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倫理
」 醫學倫理 高端 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醫師天職是維護生命」 醫學會指醫師涉死刑鑑定有違醫學倫理
憲法法庭20日判決死刑合憲,但若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不得判處死刑,欠缺受刑能力的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者,也不能執行死刑。司法精神醫學會引述世界精神醫學會馬德里宣言、日內瓦宣言指出,任何情形之下,精神科醫師都不應執行受(死)刑能力之鑑定,如醫師的鑑定可能剝奪生命,將有違反醫學倫理的疑慮。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表示,此次大法官釋憲後,爭議之處在於執行死刑時的判斷。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被告被判處死刑後,處於心神喪失的狀況,就會停止執行死刑。李俊宏說,心神喪失的定義,舊有法規為「完全無知覺理會」,釋憲後將這個部分獨立拉出,成為「受死刑能力的判斷」,被告能不能理解死刑判決,這一塊由醫師鑑定,就會有爭議。醫師可以判斷精神障礙、心智缺陷,很多受刑人在矯正機關中,有需求也會轉介精神科醫師,但若直接涉及受死刑能力的判斷,就會出現道德上的兩難。「醫師的天職是維護生命」,李俊宏表示,若醫師的判斷可能剝奪他人生命,就會有違反醫學倫理的疑慮。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楊添圍也指出,世界精神醫學會於1996年馬德里宣言、2023年日內瓦宣言重申立場,在任何情形之下,精神科醫師都不應執行受(死)刑能力之鑑定。楊添圍解釋,不是精神疾病就可以免於一死,而是精神或心智障礙,不具足夠訴訟(就審)能力與責任能力者,才不應處以死刑。這在許多仍保留死刑的國家,也是可接受的通則。李俊宏指出,各國人權標準不一,不見得都會遵守宣言,一些國家為了避免醫師直接涉入死刑鑑定,會要求所有受刑人定期接受身心健康檢查,由執行單位根據過去紀錄做判斷。未來台灣的法律要如何因應,仍待討論。
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病童遲到遭罰登熱搜 陸媒:制度應不應該有溫度
澎湃新聞18日報導,「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罰」話題16日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業界及社會大眾廣泛討論。網傳學校發布的查處通報顯示,2024年5月10日上午,2019臨床醫學(英語授課)班級《Pediatrics》課程上課前,授課的俞莉老師發現其科室的患兒病情危重,疑似腦出血,死亡風險高,遂留下來緊急處理,導致未能及時趕到教室,上課遲到29分鐘。最後被認定為教學差錯,予以扣除當月獎金2000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1萬元)、全校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年度考評評優評先資格。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教師遲到的原因是臨時搶救病人,這比上課更為重要,校方不應予以如此之重的處罰。隨後,南方醫科大學也在6月16日公開回應質疑稱,已關注到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師被通報的網路信息,正在核實情況,後續將跟進處理。「對學生來說,老師遲到,他們也許缺的是一堂課,但對於病人來說,如果醫生臨陣離開,也許會因此喪命。無論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所醫科大學,其價值排序都應該是生命排在最前面。」6月16日,大陸紅星新聞刊發評論文章〈教師因救患兒上課遲到被罰,校規之上應有人性良知〉在諸多媒體評論中頗具代表性。該文指出,盡管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仍有待調查,「但整體看,再複雜、再曲折的事件,也不能脫離情、理、法(規)視角」。文章強調,「無論如何,校規之上應有人性,有良知,也應有普遍的公序良俗。這名老師是否真的受到了委屈,乃至遭到不公平對待?期待調查還原真相,用徹底而全面的調查給出答案。」《新京報》評論文章〈醫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大眾為何不買單?〉則試圖闡釋公眾質疑的簡單認知基礎。文章寫道:「一所醫學院,除了培養學生精湛的醫術以外,醫學倫理、價值觀與職業操守也都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可以說,俞莉老師用親身經歷為同學們示範了何為『救死扶傷、濟世活人』的醫者天職,這是一次成功的、生動的醫德教育。」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救人者事後不是得到了褒揚,而是受到了處罰,那麼很多人在救人前,就要考慮會不會被罰、值不值得,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顧忌,在最後一刻猶豫了,社會的良知底線也必然節節退後。」除了「救人比教學更重要」的常識,也有媒體針對校方處罰程序和原則提出質疑。例如澎湃新聞6月16日刊發的〈馬上評|教師因救人遲到受處分?校方需給予合理解釋〉一文指出,「對教師作出處理,也應該舉行聽證會,聽取當事教師申辯。那麼,學校在對當事教師作出處理時,聽取過當事教師申辯嗎?既然校級層級開展調查了,不妨回溯這一決定做出的過程是否具備程序正義。文章稱,「或許在校方看來,已經把對教師責任的認定從『嚴重教學事故』降低為『教學差錯』,對當事人教師進行處理,體現了相對寬容的原則。然而,扣發獎金之外,也取消評優評先資格,無疑意味著學校否定了當事教師在面對『救人還是上課』時的抉擇。」極目新聞〈極目銳評|醫生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說「已是最輕處理」實在荒謬〉則從行政理念與實際操作之間關係角度作了分析。文章認為,「或許,做出這項處罰決定的相關人員,還覺得學校已經充分體卹了俞醫生的難處,還生怕舉報她的人不服氣,所以才在通報裡非常詳盡地記錄了俞老師因為救人才遲到了29分鐘,並且之後還妥善安排了授課的全過程,無論從通報的字裡行間,還是從這位工作人員『真誠』的回應來看,都可以感覺到,學校行政理念之僵化,處理問題思維之機械,與社會大眾觀念之嚴重脫節。」