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部落
」 阿里山 阿將的家鄒族少年戰勝賀伯颱風 用27年光陰成功「回到從前」
阿里山上有處「阿將的家」,該處主人現年60歲的石光將(阿將),他從27年前開始,為了找回兒時中的鄒族部落氛圍,一路胼手胝足開拓該處,和妻子兩人共同打造出出人人稱羨,且讓許多人遠到而來的「仙境」,而這背後其實還有一段鮮為人知卻動容的故事。
阿將的家2/不只是一家阿里山咖啡廳 家族使命傳承鄒族文化
政府近幾年一直推廣「地方創生」概念的政策,希望各自發揮地方特色,發展出適合在地的經濟模式,讓年輕人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尤其能讓年輕人回到故鄉,兌現對故鄉的愛與責任。「阿將的家」主人石光將(阿將)從27年前,其實就已開始落實地方創生概念,並成功傳承第二代,形成一個咖啡經濟圈,更重要的是阿將一家人有傳承鄒族文化的使命感,在穩定的經濟基礎上,以「阿將的家」作為媒介,向全世界介紹鄒族文化。「阿將的家」宛如人間仙境,就連日本大明星福山雅治擔任台灣的觀光大使時,都向經紀人指定要求住阿將打造的小屋。阿將說,福山雅治入住後,曾透露「阿將的家」讓他想到以前外婆家氛圍,當時福山雅治也因此很開心唱了整晚3個半小時的歌,歌聲感動當晚在場所有的工作人員,以及阿將一家人。不只福山雅治來過,就連總統蔡英文也來參觀過。阿將還回憶,他還接待過黑道家族到訪,整家面惡心善,生活起居上都相當有禮貌,連抽煙、喝酒等細節,都會一一向自己詢問,相當特別的經驗。另外,有西班牙遊客來這後,讚嘆這裡有巴塞隆納的風格,之後西班牙籍藝術家們,一個介紹一個來這裡入住度假,並與阿將互相交流創作。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物?阿將說,有次三代同堂的家族到「阿將的家」度假,過一晚後,家族最大的長輩請自己過去,竟直接允諾贈送其家中價值百萬元的檜木材料,希望這些木材能在這裡發揮最大價值,一面之緣卻能獲得如此寶貴的物品,真的是人生奇遇。他說,總是要求自己或女兒們,要秉持著「來的客人就是我們的老師,激勵我們,讓我們學習成長」的觀念,希望讓「阿將的家」永遠維持最好的待客水準。「阿將的家」如今這麼成功,但將嫂在採訪中也分享,其實阿將回到部落初期,相當辛苦,當時老大剛出生,台北的遊艇公司曾寫信來,稱希望薪水加倍,期盼阿將能回公司協助,當時以公司開出的條件,阿將30幾年前就可以躋身百萬年薪一族,但他不為所動,就想繼續留在部落。將嫂說,夫妻為此吵架多次,最後在某次爭辯中,她深刻了解阿將就是想回家、回部落,從此不再討論,全力支持阿將的想法。阿將說,自己到過台北,看過遊艇公司的經營方式,他很有感觸,在山上不會沒希望,反而是希望無窮,只是要如何應用各種資源,並要時時刻刻檢討缺失與不足,以及持續改善,最重要的是經營上,要隨時注意是賺或賠,這樣才能前進。 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原住民阿將從台北回部落後,也把經營、理財觀念帶回家鄉,並與族人一起打團體戰,建構阿里山的咖啡經濟圈,阿將姪兒就是阿里山的咖啡王子方政倫(見圖)。(圖/翻攝鄒築園臉書)他也說,在台北時就發現自己部落的親人經營、理財觀念太弱,因此不是沒賺到錢,而是不會理財,導致生活很辛苦,後來回到部落,就決心把相關概念分享給親人、族人。他認為,在山上要與族人一起打團體戰,親人種咖啡豆,自己賣咖啡,並把「阿將的家」作為一個媒介大門,行銷鄒族文化。「姪兒就是阿里山的咖啡王子方政倫,在世界拿下許多咖啡競賽獎項,帶動整個阿里山的咖啡經濟。」阿將自豪地說,自己兩個女兒近年也回到家中,協助經營咖啡廳,太太和女兒都有國際認證的咖啡吧檯師資格,非常認真經營這個事業,家人也會兩三天就聚在PUPUZU(火塘)分享得失。他也說,自己從小就教導女兒們,要懂得創業、經營和理財,女兒們從小就挨罵,成人後更經得起檢討,「在家工作沒有辭職問題,只有檢討、改善、再改善」。此外,阿將也說,自己和家人除了工作維持基本生活,更重要還有傳承鄒族文化,兩個女兒都會說鄒族母語、唱傳統歌謠,以及一些傳統的生活技能。他還透露,阿里山有8個鄒族部落,多是現代化鋼筋水泥建築,唯有「阿將的家」仍保有鄒族部落風格,未來會慢慢整理鄒族傳統的生活用品,以及祖父輩留下來的文物,分享呈現給來遊覽的朋友,讓更多人認識喜歡鄒族文化。石光將(阿將)兩個女兒近年也回到部落,協助經營咖啡廳,太太和女兒都有國際認證的咖啡吧檯師資格,也一起傳承鄒族文化。(圖/翻攝阿將的家臉書)
