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不耐
」 喝酒 臉紅 飲酒睡前喝高粱釀食道癌?粉絲要「酒商道歉」 方文琳發聲:都是自己不好
59歲女星方文琳近日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認為「這幾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愛喝熱湯」應是罹癌主因。方文琳今(28日)表示,她發現有粉絲發聲要酒商出來道歉,事實上是自己不懂正確的喝酒方式,烈酒本來就該稀釋或者配大量的水,「跟他們毫無關係,事情的發生都是自己不好」。方文琳今日在臉書發文,她直到生病才去探究病因來源,再加上專業醫生說法,食道癌當然還有諸多原因造成,「既然我知道因為這些原因會危害自己身體健康,所以以前生活中習慣的熱湯、睡前烈酒當然就變成拒絕往來戶,除了愛自己也不讓父母擔心、女兒傷心,還有愛我的您們。」方文琳提到,有人列舉自己或朋友喝了多少年的酒都沒事,「其實是自己不懂得怎麼喝,這樣的烈酒本來就該稀釋或者配大量的水,只心想著…反正就是喝幾口而已,暈了就趕緊躺下睡覺吧。這幾天也看了些專業醫師分析食道損傷通常與酒精不耐症,即缺乏代謝酒精酵素的『乙醛去氫酶』或者基因缺陷有關」方文琳說,醫生提醒有以上體質的人,平常酗酒尤其是晚上睡前喝酒,致癌物質容易累積在食道,更容易在這個部位產生食道癌,「所以每個人體質還是最重要的關係。看到有人幫我出聲要高粱商出來道歉,別這樣,跟他們毫無關係,事情的發生都是自己不好。總之飲酒的人,自己懂得控制酒而不是讓酒控制自己。更重要是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還有偶爾安排健康檢查。」
喝酒臉紅=代謝快?醫揭真相:致癌物累積 台人「基因變異」比例居冠
多數人都知道酗酒會增加罹癌風險,然而近期研究指出,酒精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想得更危險。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解釋說,飲酒是否導致癌症不僅與飲酒種類和方式有關,基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這種基因變異的人,其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張祜銘進一步指出,臺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臺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以肝癌為例,過去臺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但是由於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臺灣B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對於酒精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應該更加注意。他建議,有喝酒習慣的人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果在停酒期間後出現手抖、心悸、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淺眠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到成癮防治科就醫,醫師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也會安排身體疾病的檢查。譬如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就和消化內科合作,可以安排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查,能夠取代穿刺,準確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張祜銘提醒,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因此,國民健康署、臺灣酒害防治協會和臺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了5月9日的「臺灣無酒日」活動,呼籲國人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危害。
喝酒就臉紅是警訊! 醫曝:「這些器官」病變機率恐上升
自民國108年起,由臺灣酒精不耐症協會、臺灣酒害防治協會以及國民健康署共同發起5月9日為「臺灣無酒日」,呼籲民眾注意酒精對健康的影響。為什麼有人喝酒後會臉紅?酒精的正式名稱是乙醇(ethanol),當乙醇進到人體後會被乙醇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代謝成乙醛(acetaldehyde),接著透過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將乙醛代謝成乙酸(acetate),經過一些代謝過程最終轉變成水(H2O)以及二氧化碳(CO2)排出體外。人類第12號染色體上有負責乙醛去氫酶活性的基因,如果這個基因型有突變,乙醛去氫酶的活性下降,讓乙醛不易分解而累積在體內,會讓全身的微血管擴張,呈現臉紅或身體發紅,並且造成頭痛、心悸、嘔吐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酒精不耐症」。乙醛是一級致癌物 長期恐致身體器官功能病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表示,乙醛會傷害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最常見包括神經系統(大腦和周邊神經)、心血管、肝臟、骨髂、生殖系統等等,和失智、神經病變、心肌病變、肝病變、骨質疏鬆、不孕有關。另外,乙醛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列的一級致癌物,長期下來亦會增加癌症發生,比如頭頸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和食道癌等。酒精棉片貼手臂 自測有無酒精不耐症2021年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臺灣約47%的人口具有酒精不耐症,比例為全球最高。簡單來說,酒後會臉紅,就可能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比上喝酒不臉紅的人,器官病變與癌變機率更為提升,身體在酒後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若民眾想要檢測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皮膚出現泛紅則可高度懷疑(準確率約70%)。
警政署酒駕防制年度記者會 強力掃蕩成果斐然「交通事故10年減51﹪」
