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酸中毒
」 糖尿病 酮酸中毒 血糖金守美才否認健康亮紅燈 今猝逝死因曝「血糖值飆破500」
南韓資深女星金守美1個月前才否認身體健康出問題,今(25)日早上猝逝,家屬發現時緊急送醫也為時已晚,享壽75歲。金守美兒子透露媽媽死因是高血糖急症,血糖數值竟飆破500;另外金守美兒子也提到,近期媽媽因為音樂劇《Mom》拖欠出演費,原本要打官司壓力很大。金守美是南韓資深女星,出演過許多電視劇、音樂劇和綜藝節目,她在螢光幕前總是親和有活力,在節目中爽朗笑聲和豪邁氣魄都深植人心,且一直給人健康的形象,怎料,金守美今日早上猝逝,住在一起的兒子發現時,緊急將她送往醫院救命,享壽75歲。綜合韓媒報導,金守美兒子受訪時證實媽媽死因,經警方調查後「死因為高血糖急症,血糖數值飆破500」。高血糖急症是人體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時,體內攝取的醣類(碳水化合物)無法有效被利用,導致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發高血糖;高血糖急症有2種,分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沒馬上處理就有高生命危險。除此之外,金守美兒子透露媽媽近期很不愉快,她出演長達14年的音樂劇《Mom》因製作人陷抄襲疑雲,從去年底媽媽就沒有收到演出費用,還準備打官司,為此媽媽備感壓力。據悉,金守美今年9月上電視購物節目時,傳出她健康亮紅燈,當時她現身表示,自己健康完全沒問題。
雙管齊下「即時監控血糖、精準給予胰島素」 糖尿病童免扎針之苦
長期需要監測血糖變化的糖尿病人,除了可仰賴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之外,配合胰島素幫浦更可以達到精準胰島素給予,避免血糖的過度起伏、降低低血糖風險、增加病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一名剛入小學的小豪(化名)就是以這個方式,取代定時注射胰島素,入學一個多月來血糖控制平穩,學習能力良好,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第1型糖尿的病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小豪在10個多月大的時候,奶量雖然每餐可以喝到200 ml,且副食品的食量也很好,但體重卻不增反減,一開始家長以為是奶量不足,試圖想要增加,後來因為一次嚴重感冒,嘔吐、呼吸急促與難以安撫的哭鬧,緊急就醫抽血後才發現竟是糖尿病酮酸中毒。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情況穩定後,改為皮下胰島素注射,但是血糖起伏極大,一天內的血糖值可以從50到400 mg/dL間產生劇烈變化,所幸經醫療團隊仔細調整胰島素劑量、並詳細教導小豪父母糖尿病控制技巧,總計住院10天後,血糖才獲得控制順利出院。然而出院後,由於嬰兒每日用餐間隔時間短,餵食前需頻繁採血確認血糖值,遇上孩子哭鬧不打緊,「採血針扎在兒身、痛在娘心」,更常讓家長於心不忍。於是與家長商討治療計畫後,讓小豪在左上臂處裝置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可以每5分鐘自動監測記錄血糖值,並即時顯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平均一天共可測得288個血糖值,完全清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丁瑋信表示,第1型糖尿病為一緩慢漸進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童體內存在著會破壞自己胰島細胞的自體免疫抗體。胰島細胞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穩定、幫助細胞成長、抑制肝醣分解很重要的荷爾蒙,當80-90%左右的胰島細胞被破壞後,臨床上便漸漸出現糖尿病的症狀。而第1型糖尿病的治療,即規則監測血糖,並且定時補充胰島素。小豪在以往只能仰賴家長定時皮下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穩定。由於第1型糖尿病患者非常依賴胰島素的適時補充,為考慮小豪上學後注射胰島素的不便,加上生活作息的調整可能成為血糖不穩定性的影響因子,於是在和醫師充份討論後,決定於就讀小學前選擇能與CGM密切搭配的胰島素幫浦。胰島素幫浦是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劑量,透過導管定時向體內輸注胰島素的小型裝置,模擬胰島細胞功能的正常運作。常安裝於腹部、臂部或大腿等皮下脂脂較厚之處。最新的胰島素幫浦可以同時接收CGM的血糖訊息,並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胰島素的劑量,在血糖高時自動增加、在血糖低時自動減少甚至停止胰島素的輸注,達到減少血糖波動、穩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但上述醫療器材並非健保給付的範圍且需定時更換耗材,平均每月需負擔2萬多元。丁瑋信表示,小豪在使用CGM與胰島素幫浦後,透過「即時監控血糖、精準給予胰島素」,回診時發現血糖控制情況良好,小豪的家長與學校老師充分溝通,也給孩子正確的觀念。雖然第1型糖尿病人必須終生在血糖控制這件事上努力,但也因正確的觀念與醫療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生活及學習力完全不受影響,也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盡情享受人生。