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祥
」 鄭永祥 行人地獄高雄輕軌只收現金挨批影響觀光 高捷公司回應了
高雄環狀輕軌今年初全線通車後,已成為重要觀光、通勤交通工具,不過輕軌車站內無法加值電子票證,售票機也沒有支援現金以外的支付方式,相較捷運可透過信用卡直接搭車,民代擔心「落差感」恐讓使用者混亂;民眾也擔心影響觀光。對此高捷公司回應,觀光客有提供多樣短期票種可以使用,另有TPASS2.0方案預計在年底推出可供選擇。今年元旦高雄環狀輕軌宣布全線通車,環形路網串聯高雄市區,帶動整體運量成長,今年1至9月創下日均3萬4407人次運量,對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萬4000人次,成為重要通勤與觀光運具。不過輕軌相較於高雄捷運系統,驗票機並無支援信用卡功能,且站內無加值機、單程售票機也僅提供現金交易,讓民眾擔心會影響觀光客搭車便利度。高雄市議員白喬茵表示,高雄捷運支付方式比台北捷運多元,但輕軌跟公車的支付方式卻比高捷少,這可能會造成使用者混亂,讓遊客或外地人搭乘捷運到了輕軌月台,才發現支援捷運的支付方式不支援輕軌,建議改善輕軌跟公車的多元支付方式,讓大眾運輸使用更順暢。成大交通管理系教授鄭永祥認為,輕軌車站作為無人車站,針對觀光客建議可於車站就多加宣傳各式觀光票種,引導觀光客尤其外籍客方便購買,也建議既有的單程票售票機,可以強化支付方式,提高便利性。針對觀光客部分,高捷公司回應,高雄捷運車站及部分線上通路,已有販售捷運、輕軌適用的短天數票種,MeNGo也提供1日至3日短期票供選擇,目前高雄市交通局也已規畫TPASS2.0短期觀光方案,預計年底推出。
年齡歧視難租屋、行人地獄難通行 成銀髮族兩大痛點
台灣人壽與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數據內容平台「網路溫度計」於今(18)日共同舉辦「2023 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現場發布最新《2023高齡友善大調查》洞察報告,調查顯示台灣在高齡友善4大指標只拿到「勉強及格」的分數,其中「年齡歧視難租屋」、「行人地獄難通行」成為台灣長輩們一直以來的兩大痛點,民眾普遍也覺得政府應協助解決高齡者租屋不易的現象,同時對於公車班次頻率、防範銀髮交通事故的措施等,都表示不滿意。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蔣志薇表示,銀髮族的行動與居住議題是WHO評估高齡友善城市的重要標準,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在友善樂齡作為還有相當大進步空間,例如讓銀髮族安全暢行的清楚交通標誌、確保紅綠燈秒數足夠長者通行,既然銀髮族租屋不易,那就必須加強銀髮的社會住宅,而不是將居住正義過度傾斜年輕族群,未來以共享取代擁有的養生村,也很可能成為高齡友善社會的必備設施。同時,現場也分別邀請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徐燕興、桃園市都發局局長江南志、台灣大學城鄉所退休教授林建元探討樂齡世代居住正義;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陳文瑞、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局長葉昭甫、成功大學交管系系主任鄭永祥、紀錄片《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討論銀髮族交通安全環境,提出創見思維,共同打造高齡友善幸福台灣。(圖/業者提供)台灣高齡友善大調查 4大指標勉強及格銀髮族租屋容易程度僅 52.6 分 交通傷亡銀髮族居首台灣老年人口呈快速成長,占總人口比率亦持續攀升,於2018年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預計將於2026年超過20%邁向超高齡社會。為聚焦探討台灣樂齡世代是否享有友善居住與交通正義,台灣第一家壽險公司「台灣人壽」和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台第一數據內容平台「網路溫度計」攜手今(18)日共同舉辦「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此次調查的規模與問卷涵蓋性,可謂是近年來最具代表性,大數據公司透過旗下《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以網路及電話調查方法簡單隨機抽樣2,065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及正負2.16%以內的抽樣誤差下,完成了《2023高齡友善大調查》洞察報告。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高齡獨居比例約16.2%,估逾60萬人口;而關乎高齡友善的4大指標,台灣民眾只給了勉強及格的分數,分別為「行動無礙」62分、「交通暢行」68.3分、「居住友善」62.6分、「生活照顧」66.7分,也讓高齡者租屋困難應受到重視,無障礙設施、騎樓以及高齡交通事故成為國人難解的痛點。