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林
」 賴正鎰 鄉林集團 台股 涵碧樓 鄉林![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92561/sm-456545ac5e7dae9324e1bc1067751673.jpg)
大老闆過年/地主家庭矛盾似影集《有生之年》 鄉林二代用心靈雞湯增加閱歷
春節連假期間,鄉林集團二代賴廣陽向大家推薦2部影視作品,一是2024年拿下多項金鐘大獎的影集《有生之年》,另一部則是2016年的美國心理劇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希望大家都能迎向嶄新的一年,闔家幸福美滿。今年1月才剛滿30歲的賴廣陽,是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的次子,目前擔任集團副總經理,亦是北市中山區「鄉林中山賦」的專案經理。在他24歲出社會時,就被老爸賴正鎰下放「鄉林山海滙」案場做第一線的銷售人員,之後又轉戰協助都更整合業務。基層出生的他,經常面對客戶在買房、合建,甚至處理遺產分配的家庭難題,也從中看盡人生百態,比同齡人多一份成熟。賴廣陽是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的小兒子,退伍後就進入自家企業做第一線的銷售業務員,現在也負責台北市中山區的都更合建案。(圖/報系資料庫)CTWANT記者提出推薦影視作品的要求時,還以為這位年輕人會推薦好萊塢大片或時下熱播劇,最終賴廣陽交出的是2部心靈雞湯作品。他打趣笑說,每個人因為不同成長和經歷,心理狀態也不同,自己或許沒辦法經歷過,但可以透過影視劇的故事劇情,增加人生閱歷,對工作上也有幫助。首先推薦的是由吳慷仁、鄭元暢、楊貴媚主演的《有生之年》,賴廣陽說,他很欣賞裡面的家常片段,用一些日常的對話表達出家庭裡每個人因為個性和經歷不同,對家人的情感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只是當下可能無法體會。但是在「某個時間點」回頭檢視時,就會發現當年的爭執,對方有些話無法通過語言來讓你知道,只有自己經歷過後,才有辦法體會到那些「有苦難言」的狀態。賴廣陽說,影集設定的「某個時間點」,通常都是無法挽回的遺憾或事件,反應在現實生活中的世事無常,人要開始檢討自己通常都是如此,藉此提醒自己要能夠珍惜當下,並且不要把所有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有生之年》藏有不少家人間的矛盾和令人鼻酸的劇情,賴廣陽分享,除了鄭元暢飾演的二哥意外死後及告別式令人感傷,第2集最後的3分鐘也是他最喜歡的片段,其中爺孫倆對於自家種的「醜釋迦」摘與不摘的對話,同時主角吳慷仁又在遺書上寫下「有生之年,能長這麼大,算不錯了」,體現對家人錯綜複雜的情感和包容。雖只有3分鐘卻令他印象深刻,重播了好幾遍,每一次都有不同感受。《有生之年》由吳慷仁、鄭元暢、楊貴媚主演,真實呈現家庭和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也是去年金鐘59的最大贏家。(圖/TVBS提供)《有生之年》也是他會推薦給很多朋友看的影視劇,他說,當業務這麼多年,經常看到地主家庭的矛盾,長輩有自己的人生歷程,孩子無法理解,為了長輩好,孩子卻又言不由衷,「許多地主家庭都像劇中充滿了矛盾和糾結,有時很想提醒,但說實話沒有立場,因為過去發生過什麼我們不知道,只能像看劇一樣,都是旁觀者視角。」賴廣陽推薦的第二部《海邊的曼徹斯特》,故事講述一個因多年前因自己疏忽讓3個女兒意外葬身火海的爸爸,因自責從此性情大變,但在他的兄長死後,需要去照顧自己十多歲的侄子。賴廣陽介紹,《海邊的曼徹斯特》用一個悲傷的人生故事切入,用第一人稱的角度,體驗一遍什麼叫做活在悔恨之中,又是怎麼樣脫離泥沼。雖然主角在片中的台詞不多,但是從他開口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感受到緊閉心扉和格格不入的氛圍。賴廣陽說解析,劇中2起至親的離世,一個將主角打入谷底,一個將他拉出泥沼,描述著人生中不得不面對的事物,在這之中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又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是全片最讓他深刻思考的地方。片尾叔姪兩在漁船上釣魚的場景,是他最喜歡的片段,賴廣陽說,那是代表接受自己、面對自己和現實,朝下個階段跨出第一步的勇氣,雖然還是能感受到主角內心複雜的情緒,但是人生誰不是如此,只期待過往的經歷和痛苦,能夠化為自己的養分,在未來的日子不留下同樣的遺憾。被問到他是否也曾經歷過什麼痛苦,才因此對心理劇特別有感?他回應,每個階段的人生都有當下覺得困難的事,好比學生時期,念書考試就是當下所要克服的難題,但現在回過頭看,不過就如此,反而好想回去讀書;等他40歲回頭看,或許也會覺得現在30歲的事情沒那麼困難,都只是一個過程。他形容自己是一個不太在意別人眼光,在吃穿用度上也不會特別要求,「內心欲望多,想要的東西就會多,也容易拿人比較,但你會發現,永遠都比較不完。」「我算是心靈富足的人,在成長歷程中,已經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91798/sm-88e25d132b2d8c9c21621db95cc19132.jpg)
小基地悲歌1/業者列小基地開發5大缺點 揭營建業失調「無情現況」
新北市三重一處基地大小僅97坪的建案,因開挖地下室施工不慎,造成兩旁鄰房傾斜、倒塌,各界熱議危老條例帶來的小坪數基地改建潮,讓鄰房塌陷事故頻傳,國土署一句「工程品質與基地大小無關」,業者砲轟「不食人間煙火」。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就點出小基地危老案衍伸的5大缺點,呼籲危老條例應該重新檢討,過小基地應有條件給予容積獎勵。根據雙北地方政府公告,台北市核准危老案共982件,有353件為基地小於100坪的「鳥籠案」,最小基地面積僅16坪;新北市核准危老案587件中,有220件基地小於100坪,最小者僅14坪。危老條例上路至今8年,只要屋齡達30年,地主100%同意,沒有基地大小限制,即可申請危老重建的高容積獎勵,因此讓雙北小基地所造的拔尖建築遍地開花。在北市蛋黃區整合11萬坪土地的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基地大的話,地下室開挖擋土牆的受力面積可以分散,基地越小發生鄰損的情況就越高,所以鄉林沒有一定基地規模不會做,不僅施工困難,蓋出來也不好看。賴正鎰表示,他們有經驗的團隊在進行地下室開挖工程都要很小心,更何況沒有足夠經驗的建商、營造廠,因此沒有一定規模的基地,鄉林不會承接。(圖/林榮芳攝)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也表示,基地太小,施工困難度當然加大,包括工法、機器進出都受限,也因為不符合經濟規模的案子,大型營造廠不願接案,小型營造廠品質難以控管,當然出問題的機率也大幅提高。