酒駕肇事害命新聞每每掀起熱議,社會關注,警方近年將之列為重點工作,更祭出鐵腕強力掃蕩。警政署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今(31)日共同召開酒駕防制年度宣導記者會,據警政署統計,去年查獲酒駕案件逾5萬件,去年1到10月酒駕交通事故6675件、217人死亡,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降低51.71%。警政署今日下午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於共同舉辦「打擊酒駕、平安回家-警、醫共同防制酒駕年度宣導記者會」,由警政署長黃明昭與協會理事長許以霖共同主持,包括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法務部、馬偕紀念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成癮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急診醫學會、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及相關署屬警察機關熱烈參與,共同加入113年度酒駕防制宣導行列。根據警政署統計,去年度交通事故6675件、造成217人死亡、8457人受傷,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減少7147件(-51.71%)、死亡人數減少317人(-59.36%)、受傷人數減少9106人(-51.84%),可見防制酒駕已有成效。署長黃明昭表示,除交通執法外,特別感謝交通部針對酒駕相關的罰則修法加重處罰,法務部重懲酒駕犯行、嚴審假釋及各醫療機構協助戒除酒癮治療等多管道方式攜手合作,讓防制酒駕發揮更大的成效。藉由此次記者會,強化政府機關防制酒駕力量,並向大眾表達打擊酒駕的決心,達到酒駕零容忍,邁向零死亡願景之目標,以維護道路交通秩序與安全。
臺灣人不耐喝酒居全球之冠! 「健康損害」一次看
您喝酒會臉紅嗎?還是您有看過周遭朋友酒後臉部漲紅?根據研究,酒精進入體內由先代謝成乙醛,再由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喝酒臉紅表示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這個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噁心/嘔吐等症狀。酒精不耐症體質 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酒後容易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天生的基因變異,令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2)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酒癮者NFL濃度高 肝功能異常較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研究發現,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喝酒會臉紅 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黃名琪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所以,不要再陷入錯誤迷思,誤以為酒後臉紅是肝好心臟強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他的一級致癌物如空氣中的PM2.5),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國人若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表示在酒後乙醛不容易代謝而累積在體內造成臉紅者,在飲下杯中物之前,應當慎思再三。
酒精不耐體質「台灣居全球之冠」 喝酒會臉紅?腦神經損害恐更嚴重
你喝酒會臉紅嗎?最新研究指出,酒精進入體內由先代謝成乙醛,再由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喝酒臉紅表示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這個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噁或嘔吐等症狀。酒後容易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天生的基因變異,令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研究發現,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所以,不要再陷入錯誤迷思,誤以為酒後臉紅是肝好心臟強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他的一級致癌物如空氣中的PM2.5),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國人若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表示在酒後乙醛不容易代謝而累積在體內造成臉紅者,在飲下杯中物之前,應當慎思再三。◎未成年請勿飲酒
喝一點就臉紅紅? 專家點名這種人:就是在喝毒
有醫師在粉專分享「喝酒就是在喝毒藥」的說法,她舉出一名Youtuber分享專家的理論,點名有些人喝一點就臉超紅,就是身體本身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快速代謝酒精的乙醛,而亞洲人更特別多這樣的體質,甚至被稱為「亞洲臉紅症」,如果也有這樣的現象,還持續保持著喝酒的習慣,很可能會大大提高罹癌的風險。若每天喝一瓶啤酒,傷害等同於10根香菸。(示意圖/翻攝自TVING)醫師劉宗瑀在粉專分享YT頻道「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影片,影片中提到史丹佛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家 Andrew Huberman在Podcast中提到「喝酒就是在喝毒藥!」的理論,更表示若一天喝10毫升的酒精,得到乳癌的機率會增加4%到13%;每天喝一瓶瓶久的殺傷力,更等同抽10根香菸。他更表示,近年來幾乎所有專家都得出一個結論,每天的飲酒量建議上限是零,不要再說什麼「睡前喝一杯紅酒有益健康」,過去美國與日本也曾經做過研究調查,喝酒容易出現臉部潮紅或紅斑的「酒精不耐症」是屬於華人、日本人與韓國人等東亞人所特有的體質,其中台灣是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這種現象也被稱之為酒精臉紅反應(Alcohol flush reaction)或是亞洲紅臉症,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是由於身體在代謝酒精的基因中出現了缺陷,由於體內缺乏了能夠代謝掉酒精的「乙醛去氫酶」酵素,讓喝下肚的酒精在體內堆積,造成臉紅、心跳加快、心悸與噁心反胃等症狀。喝一點就臉紅的人,就是身體本身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快速代謝酒精的乙醛。(示意圖/翻攝自TVING)對於這些解酒酶異常的人來說,喝酒無疑是服毒,如果依然保持著喝酒的習慣,長時間下來積聚在體內的酒精無法被代謝,除了會讓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外,體中大量囤積了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的乙醛(也就是酒精)與其他蛋白質及DNA結合後,很可能會誘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進而提高罹癌的機率,尤其重度酗酒者得到食道癌的風險更會是一般人的50倍。喝酒會臉紅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預警,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飲酒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即使少量也仍有致癌的風險,既然我們無法補充或增加乙醛去氫酶幫忙代謝酒精,如果碰到非喝不可場合,國健署就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以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為原則,儘量降低飲酒量,減少罹癌的風險。