(圖/業者提供)在健康宜居構面上,民眾對「政府現行銀髮族高齡住宅政策」的平均滿意度僅62.7分,六都則以63.06分險勝非六都的61.92分,落差不算大;而民眾對於政府在銀髮社會住宅政策方面更是無感,平均滿意度只有60.6分,處在及格邊緣,非六都更只有59.85分。在「銀髮族租屋」方面,平均滿意度分數更下探52.6分,顯示民眾普遍認知高齡者「租屋大不易」,在房價高居不下的狀況下,也擔憂落得「老無所居」的局面。從網路聲量也發現,3年有超過24萬筆討論高齡居住議題,其中著重在高齡者居家照護需求、獨居老人照顧與關懷及長者環境友善議題。居家照護以長期照護行動不便長者之辛勞為熱門議題,留言區多討論安樂死議題和政府應有所作為。獨居老人議題則在多起獨居老人建物火災事件討論度最高,留言區有擔心獨居老人之自救能力和老舊大樓之安檢。長者環境友善則為政府為長者所推動環境友善設施之相關內容,留言多有支持之正面聲量。(圖/業者提供)在暢行無礙構面上,調查報告指出,公車班次頻率對銀髮族而言偏低,民眾滿意度只有61.7分,非六都更下降至53.29分。結果更顯示,對於「政府在減少銀髮族交通事故傷亡的措施」方面,民眾滿意度只有58.6分。在政府為銀髮族設置的無障礙設施方面,民眾平均滿意度61.1分,普遍認為設施少、不友善。2020至2022年「高齡行動」的網路聲量達60.5萬筆,且討論聲量有正成長的趨勢,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6.99%。同時,聲量高峰主要討論長者交通事故、長者行動不便及博愛座議題等三個面向。高齡資源整合!超過8成民眾盼中央領頭養生村熱潮來襲 近3成民眾選址銀髮養生村在新北市銀髮族的社福補助目前是由各縣市政府來執行,不過從此次調查卻明顯看到,逾8成民眾(80.5%)都認為,這些應該要由中央政府來協助統合,加上現況銀髮族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往往未必相同,若要請領相關補助必須舟車勞頓,不但是負擔也增加風險性,超過8成⺠眾(82.6%)認為中央應該負起整合的責任,讓樂齡世代可以依自己方便,就近領取相關補助。(圖/業者提供)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即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退休潮,過往最大一波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高達 378.3 萬人,今年起陸續到了法定退休年齡 65 歲。近幾年,養生村的概念逐漸打開市場接受度,調查也發現到,有近8成(76.8%)民眾支持「共享型養生村」,認同共享取代擁有的理念。且已有過半數民眾對於「退休後住養生村」抱持肯定態度。調查更看到,民眾一般更偏好「離塵不離城」的養生村,61.7%民眾認為銀髮養生村應設在非都會區,其中新北市最獲青睞,以28.7%的比例拔得頭籌,台中(25%)居次,桃園(21,6%)位居第3名,台北(18.2%)也贏過台南(14.9%)、高雄(16.6%)、花蓮(10.7%)。而民眾認為養生村最吸引入住的硬體設施排名,第1至3為健康中心(56%)、診所藥局(49.5%)、物理診療工作室(34.4%),照顧健康之餘,民眾也希望有開心農場、KTV與棋藝教室等社交空間、喘息服務房,比例都在20%以上;而在服務方面,民眾在乎有專人料理三餐(44.5%)、專人清潔居家環境(39.8%)、交通接駁服務(36.8%),換言之,飯店式管理是最吸引民眾入住養生村的服務。然而,養生村的開銷與支出往往讓民眾卻步,調查亦指出,民眾期待養生村保單提供入住資格與優惠,58%的民眾期望繳交的保費可抵減入住會員費,52.8%的民眾期待每月的住宿費用享有折扣,50.5%民眾盼投保後可提供優先入住資格,也期望保險能降低養生村費用負擔。
行人地獄2/過去與台並列後段班 南韓這樣做「大幅降低交通死亡數」
台灣交通有多恐怖、行人有多危險?日本有1.2億人口是台灣的5倍多,但去年前11月台灣交通死亡人數2825人,就已超過日本全年的2610人。就連原本與台灣並列後段班的南韓,2021年南韓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已降至5.26人,而台灣還高達12.67人,南韓的改變就從扭轉「車輛優先」的概念做起。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統計,台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其他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美、英、日、韓等)的4至6倍。以鄰近的日本為例,雖然一直都是交通模範生,但「好還要更好」,日本警察廳統計指出,2022年日本交通死亡人數為2610人,創下史上最低紀錄,比2021年還要再減少26人。反觀台灣,2022年1~11月交通死亡人數為2825人,早已超越日本全年死亡人數,更誇張的是,日本1.2億總人口足足是台灣的5倍多,由此可見台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相當高。根據WTO公布資料,2010年南韓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11.1人,台灣是14.3人,而日本是4.5人。 2021年,南韓已經下降至5.26人,日本更降到2.1人,而台灣依舊是雙位數字12.67人。