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
」 鄧惠文 舞台劇 婚內失戀 少年願望事務所 周揚青校長在台上說話阿嬤在台下煎蛋 張瑞夫坦言「當時尷尬現在感激」
由鄧惠文與黃豪平主持的公視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探討親子議題,當中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中的普遍現象之一,新一集《少年願望事務所》討論「阿公阿嬤不要再假扮我爸媽了!」的主題,探討隔代教養性格與價值觀的塑造。這次邀請藝人張瑞夫與YouTuber「這群人」的成員董仔(董芷涵)分享成長過程,既有當著校長面前煎雞蛋的趣聞,也有求助於學校導師處理青春期問題的無奈。張瑞夫分享兒時面對國小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時感到極為尷尬,但都直接寫自己的阿嬤。他透露,三四年級老師要求他「不能再寫阿嬤」,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震盪,只能透過媽媽來學校找自己的記憶來完成這篇作文。張瑞夫還分享當時班親會上,其他同學的家長通常準備了零食或小點心,而他的阿嬤卻帶著雞蛋、吐司、火腿,甚至瓦斯爐和鍋子,當場在校長的講話聲中煎蛋,準備三明治給所有同學吃。當時他雖然感到尷尬,卻隨著年齡增長,去理解跟體諒阿嬤表達愛的方式,心中只有滿滿感激。張瑞夫(右)跟爺爺奶奶的合照。(圖/張瑞夫提供)而董仔則提到,在她首次遇到生理期問題時,是向學校的女導師請教,因為阿嬤的年代不同,董仔表示:「阿嬤當年包的是一塊布!」時代的差異讓孫子輩,有些困難只能靠自己解決。董仔坦言:「正是透過這樣的過程,一步步磨練出自己應對問題的獨立性。」鄧惠文感慨地提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有各式各樣的狀況,包含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等問題,能夠有祖父母來加入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鄧惠文鼓勵觀眾,孩子的需求和對親情的渴望不應被忽略,並以自己的經歷表示,從二十多歲起便想告訴母親「其實我還是妳的小女孩,妳不要覺得我什麼都可以獨立。」她期盼大家都能在有需求時,勇敢地對親人表達。董仔(右)分享因為阿嬤時代的差異所以有些困難只能靠自己解決。(圖/董仔提供)本集《少年願望事務所》探討隔代教養與不同家庭形態對成長的影響,讓觀眾感受隔代教養中有溫馨的故事,可能也有一些嚴厲的管教,但是不變的是都希望孩子好好長大。《少年願望事務所》每週一至週三晚間9點於公視播出,並在公視+同步上架,另於每週四至六晚間9點於小公視播出。
余天寵女無極限 余祥銓被姊姊「強迫穿女裝」嘆:我比狗還不如
余祥銓日前參加公視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錄影,節目中他分享自己在家中「手足順序」與「角色定位」的童年經歷。余祥銓表示,自己作為家中的老么地位低下,甚至「不如狗」,還被2位姊姊逼迫打扮成女生過,他回憶童年笑稱「我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節目中討論「老大天生真命苦,想當老二受寵行不行?」的主題,探討手足順序如何影響性格發展。余祥銓透露,自己從小就被2位姊姊使喚,經常需要立刻回應姊姊的「要求」,他回憶道「只要大姊一喊『余祥銓倒水來!』,倒數10秒內我就得端水送到她面前。有次蛀牙牙痛,姊姊硬逼我吃她剩的冰棒,痛得不行,還只能忍著。」余祥銓還提到,自己在家中的待遇也很不公平,他笑說「我費盡唇舌只能拿到1000元,而大姊輕輕鬆鬆就能拿1萬元」。這些經歷磨練出他的「求生意志」,尤其是在國外求學時,適應力特別強。當時一家人在國外讀書,姊姊們都有車代步,自己卻只能步行半小時到學校。父母余天和李亞萍為了安慰他,還幽默說他「朋友多,叫朋友來載」,讓他哭笑不得。節目中,鄧惠文醫師也表示「每個做父母的人,其實都在盡心盡力地照顧自己的小孩。然而,人心思維細膩,有時候父母可能並未察覺,自己堅信的某些觀念,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感受。我想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彼此間的溝通是否暢通」。
喬瑟夫談階級確認的陋習 「只有自己嘗試過才能真正成長」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搭檔黃豪平主持的公視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邀請到藝人喬瑟夫分享,在劇場界有「倚老賣老」以及階級確認的現象。喬瑟夫談到倚老賣老這種行為往往不是出於真正的指導或關心,而是在職場、學校等環境中以「階級確認」的方式自我肯定,讓後輩怒不敢言。節目將於11/06晚間9點於公視播出。《少年願望事務所》聚焦於不同世代的溝通,新一集探討青少年在校園及剛踏入職場環境中面對階級制度該要如何應對。喬瑟夫參與「不過多吃了幾年米!不要再倚老賣老了!」的主題討論,節目中說出少年們心底滿滿的怨氣,控訴那些倚老賣老的前輩!而節目邀請各立場的來賓,激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與對話。《少年願望事務所》最新一集將於11/06晚間9點在公視播出。(圖/公視提供)節目中,喬瑟夫描述了年長者往往透過「階級確認」的方式進行指導,包括優先權的行使、指派瑣事等,這其實是一種確認自身「位階」的手段。他指出:「許多學長姐在給意見的時候,並非真正想要教導後輩,而是透過這些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優越性。」他更進一步表示,這種社會階級觀念一直在無形之間影響成長環境,而他的世代的任務之一,就是讓這種觀念「停在我們這一代」,避免對下一代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喬瑟夫同時呼籲,前輩若真正希望後輩成長,應該放手讓年輕人去探索、嘗試甚至犯錯,這才是經歷過的人應該做的事,而不是過度干涉。他表示:「即便你看見他們做錯了,應該鼓勵他們去試試,因為只有在自己嘗試過後,他們才能真正成長。」《少年願望事務所》每週一至三晚間9點於公視播出,並在公視+平台同步上架,每週四至六晚間9點於小公視播出。
