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癮
」 酒駕 喝酒 酒癮美國流行音樂天后心都碎了!瑪麗亞凱莉媽媽和姊姊同一天過世 3人過往恩怨曝光
美國流行音樂天后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母親派翠西亞(Patricia)和姊姊艾利森(Alison)在同天離世,她悲痛表示,自己心都碎了,瑪麗亞凱莉並未透露兩人的死因,僅表示,「感謝大家對我的愛和支持,並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尊重我的隱私」,瑪麗亞凱莉曾說,她和母親存在著某種「競爭關係」,與艾莉森更是充滿愛恨分明的關係。瑪麗亞凱莉悲痛宣布,母親和親姊在同一天離世。(圖/達志/美聯社)據《People》報導,這位被譽為「跨世紀天后」、「聖誕女王」的美國知名歌手瑪麗亞凱莉近日親曝壞消息,她的母親、姊姊在同一天逝世,目前死因不明。55歲的瑪麗亞凱莉在聲明中提到,「上周末我失去了母親,難過的是,還有另一起悲劇,我的姊姊在同一天也去世了」。她同時指出,很幸運可以在母親臨終前,陪伴對方度過最後一周,而在這艱難的時刻,感謝所有給予支持及尊重她隱私的人。瑪麗亞凱莉悲痛宣布,母親和親姊在同一天離世。(圖/達志/美聯社)瑪麗亞凱莉出生後,母親便就和父親離婚,她是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父親2002年因罹癌病逝,享壽72歲。瑪麗亞凱莉遺傳了母親的聲樂天賦,但兩人的關係一言難盡,她曾在2020年出版的自傳《花蝴蝶回憶錄:瑪麗亞.凱莉的真情告白》(The Meaning of Mariah Carey)中形容,和媽媽的關係是「驕傲、痛苦、羞恥、感激、嫉妒、仰慕與失望相互糾纏不清」,儘管如此,母女倆最後仍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除此之外,瑪麗亞凱莉與姊姊也反目成仇,艾莉森過去飽受毒癮、酒癮所苦,2016年還曾因賣淫被捕。瑪麗亞凱莉曾在自傳中提到,姊姊在她還小時引誘自己吸毒、想把她賣給皮條客男友,甚至將滾燙熱茶淋在她身上,造成燒燙傷。瑪麗亞凱莉也曾提及,她沒有跟姊姊保持聯絡,這樣比較安全,不過艾莉森當時為此控告瑪麗亞凱莉毀謗並求償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850萬元),認為她僅是想提高自傳銷量,如今姊妹倆已天人永隔。
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軟爛尪打工度日…房租靠娘家出「1萬家用也花光」 人妻心寒訴離
女子小芬(以下皆為化名)與男子阿明婚後育有1女,但男方僅靠打工度日,家庭開銷全靠小芬存款支出,房租則娘家幫忙,後來雙方達成協議,由阿明雇主每月從薪資轉帳1萬元給小芬作為生活費,不料男方卻千方百計把錢拿回花用,不順其意就口出惡言、摔東西洩憤,甚至染上酒癮,讓小芬忍無可忍,向法院訴請離婚。根據判決書,小芬主張,兩造婚姻生活起初尚稱美滿,惟被告婚後無固定工作,僅能靠打工度日,家庭生活費用均靠原告存款支出,房租則係由娘家代為繳付,為此兩造時有爭執。後兩造達成協議,由被告雇主每月將被告薪資中之1萬元轉帳予原告,供原告作為家庭生活費用支出之用。惟不出幾月後,被告便千方百計欲將家庭費用取回花用,若不順其意,即口出惡言或摔擲物品洩怒。女方指控,被告於109年間因酒駕遭判刑三月,並得易科罰金90,000元,該時原告之積蓄僅剩數千元,被告卻還向原告索討金錢供其支付罰金及汽車修繕費用,並要求原告四處向他人借貸金額協助其籌措上開費用。且經此事後,被告並未戒除酒癮,甚至於工作時間飲酒,並常於下班後偕友人光顧酒店,還在工作時竊取僱主財物。小芬表示,後因被告動輒索討金錢未果便惡言相向,加以疫情期間被告自外工作回家不願噴灑酒精消毒或清潔,就觸碰子女,令她備感擔憂,因此要求被告居住於上班地。此後兩造分居二地迄今已近3年,期間被告未曾支付子女扶養費或家庭費用,亦極少返家,兩造婚姻之破綻實已無恢復之希望,盼法院准予離婚。阿明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南投地院審酌,被告迄今復未返家與原告同住,長期與原告分居,顯已無與原告共同生活之意,難認兩造間有何尚能互信互賴,應認兩造已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准許2人離婚,未成年子女由母親單獨監護,且阿明每月應支付撫養費9459元至子女成年;可上訴。
她餐餐吃吐司配豆腐乳 缺乏「1維生素」!竟誘發腦部病變