為何南韓能做到?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推行設置「行人優先道路」,限制車輛通行。以首爾為例,扭轉原本以車輛為優先的設計,大幅拓寬行人步道,臉書粉專 《我是台灣行人@京都 》就有網友分享韓國道路規劃的前後對照圖,例如梨花女子大學附近街道,1996年時有2個車道、無實體人行道,到了2018年則是剩一個車道,人行道大幅拓寬且有保護設施。來自美國Youtuber崔璀璨已經在台灣居住7年,日前她發布一段影片討論台灣交通。崔璀璨說,曾有一位日本網友拍攝台灣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而各種汽車、機車逼近、穿越的影片,同時寫「台灣行人的命不值錢」。影片中來自愛爾蘭的Sean說,台灣的人行道非常少,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文化衝擊,而最奇怪的是「台灣人似乎認為這是無法改善的問題」。但南韓的改變卻擺在面前,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鄭永祥認為,道路交通一直都在「安全」與「效率」之間互相拔河,想要安全,就要犧牲許多的方便,而這在台灣需要跨越重重關卡。相較於日本平均考5~6次才能取得機車駕照,台灣近年雖然增加考照難度,但仍然顯得較容易取得機車駕照。(圖/報系資料庫)舉例來說,在台灣考機車駕照非常方便簡單,過去的機車路考甚至只需花3分鐘就能完成,而且考後當天就可以拿到駕照、即時上路,於是就有許多不懂規矩或不理解號誌的機車騎士充斥街頭。雖然交通部近年來多次增加路考的項目,也將筆試題庫近年來從600多題增加至1600多題,但比起日本對於考照的嚴格仍相差甚多。日本的機車路考項目多樣,包括直線、直角轉彎、S型彎道、緊急煞車、障礙物閃避、上坡停車起步等項目,而且要到現場才會知道當天的路考路線,平均考照5、6次以上才會通過,正因為難考,駕駛會小心避免違規,以免被吊銷駕照,又得重考一次。至於汽車駕照的淘汰機制,台灣和日本都採交通違規記點制,同樣是記6點吊扣駕照1個月,不過在台灣,每半年就會歸零重算,日本則是每三年才歸零一次。相反的,如果日本駕駛5年內都沒有違規,可拿到代表優良駕駛的金色駕照,憑金色駕照,買保險還可獲得些許折扣,加強日本人保持優良駕駛身分的誘因。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鄭永祥認為,道路交通一直都是「安全」與「效率」的拔河。(圖/翻攝自鄭永祥臉書)鄭永祥表示,交通有「3個E」重要概念,分別是執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和工程(Engineering),這三者都重要、且要同時進行。例如日本學校會不斷宣導交通政策,校長常常會在朝會叮嚀孩童,「車子就是獅子」,從小養成日本人遵守交通法規,而政府、警察也會徹底執行罰則。南韓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除了擴大行人步行區,另一個原因是南韓推動全民交通安全教育,由國家訂定標準,強迫小學到高中必學,老師要編教材受訓,徹底落實學童的交通教育。鄭永祥說,唯有「3個E」都做到,台灣人才會逐漸接受「以行人為主」的道路,才能真正落實道路交通安全。
行人地獄3/每年枉死400人! 交通6改革「讓馬路不再如虎口」
台灣每年大約有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包含400位行人,根據警政署資料顯示,8成行人都不是事故第一當事人,他們只是走在馬路或斑馬線上就意外遭車輛撞死,專家認為可進行6大工程提升行人安全,讓路口或斑馬線不再成為行人噩夢。CNN日前報導台灣交通宛如「行人地獄」,美國論壇《Reddit》「都市地獄版(UrbanHell)」之前也刊登台北市松山區巷弄內人行道照片,畫面裡一群小朋友,走在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222巷18弄內的人行道,豈料走著走著,人行道變機車停車格,孩子們就這樣被迫繞到馬路,場面險象環生。不少中南部網友Po文表示,台北市的人行空間已經算好了,「出台北看看吧,呵呵,那才叫煉獄」,直說中南部人行空間根本是「18層煉獄機車格」。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認為,想要改善台灣的交通,第一優先要做的絕對是重新規劃道路設計,讓道路空間更公平的分配給各式用路人,尤其是行人。其次是增加考照難度,教導駕駛人如何正確地使用道路,而不光只是學會操作車輛而已。許多民眾認為重新規劃道路,似乎遙不可及?林志學說,無論需要花費多久時間,但總要先訂出一個「日出」、「落日」的時間表,才會有完成的一天,在這之前,還是有一些改變能立刻著手進行。網友根據各縣市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列舉「18層地獄」,其中台南市死亡人數最多獲得「第18層地獄冠軍」。(圖/合成圖)林志學建議以下6大工程提升行人安全。第一,人行道外推,可縮短行人走路長度,並提高行人能見度;同時形成避車彎,提供道路臨停空間。第二,增加照明,能讓駕駛自然看見行人,不必依靠行人穿著亮色或反光衣物,提升安全。第三,轉彎半徑縮小,行人比較不容易被汽車A、B柱等死角擋住,而且能強迫車速降低。第四,斑馬線中設行人庇護島,行人可採分段式行走,汽車也能較快前進,提升交通效率。