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 護理師 醫病關係 病患 癌症 昏迷護理師被吼「叫你們院長來」 急診醫:被挺的感覺就是溫暖
急診科醫師白永嘉近日在FB分享一段他與病患家屬發生衝突的故事,更表示護理師在過程中對他的力挺讓他感到溫暖。甚至用「公布護理師照片」的方式來表達感謝之意,直言「以前是我出面挺護理師,今天是護理師出面挺我,雖然跟家屬理論很累,常常結果也不好,但是被挺的感覺就是溫暖,就是送。」急診科醫師白永嘉近日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表示在一個忙碌的夜班中,急診室內擠滿了新病人和等候住院的病人,醫護人員全都忙得不可開交。白永嘉表示,當時自己剛向一位病人的家屬詳細說明完檢查報告,正準備離開時,該名家屬突然要求他再重複一次內容。白永嘉醫師當時就回應,由於已經花了很多時間解釋,便建議家屬詢問自己的太太。但該名家屬在聽到白永嘉醫師的回應後,突然開始大聲指責,甚至批評白永嘉醫師沒有耐心、缺乏醫德,還曲指醫病關係緊張的原因就是醫生態度不好。白永嘉醫師表示,當時急診室內的其他醫師、護理師及病人都目睹了這一幕。自己雖然感到無奈,但因為工作繁忙,他選擇不再與這位家屬理論。隨後,當病人需要移床至觀察室時,有一名護理師到場協助,並指導這位家屬該如何放下床欄以便病人上廁所。但該名家屬再次表現出不滿,抱怨這是醫護人員的工作,不應該讓他學習操作床欄。該名家屬甚至指責護理師態度不佳,認為自己掛急診應該得到更好的服務。這時,在白永嘉醫師印象中平日都很溫柔的護理師終於生氣,回應「每一個家屬都願意學,為什麼你不願意?」該名家屬甚至倚老賣老,認為自己不該學習這些事情,嘴巴嚷嚷著要找院長投訴該名護理師。在面對家屬的刁難,該名護理師毫不畏懼,冷靜地回應「我30歲,你可以請院長來沒關係。」這番對話讓白永嘉醫師深受感動,感嘆平時是自己挺護理師,而這次是護理師挺自己。雖然與家屬的爭論總是令人疲憊,且結果往往不如人意,但這次的經歷讓他感受到了團隊支持的溫暖。白永嘉醫師也提到,這位護理師可能會因為這次對話被投訴,他也會向院長報告此事,但他認為護理師的反應是因為不忍看見醫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他打趣地說,這位護理師不僅外表出眾,且心地善良,儘管護理師自稱30歲,但他認為她的青春氣息根本像20歲。最後,白永嘉醫師呼籲民眾,應要尊重醫療人員,強調大家在急診室都非常辛苦,應該彼此理解與支持。
這病折磨曾國城20年! 吃5種食物恐更加惡化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受腸躁症困擾,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20多年病史,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只因為來不及衝進廁所。腸躁症代表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有一個判定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3個月內每周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且排便的頻率與糞便形狀都產生變化,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嘉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書豪醫師曾受訪表示,腸躁症患者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食品、燕麥、糙米、香蕉和綠葉蔬菜,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適量的堅果也可以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想要避免腸躁症上身,以下5大飲食地雷要避免,包括:「高發酵性食物」(例如蘋果、水梨、洋蔥、大蒜、豆類和乳製品),以及「高糖分的食物」、「加工食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等。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受訪表示目前被國際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是金字塔療法,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第一步治療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針對腸躁症,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陳健麟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50歲男車禍致顏面不對稱 「精準導航重建」大幅改善