60歲的陳姓婦人近一個月來突然變得神智昏沈、動作遲緩、無力及吃不下東西,家人以為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魏尼凱氏腦病」。低血鈉非病 是許多疾病的表徵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低血鈉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不同疾病的表徵,要找出隱藏在電解質異常下的病因,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測,排除腦中風、水腦等各種病因及心理因素後,確診為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不足 恐致神智不清、影響腸胃消化 張淑鈺醫師指出,維生素B1是一種輔酶,促成葡萄糖轉換成脂肪與周圍神經的傳導運作,是能量代謝的重要角色,一旦嚴重缺乏常導致能量利用受阻,而大腦是身體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因此常以神智不清、疲累等腦病變表現狀態,其他還有造成末稍神經炎,也可能影響腸胃,導致食慾喪失、消化不良等。張淑鈺醫師補充,陳婦喜歡每餐吃吐司配豆腐乳,家人順從她,長期營養不均衡,可能是造成維生素B1缺乏的原因,找出病因後,施以高劑量維生素B1的針劑注射,慢慢回復正常,但部分腦細胞受損後無法恢復,反應有比較遲鈍一點,如果再延遲就醫,腦細胞受損越多,就越難回復了。均衡飲食為主 減少精製糖類張淑鈺醫師表示,在臨床上,酒癮者最易患上維生素B1缺乏,因為酒精會降低維生素B1的吸收,營養吸收障礙或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者也可能發生。此外,營養師施璐筠說,為避免維生素B1缺乏,每日應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類),減少精緻食物,三餐以全穀雜糧為主食,並養成天天攝取5蔬果的飲食習慣,即可免於維生素B1缺乏。
先生菸酒費比房貸多!妻子勸少喝點 婆家竟放話:賺一樣多再來該該叫
有名女網友透露,先生很愛喝酒,一星期只有沒工作時不喝,估計不吃不喝一天菸酒錢就高達800元,她說夫妻月入共12萬,雖然看起來薪水不錯,卻常入不敷出,忍無可忍的她於近日跟丈夫說「你菸酒錢都比房貸還多」,要他酒少喝點,豈料丈夫竟在群組跟家裡的人抱怨,婆家還放話「叫他不要理我這瘋女人」,還說她貪丈夫的錢「有本事就跟他兒子賺一樣多再來該該叫」。原PO於近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出,先生很愛喝酒,一星期只有不工作那天沒喝,也曾因為酒駕被抓,估計他不吃不喝一天菸酒錢就要花掉800元,而夫妻月入共12萬,雖然看起來薪水不錯,卻常入不敷出。原PO表示,「房貸車貸就4萬,菸酒錢加上房貸車貸就6萬,只剩下6萬,有2個孩子國高中,有補習有保險還要自己繳工會勞保,車子要加油,車子有保險,反正就是所有有的沒的,用剩下6萬元去支付」。而且原PO說,前天丈夫在工地發酒瘋,對此她忍無可忍,跟他說酒少喝點,菸酒錢都比房貸還多了,豈料「他在婆家群組跟他家裡的人抱怨,錢他賺的,為什麼不能花?然後他家裡的人居然叫他不要理我這瘋女人,自己賺的就自己顧好就好」,還指原PO貪丈夫的錢,「然後說一個月家裡進帳12萬,是不是被我拿回娘家?不然怎麼可能喝個酒就該該叫!叫他跟我說12萬我也才賺42000回家,有本事就跟他兒子賺一樣多再來該該叫」。原PO看了十分委屈,也非常氣憤,怒批「護短也護的太超過,想回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回覆」。此文一出,便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勸「保險幫他買一買吧,我老公的哥哥也是酒癮上身,喝了酒發酒瘋都是家常便飯,我大嫂任由他去喝,薪水有拿回家幫忙負擔就好,現在已經處於肺積水了!所以房貸車貸牙咬一咬繳多少算多少,保險不能停。群組那些人得不到也吃不到!懂了嗎?」、「我也覺得快幫他買保險吧!說不聽就替自己跟小孩留後路,去群組問問那些親友,如果是他們的先生或太太天天喝酒,他們真的不會擔心身體喝壞或出意外嗎?」
高雄氣爆延燒3戶釀1死6傷!疑60歲獨居男縱火 鄰居曝「詭異行徑」
高雄市三民區褒揚街266巷8號的民宅,19日深夜12時01分疑似因人為縱火發生氣爆,火勢猛烈共波及3戶民宅。事發當下消防員在2樓發現1具焦屍,並救出1男2女,以及1名10歲男童,另有1男1女事後因身體不適送醫,其中90%灼傷的60歲獨居邱姓男子,疑似就是開啟瓦斯釀災的兇手。事件發生後,附近鄰居也透露該邱男事發前2天曾有一些詭異行徑。據鄰居描述,當時深夜12時左右先是聽見一聲小小的爆炸聲,隨後在04分左右開始冒出濃煙,並響起多起巨大的爆炸聲響,導致附近住宅的玻璃都被震碎,威力相當驚人,火勢也非常迅猛,瞬間延燒3戶。對此,警消獲報後立即出動大量分隊及特搜中隊,共25車58人前往搶救,直到凌晨12時45分時才熄滅現場火勢。高雄市三民區19日深夜驚傳氣爆。(圖/楊舒婷攝)據悉,4名傷患中有1名60歲邱姓男子事發後跑到8號屋後的防火巷被發現,後續也因90%燒傷被緊急送往長庚醫院搶救,疑似就是他開啟瓦斯後釀災,另3名傷患則分別有吸入性嗆傷及撕裂傷等傷勢,後續還有1男1女因身體不適送醫,此外更有10幾人遭爆炸當下飛濺的玻璃割傷。而警消另在10號2樓找到1具已無法辨認身分的焦屍,事後也將進行相驗。鄰居也補充,獨居的邱男平時有將瓦斯桶放騎樓煮食的習慣,好像也有藥癮及酒癮,不僅常在住家門口和巷內咆哮,還曾經拿刀作勢要砍自己的哥哥,而且這2天他都有獨自1人在外頭大吼大叫的行徑。不過詳細起火原因仍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高雄市三民區19日深夜驚傳氣爆。(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反覆胰臟發炎!竟是20年都「喝1飲品」惹禍 醫曝2方式有效戒除