丁瑋信表示,研究顯示保持血糖在目標範圍(70-180 mg/dL)內的時間比例(Time in Range, TIR)與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有密切關係。血糖控制講求的是「精準度」與「即時性」,使用CGM的病友,因有血糖的即時監控,可以大輻降低嚴重低血糖的發生。此外,由於CGM可以配合飲食、運動等記錄,讓患者可以彈性調整生活步調,也有助於醫師更科學地調整治療方案,以避免長期併發症的發生,丁瑋信也提醒,使用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經由專業評估後再決定治療計畫。
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 釀「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早已不是所謂的老人專屬的疾病,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經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發現,20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糖尿病的發生率,從2008年到2014年,在七年內就快速成長了44.5%,而且不只如此,讓人擔心的是,20到40歲的青壯年成長情況也很嚴重,可以說國內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原因1. 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健康 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莉棋表示,臨床上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年輕小病人罹患了糖尿病,常常是因為「酮酸中毒」住院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她分析,以往兒童型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第一型糖尿病,與先天免疫系統異常有很大的關係;至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是以成人為主,這類患者的成因,除了有遺傳體質之外,不外乎跟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然而,現在的門診當中,卻有不少兒童患者都是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像黃莉棋門診中第二型糖尿病最小的患者,是年齡只有15歲的國中生。她形容這類患者每個幾乎都是小胖子,而且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和以前相比,這些有著糖尿病遺傳因子的孩子,通常到中老年時才會發病,但現在卻看到提早在學生時期就發生,恐怕會增加未來更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原因2. 下課補習沒運動、體脂肪偏高只是為什麼原本是老人疾病的糖尿病,現在卻愈來愈年輕化了?黃莉棋分析,會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和年輕族群「不健康飲食」以及「運動量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現在台灣中小學販賣的食品受到嚴格規範,很少出現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但事實上,學校外面的誘惑還是很多,而且取得相當方便;加上現代的孩子因為下課還要補習,或是家長工作忙碌的關係,三餐多是外食,黃莉棋觀察到許多學生幾乎天天人手一杯手搖杯,甚至不少孩子將炸雞、零食當作主餐,平常又沒有在運動,這也造就了許多台灣兒童都有體重超標的問題。嚴重情況從「亞洲國家胖小孩排行」,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就可以看得出來。黃莉棋進一步解釋,還有一種孩子外表雖然並不肥胖,但事實上他的體脂肪或是內臟脂肪比例卻偏高,這也是隱形的肥胖問題。(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10歲童1周掉6公斤…「血糖飆至750」! 醫一看:酮酸中毒
酮酸中毒是種病理性代謝狀態,標誌為極高且無法控制的酮症,且在極端情況下,酮酸中毒是可致命的。對此,小兒急診醫師黃士倫分享,有位10歲男童體重在1周內掉了6公斤,到院時眼窩凹陷、全身虛弱、呼吸深而快速、意識有些模糊,當時他見狀況不對,隨即告知男童媽媽是「酮酸中毒」。黃士倫近日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指出,日前有位10歲男童的體重在1周內掉了6公斤,到院時,眼窩凹陷、全身虛弱、呼吸深而快速、意識有些模糊,當時媽媽提到在診所做了抽血檢查,但要在2天後才能知道報告,她看孩子狀況不對勁趕快帶來急診。隨後,黃士倫告知男童媽媽「他這是酮酸中毒,趕緊請護理人員量一下血糖, 挖!750 mg/dl。」他趕緊叮嚀護理人員,打上2條點滴開始加胰島素pump,另一方面聯繫兒童加護病房。黃士倫解釋,第1型糖尿病的特徵為胰島β-細胞被破壞導致絕對胰島素缺乏,以前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雖然在所有糖尿病人中約佔5至10%,卻是兒童及青少年所得到的主要病因,尤其是10歲以下的兒童。此型病人β-細胞大部分為自體免疫破壞,可以從血液中驗出破壞胰島細胞的自體抗體如islet細胞抗體。第一型糖尿病只能做基因檢測。