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都可能導致顏面骨骨折,包括鼻骨、眼眶、顴骨、上顎和下顎骨折。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外觀、複視、眼球運動、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和吞嚥等功能。馬偕醫院最近收治一名50歲的李先生,因交通事故造成左側眼眶、顴骨、上下顎骨骨折、同時伴隨肋骨及小腿骨折,李先生在另一家醫院治療近3個月後,仍有左右顏面不對稱、咬合不正等問題,於是轉求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子桓表示,於門診時發現李先生除有左顴骨及左眼窩塌陷、咬合不正外,亦有顏面骨骨板暴露及骨髓炎、鼻竇炎的問題,建議李先生進行顏面骨折復位手術合併自體骨骨移植術,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導航技術可由醫師自行設計精確的復位位置,術前使用電腦斷層模擬病人完整顏面骨骼,設計貼近病人原始骨頭構造的立體結構,再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客製化的眼眶骨及顴骨模型,預先調整眼底鈦合金骨板的形狀,除了可以精確地重建病人最理想的術後結果,並可以節省手術時間,亦提升成功率避免二次手術的可能。黃子桓說明,就李先生的狀況而言,由於左側顏面骨及顎骨骨折在其他醫院復位手術未能改善,透過電腦斷層術前模擬,以右側顏面骨骼做為參考進行鏡像重組,設計精確的復位計畫。手術中同步利用導航系統協助定位,逐步將錯位的骨塊復位至理想位置,恢復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左右顏面對稱性,住院一周出院。李先生表示,在第一次手術完之後,右邊牙齒完全無法咬合吃東西,而且反覆發炎化膿,清創完仍然沒有改善,同時雙眼看東西兩個影像的狀況也越來越明顯。透過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黃醫師的幫忙,已恢復咀嚼食物的能力,同時也改善了複視的狀況,生活品質獲得很大的提升。黃子桓解釋,與傳統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相比,已在錯誤位置癒合的顏面骨重建更為複雜,切斷已癒合的骨塊後,要在立體空間中將骨塊移動到理想的位置其實並不容易,在沒有導航的幫助下,手術的不確定性較高。術中同步利用導航輔助定位,可以大幅提高精確性,尤其在眼眶周圍等高風險且手術視野狹窄的地方,可以增加醫師對手術成果的信心,降低二次手術調整的機率。術前可結合3D列印技術在客製化模型上進行骨板預先彎折,減少術中調整骨板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利用該模型及導航手術模擬軟體來進行病情解釋,進一步優化醫病關係及溝通。本次病例在定位骨塊位置後,同時利用頭蓋骨的骨塊進行骨移植手術,以修補之前骨髓炎造成的大量骨缺損。馬偕醫院口腔顎顏面外科在顏面外傷領域中利用導航協助定位累積了許多經驗,加上對咬合關係的了解,恢復患者原本的咀嚼功能,降低因顏面外傷所導致的咬合錯位而須進行牙齒矯正甚至正顎手術的機會,為患者省下許多時間與金錢。除了可以用在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外,口腔顎面外科導航系統也適用於大範圍的口腔惡性腫瘤切除定位。在口腔癌的治療中,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及保持良好的安全距離是提升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接近顱底位置或是鄰近重要神經血管構造的腫瘤在導航的協助下可以精確定位腫瘤位置,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在植牙領域中,導航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由電腦斷層及口腔數位掃描病人全口的狀態後,利用導航系統分析最佳的植牙位置和路徑,提升精準度及效率,在全口無牙且骨頭條件不佳的重建上為精準定位的一大利器。