阿將的家1/鄒族少年戰勝賀伯颱風 用27年光陰成功「回到從前」
35年前,鄒族青年石光將拋下台北的霓虹夜色,毅然返回故鄉阿里山的樂野部落,當時他一心嚮往回歸單純的部落生活,無奈驚心動魄的颱風夜迫使他面對殘酷的現實,然而石光將並沒有因此被打倒,為了找回兒時的記憶,仙境般「阿將的家」就此被一土一木被堆砌起來。現年60歲的石光將(阿將)就是「阿將的家」民宿主人,早年山上謀生不易,年輕人被迫下山討生活,阿將也不例外。他從國中就離開阿里山的樂野部落到台北,接受政府安排到職業訓練中心學習建築設計,結業後進入台北一家遊艇公司負責遊艇內部空間設計裝潢,然而在為豪華的遊艇規劃過程中,阿里山上的家鄉美景不斷浮現在阿將的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賀伯颱風1996年肆虐阿里山,主要道路及橋樑皆嚴重受損,對外交通中斷約一個月才逐漸恢復,而鄒族原住民阿將與汪梅花的家也在一夜之間全毀。(圖/報系資料照)25歲那一年,鄒族青年阿將再也按耐不住歸鄉的心,毅然放棄高薪,決心回鄉娶妻生子,利用本身的專業與10多年來的積蓄,偕同妻子「梅花」胼手胝足地打造安身立命的小屋。正當阿將和妻兒沈浸在知足常樂的山居生活時,民國85年7月強颱賀伯掩至,無情的土石流夾雜低沈壓擠聲沖進「愛的小屋」,一家人連細軟都沒收,冒著風雨只顧著逃命,「一夜之間就沒有家了」。阿將憶當晚逃難的情境歷歷在目,他背上和腕裡都是小孩,妻子手上也牽著一個,五人連夜逃到岳父家避難。大難不死,樂觀的阿將夫妻很快地從殘夢中走出來,他們來到祖產之地重新勾勒未來家園,蓋了第一棟避難小屋就在「阿將的家」現址,接著串聯民宿經營。他從小最深的印象是部落中的營火,小木屋和石頭屋群落裡,祖父總是挨著PUPUZU(火塘)燒著材火,族人圍繞火塘唱歌,「融洽」就是阿將一直想要營造的部落氛圍。 「燒火圍爐旁的石頭是爺爺手工打造,後來我從老家一塊一塊搬到這裡,旁邊裝飾的牛軛是以前爺爺和我用過的,而這座客人用餐的桌子是來自教會淘汰的鋼琴骨架,桌面還會因為底下的植物長高而被推升,相當有趣。」阿將如數家珍地帶著本刊記者走訪他的「國度」,鄒族的傳統屋體多是茅草屋,經過日治時代融入日本建築概念,建材也添進石頭和木材等元素,而幾次的風格調整後,阿將再增加新元素「鐵」,當然民宿的主題仍不脫離「回到從前」。阿將隨手一指又說,「爺爺以前鋸木頭的工作桌,也讓我改造成咖啡桌,後來爺爺還來看過;這處是石頭打造的屋子,原生的大石頭自然成為樑柱,永遠不會有蛀蟲,房內桌子則是我30年前種的樹頭。」有建築設計天份的鄒族原住民阿將一手打造民宿,其中有許多他兒時回憶,也有許多令人意外的巧思,例如隨著植物長高,而被推升的餐桌。(圖/方萬民攝)阿將拼湊生活其實不容易,他很感念一路上很多貴人相助,有人甚至免費贈送珍貴檜木等材料,讓他實踐重現鄒族部落氛圍的夢。阿將說,民宿經營20年之久,因為人手不夠和民宿建築要重整等因素,今年8月決定結束民宿經營,但太太和兩個女兒仍繼續經營庭園咖啡、窯烤麵包和露營區,自己則繼續創作,並思考「阿將的家」未來的方向。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受極端氣候影響 台灣4大人文地景恐消逝