第五,以工程手段減速,利用標線讓汽車駕駛於路口減速,提升行人安全。第六,縮車道設人行道,縮減車道可降低車速,同時還給行人步行空間。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鄭永祥表示,除了道路工程之外,民眾還需要改變既定認知。以斑馬線來說,造成最多交通死傷的莫過於汽機車轉彎時撞到行人,想要改善這樣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行人跟汽機車不共用紅綠燈,當行人使用斑馬線時,汽機車不能前進。「但這樣勢必會讓塞車更加嚴重,這就是問題所在。」針對行人安全,台灣近期也提高相關罰鍰,去年12/22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已審查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第48條等條文修正草案,包含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如未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罰鍰將最高3600元,提高至6000元,目前尚待提報院會三讀。鄭永祥說,要扭轉大眾習慣的認知,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唯有所有人認同「以行人為主」時,馬路上的車輛才會甘於不便,若能設置更多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讓更多人不再騎車、開車上路,就能慢慢縮減車道、拓寬行人步道。「以台北來說,目前算是做出一些成績,但這也花了至少20年的時間。」鄭永祥說,目前台中、高雄都逐漸規劃更多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但還需要時間慢慢活絡捷運周邊的機能,才能逐漸將點、線、面連貫起來,讓更多民眾習慣搭捷運或公車。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建議將人行道外推,設置行人庇護島,可縮短行人走路長度,同時形成避車彎,提供道路臨停空間。其次要增加照明讓駕駛自然看見行人,可更提升安全。(圖/報系資料照)
行人地獄1/死亡創新高!全台肇事路段前三名出爐 「最危險路口」在這縣市
台灣交通死亡人數預計再創新高,每年超過3000人因此喪命,其中包括約400位行人,也讓台灣被扣上「行人地獄」的惡名,本刊記者查訪全台肇事熱點,發現最危險路口前三名縣市分別為新竹市、桃園市、台南市,共釀326人受傷。其中新竹市東區的中華路二段、自由路口是全台去年肇事最多的路口,且連2年發生70件以上的車禍,堪稱最危險路口。台中一對夫妻推著嬰兒車走在斑馬線上,卻遭右轉公車撞上造成母子雙亡;宜蘭一名14歲國中女生行走斑馬線時不幸遭砂石車輾過,當時僅離家50公尺;彰化12歲男童闖紅燈穿越馬路被撞飛不治。這些交通事故幾乎已成台灣的日常。根據道安資訊查詢網資料,2014年交通死亡人數為3075人,之後便逐年下降,直到2017年觸底為2697人,之後連年攀升,2022年1~11月交通死亡人數為2825人,雖然12月數據尚未出爐,但幾乎篤定全年死亡人數會超越3075人,預計將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點。其中行人安全尤其被關切,CNN日前評論台灣為「行人地獄」,日本人在觀光指南中也特別製作「走在台灣路上要注意的事項」的章節。在台灣,每年都有將近400名行人死於交通事故,依據警政署資料顯示,行人傷亡事故以「穿越道路中」(約47%)最多,「同向通行中」次之(12%),亦即行人事故不是過馬路就是走在車道上被後車擦撞。再分析行人被車撞的原因,以車輛駕駛「未注意車前狀態」(51%)最多,「搶越行人穿越道」(14%)次之,其餘為酒駕(2%)、未依規定左轉(1%)等。更令人驚訝的是,竟有高達80%的行人不屬於事故第一當事人,意指這些行人只是規矩地走在馬路上就遭車輛撞死。查閱道安資訊交通網的肇事熱點,2022年1~11月以新竹市東區的中華路二段、自由路口肇事92件最多,造成118人受傷,堪稱是最危險路口,前一年2021年也有71件,造成95人受傷,連2年成為肇事熱點。從Google街景觀察,發現該地點除了是十字路口之外,同時也位於陸橋之下,不僅汽機車搶道、左轉右轉直行車齊聚、同時也是Ubike租借處,行人下天橋之後的斑馬線也設置在此,也難怪特別容易發生交通事故。2022年最危險路口第二名是桃園市中壢區幸福街、中山東路交叉口,1~11月肇事87件共126人受傷,是標準的多路口路段,雖然有3個斑馬線,但由於汽機車來自不同方向,所以常發生轉彎車禍事故或搶越行人穿越道,而且經常發生未讓車的擦撞事故。排名第三是台南市北區長榮路、開元路交叉路口,1~11月共肇事66件造成82人受傷,雖然十字路口寬闊,但由於擠滿右轉、左轉車道,所以容易發生擦撞事故。CNN日前報導台灣是「行人地獄」,不利於發展觀光,許多外國人可能會因混亂的交通而選擇不來台遊玩。(圖/翻攝自CNN網站)道路安全須從基礎建設做起,往往需要耗費數十年的時間,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最明顯的改善?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鄭永祥認為,「先從危險路口做起!」