導航模擬重建手術雖然在術前須耗費醫師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做規劃,但能給患者高品質的醫療,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黃子桓提醒,不論是顎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腫瘤切除或是植牙手術,都應經過主治醫師仔細的評估並充分的溝通討論,且術後應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注意傷口後續照護,才能夠達到最完善的成果。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正妹落枕遭男醫師性侵報警! 她患重度憂鬱症淚訴:狼醫只拘留7天
大陸廣州某社區醫院男醫師被指控猥褻女患者的影片在16日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受害者在影片中聲淚俱下聲稱,在接種九價疫苗後,她因落枕不適前往該醫院就診,卻沒想到會遭遇如此不堪回首的經歷,也就是在治療過程中遭到醫師的猥褻。6月24日下午4點,女子來到涉事男醫師所在的中醫科,當終於輪到她接受治療時,醫院裡的人幾乎都走光了。雖然她覺得事有蹊蹺,但一想到這是公立醫院,便釋懷了。此外,牆上還掛滿了錦旗,她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一直到將近6點她才開始接受治療。女子接著描述,進入診間後,男醫師反鎖了門,並迅速脫下了這名女子的褲子,最終更以醫學上的名義,用手指伸入其下體內長達幾分鐘,她意識到情況不對,迫切地催促醫生盡快結束。事發後,女子隨即報警併申請法醫留證。女子也懷疑這位醫生可能是慣犯,因為他在整個過程中引導對話非常流暢,這也許是這位女士未能立即意識到異常的原因之一。然而,警方對男醫師的處理結果僅為行政拘留7日。對此,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質疑女子為何在事發時沒有反抗,也有網友認為,醫生的這種行為明顯是有預謀的。還有網友表示,應等待警方的正式通報,避免因情緒化評論而影響事件的真實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7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侮辱婦女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對於該男醫師是否構成猥褻罪,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與判決。事發後,廣州市越秀區衛建局人員表示,該局已將涉事醫師辭退,目前仍在調查中,他對這位醫生是否有前科等情況不了解。然而,受害者卻因不斷回憶受害經歷,患上了重度憂鬱症,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這起事件再次引發了大陸社會對醫病關係的關注。醫生作為崇高的職業,本應以仁心仁術對待患者,但此事件中的男醫生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民眾期望相關部門能依法處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基隆醫院藥單出現「媽媽是X子」 兇手抓到了...記2大過已請辭
先前基隆一名媽媽帶著6歲兒子到醫院看診,領完藥後卻發現藥單的過敏史上寫著「媽媽是婊子」,讓她感到相當傻眼,但自認和醫護並沒有過節,基隆醫院獲報後立刻進行內部調查,於26日發現兇手是院內的藥劑師。該名媽媽在24日時帶著小孩到基隆醫院看病,沒想到看診完領藥後,卻驚覺藥單上除了列出藥品的種類名稱外,過敏史竟寫著「媽媽是婊子!」,這也讓她相當傻眼,決定將此事PO到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她也表示自己不曾跟醫護人員吵架,也沒有囉哩囉嗦,且兒子也沒有過敏史,因此認為藥單上講得應該不是她,猜測應該是不知為何「複製貼上」,對此,護理師也感到相當納悶,並向她道歉,事後醫院也打電話來致歉。隨後基隆醫院展開了內部調查,發現是院內的藥劑師因生活和工作壓力,在情緒崩潰的狀況下打出了這些不雅言論,醫院也召開了考績委員會,對涉事人員進行了處罰,因為這些言論造成了病人家屬的困擾,並對醫院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決定給予記二大過的處分。而涉事人員已經被約談,並承認了自己的過錯,除了深刻反省外,也向受影響的病人及其家屬表達了歉意,同時主動提出了辭呈,目前相關程序正在進行中。醫院方面表示,在調查結果出爐後,再次與當事人聯繫,解釋事情的原委並表達歉意,希望能夠得到諒解,未來醫院將繼續以優良的醫療品質來服務基隆鄉親。對於這次事件,醫院將進行深刻的反省,再次向公眾致歉,並懇請大家不要再轉發相關的圖文,以免給當事人帶來困擾,也避免加劇醫病關係的緊張局勢,期待這個事件能夠盡快圓滿解決。
