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泓志
」 鄭泓志 胃食道逆流王柏傑酒駕「前一晚喝的」不知還沒退 酒後多久才能開車?醫解答
35歲男星王柏傑昨(18日)下午與遊覽車發生碰撞,經酒測發現其酒測值高達0.44毫克超標,被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王柏傑今(19日)凌晨受訪時表示,實在沒想到前一晚的酒精會到隔天下午,但這非藉口、理由,願意接受懲罰。至於酒後要休息多久才能上路,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日前就曾解答,人體一小時能夠代謝的酒精量大約為10公克。王柏傑今(19日)凌晨複訊完後,以5萬元交保候傳。面對媒體,王柏傑說,「非常非常抱歉,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原來前一晚的酒精可以到隔天下午測出來還這麼多,所以我當下是非常的震驚、驚訝,但這些不是藉口跟理由,既然做錯事情,乖乖接受懲罰,真的非常對不起,不是故意的。」他解釋,其實12點多就回家了,「因為我們去看球賽,回來吃個宵夜,12點左右我們就回家了,早上起床我也是就是睡得很好,精神狀態都很好,所以才沒有意識到(酒未退),隔了10幾個小時,身體裡還有酒精成分,所以真的是很抱歉,真的沒想到這個結果。」不少人好奇,喝酒後要等多久才能開車。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曾在粉專指出,血液中酒精代謝的過程主要是由肝臟來完成的,肝臟中有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ADH)的物質,它可以將血液中的乙醇(即酒精)轉化為乙醛,然後再由另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ALDH)的物質將乙醛轉化為乙酸,最後由尿液或呼吸排出。鄭泓志表示,根據零級消除動力學(zero order kinetic),人體一小時能夠代謝的酒精量大約為10公克,有了這樣的先備知識,其實只要按照兩個步驟就能輕鬆算出多久能上路,第一先計算出喝的飲品有多少酒精,第二計算出幾個小時能夠完全將酒精代謝完畢。他舉例:●每喝一罐(330毫升)啤酒(5% 酒精),含有酒精330*5%=16.5克酒精,需要16.5/10=1.65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每喝一杯(45毫升)白酒(40% 酒精),含有酒精45*40%=18克酒精,需要18/10=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每喝一杯(150毫升)紅酒(12% 酒精),含有酒精150*12%=18克酒精,需要18/10=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
洗碗精殘留碗盤恐傷腸道健康! 醫教「8招」洗碗清潔溜溜
如果洗碗精殘留在碗盤上,會不會影響腸胃?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人體的腸胃道內層,覆蓋著一層由上皮細胞緊密排列而成的屏障,它負責控制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內部環境,這層屏障就像我們身體的防護罩,阻擋有害物質的入侵,類似的保護層也存在於皮膚和肺部等部位。而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組織屏障的功能,一旦屏障出現缺陷,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醫師也分享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鄭泓志近日在臉書專頁「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這些組織屏障的功能,一旦這些屏障出現缺陷,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食物過敏、腸胃發炎、糖尿病、肥胖、肝硬化、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憂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等。且洗碗精殘留可能危及腸道健康,醫師表示,瑞士過敏與哮喘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乙醇乙氧基酸酯(alcohol ethoxylates)是引起強烈毒性反應和破壞腸胃道上皮組織屏障的主要化學物質,如果殘留在餐具上被吃進身體裡,可能會危及腸胃道健康。鄭泓志指出,為了模擬餐具上可能殘留的洗碗精濃度,研究人員對乙醇乙氧基酸酯這種化學物質進行了稀釋測試,稀釋度從1:10000到1:40000不等,在模擬高劑量的化學物質下,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會直接破壞腸胃道中的表皮細胞組織,而低劑量下則使腸道上皮細胞屏障崩解,導致身體一系列的發炎反應。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一旦上皮細胞受損,身體就會啟動發炎反應的相關基因表現和細胞內部訊號傳遞,引發大規模的細胞死亡程序,這說明即使是微量殘留的洗滌劑化學物質,也有可能對腸道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誘發發炎反應和細胞大量死亡。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研究人員警告,如果腸道上皮組織屏障長期反覆受到這種化學物質的破壞,將加劇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建議在洗碗時做到以下8點,即可完全去除洗碗精殘留。1多次沖洗:在洗碗後,應反覆用清水沖洗數次,確保將所有洗碗精的泡沫和殘留物都完全沖掉。2使用洗碗刷或菜瓜布:可以使用軟毛刷、海綿或菜瓜布幫助去除頑固的洗碗精殘留物,刷洗時稍微用力一些。3浸泡溫水:把洗好的碗盤浸入溫水中約5~10分鐘,溫水有助於溶解和去除殘留的洗碗精。4檢查有無殘留氣味:碗盤晾乾後,可以靠近嗅一嗅,如果有洗碗精的化學味道,表示還有殘留物需要重新清洗。5選用環保洗碗精:市面上有環保型、無磷無毒的洗碗精產品,殘留量較低,對健康影響較小,可考慮改用。6增加清洗循環:若使用洗碗機洗滌餐具,可在最後一個循環後,再多加一個清洗循環,徹底沖淨殘留物。7最後人工清洗:洗碗機清洗後,再用清水人工清洗一次,確保殘留物全部清除。8定期清洗洗碗機:洗碗機內也可能累積殘留物,定期使用專用清潔劑徹底清洗。