鄭永祥說,危險路口有幾項特徵,例如多路口、車輛速度快、轉彎處多等,「多路口就代表會有各種不同方向的車輛、紅綠燈、斑馬線,通通集合在一起自然容易出事。」以新竹市東區的中華路二段、自由路口為例,建議設置專用紅綠燈,讓轉彎車輛、行人不要同時前進,減少事故發生機率,另外,由於位於陸橋之下,陰影處會讓駕駛人視線不佳,建議增加照明設備。桃園市的多路口路段,目前已經規劃單向道,以減少不同方向汽機車交會的機率,台南市長榮路、開元路則建議規劃專用轉彎道,讓車流區分得更明顯。回歸道路基礎建設,立委游毓蘭認為要先改善道路權責破碎化的問題,她在臉書發文指出,「交通部授權讓各縣市政府可以各自為政,所以設計出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號誌和標誌,常常換一個縣市,甚至只是換了一個路口,道路設計與左轉等規定就完全不一樣,這要用路人怎麼安心上路?」游毓蘭因此提出「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希望仿效日本,建立課責與國會監督機制,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能有關於交通安全的明確規範,才能讓交通安全的改善更有效率、系統化地去落實。
台灣經濟恐陷困境!學界示警:財經內閣缺「長遠布局」
財經內閣除財政部長換人當,多數均續任,學界直言缺乏亮點、難成氣候。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政府過去都是解決「即時」、「當下」的問題,但是缺乏「長遠」的規畫,他認為財經內閣應該要瞭解未來的挑戰在哪,才能好好因應,例如,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比率雖調降至15%,但也難以達成,政府還是以「民意」、「政治氣氛」去做決策,從未思考替代能源的可行性、到底能不能執行。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2021年、2022年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靠全球外在環境、政府補貼等方式,才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面臨2023年全球外在環境不佳、能源價格仍處於高檔,政府可以使用的「子彈」、「資源」恐怕耗盡,如果財經政策還是維持過去一貫的方式應對的話,將難以應付未來困境。另勞動部長許銘春可望留任,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除一直以來的青年低薪、高失業率外,還要面對中高齡勞參率低、缺工潮等問題,更要直球對決將破產的勞工保險,不應只用「繳多領少延後退」解決年金改革問題,否則恐怕使老年勞工淪為下流老人。此外,淨零碳排或經貿協定,勢必會衝擊部分產業勞工,政府也要提出因應措施協助產業升級、勞工轉銜。交通部長王國材將留任。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系主任鄭永祥表示,台鐵工會對公司化子法跟交通部想法有些意見相左,人心若不安定,又何來鐵路安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這2年自撞事故非常多,例如大年初一凌晨4點一輛統聯客運追撞小客車釀火燒車2人死亡事故,現在出門不管是行人、乘客、駕駛都愈來愈不安全,連搭客運都會出事,希望王部長能用問題導向去分析各種類型事故。對於薛瑞元留任,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疫情已趨緩,期許薛留任後能將重心放在如何營造有利醫護友好的職場環境,同時重視醫療支出占GDP不足問題。
「綠能」成府城產業核心!台南經發局舉辦「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專題演說 各方看好未來潛力
站在產業轉型的風口浪尖,作為文化古都的台南正朝「智慧新都」的方向邁進,除廣受矚目的南科發展蓬勃外,被視為另個重要引擎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更有可能將府城推至全台綠色產業的領導地位。由台南市政府經發局主辦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於12月8日登場,包括中央、地方官員與學界皆與會出席,就沙崙地區的發展與前景進行演說與探討,全場座無虛席,凸顯各界對綠能的關注。「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台南明日之星,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聆聽。近年來資訊科技加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衝擊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文化等面向,甚至擴及國家主權及地球生態體系,讓政府組織及企業必須重新省思,也喚起企業與團體組織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視。