李易對女兒下38年「禁愛令」 揚言選立委修法
黃豪平搭檔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主持的公視《少年願望事務所》邀請到藝人李易,分享在孩子隱私權和安全保護之間的掙扎。李易談到對女兒交往的限制,笑稱「希望她38歲再交男朋友」,並提及自己曾考慮裝設監視器,甚至開玩笑說「要選立委修法」以強化兒少保護。李易說「女兒從小就很愛漂亮,身邊有不少男生朋友,我只能適度觀察、默默提醒自己要放手。」鄧惠文追問,若察覺孩子有異常行為怎麼辦?李易半開玩笑地透露,會用手機Zoom in偷偷觀察女兒的手機螢幕,並以韓國N號房事件為例,向孩子提醒網路的潛在風險。李易強調:「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有問題一定要向父母求助。」,也認為「我並不是禁止她與他人互動,而是希望她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鄧惠文指出,「孩子的隱私權是成長中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認為隱私對自己重要,那麼在孩子的青春期也應該尊重這項需求。」鄧惠文也說「如何保有健康的親子關係,尊重是關鍵。」,黃豪平則補充:「親子溝通是一輩子的課題。」在親子關係上,建立信任、雙向溝通會比過度監控來得有效。
「萬秀金孫」淚崩談過世阿嬤 張瑞夫親揭感情現況
「萬秀洗衣店」金孫張瑞夫今(7日)和苗可麗、鄧惠文、黃豪平、視網膜,一同出席小公視9點檔聯合記者會,談到去年秀娥阿嬤逝世,一時情緒激動忍不住落淚,坦言昨夜才夢到阿嬤,「每次夢到阿嬤都會很開心,學習告別真的是一段很長的過程」。張瑞夫現在和苗可麗主持小公視《金孫任務》,直言這樣阿公就有新的生活重心,可以守著電視機看播出。至於阿公的身體狀況?他說:「阿公今年有跌倒,骨頭有裂開,阿公都覺得自己很堅強,但我們都看得出來生活少了重心,之前阿嬤在都會叫阿公吃飯,阿嬤不在阿公就會透過整理東西來調整自己心情,會一直找事情做。」張瑞夫和苗可麗主持小公視《金孫任務》。(圖/趙文彬攝)經歷生離死別課題,張瑞夫心中感觸特別深:「我已經理解阿嬤離開這件事,當然調適也還在學習,當你發現有做不好,但又沒有機會重新彌補,就會有遺憾,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帶阿嬤出國,我去年帶全家去日本東京快閃,本來要帶阿嬤一起去,阿嬤那時候很不舒服不想去,沒想到阿嬤過幾個月就離開了,會覺得卡在心裡的遺憾。」苗可麗(左起)、張瑞夫、鄧惠文、黃豪平、視網膜,一同出席小公視9點檔聯合記者會。(圖/趙文彬攝)講到昨晚夢到阿嬤,張瑞夫止不住淚水地說:「我問『阿嬤妳還好嗎』,她說很好,她就看我喜歡吃什麼,要準備給我吃,我每次夢到阿嬤都很開心,但又很煎熬,學習告別真的是一段很長的過程。」今主持搭檔苗可麗說有看過張瑞夫新聞,直接問:「欸她(Lulu)今年也入圍金鐘耶,有恭喜她嗎?」張瑞夫急忙說有入圍的朋友都有恭喜,至於現在感情狀態?他則回應:「我現在單身。」
陳庭妮「聽到台下有人啜泣」 首演舞台劇曝感動
舞台劇《婚內失戀》日前首演,陳庭妮、夏騰宏、李玉璽、林映唯獻出舞台劇初登台,對於這次在表演時能聽到觀眾歡笑聲、啜泣聲和抽衛生紙的聲音,陳庭妮直呼:「真的好近!」陳庭妮提到,原本心情很緊張,演出前2天多了興奮感,因為這次演出對她來說就像是一口氣展現出道以來的所有技能,「原本從事模特兒工作,這次也是要走上舞台,加上要記得三面舞台的走位,就像過去在棚內拍偶像劇需要走位,不同階段學習的不同技能全都整合在一起,演出100分鐘不能喊CUT的一場戲。」林映唯坦言第一次上台的心境相當複雜,尤其是她在首演前竟然感冒失聲,趕緊針灸治療,「一直到上臺的前幾個小時都還在拯救我的聲音。」但上台後非常享受和對手演員之間情緒的流動,心情相當悸動,「到現在下臺了,還是腦袋一片空白,整個人很像被抽空了一樣。」較有舞台劇經驗的李杏則表示自己在總彩排時狀況還不太好,「很擔心自己會不會又亂演一通,好在首演大順利,有種頭過身就過的感覺!」她也在母親節這天邀請媽媽觀賞自己演出,「媽媽有傳訊息跟打電話來說很好看,回到家也給我很正面的回饋,這對我來說就很足夠了!」李玉璽(左)在《婚內失戀》和林映唯新婚後憧憬著未來的小夫妻。(圖/寬想國際娛樂)首次挑戰舞台劇的李玉璽在首演完後就立刻感嘆,「因為很喜歡這個劇本,所以一直很期待能趕快讓觀眾看到,演完之後甚至覺得演一場少一場的感覺。」他透露自己一度把「醉雞」講成「炸雞」,也感受到觀眾的反應都能刺激在台上的演出,「覺得很新鮮!」夏騰宏對於首場同樣感到興奮又緊張:「一上台看到觀眾離自己這麼近,手不自覺抖了起來 ,感覺自己既興奮又緊張。」他也很訝異在舞台上能夠如此真實的感受到觀眾的回饋,「聽到許多笑聲以及感受到鄰近座位的熱烈眼神,特別是四目相交時差點當機。」相隔15年重返舞台劇場上的柯叔元,笑言15年前覺得自己記憶力還不錯,「台詞背得很熟,但總覺得自己的表演差一點點,15年後重新站上舞台,覺得自己的表演應該好一點點,但是卻怕自己記不住台詞,甚至有忘詞的恐慌。」但他坦然接受這一切變化:「表演就像人生總是有那麼一些些遺憾,但又是不完美中的完美。首演在緊張中度過,但也算是很完美的首演。」《婚內失戀》原版卡司在2022年就深受觀眾喜愛,6人在今年高朋滿座的首演後也都感動不已,金馬女配張詩盈表示:「感覺整個空間中的一切,包含演員、觀眾、技術、能量通通在一道流中,很暢快愉悅的一個晚上。」「爆花」蔡亘晏對於能再度跟觀眾們一起經歷這個故事,「感覺又重新活了一遍。」杜思慧則提到今年的角色其實是「2.0版本」,女主角變得更渴愛,不像第一版本那麼兇,「我覺得很開心,關係本來就不該是單向道,能夠有不同的舞台展現真是太好了!」柯叔元(右)在《婚內失戀》和李杏飾演老夫老妻。(圖/寬想國際娛樂)演員王鏡冠格外感謝對手戲演員張詩盈和導演吳維緯的幫助,「也很感動這個時間點與各位重逢在劇場裡,有種人生被療癒的狀態。」黃人傑則是在首演後感受到和滿滿觀眾一起呼吸、一起哭笑的能量,「果然這就是現場演出最迷人的魅力!」以諧音笑話哏吸引眾多劇迷的吳世偉則是對於首場觀眾的回應相當滿意,「設計的笑話幾乎都力無虛發,我非常驚喜。」