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大學
」 新冠肺炎食藥署長7/1換人 吳秀梅卸任「新藥開發學者」接任
國內近期食安、缺藥事件頻傳,今(27日)傳出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將在6月底結束任職7年職務,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將接任食藥署長一職。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吳秀梅自2017年2月由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學系借調,擔任食藥署署長一職,要到明年初才借調期滿的她,傳出因永豐輸液事件被究責,引爆內部派系鬥爭。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駁斥傳言子虛烏有,但對於一級主管是否調整,回應會依據業務須藥做周全研議。食藥署近年因美牛、高端疫苗、蘇丹紅辣椒粉、寶林茶室、缺藥、永豐停產輸液等問題,屢屢成為風口浪尖,不只在野質疑,就連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都曾公開指責吳秀梅不適任,要求下台。據傳將接掌食藥署長的莊聲宏,坦承已在1個多月前接獲校長洪明奇的詢問意願,便開始準備借調流程,準備在7月1日接任。莊聲宏為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包含開發新藥、抗癌藥作用機轉、基因治療及分子技術。
Fed頻亮鷹爪!通膨太頑強不排除重返升息
聯準會(Fed)官員近來鷹聲不斷,鑒於通膨太過頑強,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與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Raphael Bostic)18日不約而同表示,Fed現今並不急著降息,若有必要、甚至不排除重返升息選項。在Fed官員釋出有可能升息的言論後,美元指數應聲走升0.2%到106.17,不過19日轉而小跌0.03%到106.12。威廉斯在華府舉行的Semafor世界經濟峰會上表示,Fed的基準利率現在正處於「良好位置」,通膨逐步下降,因此現今並無降息的急迫性,他還補充未來將持續依賴經濟數據來判定降息時機。然而在提到「升息」的可能性時,威廉斯指稱一旦數據反映有必要透過更高利率來實現通膨目標,Fed將可能調升利率。他說「升息並非是我的基本預測,但倘若數據支持有其必要,升息將是可能的選項。」波斯提克同一日在邁阿密大學發表談話時,也釋出類似訊息。他說通膨降溫停滯不前,或甚至開始偏離目標,Fed將毫無選擇只能做出回應。他說如果是現行的限制性利率水準,不足以達成遏阻通膨目標,他表示將對升息抱持開放態度。此外根據路透社針對經濟學家進行的最新訪調結果顯示,Fed首次降息時間將落到9月,而且今年頂多升息2次。在接受調訪的100名經濟學家,有54名、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Fed首次降息時間將延到9月,另有26人預測7月,只有4人表示6月就會降息。對照3月的調查結果,當時有三分之二受訪者預測Fed將在6月啟動降息。巴克萊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米勒(Jonathan Millar)表示,美國經濟展現的韌性令人驚訝,也凸顯Fed欲利用升息來對抗通膨的效果並不明顯。他指出最大原因出在利率並沒有達到足夠限制性。至於就今年全年降息幅度,受訪學者看法歧異,有50名受訪者指出,Fed今年最多降息兩次、每次調降1碼,低於Fed點陣圖反映今年將有三次降息、每次降1碼的預期。
吉他手「邊開顱邊彈奏」切除惡性腫瘤 驚呼:這經歷我不能錯過
美國佛州一名吉他手諾倫(Christian Nolen)因被診斷出腦瘤,需要做開顱切除手術,而特別的是,為確保不傷害到大腦與手部運動的連結,醫師建議他在清醒的狀態下執行,並且要一邊手術一邊彈吉他。手術過後,諾倫的恢復狀態良好,甚至在隔日就能出院回家。根據外媒《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報導,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席維斯特綜合癌症中心(Sylvest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神經學團隊指出,患者諾倫的大腦右額葉長了顆惡性腫瘤,導致他無法正常控制身體左側肌肉,更已經影響到演奏吉他,而為了保護他的手部靈活性,必須要在10天後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里卡多醫師(Ricardo Komotar)指出,每種腫瘤都有不同的治療選擇,他建議諾倫在清醒的情況下接受開顱手術,以便於即時監測大腦功能,於是他詢問諾倫是否能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演奏吉他,諾倫則驚呼著「如此獨特的經歷,我不能錯過」,並同意這樣的手術模式。