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工時
」近百萬非典勞動者當次等公民? 立委籲法制要跟上腳步
立委范雲在五一勞動節前夕,邀請了五個具有非典型勞動特性產職業的工會團體舉行記者會,指出台灣目前至少有近百萬非典型勞動者,例如打工族、短期契約人力、派遣人力,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現行的勞動法制和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完整涵蓋非典型勞動者,使得他們缺乏就業保障,容易在社會變動下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者。范雲說,近年來「新興」非典型勞動者快速增加,他們通常缺乏明確雇主,更不受勞基法保障,例如自己接案的自然人承攬工作者、零工經濟工作者如美食外送員;美食外送員人數近年來快速增長,全台已超過10萬人。在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的非典型就業者人數9年來首次下滑,且有普遍低薪、勞動環境不安全等問題;尤其數據顯示非典型就業者以15-24歲為大宗,連帶易加深青年貧困的問題。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美食外送服務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但產業存在諸多不平等,無法在現行法令下解決。平台業者長期聲稱外送員是承攬制,把多數營運成本、風險甩鍋給外送員承擔,外送員也沒有薪資保障與相關社會保障,只能被迫接受平台給予極低的薪資,夥伴還常常遇到平台無故停權、扣錢的狀況,往往申訴無門。他認為,應跳脫承攬、僱傭的既有思維,設計一套通盤可用的外送行業專用法規。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指出,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競選時承諾「立法保障非典型勞工」,然而至今仍不見派遣專法、部份工時勞工保護法;另外,為了進一步消除部分工時勞工面臨的低薪勞動風險,也著實應加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的立法。此外,為促進勞資關係對等,捍衛「勞動尊嚴」,行政部門應透過有效的政策協助,落實團結權與協商權的效用。
綁票首投族3/紓困對象不斷擴增 學者警告向隅者被剝奪感
教育部大力宣傳紓困4.0中納入大專生,該方案並已經在八月底截止申請,許多學生在本刊街訪時一臉驚訝,直呼「真的嗎?怎麼沒聽學校提過」,而領到紓困金的學生有人的確緩和生活壓力,卻也有人想拿去投資,也還有人要拿紓困金來買機車。「大專生紓困」預算還沒有在立法院審查,各校紓困申請卻已截止,然而基於防弊考量,學校仍沿用「家戶所得」作為審查紓困門檻,導致許多大學生即使工讀機會受疫情影響中斷,也還是領不到紓困金,迭有怨言,甚至還萌生將戶籍從原家庭遷出的想法。新冠疫情陰影揮之不去,對大學生打工族造成影響,但大學附近的房屋租金卻沒有隨疫情調降,對學生經濟負擔不小。(圖/報系資料庫)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不少大學生都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教育部既然要對經濟出現問題的大學生紓困,就不應只以「家戶所得」作為審查門檻,畢竟許多大學生雖來自非中低收入戶家庭,也不必然就代表家境富裕,他們的工讀機會也仍可能受疫情影響中斷。他質疑,教育部口頭雖說「從寬認定」,但卻沒有正式以公文告知校方「如何從寬」,在防弊的心理下,學校就算要學生切結,還是會擔心日後有審查不實的法律責任,在在都凸顯教育部紓困方案為德不卒,他也建議應回歸在野黨主張的「普發現金」紓困作法,才能降低學校的行政成本。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則認為,由於教育部授權各大學自行審查紓困申請案,但各大學又不具與政府系統連線勾稽查證能力,才會沿用過往「家戶總所得」的審查門檻,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但他也提醒,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未能列入紓困對象的被剝奪感可能會越來越大,都會形成對政府更強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惡性循環,政府恐無能力負擔。因此,政府現在該做的事,就是努力設法更精準的挑選出「絕對需要紓困對象」的能力,才能防止不必要的紓困浪費。