《婚內失戀》由寬想國際娛樂主辦,吳維緯編劇與執導,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王鏡冠、蔡亘晏與黃人傑等人共同主演;同時推出驚喜特別場,由柯叔元、李杏、夏騰宏、陳庭妮、李玉璽(Dino)、林映唯共同主演,不同場次邀來鄧惠文、謝瓊煖、蔡黃汝、瘋女人泰辣、洪暐哲、劉珞亦、大鶴、江宏傑、余晉、許允樂、鄧福如、美麗本人參與特別演出。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婚內失戀》恐怖案例 先生憎恨太太「因父母老年患慢性病」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著作《婚內失戀》改編成舞台劇,將在5月演出,她日前上吳淡如廣播節目宣傳,提到在諮商治療過程中,曾遇過一位先生開始對太太莫名其妙的憎恨,因父母老年得慢性病,先生才驚覺自己一直沒有太多時間陪伴父母,開始抱怨:「我都是因為娶了這個太太,她不喜歡跟我父母相處。」但太太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因所作所為都是跟先生同步共識後的決定。原來是先生遺憾自己少年離家、沒有機會孝順父母,卻把這些內疚感和過錯轉嫁到另一半身上、抱怨另一半。節目上鄧惠文提及其中一段劇情,新婚老公經常會堅持載老婆去目的地,老婆擔心老公上班需要繞路,但老公貼心安慰:「不用擔心!條條大路通羅馬。」變成老夫老妻後,老婆要求老公載她去目的地,老公回應:「你坐捷運、坐公車都可以到啊!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鄧惠文表示,明明老公都是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對於不同婚齡的夫妻卻產生截然不同的意義。鄧惠文猶記得當年高中老師詢問班上同學志向,唯獨她一人說出:「結一個幸福的婚、生很多的小孩。」但同學們總是談宇宙、世界和國家,還有同學在多年後向鄧惠文說,當年因為聽到鄧惠文的志向而不想和她做好友。鄧惠文表示自己年輕時覺得一定要珍惜婚姻,但多年後終於看懂,「珍惜婚姻的前提是珍惜生命、珍惜自己。人只要積怨,就會對婚姻產生傷害」。最後,鄧惠文表示,有許多夫妻沒發生外遇、家暴,兩人之間卻少溝通、少親密行為、少交集,並且在婚姻中無意識的產生不滿,她希望大家能理解這就是「失戀」的感覺,更表示要承認「婚內失戀」不容易,她說:「婚姻不是做錯什麼才會磨損的東西。那是因為我們在人生前進的路上被雕琢、變得不一樣了,要有繼續相處過生活的智慧。」
柯叔元被《婚內失戀》情節打動吐心聲 認婚姻充滿抱怨無法維持
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同名作品改編《婚內失戀》舞台劇今年加碼推出「驚喜特別版」,由柯叔元、李杏、夏騰宏、陳庭妮、李玉璽(Dino)、林映唯共同主演, 六人將飾演三對婚齡不同的夫妻,透過三面舞台的詮釋,演繹著不同婚姻狀態的變化。柯叔元認為每個人在婚姻過程都會覺得自己比對方還辛苦,但這樣子的婚姻充滿了抱怨是沒辦法維持下去的。柯叔元對《婚內失戀》舞台劇中,自己與李杏站在各自立場吐露苦水情節,直呼非常真實,相當打動他,「婚姻是要雙方互信互諒,要有很良好的溝通!」他也分享,「婚內失戀」顧名思義就是在結婚的狀況內,又像是「失戀」,可以說是大家不願意承認,但經常會感受到的一種情境,「我們看過很多的關於如何經營婚姻的知識和常識,但是如果婚姻是靠看書就可以理解的,那應該也不是婚姻。」鄧惠文醫師表示,現代人大部分認為婚姻跟愛情是應該同一件事,但事實上,進入婚姻後,若沒有意識的去維持,隨著兩人人生階段,會有很多問題展開,再加上彼此間步伐沒有同步好,「我做不到的事,我就希望你做到,你做到我又嫉妒,為什麼你做到我沒做到?當你自己沒有辦法處理的時候,應試著把它放回同件事來想,如果你本來希望在婚姻裡面有愛情,那你有沒有用對待愛情的方式,對待婚姻呢?如果你希望婚姻裡面有愛情,你就會用對待愛情的方式來處理。」她指出:「哪有一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會跟另外一半說,不同顏色的衣服,為什麼沒有分開洗?」若從《婚內失戀》舞台劇探討夫妻婚姻關係?柯叔元認為:「《婚內失戀》三對夫妻有結婚五年、十五年、二十五年,可以看到你我不同時期的婚姻相處模式,年輕的時候總是愛的比較直接,一段時間以後,承受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就會變得比較沉穩。如果結婚二十五年老夫老妻了,可能很多事情的熱情和激情也就會消失,如何莫忘初衷保持初心。」表示這真的是婚姻裡面很重要的課題,「而且應該有很多人不及格。」該劇由寬想國際娛樂主辦,吳維緯編劇與執導,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王鏡冠、蔡亘晏與黃人傑等人共同主演;今年推出的驚喜特別場則由柯叔元、李杏、夏騰宏、陳庭妮、李玉璽(Dino)、林映唯共同主演。《婚內失戀》 將於5/10~5/26日在水源劇場演出。《婚內失戀》舞台劇改編自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的同名作品。(圖/寬想國際娛樂)
柯叔元暌違15年回歸舞台劇!《婚內失戀》搭李杏演夫妻
柯叔元、李杏合作舞台劇《婚內失戀》,演一對話不投機的夫妻。柯叔元過去在劇場界闖過一番名堂,這次「重磅回歸」演出舞台劇,他表示讀完劇本之後非常喜歡,因此決定接演,「心情很開心,但也有點忐忑,畢竟上一次演舞台劇應該已經是15、6年前了吧!」從劇場出身的李杏,2年前受到導演吳維緯邀約看《婚內失戀》舞台劇,當下就喜歡上這個劇本,「當他們提出演出邀約時,我完全沒考慮就答應了。 」只是李杏身為未婚女性,對於《婚內失戀》的劇情如何有共鳴?她表示:「雖然自己未婚,但因為演過很多不同階段的已婚女性,所以我知道要經營婚姻是非常困難的。」她坦言渴望進入婚姻,「但也清楚不要太衝動下這個決定,因為要承擔跟面對的東西太多、太複雜。」《婚內失戀》中,李杏飾演的「陳柔安」和柯叔元飾演的「高志偉」正在度過「第N個」結婚紀念日,老公高志偉被提醒後說了一聲:「結婚紀念日快樂!」太太陳柔安忍不住問:「在你的手機提醒你之前,你也快樂嗎?」究竟婚姻中快樂的來源為何、紀念日又有何重要性?柯叔元認為紀念日還是有其意義,他開玩笑說有些男生容易忘記,「不知道是真的忘記了,還是不小心忘了,還是根本不想記,或是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他誠懇建議有伴侶的男性們:「任何的紀念日,請你把它記在行事曆上,應該會讓你的日子好過一點。」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也建議夫妻要過「紀念日」,她認為兩人可以將紀念日視為一個週期性的「定點」,「不管這一年有什麼樣的問題,回到這一天,可以提醒彼此:『很慶幸我們有結婚』。」一年整理一次彼此的關係和想法,「會有被提醒、想起初衷的感覺。」《婚內失戀》5月10日至5月26日在水源劇場演出,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陳庭妮許願成真獻舞台劇處女秀 升格人妻曝結婚體悟感觸深
