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邊線
」高雄路邊出現「不明白線」誤以為是停車格 交通局說明用途
日前有民眾發現高雄市自立路最近新畫上的路邊標線,標線的設計使得兩端直接連接路邊,看起來很像大型汽車停車格,這也讓民眾相當疑惑,PO上網後引起網友熱議,對此,交通局也解釋說,這些標線是「路面邊線」,用來供行人、自行車及汽機車準備停車或臨時停靠使用。一位網友在PTT高雄版上以「有人知道白線為什麼會這樣畫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經過自立路發現路邊畫的白線很奇怪,讓人難以理解,「一開始以為是幫四輪劃設專屬停車場,給他們更多空間停,還是打算跟瑞隆路一樣畫人行道,聽別人說才知道現在有這種東西?希望這邊整條可以恢復以前的全部紅線,再加上人行道就更讚了」,原PO也將圖片PO上網,希望有了解的網友可以為他解答。文章曝光後,瞬間引起眾多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我猜是修飾路型的東西,加大轉角車輛視野也防止機車右轉過來就貼右邊走」、「最近新畫的都把邊線往路內畫,除了這條鼎強,記得有光路那也有一段這樣畫,兩邊路肩吃了路的1/3去了」、「防止汽車切西瓜的,畢竟有些白癡知道有死角,還要切西瓜,那你轉彎就不要亂轉」、「不知道騎出邊線是違規的?請把駕照還給國家」、「這個畫法主要是為了定義清楚可行駛的道路範圍,透過將邊線繪製成能形成封閉範圍的方式,可以看出來車輛只能行駛在線以外的區域,避免過往繪製路面邊線的方式與慢車道線類似造成誤判」。此外,也有民眾直接將圖片發送給高雄市政府詢問,對此,高雄市政府也解釋,這些線條是「道路邊線」,用來界定車道範圍用,目前並無規劃標線型人行道的計畫。交通局也解釋,自立陸橋拆除後,街道變得較寬,為了更明確地劃分車道行駛範圍,於自立一路(九如路至建國路)畫設了「路面邊線」,根據現行法規,「路面邊線」範圍內可供行人、自行車及汽機車準備停車或臨時停靠,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在沒有設置人行道的路段提供更好的視野範圍,增進交通安全。交通局將會持續檢核當地的運行情況並適時調整。
路邊驚見「紅白線」看了霧煞煞 知情人解惑停錯小心被開單
路邊畫紅線,照理說不能停車,但如果同時有紅線及白線,怎麼辦?有民眾先前就在台北士林區的巷子內發現,兩旁的紅線又多了一條白線,變成紅白線並存,好奇到底是能不能停車,近日又有網友又發現類似狀況,想知道這樣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這名網友在臉書「爆怨2公社」貼出一張照片,只見小巷的左右兩邊同時畫上紅線和白線,讓他好奇發問「求解,紅白色線是什麼意思啊?我不懂」。貼文曝光後,不少人開玩笑表示,「可能是建達口味」、「只能停半台的意思」、「紅白勝利」、「紅白小湯圓」、「再漆個行人專用區的綠色,秒變義大利風」、「快過年了,這是紅白對抗的意思」。除了網友的玩笑話,有知情人士則表示,紅線內禁止停車,而白線的意思是道路邊線,代表白線以外區域不是車道範圍,大多時候提供民眾方便,可以將機車、自行車停在該區域;其實類似的狀況也在台北士林捷運站附近出現。這類紅白線並行,只要機車、或是腳踏車,車身沒有超出紅線就能停,交通局也表示,因為附近車位一位難求,當地居民陳情希望可以增設車位,經過會勘,才決議畫設。根據交通管制工程處科長江長恩指出,「道路範圍是不是沒有影響救災的通行,那紅線之內就一樣要保持淨空,白線外側就是可以停放(車輛)」,道路只要有預留3.5公尺,紅線在車輛行車空間的內側,白線靠近建築路邊外側,機車貼著牆面橫停就不會受罰,就可停車。這類紅白線近幾年越來越多,主要由里鄰長或議員往上反應,民眾下次遇到紅白線併行,只要掌握紅線內、白線外這個大原則,就可以安心停車。除了台北市,其他縣市也有類似紅白線,但規則就不大一樣,提醒還是要搞清楚再停車避免受罰。巷內出現「外紅內白」線,網友好奇詢問這代表什麼意思。(圖/翻攝自爆怨2公社臉書)
措手不及!連假前後違停開單逾200件 交通局擬設收費車格
桃園市中壢區龍東路兩側道路畫設白線,警方在上月端午節前後,竟開出逾200張罰單,挨罰民眾不知哪裡違法痛批政府搶錢。警方說,接獲民眾檢舉,該處為「路面邊線」,停車時有一半車身超出白線即是占用車道,依法開罰600元。交通局會勘後將改為畫設收費停車格。市議員舒翠玲接獲民眾投訴,龍東路畫設白線,居民停了10多年從未接到罰單,附近龍平、龍東等里民,端午假期返鄉過節停車,近期許多人收到違停罰單一頭霧水,痛批被警方殺個措手不及。她已向交通局建議道路改善方案,希望在龍東路(龍岡圓環—龍東龍德路口)兩旁畫設收費停車格,並一併改善車道配置。龍平里長李慶融則說,會在當地停車多半是軍營部隊弟兄及龍東路兩側住家居民,近期行人地獄意識高漲,警方收到許多交通違規檢舉,民眾停車確實占據車道,造成過路車輛及行人危險,且有不少報廢車輛,或是民眾以車換車長期占用位置,希望相關單位改善標線,只要讓車身不要超出車道就能合法停放。龍興派出所長周浚鋒坦言端午連假前後6天開出200餘張罰單,該處道路白線是一般道路邊線,停放車身若占用慢車道,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開罰。他強調,連假前有通知龍平、龍東里長協助宣導有民眾大量檢舉違停,該處有軍營,也通知軍方宣導勿在龍東路兩側停放車輛,另針對紅線或是鄰近消防栓處停車,則是一律拖吊。交通局交通工程科長曾啟倫表示,會勘後決議將在龍東路畫設收費停車格,往忠貞方向改為1汽車、1機慢車優先道,往圓環方向維持2車道,解決行車及停車問題。