在作者看來,「一所醫科大學究竟應該向學生,向大眾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應該如何從制度到行動去實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光靠嘴巴說還不夠,得拿出實際行動來。」而科普微信公眾號「返樸」則刊發了一篇來自執業醫師視角的論述〈先救人還是先上課?醫生不該面臨如此選擇〉,指出「南方醫科大學發生的事件很可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個環節都存在問題的結果」。文章稱,「醫療系統裡臨床、科研和教學三方面任務的矛盾由來已久。雖然一般說『醫教研」,教學排第二位,但眾所周知教學產出最少,又耗費時間,在人員和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是排在末尾的。授課熱情就會急降,找下級醫生或門徒(畢業留院的研究生)代課早就不稀奇。」「這次南方醫科大學發生的事件很可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不是一個科室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的問題,很可能是一個全系統的問題。」文章從更高層次拋出了質疑。
再生醫療法終完成三讀 立委提醒病患及家屬這件事
經過10年討論、兩屆立院三個會期的反覆審查,「再生醫療法」今天在立院完成三讀,一旦總統明令公布後,即可實施。再生醫療法條文明定,為避免無行為能力者被迫提供細胞,導致電影「姊姊的守護者」情節重現,法案排除嬰兒作為細胞提供者,羊水、臍帶、胎盤則可作為再生醫療的來源。如果提供者為成年無行為能力者,須經代理人公證,若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行為,將重罰200萬以上2000萬以下罰鍰。國民黨醫師立委蘇清泉指出,再生醫療法的通過,將會讓許多患者重新對餘命燃起希望,但再生醫療的內涵相當複雜,包括「同種同體」「同種異體」或者「異者異體」,規範相當嚴格。他也要提醒國人同胞,再生醫療只能當成是輔助療法,不要把它當成醫療主力,就診主力還是要靠外科醫生的切除(癌細胞)、化療、標靶、放射治療,再生醫療用基因、細胞治療,只能作為增加病患免疫力、或用作追加治療。他解釋,再生製劑條例,是將再生醫療製劑的製作做更詳細規範,以免很多不實誇大的廣告,誤導病患及家屬,傾家蕩產去做治療,結果仍無效,還引發嚴重糾紛,這些製劑的製造過程,是否符合條例規定,雖然現在放寬可以在醫院或科技廠中進行製作,但一段時間後仍須遵守最嚴格藥廠規範,先進國家也是這樣進行。所謂再生醫療,是利用基因、細胞及其衍生物,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包含重度燒燙傷培養皮膚細胞層片進行移植、癌症細胞治療、心臟破損修復,甚至透過抽血及基因轉殖,培養出胚胎幹細胞,投入器官移植等醫療行為。上屆立委討論再生醫療法草案時,內容曾引發極大爭議,醫界甚至群起反對、連署呼籲退回草案,爭點包含人體試驗與否、是否納管異種細胞、胎兒權益把關及醫療機構成立營利機構等嚴重利益迴避問題。政院後來提出新的修正草案版本,要求除特殊情形(恩慈療法)外,執行再生醫療都須完成人體試驗,也排除醫療機構成立營利性的再生醫療生技醫藥公司。所謂的恩慈療法,是引用衛福部訂定「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為預防、診治目前國內尚無適當藥物或替代療法之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或為因應公共衛生需求之緊急情事,而有必要使用尚未取得許可證之藥物。藥事法明定未取得許可證之藥物,得由特定醫院為特定病患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專案申請製造或輸入。就是一般俗稱的「恩慈條款」。至於電影「姊姊的守護者」,劇情則是電影主角出生後,一直作為患有嚴重疾病姊姊的無條件捐贈者,提供血液、臍帶、骨髓等已延伸姊姊的生命,引發外界重視「胎兒的相關權益」,此次修法三讀條文也排除胎兒,明訂再生醫療組織、細胞來源之提供者,以有意思能力之成年人為限。條文並明訂,政府應每年公開再生醫療治療成效,包含案例數、治療效果、不良事件等,若有重大傷害或死亡,病患將得到救濟,若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行為,將重罰200萬以上2000萬以下罰鍰。三讀條文同時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執行再生醫療,且醫療機構執行再生技術前應進行並完成人體試驗,但有兩類特例情況可免人體試驗,第一是治療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的疾病,且台灣尚無適當的藥品、醫療器材或醫療技術的緊急需求(恩慈治療),第二則是再生醫療法施行前,醫療機構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執行的再生技術。恩慈治療的條件、申請、案例數限制、倫理規範,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但治療應排除異種細胞、組織。再生醫療法也針對現行「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政策指引」法制化,規範未來再生醫療研究涉及胚胎或胚胎幹細胞,不得以人工受精方式製造胚胎、不得製造雜交體、不得以其他物種細胞核植入去核的人類卵細胞、不得繁衍研究用胚胎、不得將研究用胚胎植入人類或其他物種之子宮、不得製造或繁衍具有人類生殖細胞的嵌合物種,以防範牴觸醫學倫理的重大爭議情況出現。
蘆洲婦科醫被爆揉患者私處 衛生局前往稽查…護理師曝真相