《婚內失戀》今(11日)在香港影視節舉行IP宣布記者會,監製章依婷和舞台劇主演陳庭妮受文策院之邀共同出席。該舞台劇在2022年上演時就好評完售,今年加碼推出「驚喜特別版卡司」,陳庭妮和夏騰宏在劇中飾演一對婚姻進入磨合期的歡喜冤家,這是兩人的舞台劇處女秀,不少粉絲得知消息後都立刻買票支持,表示期待值破表。去年升格為人妻的陳庭妮也提到走進婚姻的感受,「我本來以為有沒有那張紙好像沒差,但改變的是心態,心情上更踏實,同時更了解自己的責任,家庭的關係會更緊密。」就像許多夫妻會討論「在誰家過年」的問題,陳庭妮笑說今年過年變忙了,「家庭成員變多、角色身份變多,要拜年的地方也更多了!」至於被問到為何點頭答應挑戰舞台劇?陳庭妮透露一件驚人巧合,「我每年初都會寫下一年的願望和希望達到的目標,今年真的寫下『演舞台劇』,沒過多久經紀人就跟我說:『妳許願成功了!』」陳庭妮透露答應挑戰舞台劇的原因,表示有驚人巧合。(圖/寬想國際娛樂)陳庭妮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浪漫愛情喜劇,這次挑戰舞台劇談婚姻中的愛情,在香港記者會上談到愛情劇能打動人心的原因,她表示:「是因為能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期待愛情、小鹿亂撞的感覺!」現代人生活步調太快,容易忘記愛人或被愛的感受,「每一個人其實都非常需要愛情,戲劇作品是一個最快速的方式可以讓大家感同身受。」陳庭妮這次在劇中劇飾演婚姻剛過甜蜜期的「安安」,雖然這對夫妻表面看起來相處得很累,開始感到孤單,但她認為安安和老公「阿偉」還是有滿滿的愛意,「雖然嘴巴上抱怨老公忘東忘西又愛亂丟東西,但出發點都是為對方著想。」她也深受角色感動,「內心最深處,兩人維持婚姻的理由,都是因為愛著對方。」更因此對婚姻下了小小的結論,「我覺得婚姻就是願意為對方捨去一部分的自己,然後變成了我們、成為一個家。」陳庭妮(後)和夏騰宏(前)飾演婚姻已過甜蜜期的歡喜冤家。(圖/寬想國際娛樂)夏騰宏日前受訪時,談起接下舞台劇角色後的心情,「緊張是必然的,畢竟不是熟悉的表演模式,特別在看排完前輩們的演出後,發現了自己有更多需要突破的狀態!」他相當期待這次的挑戰,「希望在這次的演出後發掘自己更多不一樣的能量。」夏騰宏與老婆育有一女,他演起人夫「阿偉」相當有共感,「現在的婚姻狀態剛好很貼近角色。」也認為這個狀態很好,「很自然看著對方慢慢成熟,也更理解對方,彼此都在關係中成長。相信觀眾們透過《婚內失戀》也能找回與另一半共同收到成長的愛情初心。」《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同名作品,由寬想國際娛樂主辦,吳維緯編劇與執導,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王鏡冠、蔡亘晏與黃人傑等人共同主演。同時推出將於5月10日至5月26日在水源劇場演出的驚喜特別場,由柯叔元、李杏、夏騰宏、陳庭妮、李玉璽(Dino)、林映唯共同主演,早鳥價雙人85折、單人88折優惠,至本月31日止,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新手媽拋夫棄子揪團出國引熱議 蔡亘晏享受Me Time「為行為負全責」
被譽為「婚姻求生指南」的舞台劇《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醫師的同名著作,由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王鏡冠、蔡亘晏與黃人傑等人飾演的三對夫妻在不同婚齡的日常生活,讓觀眾一次看透婚姻歷經三十年所交織出的光景。而近日有新手媽媽在旅遊社群尋找媽媽友一起赴日觀光和血拼,超過八千人按讚,底下留言數破千篇,足見已婚女性多渴望能擁有「拋夫棄子」的Me Time。鄧惠文醫師說雖然心理學教科書中沒有明定婚後是否一定要有Me Time,但根據她個人多年來的觀察,Me Time是「婚姻必需品」,「我認為沒有Me Time的婚姻很恐怖,那幾乎不可行!」曾榮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張詩盈在劇中飾演婚齡十五年的老婆「安安」,她透露現實中對Me Time的渴望,因為小孩很黏她,導致她難以找到獨處時間,「除非離家工作,我才能找回我自己。」「爆花」蔡亘晏飾演婚齡五年的「小柔」,她很享受現實中和老公各自的Me Time,「半夜出門找朋友也沒關係,都會告知行程和見面對象,這是對關係很基本的尊重,也是考量雙方的安全。」她也故意開玩笑說:「接下來的Me Time,就各自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全責囉!」杜思慧飾演婚齡三十年的「陳柔安」,她也肯定Me Time的存在、認同報備的重要性,「是對關係的尊重。」鄧惠文醫師認為Me Time是婚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圖/寬想國際娛樂)不只是女性,男生在長期關係中通常也會希望有一定程度的個人時間,劇中飾演蔡亘晏老公的黃人傑認為在作息中找到「錯開」的時間,能紓解相處上的緊張,「交往久了,給彼此各自喘息的空間和時間,我覺得是一定需要的。」飾演張詩盈另一半的王鏡冠表示還是會需要告知另一半自己的行程,他擔心老婆沒有安全感,「不報備會想太多。」只有劇場界的前輩演員吳世偉不用特別跟老婆報告行程,因為他說現實中太太在婚後給自己很大的自由,接著笑言:「但我也沒多大出息,就是去逛書店,人生單純,不需報備。」