你喝酒會臉紅嗎? 醫師:這種人罹癌風險大幅增加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自2019年開始推動每年 5/9為 「台灣無酒日」,獲得衛福部國健署、醫界、公衛界、學界,許多社福團體的支持,今年同樣在無酒日喊出「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口號。過度飲酒對健康、社會及家庭均造成巨大的損傷。酒精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台灣常見的食道癌、口腔癌、胃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及成癮,精神病,失智,肝硬化,胰臟炎,心臟病等各類疾病。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報導: 「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1名飲酒者因此失去生命,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高雄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醫師回想曾經遇到過一個4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前來看診,說他最近總是覺得吃完東西後會出現胸口疼痛,且喉嚨經常有異物感,體力更是急遽減退,檢查後發現他同時罹患了食道癌和下咽癌。患者本來只是覺得自己壓力太大,飲食不正常,但一問之下,才發現他的工作屬性天天都得飲酒應酬。雖說每次喝酒都不覺得不適,只是容易臉紅,但一周有五天會喝掉約一瓶威士忌,這就嚴重了。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兩個重點:一是「酒精不耐症」,二是「過量飲酒」。喝酒臉紅就是「酒精不耐症」的警訊;酒精不耐症指缺乏乙醛去氫酶 (ALDH2)代謝酵素,導致「乙醛」累積,才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嘔吐、頭痛、頭暈等現象。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因此喝酒臉紅的人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等酒精所引起的疾病。酒精不耐症是亞洲人特有的ALDH2基因變異;根據2021年最新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全台酒精不耐症人數為總人口的49%,亦即在台灣幾乎每兩人中就有一位帶有酒精不耐症。此數字代表台灣是全世界酒精不耐症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台灣民眾更要警覺。。衛福部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目前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宜超過一瓶500毫升啤酒(約20克純酒精),女性不宜超過半瓶啤酒(亦即250毫升或約10克純酒精)。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建議如果患有酒精不耐症者,其實最好就是不要喝酒,或一周內最多不超過20克的酒精(等於一瓶500毫升啤酒,或是一杯的紅酒)。也建議多用零酒精飲料或以茶、水替代,符合現在千禧世代追求的清醒世代。 針對即將到來的的5月9日「台灣無酒日」,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今年特別聯手知名網紅「白癡公主」共同破解飲酒相關都市傳說。透過「無酒、節酒、零酒精」的推廣,幫助民眾獲得健康新知,進一步改善民眾的不當飲酒行為、預防癌症發生。歡迎鎖定「白癡公主」的YouTube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WXJTaLqI5KBnJuaXbCaTg,追蹤#癡驚大發現!
別再喝到斷片!每周飲酒超過「危險罐數」 失智風險提高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都會參加公司尾牙或是朋友聚會,也免不了小酌一杯。但有研究發現,喝酒容易臉紅的人,罹癌風險會提高,甚至還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若是每周飲用超過「7罐啤酒」,容易有失智風險。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國健署科長柯睿期表示,若短時間飲酒量讓血中酒精濃度急速上升達0.15%(以70公斤體重估算,相當於短時間內飲用7罐5%、500毫升的啤酒),就會產生「斷片」的情況,喝到斷片的人會短暫失憶,但仍可以繼續與人互動、聊天,不過酒醒後會不記得做了甚麼是或是只記得片段。若長期過量飲酒,例如每周喝超過7罐5%,500毫升的啤酒或是酒精量與此相的酒,將提高失智風險,若是每周多喝3罐,失智風險將再增加1.2倍,有酒精濫用或酒精依賴問題的人失智風險則高達2倍。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也表示,相較於白種人,亞洲人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是特有的基因變異,酒後容易有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也稱「酒精不耐症」,台灣有近半人口有此症狀,因此為了降低罹癌或失智症的風險,需特別節制飲酒,若遇到不喝不可的聚會場合,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飲酒量不超過1罐啤酒,女性則是半罐啤酒;而懷孕期間或是準備懷孕的女性,則千萬不要喝酒,以免影響胎兒健康。◎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史丹佛大學警告台灣人別飲酒 每天喝死11人
你喝酒後容易臉紅嗎?如果有的話,建議你別喝。據國民健康署發文指出,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其實是身體給你的警訊,原因在於你體內酒精代謝酵素(ALDH2)異常,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而台灣人有此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建議最好別喝酒,非喝不可則以茶水代酒以保身體健康。據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的文章指出,台灣人過半人口先天遺傳缺乏一種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喝酒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會大幅提升罹患癌症的機率,而根據史丹佛大學研究顯示,台灣人的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更要特別節制,最好不要喝!此外,國健署也引述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8年發表的大型研究,指出不存在無害飲酒的限量,只有把飲酒量降到0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表示過去少量飲酒對身心有益的證據是越來越薄弱。喝酒不只會影響身體健康,提高罹癌風險之外,也引發了多起死亡、家暴案件,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07年因酒駕而死亡的人數達100人,受傷人數超過5000人;衛福部針對107年全國家暴通報事件的統計也發現,施虐者有酗酒情形為15939人,佔家暴通報事件約15.21%;另依據國民健康署的研究推估,台灣每年約有4500人死於酒害,平均每天就有11人死亡,另有超過4萬人因飲酒而生病,衍生的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