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賴
」 喝酒知名藝人罹患食道癌! 耳鼻喉科醫師呼籲:「2個習慣」快戒掉
知名藝人驚傳罹患食道癌,並自曝有愛喝熱湯及睡前飲酒的習慣。醫師表示,喝熱湯易使咽喉的黏膜產生損傷,飲酒則易刺激食道黏膜,兩種習慣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建議民眾要少喝太燙的湯並戒酒,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下咽癌與食道癌致病因相似 都與黏膜長期受損有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黃聖凱醫師表示,臨床上耳鼻喉科醫師,常診斷出下咽癌的患者,但是患者之後出現食道癌的機率亦高,反之亦然。黃聖凱解釋,由於解剖位置相近,兩者也有相似的致癌因素:長期飲用烈酒、抽菸、喜歡吃燙的食物等。而下咽癌和食道癌的發病機制,都涉及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與炎症,這些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和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常誤認為食道逆流延誤黃金治療期黃聖凱醫師強調,由於早期食道癌與下咽癌,根本沒有什麼症狀,頂多會覺得胸口些微灼熱、吞嚥不適,大部分會被當作胃食道逆流而忽略,也常因此延誤就醫時機,往往等到癌症進一步侵犯食道深層組織,或是下咽腫瘤壓迫呼吸道,導致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才被診斷。這時候發現再治療,就非常辛苦了。戒除不良習慣 為保護咽喉與食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飲酒的習慣上,不少人都有在睡前喝烈酒的習慣,黃聖凱醫師提醒,雖然酒的確能幫助入睡,但是缺點更多,首先是影響睡眠質量,再者是飲酒易使胃食道逆流,增加癌變風險。此外,酒精會放鬆上呼吸道肌肉,增加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提高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機率;而宿醉也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態,讓早晨容易感覺疲倦、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來說,也會增加酒精依賴的機率,造成身心健康的危機,因此他呼籲還是戒除睡前飲酒的習慣,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
到底誰有病3/權威精神科醫院診斷...父母都有病 只有精神病兒「一切正常」
中國山東一名少年莫楠(化名)自高中起,並被母親逼服用精神病藥物。考上大學後,因為父母離婚,不願出學費,逼他休學。更被父母哄騙進精神病院看診,隨即被當地精神病院判斷有重度精神病,被強制住院監禁綑綁、電擊83天。他事後出院後一方面進行維權,一方勸說父母分別去看精神科,沒想到父母也分別被診斷出精神疾病,莫母更被強制扣留在病院15天無法出院。讓人分不清楚,究竟是少年一家都有病,還是當地精神疾病診療的體系生了病。自從疑心精神病院的診斷出了問題,2023年11月、12月,莫楠的父母分別前往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就診,全都被醫生診斷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莫父主訴為「妄聞多疑8年」;莫母則是「疑心大、孤僻8~9年」。懷抱換間更加權威性醫院的心情,2024年2月,莫楠一家前往北京求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診斷莫楠父母2人為「焦慮狀態」(即俗稱焦慮症)。同日下午,一家再前往中國知名的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安定醫院醫院診斷莫母為「失眠」、「焦慮狀態」,而莫父則為「情緒衝到」、「焦慮狀態」、「酒精有害使用」、「酒精依賴綜合症」和「高血壓」。諷刺的是,莫楠在北京安定醫院的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莫楠對此苦笑,「這個結果對我維權一點用都沒有,只會讓人家認為我經過這麼多年的治療,終於被他們治好了。」莫楠會如此執著於「維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檔案上,因為精神病院的診斷,被列為「中型精神病患者」,並且被社區進行「重點管控」。因此已經不符合中國國家公務人員考試的資格。然而他大學學習的專業是農業技術,將來不能考公務員,等於是斷了他未來的生路。莫楠的父親自從被多家醫院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之後,才開始支持兒子進行維權,因為他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沒病,「我能賺錢能養家,能和朋友好好相處,沒有社會危害,醫生胡說八道!」