而台南近期重點發展項目「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便是因應未來的綠能產業趨勢量身打造。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承擔中央「5+2產業創新計畫-綠能科技產業創新」重大政策項目,各學研機構場館設施已陸續完工進駐,不管在生活機能、研究動能及周邊的文化潛能,都是台南未來發展的指標之一,未來包括台86線匝道拓寬、開通聯外道路等交通規劃,以及三井Outlet、大台南會展中心、沙崙K12雙語學校也即將啟用,將吸引全國人才駐留台南及促進產業發展。台南市經發局局長陳凱凌指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不單只是研發重鎮,更是整合各項新科技的重要場域。「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位於台南高鐵站旁,擁有台灣最科技的研發團隊及資源,對於智慧綠能產業發展趨勢而言,是最好的投資園區,甚至牽動著台南未來重要的產業發展。可以預見,沙崙的現況與未來趨勢,將是大台南發展的核心目標,因此台南市經發局也在8號,於台南晶英酒店舉辦「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專題演講,並找來多位專家學者分享。此次研討會包含多個主題,包括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主講「高鐵沙崙特定區及軌道交通發展與展望」、經濟部能源局陳崇憲組長分享「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產業及技術發展願景」、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鄭永祥主任演說「公共建設帶動大臺南都市發展-以沙崙特定區為例」,以及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邱馨誼專員論述「台南市府綠能推動積極作為─訂定太陽光電設施設置監督管理辦法」等等。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表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擁有絕佳的「軌道優勢」。台南市經發局局長陳凱凌指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是由中央投資達百億,與南科同為帶動台南經濟的雙引擎,「沙崙不單只是研發重鎮,更是整合各項新科技的重要場域,更是未來綠能城市的縮影。」他進一步表示,市府投入許多資源,像是K12的雙語學校、綠能住宅以及三井outlet的開幕等等重大建設,將對沙崙特區帶來更多的裨益。經濟部能源局陳崇憲組長認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未來即便在亞洲,都會是十分重要的產業聚落。另外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亦表示,台南一年有多達800萬人進出,不管往台灣哪個重要城市,僅需40至80分鐘便能抵達,重要性不輸台北、板橋等站點,加上台南市府積極推動捷運整體路網建設,其中包括都會區內的軌道交通,甚至再延伸至「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並再連結至國門與台北,可以預見,沙崙地區擁有絕佳的「軌道優勢」。最後階段的綜合座談,討論十分熱烈。至於經濟部能源局陳崇憲組長同樣認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未來即便在亞洲,都會是十分重要的產業聚落,「透過中研院高階研究人才的進駐,對業者來說等於提供許多資源與就近協助,稱得上是綠能產業的秘密基地。」最後階段的綜合座談,則在中華大學智慧運輸暨軌道系統研究中心執行長張辰秋主持下,找來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凱凌、台南市政府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教授陳彥仲進行對談,並開放現場民眾提問,討論相當熱烈。
打造南方新矽谷!台南經發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演講,12/8舉辦採免費入場
坐擁數百年歷史文化的府城台南,近年力拼轉型有成,除南科帶來龐大科技動能外,被視為另個重要引擎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同樣備受矚目。由台南市政府經發局主辦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將於12月8日(三)登場,採免費入場,有興趣的民眾可把握機會報名參加。「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位於台南高鐵站旁,擁有台灣最科技的研發團隊及資源,也是台南重大建設指標。