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研所
」電動巴士充電問題有解? 首都、中興客運採用4大優化策略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下簡稱運研所)運用AI與物聯網的AIoT整合技術,開發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目前台北市首都、中興兩大客運業者均採用,並已擴散應用至台中市及新北市的多個電動公車場站。運研所針對電動公車特性、客運業者營運需求以及台電電力供應狀況,優化電動公車車隊的充電作業,透過實際以台北市士林區停放64輛電動公車的充電站(目前全台電動公車數量最多的場站)驗證績效,證明採用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的電動公車可延長使用車輛電池壽命約20%,場站人力成本可節省30至50%,場站契約容量可下降30至50%。近年來,國內累積的電動公車數量已經突破1,800輛,隨著電動公車數量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龐大車隊的充電需求集中和能源分配,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新挑戰。對此,運研所開發智慧充電管理系統並提出4大策略,協助客運業者優化電動公車能源管理、智慧充電與營運管理作業。客運業者導入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事前事後作業差異。(圖/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提供)首先要統一充電介面,跨部會協調制定統一充電標準和介面,確保所有電動公車在任何充電站都能快速充電,提升充電便利性;再來要建立交通大數據平台與AIoT物聯網技術,隨時監控和管理車隊的充電狀況,優化充電資源分配,減少充電成本和能源浪費。接著,跨單位合作測試與智慧充電部署於電動公車場站,在實際營運場站中測試和部署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確保系統功能符合客運業者需求;並且智慧充電管理系統補助政策,鼓勵客運業者採用這套系統,加速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的普及。電動公車除了是運輸工具外,也可視為巨大的電力能源儲存設備,將離峰時剩餘的電力儲存在公車上,彈性規劃應用電動公車車隊上所儲存的電力,在電力供應緊迫時,應用物聯網與V2G(Vehicle-to-Grid)技術,將電動公車的電力機動回饋支援關鍵基礎設施或區域電網所需電力,確保每一度電都發揮最大效益。展望未來,運研所將持續延伸發展智慧充電技術至跨充電場站、跨客運業者及跨系統的電力管理調度,以提升系統可靠度並降低建置成本,並輔導地方政府投入多元車種公共充電站服務建置,針對電動公車與小客車等同時進行充電管理,可望改善國內小客車充電樁不足現況,並提高交通部補助設置電動大客車充電樁使用率。
急喊卡!斑馬線新規一出民炸鍋 交通部長出面滅火
為洗刷我國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先前宣布,6月30日起,汽車不禮讓行人將重罰6000元,內政部警政署配合檢討修改取締原則,擬只要有行人在行穿線上、或準備進入行穿線,汽車就需停等,消息曝光,遭外界痛批「白癡政策」。交通部長王國材22日急滅火,坦言確有不合理之處,暫緩實施,下周一召開跨單位會議討論。警政署前晚透露新制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原則,針對畫設行穿線的路口,就算行人尚未進入斑馬線範圍內,只要站立於路邊,且距斑馬線邊緣1公尺內,欲穿越馬路時,駕駛人就應依規定禮讓行人先行;若行人已進入斑馬線範圍內,汽機車行近斑馬線,不論行人位於車輛的近端或遠端,汽、機車都要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過。前晚消息一傳出,網路立刻炸鍋,許多網友分析在小路口或許可行,如果大路口也實施,未來只要幾個行人就能癱瘓整個市區交通,更有不少人直接批評,根本是白癡政策,認為政府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的道路設計,只一心急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而矯枉過正。