新北蘆洲一間老牌婦產科診所,被指控醫師趁機性侵,內診時沒戴手套,甚至把手碰觸病患私密處,邊搓邊問「是不是很舒服?」引發軒然大波。針對此事,衛生局人員今(22日)前往稽查,調病例並和醫師面談,詳細調查結果有待衛生判定。本站曾報導《蘆洲老牌婦科醫疑性侵 內診不戴手套…揉患者私處:是不是很舒服》,有女子在《Dcard》發文控訴,醫師每次內診都沒有戴手套,手指不停在私密處進出,另一隻手摸她大腿,最後一次看診更變本加厲。女子描述,當時醫生一樣沒戴手套,詢問:「妳有吃我開的那個特效藥,變比較好了,妳這邊變得好軟,跟男友做那件事的時候應該不會不舒服了吧?」還用手碰她私密部位,一邊搓揉一邊問:「這樣是不是很舒服」,讓她覺得非常噁心,「想逃,身體卻動不了」。新北市衛生局前往診所稽查。(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對此,新北市衛生局人員今天前往稽查,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診所內一共4名人員,包括醫師、藥師、行政櫃台、護理師,稽查人員逐一核查藥物、流程,和診所空間,不僅調了病例,也和醫師面談。診所人員面對稽查人員上門,都相當詫異,護理師表示,醫師近期都無異樣,完全不知道有被控性騷擾,內診時她也都會在旁邊,診所過去、近期都沒有發生過糾紛。衛生局指出,目前尚未接獲民眾陳情相關情事,但因當事人已在網路上透露該機構名稱,派員現場了解狀況。若查獲屬實,該醫師恐涉及刑事責任及醫師法第25條「利用業務機會之犯罪行為,經判刑確定」或「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應移付懲戒之情事,依醫師法第28條之規定,最重可作成「廢止醫師證書」之懲戒。另涉及性騷擾部分,當事人亦可依性騷擾防治法第13條規定,向本府社會局提出申訴。《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引發爭議!國民黨團決定撤簽 再生醫療法暫緩三讀
攸關病患重大權益的《再生醫療法》草案原本可能在今日於立法院完成三讀,但經本報披露,包括近千名學者專家連署、提出8大質疑後,引發強烈迴響,國民黨團昨日決定撤簽,呼籲民進黨團廣納各界意見。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15日表示,該案將擇期處理,再協商沒問題,盼各界理性討論,勿將民生法案當成政治法案做攻擊。行政院於2月下旬送出《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雙草案,在民進黨力推下,原要在今天立法院會進行三讀。但柯建銘表示,再生醫療雙法將擇期處理,民進黨團已釋出善意,畢竟這對病人權益、生技醫療、國人健康、醫學進步都很重要。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對草案暫緩處理,表示「非常樂見」,事關病患權益,「醫學倫理」和「實證醫學」都是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是立基、也是底線,完全沒有妥協或讓步空間,醫改會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幫民眾把關。時力先前曾針對政院版草案提出修正動議,但未獲充分討論,因此拒簽協商結論。時力立委陳椒華說,在該草案推動的過程中,某些概念股有水漲船高的情形,她並質疑,這些生技公司給民代及政黨的政治獻金各是多少?國民黨團原已針對協商結論簽字,昨日一早緊急撤簽,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呼籲民進黨團,應多聽各界意見再決定。國民黨立委鄭麗文指出,《再生醫療法》條文爭議重重,簡直「比高端更高端」,沒人可以接受民進黨又想以人數優勢強勢立法。第9條「免臨床試驗」爭議最大,可說是「開大門條款」,民進黨力推細胞治療,宣稱沒問題,但實際上是沒有蒐集資料安全性數據,當然不會有問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也指出,不允許民進黨團用多數暴力來立法圖利財團!柯建銘強調,政府都有做相關管制措施,草案也經過縝密討論,沒有所謂「開大門」、「把民眾當白老鼠」的問題,且再生醫療雙法屬民生法案,是要救人的,呼籲外界理性、冷靜看待,況且法案至今已討論5、6年,不該以政治手段來抹黑、汙名化,實在不道德。劉淑瓊呼籲,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有席次優勢,希望立委們三思,在表決前能聆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展開理性專業的對話,要讓民眾可以得到安全、有療效、有品質的醫療,而不是花大錢買希望,這是政府應守住的防線。
輔大大體老師公祭 百歲神父循遺願送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天主教輔仁大學日前舉行「大體老師慰靈公祭」,感謝老師們將寶貴的身體奉獻給醫學院。校長江漢聲、醫學院葉炳強院長等率師生舉行隆重莊嚴的感恩追思禮,其中仍在進行大體老師防腐的賴甘霖神父,於100歲高齡獲得中華民國身分證,遺願呼籲大家莫忘賴神父一生致力的「醫學倫理」。輔大醫學院學生自製影片 向老師、家屬們表達敬意及致謝今年的慰靈公祭大體老師除了張宇恭神父,還有馬美蘭、張恩惠、劉天輝、謝惠明等總計五位,輔大醫學院學生自製一段影片,介紹每位大體老師的生平行誼、人生故事,除了向老師們表達敬意,也向到場的家屬們致謝。大體老師賴甘霖神父 100歲高齡獲中華民國身分證至於仍在防腐工作的賴甘霖神父,於1917年出生在西班牙,醫學院畢業後進入耶穌會,並以修士身分取得馬德里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7年賴甘霖神父前往當時社會動亂的中國傳教,1952年離開中國,先後「暫留」於菲律賓9年、東帝汶8年,最終於1969年來到台灣。賴甘霖神父有醫學、神學雙博士學位,專長是斷層攝影、運用於脊椎部分的放射線醫學。賴甘霖神父在台灣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時候不遺餘力照料病人,在台大教授醫學倫理30年以上;2016年,賴甘霖神父過99歲生日,他在生日時許願「希望能成為台灣人」,隔年終於在100歲高齡之際獲得中華民國身分證,當時在身分證頒發典禮上,賴甘霖神父激動說:「我是台灣剛剛出生的一位100歲的嬰兒!」神父享嵩壽105歲 職志實踐基督全人關懷精神2022年6月15日,賴甘霖神父於輔大神學院頤福園蒙主恩召,享嵩壽105歲,他的遺體遵照生前遺願捐贈予輔仁大學醫學系,預計2023年7月後完成防腐工作,2025年9月舉行大體老師啟用禮。賴甘霖神父在世時最常跟大家說的一句話就是「犧牲自己,為別人服務,就是快樂,所以他每天都很快樂」;而他一生最大的職志就是實踐基督全人關懷精神,啟迪醫學倫理,所以輔大醫學系也設立「賴甘霖神父醫學倫理教育獎勵金」。