奪命配方奶!4歲女童被餵「汽水奶粉」牙爛腦死 失職父母遭重判
失職父母!美國俄亥俄州41歲婦人班克絲(Tamara Banks)不顧4歲女兒患有糖尿病,持續餵食激浪汽水(Mountain Dew)混奶粉,造成女兒卡米蒂(Karmity Hoeb)糖尿病酮酸中毒死亡。當地法官24日判處班克絲至少9年徒刑,女童父親霍布(Christopher Hoeb)入監6個月。據《紐約時報》報導,班克絲與53歲霍布育有大兒子及女兒卡米蒂,但2人在他們照顧下都罹患糖尿病,卡米蒂2022年出現長達數天的嚴重健康問題,班克絲卻直到女兒臉色發青、停止呼吸才撥打911求救。卡米蒂。(圖/翻攝自Clermont County Sheriff's Office)檢方指控,班克絲明知卡米蒂必須斷奶瓶,卻繼續餵食混和奶粉與含糖汽水的飲品,造成女兒罹患糖尿病,以及死於糖尿病酮酸中毒、腦損傷;醫院也證實卡米蒂遭到長時間忽視與虐待,導致每顆牙齒都嚴重蛀爛,班克絲和霍布竟從未帶女兒看牙醫,依過失致死罪起訴2人。班克絲雖辯稱,不知道餵激浪汽水混奶粉會造成女兒健康問題,「我以為我在照顧她」,但遭檢察官反駁,指班克絲的大兒子也曾因糖尿病昏迷,不可能不知道汽水混奶粉的危害,且她泡的「配方奶」每份含糖量達到77公克,遠高於每日攝取量24公克以下。檢察官還稱班克絲在乎的只有自己,會為了自己健康問題看診、拿藥,卻從來不理會2個小孩的健康狀況,「成為好父母很難,但你至少會想成為一般父母。不知道怎麼做不是藉口」。法官24日宣判班克絲9年至13年6個月徒刑,且須刑滿9年始可假釋;同樣認罪的霍布則是6個月徒刑。
5大危險因子易引發糖尿病併發症 「全面照護」控糖關鍵
糖尿病長年居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111年共有超過1萬2千人死於糖尿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與高血壓等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威脅不容小覷。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提醒,糖尿病有5大危險因子,包括血糖、血壓、膽固醇、尿蛋白、抽菸,呼籲民眾做好日常照顧,遠離共病威脅。糖尿病5大危險因子瑞典一則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5至7年)將2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年齡60歲)依年齡、性別、居住地跟控制組配對,觀察5個危險因子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住院的關係。研究發現,若5項危險因子都達標,全因死亡風險與對照組沒有差異(風險比1.06)[i]。糖化血色素A1c≧7%收縮壓≧140 mmHg或收縮壓≧80 mmHg 低密度膽固醇LDL-2≧97mg/dL出現尿蛋白(Albuminuri)抽菸心血管共病最致命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5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壓管理不當,當心共病提升死亡風險。第二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平均折壽12年。比起一般人,第二型糖尿病友10年內併發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增2至4 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增3.4倍,中風機率增3倍;而且第二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16年。如何穩定控糖?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不只靠醫師與藥品,適當自我管理是減少長期併發症的關鍵。糖尿病不可怕,可以治療、可以維護,不需要躲起來打針。糖尿病照護需要專業團隊,包括醫師、衛教師、營養師、護理師。基層診所擁有4大特點:可近性、周全性、連續性、協調性,並擔負4大任務:早期篩檢、健康維持、醫療診治、延緩失能,堪稱糖尿病友的健康管家。呼籲糖友積極控糖,有需要皆可尋求基層診所就近照護。控制血糖5撇步糖尿病友不減壽,要從健康生活全面照護,定期追蹤,控制好危險因子飲食 運動 血糖 血壓 血脂家人支持也很重要13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女孩「予安」11年前過年初二發病送急診,血糖超過300 mg/dL,出現酮酸中毒,有大腦休克風險,整整在加護病房與普通病房待了7天才脫離危險!媽媽徐鳳吟心疼愛女身上插滿醫療管子,想喝母奶卻餵不到,痛哭了3天,警覺「還有很多事要學」,因此毅然決然拾起傷心的情緒,投入一連串糖尿病衛教知識的學習中,並且掌握了美食來者不拒,但需懂得計算醣類與營養的「健康飲食秘訣」,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她想對糖尿病說:「雖然我不歡迎你,但我謝謝你,教會我這些年的這些事。」[i] RawshaniA N Engl J Med. 2018 Aug 16;379(7):633-644