王國材昨天上午前往高公局北區交控中心視察端午節連續假期國道疏運情形後,對此表示,行穿線分「遠端跟近端」,依照中央分隔島或中央分隔線做分隔,若有車輛經過較寬馬路時,發現遠端有行人踏入行穿線範圍就要馬上停讓的話,確實不太合理。他說,前晚即與內政部長林右昌、警政署長黃明昭討論,認為取締原則應該訂得更清楚,例如大路口可用分隔島切分為遠端及近端,當行人已穿過分隔島、靠近車輛的近端,轉彎車輛才需要停讓。至於沒有分隔島的路口,可能以雙黃線做為切分。交通部路政司強調,有幾種可能方案,還要再與公路總局、警政署、運研所等單位討論。路政司長林福山指出,警方對於禮讓行人現在已有一套執法標準,無論接下來的執法面標準為何,都不影響修正條文實施。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則說,行人不只在過馬路遇到危險,連走在人行道都可能面臨機車、自行車上來爭道,要讓機車全面退出騎樓與人行道除透過工程改善,也可多設便宜的路外停車場增加誘因,還給行人安全的步行環境。
機車兩段式左轉不取消 交通部:因地制宜開放第三車道
機車目前只行駛外側車道,路口左轉時一律兩段式左轉,不過待轉區常常位置不當或空間不足,尖峰時段大車小車塞在路口,反而危險。近日「要不要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成為熱門議題,交通部昨日表示,機車原則上仍是兩段式左轉,但部分左轉車流較大的道路可開放第3車道讓機車左轉,並同時保留待轉區給不敢直接左轉的機車族。交通部昨日舉行4月道路安全說明會,根據最新統計資料,今年1至2月道路交通事故6萬6630件、造成526死、8萬9291傷,都比去年同期增加。死亡族群中以機車族331人,約占6成3;以及高齡者214人,約占4成1為最大宗。運輸研究所分析機車安全問題發現,機車死亡事故最常見的是號誌路口左、右轉彎車與直行車發生的側撞,以及閃光及無號誌路口的交叉撞,另外還有路段中發生的單一車事故(包含自撞、自摔、衝出路外)等;而在行駛路權方面,包括路段外側車道常被占用,路口兩段式左轉待轉區位置與空間設置不當等。運研所指出,行車管制號誌路口應該「避免轉向及其他重要衝突」,包括外側車道設置分流式指向線導引直行與右轉車流;妥適設置待轉區,或搭配左轉專用時相、設置左轉專用車道;檢討黃燈與全紅時間是否足夠,以降低路口追撞與交叉撞。運研所同時建議,可因地制宜開放機車行駛第3車道,但同時保留兩段式左轉區,並注意上、下游路口車道管制的一致性。兩段式左轉路口不應超出橫交道路邊緣,待轉區空間必須足夠容納左轉機車,且待轉區需與行穿線間隔50公分以上,以免干擾行人。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是否開放機車行駛第3車道要因地制宜,像台北市忠孝東西路和仁愛路的情況就不一樣,另外部分路況機車要突然切到內側左轉也不方便,運研所的機車安全改善原則及作法,將發函給22縣市。
公路客運經營艱難…運價喊漲9% 預估544條路線受影響
物價、油價、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但公路客運營運成本已多年未檢討,客運公會檢討18項營運成本後,據悉運價漲幅約9%,有544條路線會受影響。昨日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已把提案報給交通部,擬建議調漲準基本運價,但不動票價,短收部分由政府補貼給業者。業者研判,最後應會「票價不漲、運價漲」,業者和乘客皆大歡喜,「這是大選年民進黨政府很有可能的作法」。近年來客運經營艱難,從2年前的福和客運、阿羅哈客運相繼停駛,去年新竹客運、苗栗客運要求停止「代駛」路線,到今年以來客運更如骨牌般倒下,日統客運4條國道路線全收,緊接著,新竹客運、彰化客運、花蓮客運、桃園客運一條一條路線地停駛、減班,業者直嘆「看不到明天」。公路總局副局長張舜清表示,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已將一般公路客運18項成本檢討案送進公路總局,4月7日開過客運審議委員會,4月18日報交通部,按照以往正常程序,交通部會把案子交到運研所底下的費率審議委員會。不過,張舜清表示,也有可能是不動費率,就是票價不動,但還是核可該漲上去的成本,票價短收的部分由政府補貼,即採行2019年的模式,當年客運業於2018年曾檢討一般公路客運的18項營運成本,2019年獲交通部核定,每人每公里基本運價,從2.97元調漲至3.48元,差額由政府吸收,每年經費約3.18億元。業者研判,現在萬物齊漲,又是選舉年,很可能最後是客運票價不動,運價調漲,差額由公路總局吸收,就從交通部爭取到的200、300億元「1200月票特別預算」來出就好了,這是民進黨政府在大選年非常可能的作法,配套都想好了。繼台北客運、桃園客運、三重客運、統聯客運、和欣客運、基隆客運、光華巴士在目前票價核定範圍內漲價後,國光客運也要跟進,研擬7月1日起分2階段調漲,第1階段以中長途路線約10多條優先調整,漲幅低於10%;第2階段以短途通勤路線為主,漲幅約1至2元,上路時程未定。