牽手過馬路「遭左轉車撞擊」母女天人永隔 專家分析6大原因嘆:不斷重複
台南日前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事件,38歲的李姓女子日前牽著3歲女兒的手一起過馬路,結果在斑馬線上遭到36歲的杜女開車左轉撞擊,目前3歲的小女童是送醫後不治身亡,而38歲的李女則是還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拔河中。非政府組織「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也為此整理出左轉車造成行人傷亡的6大原因,直接點名在道路、號誌、標線上,台灣交通上都有明顯設計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大多駕駛都有「切西瓜」的陋習,這才讓左轉車的意外不斷重複發生。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於8日上午9點53分左右,當時李姓女子牽著3歲女兒的手,一起走過台南市北區成功路、忠義路三段路口,結果在斑馬線上遭到杜女駕駛的汽車撞擊,其中3歲的女兒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而李女則一度被卡在車底,是直到消防人員用千斤頂拉起汽車後,才將李女救出送醫治療。目前李女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這起不幸的意外發生後,非政府組織「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就在粉絲專頁上發文,指稱台南母女遭左轉車撞擊的事情,並非是單一個案,而是「類似模式不斷重複」。他們整理各種左轉肇事的跡證後,歸納出其中6大特徵,分別是「在無左轉附加車道左轉」、「在無左轉保護時相左轉」、「無島頭延伸」、「行穿線位置較為貼近路口」、「較好發於晨昏夜間等光線不良時段」,以及「左轉切西瓜」。「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表示,其實駕駛疏忽行人這問題不只會在台灣人身上發生,就連在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在日本,就設計了一套「眼球追蹤」的檢驗模式,從模擬器上研究駕駛人在右轉(日本是右駕)時視線與注意力的變化,發現3種駕駛人不注意行人的種類。 第一種是「視線沒有轉過去,注意力也沒有放在行人身上」,而要改善這點,僅需要在工程面上要使用島頭延伸,行穿線照度檢核,行穿線的位置校正等,確實在設計面上讓車輛盡可能對正行穿線,這樣即便是夜間,行人也會最大機率落在頭燈的照射範圍內;同時教育面也要確實訓練駕駛左轉(台)/右轉(日)時能盡可能靠路心轉彎,不要切西瓜。車輛監理上也要確實檢核前檔透明度,確保駕駛能明視行人等等,這些算是符合台灣目前國力能做到的事情。第二種是「視線有轉到附近去,可是注意力沒有放在行人身上」,如要改善這點就是要「提高注意力」,但是台灣行車環境資訊過多且雜亂,廣告看板橫陳,甚至廣告看板本身就是設計來要給駕駛看的,有時候連路型本身也經常都是奇怪的畸形路口,道路邊線很難勾勒出完整的路口輪廓,這在傳遞駕駛人認知上就是蠻困難的一件事,而且整個空間的整備涉及比單純道路設計更多的建築物法規。第三種則是「視線有轉到行人身上,但是沒有注意到」,這屬於典型的「選擇性注意」,駕駛因為專注在左轉(台)/右轉(日)上,所以注意力完全都被分配在左轉這個駕駛任務(driving task)上,沒有去注意到其他的事情,包括行穿線上的行人。這個的解法不算太難,只要想辦法降低左轉(台)/右轉(日)這個動作的注意力負擔,注意到穿越行人的機率就會提高。比方說可以安心等左轉的左轉附加車道,不需要在意對向車距離的左轉保護時相,還有簡化路口通行的車流等等。「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認為,以現在台灣的狀況,能把1跟3盡力做到最好就很厲害了,2的話就要開始整理所有的廣告看板,建立一致性的街景,這個就可能真的是一件需要一百年的事情。
維護機車族權益 過寬路肩道路邊線將塗銷
許多駕駛常誤認道路邊線是中線,被依行駛路肩遭罰,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表示,新北許多省道路肩寬達2公尺以上卻無法行駛,市府正逐步檢討把邊線塗銷,讓路肩成為「未畫分快慢車道的混合車道」,現已完成省道107線塗銷,未來將檢討新台五路、台2線,改善用路人尤其是機車騎士權益。鍾鳴時指出,全台省道都畫有道路邊線,只供行人、慢車使用,不能作為車道,若機車行駛在路肩,又進入車道時,會形成「路外駛入車道」,若發生車禍多會被認定沒有讓「道路中」行駛車輛優先通行,通常肇責都是騎士。鍾鳴時舉例,先前五股、八里的省道107線,當時發現這條路邊線外有寬達2公尺的路肩,車輛卻不能使用,經過檢討把道路邊線塗銷後,變成後方車要注意前方動態,對機車路權安全有提升。鍾鳴時說,新台五路同樣有路肩很寬的問題,甚至可停大客車,先前就有機車騎士就把路肩當作車道,最後撞上大貨車後方,引發相關疑慮,市府將檢討塗銷邊線,改善現況。另外因雪隧禁止大貨車通行,許多大車都駛入台2線,目前也在研擬是否要加強設置標誌,或畫設槽化線禁止行駛路肩等,盡快於年底前與公路總局討論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