她服排糖藥加斷食減重! 全身無力陷「酮酸中毒」危機
54歲蔡女士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近2年改服用排糖藥,血糖控制得不錯,糖化血色素大都小於7,日前進行186斷食(每天進食控制在連續的6小時內,其他18小時不進食),沒幾天後出現全身沒力,本以為只是肌餓虛弱,沒想到接著又出現呼吸很喘的情況,才趕快到急診就醫,確診為酮酸中毒。SGLT2抑制劑降低血糖 還有助減少心衰竭風險及延緩腎病變惡化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表示,糖尿病用藥有很多種,其中,SGLT2抑制劑是近年新藥,其作用機轉在腎小管,可以抑制腎臟再吸收尿糖的功能,將多餘的糖從尿液排出,達到降低血糖的功效,也因此可能減重,研究還發現能夠減少心衰竭風險及延緩腎病變惡化,其單方或複方藥被視為近幾年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最新夢幻藥物,服用者持續增加。酮酸中毒導致腹痛噁心、想吐無力 有致命風險蔡旻叡說,蔡女士斷食,空腹的時間很長,糖分來源攝取不足,但因排糖藥的藥效,腎臟仍在進行排糖,導致身體無法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依身體的機制會改分解脂肪產生脂肪酸作為身體所需能量,脂肪酸進一步在肝臟被轉換成酮體,使得血中酮體濃度上升,造成代謝性酸中毒,即為酮酸中毒。酮酸中毒的臨床症狀為腹痛、噁心、想吐、虛弱無力,嚴重者會呼吸加快變喘、感到呼吸困難,有致命風險。蔡旻叡指出,排糖藥不能做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藥,因為引發酮酸中毒的風險太高了。至於引發第二型糖尿病酮酸中毒,發生率大概只有1%,雖然不高,但發生的後果可能很嚴重,特色是病人的血糖數值通常不高,甚至是正常的,被稱為「血糖正常之糖尿病酮酸中毒症(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euDKA)」。排糖藥減重非人人見效 多喝水是關鍵蔡旻叡說,排糖藥對於糖尿病患者有許多好處,其減重的功效更是吸引人,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效。蔡旻叡強調,患者大都知道,服用排糖藥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以避免泌尿道感染,但也要關注斷食或禁食的風險,不要輕易嘗試,如果因手術之故必須禁食,也要向醫師說明,評估是否停藥或以其他降血糖藥替代。
林姿佑父親健康亮紅燈 送醫檢查「酮酸中毒」
女星林姿佑日前錄影《聚焦2.0》,在節目上分享家族有糖尿病史,阿嬤和爸爸都是糖尿病患。林姿佑從小就幫阿嬤打胰島素,長期照料讓她心生警惕,因此考上營養管理師執照,從飲食著手改變生活習慣。林姿佑表示因父親林照雄健康亮紅燈,送醫發現「酮酸中毒」確診糖尿病,讓林姿佑重新檢視全家飲食才驚覺:「餐桌上有地雷!」林姿佑回憶,某天父親林照雄食慾降低,讓她決定帶父親去泡溫泉、吃點心放鬆,沒想到隔天接到母親來電,描述林照雄全身無力、甚至無法自行站立,緊急送醫診斷出是「酮酸中毒」罹患糖尿病,林姿佑驚覺父親暴瘦、沒胃口就是警訊,懊惱沒及時察覺異狀。她說由於家中有糖尿病史,為此考上營養管理師執照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竟發覺餐桌上滿是地雷,不僅用水果代替澱粉,還隨時準備餅乾當點心、口渴就喝果汁,高糖分引發疾病,讓林姿佑決定下廚調整三餐。營養學專家吳映蓉博士提醒,晚餐最容易影響血糖數值,建議民眾可選擇高纖、高蛋白飲食,且飯後要散步走動至少30分鐘,才能避免睡眠後血糖大幅度波動,而飲食順序也暗藏玄機,記得要先吃蔬菜蛋白質,最後再攝取碳水才不會熱量破表,林姿佑認同表示長期吃不對、營養吃不夠,疾病就容易一代傳一代。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六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誤認頭暈是工作壓力大 中年男「血糖超標15倍」險喪命
一位中年男性日前常抱怨身體不適,包括頭暈、口渴、體重下降,原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現象而不以為意,不料這個月初昏迷被家人送至急診,發現血糖竟高達1500,是正常值約15倍!主治醫師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蕭立偉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嚴重脫水急性腎衰竭還合併酮酸中毒,被發病危通知,在加護病房連續注射胰島素後迅速將血糖控制下來,才脫離險境。」許多看似常見的症狀其實都有可能是血糖高導致的結果,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醫師解釋,「診所時常遇到病人是因為一些不具特異性的症狀來求診,例如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等,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他也提醒,患者若只針對症狀處理,但血糖高卻不控制,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長期血糖高會導致血管、神經甚至心腎等器官病變等問題。許惠春醫師解釋,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分高,身體如同「蜜餞」泡在高濃度糖漿中,導致細胞水分流失,讓大腦發出「缺水」的訊號,使患者口渴;也因為尿液出現糖份產生滲透性利尿,導致尿量增加。