端午節將至,每年鹿港慶端陽的龍王祭活動有著「全台最美端午節」之稱,但鹿港古鎮恐因強降雨而風光不再。綠色和平昨日指出,極端氣候已衝擊「鹿港老街」、「大甲媽祖遶境」、「阿里山鄒族部落」、「台南北門」等4大人文地景,文化資產面臨凋零甚至消逝。要求2024總統候選人積極提出具體淨零政策,保護台灣傳統文化。綠色和平根據歷史數據與研究推估,台灣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極端高溫、瞬時強降雨和海平面上升已衝擊到「鹿港老街」、「大甲媽祖遶境」、「阿里山鄒族部落」、「台南北門」等人文地景。以鹿港老街為例,極端氣候讓鹿港地區近15年的梅雨期總累積雨量較前15年增加25%,近30年來共發生4次超過200mm的豪雨,總量相當於20萬座標準游泳池水量;以氣候模型推估2050年大雨發生天數將倍增,並出現超過350mm的大豪雨。鹿港老街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魏秀娟表示,極端氣候下的強降雨造成的淹水災害,對位於低窪地區古蹟區的鹿港老街商圈是極大的殺傷力,尤其梅雨季和颱風季的短延時強降雨,只要1到2小時鹿港老街就會淹大水,相當無奈。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台南北門的南鯤鯓代天府正遭受海水倒灌的威脅,即使有加高地基,但推估2050年代天府周遭低窪地帶將被海水覆蓋,南鯤鯓代天府恐成孤島。而阿里山3月平均降雨量較1990年已減少37.26mm,導致當地重要經濟作物竹筍欠收,推估2050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將拉長,旱災可能加劇;1988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至今,進香路線已升溫近3度,推估2050年升溫達6度,體感溫度將達40度,遶境信眾已考慮減少參與天數或改以交通工具代步。國民黨立委謝衣鳳說,氣候變遷首當其衝就是水情,4月彰化進入「減壓供水」抗旱期,但極端降雨又嚴重影響民眾生活,淨零轉型不只是口號,必須有具體政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台灣未來3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 健康「1關鍵」曝
臺灣將於民國114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日常飲食與營養攝取是維護長者健康很重要的課題。國民健康署運用服務設計專業,將營養的概念融入長者的日常生活中,並推動長者「識能提升」、「支持性環境」與「意願驅動力」,也發展多元的創新服務工具。攜手量販業者 食材選購重均衡國民健康署攜手連鎖量販通路品牌,於110年成立全國第一家營養選品示範門市,利用簡易營養問卷讓民眾瞭解自身飲食狀況,也提醒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多攝取富含不同營養素的食物,以達到健康均衡的目標。政府民間同協力 優化送餐、營養升級快速高齡化的現象在偏遠地區尤為明顯,採購食材的種類和管道相對於城市更為稀少。為改善偏鄉長者的營養狀態,國民健康署串連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財團法人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新北市平溪區十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與新北市平溪區菁桐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隊,運用營養問卷協助服務人員,完成社區長者的營養需求盤點,並優化送餐的餐盒,使營養的質與量都能兼顧。另外,新北市平溪區十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則因應人力需求,聯手送餐平台(銀色大門),提供偏鄉老人的營養餐點,並進行後續追蹤與關懷;而菁桐社區的蔬食餐盒,則透過「蔬食友善循環菜單」來改善營養不均的問題,讓偏鄉無論葷食、蔬食習慣的長者,皆能享受健康營養的餐食。跨部會橫向聯繫 「部落行動菜車」滿足多元飲食需求國民健康署和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110年從阿里山鄒族部落開始推廣;嘉義縣山美文化健康站透過族語老師的協助,將部落物產和營養知識結合,貼近部落長者生活;改造「部落行動菜車」,成為長者取得多元食材的便利管道。今(111)年更拓點到南投縣仁愛鄉新望洋部落,與馬烈霸文化健康站合作展開深山型部落服務導入,透過泰雅族語的營養文化轉譯共學,讓部落長者瞭解並容易記憶。