近年來資訊科技加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化的影響不僅衝擊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文化等面向,甚至擴及國家主權及地球生態體系,讓政府組織及企業必須重新省思,也喚起企業與團體組織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視。而台南近期重點發展項目「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便是因應未來的綠能產業趨勢量身打造。「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12/8將在台南晶英酒店進行。「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位於台南高鐵站旁,擁有台灣最科技的研發團隊及資源,對於智慧綠能產業發展趨勢而言,是最好的投資園區,甚至牽動著台南未來重要的產業發展。可以預見,沙崙的現況與未來趨勢,將是大台南發展的核心目標,因此台南市經發局也在8號,將於台南晶英酒店的明倫廳舉辦「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研討會,並找來多位專家學者分享。「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找來專家學者演說,包括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經濟部能源局陳崇憲組長及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鄭永祥主任。此次研討會有三大主題,首場將由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主講「高鐵沙崙特定區及軌道交通發展與展望」;第二場則由經濟部能源局陳崇憲組長分享「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產業及技術發展願景」;最後一場則是由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鄭永祥主任演說「公共建設帶動大臺南都市發展-以沙崙特定區為例」,三場議題皆十分精彩。經發局主辦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將採免費入場,時間從下午一點半開始至五點,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Info.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現況發展與未來展望」活動日期:2021年12月8日活動時間:13:30~17:00活動地點:台南市中西區和意路1號2樓(台南晶英酒店明倫廳)活動費用:免費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zXuKXEmCEjgR3RR69
前瞻變落後3/軌道建設「用喊的」 多名立委憂:地方配合款成沈重負擔
為期八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前瞻計畫),是總統蔡英文二〇一七年提出的重大經建計畫,內容包含「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及「城鄉建設」五大方向。由於推出時相當倉促,外界批評根本就是迴避立法院監督、舊酒裝新瓶、漠視地方自籌款能力等,其中軌道建設更遭砲轟不務實際,且後續維護所費不貲,最終恐由中央埋單債留子孫。台中市立委楊瓊瓔表示,行政院在106年將「大台中地區山海線鐵路雙軌高架化建置計畫規劃作業」匡列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軌道建設經費中,然而至今可行性報告已審查多時,在經費的估算上也須要配合當年度工程物價調整來計算工程經費,才能合理反映工程成本。楊瓊瓔進一步指出,山海環線計畫本身就是台鐵為主的運輸系統,是國有財產,未來會由中央負責興建營運,後續營運權及收入也都歸台鐵所有,卻要台中市負擔超過一半的建設經費,很不公平,目前已請交通部協助向行政院爭取計畫專案全額補助。此外,今年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第三期預算遭砍半,彰化縣立委謝衣鳳也指出,「台中捷運綠線延伸大坑及彰化規劃作業」的期程恐怕拖得更長,蔡政府對前瞻經費規劃不善,加上各縣市財政自籌能力不同,一開始通通「用喊的」,未來地方配合款勢必成為沉重負擔。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也說,由於路軌產業自然獨占的特性,在其承擔基礎建設維持與政策目標(如優惠票價貼補、偏鄉路線營運),幾乎不可能達成損益兩平,更遑論能有利潤盈餘,所以應從經濟自償率檢視,讓車站周邊資產及資源能被活化、活用,創造間接開發效益來檢視其自償率,但規劃時過於樂觀經常導致高估收益與低估成本,如前瞻軌道建設的預算執行率低來看,是否在高估運量、土地開發利益、規模,低估地質、當地既有設施複雜程度等狀況下,產生土建機電招標流標等預算執行不彰情形。「整個站只有兩位站務人員,」張其祿以「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目前建置的十個小站為例指出,現今捷運化或鐵路地下化,除站點過於密集外,後續營運成本如各站人力分配等,欠缺營運管理上的規劃等,也是導致執行率及開發不彰的關鍵因素。