酒後反胃、胃不舒服?醫曝酒後可吃「6種食物」 有效緩解不適
工作交際應酬,幾杯黃湯下肚後,許多人會有胃部不適的問題。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提到,常常有民眾向他詢問「喝酒後胃不舒服、反胃,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緩解?」因此,醫師整理了6種酒後適合吃的食物,但也提醒民眾飲酒過量必定會影響消化系統正常運作,應適可而止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負擔。酒精影響腸胃蠕動、消化 還可能導致「這些」問題為什麼喝酒之後常會感到胃部不適呢?鄭泓志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腸胃蠕動運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並可能傷害胃黏膜,同時也會影響食物在腸胃道內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喝醉後常會感到噁心、嘔吐或腹瀉。除了胃部不適外,飲酒還會造成許多問題,鄭泓志醫師提到,喝酒可能還會導致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且肝臟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也會消耗較多的營養素,因此喝酒後常會感到頭暈、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宿醉的狀況。酒後適合吃6種食物 幫助緩解不適症狀喝酒不僅會影響胃,還會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鄭泓志醫師建議,這時可以適當補充以下食物幫助緩解不適: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對於修復酒精可能造成的身體組織損傷很有幫助。像蛋白質能幫助修復胃黏膜損傷,並分解成胺基酸,促進肝臟解毒、代謝酒精;而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等B群維生素,則會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被大量消耗,因此適當補充也可以幫助解酒。燕麥:燕麥是一種溫和、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6、鈣、鐵和β-葡聚糖的食物,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胃部不適,並能促進消化系統恢復正常功能。香蕉:香蕉富含鉀、鎂、色胺酸、澱粉且容易消化。由於喝酒時,人體容易流失重要電解質,造成脫水問題,因此可以吃香蕉迅速補充鉀、鎂離子平衡電解質。薑茶:薑具有自然的消炎、鎮痛特性,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消化不良,並舒緩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薑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酒精引起的頭痛。清雞湯:雞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可以補充因飲酒而流失的水分、電解質流失,而且溫熱的湯可以暖胃,能緩解因酒精而引起的胃痛。水:水可以稀釋胃內過多的胃酸,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並緩解胃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而且酒精具有利尿效果,會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適量補充水分可以防止因脫水而引起的頭痛、疲勞和乾燥等不適感。注意酒後3飲食禁忌 以免胃部不適症狀加劇另外,鄭泓志醫師也提醒,除了要適當補充上述食物外,喝酒後也要避免吃油膩、過酸、辛辣的食物,以免胃不舒服的狀況更加嚴重,此外如果不適感持續存在或症狀嚴重,建議仍應儘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確保沒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資料來源:FB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
吃完胃藥「別配這5食物」! 醫示警:恐增加藥物毒性
不只食安重要,吃藥更要注意「藥安」!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有位68歲的病人,因為胃食道逆流到診所看病一陣子了,但近日吃了胃藥後,卻感覺到反胃想吐,還心跳加速,所以又前往診所掛號,在幫病患進行評估後,鄭泓志才發現可能是因為病患吃胃藥時配茶才導致的。對此,鄭泓志也提醒民眾吃胃藥後要避免的5類食物。鄭泓志近日在臉書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指出,該位病患說以前在藥局買的胃藥,有種難聞的味道,所以都會去超商買飲料或茶來配,身體都很正常,但這次吃藥前,剛好朋友帶茶葉拜訪,他們就這樣泡茶、聊天起來,吃藥時也沒想太多就拿茶配藥,沒想到這麼的不舒服。對此,醫師表示根據食藥署的資料指出,台灣人一年吃掉22億顆胃藥,吃胃藥是常見治療各種胃腸疾病的方式,能有效緩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但同時,在服用胃藥期間也需要注意飲食,因為某些食物和胃藥相互作用,會影響藥物吸收或加重胃部不適。而許多有喝茶、咖啡或果汁等飲料習慣的人,很容易覺得平常喝飲料配胃藥都沒事,所以就忽略了食物和胃藥產生交互作用,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也忘了超商或飲料店賣的飲料,裡面的咖啡因或果汁成分含量很少,才沒有發生問題。鄭泓志則提醒民眾吃胃藥後要避免的5類食物:1️咖啡因飲料:咖啡和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鹼,這兩個成分和胃藥結合的話,會心悸、噁心、嘔吐、暈眩或痙攣等不良反應。2️果汁:果汁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會增加藥物的毒性,造成風險。例如:柳橙汁會提升含鋁類胃藥的吸收率,增加鋁過量導致中毒的機會。而之前在國外,也有服用腸胃蠕動用藥平普賜(cisapride)的患者,在吃藥的時候配葡萄柚汁,引發心律不整死亡的病例。3️酒精:酒精會干擾胃藥的吸收和代謝,降低其治療效果並且增強藥物的副作用,引發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此外,酒精本身就會刺激胃黏膜,所以吃胃藥後喝酒,可能會加劇胃部不適,尤其是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患者要盡量避免。4️辛辣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建議別吃。5️酸性水果:像是柳丁、檸檬等酸性水果會刺激胃黏膜,不適合在服藥期間食用。鄭泓志呼籲,吃胃藥後如果要馬上吃東西的話,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且為了保險起見,吃藥配開水才是最安全的作法。