雙十連假何處去?5大體驗親近山海 部落漁獵、小農教做手工豆腐
因疫情讓大家更嚮往親近大自然,如果雙十連假有想出遊的想法,不妨考慮走進山海之間。styletc記者注意到,有電商平台特別精選5種知性自然體驗,讓民眾可以在雙十連假慢遊山林美景、尋訪在地小農,而且凡於10/6至10/9使用官方APP購物,消費金額滿1,000元,還可加贈1,000 P Coins。這次精選體驗之一包括「STEPOUT日出能量瑜珈體驗」,由專業老師帶領大家在台東山海間透過冥想調息、伸展,每個吐息都能與海浪交疊,享受心靈與感官的瑜伽練習。「島內散步-嘉義瑞峰慢旅」,1500元起。「好,日常-嘉義獵徑探索體驗」,8320元起。 還有皆位於嘉義的兩個行程,其一可跟著旅遊品牌「島內散步」到海拔1,300公尺的嘉義瑞峰,享受日出時群山雲霧繚繞的美景,與夜晚的銀河星空,更能在竹林綠色隧道中慢慢享用餐點,體驗如夢似幻的小旅行。「日常-嘉義獵徑探索體驗」則帶大家親自走進鄒族部落,透過上山搗米、熬煮釀製米酒,再到溪中漁獵,準備餐點等體驗,讓每位旅人和這片土地有更深的情感連結。 「Qengay na bamboo泰雅竹地野境・卡普部落二日體驗」,71折2,500元,原價3,500元。 同樣與部落相關的體驗還有「Qengay na bamboo泰雅竹地野境・卡普部落二日體驗」,由專人帶領走一趟台七線,蜿蜒而至卡普部落,體驗泰雅採集、飲食與竹文化的知性旅行,旅程從竹的認識開始,親自砍竹、拉竹、手作食器,到製作竹藝製品,最後再享用在地食材烹煮的飲食饗宴,一同認識泰雅族人代代生存的足跡。「MyTaiwanTour 桃園大溪手作豆腐之旅一日遊」,3,950元。 「MyTaiwanTour」則帶民眾到桃園大溪感受最純粹的小農體驗,由在地內行人帶路走訪絕美秘境,並到當地有機農場,採收時節蔬果,還可以親手從打造豆腐模型開始,到製作出美味營養的豆腐,感受飲食文化的美好。
陳吉仲才剛慰問完又燒了 阿里山達邦公路再度火警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上午剛到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慰勞上周阿里山森林火災救難人員,下午達邦公路、縣道169線第一個明隧道處,今天下午1點多發生火警,目前可見明火,但因燃燒處接近公路,嘉義林管處、嘉義縣消防局已派員前往滅火。目前達邦公路仍可正常行駛。(圖/翻攝自阿里山鄒族部落道路資訊臉書)(圖/翻攝自阿里山鄒族部落道路資訊臉書)
復古巴士‧小火車 抵「嘉」輕旅行
昔日擁有「木都」美名的嘉義,如今有了新面貌。今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車體呈現復古木造風,內裝為手繪插畫壁紙,新鮮又便利,而且行經知名特色景點,處處有驚喜!踏出嘉義火車站,今年一月正式上路的電動公車「忠孝新民幹線」、「中山幹線」及「光林我嘉線」三條全新路線便在眼前,嘉義吉祥物「沉睡大白熊」不定期會在車上伴隨旅程。初次造訪、或想重新認識嘉義的遊客,「嘉義製材所」和重新開幕的「嘉義市立博物館」絕對是必去景點。搭上嘉義的電動公車,不定期能看到嘉義吉祥物「沉睡大白熊」出沒,讓旅客充滿驚喜。(圖/林士傑攝)走入製材所 回味歷史「阿里山林場特有的檜木,在日治時期被大量運下山,上等木材在轉往日本建造鳥居、神社之前,所有前置作業都在這完成。」嘉義製材所的導覽員帶著我們穿梭動力室、製材工廠和乾燥室等十二棟建物,回顧百年前榮景。樹齡800年的紅檜風倒木,展示在運材平甲車上,成為「嘉義製材所」最佳打卡點。