醫師不是神!寶林案「行銷鬼才」遺孀喊告醫院 蘇一峰痛批:邏輯何在?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受害者通報恐持續增加。如今衛福部也在首名死者39歲呂姓男子的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沒想到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男之遺孀,卻質疑新北三重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有醫療疏失,揚言提告究責。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感嘆,「醫師真的不是神!」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痛批,「米酵菌酸」的死亡率極高,告醫院、醫護的邏輯何在?難道不知道急重症醫護已經都招不到人了嗎?生前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姓死者,據悉擁有台大經濟系、政大EMBA學歷,前後歷經多家證券投信公司,在業界直、間接牽線促成許多商務合作,履歷輝煌,是業界爭相挖角的人才,去年底他跳槽到現在服務的投信公司,正準備一展長才,卻意外捲入食安事件。23日,呂男先是因身體不適赴新北三重醫院初步治療後,在家屬陪同下步行離院。不料返家後病情急速惡化,隔天24日凌晨就被送往台北馬偕醫院,歷經11小時搶救後,仍在當天下午3時49分因急性腎衰竭宣告不治。愛人突然離世讓呂男遺孀難以接受,於是她在28日檢警於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解剖相驗時,就受訪強調,她除了會對寶林茶室提告外,也認為三重醫院、馬偕醫院在醫療程序上有疏失,導致呂男喪命,將一併提告究責,為先生討回公道。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今(29日)早在臉書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發文表示,「我是急診醫學科醫師,急診醫學就是我的專長!急診醫師沒有門診!急診醫師不收治住院病人!急診醫師和每位病人的『緣分』就是在急診的短短幾個小時。」她也坦言,急診醫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拆炸彈」、「穩定病人」。「拆炸彈」有的時候,炸彈還沒拆除,就爆了!而「穩定病人」有的時候,即使整個團隊拼了命急救,病人還是被死神無情的帶走!「更多時候,急診病人確切診斷是在二次返診、住院之後,甚至司法相驗才知道!」她也反問「是急診醫師不夠努力嗎?」田知學認為,每一位還願意留在臨床最高壓的前線、面對大大小小、重疊不斷,不管是生死、疾病或是病人及家屬情緒壓力的急診醫護,「都是因為我們對醫學、對生命還保有初心!所以,即使感謝很少,責備、催促、謾罵、不信任無數,我們還是堅定地留在臨床第一線!」文末她也多次強調「醫師不是神!醫師真的不是神!很遺憾寶林事件的發生。更遺憾家屬對醫院提告的決定。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醫護人力緊繃、政策制度偏向……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早也在臉書發文痛批,「台灣首見毒物米酵菌酸,連政府機關找了一堆專家,研究多日才找到原因,米酵菌酸這麼毒,死亡率極高,中毒的病人在醫院,病程嚴重而死,告醫院、告醫護的邏輯何在?」他感嘆,近幾年急重症醫護都在上演大逃亡了!「全國胸腔醫師已經連續十幾年招不到人了,重症護理師缺乏病房,一直關,知道嗎?」
羅麗芬聯手洪芝晨打造私「蜜」領域 溫柔承接妳的私密問題