手術開始時,諾倫先是因為麻醉而昏睡過去,後來他被喚醒,第一時間想要起身反抗,此時護理師便遞上吉他,諾倫也正式開始彈奏,將他平時練習的曲目一一表演出來,進行了一場大約2小時的吉他獨奏會。後來,手術進行非常順利,雖然一度發現腫瘤覆蓋到連接大腦控制手部活動的區域,但整顆腫瘤都被好好切除,並未傷及諾倫的手部機能,而諾倫也在術後直呼「這真是太瘋狂了」。對此,里卡多醫師表示,諾倫的康復情形相當不錯,在術後第2天就回家休養,如今更能到健身房鍛鍊、正常彈奏吉他,但仍在等待最終的病理報告出爐,以便安排後續6周的放射性治療和化療。另外,里卡多醫師解釋,當腫瘤涉及或接近大腦的關鍵部分(如控制說話、理解語言或移動能力的部分)時,讓患者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就能夠持續監測患者機能;但當病人昏睡時,手術團隊將難以得到即時回饋,反而讓手術變得更加危險,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成真正的傷害。
國外驚現致命「死亡湖泊」 離陸地僅2公里
國外研究員近期在距離陸地僅1.25英里(約2公里)處發現又一座高鹽分、無氧氣的「死亡湖泊」。研究人員稱,任何誤入死亡湖泊的海洋生物都會立即被殺死或弄暈。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員2020年使用遙控水下航行器進行海洋勘察時,在距離埃及僅1.25英里(約2公里)處發現了這個死亡湖泊。研究員表示,該死亡湖泊位於海平面下1.1英里(約1.8公里)處,面積為107,00平方英尺(約995平方公尺),不僅沒有氧氣,且充滿高鹽分,任何誤入死亡湖泊的海洋生物都會立即被殺死或弄暈。此前,海洋學家已在世界上發現了數十個大小不等的死亡湖泊,其中較知名的有:墨西哥灣、地中海和紅海。而此次的意外發現讓研究員們感到震驚,因為它離陸地如此之近。
醫公布Omicron最新致死率 「這件事沒做到」別奢想與病毒共存
台灣疫情大爆炸,今(22日)本土確診激增82例,創下今年新高!令全台清零美夢破碎,也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與病毒共存的可能性。但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從Omicron最新致死率的數據分析認為,「不要再說Omicron小感冒不會死人了」,更強調疫苗沒打好打滿,就別奢言與病毒共存。林氏璧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表示,若以確診2個月內死亡的數字來看,英國近1個月有3,183萬人確診,4,739人死亡,致死率為0.15%,且染疫者多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而致死率也如外界預期,會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0歲以下僅有0.023%,但60歲以上,致死率大幅提升到1.06%。若再細看60歲以上的確診者數據,可發現該年齡層有38萬人染疫,4,084人死亡。其中完全沒打疫苗者有1萬2,395人,849人死亡,致死率為6.8%;接種2劑者染疫4萬2,983人,1,604人死亡,致死率3.7%;施打完3劑者達30萬1,180人,1,447人死亡,致死率僅有0.48%。可見打完3劑和完全沒接種者,兩者致死率相差高達14倍!英國疫情數據指出,疫苗與死亡率有明顯關聯。(圖/翻攝自「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林氏璧指出,英國雖然撐過這波疫情,但也付出住院負擔達到1年前Alpha的5成,另有至少4,739人死亡的代價,「不要再說Omicron小感冒不會死人了」,並再次呼籲「打疫苗對於防止重症死亡還是有差,2劑很好,3劑更好;50歲以上差別更明顯,更需要第3劑,疫苗沒打好打滿,別奢言與病毒共存」。此外,英國ZOE公司的研究也發現,Omicron的5大症狀包括流鼻水、頭痛、疲勞、打噴嚏以及腦霧,且「每4人就有1人出現腦霧」,患者會出現失憶、思緒混亂、注意力不集中與遺忘日常慣用詞彙等症狀。即使從Omicron痊癒,腦霧的症狀依然會揮之不去。而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學院的醫學團隊更發現,Omicron會對人體血管造成損傷,造成血液無法順利流向生殖器,導致勃起障礙、陰莖萎縮等可能「永久性」的後遺症。