談了20年!觀光局將改制 旅遊業者憂心「這狀況」
明(13)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將審查交通部組織法修正草案,牽涉觀光局、民用航空局、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航港局、運研所等單位,但其中以觀光局改制最為業界矚目。旅遊業者擔心,署長變成政務官,不只非專業人士也能擔任,政策思考也會變得太政治化。交通部觀光局表示,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後,駐外單位就可成為正式單位,人員編制不必再從局內借調,用人更專業,且扣除駐陸人員,其他地區的編制可從14人變成30人,有利於長期培養駐外人才;局內現有的任務組織,例如旅賓館查報中心、旅服中心、資訊室等成為常任編制,利於業務的推動。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指出,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已經談了20年,之前也曾考慮過與文化部合併,但最後破局。改制之後,人員編制可以擴大、預算變多,署長的任用從文官變成政務官,舉才範圍可以更廣泛。旅遊業者則擔心,台灣要往觀光立國的目標邁進,若署長變成政務官,不只非專業人士也能擔任,政策思考也會變得太政治化,例如頻繁的國旅補助就是「短多長空」,在某些地方反而是破壞了國旅發展。中央氣象局則擬改制為中央氣象署,依氣象局規畫,未來除了保留氣象預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外,其餘的氣象衛星中心、氣象資訊中心、氣象儀器檢校中心及海象測報中心將整合,南區氣象中心則將改成派出單位,並且新增「氣候」相關業務。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表示,過去成立中央氣象局時還沒有氣候概念,在目前局內僅有「長期預報課」、最多僅有季的預報,但為強化氣候及其變遷的瞭解,未來將增加「氣候」業務。
中秋連假出包!台鐵號誌故障狂誤點 交長王國材要求做這到2點
中秋連假期間台鐵號誌故障造成列車嚴重誤點,交通部長王國材今(12)日台鐵安全會議上再次要求台鐵盤點人才技術斷層,並釐清外包廠商角色。上述兩點和昨日台鐵產業工會提出的建議不謀而合。交通部晚間說明,王國材今日接連召開鐵道局施工安全改善及台鐵局安全改革等兩場台鐵安全會議,包括鐵道局提報臨軌施工安全改善措施,以及台鐵局報告台鐵安全改革辦理情形,會中也借鏡中秋節連假期間發生號誌故障案例,檢討相關應強化作為。王國材今日邀集交通部次長胡湘麟、運研所所長林繼國、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周永暉、交通部路政司司長林福山等單位共同聽取台鐵局及鐵道局簡報。鐵道局執行台鐵路線新建、改建及立體化工程,均緊鄰既有路線施作,為加強臨軌安全措施並持續督促台鐵局精進安全改革措施,王國材表示台鐵營運安全是全民期盼,會持續緊盯台鐵安全推動,不容鬆懈。鐵道局表示近期發生影響台鐵路線安全事件,已參考安全管理系統計畫-執行-檢核-行動(PDCA)循環模式導入作業,並培養正向安全文化。另亦評估鐵路工程各階段安全防護事項及工程管理等風險,並督導施工團隊風險辨識及管控。另台鐵局自去年5月起擬定安全改革精進計畫,包括6項策略33方案:健全工地管理、防止外物入侵、強化軌道結構安全、提升車輛妥善率、確保行車運轉安全及引進安全管理系統SMS,引進專業技術服務將各項作業指引內化落實至基層,並明訂KPI,全局一體執行計畫,今年起配合辦理第三方安全評鑑。針對鐵道局臨軌施工安全,王國材於會中要求鐵道局局長伍勝園每周親自召開施工安全會議;另工區瞭望員配戴行調無線電也應會同台鐵局建立使用行調無線電話術,俾利緊急時能正確傳遞訊息,由副局長查核。部分工程管理落實度不佳者,則要加強工程督導及教育訓練,滾動檢討ISO品質文件及工程契約規定,同時也請台鐵局於施工前檢視鐵道局施工計畫,施工後會同檢查施工是否有影響鐵路營運,避免再發生影響鐵路行車事件。針對中興顧問社輔導台鐵局推動SMS各項作業,建立安全管理資訊系統,應積極辦理;中華工程顧問工程司執行第三方評鑑提出14項初步發現、50項主要及次要發現,應滾動檢討儘速完成改善,而在台鐵公司化作業,務應與安全機制結合,並將安全文化內化到組織。另中秋連假期間台鐵號誌故障造成列車嚴重誤點,王國材再次要求台鐵局盤點人才技術斷層,提出具體需求;釐清外包廠商角色,強化其職能,並洽外部專家學者找出主要原因,俾利後續追蹤改善。值得一提的是「盤點人才技術斷層」、「釐清外包廠商角色」也是昨日台鐵產業工會提出的要點。