鄧惠文醫師進一步分析Me Time的重要性,她表示一個人要保持情緒的穩定,必須不斷整理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刺激,「這需要很多心理能力,所以Me Time應該要專注在做這些修復動作。如果太少獨處時光,心理狀態可能很混亂。」她也提醒大家:「就像你很久沒有整理自己內在,內心亂七八糟,就會沒有走路的通道、沒有空間。這時候另外一半想走進來,就常常會踢到或撞到。」吳世偉(左)表示老婆給予很大的自由。(圖/寬想國際娛樂)此外,鄧惠文醫師也提到,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難以出門,或許也需要在家裡製造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其實《婚內失戀》舞台劇中,可以看見老公經常蹲在廁所裡,這可能正是老公們在家中的內心避風港,歡迎各位想了解另一半內心的觀眾在五月進水源劇場看劇!」該劇在2022年的十場演出好評完售,也將於5月10日至5月26日在水源劇場二度加演,首賣當日狂售千張票券。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1上路! 「這些人」享3次免費心理諮商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了!衛福部與七大公、學、協會共同聯袂規劃本方案,鼓勵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勇於求助,並加強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以促進心理健康。厭世代情緒風暴 憂鬱症年輕化+就醫率低成隱憂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根據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自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總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0%,整體成長率為47%。而年輕族群撥打安心專線的原因,其中憂鬱傾向、家庭、人際困擾等問題就占了7成;此外,根據統計,年輕族群憂鬱症近4成應就醫未就醫。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3大重點一次看112年8月1日起,衛福部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三大重點包括:一、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二、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三、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衛福部期望透過此次方案鼓勵遭遇心理困境的年輕人勇於求助,認識與善用心理諮商。同時積極走在預防更前端,讓每一個案都能以心情溫度計評估,及時找出高風險個案加以預防處理,加強轉介醫療。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 年輕人勇於求助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指出,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年輕朋友自我覺察,也具有傾訴情緒、釐清想法等功能,讓當事人可以透過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幫助年輕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陳亮妤司長強調,年輕族群的憂鬱症常被貼上「抗壓性太差」或「只是叛逆期」的標籤,而錯失諮商與第一時間治療的良機,而家人也可能認為他們只是一時心情不好,而忽略其他的徵兆。同時也呼籲周邊的家人朋友們一起關心、陪伴,支持有心理諮商需求者善用資源,追求自己的健康心生活!
學會「斷捨離」 清除多餘的物品也能淨化心靈
「常常找不到東西」、「翻來覆去東西還是找不到」、「東西放到櫃子深處就忘記了,更可怕的是還放到過期」,還有「甚至重複購買許多已經有的東西」。不曉得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常常發生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在家庭中就有某些成員有這些狀況呢?老實說,我也是長期有這種困擾的人,也常常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今天這篇文章則要使用我對心理理論的了解,以及一些補充資料來了解「囤積/過度購買」潛在的因素,並與醫訊讀者分享如何試著在心理上做預備,並開始進行內在與外在的整理(斷捨離)。主體與客體間的關係:人與物之間是有情感的你知道嗎?人與物是有情感的,就像人與人一般。人會購買某些東西,或刻意保留某些東西不丟棄,可能都跟「客體關係」有關哦!「客體關係」中的客體就是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而我們是主體。這些客體關係的根源來自於嬰兒時期的母嬰關係,是我們在長大後待人處事的基礎。不過,這篇文章不討論太多艱澀的理論,只要點出人與物是有情感的這件重點。簡單來說,每種人與物的關係都是有價值的,像是為什麼你想要購買、你為什麼捨不得丟,或者明明這件東西已經破舊不堪了,你還把它留在身邊?這都跟客體關係有關。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家中大掃除,想要丟棄一些衣服跟長久用不到的東西。過程中,我找到了十年前我姊姊第一年工作包給我的紅包所買的外套,因為現在的身材已經跟那時不同,大概有五、六年沒有穿了,但我還記得那天晚上購買外套時我的歡心,以及對姊姊的感激。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我投注這麼多情感在東西上,而且這是一種「感激」的情感,導致我可能會想「如果我把外套丟掉,就是背棄姊姊好意」。