不只尿量增加,高血糖也會進一步產生蛋白尿;許惠春醫師建議,可以觀察起床第一泡尿,尿液中是否有細小綿密如「倒啤酒」的小氣泡,如果氣泡沒有消散,建議就醫檢查。另外,高血糖會降低白血球活性,讓傷口容易受細菌感染,皮膚沒有紅疹但持續搔癢,都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讓皮膚產生麻、癢的感覺。高血糖還會損害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造成不可逆的勃起功能障礙。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提供病原體(如:細菌、真菌)理想的繁殖環境,使得反覆感冒或容易感染。許惠春醫師呼籲,若有上述的症狀,就應該盡速就醫,確認症狀是否因高血糖所導致。蕭立偉醫師說明,若想解決因為高血糖出現的這些症狀,就需要快速的把血糖降下來,避免高血糖危害身體的器官,而胰島素就是一個能安全且迅速降糖的好武器,可惜過去在門診跟病人勸說時,常常有病人一聽到要打胰島素就拒絕,因為「聽說」胰島素不安全。蕭立偉醫師解釋,多數口服藥物以胰島素增敏或促進分泌胰島素為主,卻可能讓患者體內剩餘的胰島細胞過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只能快速控制血糖,也能幫助胰島細胞喘息,延長胰臟功能。許多人擔心使用胰島素會傷身,但無論是肝、腎功能異常,甚至糖尿病孕婦或兒童都能使用。」蕭立偉醫師與許惠春醫師也鼓勵糖友,若出現疑似高血糖症狀,或對胰島素有疑問,可上國健署網站查詢「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名單,向經過認證的醫療院所諮詢,並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及早穩定血糖,找回健康。
4旬男無糖尿病家族史 卻因感染新冠患上「新生糖尿病」
一位41歲男性工程師,一年半前感染新冠肺炎後兩個月體重劇降10公斤,出現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現象,飯前血糖值飆到425 mg/dL。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蔡崇煌表示,這是所謂的「新生糖尿病」,極大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攻擊了胰臟細胞,削弱細胞生產胰島素能力,導致罹患新生糖尿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轉變為糖尿病酮酸中毒,造成生命的危險。無糖尿病家族史 感染新冠卻患病這位工程師沒有糖尿病史,一年半前感染新冠肺炎,出現皮膚癢看診,之後發現兩個月體重減少10公斤,也陸續出現糖尿病三多的初期症狀而求診。蔡崇煌醫師表示,經抽血檢查發現飯前血糖值為425 mg/dL(正常為70~99 mg/dL)、糖化血色素值13.8%(正常為4.2%~5.7%),甲狀腺功能正常,診斷罹患糖尿病。在立即接受胰島素和口服二甲雙胍併排糖藥治療的一及兩週後,其血糖值皆控制在130以下,胰島素在不到一個月即停打。最後只剩下口服藥,3個月後追蹤糖化血色素值為6.1%,之後的追蹤也控制在6.0%左右(控制目標值為小於7%)。新生糖尿病服藥 及時治療血糖得到控制蔡崇煌醫師強調,由於該患者沒有家族性糖尿病史,本身體重正常,三年前的健康檢查血糖正常,高度懷疑他的糖尿病與感染新冠肺炎有關,因為新冠病毒不但能感染心臟、肺臟、肝臟、腦部,也能透過胰臟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削弱胰臟細胞生產胰島素的能力,而罹患糖尿病。蔡崇煌醫師指出,不論什麼類型的糖尿病,都需及時治療,從這位罹病工程師治療過程發現,因新冠病毒導致的「新生糖尿病」,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血糖很快就得到控制,提醒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民眾,如果短期間突然體重減輕、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症狀時,應及時求醫做進一步檢查和追蹤,降低對胰臟的急性傷害。
這「6嚴重急症」急診室一堆 醫示警:5症狀中3小心了
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於5日在臉書專頁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在急診工作時,總會遇到許多急症,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等,而這些嚴重的急症,其實都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脫離不了關係。醫師也說,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5項中,符合任3項,就得要注意了。醫師表示,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都是急診檢傷1至2級的代表,且這些嚴重的急症都跟慢性三高疾病脫離不了關係。而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一般只要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統計上都顯著有更高的風險會罹患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腦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也大幅提升。