49歲蘇先生長期飲酒已經20多年,近日因為多次反覆胰臟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到醫院診療,肝膽腸胃科醫師建議戒酒來避免再度復發,經由酒癮藥癮特診診治,醫師與其討論停酒策略,並服用戒酒藥物,蘇先生迄今已停酒逾三個月,身體也漸漸地恢復健康。飲酒過量害健康 這些危害不可不知童綜合醫院心身科林杰民醫師表示,酒是合法物質,超商超市都買的到,舉凡婚禮、應酬、朋友聚會,酒精是最常見的助興物質。但是,喝酒過量對身體有害,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外,慢性飲酒增加癌症的風險,例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飲酒也與乳癌有關。此外,臨床常見因長期飲酒,導致大腦萎縮與認知能力下降。酒醉後的脫序行為,往往導致家庭關係緊張,若是酒後駕車更會面臨罰款與刑責。有害性飲酒女性比例升 當心酒精成癮對此,衛生福利部推出「聰明酒杯記得量,不喝更好最健康」的宣導,以啤酒為例,建議男性每日飲用不超過508毫升(約莫330毫升啤酒1.5罐),女性不超過254毫升。但根據2022年研究顯示,臺灣有害性酒精使用的盛行率為5.79%,女性盛行率在5年內顯著上升0.4%,顯示有部分族群喝酒已造成身心問題,甚至已達到酒精成癮,需要接受治療。酒癮常合併其他疾病 戒酒藥物提升成功率 林杰民醫師指出,過去酒癮沒有特別的治療藥物,但近年來部分醫院已引進專案進口之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為研究與臨床上有效之戒酒藥物,經治療之後,可減少個案對於酒精的渴求與延長個案停酒的時間。治療費用的部分,衛生福利部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的費用,可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費用與藥物費用,減輕就醫負擔。林杰民醫師強調,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同時治療。另外,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容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再次地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
49歲男「1天狂喝12罐啤酒」長達20多年 醫曝:恐肝硬化
台中市一名49歲蘇姓男子一天最多喝下12罐啤酒,習慣維持長達20多年,後來由於胰臟反覆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前往童綜合醫院酒癮藥癮特診診治,肝膽腸胃科醫師擔憂他恐面臨肝硬化,除了建議戒酒避免再度復發、開立戒酒藥物,雙方也進一步討論停酒策略。如今蘇男已成功停酒超過3個月,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林杰民指出,飲酒過量有害身體,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慢性飲酒也有增加罹癌的風險,像是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還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則與乳癌有關;臨床常見患者會因長期飲酒,造成大腦萎縮、認知能力下降。林杰民表示,過往沒有特別針對酒癮的治療藥物,但在近年部分醫院已有引進專案進口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均為研究與臨床方面有效之戒酒藥物,患者經由治療之後,就可減少對於酒精的渴求,延長停酒時間。談及治療花費,衛生福利部每年補助每人4萬元,用於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與藥物費用,以利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林杰民透露,醫院常有個案過量飲酒導致肝硬化,或是需要等待換肝治療,甚至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一併治療。此外,林杰民也說,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只要再次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這縣市戒酒最高「領4萬元」! 補助條件一次看