等超長紅燈機車該熄火嗎? 運研所來解惑了
對長期在都會去奔馳的機車騎士來說,每次遇到大路口等紅燈,暫停等綠燈的時間通常很長。日前就有網友好奇在PTT上詢問,「若看見紅燈99秒,會把機車熄火嗎?」不過網友們答案呈現兩極化,有人覺得應該要熄火,有人則認為熄火很傷車,對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給了正確的答案。到底在等待超長的紅燈時間,該不該把機車先熄火,慢慢等待綠燈再重新發動呢?有一派網友認為千萬別熄火,「熄火更傷車」;但也有一派網有認為應該要熄火,「坐在機車上一直震動真的很不爽」,還有人提到自己只要看到等紅燈超過30 秒就會熄火暫停,甚至會側停稍微休息一下。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對於騎機車遇到等待時間較長的紅燈時,該不該熄火?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其實過去有相關實驗指出,若機車騎士在等待紅燈時,主動怠速熄火,總油耗可以節省達25%,不僅能降低能耗,也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大家最擔心的熄火後再啟動瞬間,其實油耗並不會飆高。不過運輸研究所也強調,機車騎士如果想要在等紅燈時熄火,最好是在紅燈秒數超過20秒再熄火,以免傷到發動器。
南方澳斷橋鑑定報告出爐 3年沒檢測害6死
南方澳跨海大橋去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突然斷裂,橋面上一輛油罐車隨橋掉落並起火燃燒,同時壓毀橋下3艘漁船,釀6死、13傷。運安會今日發布事實資料報告,發現自2016年4月底後就沒做橋樑檢測、瀝青鋪面分布不平均;至於13條鋼索鏽蝕程度也是關鍵,但運安會要等8月最終調查報告再公布。自海巡署取得橋梁斷裂崩塌事故影片,發現9:29:58,油罐車行駛至4號下端錨附近,主橋無異常,4秒後,行駛至11號下端錨附近,主橋仍無異狀,但橋體及主橋拱圈出現異常震動,之後橋體開始稍微向下沈,1秒後,8號吊索套管上端向下墜落,接著2、3、4、7號吊索套管陸續向下墜落,西側橋體先滑落橋墩,之後東側橋體亦滑落橋墩,9:30:5向下墜落之橋體碰觸海面,主橋拱圈停止上下晃動。運安會調查,宜蘭縣政府自1996年1月27日建造南方澳大橋,1998年11月27日複驗完工,當時由「亞新工程」設計及監造,「立永營造」興建;後續維修有5年保固,由縣府負責,2012年保固期滿移交基隆港務局蘇澳港分局負責。實際維護、檢測狀況,2005年至2019年間,航港局、港務公司共做60項橋梁維護工程,其中有2次橋梁油漆及1次橋面鋪面;2001年至2016年間,宜蘭縣府共做7次定期檢測,並針對橋梁各項設施做DERU評比,惟後來發現權責在港務公司,故發文移交後,自2016年4月28日後未再辦理過橋梁檢測作業。運安會專任委員郭振華,套管內包有13條吊索,前後兩個是17束、中間是每一個13束,其中10號吊索所使用的14孔錨頭,各留有一個未使用的線孔,但上下錨頭沒有對準;留一個孔沒問題,但沒對準在力學上是一大問題。橋面瀝青原設計應是8至9.2公分,不過在橋面鑽心後,平均厚度達到16公分,最薄之處9.6公分、最厚之處17公分,幾乎比原來設計多出一倍。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是維修跟組織問題,本來是縣政府權責,後移交給航港局,航港局又一次公文給港務公司,初步看來,是在一個混沌狀態,權責劃分模糊;因航港局有組織轉變,一半變成港務公司;而縣政府編列的預算到2016年,之前都有陸續在做檢測,但因為鋼索外面有套管,完全封死,橋樑檢測時,目測根本看不到內部鋼筋有無劣化、生鏽或損壞,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到檢修問題。楊宏智說,運研所有規範2年要做一次檢修,但規範模糊,且權責單位沒有相關專業,從設計到造橋再到維修檢測,每一個環節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