他舉例,以大學生紓困為例,大學生的工作大都是打工,工時彈性,但目前勞工要投保勞保、就業保險,必須符合有一定雇主者,否則就要加入職業工會,偏偏職業工會又堅持勞工要「全工時加保」,對部分工時工作者保費負擔很重,很多大學生也因此不會想要加入職業工會,也無勞保、就保,政府就不可能掌握這些大學生的工讀是否受到疫情衝擊而失業,更難斷定是否應對大學生打工族紓困,只能視民意壓力多寡邊走邊看,反而更可能形成亂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左)認為,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沒有領到紓困者被剝奪感會倍增,因此政府應思考如何更精準的紓困。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左)則認為,蔡政府紓困政策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審核成本很高,建議應採納在野黨主張普發現金才是最好紓困方式。(圖/CTWANT合成)辛炳隆因此建議政府,應該開放職業工會「部分工時」加保,及「自然人加保」,提高大學打工族的投保機率,不僅能增加大學打工族的保障,也能作為疫情來臨時,判斷大學打工族是否需要紓困的依據,就能避免目前必須將大學生紓困與「家戶所得」綁在一起審查的尷尬。「大學生紓困案」預算還未在立院開審,各大學申請作業就已先截止,也引發外界質疑教育部此舉,是否有意「討好首投族」?但目前也在大學研究所任教的前藍委孫大千認為,他的學生中,確實有不少人原本都有打工,但疫情爆發後工作就被迫結束,經濟面臨壓力。但不論是讓大學生優先打第一劑BNT、或針對大學生號稱將發放最高2.3萬元紓困金,對有困境的大學生而言,都仍只是「杯水車薪」,畢竟BNT要打兩劑才有完整保護力,就算大學生幸運領到最高2.3萬元紓困金,恐怕也只能多撐1個月生計,更別提學生還得辛苦蒐集單據、證明自己確實需要紓困,相當辛苦,也印證在野黨長期批評紓困案欠缺整體規劃、支離破碎,並非無的放矢。他也認為,這些政策頂多只能稍稍減輕大學生對現狀不滿,降低對執政黨的「惡感」,真要爭取首投族選票支持,恐怕還差得很遠。
行政院漏掉73萬「部分工時勞工」 蔡易餘爭取政策滾動檢討
行政院「紓困4.0」上路,立委蔡易餘近日接獲不少勞工陳情,有許多時薪制勞工是納保在公司裡,但工作屬於時薪制,導致「部分工時勞工」被排除在門檻之外,他建議中央滾動式檢討政策,並擴大紓困,將「部分工時勞工」納入紓困。蔡易餘表示,餐廳、飯店、健身房和鐘點人員等「時薪制」勞工,工作受到疫情影響而收入銳減,勞動部應納入紓困。他說,目前經濟部紓困政策只補助正職員工,對有固定雇主但屬於部份工時,沒有任何紓困方案,根據2020年勞動部資料統計,光是這群「部分時間暨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受僱者」,人數約有73萬人。蔡易餘說, 勞動部長近日允諾會研擬政策,預計動用「就業安定基金」,給予部分工時勞工每位補發1萬元,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已經對外公開要求各部會滾動式檢討,未來他會持續要求中央做滾動式檢討並擴大紓困範圍。蔡易餘也提到,目前第一波個人補助核發,已有民眾收到款項,但今年的情況與去年大不同,不該沿用去年模式,應該要擴大紓困。他說,目前紓困方案中,針對「自營工作者及無一定雇主的勞工」進行個人紓困,實際上還有許多需要幫助民眾沒有獲得紓困補助。蔡易餘認為,行政院應該擴大紓困標準,除了2019年度符合資格的民眾外,也應該將2020年度報稅的資料納入補助,只要這2年有1年所得低於40.8萬的民眾,就可以依照投保職業公會的紓困方式給予紓困,幫助人民度過難關、減緩民生衝擊。
誰A走900萬斜槓青年的例假日? 勞動部要開抓違法雇主
為維護勞工權益,勞動部每年進行「工讀生與部分工時勞工勞動條件專案」調查,統計發現,2019年最常違反前三名分別是:未給例假日、未給加班費(延長工時工資)及未給假日工資。勞動部強調,《勞動基準法》是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凡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均屬該法所保障的勞工,不因其約定正常工作時間的長短而有別,有關工資、工時、休假、例假、休息日及請假等勞動條件相關規定,工讀生均與一般勞工無異。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完成的1,092場次的「工讀生與部分工時勞工勞動條件專案」發現,有107件次違反未給例假日、98件次未給加班費(延長工時工資)、以及50件次未給假日工資。官員解釋,部份工時勞工也必須要遵守「七休一」,也就是每七日中至少應有一日的休息,作為例假,但與全時勞工不同的是,除非另有約定,未出勤的例假日得不發給例假日工資。至於加班費部分,官員說,只要超過法定正常工作時間,也就是每日8小時的上限時,雇主應依法發給加班費;另外,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日遇到國定假日時,雇主如果徵得勞工同意而出勤者,工資應加倍發給,但如果原本約定不出勤者,可正常放假,雇主不發給工資,如果雇主要求勞工在這天額外出勤,工資必須加倍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