為了幫助酒精成癮者戒酒,高雄市衛生局推出酒癮戒治的服務方案,只要經過評估後,符合低、中低收入戶以及經濟困難等對象,每人每年最高可領4萬多元的補助。此外,衛生局還補充表示,只要加入官方LINE帳號,每天主動回報飲酒情況,並持續戒酒90天,便能獲得禮券、禮品。高雄市衛生局昨(25)日表示,酒癮的戒治需要長期抗戰,衛生局提供酒癮治療服務,今年一共與16間醫療院所合作,包括長庚醫院、慈惠醫院、高醫、小港醫院、凱旋醫院、國軍總醫院、義大醫院、樂安醫院、旗山醫院、鳳山醫院、大同醫院,以及文心診所、耕心診所、冬勝診所、建工心喜診所、國良診所等醫療院所,讓想要戒除酒癮的民眾,就醫能夠更加便利。此外衛生局表示,為了協助治療,只要是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經地方政府開立經濟困難證明,以及法院裁定家暴加害人需要戒治酒癮者,並且經過醫師評估,包含門診、住院費以及特殊心理治療等項目,每人每年最多可領4萬元補助,減輕就醫負擔。衛生局提醒,飲酒過量不僅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更可能影響到親友關係、工作表現等,若沒有適當控制,導致酒精成癮,屆時想要戒除、減少飲酒時,便會出現戒斷症狀,更難停止飲酒行為。另外,衛生局也有提供「陪伴型關懷訪視服務」,透過長期追蹤及訪視的方式,鼓勵酒癮者定期就醫接受治療,為了鼓勵酒精成癮者自我觀測,衛生局指出,只要加入衛生局官方LINE帳號,每天自主回報飲酒情況,並且戒酒持續90天,還能獲得禮券、禮品。
警政署酒駕防制年度記者會 強力掃蕩成果斐然「交通事故10年減51﹪」
酒駕肇事害命新聞每每掀起熱議,社會關注,警方近年將之列為重點工作,更祭出鐵腕強力掃蕩。警政署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今(31)日共同召開酒駕防制年度宣導記者會,據警政署統計,去年查獲酒駕案件逾5萬件,去年1到10月酒駕交通事故6675件、217人死亡,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降低51.71%。警政署今日下午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於共同舉辦「打擊酒駕、平安回家-警、醫共同防制酒駕年度宣導記者會」,由警政署長黃明昭與協會理事長許以霖共同主持,包括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法務部、馬偕紀念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成癮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急診醫學會、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及相關署屬警察機關熱烈參與,共同加入113年度酒駕防制宣導行列。根據警政署統計,去年度交通事故6675件、造成217人死亡、8457人受傷,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減少7147件(-51.71%)、死亡人數減少317人(-59.36%)、受傷人數減少9106人(-51.84%),可見防制酒駕已有成效。署長黃明昭表示,除交通執法外,特別感謝交通部針對酒駕相關的罰則修法加重處罰,法務部重懲酒駕犯行、嚴審假釋及各醫療機構協助戒除酒癮治療等多管道方式攜手合作,讓防制酒駕發揮更大的成效。藉由此次記者會,強化政府機關防制酒駕力量,並向大眾表達打擊酒駕的決心,達到酒駕零容忍,邁向零死亡願景之目標,以維護道路交通秩序與安全。
飲酒會增加罹癌風險 衛福部推3酒癮防治政策正式啟用酒防中心
長期過度飲酒會影響身體健康,根據國健署估計,國內約有843萬的飲酒人口,其中多達100萬人有暴飲情形。為推廣正確酒精知識、提升酒癮防治識能,衛福部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並於11月24日正式啟航。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除了服務有飲酒問題、戒酒需求的民眾外,也期待能透過研究、人力培育等,使國內酒癮戒治體系更加健全,讓酒癮者能重拾健康生活。酒精與7癌風險有關 影響身心、家庭、社會酒精成癮又稱為「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造成的傷害包含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此外,飲酒也會增加罹癌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有因果關聯。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主任表示,酒精使用障礙不僅會影響患者生理與心理,也會造成後續家庭及社會問題,像是酒癮患者合併憂鬱症而產生自殺風險極高,酒駕事故影響波及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全。衛福部推3酒癮防治政策 酒防中心11/24正式啟用因此,社會必須正視酒癮的危害。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也強調,飲酒與7項癌症有關且具有身心共病問題,而今(2023)年衛福部已推動以下3項重大酒癮防治政策:製作聰明酒杯:以提升酒精標準量識能,推廣適量飲酒,不喝最好更健康擴大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經費:讓問題性飲酒者能得到酒癮治療補助開辦酒癮防治中心:衛福部特別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了全台第1間「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透過實體櫃檯及諮詢專線,提供民眾專業諮詢。