再生治療大鬆綁1/醫、藥界歧見深 病患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攸關國內再生治療(細胞治療)大鬆綁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製劑條例」草案已完成初審,4月21日朝野協商,由於蔡總統已多次宣示推動再生醫療法、要讓生技業成台灣下個「兆元產業」的決心,外界推測立院本會期三讀可能性極高。但醫界、藥界對「雙法」歧見仍深,包括胚胎幹細胞利用等「醫學倫理陰影」也揮之不去,相較歐美細胞治療規範嚴格,日本也開始對「鬆綁」重行檢討之際,台灣卻再次堅持大鬆綁,當醫院可設生技公司進行再生治療、還不用「臨床實驗」,是迎來紮實商機、還是又一波「本夢比」炒作?患者權益保障又何在?都是問號。再生醫療,俗稱「細胞治療」,是指將病患本身細胞(自體細胞),或別人的細胞(同種異體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處理過細胞再引入患者體內,盼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目標。亞洲國家中,日本細胞治療起步最早,台灣則在2018 年 9月,由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等,衛福部再生醫療審議會針對醫院申請個案審查、許可,讓再生醫療「技術」可實際應用,向患者收費。細胞治療屬於醫學新領域,國內醫院及生技業者常呼籲政府鬆綁管制規定,以利再生醫療發展,不過,病患則擔憂治療會不會沒有預期效果,淪為「花大錢買希望」,圖為研究人員製作再生醫療製劑。(圖/生技中心提供)為了加速發展再生醫療產業,第九屆立院也開始審查再生醫療法,但當時醫院認為「再生醫療是技術不是藥」、盼不受「藥師法」藥品調劑規定限制,被藥界抗議嚴重扭曲「醫藥分業」原則,醫界、藥界激烈角力,審查最後無疾而終。政院之後則比照日本作法,將再生醫療法草案一切為二,改採「製劑(藥品)」與「治療(技術)」雙軌模式再拼立院審查。「製劑」有條件開放在二期臨床試驗後就能用於臨床治療;但在此同時,醫院卻能以「治療」為由,將再生醫療視為「技術」,連國際規範的二期臨床試驗「都不必做」,逕行對患者實施再生治療,也未強制藥師參與,讓外界聯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高端疫苗研發,堅持以「免疫橋接」問世,結果花了納稅人大錢還折兵,因獲國際承認少,「行銷國際」美夢慘澹收場,倒是股票行情令人刮目相看。立委徐志榮質詢時說,即使醫院堅持再生治療是「技術」,但是該「技術」也仍涉及無菌培養環境,溫度、調劑、運送,甚至病患己身耐受能力,「再生醫療法」第10條,卻未沒有明文要求醫院內傳統醫療協力人員(例如護理師、藥師)共同參與,只規範醫師「這妥當嗎」?薛瑞元則輕描淡寫的說「會符合GMP規範(適用於製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相較於上屆立院審查再生醫療法、醫界與藥界各有堅持互不相讓,第十屆立院初審再生醫療「雙法」的過程相對平和,有爭議條文留待4月19日協商,圖為朝野立委於再生醫療法初審通過後,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與衛福部長薛瑞元合影紀念。(圖/報系資料照)立委林維洲呼籲衛福部別模糊以對,他樂見再生醫療法儘速完成立法,但「魔鬼常藏在細節裡」,對患者而言,再生治療是陌生的領域,細節攸關權益,尤其癌末再生醫療動輒百萬起跳,爭議不應丟給醫院、病患自己看著辦。他舉例,醫師全聯會明明認為「再生製劑有別於一般藥品」,藥師全聯會卻堅持再生製劑就是藥品「絕無模糊空間」,政府應協調醫、藥界歧見,設法讓更多專業人士貢獻所長,才可能讓患者權益受到保障。一位再生醫療專家坦言,再生醫療「雙法」未禁止「異體細胞」使用,表面看商機無限,但非「自體細胞」、病患承受的風險只多不少,當再生醫療不再限癌末或罕見疾病患者,包括美容、美白甚至活化關節、以幹細胞為名義的治療都能沾上邊,再加上醫院可成立再生醫療生技公司,雖相關商機爆發可期,部分上市上櫃生技業者股票價格近來更早一步傳出「蠢動」,不過,患者、家屬是否真能慎重選擇、在撲天蓋地商業宣傳中握有主導權,不致因價昂卻不保證療效、拖垮人生?當再生醫療雙法完成立法,醫病關係、醫學倫理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GPT-4答對「美國醫生資格考」90%題目! 還正確診斷出10萬分之1罕病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3月向付費用戶發表最新版本GPT-4,對此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工程師兼內科科醫生柯漢(Isaac Kohane)就拿它來進行測試,沒想到最新版的ChatGPT居然能輕鬆答對美國醫生資格考90%的題目,甚至能在輸入病人資訊後,正確的診斷出罕見疾病。不過柯漢表示,GPT-4也會犯錯,重點是它還不用立下希波克拉底誓詞(Hippocratic Oath),意指其不需擔負任何醫學倫理和道德責任。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的報導,柯漢在新書The AI Revolution in Medicine中指出,他利用美國醫學資格考測試了最新版的ChatGPT,沒想到它居然能答對90%以上的題目,這個成績除了表現得比GPT-3和GPT-3.5更優秀之外,甚至還比一些有執照的醫師更好。柯漢說,ChatGPT不僅僅是一個好的應試者,它還擁有強大的翻譯能力,甚至能將一些醫療術語精簡成醫學院6年級學生可以輕鬆閱讀的版本。同時更能為醫生在臨床上提供更好的建議,例如指導醫生如何以更簡單、清晰、更具有同情心的說法向病患解釋病情,也能輕鬆摘要冗長的醫學報告。如果你問GPT-4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它可能會告訴你,它的所有智能展現仍然「是數據演算的結果,並不涉及真正的理解或意圖。」不過即使有這些限制,正如柯漢在新書描述的,GPT-4仍可以模仿醫生診斷疾病的方式,取得驚人的成果,儘管並非完美。柯漢進一步用ChatGPT進行臨床實驗,他將自己過去曾治療的個案資料,包含超音波、體內激素標準等內容提供給ChatGPT,沒想到它居然正確診斷出機率僅10萬分之1的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就像我透過多年研究和經驗得出的結果一樣。」不過,柯漢也意識到,全球數百萬個家庭都能透過ChatGPT獲得這些醫療知識,「我不知道我們如何才能保證或證明GPT-4的建議是安全或有效的。」柯漢補充,「ChatGPT很容易出現錯誤,這些錯誤的地方通常很微小,多半是一個公式計算錯誤、忘記計算平方等,還曾算錯人體的BMI值,但僅僅是一個錯誤的數字或體重,都會導致嚴重的診斷誤差。」柯漢表示GPT-4雖然會犯錯,但它不用立下希波克拉底誓詞(Hippocratic Oath),也就是俗稱的「醫師誓詞」。當ChatGPT被問到關於計算錯誤的部分時,它會回應,「我無意欺騙或誤導任何人,但我有時候會根據不完整或不準確的數據犯錯,我也沒有人類醫生或護理師的臨床判斷或道德責任。」柯漢結論指出,ChatGPT能夠在臨床上節省醫師很多的時間和資源,「我們必須強迫自己想像身處在一個擁有越來越聰明的機器人世界,最終它可能在各方面都會超越人類智力,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我們希望這樣的世界會如何運作。