流感疫苗今天開打! 台大感染醫呼籲「這族群」一定要接種
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與自費流感疫苗於今日(10月1日)開打,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對象是醫護人員、65歲以上長者,還有國小到高中學生等11類族群;第2階段將在11月15日開打,提供給50到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的成人施打。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讓今年秋冬的疫苗市場很熱鬧,除了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還要再加上新冠肺炎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於記者會上宣布,各種疫苗須與新冠疫苗接種時間間隔7天以上,如此若出現副作用或症狀,才能清楚釐清是否為疫苗所導致,也提醒民眾接種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之前,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疫苗接種史。指揮中心同時提醒醫師,幫民眾接種疫苗前可先查詢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以及進行接種評估時,請民眾出示全民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或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確認民眾是否7天內曾接種COVID-19疫苗,並於完成接種流感疫苗後,於健保卡黏貼流感疫苗接種貼紙。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兒童5月疫情嚴峻時都宅在家,長期處於低病毒或細菌環境,可能造成「免疫負債」,秋冬就更可能感染病毒大,根據美國密西根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24%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另外,邁阿密大學米勒醫院研究也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58%中風率、45%敗血症發生率、20%進加護病房機率和58%急診就醫機率。換句話說,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感染與重症率。另外,根據英國研究指出,若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死亡率是只感染新冠肺炎的2.27倍;若原先就是重症患者,合併感染後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6.33倍。黃立民建議,12歲以下孩子無法接種新冠疫苗,因此一定要打流感疫苗提升保護力,而且為了對兒童形成「包覆性保護」,無論家長是否已經接種新冠疫苗,全家都應施打流感疫苗,讓家庭保護力更完整。
全場歡呼!野貓從球賽看台高處摔落獲救 外媒戲稱「只剩8條命了!」
美國一場美式足球賽的比賽過程中,場邊觀眾關注的並非是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而是一隻在看台上搖搖欲墜的野貓。最後這隻野貓雖然跌落下來,但還是被底下的民眾成功救援,如此幸運的野貓,也讓外媒戲稱「牠現在只剩下8條命了!」根據《ESPN》報導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花園廣場體育館12日晚間正在進行一場美式足球比賽。當時是由邁阿密颶風(MIAMI HURRICANES)對上阿巴拉契亞登山者(APPALACHIAN STATE MOUNTAINEERS),但在比賽過程中,球迷關注的並不是球員在比賽場上的表現,而是一隻位於看台高處、搖搖欲墜的野貓。這隻野貓不知道為何出現在球場的看台高處,中間她一度因為腳滑懸掛在看台,周身沒有任何著力點,野貓只能靠著自己的前爪攀附著看台。如此危急的畫面也讓下方的觀眾看得十分憂心,甚至忘了比賽還在進行中。當時邁阿密大學設備經理克羅默 (Craig Cromer) 與妻子金柏莉(Kimberly)也在現場觀賽,他們看到野貓僅用著前爪勾著看台、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也是十分憂心,克羅默隨即從附近的看台上取下一面美國國旗,就這樣跑到貓咪的正下方,與妻子跟附近的球迷張開國旗,希望能以此減緩貓咪下墜時的力道。最後這隻頑皮的野貓還是因為無法施力,從看台高處墜落下來,現場也因此發出一陣驚呼。但貓咪精準的落到克羅默張開的國旗上,並且彈到附近地面上。附近的球迷在野貓掉落後,趕緊跑過去檢查,發現這隻頑皮的野貓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興奮的雙手高舉起貓咪給其他觀眾看,現場也爆出一陣熱烈的歡呼。後來克羅默受訪時表示,經過檢查後,這隻貓咪除了被潑灑出來的飲料濺到之外,自己本身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而他的妻子金柏莉則說,這是他在比賽過程中,看過最奇特的事情。