業界檢討小基地施工難度高,聲浪一片倒,國土管理署13日卻以「工程品質與危老重建面積大小無關」為題強調,小基地都更案在施工過程造成鄰損意外,主因是基地地層軟弱、施工管理不足等,請地方政府依法辦理強化建築結構設計及施工安全品質。不過這一舉動也讓業者砲轟「不食人間煙火」,「施工品質肯定能用錢砸出來,但就實務面來看不符合經濟效益。願意砸錢的最後轉嫁消費者;不願下重本就只能挺而走險施工,容易出現鄰損。」危老條例開啟綠色通關,雙北小基地建案遍地開花,雙北危老核准共1569案,其中有573件、約1/3都是基地小於百坪的「鳥籠建案」。(圖/黃耀徵攝)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則認為,施工品質不能被壓縮,安全不能被折減,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問題不在危老案面積小,而是營建業法未能與時俱進調整,以及整體產業供需失調,光檢討危老條例是因噎廢食,應該強化營造業法對於資本額、承攬範圍等相關規範,讓慣以將本求利的業者自動被市場淘汰,現在營建業普遍過分輕忽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才讓亂象橫生。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則指出,危老案雖能加速都更腳步,但小基地開發卻具備5大缺點,1.零碎地塊開發導致其餘基地難大規模重建;2.造價高,不符合經濟效益;3.緊貼著鄰房施工,鄰損機率高;4.施工環境條件差,難找工人;5.消費者花大錢買房卻買不到好品質。「小基地多半位於巷弄,不好停車、沒有工務所,沒有休息的地方,環境各方面條件都不好,工人也挑案子做,他們比較傾向接大案、天天能上工。」蔡漢霖搖搖頭嘆,小基地能找到營造廠承攬已經不容易了,但就算開高價,施工水準也堪慮,因為現在真的真的太缺工了。營建勞動力失調,為搶工班、工人,還有顧及鄰房安全性,小基地需付出的成本比一般建案更高,蔡漢霖直言,現在危老小案是「一流的成本,蓋三流的品質!」(圖/黃耀徵攝)蔡漢霖強調,確實無論大基地或小基地開發,只要規劃得宜,「理論上」安全都能夠確保,「然而以目前營造勞動市場供需嚴重失調的現況下,小基地個案即使願意花大錢營造,都未必能確保其安全性是無情的現實。」他也提到,8年前制定危老條例時,還沒有這麼嚴重的缺工問題,也無法預見現在台灣營建市場會變得這麼畸形,不能怪當時政府;但,危老條例將於2027年5月落日,相當有機會延長,希望能藉此時機檢討,調整不符合現在時空環境的政策,「這麼小的案子真的值得用容積獎勵鼓勵它重建嗎?或者能有些條件限制。」以他經驗來看,300坪的基地大小,在成本分攤和建築規劃上,是比較合乎經濟效益的開發範圍。如果在政策上能夠適時調整,或許也能夠讓這個市場更健康一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1055/sm-e350a96b9d5c8fa46dd434af60676b9e.jpg)
全台55偏鄉無牙醫 長途跋涉1小時忍痛就診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全台共有157個牙醫資源不足地區,其中55個鄉鎮區無牙醫師執業,以高雄、屏東、台東比例最高。高雄山區6個行政區僅有1間牙醫診所,屏東、台東偏鄉居民則忍受至少1小時車程,跨境尋醫,還有人因此被拔錯牙,民眾無奈嘆道「問題何時有解?」台東縣僅77名牙醫師,有8成集中在市區,鹿野、大武、達仁及東河等4鄉無牙醫。以東河鄉民為例,到市區看診至少得花費1小時車程,由於無固定就醫診所,曾有長輩竟被拔錯牙,自己也不曉得,由於持續疼痛,找別間牙科才發現拔錯了;無力負擔數萬元植牙費也是一大問題。長濱鄉林姓鄉民指出,全鄉只有1個牙醫師,在鄉下生病只能先吃止痛藥,如果沒辦法等,就得開逾1小時車程往花蓮去看診,「偏鄉民眾生病就只能忍耐,這是宿命,能怎麼辦?去抗議嗎?」屏東縣共255名牙醫,屏東市占125名,萬巒、竹田、崁頂、新埤、枋山、車城、滿州、三地門、霧台、泰武、春日、獅子及牡丹等13鄉皆無牙醫。牡丹鄉高士村張姓村民說,最近的牙醫診所在恆春,車程至少1小時,但無法預約,只能現場排隊,常等半天還看不到,只能再往北到高雄就醫,他苦笑說,大家都是這樣痛過來的。高雄市六龜區雖有1間牙醫診所,服務範圍涵蓋桃源、茂林、那瑪夏等山區,即使11位牙醫輪流看診,仍有難以克服的問題。診所創辦人陳俊志舉例,有位臥床長輩臼齒因牙周病需立即拔除,但本身有疾病且張口度低,若在診所治療風險很高,只能聯絡大醫院,再由家屬開車送患者下山,來回一天才解決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89499/sm-547eff2a16b1abaa96a7d18e1e47835b.jpg)
央行打房是買地好時機? 賴正鎰曝:蛋黃區降價15%
「央行這波打房反而對鄉林是利多,我買地的好時機!」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9)日對2025年不動產市況如此說明,由於過去2年建商已「吃飽飽」,今年先消化土地庫存,估計土地交易量減5成,「現在終於被我等到跟地主買地的時機」,觀察蛋黃區地價已降10~15%,蛋白區降幅不止;不過房價降幅上,「蛋黃區不可能跌,蛋白區會跌10~15%」。鄉林集團董事長今日舉辦年度記者會,提及政府的連番打房看來已達到目標,尤其央行去年9月的第7波信用管制最重,痛擊消費者及開發商的自有資金準備率,由於在建商前2年已經買地「吃飽飽」之下,手上庫存都夠了,而去年第4 季賣房速度大幅萎縮下,估計新的一年建商不會再買地,多數開發商保守經營,中小型建商甚至會拋售土地,所以土地市場將量縮50%。賴正鎰透露,有大咖建商老闆聊到,原本每週現金流6億元,9月央行限貸後只剩1億元,「很大的建商老闆跟我在聊,原本每週現金流6億元,9月之後只剩下1億元,「買地一定不會像以前那麼勇敢了!」賴正鎰觀察到多數建商買地不再像以前那麼勇敢。(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話是這麼說,賴正鎰仍滿面風光表示,「中央銀行的限制對鄉林是利多!是我買地的好時機」,他解釋,過去幾年不是不買地,而是不敢買、太貴了買不下去,「現在終於被我等到了!」因為他一生見證房市起伏6~7波,早知如何趨吉避凶,目前觀察到地價都有降,蛋黃區10~15%降幅,蛋白區更不止。何以地價降幅如此明顯?賴正鎰直言,以台中為例,多數地主都是早期種田的田僑仔,「房價起飛最大獲利就是他們這批人,無緣無故就跟著漲價賺最多錢」,如今銀行限制建築融資,建商現金流被砍斷了,自然無法繼續神勇買地,也讓地主終於軟化。至於房價的表現,賴正鎰指出,這兩年房價跳升,在桃園以南到高雄外圍部分地段漲幅高達300%,但反觀雙北地區只漲了30%,相對溫和許多,在剛性與換屋需求下,雙北房市今年維持穩定,預估部分蛋白區房價10~15%降幅,「但是蛋黃區不會跌」。他也提到,2024年第4季後,案場來客量降至5成,成交量更低,銀行放貸緊縮狀況未解除,新的一年建商交屋分戶貸款面臨排隊是必然的,但房市明顯降溫已達到政府打炒房的目的,預估2025年應不會有第8波打房政策。去年全國總推案量約2.4兆元,推估今年推案總量約減3成,總銷剩1.8兆元,呈現「量縮、價穩」格局。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年前交屋潮!12月房市交易回溫 六都移轉棟數創11年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8632/sm-319ceae7702a74f07f1f1dce92b447d2.jpg)