(圖/官其臻攝)一九一四年啟用的嘉義製材所,是日治時期占地最廣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雖在政府禁止採伐後步入歷史,但仍保存當時最先進的設備以及建築遺跡,而樹齡八百年的紅檜木躺在平甲車上,則是旅人最愛的打卡點。迷你版阿里山小火車的模型列車,穿梭於獨立山的模擬情境。(圖/林士傑攝)緊鄰嘉義製材所的嘉義市立博物館經歷二年休館整修後重新開幕,之前僅單純靜態展示地方文物,如今轉型為城市博物館,例如常設展《展望諸羅》,把嘉義以哆啦A夢的縮小燈照了照,動態小火車模型重現過往「糖鐵、林鐵和台鐵」三鐵共構之景,並回顧清朝康熙時代林業的發展及延伸至今的新風貌,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想走。「嘉義市立博物館」常設展《展望諸羅》將嘉義市地圖融合古今,重現過往三鐵共構的景象。(圖/官其臻攝)想飽餐一頓,可到當地知名素食紅燒麵店第二代所開的「小有名堂」。「原味豆乳麵」的湯頭以日本赤味噌、白味噌與豆漿熬製,麵條來自嘉義老字號勝大麵廠每日新鮮配送,只用麵粉和水製成、無任何添加劑,吸附湯汁後不會膨脹,喜愛重口味的還有川味、擔擔麵及泡菜口味可以選擇。「小有名堂」的「原味豆乳麵」不添加鹽巴調味,滋味全來自食材本身。(140元/份)(圖/林士傑攝)螺旋形鐵路 繞行獨立山搭上阿里山小火車離開市區前往阿里山,才是重頭戲。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小火車行經的「獨立山」卻形單影隻,為了遷就短短直線僅五十公里、海拔卻拉升至兩千兩百七十公尺的山勢地形,小火車得在螺旋形鐵路迴繞獨立山三圈,克服急劇升高的地形,忽明忽暗地穿梭十一個隧道。在整排老樟樹環抱下的「樟腦寮車站」,是觀賞火車從獨立山環繞下山的絕佳地點。(圖/林士傑攝)想一睹這世界級的「螺旋式」技術工法,位於海拔五百四十三公尺的「樟腦寮」站為絕佳觀賞點,過去僅能在博物館裡見到的火車模型,此時就在眼前。這站還有另一特點--「折返式」,意指火車在此必須向左方軌道後退,進入車站後,呈現X形的折返線,幸運一點,還能捕捉到兩列火車同時進站的畫面。小而美的「梨園寮車站」,因人跡鮮少,成為初夏時的賞螢祕境。(圖/林士傑攝)午後山間雲霧繚繞,斜陽不時透過杉林射入車廂,唯一位於梅山鄉的車站「梨園寮」站,近年人氣大增,該站為無人駐守的招呼站,除列車交會外,已鮮少有列車停靠,平時需要經由登山步道、穿越樹林小徑才能抵達,有著「開車到不了的車站」之名加持,讓這復古小站瀰漫著與世俗隔絕的寧靜與悠哉。遊鄒族部落 作夥舞動去阿里山留給嘉義的不只有檜木、林鐵,還有珍貴的高山茶與咖啡。搭小火車至「奮起湖」站、轉搭7329A公車,十分鐘車程即可抵達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YUYUPAS 優遊吧斯」文化部落,園區名稱在鄒族族語中代表「富足安康」,該處可見層層茶田與茅草家屋,在群山環抱下,呈現如圖畫般的自然美景。漫遊在「YUYUPAS 優遊吧斯」的遼闊茶田,眼前是連綿群山之景,令人心曠神怡。(圖/林士傑攝)園區裡有茶屋、咖啡廳,以及各種茶與咖啡入菜的風味餐廳,很適合在此享用午茶時光短暫休憩。接著前往擁有絕佳視野點的「茅達諾劇場」,阿里山姑娘和少年們載歌載舞,重新演繹鄒族傳統豐年祭的歌舞、傳唱父系社會的勇士舞,另外還有創作團體「藍色楓葉」的演唱自創曲,最後在融入現代元素的「高山青」歌謠中,邀請造訪的旅人們手拉手加入舞團,一起寫下遊玩嘉義的獨特記憶。「茅達諾劇場」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音樂與舞蹈,以生動演出讓人了解鄒族文化。(圖/林士傑攝)推薦住宿:鈺通大飯店位在阿里山腳下的「鈺通大飯店」,飯店空間擺放嘉義傳統工藝,如檜木雕刻、石猴與交趾陶作品,搭配節能與綠化概念,透過建築、景觀與生活環境的結合,打造一個會呼吸、有人文的飯店。(圖/林士傑攝)
周美青現身力挺 《聽見臺灣》鄒族戰祭驚喜入鏡