打嗝停不下來?伴隨「這些症狀」可能是胃在求救!醫示警:嚴重恐是癌症
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反應,雖然打嗝通常無害且會自動消失,但若打嗝一直停不下來,小心可能是胃部的求救訊號!醫師提醒,如果打嗝持續48小時以上,並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需盡快就醫,很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最嚴重恐是癌症的警訊。鄭泓志說明引起打嗝的原因。(圖/翻攝自臉書個人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內科慢性病」)究竟打嗝是怎麼引起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個人臉書粉專說明,打嗝通常是因膈神經受到刺激,造成橫膈膜肌肉收縮,使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有很多種,像是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導致胃脹氣、喝碳酸飲料或邊吃飯邊說話等,這些行為都會在無形中吞下太多空氣,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雖然大多數的打嗝都對身體無害,只要適當調整呼吸、喝水,並用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法,就能緩解打嗝。不過,鄭泓志警告,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這個現象很有可能是以下5種胃部疾病的徵兆,要盡快就醫。 1.胃食道逆流:由於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讓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進而引發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部經由食道裂孔上移至胸腔內,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會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後,就會引起打嗝。4.胃潰瘍:若是出現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若是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打嗝。持續性打嗝通常較難自行消失,那該如何治療呢?鄭泓志提到,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例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一般服用5-10天就能有效緩解症狀。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來說,醫師會安排照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鄭泓志提醒,打嗝不僅會讓人感到不適且專注力下降,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不過別擔心,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例如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少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發生。如果出現持續性打嗝,一定要趕緊就醫,妥善治療才能根除症狀。
口臭醫不好? 腸胃科醫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口臭
有時候口臭並不一定與牙齒或口腔有關。對此,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表示,口臭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常見症狀,胃食道逆流會讓胃酸沿食道上升,滲入口腔,由於胃酸是強酸性液體,因此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也會破壞口腔內的平衡,並讓唾液分泌減少,進而造成口臭問題。鄭泓志進一步指出,一但胃食道逆流破壞口腔內的平衡,就會讓可以沖刷掉細菌和異味的唾液分泌減少,並增加口臭風險,而且口腔內酸鹼度降低,還會創造出有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接著細菌就會分解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或唾液等物質,並產生含硫的揮發性化合物,例如硫化氫、甲硫醇等,這些化合物就是造成口臭的主要原因。除了胃酸外,胃內容物也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消化液、胰液等物質,這些物質也會在口腔內發酵或分解,產生惡臭。鄭泓志補充,胃食道逆流更是蛀牙的元凶之一!因為胃酸會侵蝕牙齒表面的釉質層,讓牙齒去礦化和發生龋齒,表面出現斑點、裂縫等,而且胃酸也會刺激牙周組織,引起牙齦發炎、流血或退縮,提升牙周病機率。至於如何判斷口臭和蛀牙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鄭泓志建議,可以觀察以下4大跡象:吃完飯後或睡覺前感覺到胸口灼熱、喉嚨不舒服或反酸。早上起床時感覺到口乾舌燥、口腔有異味或牙齒表面有黏膜。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牙齒顏色變黃或有黑斑。咬東西時感覺牙齒敏感、疼痛或鬆動。此外,還有3招預防改善胃食道逆流造成口臭的方法:控制飲食:避免油膩、辛辣、酸性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這些會刺激胃酸分泌和放鬆食道括約肌,讓胃酸更容易逆流。調整睡眠姿勢:吃完飯後至少等2小時再睡覺,並且把上半身稍微抬高,可以選擇較高的枕頭。及時漱口: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可立即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殘留的胃酸。不要馬上刷牙,因為刷牙會加速釉質層的侵蝕。