他現在覺得兒子遇到的部分醫生「診斷過於隨意」、「想怎麼診斷就怎麼診斷,絲毫不負責任」。而莫楠的母親自從被多家醫院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之後,同樣開始懷疑醫院對兒子的診斷是誤診,但是她並不支持兒子的維權行為,覺得能不能「好好過日子」,「以前是媽媽錯了,你看咱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你現在也有工作了,這事我們不想了行不?」莫楠自從大學畢業後,便一邊打工,一邊收集資料,多次向中國官方有關單位發起申訴,不過未獲任何具體結果。不過華商報記者指出,中國全國人民大會代表,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盧林在2021年也注意到民眾「被精神病」的可能風險。他2021年曾提案建議修改精神衛生法,警惕醫學權力被濫用,造成民眾「被精神病」的風險。莫楠一家三口的「精神互害」新聞曝光後,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這個故事「既紀實又黑色幽默」,還有人同情莫楠的遭遇,指責他父母控制慾太強,令人窒息。也有人指出,莫楠一家三口的故事,反映的是當下中國精神疾病判定的隨意、管理的混亂,以及精神衛生法的不健全。
隨地便溺遭人制止 酒醉外送員竟鎖喉勒斃小黃運將遭判13年半
新北市汐止區於2023年4月曾發生一起殺人事件,41歲的外送員陳瑞祥因為在汐止車站隨地便溺,在遭到64歲林姓計程車司機阻止後,陳男惱羞失控,除了痛毆林男外,還用鎖喉的方式將林男活生生勒斃。最後本案經國民法官合議庭審理後,判處陳瑞祥13年6個月有期徒刑,全案仍可上訴。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陳男於2023年4月時,因為在汐止火車站計程車排班處,對著計程車後方便溺,結果遭到林男發現後制止,雙方也一度因此發生口角,但陳男第一時間就選擇離開。但之後陳男又折返,向林男不斷叫囂,甚至趁著向林男逼近的時候,將林男推倒。林男倒地後,陳男便開始出腳踹林男,甚至繞道林男背後,用鎖喉的方式固定林男,時間長達58秒之久。最後陳男眼見林男倒地不起,又攻擊了幾下後離去。後續陳男遭警方當場逮捕,酒測後發現其酒測值高達1.07毫克。事後陳男清醒後,供稱自己喝到失憶,並不清楚自己做了什麼事情。陳男之後也坦承犯案,但又稱自己並沒有殺人意圖,是因為林男手持酒瓶與他起衝突,自己固定鎖喉是為了制止對方,只是酒醉不知道力道所以才釀禍,陳男表示,自己只願承認傷害致死罪。後續本案於5月於士林地院開庭,由國民法官、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國民法官法庭上參照鑑定報告、檢方提出的證據後,認定陳男殺人罪事實明確。士林地院也表示,陳男有酒精中毒、酒精依賴等症狀,這也導致精神發生障礙,在辨識、控制能力方面明顯不足。但法院認為,雖然這些要點符合減刑因素,但陳男日常並未積極控制自己的行為,甚至也未做出抗拒酒精的行為,因此認定其沒有積極擺脫酒精濫用的狀態,最終裁定不予減刑。而本案在國民法官法庭審議後,依殺人罪判處陳男13年6個月有期徒刑,同時施以監護3年,全案可上訴。
喝酒助眠卻失眠? 醫揭真正主因
一位46歲職業婦女工作和家庭兩頭燒,壓力大到頻頻失眠,喝紅酒助眠,越喝越多,睡前要喝下一整瓶才能入睡,凌晨醒來卻又睡不著,因此到醫院身心門診求助。酒精恐影響睡眠品質 惡性循環失眠更嚴重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身心門診醫師林靖容解釋,依賴酒精入睡,最好戒除,因為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飲酒確實可以縮短入睡時間,讓人誤以為喝酒可以幫助睡眠,實際上,酒精的助眠效果非常短暫,在後半夜反而會增加淺層睡眠和清醒的頻率,醒來又失眠,長期喝酒助眠,恐惡性循環為嚴重的失眠。就醫尋協助 對症下藥治療為上策經身心診談後,診斷該婦女因長期失眠及壓力,已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醫師要求該婦女不能再喝酒助眠,改為適當劑量藥物調整情緒及睡眠,並叮嚀要按時回診,依據她的狀況調整藥物及安排心理治療,從生理和心理緩解她的酒精依賴,三個月後,該婦女不但戒除酒精,白天的情緒和專注力也有所改善。酒精飲料國際列致癌風險 任何程度都不安全林靖容強調,酒精飲料早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有致癌風險之虞,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任何程度的飲酒對健康都是不安全的。除了影響肝臟、心臟、腸胃、腦等器官,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也可能會出現憂鬱、妄想、幻覺、認知功能退化等精神疾病。失眠原因多 依賴酒精非正解林靖容提醒,不要深信睡前喝酒可以幫助睡眠、解決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偶發性失眠、精神壓力、身體疾病、服用藥物等,喝酒無法解決失眠問題,應及早求醫,找出睡眠障礙源頭,才能解決失眠困擾。