東西過多的源頭是「焦慮」造成囤積的源頭還有「過度消費」,而過度消費的根源可能與「焦慮」有關。不過我認為焦慮只是萬般感受的統稱,我不會只稱「焦慮」的感覺為「焦慮」,也許「焦慮」只是種無法命名的感受或經驗,但卻不經意的觸發了不安、心跳加速的身體感覺。所以說,因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些議題,所以無法命名這樣的經驗。以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的「過度購買」背後潛在的原因在於可能是種「對失去的恐懼」,或者說是「對落空的無法容忍」而形成的焦慮衝動購物。只不過,失去的要件很多元,有可能是自信、歸屬感、智慧、受尊敬的感覺,都可能是我們所渴望的事。換句話說,因為你心中缺乏某些東西,你才會購買這些東西來到你的身邊填滿空缺。有些人因為成長的過程失去太多東西了,而要反向填滿它。舉個例來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居然焦慮到買了兩箱滷味的王子麵,最後吃不完過期,還造成浪費食物的結果。回頭想,這其實就是對「失去生命」(即將沒東西吃)或者「失去金錢」(因為東西要變貴了)的焦慮。所以說,有些有囤積傾向或衝動購物的朋友,對「快要落空」的預期可能會來得比其他人還要再更早,而且還會災難化失去的後果。因此,當自己覺察到要過度消費買一些家裡已經很多的東西的時候,可以試看看踩踩煞車,問問自己:「我生命中有什麼重要的物件快失去了呢?」、「我有適當滿足我的焦慮嗎?」「節儉的美德」與「捨不得丟」承接上最前面討論的客體關係,我曾看到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討論「為什麼我們會囤積?」的主題,而更深入了解這部分。鄧醫師說道,囤積而丟不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情感已經灌注(投射)在物件上了,而這些情感就像是自己部份的靈魂住在物品上。這些靈魂可能會用多種方式居住在物件上,像是有些媽媽會把維持自信與存在感的靈魂,投注在廚具或一些媽媽常接觸的物件上。當我們跟媽媽討論要丟掉某些囤積物件的時候,媽媽可能會體驗到自己的自信也要一起被丟棄的感覺,因為那些物件是支持自己自信的源頭,內含著自己的故事與靈魂。而這種感覺好像是自己的價值觀被否定,或自己已經沒用了一般,所以要被丟棄。我之前在跟媽媽討論要幫忙家裡斷捨離,每次都會大戰一番,過程都非常掙扎又辛苦。在幾次的溝通下也才發現,原來媽媽堅持不丟的原因可能跟家庭傳承的價值觀有關,因為幾十年前台灣的經濟狀況較差,相較於現在家庭教育一定更堅持節儉的美德。如果我們突然要把家人囤積的東西丟掉,也可能是打破父母親50∼60年來所深信的信念(或者說是違逆他們父母給予的教育)。亦是說,我們所要丟棄的東西住著他們靈魂中的某些元素。因此,如果要幫助家人或朋友斷捨離,也可以溫柔的告訴他關於你的擔心和看法,而不是劈頭就指責對方是不是又不夠節制買太多,不妨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的家人朋友發現自己焦慮不安的來源。而且跟媽媽談妥斷捨離也實施斷捨離之後,媽媽反倒還很開心的跟我說:「光興,謝謝你幫忙媽媽!覺得環境變得簡單,我的心情好像也簡單了不少!」這時,我也發現原來媽媽是個念舊的人,不管是好的壞的,她都會留下,因為不知道怎麼決定去留,不管是心情或物品,都只會把它們留著。學會斷捨離後,媽媽也知道要怎麼跟壞情緒說再見。如果要斷捨離,心裡要有怎樣的準備?因為自己跟家人也常常身歷這種痛苦之中,我也嘗試研究過一些大眾心理學的書籍來幫忙自己。有一本斷捨離的經典書籍《怦然心動的整理術》作者近藤麻理惠於書中曾提到幾個斷捨離小方法,這些方法我在猜想,也是在練習整合跟再經驗個人內在客體幻想的運作。斷捨離的過程,可以嘗試在心中跟物件溝通,感受是不是有怦然心動的感覺,這部分可能也是在感受物件裡的自己的靈魂。有時候會感受到強烈的憤怒、不捨,或是欣喜的感覺。丟掉東西(或送給別人)都要向它感謝,感謝這些東西對我們的貢獻。讓自己能清楚知道這些東西即使不在自己身邊,也能知道自己十分重視它(也是自己),而不會有背叛物件(自己)的感覺。感謝可以製造一種對內外在客體的尊重,也是在跟不願面對的情緒(記憶)進行和解。一定要斷捨離嗎?極簡跟斷捨離是不是浪費?有這些困擾並不可恥,如果你因為過度消費或囤積而感到困擾,代表你心底深處正在向你呼救。正向的來說,斷捨離是認識自己的好機會,透過「選擇」與「丟棄」的過程,也順道整理自己內心的空間。因為每樣東西跟自己都會有那麼一段故事,從整理的過程中,也會開始反思,把不要的東西排除,而不是不捨得就把所有東西都藏在心裡(或在現實世界中堆積在房間內)。最後,斷捨離不等於浪費,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斷捨離而丟東西,而是找到與自己有連結的事物,找到自己。而那些與自己無關而被丟在一邊的事物,則要被放在能讓它產生功能的位置。如果還完好的東西,也可以考慮賣出或轉贈。斷捨離的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那些沒有要用的東西其實好值錢」,但也可以想想,如果它留下來了,那它還值錢嗎?還是它更能發揮功效而不造成空間或地球資源的浪費?如果你跟我一樣,深受「過度購買」或是「囤積」之苦,考慮看看斷捨離吧!或許對你有幫助。(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劉光興職能治療師)文章來源:https://cmu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780