關於「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的部分,也已在11月24日正式啟航,將提供民眾臨櫃與專線諮詢酒癮相關議題、酒癮篩檢與轉介服務,並著重於酒精與酒癮的知識推廣、酒癮專業人才培育、提升酒癮治療及共病照護服務品質等,全面協助提升我國酒癮預防與治療品質與量能。酒癮治療費用有補助 籲及早治療、減少威脅除了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外,事實上目前全國共有135家酒癮治療機構提供酒癮治療服務,另外衛福部也提供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減輕就醫負擔。薛瑞元部長呼籲,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的民眾,應勇敢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專業諮詢及早接受治療、解決共病,不再被酒精所控制。尤其酒精使用有年輕化趨勢,對兒少族群身心危害不容小覷。凡是有飲酒問題或戒酒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可以透過免費的專線 0800-255959尋求專業的諮詢與服務。
流浪不僅是居住問題!無家可歸者近9成需精神醫療 醫師盼政府重視
遊民是弱勢群體,不少人都將流浪的原因歸咎於居住問題,事實上,不少人是因精神疾病而露宿街頭。根據統計,具精神醫療需求的遊民高達8~9成,而台灣女性流浪原因多和思覺失調有關,如能適當介入,有一天也能脫離流浪生活。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是全台首家將街頭精神醫學系統化的醫院,透過醫療協助,脫離收容所者比率,從過去僅15~28%,拉高至44%。數年前,時任台北市長一句「遊民洗乾淨了就變成遊客」,引起社會轟動,但也造就了街頭精神醫學的推動。接下市府任務的松德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進入了遊民收容所「圓通居」看診,常在寒流、大雨天氣探訪棲宿在街頭的遊民。4年來,圓通居接受服務的對象共174人,女性占26.4%,男性則占73.6%。男性以60~69歲、50~59歲中高齡者居多。女性則多介於40~49歲之間,其次為50~59歲,教育程度以國、高中畢業為主。收容所遊民異質性高,流浪的原因也不一。20~29歲男性最常見安非他命成癮;30~39歲則是思覺失調居多;而40歲以後,酒癮問題異軍突起,中老年男性基本上都以酒癮問題為主;到了70歲以後,失智問題則會浮現;女性不論哪個年齡層,都以思覺失調居多。推動圓通居看診前,遊民由社會局「單打獨鬥」,提供就業協助、社福資源等,包含因鬧事而被驅離者在內,脫離收容所的比率介於15~28%之間。經醫師介入,不少遊民的問題得到了控制,脫離收容所的比率也提高至44%。有人靠藥物抑制想吸毒的慾望,再也不把錢拿去購毒,有了租房能力,亦有人在治療後被安排進入康復之家。鄭勝允說,國外統計,遊民當中約有8~9成具有廣義的精神醫療需求。遊民並不只是因居住正義而流落街頭,有些人是得了精神疾病,沒被接住,就成為了無家者。「如何對待遊民,反映的是城市、國家的道德底線」。鄭勝允認為,若政府對遊民的政策是驅趕,難保哪天驅趕對象變成平民百姓。他希望政府能重視街頭精神醫學,將北市經驗複製到其他縣市,接住每個流浪的人。
健忘男「1個月發2次薪水」 竟是體內缺「這個」
長知識了!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30歲左右的男患者曾患急性胰臟炎,最近來就醫,因為常忘東忘西,一個月發2次薪水,原來是缺乏維生素B群,補充B12後,就改善很多。陳榮堅在臉書粉專發文,「有一位30歲左右的男性,曾經有過急性胰臟炎,他被太太帶來我的門診檢查。」太太問,胰臟炎是否會對腦袋有影響,「之前每次先生要去樓下買東西時,會交代他順便買醬油或其他日用品,但是交代先生買的東西,他都會忘記。」太太說,除了日常小事,有次很嚴重,因為先生是建築工頭,他一次一個月發2次薪水給工人,而因為是發現金所以沒發現,直到她發現戶頭少很多錢才知情。陳榮堅談到,「我想說這麼年經,記憶卻嚴重喪失,在詳細瞭解他的習慣之後,得知他之前急性胰臟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常常需要交際應酬,有蠻重的菸癮、酒癮。於是就幫他抽維生素B的檢查。正常人的B12值大概300-400pg/mL左右,而他的B12值竟然只有50pg/mL左右。」陳榮堅說,「B群本來就容易流失,尤其有熬夜、抽菸、喝酒等等行為,更容易造成B群的流失。幫他補充B12之後,再追蹤數值就回到300-400pg/mL正常值,觀察發現他的記憶力跟反應也都改善很多。」營養師高敏敏也曾指出,維生素B12有造血功能,也能修復受損神經,如果常感覺累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吃肉類、牡蠣、蛤蜊和蛋黃等食物。
她半夜癢醒1年多就醫驚見是無聲殺手 醫生診斷:壽命只剩8~11個月