土地價格鬆動、交易量減5成 賴正鎰:蛋白區房價將降15%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9)日指出,最近2個月土地價格已有10%降幅,預估還會繼續往下盤整,2025年土地交易量約減少5成,蛋白區的房價可能將有10~15%的降幅。賴正鎰今表示,第七波信用管制是最重打房,打貸款成數,影響到購屋人自有資金的準備,建商買地也要準備6成土地款,但建商在前2年就已大舉獵地,手上已是滿滿土地,「因此2025年土地交易會縮減,最近2個月地價已有10%降幅,預估還會繼續往下盤整,土地交易量約減少5成。」他也提到,2024年第四季後,受打炒房影響,案場來客量降至5成,成交量更低,銀行放貸緊縮狀況未解,新的一年建商交屋分戶貸款面臨排隊是必然,但房市明顯降溫已達到政府打炒房的目的,預估2025年應該不會有第八波打房政策。在房價方面,他也預估部分蛋白區的房價可能將有10~15%的降幅,蛋黃區則不影響。不過,他認為土地降價對鄉林來說是利多,將加快購地計畫,尤其是新北市泰山區與新莊區的塭仔圳重劃區正在試配地,他看好塭仔圳重劃區發展潛力,「目前鄉林在塭仔圳有5個合建案,還計畫買2塊地以上,也會在三重等地區持續開發土地。」「鄉林已經做好未來5年推案儲備土地量,其中又以雙北地區的都更與合建為主。」他也提到,台中也計畫今年購入3塊土地,增加在台中的推案量。台北市中山區至少還有將近20筆都更案進行中,可望維持每年計畫推案量在200至300多億元之間,其中包括1個月前他宣布要以15年、分6階段推出「中山﹒新松町 新城計畫」,是鄉林的重大計畫。他提到,記者發布會後,詢問電話絡繹不絕,光是這1個月來就接到中山區大量地主表達願意加入鄉林都更行列,「這幾周的周末假日,員工也都加班在跟地主簽約。」已推案方面,彰化員林預售案「鄉林圓頂」,已完銷並在去年12月底陸續完成交屋、認列入帳;雲林斗六預售案「鄉林雲峰」總銷28億元,去年6月推出後,截至12月底,僅剩18戶,銷售破9成,創下當地新價,他希望在農曆年後的返鄉人潮可以帶動一波賞屋購屋潮,預計今年Q1可順利完銷。另外,在台北市中山區「鄉林中山賦」占地1,008坪大基地,規劃五星酒店式服務,銷售成績已達5成,主要客層多為台北市的換屋及置產族群。今年推案部分,Q1推北投合建案位於中央北路,基地350坪,分回總銷約10億元,規劃60戶的飯店風輕奢宅,房型2至3房,坪數為18坪到38坪;接棒在Q4推出的萬華都更案,則佈局20年,最近已經開始拆屋,A+B兩塊基地約2180坪,位於萬大捷運線迦納站附近,可分回總銷約65億元,推26至70坪、2至4房的房型。大陸推案方面,青島、南京已結案,現在就剩成在成都的「涵碧天下」,R6+R4住宅項目可售樓板面積共為73.6萬㎡,加地下室停車場總計為105萬㎡,預期過年後公布第一波R6地塊的房源979戶,總銷約新台幣100億元,Q4接著會推出R4住宅項目,約有900戶,總銷約新台幣109億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9/383649/sm-c09c60238591d6832cf4aa6877022034.jpg)
北市11萬坪史上最大都更案登場 賴正鎰:15年開發總銷高達1.4兆
鄉林集團(5531)董事長賴正鎰今(18)日宣布將啟動台北建城百年以來最大的都更案「中山﹒新松町 新城計畫」,範圍橫跨40多個街廓、共11萬坪土地。賴正鎰高喊要讓大家知道,「民間也能這樣做,不是靠政府」「若能成功,15年後我82歲回頭看,也是人生對台灣的一個貢獻。」「中山﹒新松町 新城計畫」位於新生北路、民權東路、民族東路與松江路之間,範圍橫跨40多個街廓,預計未來含地主分回戶的總銷高達1.4兆元。(圖/林榮芳攝)「中山﹒新松町 新城計畫」位於新生北路、民權東路、民族東路與松江路之間,範圍橫跨40多個街廓、共11萬坪土地,初估都更拆遷戶數逾1.1萬戶,預計含地主戶總銷高達1.4兆元。賴正鎰表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都更案,中山區位於台北市最核心的區域,是最早最古老的建城區域,這裡建築都是60年以上4、5層樓老建築,生活品質不好,發生災害地震會非常危險。他說,過去25年來鄉林深根台北有20多個都更案,原來在吉林路「中山賦」的基地開發近20年,近百個地主,就在今年6月「中山賦」動工銷售後,大家看中鄉林品牌、品質,加速附近老舊公寓所有權人主動來談合作。近半年來已經完成第一階段整合的7個街廓,已整合面積約1.1萬坪,地主所有權人近千人,約600人已簽妥「都市更新合建契約書」。「與鄉林合作除了可以住新房子,價值還能大幅上升,從現在的一坪約50多萬元,未來都更重建後每坪140~150萬元,現在每周都有幾十戶來簽約。」據了解,周邊平均每坪成交單價130~200萬元,其中台北國賓飯店改建案佔地1453坪「國賓皇琚」已站穩 200萬元大關,創中山區最高房價。取名「新松町計畫」,也就是新生北路到松江路一帶,賴正鎰說,受到法規限制,都市計畫純住宅區,平均只能蓋15樓,整個11萬坪會分成6期、15年開發,「未來這一帶將成為台北最高級的住宅區。」會整合這麼快,賴正鎰提到,因為在原本「中山賦」的基地有一小角遲遲無法整合,他很生氣,3年前把它切掉,附近居民看到不願整合就會被切除,所以促成大家積極督更,他稱之為「教訓屋」。他也提到,現在該塊地主反悔請他幫忙,但他不可能為此再次送件重跑2、3年,最後可能考慮以委建方式協助重建。集團副總經理賴廣陽也補充表示,大家積極參與重建合作,除了附近多是郭姓家族地主,整合特快,另一方面也因為今年0403地震後,北市府今年提出額外30%的容積獎勵,目前已經整合6、7個街廓,大多都超越8成都更門檻,朝向11個街廓努力。賴廣陽也提到,未來預計融入美術館、博物館及畫廊等藝文展覽空間,同時計畫引入星巴克、誠品或蔦屋書店、高端診所、麵包店、時尚精品店、超市、藥妝店等高質感生活配套,分布在巷弄裡面。原本8公尺巷弄將轉型為行人徒步區,2、3月有櫻花及黃花風鈴木盛開;3、4月有流蘇花綻放;10月可賞秋楓;11、12月還有無患子樹葉轉黃。「民間也能這樣做,不是只能靠政府!」賴正鎰說,鄉林的經驗和品牌促成這個案子,以前造價每坪12萬元,現在一坪25萬元,鄉林利潤一年不到3%,只賺一點點,都是幫地主打工創造資產價值,當初他也猶豫是否要賺微利,後來覺得人生應該要做一點有意義的事,「15年後也82歲,回台看這案子若能做成功,也是人生對台灣的一個貢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80680/sm-22ea8491d885ea278a9a5e060fc705c1.jpg)