雲林輔選再談高端 柯文哲:演變成違反醫學倫理
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昨(21)日晚間到雲林縣為民眾黨縣議員候選人林靖冠站台輔選,媒體問及關於高端疫苗EUA可能廢止等問題,柯文哲表示「從違反醫學常識到違反醫學倫理」。柯文哲昨晚南下到雲林,為林靖冠站台,媒體問及高端疫苗EUA可能被廢止,及指揮中心將協商由高端公司補助出國民眾PCR檢驗費用。柯文哲表示,當初在做時,醫界及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根本沒醫學常識,最後還演變成違反醫學倫理。現在去日本還能自費PCR,但是美國是完全不能去。柯文哲表示,自己是醫學博士,高端有沒有問題,怎麼會不曉得。而現在打高端的民眾,如果要去日本,還得自己自費PCR,如果要去美國,只能重打。過去已打三劑,還得再打三劑,就變成實驗動物。柯文哲表示,選對的人要看「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不要做、認真做」等三個原則,林靖冠除了是在地人外,更接棒父親林勝雄、姐姐林淑芬的衣缽,立志延續林家的政治香火、延續為民服務精神,所以會是選民最好的選擇。
彰基醫院鬧風暴 眼科名醫心寒離職…指控被高層「惡整、清算」
眼科名醫陳珊霓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18餘年,為全台百大名醫之一,不過近年因人事大搬風,她在今年6月無預警被卸職,如今更在9月30日離職;而在離職當天,陳珊霓也發表了一篇公開信,內文直指在人事大搬風後,不斷遭高層打壓、惡整,甚至多名老員工遭到清算,一一離開,發生這連串的事情,她也相當心寒,最終決定黯然離去。陳珊霓在9月底離職當天,對外發表一封「給彰基人的公開信」,當中提到自己在醫院服務18年,這些日子院方沒有安排頻繁的媒體採訪,或是透過無所不在的宣傳攻勢,但彰基眼科日益茁壯,早已成為中部地區眼科疾病治療的重鎮,多少視力頻臨喪失的病患,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重見光明,眼科更是全彰基接受最多外院轉介的專科。不過陳珊霓話鋒一轉,直指醫院在過去二年多來,醫院領導高層新人新政,強力推行許多「改變措施」,造成許多和彰基共同成長數十載,勞苦功高、胼手胝足建立起彰基醫學中心招牌的老員工好醫師都紛紛離去,她也點名:「最早的有孫副院長, 內科張部長,血腫科的前副院長張正雄醫師,接下來,耳鼻喉科蕭醫師(陳穆寬院長的恩師),口外的蔡醫師等等。」陳珊霓感嘆,每一位都是醫院的重臣,卻在羞辱下含怨離去,還有幾位彰基外科的看板醫師現在也還人人自危,苦撐待變。這樣的舉措已經超越新政改革,世代傳承,而是全面清算式的洗牌。陳珊霓還提到,高層從今年起把觸手伸向眼科,開始對眼科做出不合理要求,像是怒責過去角膜勸募的工作不理想,並歸咎於眼科努力不足,要大家限期內改善,甚至直接參與勸募工作,但陳珊霓也點出關鍵:「稍具醫學倫理常規的人都知道,器官捐贈的勸募不宜也不應由潛在受贈者的主治醫師主導,以避免利益衝突與道德風險。」高層的決定令人費解,不過這還不是最離譜的,陳珊霓透露,接下來更有一連串的霸凌事件,此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高層又藉機刁難眼科,規定眼科病人得先掛急診檢測新冠肺炎,才能進入OR,導致眼科門診手術大亂,病患大怨;事後經問題回報給醫療長,結果得到的回覆卻是:「要搞你們的又不是我。」到了今年6月,陳珊霓在同事口中得知自己「被卸任主任之職」,這讓她相當無奈,直喊:「高層本自有人事任免權,但是有必要如此粗暴,不經事先安排也不告知當事人嗎?」而且院方甚至找來一名婦產科醫生來接任眼科主任。種種原因,陳珊霓最終決定在9月30日當天離職。針對陳珊霓的公開信,院方僅表示這一切都是陳珊霓個人看法,不願多做評論。
接種BNT「第2類人員老是打不夠」 柯文哲痛批:政府製造特權
首批BNT疫苗將來台,除了給學生外,剩下80萬劑將依序從第一至十類往下接種,外界質疑怎麼第二類人員老是打不夠。台北市長柯文哲30日痛批,疫苗不夠發生分配問題,接著就出現醫學倫理問題,第二類人數一直在膨脹,是政府自己在製造特權,「第二類那件事怪怪的,不是很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外宣布將撥120萬劑BNT給學生族群施打,剩下80萬劑依序從一至十類往下打,北市議員羅智強痛批,怎麼第2類老是打不夠,為何高端疫苗不是從第二類先打。台北市長柯文哲。(摘自柯文哲YT)柯文哲今指出,疫苗如果夠就都不是問題,大家都打得到,不夠的話,他一開始就主張醫院、防疫專責旅館、機場、機組人員優先打滿2劑,其他的按年紀由上往下安排,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他坦白說,第二類人數一直在膨脹,是政府自己在製造特權,當然會被人家攻擊,事已至此,打過第1劑了也不知道怎麼辦,疫苗不夠發生分配問題,接著就出現醫學倫理問題,第二類那件事怪怪的,不是很好。
作家打高端後過世 王任賢痛批陳時中憑哪點證實心肌梗塞造成
高端新冠疫苗24日出現施打後首例死亡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下午說,該個案過去曾有慢性病史,初判死因為心肌梗塞。對此,感染科醫師、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高端的第二期實驗只做1、2000人,不像AZ、莫德納做到第三期實驗數萬人「能夠表列不良反應」,讓醫師針對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判讀。換言之,在高端「不良反應仍未知」,衛福部應更嚴謹針對作家死因深入判讀、嚴肅看待每起高端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怎能由陳時中逕行認定是心肌梗塞「這不是對未知疫苗應該有的負責態度」「陳時中憑哪點做認定」?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昨日深夜在臉書上開直播,與王任賢面對面,針對國內疫苗問題進行討論。看得出來,江啟臣雖有博士學歷,但面對極專業的疫苗議題仍像是「門外漢」,聽到王任賢講相較AZ、BNT、莫德納等進口疫苗,高端因為沒有做第三期實驗「就是未知疫苗」,江啟臣表情很驚訝。