鄧惠文剖析母女關係「關心總像諷刺」 她忍不住哽咽:一直等待被稱讚很棒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日前在節目《新聞挖挖哇》談到母女關係,她坦言長久以來,對於母親的出言關心,第一時間覺得不耐煩,經過深度自我剖析,她才明白,當自己內心自信不夠,一直覺得沒有讓母親滿意的時候,母親的每一句噓寒問暖「都代表我不夠好」,即使她已51歲、是個媽媽了,但站在母親面前仍然只是個等待被稱讚的孩子,說到激動處甚至哽咽哭了。鄧惠文坦言長久以來媽媽的噓寒問暖聽起來都特別刺耳。鄧惠文在節目中就舉了幾年前發生的案例,有一天母親發現鍋子有殘渣黏在鍋底,於是出言教導要怎麼刷鍋子,結果鄧惠文居然一把無名火燒起來,先是不耐煩表示不是不知道方法,只是趕時間沒空,她後來又斥責母親「根本什麼都不知道」,不過當她冷靜下來時,也不知道當下「在發什麼瘋」。鄧惠文傳給媽媽定裝照,結果媽媽當下的反應是給予更多的指導。(圖/翻攝自鄧惠文臉書) 她又舉2022年的金鐘獎為例,鄧惠文走紅毯前一天,將試穿禮服的照片傳給母親,結果媽媽只擔心她有沒有穿束腹、首飾怎麼搭配,讓她一瞬間情緒差點又要發飆,後來鄧惠文仔細剖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她發現是母親的能幹和強勢讓她心裡始終有個感覺,「不管我做到怎樣,即便我是今天的我了,我總覺得還是沒有達到她的期待」。鄧惠文其實只是想要媽媽簡單的肯定和稱讚。媽媽常問她「到底在氣我什麼」,她總是只在心裡默默回答,「我就希望妳說很漂亮」,雖然鄧惠文已經懂得轉念「媽媽現在還為我擔心」,但她心裡很明白,即使都51歲了,她仍希望得到母親單純的一句肯定和稱讚。鄧惠文其實只是想要媽媽簡單的肯定和稱讚。許多家庭中的「母女關係」是相愛相殺,雖然心裡都愛著,嘴裡卻吐不出好話,鄧惠文解析,母親每每關心自己,在她耳裡聽起來像諷刺,在自我剖析過後,母愛的具體表現就是噓寒問暖,但孩子心裡要有自信才能好好地接受,如果母親的話聽起來都很刺耳、很囉唆,那麼很可能其實是因為妳一直在等待媽媽稱讚「妳很棒」。
《婚內失戀》連10場落幕 黃健瑋放閃挺老婆爆花當「最後一顆彩蛋」
舞台劇《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醫師的同名著作,由6位實力派演員吳世偉、杜思慧、陳彥達、張詩盈、蔡亘晏、黃俊傑詮釋三對夫妻在不同婚齡的婚姻輪廓,讓觀眾一次看透婚姻歷經30年的變化,金馬影后謝盈萱、賈靜雯、破億票房男星高英軒、歌手陳勢安等人都現身劇場觀看。昨日舞台劇結束連續10場演出,因《咒》而備受矚目的演員「爆花」蔡亘晏,更邀來明星老公黃健瑋力挺成為此次舞台劇的「最後一顆彩蛋」。被問及參與舞台劇演出原因,黃健瑋毫無二話表示:「支持爆花。」用簡單四字放閃表達對老婆的愛。劇中精準呈現夫妻長時間相處所產生的微妙變化,黃健瑋和蔡亘晏婚齡10年,兩人卻始終互相支持事業並且兼顧家庭生活,令許多人羨慕不已,黃健瑋談到對於維持長久感情的建議,他認為每個人一直都處在流動的變化中,「所以伴侶之間感受並且分享這些改變是很重要的。如果願意一直打開自己面向伴侶,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重新戀愛的感覺!」但如果真的和老婆意見不合時呢?他誠懇建議要先等待最好的溝通時機,才會產生溝通效果:「耐心是良藥!先表達意見不一定是直爽,沈默不一定是漠不關心。」黃健瑋獲邀當《婚內失戀》舞台劇最後一顆彩蛋,扮演外送員。(圖/巨宸製作)蔡亘晏則認為婚姻間維持溝通順暢的方式是什麼事情都說,「不論小事大事都不要憋在心裡。」但前提是要先把情緒放下,她坦言身體偶爾會提醒自己現在必須好好哭一場,「我就會選擇先哭爆再說,因為我喜歡心裡的空間是乾淨的,心裡不堵了,腦袋才會更清晰,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相較於劇中女主人公注重的儀式感,蔡亘晏自認重視生活更勝於節日的儀式感,「對我們來說,生活就是一家人開心的聚在一起,不論在何處都好,可以互相關懷、擁抱、表達愛。」《婚內失戀》張詩盈(左)與陳彥達演出夫妻。(圖/巨宸製作)《婚內失戀》舞台劇主要演員在完成10場演出後親吐感言,吳世偉說:「演出看起來平實幽默,接近生活,但你以為很輕鬆嗎?沒有!這次我可是使出渾身解數了,期待好戲再加演,我再解開全身的術給你看!」杜思慧指出自己最後一場在陳柔安(指她飾演角色)的筆記本上寫下,「此刻的每分每秒會立即變成過去」,所以好好生活,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我們自己。張詩盈透露:「希望所有還願意為了愛努力的安安們(指她飾演角色),都能找到使力的途徑。」陳彥達說:「有見過那種很少買樂透就中大獎的人嗎?就是這次的我。在這幾年少有機會演戲的日子能夠進到這個劇組,愛的戲、歡樂的工作環境,每一次演出都很珍惜、也很享受。」黃俊傑則感謝生活中的挑戰和磨練,最終會化為生命的養分。杜思慧(左)與吳世偉在《婚內失戀》舞台劇搭檔演出。(圖/巨宸製作)該劇導演吳維緯提到有次翻閱了演員們各自在場上的筆記本,這些場次以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彼此紀錄了生活的一切,偶有可愛的插圖,那一刻,真實呈現了這個角色每個時空。她說,在那場演出,看著演員們在台上彼此紀錄著過去現在與未來,與各自的浪漫與幽默,然後生活像劇場一樣無法重來,那刻真的好想抱緊每一個讓陳柔安與高志偉(指劇中角色)努力生活著的人們。
揭「婚內失戀」十種悲涼狀態 摧毀感情大魔王竟是它
舞台劇《婚內失戀》和「網路溫度計」合作調查「婚內失戀的十種悲涼狀態」,統計出婚姻最大現實問題「為五斗米不斷煩惱爭執」,而「對彼此冷淡不再互相關心」、「喋喋不休的爭吵或冷戰」則分居二三。前十名更有多達6項都是抱怨對方冷淡的相處態度,「常被另一半鄙視羞辱」與「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沒有浪漫」都高掛排行榜。舞台劇《婚內失戀》選在情人節當天公布毀滅婚姻的十大兇手,鄧惠文醫師表示,她觀察到許多台灣男性在婚姻中的痛點反而是「不敢抱怨」,另一半總是喋喋不休抱怨育兒、家務、工作,男人只能選擇噤聲,「他們認為『輪不到我抱怨,那就不要溝通』。」鄧惠文醫師解釋,這經常演變成兩性關係中常出現的「冷暴力」,導致兩人不再對話,更難談「相愛」二字,她盼透過舞台劇《婚內失戀》讓大家意識到「婚姻裡面受到冷對待,這樣真的是正常的嗎?」舞台劇《婚內失戀》以三對夫妻呈現婚姻狀態的轉變,從甜蜜期願意為對方妥協,隨著孩子出生、轉換工作,兩人間未解決的事情越積越多,如鬼魂般侵噬著生活,兩人選擇各自尋找避風港,不再有交集。鄧惠文更直指,中老年後若產生婚姻裂痕,其實婚姻狀態早在20年前就出現問題了。鄧惠文表示:「已婚者被認為是人生勝利組,實際上卻可能和伴侶卻很少有愉快的談話,對方也很久沒看自己一眼了!」舞台劇《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醫師的同名著作,將於4月22日起於誠品信義店6樓展演廳連續演出10場,購票洽OPENTIX售票系統。摧毀婚姻的大魔王,是夫妻為五斗米不斷煩惱爭執。(圖/巨宸製作提供、網路溫度計調查)