嘉義男持鐮刀追砍親人 強制送醫卻不治!相驗結果出爐
嘉義縣竹崎鄉林姓男子,3日晚上疑精神疾病發作,持農用鐮刀追砍太太和父親,家屬報警將男子強制就醫,沒想到體格壯碩林男在醫院突失去意識,急救無效死亡,今(4日)嘉義地檢署相驗,判定林男為心臟血管疾病發作,導致心因性休克死亡。據了解,昨晚上6點40分,林男疑精神疾病發作,手持農用鐮刀追砍39歲何姓妻子及70歲林父,家屬見狀阻止才未釀成意外,員警和消防人員獲報到場,因林男十分壯碩,警、消合力將林男制伏送上救護車,並送往台中榮總嘉義灣橋分院急救治療,結果林男竟在醫院死亡,家屬接到消息十分錯愕。今天檢警相驗,林男外觀無外傷,依據疾病史及病發狀況,判斷死者為心血管疾病發作,導致心因性休克死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77973/sm-596cbb90b985d8e7e26bed5a6c09c27d.jpg)
半導體領軍狂吸金!台股終場大漲348點 「這檔」爆量逾30萬張第一
美股前一交易日全面收漲,台股今(22)日以大漲243.87點開出,指數開高走高,盤中最高達23019.04點,最低22799.53點,加權指數終場大漲348.66點,以22904.32點作收,漲幅1.55%,收復5日、10日線,成交量3437.44億元。半導體族群今日扮撐盤要角,台積電(2330)今日開盤跳空漲至1035元,盤中最高漲35元至1045元,漲幅逾3%,終場收在1040元,上漲30元,漲幅2.97%。鴻海(2317)收203元,上漲0.5元,漲幅0.25%。聯發科(2454)收1310元,上漲45元,漲幅3.56 %。廣達(2382)上漲3元,收297元,漲幅1.02%。台達電(2308)收394元,上漲13元,漲幅3.41%。日月光投控(3711)收156.5元,上漲3元,漲幅1.95%。另外,神準(3558)、德律(3030)、鴻準(2354)、金寶(2312)、緯穎(6669)、金像電(2368)、偉訓(3032)、正崴(2392)、嘉澤(3533)等多檔AI個股也聯手攻高。泰金寶-DR(9105)延續近日強勢表現,今(22)日終場成交量逾30.9萬張,股價大漲近4%,成為台股今天成交量第一大個股。近期夯股神達漲勢也十分剽悍,以83元開出、上漲3.1元,盤中最高一度來到86.8元,再創歷史新天價,終場收在83元,上漲3.8%,成交量破21萬張。漲幅前5名個股為,華冠(8101)上漲1.25元,漲幅9.96%。永崴投控(3712)上漲6.3元,漲幅9.94%。中釉(1809)上漲2.1元,漲幅9.91%。正崴(2392)上漲7.2元,漲幅9.9%。金寶(2312)上漲2.9元,漲幅9.9%。跌幅前5名個股為,吉茂(1587)下跌4.75元,跌幅9.98%。鋐寶科技(6674)下跌1.55元,跌幅4.88%。三商壽(2867)下跌0.3元,跌幅4.3%。鄉林(5531)下跌0.5元,跌幅4.27%。聯昌(2431)下跌0.7元,跌幅4.08%。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77793/sm-1a65f342d98ffe52777ab6ac461b4746.jpg)
億泰銘旺科等五檔22日恢復融資融券 這六檔暫停
證交所21日公布,有六檔個股的每股淨值低於票面於22日起應暫停融資融券交易;同時另有五檔個股的每股淨值回復至票面以上,應恢復融資融券交易。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據「有價證券得為融資融券標準」第4條、「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第22條及第23條規定,審核上市公司(不含金融控股公司)公告並申報之113年第3季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資料,符合暫停與恢復融資融券交易之有價證券調整名單如下。每股淨值低於票面,應暫停融資融券交易之有價證券共有6種:燁興(2007)、吉祥全(2491)、精金(3049)、立德(3058)、金萬林-創(6645)、新天地(8940)。其中,觸控面板廠精金(前稱和鑫光電)於11月初成交噴量,今天收盤股價11.20元,上漲了0.20元,漲幅達1.82%;燁興收盤價10.10元、金萬林收在27.95元、新天地22.80元,皆為平盤;吉祥全收在12.50元,下跌0.10元,跌幅為0.79%。立德收在17.15元,下跌0.10元,跌幅為0.58%。每股淨值回復至票面以上,應恢復融資融券交易之有價證券共有5種:億泰(1616)、銘旺科(2429)、隆銘綠能(3018)、揚智(3041)、鄉林(5531)。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77750/sm-7084ff87c3fe9034f6e27e02e7401f8b.jpg)
台股終場挫132點力守季線!電子權值股倒一片 這1族群逆勢強撐
美股前一交易日有漲有跌,台股今(21日)日以下跌16.7點開出,指數開低走低,午盤一度翻紅,最高達22708.57點,但由於權值股疲軟,終場下跌132.7點,以22555.66點作收,險守季線,跌幅0.58%,成交量3486.92億元。台積電ADR下跌0.69%,收在188.36美元。台積電(2330)早盤以1020元開出,今日開低走低,盤中最低觸及1010元,終場收在1010元,下跌15元,跌幅1.46%。權值股普遍下挫,鴻海(2317)收202.5元,下跌3.5元,跌幅1.7%。聯發科(2454)收1265元,下跌10元,跌幅0.78%。廣達(2382)小跌1.5元,收294元,跌幅0.51%。台達電(2308)收381元,下跌5.5元,跌幅1.42%。日月光投控(3711)收153.5元,下跌1.5元,跌幅0.97%。類股上漲方面,多由傳產撐盤,如玻璃、營建以及航運等。玻璃族群衝最高,漲幅6.68%。其中,台玻(1802)漲勢最為強勁,漲逾半根停板,漲幅8.03%,中釉(1809)同樣漲逾半根停板,和成(1810)、冠軍(1806)約漲1%。營建族群部分,櫻花建(2539)亮燈漲停,皇翔(2545)、鄉林(5531)、華健建(2530)皆漲逾半根停板,皇普(2528)、新美齊(2442)、三地開發(1438)、宏璟(2527)、長虹(5534)、三發地產(9946)及富華新(3056)漲幅為3至4%。至於航運族群,貨櫃三雄勁揚,萬海(2615)漲逾1%,陽明(2609)、長榮(2603)漲逾2%。漲幅前5名個股為,興能高(6558)上漲2.8元,漲幅9.95%。神達(3706)上漲7.2元,漲幅9.9%。盛達(3027)上漲3.35元,漲幅9.87%。櫻花建(2539)上漲5元,漲幅9.86%。達方(8163)上漲4.5元,漲幅9.83%。跌幅前5名個股為,展達(3447)下跌9元,跌幅10%。力銘(3593)下跌0.84元,跌幅9.92%。虹光(2380)下跌0.48元,跌幅9.66%。日成-KY(4807)下跌1.35元,跌幅5.93%。晟銘電(3013)下跌7元,跌幅4.52%。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71506/sm-969a4716ea18ebe1ff59a999a6e3c2b9.jpg)