璨樹2天內長成超級颱風! 美專家估威力相當於4級颶風:真的不妙
強烈颱風璨樹(Chanthu)目前正在呂宋島東部外海,並持續朝台灣逼近,目前近中心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209公里,預料將對台灣造成嚴重威脅;美國氣象專家更指出,璨樹的強度可能繼續升級,預估抵達台灣時,強度將相當於4級颶風;另外,璨樹在短短2天內就從熱帶性低氣壓成長成超級颱風,也引起外媒關注。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象專家茂伊(Ryan Maue)在個人推特發文,表示強颱璨樹的強度預料會在呂宋島附近徘迴時繼續升級,且增強的速度非常快,氣象衛星預估,其強度可能會達5級颶風等級,中心最大風速可能達到278公里/小時,且掠過台灣時,璨樹的風速可能就會達到222公里/小時,或更高,「這真的不太妙」。此外,根據《華盛頓郵報》8日報導,西太平洋一組鬆散的熱帶性低氣壓,在48小時內,轉變成超級颱風璨樹,風速達到每小時160英里(約257公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員山姆(Sam Lillo)便在推特寫道,有紀錄以來只有5場風暴也同樣在2天內從熱帶性低氣壓升級成5級風暴,分別為:2002年的依利達(Elida)、2017年的厄尼(Ernie)、2018年的威拉(Willa)、2019年的哈吉貝(Hagibis)和2020年的天鵝(Goni)。報導指出,邁阿密大學熱帶天氣專家麥諾迪(Brian McNoldy)也以「絕對令人震驚」來形容璨樹的發展過程,且專家預料,隨著全球越來越暖,類似的狀況將會在未來激增,因為颱風和其潛在強度,和海洋儲存的熱量密切相關,溫暖的海水結合其他有利的環境,將會造成颱風生成與增強的速度加快。
確診還開趴!20大學生住家內嗨翻「每人都染疫」 被抓竟嗆「在家啊」
美國新冠肺炎染疫人口突破600萬關卡,中西部有許多州通報感染病例節節上升。根據《路透社》統計,像是愛阿華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近來均通報破紀錄的單日確診病例;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則是現有住院人數創下新高!全美各大院校都在開放學生返校後看到疫情爆發,迫使部分學院改為僅供線上教學,不過在俄亥俄亥俄州卻有大學生違反疫情期間的集會人數規定,經警方上前盤查還發現,竟是在舉辦20人趴,其中一名住戶還稱,屋裡的所有人都確診!美國新冠肺炎染疫人口突破600萬關卡,爆發染疫大學生社區已高掛布條呼籲群聚要戴口罩。(圖/翻攝自NBC News) 根據《NBC News》和《每日郵報》報導,俄亥俄州牛津(Oxford)的一名員警在巡邏時,來到邁阿密大學(Miami University)附近,卻發現一處民宅內聚集著許多人,他上前盤查發現,屋內竟在舉辦派對,明顯是違反防疫期間的群聚規定。派對現場酒杯包裝散落屋外。(圖/翻攝自NBC News)從畫面看到,派對屋內、屋外都聚集不少大學生,當地警方是在5日下午4點左右發現一群大學生站在核桃東街(E. Walnut Street)100號街區,於是上前了解狀況。根據俄亥俄州的法規,目前只允許最多10人的集會,員警當下要求不住在這裡的人離開,接著檢查住戶的身分證件,卻發現住戶8月底檢驗結果呈現陽性!俄亥俄州牛津的邁阿密大學學區內的學生們在公開場合還是很少帶罩出門。(圖/翻攝自NBC News)住戶這時才坦承大約1周前確診,如今正在隔離中,但被問倒為何仍找人來開趴,他卻回答,「所以我才待在家裡呀」!他更語出驚人表示,「屋裡的每個人都確診,對街也有2個人中鏢了」!警方事後將6人以違反集會相關條例起訴,這6人被法院傳喚處以500美金罰款,其中5人21歲,另一人20歲。
連45天「每天新增1000例」 醫嘆:佛羅里達成「第二個武漢」