尤其當王任賢提及連高端自己都在說明書上坦言沒保護力(因為沒有做第三期實驗,無法確定),江啟臣還追問「高端真的這樣寫嗎」,「我們為何要去打沒有保護力的疫苗」、半晌說不出話來。但也因為江在訪談過程中不瞭解就提問,也讓這場直播內容有點像是「疫苗答客問」,反而可以讓外界瞭解,為何醫界對高端疫苗審查過程意見那麼多,「讓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王任賢說,疫苗與藥物不同,藥物用在病人身上,即使有副作用、也會明白寫在藥品說明書上,雖然看起來副作用很恐怖,但為了治病痊癒,病患也只能勉予接受。但是,疫苗不同,疫苗是要打在健康的人身上,預防未來染病,因此只要出現副作用甚至死亡,就會讓民眾高度關心,這也是各國疫苗公司對於「疫苗不良反應」高度重視的原因,各國衛生監理單位FDA為何堅持疫苗一定要做到第三期實驗的原因也就在此。針對江啟臣追問「既然高端疫苗審核是用免疫橋接,對比AZ疫苗的中和抗體通過EUA,那麼高端與AZ差別究竟在哪裡」?王任賢回答,醫界很多人士對衛福部倉促訂出的EUA緊急授權標準很有意見,尤其AZ與高端的技術完全不同,免疫橋接在國外都是用在同疫苗的後續研發上,高端的中和抗體怎麼能與AZ比完就過關了事?就像失明者摸象,只摸到了尾巴,就說大象長得細細長長的,這是不對的。他指出,既然高端與AZ的中和抗體效價完全不能類比,AZ做到第三期數萬人實驗,高端沒有做,要釐清高端的副作用、保護力,只能靠臨床,所以外界才質疑高端開打就像是「免費協助高端作大規模人體實驗」,人體實驗有包含醫學倫理等方面很多要求與規定,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會讓「接種疫苗」變成「就像是做人體實驗」,但是對政府而言「現在也恐怕只能如此」。王任賢進一步說明理由,因為當衛福部想方設法延後疫苗進口台灣的時間,替高端營造接種條件,卻沒想到在民意的壓力下,永齡、台積電、慈濟會半途冒出來「捐BNT疫苗」,而這部分衛福部也檔不下來,只能倉促宣布高端開打,否則「就沒空間了」,民眾自己也很清楚,當然心中會有所怨懟。王任賢表示,如今高端疫苗已經開始接種,就算外界再質疑,也已經打到人體裡。但他仍然主張,因為高端相對於其它獲得WHO認證的進口疫苗「就是未知的疫苗」,陳時中絕對不能一句「初判心肌梗塞」就算是解答了過世作家家屬心中的疑問,應該要更嚴謹、更深入的判定死因為何,與高端有沒有關係,但能不能做到「就只能看官員的良心」,也讓認真聽王任賢解釋的江啟臣嚇一跳「嗄,只能靠良心?那.......」。
聯亞疫苗EUA未過!17位專家反對 食藥署:中和抗體數據不佳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 表示,為積極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COVID-19)疫情防疫需求,於今(110)年8月15日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聯亞UB-612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聯亞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食藥署指出,當日會議經過充分的審查與討論,聯亞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細胞免疫反應趨勢,惟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達到食藥署於110年5月28日專家會議所訂定的2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會中經投票表決,與會專家出席計22人,除了主席不參與投票外,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此外,聯亞公司已規劃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
疫苗空窗期?AZ、莫德納庫存不多 高端最快8月下旬開打
國內AZ、莫德納疫苗庫存不多,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透露,高端疫苗最快8月下旬即可開打。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這個疫苗空窗期是預先設計好,讓人民沒得選擇?台北市長柯文哲怒轟,民進黨政府為何要逼台灣人打高端?是誰讓台灣人沒得選擇?阿中鬆口 10批需檢驗8批要補件第五輪疫苗接種今起預約施打時間,防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全國AZ與莫德納疫苗總存量約170萬劑,待第四、第五輪打完,就所剩無幾。食藥署昨天傍晚宣布,又完成一批高端疫苗封緘檢驗,包含前4批,累計有35.2萬劑,目前最新說法是8月下旬有機會開打。高端疫苗前4批完成封緘檢驗時,被發現疫苗批號不連續,究竟有多少批號需補文件?陳時中對媒體緊追此問題表示不悅,他說,「這樣的提問態度,不是健康態度」。陳時中說,高端疫苗批號與大眾利益關係不大,但最後鬆口表示,共有10批檢驗中、8批需補件,基本上都是檢驗過程中,需要被釐清的小問題。保護力遭質疑 疫苗豈可比蛋糕柯文哲則責問陳時中,高端疫苗違反醫學倫理與常識,程序正義被破壞,非臨床試驗還沒做完,就開始臨床試驗,還沒解盲,政府就先簽採購合約,為何台灣會淪落到沒疫苗可打?全球疫苗接種已逾30億劑,「全世界大概只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才會沒疫苗」,他無法理解民進黨在想什麼?是誰讓台灣人沒得選擇?柯文哲還酸,「這個問法會不會不健康?但絕對與公眾利益有關。」民進黨這些作為,無法說服老百姓,只會激起民怨。陳時中日前比喻,「做蛋糕都可能失敗,何況疫苗是高科技產品」,並說高端疫苗沒做第3期試驗,所以不能生出保護力的資料。柯文哲怒飆,蛋糕做壞掉,了不起就是吃壞肚子,但疫苗是打在人體、有副作用,為了一個高端,有必要這樣硬幹到底嗎?掌權者不可傲慢地丟出一句話,「你不打就不打,還有很多人要打」。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昨天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也指出,中央的疫苗政策只能用「亂」來形容,尤其是把人民弄得非常亂,甚至利用策略以掩蓋問題。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現已有17萬多人單選高端疫苗,另有82萬多人同時選擇高端和其他疫苗。