他認為,雖然服務點增加,但各站人力卻分散且減少,以高雄美術館站全部人力約6人、以三班排班制來看,一班約為兩人,很難帶動最初規劃的效益。前瞻軌道建設中的「台南鐵路立體化延伸至永康計畫規劃作業」,目前停留於評估報告修正階段。(圖/報系資料照)針對前瞻計畫軌道建設陷入進退不得,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也指出,「前瞻軌道建設都會碰到共同的問題,就是需求量不高,誰來買單?」他認為,發展軌道建設應納入國土規劃,有效結合區域治理和都市發展,且建設前必須完成自償率、運量等可行性評估,同時須考慮未來人口變化、產業發展等因素,才能符合地方需求,並帶動經濟發展,為地方產生最大的效益。一月初,立法院三讀通過前瞻計畫第三期的二千二百九十八億元特別預算,全數以舉債支應,眼看蔡政府「華麗的」八年前瞻願景已走到一半,停滯的軌道建設能否如期完工,大家都緊盯著看。
千字長文回擊!民進黨成功贏了罷免…韓國瑜酸:高雄贏了嗎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於6日正式舉行,開票一個半小時後,同意罷免韓國瑜的票數即飆破58萬票,超過罷免門檻57萬4996人,韓國瑜確定被罷免成功,成為我國史上首次直轄市長罷免成功案例,將於12日中選會正式公布結果後解除職位。韓國瑜6日晚間發表千字長文,質疑「這一次,誰會是贏家?」韓國瑜臉書全文:這一次,誰會是贏家?選舉就像比賽一樣有勝負輸贏,但是對作為政府頭家的人民而言,真正的勝負輸贏卻是在選舉落幕之後才真正開始。選一個作威作福的政府,人民最後是輸的;選一個做牛做馬的政府,人民才會是最後的贏家。這段時間我忙於市政,同時我也冷靜觀察。民進黨如果能夠將罷免韓國瑜的積極與不惜代價的力氣,拿出十分之一用在治國施政與自我操守上,2018年我不會當上高雄市長,2019年我更不會想進一步出來改變台灣。以選舉結果來看,2018年我們贏了、這次他們贏了。但是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繁榮、人民的幸福、下一代的未來⋯⋯這麼多次的選舉結果,究竟誰贏了?這一次民進黨贏了罷免,但是高雄贏了嗎?當然我希望,高雄市民是最後的贏家。無論誰是下一任高雄市長,高雄都需要一個「路平燈亮水溝通、貨出人進發大財」的未來;無論誰是下一任高雄市長,高雄所有的弱勢朋友們都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更好的照顧;無論誰是下一任高雄市長,高雄的下一代都需要在國際競爭中有機會成為某一個領域裡發光發亮的新星。我虛心接受每一場選舉的結果,但對於那89萬2545張期盼高雄崛起的選票、以及千千萬萬在這兩年裡對我寄予厚望的好朋友們,我要誠摯地致上我最深切的謝意與歉意。未來我韓國瑜無論有沒有工作、是否在任何職務上,只要能力所及、能為高雄盡一分心力,我一定會為高雄鄉親出力。一日高雄人、終生高雄心。最後,我還要感謝那一群最讓我感到驕傲、不捨的市府團隊,他們有專業、有熱忱、最重要的是有拚勁、肯付出。為了高雄,好多人不惜離家背井、放棄高薪來這個城市和我一起打拼,我知道,這群跟我一起捲起袖子拼命的市府團隊夥伴、每一個人都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而來。他們和我一樣不在乎被罷與不罷,但這一年多來他們為高雄做牛做馬、承受巨大壓力,還要不時地被網軍抹黑攻擊,這一年多來他們每一件事都做得比以前好、但是雜誌民調排名卻都是吊車尾,我知道,都是我的關係。今天理論上是我在市長位子上的最後一天,我想還他們一個公道,因為他們是最辛苦、最被唱衰、卻最認真、最有作為的一群模範公僕。在這裡,我想代表所有高雄市民好好向您們說聲謝謝:謝謝葉匡時葉副市長、謝謝李四川李副市長、謝謝陳雄文陳副市長、謝謝工務局吳明昌吳局長、謝謝都發局林裕益林局長、謝謝水利局李戎威李局長、謝謝農業局吳芳銘吳局長、謝謝海洋局趙紹廉趙局長、謝謝財政局李樑堅李局長、謝謝經發局伏和中伏局長、謝謝青年局林鼎超林局長、謝謝交通局鄭永祥鄭局長、謝謝觀光局邱俊龍邱局長、謝謝捷運局范揚材范局長、謝謝教育局吳榕峯吳局長、謝謝運發局許文宗許局長、謝謝文化局林思伶林局長、謝謝新聞局鄭照新鄭局長、謝謝社會局黃淵源黃局長、謝謝民政局曹桓榮曹局長、謝謝地政局黃進雄黃局長、謝謝環保局王玨王局長、謝謝衛生局林立人林局長、謝謝勞工局王秋冬王局長、謝謝毒防局阮清陽阮局長、謝謝法制局吳秋麗吳局長、謝謝研考會李銘義李主委、謝謝客委會黃永卿黃主委、謝謝原民會吳慧琴吳主委、謝謝消防局黃江祥黃局長、謝謝行政國際處蔡淑貞蔡處長、謝謝新住民辦公室林麗蟬林執行長、謝謝我們邱源寶邱主任以及市長室所有工作夥伴。我也想謝謝之前曾經陪我們篳路藍縷、一起走過好多風雨、但因為公私因素而離開崗位的前任局處首長們,更謝謝每一位認真做事、任勞任怨的高雄市政府同仁,謝謝您們這段日子的付出與辛勞,是我拖累大家,您們的辛苦和成績,高雄市民會記得、歷史會記得。今天,我是帶著遺憾離開高雄,我們還有好多正在做、正要做的事沒有完成:我們的雙語教育才剛剛萌芽、我們的滿天星計畫正蓄勢待發、我們的農漁產品正打進國際市場、我們還沒有向中央爭取到蓋摩天輪的土地、還有好多道路和水溝需要鋪整⋯⋯好多好多。但是,我相信,這些遺憾會跟著我離開,所有願景未來都能逐步完成。因為,我相信,下一任的高雄市長會更認真、更努力。我相信,人民會是最後的贏家。謝謝高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