李靚蕾直球開戰王力宏 醫師鄧惠文:兩個人都受傷
舞台劇《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醫師的同名著作,將於4月23日起於誠品信義店6樓展演廳連續演出10場。今(12日)舉辦讀劇記者會,鄧惠文感慨看過多種「婚內失戀」的例子,許多人以為走入婚姻後再也不會失戀,卻不知不覺在婚姻中找不到戀愛的感覺。鄧惠文醫師心理諮商20多年,發現有一群人一直都沒被看見與重視,「那些在婚姻中受到冷對待、覺得問題沒有那麼糟卻無計可施、無法理直氣壯離婚的人,他們很寂寞孤單,每個人都想過著有愛的生活,卻失去這個感覺。」因此她為這些人寫了一本書,並且訂了一個名詞—「婚內失戀」。《婚內失戀》由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陳彥達、張念慈與黃俊傑主演。(圖/巨宸製作)近日名人婚姻問題受到社會大眾廣泛的關心和議論,她認為這顯示婚姻問題是許多人心中的刺,即使非名人的婚姻,一般人在社群媒體發文吐婚姻苦水,也會收到許多留言回應。談到名人婚姻狀況,鄧惠文自認不清楚細節不能多評論,但她贊同一個說法:「當一個人感覺到不安全,她會特別做出保護性的動作,女人可能會變成捍衛小雞的母雞。」而她唯一能確定的是:「兩個人都受傷!」舞台劇《婚內失戀》由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陳彥達、張念慈與黃俊傑主演,將於13日起開賣,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小三體質女人「4暗黑徵兆」曝 精神科醫揭關鍵:家裡必有個「公主媽媽」
前男團成員何孟遠日前爆出背著女友荳荳(何紫妍)偷吃,劈腿同為《全明星運動會2》選手的采子(謝采紋),而采子也背上了小三罪名,成為網友圍剿對象。而多數女性在愛情裡,最痛恨的就是小三,精神科醫生鄧惠文,過去就曾在節目上分析「有小三體質的女人」,基本上有4種常見的暗黑徵兆;且造就女性成為小三的關鍵,重點不在會劈腿的男性,而是在家裡母親這位「太太」身上。鄧惠文過去曾在《什麼道理?》節目上分析,有小三體質的女人,一般多會有這4種特質跟徵兆。她指出,會成為小三的女性,多半會覺得「我比其他女人特別、我比同齡女人成熟、我很有性吸引力、我比其他女人有能力,對同性有很深的猜忌,覺得自己的各方面條件,都比正宮更好,憑什麼其他女生可以過得比我好。而為什麼有小三體質的女人,對同性有很深的競爭心態跟猜忌?鄧惠文點破關鍵指出,從臨床觀察發現,這些女性從小多半生長在一個媽媽是個「控制慾很強」的「公主媽媽」環境裡;且爸爸多半遇到爭議時,選擇站在媽媽這邊,長久下來如果遇到母女間的親子戰爭,女兒得不到認同,久了會認知到自己無法取代媽媽在家中這個「太太」的地位,便會轉移目標,透過搶奪別人老公方式,以滿足心中的缺憾。
暖男渣男一線之隔!他「腳踏3條船」 自爆床上安慰極樂嗨翻
「有時候暖男跟渣男就是一條線而已」!于美主持過的節目《什麼道理?》曾邀請號稱是「暖男」的來賓分享心得,他表示與前女友交往時,曾和她的2名閨密發生過性關係,這位男來賓甚至大言不慚稱,「每一個女生我都可以照單全收」!讓在場所有人嗤之以鼻。Wesley說自己是暖男,因為女生什麼問題,他都能解決。(圖/翻攝自什麼道理?YouTube)這位叫做Wesley的來賓指出,前女友是出了名的控制狂,由於Wesley天生樂於交際,所以前女友經常發脾氣,就連他生日時先去和朋友們聚會,這位前女友竟氣到把要給他的禮物、蛋糕都打翻;就連兩人在不同大樓教室上課,對方也要透過望遠鏡掌控他的行蹤,讓他心生恐懼,「她曾經打一段(訊息)讓我印象覺得很深刻,她說如果人是可以被上鎖的,多希望有一條鏈子可以綁住我...」。Wesley說,久而久之就與前女友閨密互相取暖劈腿。(圖/翻攝自什麼道理?YouTube)Wesley接著表示,他為了抗議對前女友的不滿,找了前女友的閨密談心事,那些閨密們也會說出自己與男友交往的不順,未料講著講著,居然談到床上去,Wesley透露,他與前女友交往的同時,還劈腿2名女性,而且都是前女友的閨密!美人聽完傻眼表示,暖男跟渣男就是一條線而已。(圖/翻攝自什麼道理?YouTube)對於他這麼的「博愛」,Wesley還自稱是「暖男」,因為「每一個女生我都可以照單全收,她們的心事還是...疑難雜症,我都可以照單全收」,于美人聽完後傻眼表示,「有時候暖男跟渣男就是一條線而已...你應該是暖偏渣」。對於Wesley的「暖男」說法,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就認為,純友誼包含的範圍光譜非常大,有時候出現純友誼只是因為戀人未滿,或是把對方當作備胎而已,這部分須要探討的事物太多;另外,兩性作家派特也補充,男性其實害怕「懲罰」,當把持不住時,就會衡量事後到底損失了什麼?只要權衡後,男性自然不敢作怪,就只會有「純友誼」。
曾敬驊幻想田野玩耍遇《龍貓》 劉品言看宮崎駿「退駕」
宮崎駿動畫電影《龍貓》睽違多年終於首次在台灣正式上映,不僅女神林依晨透露自己是「龍貓鐵粉」,新生代男神曾敬驊也表示學生時期在管樂團吹奏過許多宮崎駿電影的主題曲,更說:「我小時候住在鄉下,會跟妹妹一起到森林或田野間遊玩,我們一直期待能遇見龍貓。」劉品言看宮崎駿作品汲取能量。(圖/甲上提供)知名主持人陶晶瑩直言家裡玩具區充斥各種顏色的龍貓玩偶,她說:「我兒子從三、四歲直到現在,睡覺時都會拿著一隻白色的龍貓玩偶,我們一家都是《龍貓》迷。」劉品言也表示:「直到現在,每當我從一個角色退駕時,我都會找宮崎駿的作品來看,讓我汲取能量。」劉冠廷也笑說:「我都想像自己可以像龍貓一樣把樹變大!」此外,演員林柏宏、李霈瑜(大霈)、温貞菱、鄭人碩、潘慧如、王彩樺、施名帥、朱芷瑩、洪小鈴、鄭宇彤、導演黃信堯、主持人黃豪平、李培禎、時尚主播張宇、影評人部長、YouTuber關韶文及作家鄧惠文、海苔熊等影視圈、藝文界名人紛紛熱烈推薦,讓電影魅力持續延燒。林柏宏更在社群上許下願望想到電影院看《龍貓》,隔天即收到特映會邀約,讓他在生日當天圓夢,林柏宏表示:「感動到爆!隔超過二十年再看還是超級喜歡,不過我絕對沒有把社群當作許願池。」他坦言在觀影時聽到主題曲的第一句時就已經熱淚盈眶,「電影裡滿滿的溫暖讓我難以忘懷,而龍貓一直存在在我心裡,陪著我長大。」《龍貓》中日文版同步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