許多癌症初期都難以察覺,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美國一名婦人經常在半夜間驚醒,全身癢得難以忍受,長期不堪困擾下選擇求診,竟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胃部,醫生更研判,恐怕只剩下8-11個月壽命。79歲的芭芭拉·格林 (Barbara Green) 2022 年 7 月開始出現瘙癢症狀,當時她仍不以為意,一直在環遊世界,每天練瑜伽、鍛鍊身體。沒想到持續了1年多仍未好轉,還發現她的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她才尋求醫生幫助,卻沒想到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胰臟癌也有無聲殺手的稱號,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統計,胰臟癌患者5年後存活率僅12.5%,若有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存活率更會直接將低至3%,這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容易檢測。不過NCI也指出,雖然胰臟癌難以診斷,但也不是真的毫無症狀,許多患者經常伴隨胃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尿色深、糞便顏色較淺或漂浮、疲倦和搔癢等現象,若有上述症狀長期纏身,就可以考慮至醫院安排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不只美國,胰臟癌在台灣也是癌症死亡率榜上有名,醫師就提醒,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避免抽菸飲酒,以及不要經常大魚大肉以及過度攝取加工醃製肉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只胰臟癌,許多疾病也不容易找上門。醫師解釋,過度肥胖族群罹患胰臟癌風險相較於平常人大幅增加7~10倍,具有煙、酒癮族群,也容易導致慢性胰臟炎進一步惡化成胰臟癌,經常大量攝取加工醃製肉品也是胰臟癌患者通病,都需要多加注意。
酒駕慣犯工人1年被捕3次 法官3原因撤銷檢方處分
台南陸姓工人1年之內酒駕累犯3次被捕,地檢署檢察官審理時認為其「難矯正」,不准陸工易科罰金或服社會勞役,應入獄服刑,陸工因此向台南地院提出異議,法官審理時認為,陸工3犯酒測值都不高,且並未造成嚴重事故發生,目前也已接受酒癮治療,犯後態度良好有改過自新可能,因此裁定撤銷檢方的處分。陸工表示,去年6月第1次酒駕開車導致發生追撞事故,被處2月徒刑,第2次酒駕上路時同樣被處2月徒刑,今年4月第3次酒駕被處3月徒刑,南檢以他酒駕3次為由,覺得他已難矯正因此應入獄服刑,卻未考量到其餘具體情況及家庭狀況,陸工向台南地院法官表示目前已接受戒酒門診治療,希望可以撤回檢方處分。2022年2月針對「難矯正」的定義,台灣高等檢察署研議出3項新標準::1、酒駕累犯第3次或以上2、酒測值超過法定刑罰標準,對公共安全有具體危險者3、個案情節重大,例如酒駕併有重大妨害公務等若有酒駕3犯之情形又可以易科罰金,為求慎重,必須請檢察長審核,法官審酌陸男3次酒駕的酒測值都在0.30左右,符合舊標準所列「吐氣酒精濃度低於0.55mg/l,且未發生交通事故或異常駕駛行為」之例外准予易科罰金的情形,任為檢方需要更全面考慮整體情況。法官表示,陸工除第1次有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其餘2次皆未有肇事,並未對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且目前也已積極戒酒治療,認為陸工改好跡象並非「難矯正」的人,因此裁定撤銷檢方處分,認為檢方僅考量到累犯行徑,未斟酌對陸男有利的情形,裁量權行使不無瑕疵。
一年遭逮3次酒駕 法官因「這理由」撤銷粗工處罰
一名從事粗工行業的陸姓男子,曾在一年遭警方抓到3次酒駕。而由於次數過多,南檢認定「難矯正」,因此不准易科罰金、勞役,要求陸男服刑。而陸男則以要扶養祖母、身心障礙的子女為由,希望法官網開一面。最後法院認為,陸男雖然3次酒駕,但3次酒測值均不高,且其中2次沒有發生事故,如今又在接受酒癮治療,仍有改過的可能,因此撤銷處罰。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陸男於2022年6月時,在飲用保力達藥酒後開車上路,結果追撞前車,遭判刑2個月。而同年7月,陸男又遭警攔下酒測,結果又遭判刑2個月。而在2023年4月時,陸男又遭警方攔下酒測,一樣酒測值不過關,又遭判3個月。也因為陸男在一年內遭抓3次酒駕,檢察官認為陸男屬於難矯正的人,符合刑法141條規定,因此不允許他易科罰金,而是要其去服刑。報導中也提到,高檢署曾於2013年研議一套「難矯正」標準,該套標準也於2022年2月進行修訂,目前標準約要滿足三個條件,分別是「酒駕累犯3次或以上」、「酒測值超標對公共安全有具體危險」、「情節重大,如酒駕併重大妨礙公務」。而法官認為,陸男的酒測值大約都在0.3毫克左右,且除第一次發生追撞外,後續2次均未發生任何交通意外,顯示其對公共安全實際危害程度較低。再加上目前陸男除為家庭經濟支柱外,同時也在接受酒癮治療,顯示其仍有改過的可能。在考量上述幾點後,法官認為,陸男雖然3次酒駕,但並非屬於「難矯正」的族群,所以最後裁定撤銷檢方的處分。