午盤上下激盪!冠軍建材高層涉侵占貨款、逃漏稅 股價一度重挫逾6%
台股今(24)日以23446.64點開盤,上漲111.88點,但隨後指數出現回調,波動在平盤附近。經過一波拉抬後,指數一度回升至平盤之上,但不久後再次翻黑,再度陷入震盪。各類股中,資訊服務和玻璃族群表現突出。另外,昨天爆出高層疑似侵占貨款及逃漏稅醜聞的國內知名磁磚大廠冠軍建材(1806),今早股價一度重挫逾6%。台股午盤在盤面震盪、多空激戰,午盤下跌7.97點或0.03%,來到23326.79點。截至上午11時半,資訊服務類股上漲2.66%,玻璃族群上漲0.97%,居家生活類股漲0.97%,半導體漲0.27%。知名磁磚大廠冠軍建材(1806)被曝高層疑似侵占貨款及逃漏稅,新北地檢署昨(23)日指揮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對公司展開大規模調查,帶回董事長林榮德等6人偵辦。檢方認定王姓董娘涉違反《證交法》非常規交易、《稅捐稽徵法》、《商業會計法》等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林榮德與擔任總經理、董事長特助的兒女等3人,分別諭知以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交保候傳。冠軍建材公司23日晚間發布重訊,強調公司營運正常、事件對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會全力配合檢調單位調查。冠軍建材今日股價大幅下挫,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截至上午11點半,股價來到10.9元,下跌0.65元,跌幅達5.63%。冠軍建材成立超過50年,為台灣磁磚業龍頭企業,擁有三大品牌「冠軍磁磚」、「馬可貝里」、「安心居」,行銷通路遍佈全台,擁有超過500個銷售據點。營建類股今日也呈現疲弱走勢,僅有少數個股逆勢上揚,包括三地開發(1438)、三洋實業(1472)、寶徠(1805)、新建(2516)、皇普(2528)、達欣工(2535)、櫻花建(2539)、皇昌(2543)、根基(2546)、、遠雄(5522)、鄉林(5531)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66321/sm-8f3f5182df974a16aa3c516764ee0336.jpg)
民生用電凍漲!工業用電卻調漲最多14% 賴正鎰:旅宿業恐怕撐不住
針對此次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議,民生電價維持凍漲,卻再度大幅調漲工業用電的電價14%。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這三年來歷經四次調整電價,多數旅宿業卻不敢調整房價,只能自己吸收增加的成本,今年以來國旅市場已呈現疲軟狀態,業者的人力成本及營運管理費用不斷上升,如今再次面對電價大幅調整,恐進一步加劇經營困難,他很怕相關旅宿業若撐不住,恐怕會棄守轉售做都更,改蓋住宅大樓或商辦,間接削弱旅遊需求。賴正鎰指出,自2022年至今,工業電價已歷經三波調升,累計調幅達48%,此次若拍板進行第四波調升,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將高達68%。這不僅是對工業用戶的重大挑戰,也必然對服務業、觀光業及相關行業產生連帶影響。尤其是高耗能的飯店業,經營成本持續增加,恐對價格政策及消費者需求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抑制國內旅遊市場的成長。他強調,國內經濟正處於復甦關鍵期,應盡量減少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以助力市場回溫。他呼籲政府在電價調整的同時,能考量對特定產業的補貼或優惠政策,協助觀光、飯店等服務業度過難關,以促進國旅發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他進一步指出,根據過去幾次電價調整的經驗,飯店業的電費負擔每次都顯著增加。例如,在2022年工業電價首度調升15%後,多數飯店每月電費增加至少10至15萬元,這對於那些客房數量較多的飯店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到了2023年,工業電價再次上調17%,部分大型飯店每月電費支出甚至增至近百萬元,直接侵蝕了業者的利潤空間。今年3月的電價調整後,今年十月又要對工業用戶做出高達14%的調幅,對飯店業的經營壓力可謂雪上加霜。就他了解,根據統計,2023年飯店業每月電費支出相比調漲前又增加了15至25萬元。如今,這次若再進行電價14%的上調,預計每月電費可能再增加20萬元以上,累計自2022年以來,整體電費支出增幅接近翻倍。這對於已經在疫情影響下復甦緩慢的飯店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進一步抑制業者的經營意願與國內旅遊市場的復甦動能。賴正鎰再次呼籲政府,在考量電價調整的同時,應多關注觀光旅遊等高耗能服務業的承受能力,並適時提供支持與補貼,減少對業者經營的衝擊,確保產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他認為綠電發電成本每度電高達4.8元以上,台電花高價去買綠電,卻要將增加的虧損成本轉嫁給全民負擔,這是不公平的,如果要漲電價的話,應該要連同民生用電一起漲,這樣才公平。他說,工業大國英國最近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他呼籲政府也應該全面思考能源政策,逐年捨棄發電成本高的燃煤及天然氣,恢復使用核能發電,比如說核一及核二,核三繼續使用,並考慮讓核四恢復使用,將占比42.2%的燃煤降到20%,而核能發電能占比增加到30%,這樣才能真正穩定供電及有便宜乾淨的電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51158/sm-fb7b56a88437b4bdc505b49bfd09defa.jpg)
建商忙補貨1/房市熱警告!上半年建商推案大爆發 購地金額也大增134%
