添加物的機會,但堅果類及果乾的熱量密度較高,例如:水煮花生10顆有45大卡,芒果乾兩片有60大卡,過量食用易造成身體負擔,因此請特別注意食用量。3.詳閱標示再淺嚐過年期間不論在家或是走春拜訪親朋好友,常有機會吃到零食,朋友家人泡茶聊天之餘,一大包的零食、瓜子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累積下來可能有上千卡的熱量。過多的熱量攝取,會在身體囤積成脂肪,整個春節年假下來可能增重數公斤。為了不要讓我們連假過後變成「胖胖虎」,在打開包裝之前請多注意一下營養標示,控制整天零食的總熱量攝取不超過300大卡,如此一來整天的總熱量攝取也不至於太多,體重較不容易失控。4.進食順序要講究除了零食攝取要控制,三餐請把握均衡不過量的原則。華人過年的飲食習慣,澱粉、含糖食物特別多,像是餃子、八寶飯、年糕等,為了避免吃進過多的澱粉與高油食物,可以調整飲食順序。首先用餐前先喝一杯300cc的溫開水,用餐時先吃半碗蔬菜,最後再享用肉類與澱粉類食物。點心時間可先選用些許的水果像是柑橘、蘋果、水梨等減少飢餓感,以避免點心時段不小心吃進過多的高熱量零食。林翰揚提醒,過年期間很容易比平常多攝取雙倍的熱量。當攝取超出您一天所消耗的熱量時,身體的吸收並不會因此而停下,反而會在體內囤積成脂肪,囤積的脂肪最終只能靠著少吃多動才能除去。他建議,體重的控制需要均衡攝取與適度運動,年節期間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多注意體重變化,避免年後增胖一圈的機會。
吃飯順序大解密 營養師:「這樣吃」可緩解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常常外食、趕時間,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胃不舒服,甚至引起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病症。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特意在自己的「健康與飲食素養」頻道發布影片,教導大家怎麼吃,才不會讓胃不舒服。李婉萍表示,患有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的人,在吃飯的時候若能遵照以下順序,可以有效緩解腸胃不適。她以雞腿便當為例表示,便當裡面有雞腿、蔬菜和白飯,「建議大家先吃蛋白質的雞腿,用胃裡頭的胃酸分解蛋白質,先讓它進入裡面消化。」李婉萍說道,大家吃完雞腿後,第二進食順序應是蔬菜。她解釋,蔬菜可幫助胃腸快速蠕動,讓胃酸趕快往下走,避免增加酸害,最後才是吃白飯。李婉萍指出,白飯會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要先吃雞腿和蔬菜墊胃後再來吃飯,如此一來就不會讓胃不舒服。根據《自由健康網》報導,國健署也曾提醒民眾,若進食後立即躺下進入睡眠,將增加胃食道逆流發生風險,建議國人在飯後不妨外出散步促進消化,日常飲食注意均衡營養,調解好生活作息,以確保腸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