台南殺警案開庭...兇手當庭道歉家屬嗆「閉嘴」 檢:認罪只是假象
台南地方法院10月31日開庭審理去年8月22日發生的台南雙警遇襲命案,檢辯針對凶嫌林信吾的犯行,是否符合國際2公約所指的情節最重大之罪,足以判處死刑,展開激烈攻防。當林信吾向被害員警家屬道歉時,家屬更怒嗆「閉嘴!不接受」。全案辯論終結後,合議庭諭知11月23日上午11點宣判。林信吾在審理過程中,多數時間都發呆、眼神下望,但曾2度向家屬道歉,並淡淡地表示後悔,還自認「罪有應得」,應該判死。檢方認為,林信吾買刀預謀殺人,還主動攻擊執勤中的員警,下手更是凶殘,員警受傷倒地也沒有救護,「連拿槍的員警都遭殺害,那人民有誰是安全的?」已屬2公約所指情節最重大之罪,應該判處死刑。檢方還說,凶嫌事後認罪看起來只是假象,根本沒有積極想要彌補家屬;判他死刑,法律才能成為員警執法的後盾,讓人民相信司法,否則如果輕判,是否意謂日後員警遇到逃犯、歹徒時,可以轉身離去?死者家屬也出庭泣訴,案發至今1年多,仍經常憶及此案畫面,讓他們十分痛苦,並質疑為何犯錯的是被告,卻要家屬承擔無止盡的痛?要求法官盡快判死。殉職員警凃明誠二姊更對林說,「每次開庭,看著你在發呆、打瞌睡,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你在監獄裡毫無愧疚,而我們卻活在痛苦裡。」被害家屬委任律師強調,被告雖自稱接受判死,但審理過程卻一再企圖卸責、脫罪,也沒有彌補家屬、修復關係;鑑於對方先前曾犯強盜罪被判刑7年多,國家機關已經給予他調到外役監服刑的自新機會,他卻犯下更嚴重的殺警案件,顯然已無教化可能性,應該判死。林的辯護律師主張,此案屬偶發案件,被告購買作案用的彈簧刀只是為防身並非預謀殺人,加上是受員警噴辣椒水刺激,才一時氣憤殺人,且有重度酒精障礙,犯案前也曾喝酒,酒癮亦屬《精神衛生法》中的精神疾病,請求法官參酌刑法59條減輕其刑。
臺灣人不耐喝酒居全球之冠! 「健康損害」一次看
您喝酒會臉紅嗎?還是您有看過周遭朋友酒後臉部漲紅?根據研究,酒精進入體內由先代謝成乙醛,再由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喝酒臉紅表示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這個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噁心/嘔吐等症狀。酒精不耐症體質 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酒後容易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天生的基因變異,令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2)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酒癮者NFL濃度高 肝功能異常較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研究發現,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喝酒會臉紅 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黃名琪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所以,不要再陷入錯誤迷思,誤以為酒後臉紅是肝好心臟強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他的一級致癌物如空氣中的PM2.5),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國人若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表示在酒後乙醛不容易代謝而累積在體內造成臉紅者,在飲下杯中物之前,應當慎思再三。
酒精不耐體質「台灣居全球之冠」 喝酒會臉紅?腦神經損害恐更嚴重
你喝酒會臉紅嗎?最新研究指出,酒精進入體內由先代謝成乙醛,再由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喝酒臉紅表示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這個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噁或嘔吐等症狀。酒後容易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天生的基因變異,令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研究發現,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所以,不要再陷入錯誤迷思,誤以為酒後臉紅是肝好心臟強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他的一級致癌物如空氣中的PM2.5),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國人若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表示在酒後乙醛不容易代謝而累積在體內造成臉紅者,在飲下杯中物之前,應當慎思再三。◎未成年請勿飲酒