台灣疫情趨緩,但新冠病毒依舊在全世界肆意橫行。美國50州確診人數已破370萬人,其中佛羅里達州(Florida)就有32.7萬人。佛州醫院的人手和硬體設備供不應求,有一線醫生大嘆:「佛羅里達州已經變成武漢了!」據《FOX5》報導,近日佛羅里達州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東南部邁阿密戴德縣(Miami-Dade County)佔全州總病例的24%。至於佛州的加護病房床位已經超過正常容量,來到118%。一周以來佛州新增確診人數飆至11466人,報導認為新冠病毒在佛州明顯的傳播開來,周五(17日)最新統計數字,佛州確診人數來到327000人,而已經連續45天,每天確診人數都破1000人。過去一周間,佛州平均每天都有超過100人死於新冠肺炎,是半個月前的2倍,而醫生預測死亡人數將會增加。傑克遜紀念醫院。(圖/Google Map)邁阿密戴德縣傑克遜紀念醫院(Jackson Memorial Hospital)的醫生雷頓(Rishi Rattan)說:「案件數量的飆升是我們從未見過的,甚至在紐約也沒有。佛州一直在打破紐約的數字,也打破全國紀錄。」他指出,新增確診的人數比建造新病房、增加新床位的速度還要快。據《新聞周刊》報導,邁阿密大學傳染病專家艾博(Lilian Abbo)對此直言,邁阿密現在是疫情流行的中心,5個月前的武漢就是現在的佛州。她說:「我想說佛州已經是武漢了,我們已經看到了在武漢、義大利看到的醫院數量、密度和壓力。我們每天確診的人數都在破紐約的紀錄。」
炎P「下雨地震說」是真的? NASA研究證實會促進火山噴發
先前藝人炎亞綸曾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下雨讓原本乾燥的土壤濕透後,讓地質因此變的鬆軟,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當時雖然被網友砲轟質疑幹嘛不懂裝懂,不過沒想到後來英國的研究指出,雨水確實有可能會是引發地震的關鍵。在22日NASA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的報告指出,大量下雨可能也是造成火山運動活躍的主因之一,夏威夷幾勞亞火山(Kilauea)自從2018年5月開始,就進入活躍期,長達數月時間都有大量火山噴發活動。夏威夷幾勞亞火山(Kilauea)(圖/達志/美聯社)而研究人員發現,在進入火山活躍期的前幾個月,當地的降雨時間、降雨量都大於平均值,因此科學家對此感到有興趣,使用了地面資料根NASA衛星所提供的數據,建立模擬模型,用來計算降雨期間火山內部的流體壓力。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海洋與大氣科學學院的教授Falk Amelung表示,過去就知道淺層地殼中若水含量不同,將會造成地震與滑坡,而本次則是發現對火山噴發也會有影響,因為在岩漿巨大的壓力下,若石頭含水量較高會較容易碎裂,導致出現空隙讓岩漿更容易噴發。
居家辦公成流行?韓媒揭新冠肺炎後全球10大可能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肆虐全球,重創全世界經濟體系,韓媒《朝鮮日報》近期訪問整理出24名各領域專家學者,說明10點疫情結束後對全球可能產生的影響和變化。受訪者包含歐盟對外事務部副主席切爾涅瓦(Vesela Cherneva)、義大利歐洲大學教授、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木內登英等人。1.脫離全球化許多國際企業在此之前都已經在全球建立起及時供應鏈,以減少庫存並提高生產效率,然而新冠肺炎迫使不少企業將生產地轉回母國,讓大家意識到全球化生產脆弱的一面,因此「去全球化」和「減少國際合作」可能將成為未來新世界的趨勢,產業鏈將圍繞在國際和地區周邊重新組織。2.超越憲法的大型政府可能出現並成為主流由於疫情衝擊導致大量失業,各國政府也不斷花費大量的金錢對抗病毒。丹麥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者雅各布森(Steen Jakobsen)表示,疫情可能會導致這種超大、超越憲法的政府崛起,且恐怕會導致極權主義,如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後,全世界就開始流行共產主義一樣。3.全世界經濟「日本化」世界各國政府為了防止經濟下滑,都在積極地釋放貨幣,然而此舉卻可能導致國家債務增加,最終造成經濟陷入長期低增長的狀態,就像日本過去簽訂了「廣場協議」後所經歷過的「消失的20年」。4.歐盟面臨存亡危機英國脫歐後使歐盟更容易遭受打擊,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在這次疫情中尤其受到重創,導致歐盟的失衡狀態持續加劇,若南歐的任何一個國家崩潰,便意味著歐盟集體的衰退。歐洲災情慘重。(圖/美聯社)5.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專家認為,中國雖是疫情爆發地,但比歐美各國更早擺脫新冠肺炎,將會增強全球影響力,邁阿密大學教授約翰(John Quarch)更指出,中國經濟已經轉變為國內市場,因此更可以在政治和經濟上統治美國。