今年房市持續火熱,不少建商董座坦言「看不到跌勢!」數據會說話,CTWANT記者委託591平台和商仲世邦魏理仕,進行建商推案與獵地的最新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七都新推案件數和總銷金額,雙雙比去年下半年增漲逾2成;也因為案案順銷,建商開始大舉獵地補庫存,今年上半年全台建商購地金額高達79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34%。今年上半年台股指數屢創新高,游資充沛,再加上台積電、AI科技股話題,撐住國內房市表現。(圖/報系資料庫)「房市看不到頂!」6月底愛山林(2540)董座祝文宇接受媒體採訪,對市場看法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現場記者訝異,懷疑是否誤聽;興富發集團旗下潤隆(1808)總經理林暐鈞近期受訪也直言「房市看不到悲觀、下跌的情況」;就連第一線銷售的代銷龍頭海悅(2348)董座黃希文也都說,這波房市強勁買氣,短時間內不會退散;鄉林(5531)董事長、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更是直白用「我自己也看傻眼!」來形容這波房市熱度。 回顧這波房市景氣循環,2022上半年在通膨預期、造價上揚與台積電擴廠話題利多刺激下,房價漲勢凌厲,就連房地合一稅收也創下上路以來新高,不過下半年受到通膨惡化、股市跌跌不休、利率升升不息衝擊,房市由盛轉衰;為防止預售短期炒作,2023年1月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讓預售市場2023上半年銷售持續萎縮,不過下半年推出新青安房貸促進成屋銷售,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台股屢創新高、熱錢滿溢,房市自去年下半年反彈、今年飛高高。去年下半年房市就反常不受總統大選影響,到今年更反彈衝高、順銷的情況更加明顯。(圖/林榮芳攝)CTWANT根據591新建案平台統計六都及新竹(七都)推案件數和總銷金額,2022下半年共推出857件新案、總銷金額1兆1211億元;到了2023年房市降溫,推案也跟著放緩,上下半年推案件數分別不到750件,不過因為價格持續走揚,總銷金額落在1兆元上下;由於去年下半年房市好轉,今年上半年建商推案放量,推案數884件、總銷金額1兆2319億元,分別較去年底成長2成多。591新建案總編輯李忠哲表示,今年Q2確實推案大爆量,關鍵除了高房價推升總銷金額外,建商對市場樂觀積極加碼,因此329、520等檔期的供給皆屢創新高。觀察各縣市可發現上半年以桃園和台南表現最搶眼,兩地除了房價基期相對親民,同時也擁有大量重劃腹地可供開發,加上大量就業人口擁進,建商自然不會錯過良機。 建案順銷也為建商增添信心、加快獵地速度,CTWANT也委託商仲世邦魏理仕統計近年全台建商單筆超過3億元之購地件數和金額,2022上半年以前房市大好去化不少土地存貨,下半年房市雖降溫,但補庫存需求仍帶動46筆、622.8億元建商購地交易;2023年上半年掉至30筆、341億元,下半年房市回溫,建商購地也開始增加,共40筆、455.7億元;2024年更是大爆發,上半年共64筆、7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34%。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分析,2023上半年建商購地金額341億元,創6年來同期新低,主要是在借貸成本上升與房市買氣不振的背景下,建商對於土地儲備普遍採行保守策略。然而自去年下半年起,住宅交易持續回暖,部分建商開始擴充土地庫存,至今年上半年建商於全台購地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增134%,交易筆數亦呈現翻倍成長,顯示土地買賣市場強勁反彈。 不過今年6月央行調升存款準備後,將使銀行拉高授信門檻,李嘉玶認為,建商是否能順利取得貸款,土地位置與建案規畫尤為重要,恐也對中小型建商造成更大的資金壓力。 展望下半年房市,李忠哲認為政府態度是關鍵,雖然目前已有央行限貸、新青安「一生一次」走在前,但仍難擋這波景氣洪流,房市價量依然是一路向前衝,短期內若無重大事件或更強力的打炒房政策阻攔,估計這波多頭氣勢將繼續延續下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48231/sm-5447792636d61b76808266d1e23a51cd.jpg)
房市越打越高建商也看傻 賴正鎰:估未來3年持續穩健
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今天指出,營造成本居高不下,就算政府接連打炒房,但效果有限,房市今年仍逆勢而上,他自己是開發商也很傻眼,不過被管制長達5年的回流台資,今年8月起將逐批鬆綁,多數可望投入股市與房市,下半年新推預售案銷售會加快、大面積及整棟的新商辦行情看俏,且政府預告軍公教明年將再調薪,若帶起新一波物價,他預期不動產市場未來3年持續穩健。根據各不動產開發公會的申報開工資料統計,六都在今年上半年推案戶數約4.41萬戶,比去年同期的4.57萬戶小幅減少3.6%。其中以新北市和台南市預售推案戶數減幅達2成最明顯,其餘各都會區與去年同期相比的表現,以台中市年增14.6%最多,高雄市年增11.2%次之;台北市則因為都更案件增加,推案戶數年增8.2%。儘管六都預售市場的推案總戶數稍減,但總銷金額的規模卻一舉突破兆元,達到1兆1807.4億元,相較於去年上半年的表現,成長21.5%,其中又以高雄市的總銷成長高達56%,幅度居冠,房價補漲效應最為明顯。賴正鎰說,儘管政府持續打房讓投資客縮手,但碳權實施、電價調整,營建成本,墊高房價,原本期待政府打房後,觀察房價回檔再撿便宜的首購族,眼看今年房價絲毫沒有鬆動,擔心再等下去,恐追不起房價漲幅,因此趁著低利及新青安方案紛紛進場,加上台商回游資金推升股市指數飆上2萬3000點,房市搭順風車。為何高房價,還是有很多人前仆後繼搶著上車?賴正鎰透露,今年上半年賞屋來客平均每周都有超過4、50組預約客人,成交比約4:1。從來客量與背景分析市場,上半年看房後會成交的2大族群,一個是游資太多分散置產,另一個則是首購與換屋族。都是預期房價續漲,深怕將來更貴買不起,部分開發建商與代銷業推低首付來迎合新青安政策,才能創造出高成交率。他指出,在通膨未消、房價續漲的預期心理,台灣房市買氣不墜,不僅六都建物買賣轉移戶數在今年上半年創下近11年新高,光是六都的預售新案總銷金額也高達1.1兆元,預估今年仍是「量穩、價微揚」格局,在房價續漲下,全國推案總銷可望突破去年2.1兆元,挑戰2.3兆元。明年即將進入縣市長選舉年,如今土地及營建成本還在高點之上,要持續觀察政府是否會再推出新利多政策,或持續打壓房市,他相信多數開發商在獲利空間不斷遭壓縮情況下,不排除放緩推案速度或預售案部分樓層封盤,拉慢銷售速度。下半年房市哪裡最被看好?賴正鎰分析,政府協助高科技業回台投資,從北到南都有科技業增設新廠,受惠AI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台中市爆量推案及高雄房市補漲飆升,形成中、南部兩大科技重鎮,帶來龐大的年輕就業人口,創造新一波人口紅利,絕對是最具增值空間的城市,商辦大樓也會是推案重點。展望明年房市,賴正鎰點出6大趨勢,(一)受到電價調漲影響,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大,因營建成本持續波動,明年房價欲小不易;(二)科技房市大利多,南台灣房價快速起飛,科技設廠周邊房市更熱門;(三)土地、建材漲勢不斷,建商轉攻都更合建與危老市場,雙北都更合建及危老重建案量將暴增;(四)央行加強六都及新竹縣市購屋信用管制,置產買盤向七都以外區域延伸;(五)電商及科技業擴廠需求,帶動商辦、工業地產需求,商辦、廠辦產品大力崛起;(六)政府續推社會住宅,推動新興重劃區的捷運交通建設,也會刺激拉升當地房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43690/sm-79a1cee3ba957665bbd5f0e9436c054a.jpg)