醫師也分享了,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並指出5項中,符合任3項,就是有代謝症候群。腹部肥胖(腰圍):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三酸甘油酯偏高:TG值≧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HDL-C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醫師最後則提醒民眾,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趕量起腰圍量、血壓,健檢抽血報告數字也要對起來,若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飲食、運動、生活型態就得費點心思優化調整。
年終狂吃大餐 51歲男腹痛嘔吐急掛急診…3指數飆高「酮酸中毒」
時值冬至將屆,寒流一波波來襲,台灣民眾習慣進補禦寒,加上年終尾牙聚會旺季,大宴小酌應酬不斷,難免過度攝取高糖和高油脂食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提醒,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應多注意餐食份量和用餐細節,以免血糖失控飆升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潘立昕建議,糖尿病患者在年節、宴飲期間的飲食,三餐要定時定量,應以蒸煮、滷、清燉或燒烤的方式烹調食物,肉類須去皮,以減少油脂攝取,每餐還要增加非澱粉類蔬菜及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以纖維量較多的糙米飯、五穀飯或紫米飯取代白飯,飯以不超過一碗為原則,若有進食澱粉類蔬菜,當餐飯量則須減半。進食的順序也會影響血糖上升的速度,如果可以,建議由蔬菜及肉類開始進食,最後進食澱粉類,同時放慢用餐速度。另外水果與乳製品也都含有糖分,會升高血糖,因此在食用水果方面,建議以碗盛裝,裝到八分滿為一份水果量,每日攝取建議不超過兩份,而且兩份水果須分散於一天內不同時間吃完;有關乳製品的食用,則建議一天飲用不要超過360-480 c.c.,可搭配燕麥或其他穀類製品,但必須注意榖類製品不可泡太爛以免造成血糖飆升;在飲酒方面,建議盡量避免飲酒以免血脂肪升高,若為應酬所需,則須隨餐適量淺酌,不要過量或空腹飲酒。潘立昕也提醒,飯後一小時左右可以從事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瑜珈、打太極拳等等,持續30分鐘以上,可有效的降低餐後血糖與血脂肪;然而,上述飲食與運動的原則,仍需要患者與醫師及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討論後,依照個人的病況,訂定個別化的治療計畫,透過相關的追蹤與提醒,即可時時保有健康愉快的生活。潘立昕舉一個案例說明,一名51歲的男性和朋友一起吃大餐之後,突然發生嚴重的腹痛,伴隨著噁心和嘔吐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肪及胰臟指數皆嚴重升高,血液呈現酸化現象且驗出酮體,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併發糖尿病酮酸中毒,以及嚴重高血脂。潘立昕解釋,即便糖尿病患者已規則服藥,若進食過量,仍可能誘發高血糖,血糖太高將加重胰島素抗性,造成血脂肪上升,若血脂肪上升幅度過高就有可能引起急性胰臟炎,而急性胰臟炎又會加劇血糖升高,進一步演變成糖尿病酮酸中毒;急性胰臟炎的症狀為飽餐後上腹部劇痛,疼痛可能會輻射到背部,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而糖尿病酮酸中毒的表現則再包含口渴、尿多、體重減輕與氣促。潘立昕提到,歡樂年關將近,糖尿病患者只要能妥善掌握飲食內容與份量,仍然可以開心參加各式宴會,享受美食和佳餚,與親朋好友們談笑歡聚,並同時保有控制良好的血糖與血脂肪,若民眾有相關問題,則建議前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門診諮詢或就診。
痛毆高嘉瑜判刑入獄不能易科罰金 林秉樞聲請異議遭駁回
立委高嘉瑜2021年遭前男友林秉樞施暴、強拍裸照,林被依傷害罪判刑8個月,另犯妨害祕密、恐嚇等罪合併判有期徒刑2年2個月,曾聲請易科罰金,執行檢察官不同意聲請,亦不准易服社會勞動,10月6日已入監執行。林秉樞認為檢察官執行指揮違法不當,聲明異議,新北地院日前裁定駁回,仍可抗告。新北地院指出,林秉樞因感情糾紛,對徐姓前女友施暴,遭判處拘役40天,緩刑2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且應接受檢察官指定6小時法治教育。緩刑期間,林秉樞不知悔改,再對高嘉瑜施暴持續達2個月有餘,而且並非偶發1次,顯見知法犯法,還屢屢再犯,藐視法紀心態實屬惡劣。林不僅未因給予緩刑而有所收斂,又以相同犯罪手法,侵害女子身體、人格、隱私及名譽,迄今未與對方和解或獲取原諒,造成其精神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更未坦承全部犯行,犯後態度不佳,耗費司法資源。新北地院表示,即使林秉樞自稱患有糖尿病酮酸中毒等疾,且須照顧患病父親,由於應執行有期徒刑達2年2月,刑期非短,涉犯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及身體隱私部位、加重誹謗等12罪,均為故意犯罪,惡性程度不低、守法意識低落。新北地院說,檢察官審酌,若准許林易科罰金,不免讓林心生「只要有錢繳納罰金,即可恣意犯罪而不用坐牢」偏差觀念,而有害矯正功能。檢察官全盤考量,若不入監執行,難收矯正之效,決定不予准許易科罰金。