防肺炎鏈球菌捲土重來 公費疫苗擬下修至65歲
國內核准3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後,長者與幼兒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恐捲土重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研擬放寬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以上長者,下修至65歲以上,疾管署今年已規畫25億元預算,採購237萬劑結合型疫苗(PCV),最快10月就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預計本周可望拍板。自費4000元 決標每劑1060元國內肺炎鏈球菌公費接種對象現為71歲以上長者,以及2個月、4個月新生兒與1歲幼兒。其餘民眾若要接種,自費價格每劑約3800至4000元。根據衛福部民國113年度預算,今年已動用25億餘元,向久裕企業採購237萬劑PCV13價或PCV15價兩種劑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決標單價為每劑1059.8元。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上周ACIP會議就擴大接種對象討論,尚未定案,初步規畫將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接種時間最快落在今年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上路,預計本周或下周將有結果。曾淑慧表示,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大類,分別為結合型疫苗(PCV)及多醣體疫苗(PPV)。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疾管署目前規畫的公費項目包括PPV(23價)、PCV(13或15價)疫苗,還在做最後確認,擬考慮同時開打。可飛沫傳播 幼兒長者為高危險群23價疫苗是多醣體疫苗,13價、15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明,23價疫苗已經問世很久,雖然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沒有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結合型疫苗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疾管署表示,肺炎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民眾感冒、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即可侵入呼吸道、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肺炎鏈球菌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又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病患、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若肺炎住院 成本遠超過疫苗本身擔任ACIP委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落實防疫措施,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減少,但隨著疫情解封,各界擔憂長者的傳染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都將捲土重來。陳秀熙表示,疫情後,許多人都出現「免疫負債」,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人數相當多,若政府未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恐怕難以鼓勵長者自行接種,恐導致超額死亡持續發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對長者來說,任何一次因肺炎住院所增加的個人、公共成本,將遠超過疫苗本身的費用,政府要下修公費對象年齡是可理解。不過在有限的經費下,疫苗的錢應用在刀口上,建議政府應先找出施打率不佳的年齡層,提出增加接種意願的解方。在擴大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之際,也應考量其中哪些人具備危險因子,以此做為優先接種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