牛奶摻入「4級管制藥物」餵食…害9月嬰中毒癱軟 無照惡保母下場曝
台北市大同區一名毛姓無照保母,為了防止9個月大男嬰哭鬧,竟將第4級管制藥物蘿拉西泮(Lorazepam)與溴西泮(Bromazepam)摻入牛奶中餵食,導致男嬰全身癱軟、陷入昏睡,經醫師抽血檢驗確定「苯重氮基鹽中毒」,士林地院日前依法判處毛姓保母1年徒刑,可上訴。據起訴書指出,毛女去年3月起以每小時250元的酬勞,受託照顧僅9個月大的男嬰,4月4日上午她為了不讓男嬰哭鬧,竟將自己用來治療暴食症、酒精依賴等疾病的第4級管制藥品,以不詳劑量摻入牛奶等食物中餵食嬰兒,母親下午前去毛女住處接男嬰時,發現孩子兩眼無神、全身攤軟叫不醒,緊急送醫治療後才發現,原來男嬰是藥物中毒,家屬隨即向警方報案。毛女到案坦承,自己的確因病領有鎮定安眠藥物,但否認將其摻入男嬰餐食中,不知為何嬰兒會產生中毒現象。士林地方法院審理認為,男嬰才9個月大尚無吞服藥丸的能力,身上也無藥物注射痕跡,認定毛女在經手餐食的過程中摻入藥物。士院審酌,毛女不但未善盡照顧責任,且犯後態度不佳又未達成和解,加上惡行難以被社會容忍,故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判處毛姓保母1年徒刑,可上訴。
6年每天喝1斤白酒…32歲男「四肢狂抖」對空謾罵 醫生揭原因
飲酒一定要適量!大陸一名32歲的男子小李(化名)因為酗酒無度惹出了大麻煩,不僅把身體喝垮,長期飲酒甚至導致他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症狀,最終住進了精神病房。醫生表示,小李自6、7年前開始染上酗酒的毛病,每天喝白酒1斤左右,長期飲酒導致他的身體機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江蘇新聞》報導,就在幾個月前,小李開始出現胡言亂語、不識家人的症狀,生活一度無法自理。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黃文忠表示,「患者行為比較紊亂,大聲喊叫不讓別人靠近,有時候對空謾罵,行為比較紊亂,通過精神檢查,發現他存在大量的幻視,存在被害妄想,軀體檢查以後發現患者血壓比較高,肺部有感染,肝腎功能受損,同時雙側股骨頭也壞死」。家人無奈之下,只得將小李送往精神科治療,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和確認病,最終小李被診斷為「酒精依賴伴有精神分裂症」 ,由於酗酒時間太長,小李的身體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戒斷反應。針對他的病情,醫生為他制定了細致的診療方案,患者的病情也逐漸出現好轉。黃文忠指出,「患者戒斷症狀還是比較嚴重的,也有生命危險,雙手、四肢顫抖震顫,同時還有大量的出汗,從而導致電解質紊亂,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首先維持電解質的平衡,進行正規的替代治療,戒斷治療,不停地進行病情評估,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患者的戒斷症狀消失,軀體的情況也得到好轉。」
別再喝到斷片!每周飲酒超過「危險罐數」 失智風險提高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都會參加公司尾牙或是朋友聚會,也免不了小酌一杯。但有研究發現,喝酒容易臉紅的人,罹癌風險會提高,甚至還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若是每周飲用超過「7罐啤酒」,容易有失智風險。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國健署科長柯睿期表示,若短時間飲酒量讓血中酒精濃度急速上升達0.15%(以70公斤體重估算,相當於短時間內飲用7罐5%、500毫升的啤酒),就會產生「斷片」的情況,喝到斷片的人會短暫失憶,但仍可以繼續與人互動、聊天,不過酒醒後會不記得做了甚麼是或是只記得片段。若長期過量飲酒,例如每周喝超過7罐5%,500毫升的啤酒或是酒精量與此相的酒,將提高失智風險,若是每周多喝3罐,失智風險將再增加1.2倍,有酒精濫用或酒精依賴問題的人失智風險則高達2倍。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也表示,相較於白種人,亞洲人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是特有的基因變異,酒後容易有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也稱「酒精不耐症」,台灣有近半人口有此症狀,因此為了降低罹癌或失智症的風險,需特別節制飲酒,若遇到不喝不可的聚會場合,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飲酒量不超過1罐啤酒,女性則是半罐啤酒;而懷孕期間或是準備懷孕的女性,則千萬不要喝酒,以免影響胎兒健康。◎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