高端發言人李思賢昨感謝,近100萬國人選擇高端疫苗接種。但是民眾黨指出,不是高端疫苗有多好,而是人民迫切想打疫苗。高端堅稱 抗Delta有一定效果藍委賴士葆指出,高端瞬間被拉抬成為法定公費的疫苗,但衛福部卻無法提出高端保護力的說明,高端總經理陳燦堅7月16日受訪時還說高端疫苗的保護力,「足以抵擋Delta病毒或Beta病毒」,食藥署應追究陳燦堅散播假訊息。賴士葆說,已有人質疑讓疫苗開天窗,是預先設計好,人民只好遷就打高端,符合陳時中所說「有打總比沒打好」,這是陰謀或巧合?依據食藥署公布的EUA審查會議紀錄,有專家質疑高端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不夠,李思賢解釋,國內沒有Delta等新型病毒株可供試驗,故採國際作法以假病毒(pseudovirus)測試。在試驗中,高端對抗Delta與Beta病毒株的抗體效價數值雖比原型株下降,但仍有中和能力,與其他疫苗相似,預期具有一定的抵擋與重症預防效果。
解封箭在弦上 新北副市長曝緩解封3原則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上午接受廣播節目「財經起床號」專訪,談及解封,劉強調,新北市會緩降級,絕不會陡降,是緩解封概念,目前已訂定每周調整一次、拿下口罩,肢體有密集接觸行為放後面梯次開放,及先戶外再室內三原則。劉和然說,針對中央可能宣布解封,新北市昨天有初步會議、先做內部討論,我們確診案例4天從7個升到148個,但從3位數降到個位花了4周,等於控制疫情花了四週才降到剩下個位數。劉表示,在升級的時候要快速,因為疫情傳播太快,但解封時候要小心,目前解封的世界各國沒有一個不在復封,荷蘭、韓國、新加坡都是,強調解封的時候要很審慎,新北市做法是緩解封概念,會緩降級、不會陡降,不是搭溜滑梯下來,一定是階梯式下來,目前分兩階段四梯次,每周當一梯次,每兩周當一個階段,因一個病毒感染期是14天,因此用專業醫學倫理,以每14天為一個階段分成兩階段,每周調整一次。劉說,原則一,口罩拿下 肢體有密集接觸如打籃球,也會放在後面梯次開放,第三先戶外再室內,一步一步來,各局處都在做自己有關,曾因升級而限制場所處理在兩階段四梯次如何分配,一定要核實告訴新北市民。劉表示,雙北絕對是在解封要非常審慎的城市,目前新北市各局處已跟北市初步聯繫,認為解封有很多面向考量,區域聯防絕對無法做到每座城市都一樣,但大原則我們希望能夠一致。
高端疫苗取得EUA 將根據CDC指示交貨
衛福部食藥署宣布正式通過上櫃公司高端疫苗(6547)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核准專案製造,而聯亞新冠疫苗也已收件,現正審核中。高端執行副總經理李思賢表示,拿到EUA後續將進入疫苗封緘,並根據CDC的指示交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指出,依《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核准高端疫苗專案製造,適用於20歲以上成人之主動免疫接種,接種2劑,間隔28天,以預防COVID-19。另,針對專家會議建議,該疫苗於專案核准製造期間,藥商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1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以保障國人用藥安全。食藥署於7月18日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高端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經過一天充分的審查與討論,鑑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已證明不劣於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之「新冠疫苗專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基準」要求,且安全性數據顯示無重大安全疑慮:1.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之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eometric mean titer ratio, GMTR)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遠大於標準要求0.67倍。2.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sero-response rate)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95.5%,遠大於標準要求50%。基於疾病管制署認定國內確有疫情及疫苗緊急公共衛生需求之前提,評估整體醫療利益與風險平衡,與會專家出席21人,主席不參與投票,18人同意,1人補件再議,1人不同意。
專家確認無重大安全疑慮 衛福部核准高端新冠疫苗專案製造
為擴展疫苗接種覆蓋率,外界關心國產疫苗進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高端新冠疫苗經過21位專家討論後,確認無重大安全疑慮,因此衛福部核准高端疫苗專案製造專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發出聲明表示,為審查高端疫苗安全性,7月18日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共21位專家召開會議,並得出2點結論:1. 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之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eometric mean titer ratio, GMTR)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遠大於標準要求0.67倍。2. 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sero-response rate)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95.5%,遠大於標準要求50%。