然而同時也有其他專家持反對意見,認為中國政府的封閉性、保密性和不成熟的公共衛生系統,應該會增加全球對其的不信任,中國如果無法承擔此次疫情的國際責任,應該很難被視為全球先進國家。6.民粹主義興起為防止疫情不斷擴散,許多企業都開始「居家辦公」,受到的影響較小,但相較之下,各國大多被迫停業的都是服務業的飯店、酒吧、餐廳等場所,大量低收入的勞工面臨失業,造成社會上貧富差距過大,專家擔心經濟的兩極分化變得更為明顯,也會促成民粹主義的興起。7.居家辦公成為流行、女性機會增加疫情期間,居家辦公逐漸流行,這也將重新建立起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夫妻間的家務分配平衡,因此女性也可能在之後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機會大幅提升。居家辦公將成為流行,女性開始能多加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圖/Pexels)8.握手成為歷史全球政府目前正努力呼籲保持「社交距離」,避免不必要的肢體接觸,降低感染風險。因此也有專家預估,可能在此次疫情後,握手這個舉動將不會再被視為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握手恐怕走入歷史。(圖/Pexels)9.新冠肺炎世代誕生如同美國「千禧世代」(出生於1982-2000年)的許多人,一出社會就面臨金融危機,找不到工作、背負沉重學貸等情況。此次疫情也造成全球經濟重創,因此也有專家擔心,Z世代(出生於1995-2010年)的年輕人可能也會處於同樣不理想的狀態,下一波將會有「新冠肺炎世代」的誕生,如今20多歲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將不只長期找不到工作,更要面臨負債。10.更加尊重善待環境新冠肺炎帶來的唯一好處大概是改善許多自然環境的污染狀況,由於大部分人都在居家防疫,全球各國航空幾乎都停擺,交通工具使用量也下降,因此這些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也減少很多,對環境污染也改善許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European Federation for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員表示,「雖然溫室氣體已經有明顯減少排放,但關鍵仍在於我們是否能保持」,人們很有可能會對環境與科學的看法有極大的反轉和改變。全球航空幾乎停飛,交通工具使用量下降,對環境污染也改善許多。(圖/Pexels)
亞馬遜大火連燒14天 植被復原需要上百年
近日亞馬遜大火備受全球矚目,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公布的衛星資料顯示,光今年就在亞馬遜法定地區(Amazonia Legal)發生超過7萬5000起森林火災,較2018年同期想比,增加84%,災情也蔓延至鄰近國家,專家推測需要20年至數百年也能回到過去的光景。亞馬遜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擁有超過4萬物種、426種補哺乳類動物與1300種鳥類棲息於6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再因最近幾周的火災,宛如浩劫降臨。專家依照土壤被燒毀稱度、損害區域與受保護森林間的距離,再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推估損害區域林地需20、30年,更可能數百年才能恢復。這些因素中,氣候因素是最難控控制與預測,若全球暖化導致溫度過高,亞馬遜的雨水減少,雨林也難維持,屆時無法復育雨林,而會形成草原。森林砍農業活動也會影響雨林的復育速度,生態學家馬丁(Phil Martin)對此解釋,一般情況下,植物與樹木可能需要150年至200年,才會完全恢復。現今又要受到氣候變遷與農牧業的干擾,故火災較以往頻繁,更具破壞力。美國邁阿密大學地理與區域研究系教授席瓦(JoseMaria Cardoso da Silva)補充,火災的發生會影響該區域的植被結構,進而導致區域內的物種生活;若火災持續發生,森林將不復以往,該區域則出現貧瘠植被與適者生存的樹種,外來物種入侵的機會增加,進而影響生態系統的復甦。消防人員表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大多數是人為有意無意的縱火行為,亞馬遜法定地區火災數最多的地區,位於亞馬遜州馬尼柯雷(Manicore),已記錄355處火災點。當地居民也表示,火災通常和農牧業主有關,目的為增加可開闢成牧場與農耕地的區域,但今年政府放寬稽查,以至於層出不窮類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