女童突「越吃越瘦」竟確診糖尿病 醫曝「3病徵」應儘速就醫
台中一名5歲女童去年底食慾異常暴增,卻在2週內驟減3公斤,不僅瘦到眼窩凹陷,還出現尿量變多、呼吸急促、氣喘的症狀,經急診檢查後,發現女童血糖飆高至500mg/dl,並發生了酮酸中毒,確診了「第一型糖尿病」。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的醫師蔡維鍵提到,「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主要因為胰臟的胰島細胞遭到自體免疫或是不明原因破壞,造成身體內缺乏胰島素的分泌能力,因而無法調控血糖濃度,造成高血糖的發生。對此,女童家長第一時間感到驚慌且無法接受,以為只有年長者、肥胖者會患病,而孩子更需面對每天戳破手指測血糖的恐懼。而蔡維鍵也安慰了女童父母,並簡單說明了照護的方式,並表示現在科技進步,可用連續血糖監測(CGM)來記錄,不需要每天扎手指也能了解血糖的變化狀況。蔡維鍵補充,這項儀器能夠連接手機APP,每5分鐘就有一筆新的血糖數值傳送,讓家屬能夠即時追蹤,若有異常數值也會發出警訊通知,讓家屬能在盡可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的狀態下,更精準地去協助患者控制糖分攝取。後來,為了讓女童不要感覺自己異於常人,一家人便一同參與了一年一度的大甲媽出巡遶境,在跟著走4小時之前,也先降低了胰島素施打的劑量,讓女童能像往年一樣正常吃玉米、餅乾,更能放心地參與每個活動。綜上所述,蔡維鍵強調,若發現家中孩童突然越吃越瘦,甚至經常性口渴、尿量異常增大等等,建議儘速就醫找出原因,才能及早找出治療方式。
女童2周爆瘦3公斤 才5歲竟罹患糖尿病
台中年僅5歲的鍾姓女童去年底突然食慾大增,但2周內體重驟降3公斤,瘦到眼窩也凹進去,且出現尿多、呼吸急促、喘等症狀,經送醫檢查,女童血糖飆至500mg/dl,發生酮酸中毒,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經治療穩定,醫院在女童身上裝設連續血糖監測器,出院後至今已半年,大致恢復正常生活。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蔡維鍵指出,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主要因胰臟的胰島細胞遭到自體免疫或不明原因破壞,造成身體內缺乏胰島素的分泌能力,因無法調控血糖濃度而造成高血糖。蔡維鍵說,胰島素分泌不足,是因身體體質(某些特定基因)加上外在因素誘發,比如病毒感染、感冒等,導致身體產生出對抗胰島細胞的抗體,這些抗體不斷攻擊胰島細胞,造成胰島細胞數量變少,剩下的胰島細胞無法分泌身體所需的胰島素時,就會發生糖尿病。蔡維鍵提到,當孩子罹患糖尿病時,家長第一時間都無法接受,且慌張到不知道如何照顧,孩子更要面臨每天戳手指測血糖的恐懼。隨著科技進步,連續血糖監測(CGM)設備可了解24小時血糖變化,隨時因應血糖狀況調整。只要在病患身上安裝約50元硬幣大小感應器,儀器上的探頭在第一次裝設時,就會植入到病患皮膚下監測血糖變化,結合手機APP與雲端,能清楚獲得血糖曲線變化。女童住院期間,其父母積極學習各項照顧方式,測血糖、抽針、換算碳水化合物等。女童裝置CGM近半年來,目前均依CGM上血糖狀況處理及了解每個時段血糖高低,父母也能夠一覺到天亮了。
今日死亡+172!3歲男童發燒40度…哮吼併呼吸窘迫亡
本土新增個案連續3天維持在5萬例初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5萬561例本土病例,死亡新增172例,境外移入個案75例。死亡個案新增一名3歲兒童,有哮吼,確診後又被驗出有重度糖尿病;重症個案新增一名10多歲男童,長期臥床,神經系統疾病,肺炎併呼吸窘迫。中重症個案新增285例,分別為145例中症,140例重症。死亡個案新增172例。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新增一名3歲兒童,本身有慢性腦神經系統疾病,6月7日發燒40度,至診所抗原快篩陽性確診,11日咳嗽、嘔吐,活動力降低,送急診,呼吸喘有雜音,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收治兒科專責加護病房,給予氧氣、類固醇、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並於診治過程新診斷的糖尿病酮酸中毒,屬於糖尿病重症,因此給予胰島素治療,不幸於14日因敗血性休克及心肺衰竭,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哮吼、糖尿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12歲以下重症兒童累積62例,死亡18例,重症分別為哮吼7例、腦炎21例、肺炎12例、敗血3例、家中死亡5例,MIS-C12例,共病2例。重症則新增一名青少年個案,為一名17歲男性,本身有腦神經系統疾病,有癲癇病史長期臥床,沒有接種疫苗,6月9日發燒,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短暫抽搐至急診檢驗陽性確診,醫師開立藥物返家服用,後續發生四肢間歇性發紫意識改變,13日再度到急診,血氧濃度下降,X光顯示肺炎,插管入住ICU使用呼吸器,並接受瑞德西韋、類固醇藥物治療,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青少年重症累計8例,死亡3例,重症肺炎5例,5名肺炎都有慢性病史、心肌炎1、MIS-C1例、共病1例。