(圖/指揮中心提供)聲明表示,鑑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已證明不劣於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之「新冠疫苗專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基準」要求,且安全性數據顯示無重大安全疑慮,因此批准高端疫苗製造專案。指揮中心說明,高端新冠疫苗適用於20歲以上成人之主動免疫接種,接種2劑,間隔28天,以預防COVID-19。另針對專家會議建議,該疫苗於專案核准製造期間,藥商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以保障國人用藥安全。另外,指揮官陳時中於今日防疫記者會時補充,高端疫苗目前產能相對比較低,新的製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目前能提供的量比較少,等到「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ACIP)通過後,指揮中心會考量其量能多寡,再將高端疫苗加入到全國疫苗接種計畫,目前預計8月份少量通過沒有問題。(圖/指揮中心提供)
防鉛中毒醫師恢復看診 中市府再祭勒令停業處分
盛唐及九褔中醫診所不當醫療致患者鉛中毒,去年12月3日經地檢署依違反藥事法及刑法起訴,兩名涉案醫師也交保候傳;為防止兩名醫師恢復看診,台中市政府4日緊急再做出勒令停業3個月處分,另,分別處盛唐及九褔中醫診所50萬及30萬元罰鍰。台中市前議長張宏年與其子、現任議員張彥彤一家四口去年7月底爆出因服用盛唐中醫院長呂世明開立的自費藥粉致鉛中毒,該案爆發後震驚全國,經台中市衛生局移請檢調介入調查,檢方在去年12月3日偵結,將涉鉛丹入藥的盛唐中醫院長呂世明、與九褔中醫診所醫師洪彰宏及供應中藥的欣隆藥業公司負責人歐國樑等3人,依違反藥事法及刑法起訴。由於先前衛生局做出的行政裁罰勒令兩家中醫診所至1月5日前停業,在還未召開醫懲會做出裁決前,為防兩名醫師復診,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参酌起訴書內容及行政調查結果,考量2家中醫診所造成多達40位患者人體健康危害,4日再依違反醫療法第108條第6款規定,分別處盛唐及九褔中醫診所50萬及30萬元罰鍰,並勒令停業3個月處分。衛生局表示,截至目前,血中鉛中毒人數已達計40人,其中包括盛唐中醫28人、九褔中醫12人,也包括盛唐中醫院長呂世明的胞姐,以反九褔中醫院長洪彰宏;原2家診所自行申請停業至今年1月5日,衛生局今依違反醫療法第108條第6款從事危害人體健康等不正當業務規定,勒令停業至今年4月5日。另外,衛生局依醫師法第25條第1款「業務上重大或重複發生過失行為」及第4款「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將呂世明及洪彰宏移付懲戒,屆時將由醫懲會委員合議做出決定,最重將面臨「廢止醫師證書」處分。衛生局重申,為守護市民健康,將持續加強中醫診所、中藥販賣業者或藥商稽查抽驗,嚴懲不法,以維護醫療品質。
新冠疫苗「受測價」公開 1萬8營養金2萬人自願搶登記
為加速國內新冠疫苗研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推出「新冠疫苗受試者平台」供民眾登記,結果不到2小時已有逾千人登記,熱度破表!指揮中心希望20天內能徵求超過2萬名自願受試者參與計畫,根據了解,合格受試者若實際參與臨床試驗,每次可領2、3000元營養金,估計完整試驗下來,可拿到約1萬8000元。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表示,過去疫苗研發都會提供受試者每次2、3000元不等的營養金,受試者必須赴指定醫院4至6次,算一算可領取1萬8000元左右,估計這次受測,應該也是給予相同補償。除了營養金,由於受試者都屬自願,研究機構會先清楚告知接種疫苗的風險,同時為受試者投保,萬一發生不良反應,會依照保險內容給予適當補償。潘飛說,所有試驗都會在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IRB)監督下進行,確保法規與執行面遵守醫學倫理。潘飛指出,疫苗開發成本一般會分成4部分,包括臨床研究機構、臨床醫院、受試者補貼,以及臨床試驗疫苗生產費用,加總起來平均成本為6至10萬元,相較歐美先進國家,台灣已低很多。過去疫苗開發,都由執行醫院各自收案,3000人以上的大型臨床試驗要花半年。潘飛說,現在由政府建立受試者平台,對疫苗廠來說有一定幫助,有效縮短疫苗開發時程。目前國光生技在國內新冠疫苗開發仍居於領先地位,潘飛表示,第一期臨床已完成第二劑接種,期中報告近期出爐,預計11月底向食藥署提出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最快12月就可拿到核准。
印度夫妻打造「救命寶寶」 成功讓7歲兒地中海貧血康復
近期印度有一名18個月大的女嬰,將自己的骨髓移植給罹患有地中海貧血的7歲哥哥,讓哥哥因此康復。原本是一樁美事,但由於該名女嬰是在父母安排醫生「打造」出來的「救命寶寶」,在醫學倫理上引起各方討論。根據《BBC》報導指出,今年7歲的印度男童阿比吉(Abhijit),過去因為罹患有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症,血紅素過低,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輸血維持生命。阿比吉的父親索蘭吉(Sahdevsinh Solanki)表示,阿比吉平均每20至22天,就必須要輸血350至400毫升來維持生命。為了讓阿比吉脫離病症的痛苦,於是索蘭吉開始閱讀各種文獻,先是發現骨髓移植可以治療,但家中成員的骨髓與阿比吉均不符合,國外的骨髓移植費用又高達500至1000萬盧比,成功率也低,因此一度讓索蘭吉放棄骨髓移植。後來索蘭吉在文獻中看到,可以量身訂做嬰兒,將這個嬰兒用於器官捐贈、細胞、骨髓移殖。於是索蘭吉找到印度知名生殖專家班克醫生(Manish Banker),說服班克幫他製作一個沒有地中海貧血基因的胚胎,打算用救命寶寶的方式來拯救阿比吉。班克醫生表示,利用胚胎植入前的遺傳診斷技術,接著移除胚胎中的致病基因,這個技術在印度已經運用多年,但這是首次用於救命寶寶身上。之後班克醫生花了半年的時間製作胚胎,接著與阿比吉配對,找到完美的配對後,才將胚胎植入母體。後來母親產下一名女嬰,在女嬰18個月大、體重來到10至12公斤時,就進行了骨髓移殖。目前阿比吉接受移植後,整體狀況好轉許多,血液中的數值都非常正常,也不再需要輸血。但由於索蘭吉是採用人工打造的方式讓身為「救命寶寶」的女嬰誕生,此舉在醫學倫理上也引起許多人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