發哥分手凱悅1/興富發金山飯店全速拚改嫁 本土業主常因「這原點」鬧不合
上市建商興富發(2542),不只獵地速度快狠準,提分手也迅雷不及掩耳。與國際飯店品牌凱悅酒店集團合作的「新北金山凱悅渡假酒店」,原訂年底開幕在即,卻於3日傳出「理念不合」,結束合作關係,現在新品牌還在洽談中,依舊喊出要搶在2025年農曆春節前見客。本土業主分手國際酒店品牌非頭一朝,業者分析,雖簽署全權委託管理,但台灣業主干涉性較高,「我交了這麼多管理費,我不能管?」的心態,常成為合作告吹的關鍵。8日,社群中轉傳一張金山凱悅員工舉行的「摘牌儀式」,一行7人站在「Hyatt金山凱悅」的logo前留影,紀念這胎死腹中未能開幕的飯店;另有員工臉書抒發遺憾,「做了一場很美的夢,夢裡有很棒的團隊…各司其職發揮所長,就是為了讓這個閃亮的品牌…但忽然間被一腳踹醒…」金山凱悅於2020年動土,規劃打造五星級度假溫泉旅館,對外宣稱將於今年第三季見客,臉書發文時間還停留在5月30日,據CTWANT記者了解,員工無預警在6月3日被告知4日後團隊將解散。同日,業主興富發便發聲明表示,「興富發集團和凱悅酒店集團,針對新北金山凱悅渡假酒店(Hyatt Regency Jinshan Resort)已合意終止合作關係。」「目前正與全球高端酒店連鎖品牌洽談中。」震驚業界。據CTWANT記者了解,金山凱悅員工無預警在6月3日被告知4日後團隊將解散,網路上也出現一張員工與LOGO的合影並自嘲是「摘牌儀式」。(圖/翻攝自GHA Discovery(Global Hotel Alliance 全球酒店聯盟「探索之旅」 - 忠誠計劃討論區) 臉書)雖掛國際酒店品牌經營,但除總經理由品牌方指派,往往在聘請員工仍會由業主方聘僱。記者找到金山凱悅總經理William,他回應,「不方便提供任何訊息。」由於遭資遣員工簽有保密條款無法多談,其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臨時換牌最快仍需至少半年重新與新品牌接洽、簽約到開幕,為了節省空窗期的人力支出,興富發寧可先解雇員工,從長計議,且籌備期間員工資歷大多不到1年,付出小額資遣費便能止損。記者實地走訪北海岸環金路上的金山凱悅,建築外觀已完工,內裝尚在趕工中,工人忙進忙出。雖然已正式宣告與凱悅解約,但建築外觀上的「凱悅酒店HYATT REGENCY」還來不及卸下。根據目測工程進度,就原本合作計畫,金山凱悅想在第三季順利試營運,難度是相當高。事實上,本土業主和國際酒店品牌「分手」並非首例。2005年,涵碧樓就跟合作長達5年的飯店管理集團GHM鬧翻,當年雙方對於破局原因各有表態,甚至涵碧樓董事長賴正鎰還與GHM互提仲裁索賠3.1億元。2018年,新北市中和福朋喜來登飯店在萬豪國際集團的SPG訂房網站上,因所屬地區被冠名為「中國台灣」,惹怒業主聯邦企業集團、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的3個兒子林鴻堯,林鴻堯不惜支付可觀違約金都要向萬豪集團解除授權合約,之後便將飯店更名為「瓏山林台北中和飯店」自行經營。高雄萬豪酒店2020年試營運前夕,也曾因「喬不攏」,臨時更名由朕豪酒店營運,後來才又改回高雄萬豪酒店。據了解,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斥資約370億元興建「義享天地」,由於酒店已取得政府核發的執照、員工籌備長達1年多,卻因為還得符合萬豪嚴格的品牌規範與逐一審核,龐大人事成本壓力讓林義守霸氣決定以「朕豪」先營業再說。本土業主和國際酒店品牌「分手」的還有,2005年,涵碧樓與國際飯店管理集團GHM,當年雙方鬧翻甚至連鄉林集團、涵碧樓董事長賴正鎰也在媒體上隔空與GHM互槓。(圖/報系資料庫、記者劉耿豪攝)本土業者興建飯店並與國際酒店品牌合作,大多是委託對方「全權經營」,可以借重對方的國際品牌形象、全球行銷業務通路達到集客目的,在飯店人才訓練、營運標準作業流程,亦全由對方包辦。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暨會展行銷管理系講師王聖傑分析,台灣發生本土業主與國外酒店品牌合作在初期就破局的案例不在少數,畢竟台灣業者和海外業者的經營理念及對成本有不同的考量,例如品牌方會希望調整到完美在對外公開,但業主端有成本壓力,每年須繳交龐大的顧問費、品牌授權費。也有業者在剛跨業初期、無飯店管理經驗時,先加入國際品牌從旁學習觀察,等羽翼豐滿後,再轉為自有品牌的商業策略。另有待過國內外飯店的總經理分享,歐美業主對於全權管理的認知度較高,台灣業主雖全權委託品牌方經營管理,卻又因每年必須花上高額管理費,普遍有「我的飯店、我出得錢,我不能管?」的心態,當業主方和品牌方都比較強勢時,涉入性高又沒這麼多的信任感時,就會產生「理念不合」。他也分析,通常給予品牌方會有基本管理費、商標授權費、國際行銷服務費,另外還有毛利獎金,若是從品牌方官網訂房還會再扣佣…等等,加入國際品牌需有總營收7、8%的開支,因此業主「真的很想管!」興富發13日股東會,不少股東也關注此案發展,甚至認為目前兩岸局勢不穩、飯店業經營困難,建議腳步可放緩,甚至改作養生宅、度假宅。對此,興富發副總廖昭雄回應,金山飯店是6年前開始規劃,鄭總裁非常看好金山區域五星級飯店的發展,因此將原先規格提升,也希望品牌定位等級能提高,但與凱悅集團的認知上沒有共識,所以雙方才合意終止合約,沒有違約金的產生。金山飯店已於上個月拿到使照,儘管還在洽談新品牌,仍喊出將於今年完工、拚2025年農曆春節前開幕的目標。另外,廖昭雄也回應,高雄凱悅飯店則會照原定計畫進行,預計明年底完工。其餘因涉及商業機密,無法回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35173/sm-0a4687abf0a1ee91677700f560abbb08.jpg)
403震出新都更2/增加獎勵容積滿足「室內1坪換1坪」?專家業者看法兩極