胃痛吃止痛藥沒效! 醫點名「這6種」情況需做胃鏡檢查
現代人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容易導致胃不舒服,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社群媒體上以「什麼情況要做胃鏡檢查?」為題發佈一則貼文,並表示有這6種情況發生的民眾,需做胃鏡檢查。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社群媒體分享,一名50多歲的病人張先生,近幾個月經常感到胸口有灼熱感和胃痛,他吃了許多止痛藥和市售的胃藥,但症狀仍然沒有改善,於是到診所就醫。在問診的過程中,鄭泓志醫師發現張先生有出現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所以建議他進行胃鏡檢查,起初張先生有些害怕,但經過詳細解釋檢查的必要性和過程後,他同意接受胃鏡檢查。透過胃鏡檢查發現,除了胃食道逆流之外,張先生胃中有幾處潰瘍,醫師發現後便開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給他服用。胃鏡檢查全名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一種用來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內部狀態。醫生會透過口腔插入一根細長且有彈性的管子,這根管子稱為「內視鏡」,內視鏡會從口腔進入,經由食道至胃,再到幽門及十二指腸,之後回到胃部將胃的上半部(胃底部)也檢查清楚,在離開胃之前,會抽掉胃內多餘的空氣,最後退出時再次檢查食道,待胃鏡抽出即完成檢查。胃鏡檢查如何進行。(圖/取自 你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內科慢性病 臉書)鄭泓志醫師指出有這6種症狀發生的民眾,可能需要做胃鏡檢查。第一種是「持續的胃部不適」,長時間受到胃痛、胃酸逆流、食慾不振或體重下降等問題困擾,並找不出原因,第二種是「上消化道出血」,有黑便、帶血的嘔吐物或是出現貧血等症,以及「無法解釋的消瘦或體重下降」、「懷疑有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炎症、息肉或癌症的跡象」,以上症狀可能都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同時「有胃炎或胃潰傷」的民眾,胃鏡檢查可以幫助了解疾病的改善況;再來就是「50歲以上且有胃癌風險因素(如飲食習慣、家族病史等)的人」,這些人可能需要定期胃鏡檢查,作為癌症的早期檢測。這6種情況發生時,就可能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圖/取自 你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內科慢性病 臉書)鄭泓志醫師表示,當身體發出求救的信號時,我們不能忽視,胃鏡檢查是一個有效的診斷工具,能幫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
暢飲消暑卻引發胃食道逆流? 醫師提醒這5種成分要注意
炎熱夏日來臨,有不少民眾會喝冰飲料、吃冰品來消暑,日前鄭泓志醫師發文提到,近期有大量民眾因大量喝冰飲料而導致胃部不適,因此上門求診,醒大家注意胃部疾病、胃食道逆流。六種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圖/翻攝自FaceBook 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胃食道逆流(GERD)在台灣約有兩成的人口受其困擾,「胃食道逆流可能會由暫時性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TLESR)、腹壓增加、胃排空延遲等因素引起,導致胃部的食物和胃酸逆流回食道,引發症狀。胃食道逆流的常見症狀為,食道、胃或胸口的灼熱感、胃酸逆流、喉頭有酸味的溢赤酸,另外可能還有咳嗽、沙啞、氣喘、呼吸不順、噁心嘔吐等不適感」,醫師表示,倘若在一周內出現以上症狀超過兩次,建議要儘早安排胃鏡檢查。在食物的部分需注意,包括酒精、碳酸飲料、柑橘、巧克力等,已被證實與胃食道逆流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而咖啡則是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並促使胃酸分泌,當然也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因此有症狀的民眾,上述5種食飲品都得避免。若懷疑自己是否罹患胃食道逆流,建議可以直接照胃鏡判斷,讓醫師可以根據病情嚴重的程度制定適合的治療方式。對於不同症狀的病人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鄭醫師表示,「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建議先從調整飲食習慣著手,如:避免吃甜食、茶、咖啡、酒、酸辣食物和高油脂食物;若是要應對症狀較嚴重的病人,醫師建議用藥物治療減少胃酸分泌;而情況更嚴重的話,則會考慮以內視鏡治療,透過灼燒食道使賁門重生緊縮或是透過手術治療來增加胃酸逆流的阻力。」如懷疑自己罹患胃食道逆流,透過胃鏡可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圖/翻攝自FaceBook 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最後鄭醫師提醒,夏天在爽吃冰品的同時,若有胃部不適的症狀出現,請一定要尋求專科醫師進行深入檢查、了解病因,才能準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