謝忻自揭黑歷史「狂瘦10公斤」 可怕後果讓她無法再承受
女星謝忻在節目中自揭黑歷史,她表示自己過去曾因錯誤減肥法,讓自己爆肥到60公斤,曾在一個月減下10公斤的她,後來復胖甚至代謝下降,她也將恐怖後果公開,呼籲觀眾要用正確方式減肥。謝忻在節目中透露自己曾用錯誤減肥法減肥。(圖/翻攝自《女人我最大》)謝忻近日在《女人我最大》節目中,透露過去她主持美食節目時,曾短時間爆肥8公斤,讓她開始減肥,她表示除了吃蟲之外她都試過,當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高蛋白減肥法」,每天只吃肉的高蛋白減肥法,讓她身體進入酮酸中毒的狀態,「副作用就是肌肉跟脂肪會一起全部都沒了。」。她在一個月超短時間狂瘦10公斤,從原本的57到47公斤,但氣色卻讓身邊朋友都覺得她瘦得不好看,就連好友王紹偉都覺得她怪,沒想到以為成功減下來的她,一吃澱粉後體重就直線飆升,兩週不到體重飆到60公斤,比原本還要重讓她嚇壞,而且基礎代謝也狂降。也曾嘗試黑咖啡減肥法,最後一度快暈倒還差點腿軟跌倒在舞台上。(圖/翻攝自《女人我最大》)還有一次她因為代言活動需要穿上禮服,結果那件禮服開高衩又太小件,讓她只好再度進行高強度減肥計畫,她向朋友打聽到了黑咖啡減肥法,連續5天只喝水跟黑咖啡,結果成功穿下禮服但一站上舞台她就頭暈兼腿軟,活動結束記者提問她完全都不知道在問什麼,只想趕快去吃飯,最後結束狂吃速食漢堡薯條,結果腸胃發炎送醫。
生前許願「想吃草莓」!窮到沒錢治病 貧困直播主孤獨死於家中
近日大陸傳出一位直播主病逝的消息,由於該名直播主的身家背景過於悲慘,成長過程也十分坎坷,讓不少網友十分心酸,而該名直播主生前一句「好想吃草莓啊!可惜草莓太貴了!」也引得不少網友淚噴。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這名名叫「墨茶」的直播主病逝後,就有位知情的網友在網路上說述一些墨茶生前悲慘的家庭。網友表示,在墨茶的奶奶生病拖垮家裡後,墨茶就被父母遺棄,家境十分貧困,他本身也沒有完成高中學業,就是一路打著黑工長大。奶奶過世後,墨茶的父親甚至還出面搶奪墨茶居住的房子,後來墨茶的鼻子上長了腫瘤,沒想到在接受手術切除時,同時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而此時的他,身上已經沒有錢治療疾病了。網友表示,墨茶是居住在四川大涼山,在大陸一片脫貧運動中,大涼山是大陸最後的貧困區域。而墨茶本人也因為沒錢治病,最後因為酮酸中毒,在家中孤獨病逝。從墨茶生前的發文可以得知,他甚至不清楚民眾會吃哪些食物來歡度節慶。而他也曾發文說「我好想吃草莓了,最近被病折磨的吃什麼吐什麼,特別想吃草莓,可惜草莓太貴了。」這段話引得不少網友噴淚,就有網友表示「「看得我真的好難受,尤其是想吃草莓因為太貴一直沒吃到」。
資深演員竟酮酸中毒 女兒林姿佑曝父患病過程
林姿佑日前上《聚焦2.0》透露爸爸資深演員林照雄,因糖尿病緊急送醫的驚險過程。70幾歲的林照雄一向身強體壯,有段時間突然爆瘦,食慾不振,當時家人沒有病識感,以為只是上了年紀沒胃口,還帶他出門大吃甜點,沒想到隔天病懨懨躺在床上,完全無法起身站立,才趕緊送醫院急診,被醫生診斷為酮酸中毒。原來,林照雄早已是糖尿病患者,卻因無知疏忽照顧,必須住進加護病房治療。林姿佑說家族有糖尿病史,一家都是患病高危險群,但因身體無異狀,很難知道早已患病:「爸爸本身壯壯的,平常也吃很多。」直到林照雄短時間內爆瘦、食慾不振,家人以為上年紀心情不佳,還帶他大吃大喝,導致他完全無法站立,驚覺事情大條,趕緊送醫才知道早已得了糖尿病。糖尿病除了家族遺傳外,也與飲食習慣有關,林姿佑說早年家境辛苦,爸爸為了省錢,拍戲結束後都以一碗白飯、醬菜配花生果腹,長期下來醣份攝取過量,成為糖尿病潛在病患,現在林姿佑嚴格控管爸爸飲食,為健康把關。林姿佑瘦身有成。(圖/年代提供)而林姿佑近日瘦身有成,三個月瘦了16公斤,從肥胖大嬸變身窈窕美魔女。她因為在購物台工作壓力大,沒時間吃正餐,常吃甜點零食紓壓,不僅肥胖,四年前身體也出狀況,被診斷出腦下垂體腫大,嚇得她開始正視健康問題:「我要好好整理身體,如果我再不整理,下半輩子就要跟醫生做朋友了。」林姿佑靠著戒糖控制飲食,狠剷16公斤肥肉,身體變得健康也更有自信:「以前胖的時候只能賣婆媽用品,鍋碗瓢盆,現在可以穿美衣、賣鑽石了。」
奶茶可樂當水天天喝!男子3個月卻反瘦10公斤 抽血一半都是油
大陸廣東一名男子,把奶茶、可樂當作水一樣天天喝,再加上工作讓他熬夜加班,宵夜也從沒停過,沒想到竟然在3個月內爆瘦10公斤,最後到醫院檢查時才知道,該名男子罹患糖尿病,而且已經產生酮酸中毒現象。根據《搜狐新聞》報導指出,該名男子就醫時表示,自己的體重突然急速下降,同時感覺口乾舌燥,甚至發生視線模糊等現象。而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該名男子不僅罹患痛風,同時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三高,同時還有重度脂肪肝與糖尿病,而糖尿病已經產生了酮酸中毒現象。誇張的是,醫生在幫這名男子抽血的時候,一管他的血液,裡面竟然有一半是類似油脂的物質。醫生表示,多尿、多食、消瘦,是明顯的高糖毒性和酮酸中毒的表現。最後該名男子在醫院的治療下,血糖逐漸穩定,血脂也逐步降低,但出院後的他,仍然要面對2型糖尿病,於是該名男子戒掉了宵夜、含糖飲料,作息也變成早睡早起,最後身體也明顯的好轉,用藥也改成了口服降糖藥,最後在他的努力下,甚至完全停藥,實現糖尿病、各代謝疾病全面達標及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