被形容為「400年來最美麗音緣」的音樂紀錄電影《聽見臺灣》,藉77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所見所聞,展現出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片中除驚人呈現難得一見的鄒族戰祭(Mayasvi)的歌舞祭,更包括達邦社族人祭歌傳承教唱、修繕祭典現場及整修庫巴(Kuba,男子集會所)等過程,並經部落長老們審閱同意後收錄片中。由於題材太過珍貴,導演崔永徽還另剪了一支〈達邦節日〉交響樂MV,回饋給達邦社的庫巴文化協會作為典藏。特別的是,原定春節期間(2/15)舉辦的Mayasvi戰祭,今年因為疫情取消(改以夏天的Homeyaya小米收穫祭),使《聽見臺灣》收錄的這段達全片十分之一的畫面更形珍貴。《聽見臺灣》今天(2/18)舉行試片,前總統夫人、現任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榮譽團長周美青亦前來支持欣賞,大家看完都被該片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臺灣之美深深感動。《聽見臺灣》的第八景〈達邦節日〉中,清楚呈現了鄒族人生活裡,最重要的「Mayasvi」(鄒族戰祭)。(圖/原住民委員會提供)周美青表示:「很像上了一堂課,時間太短了,需要學習的太多了,以前都不知道這些知識,很多音樂內容很想趕快拿筆記抄下。透過鮑老師的音樂作品,能夠更了解台灣文化如此深刻,台灣人能透過這個音樂作品跟電影,更了解我們的台灣。非常推薦大家要去看。印象深刻:龍山晚鐘、玉山日出,幾個音但非常打動我的心。」《聽見臺灣》是曾以《只有大海知道》風靡全球的臺灣女導演崔永徽,所執導的最新音樂紀錄電影,並藉77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的所見所聞,展現出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被形容為「400年來最美麗的音緣」。片中描述這位音樂大師在臺任教10年間,深入臺灣風土人文,不僅以音樂展現人情溫暖,更依「臺灣新八景」,創作出膾炙人口的〈玉山日出〉、〈安平懷古〉、〈宜蘭童謠〉、〈恒春鄉愁〉、〈泰雅情歌〉、〈鹿港廟會〉、〈龍山晚鐘〉、〈達邦節日〉等八個交響樂章的感人歷程,並以一位外來音樂家的觀點,提供給一個從世界看臺灣的角度,不僅讓觀眾發現截然不同的臺灣之美,更進而對自己擁有的臺灣文化感到珍貴及驕傲。《聽見臺灣》18日試片,前總統夫人、現任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榮譽團長周美青前來支持打氣。(圖/海鵬影業提供)在電影《聽見臺灣》的第八景〈達邦節日〉中,清楚呈現了鄒族人生活裡,最重要的「Mayasvi」(鄒族戰祭),該活動是鄒族部落的3大祭儀之一,片中出現的男子聚會所「Kuba庫巴」更是生活、文化與情感的交流核心。儀式除維繫鄒族的團結意識,分享天地諸神的智慧,更賦予男人和女人的責任,將鄒族的倫理、生活規範、歌舞與宗教觀,藉戰祭祭歌達到音樂、文學與史歌的傳承。在鄒族逐漸漢化,生活、語言與傳統習俗不斷改變的今天,「Mayasvi」更擔起喚醒鄒族人重回傳統文化的重責大任。為拍攝〈達邦節日〉,導演崔永徽早於2013年祭典前一個月,便進入鄒族部落溝通說明,除取得頭目和長老們的同意,彼此更建立了高度的信任。鄒族戰祭(Mayasvi)拍攝當天,達邦社甚至更友善提供她祭典中最好的攝影位置。而為取得最完整畫面,崔永徽總計出動了五台攝影機,其中一機甚至獲准進入最神聖的Kuba庫巴中拍攝。「Mayasvi」是鄒族最重要最神聖的祭典,崔永徽從祭典前一個月就開始進行全程拍攝記錄,包括將達邦社族人上山砍竹 砍芒草、砍五節芒、祭歌傳承教唱、修繕祭典現場觀眾看台、修建Kuba屋頂等過程盡收眼底。影片最後更請部落長老們審閱修正,以期符合鄒族的文化規範,並將一個多月的紀錄片,全都提供給達邦的庫巴文化協會作為典藏,連長老們都被她滿滿的敬意與誠意所感動。這部精采動人的音樂紀錄電影《聽見臺灣》,將於3月5日起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