403地震後,台北市長蔣萬安喊出將進入「大都更時代」,強調透過都更8箭、提高容積獎勵等方式,加大力道推動都更。危老時程獎勵今年5月起將從10%降至1%,並於2025年落日,是否延長引發各界議論。對於是否支持再提供獎勵容積加速都更,CTWANT詢問多位專家和業者想法,有人倡議提高獎勵「公辦都更及超大規模都更」,也有人認為恐助長貪念阻礙都更進度。在目前很難達到「室內1坪換1坪」的條件下,使得都更常在坪數分回上卡關,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以來便推動「都更5+2箭」,只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整宅、海砂屋及耐震力不足有明顯危害的建築,就由原本的1.5倍容積獎勵,拉高到1.8倍至2倍,鼓勵危老建築加速都更;這次地震後,也有不少立委針對即將落日的危老容積時程獎勵,研議延長獎勵時間,容積似乎成為都更萬靈丹。李同榮認為給予危屋容積獎勵,縱使讓地主佔點便宜,但政府也才更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加快整體都更腳步。(圖/CTWANT資料室)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就認為,近年來隨著工料雙漲及所有權人被養大的胃口,原本齊頭式的容積獎勵上限已顯得不夠用,政府在無法實質拿出公帑補貼又得兼顧民眾居住安全與促進都市再發展的職責下,提升「公辦都更」與「超大規模都更」的容積獎勵確實是一條道路。孫振義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都更案,公部門更容易綜合考慮各方利益,確保符合都市發展規劃和環境永續原則,同時也確保民眾得到公平的分配、弱勢族群也能受到應有的安置,值得政府提高獎勵上限創造雙贏局面。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也認為,最好能再增加10~20%的容積奬勵,「目前談判最大困難在於與地主的分配,營建成本大幅上漲150%,以現在很多地方建商、地主46分,建商根本承擔不了營建成本,容積若能增加,能讓地主換回多一點的坪數,建商也有更多容積在未來出售補貼營建成本,雙方都更有意願促成合作。」「目前總容積不得超過基準容積2倍上限,勢必突破天花板!」他建議,土地面積超過500坪以上,可從5~20%階梯式遞增,尤其上千坪以上基地,可提供超過20%容積獎勵加速大面積都更,「大面積土地開發的獎勵最重要,不要老是開發200~300坪,對整個都市景觀、未來都市發展都沒有幫助。」不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擔心「大方送容積」,形同「老屋大樂透」,恐助長地主「重建『保底』1坪換1坪」的期待,改從「1坪換1坪起跳」。「大家原本覺得海砂屋給了額外30%容積獎勵後會比較好談,結果搞到現在還是很難,證明多給容積大家只想分更多。」他形容,好比桌上有5顆鑽石,建商與地主都想分3顆,此時有人又往桌上加了1顆以為能解決問題,但這時建商、地主可能有人不只想要3顆,而是4顆,只留2顆給對方,「容積有限,人性貪婪無底限」,反而更僵持不下。「看看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市府拼命將容積獎勵給好給滿,分回的權狀面積已經是原本的1.1倍了,資產價值也跟著翻倍,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大家還是想著不花錢換新房,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台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說。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容積獎勵給好給滿,評估重建後地主的資產價值大幅提升,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引發地主不滿,因此也有專家認為送容積達不到加速都更的效果。(圖/CTWANT資料室)蔡漢霖認為,老房跟老車一樣,修到不划算時就差不多該自費換新,等政府贈送容積不用花錢換新房才肯動,相當不合理,有房子的人子子孫孫都能免費房子舊換新,沒有買房的人剝奪感會更嚴重;再者,容積獎勵也會助漲房價,現已見預期老屋重建能大賺一筆,老屋成交價急起直追新房,新房也會認為開價應該要比老屋高,變成惡性循環。儘管如此,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仍認為,提高容積率縱使會讓危屋佔點便宜,但這樣一來,政府也才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至於大家認為會妨害都市正常發展空間,他質問,畸形的危老政策,東一塊、西一塊,對都市再生不是更蒙上陰影?他也強調,提高容積不是通通有獎,只針對鑑定後的危屋,雖說給危屋1坪換1坪,但營建成本仍然須考慮由地主負擔;容積有餘額,政府可當社宅用途或建立危屋全面檢核之循環基金。雖對增加容積獎勵持保留態度,但蔡漢霖認為部分地區的建蔽率可適度放寬。例如繁華鬧區最值錢的就是1樓店面,重建後因建築退縮、車道公設等法規限制,讓最有價值的1樓店面沒辦法分回原有面積,更何況是還有違建、外搭營業空間的店舖,使得做生意或有龐大租金收入的1樓地主都更的意願自然較為低落。「重建後店面大幅縮水,往往剩不到原來面積的一半,造成都更困難,即便提出分給地主比重建前更多的室內坪數,但部分在1樓,部分在樓上,也不一定能達成共識。」他認為在繁華的鬧區、1樓店鋪具有可觀價值的地段,如能適度放寬建蔽率,退縮少一點,讓重建後的1樓空間能不要減少太多,或許能加速解決都更卡關的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34092/sm-7a23702ecdab61ef66603c2ea9de6d0b.jpg)
電子股2日熄火 台股盤中跌逾150點唯營建股多檔亮燈
美國聯準會最新宣布利率按兵不動,加上超微、美超微財測不夠強,引發美國半導體與AI族群出現賣壓,美股1日跌多漲少,台股2日開盤以20360.67點開出,隨後下跌百點,最低跌到20237.62點,權值股和AI股都熄火,反倒是營建股有多檔飆出亮燈漲停,航空觀光股也相對強勢。5月1日為勞動節休市一天,但金管會在4月30日證實,台股加權指數因台積電(2330)權重超過3成已滿46天,達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窄基指數」的標準,將被撤銷交易許可,美國境內投資人包括散戶及法人皆不得交易大小台指期,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外資集團仍可透過其他地區子公司來台交易所以「影響有限」。金管會表示,台灣的外資交易人中,九成來自新加坡、香港和英國,境內美系外資僅占0.7%。但回顧2021年,也曾發生台積電權重過高,被歸類為窄基指數後,台積電長達一年半遭外資賣超,當時大盤也從16571點跌至12856點。台積電、鴻海(2317)在2日股價相對低迷,維持小跌在1.5%左右,電子五哥分別有1到2%的跌幅,反倒是觀光、航空股一片亮紅,超市量販等內需概念股也是一片漲聲,營建股更是多家亮燈漲停,像是遠雄(5522)漲停在80.6元、鄉林(5531)13.45元,皇昌(2543)54.3元、隆大(5519)52元,大將(1453)25.05元,上曜(1316)22.3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