羅麗芬集團30多年來不僅專注於美業的垂直整合,針對醫美的術後保養及不同階段女性問題養護的投入也不遺餘力,攜手長期專研於女性私密領域的「瑞麗嘉健康美學診所」洪芝晨院長,打造私「蜜」領域專門診所〪破除傳統冰冷的醫病關係,新開業的「姿晨健康美學診所」,有著粉嫩調性及放鬆的空間感設計,誰說諮詢一定要在診療室? 在精心打造的戶外城市露台,和洪醫師一起喝杯咖啡、輕鬆聊聊天,姐姐妹妹們也可以享受如閨蜜相處般放鬆自在,私密問題不再難以啟齒,妳的問題都能被溫柔承接!根據調查台灣有98%女性都有私密處問題,加上氣候潮溼悶熱,更有45%的人曾經反覆被私密處問題困擾,事實上,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面臨到的私密問題也不盡相同,像是年輕女性或是壓力大的上班族常有反覆感染、頻尿、搔癢和異味問題,而產後媽媽則是因為懷孕及生產過程導致陰道鬆弛,稍微打個噴啑或大笑就出現尷尬的漏尿問題、而隨著年齡增長及更年期的到來,女性雌性激數素減少,造成陰道萎縮、乾澀問題,導致性行為疼痛不適。而這些種種問題除了造成生理上的不適,也為生活帶來如影隨行的社交困擾,甚至影響了與伴侶間的親暱時光。過去,傳統女性卻常常因為羞於開口或是求助無門而錯失治療的良機,隨著時代演進與女性意識的甦醒,女性越來越清楚私密處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及自信快樂密不可分,不再視私密養護為禁忌話題,而是一種生活課題,紛紛主動尋求養護之道,不僅醫師的專業安心感是求診時的評估,環境空間感是不是讓人能夠放鬆暢談,往往也是能否達到正確諮詢治療的關鍵。羅麗芬總裁與洪芝晨院長聯手打造私「蜜」領域專門診所(圖/羅麗芬集團提供)。羅麗芬集團本著「讓世界因羅麗芬而美麗」的理念,關懷女性身心養護需求,希望透由專業的服務加上無壓力的氛圍,讓更多女性不再羞於啟口,主動詢求醫護幫助,近期攜手有「女性幸福推手」之稱的洪芝晨醫師,共同打造「姿晨健康美學診所」,並在3月26日舉行開幕茶會暨剪綵儀式,該診所結合私密問題諮詢及雷射儀器與私密整型手術服務,讓所有的私密問題都能在同一個場域獲得全方位的治療,幫助更多女性重拾自在、自信生活。擁有多年婦產專科臨床經驗的洪醫師,致力於推廣女性私密美學,提倡要健康也要美,為此還遠赴韓國深造,於首爾知名的Rebello女性私密整型診所成為訓練醫師,將韓國PLMM私密美學手術及療程帶回台灣,洪醫師了解女性的身體很細緻,針對每位女性的需求量身規劃,希望女性們都能擁有漂亮的「妹妹」,綻放女人的自信與風采!本著「女人最懂女人」的同理心,加上診療時總是耐心而溫柔的親切聆聽,早已嬴得一票患者的高度信任及口耳相傳的口碑,新開業的「姿晨健康美學診所」,由洪醫師親手規劃打造成專屬於女性的私密安心空間,這是一個專屬於姐姐妹妹的私「蜜」領域,在這裡,沒有冰冷距離感的醫病關係,諮詢不再設限於診療室,不論是吧檯、休息室還是城市露台,洪醫師希望和妳猶如閨蜜般放鬆自在聊天,用專業而優雅的解答,讓私密問題一一得到改善。女人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美好的旅程,「姿晨健康美學診所」由女性專為女性打造,在這裡,理解妳、陪伴妳,溫柔承接妳的私密問題,這是一個與妳一起「共創」、「成長」的私「蜜」領域,安心、柔軟、溫暖、同在,用誠摯的聆聽解答,傳遞私密健康的觀念,悅納女性由內而外的自信美!
台塑當思安後盾 偕手「街頭家醫」共同守護無家者再造福上千人
思安慈善服務協會帶領醫護走上街頭,每月提供義診讓他們得到必要的醫療照護,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近日則決定擔任思安後盾,協助思安擴大辦理家醫服務計畫,為更多無家者提供免費義診,確保他們獲得必要的醫療照護,陪伴無家者更好的愛自己。據了解,思安協會從2022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每月2次提供義診和分配資源,被譽為「街頭守護神」。思安表示,2023年街頭家醫服務計畫共服務447人次,包含內科、外科、精神科,協助轉診87人次,,而近日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宣布,將協助思安慈善服務協會擴大辦理街頭家醫服務計畫,預計一年可提供達1,200人次診察關懷、健康追蹤、緊急處理或及時轉介醫療機構。 思安表示,街頭家醫服務計畫是由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發起,旨在改善無家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他們在健康方面的負擔,並且希望可以重回愛自己的選項。協會社工表示社工擔任的角色更像是無家者與醫師之間的橋樑,讓醫病關係可以更加融洽,也透過醫師的判斷,更可以精確的對每一位無家者設定合理的服務方針。如60歲的朱大哥過去被認為是很難溝通的無家者,在協會社工密集接觸後,才了解朱大哥其實是失聰的狀態,後來藉由紙筆交談,也讓街頭家醫的醫師理解朱大哥的狀況,醫師有協助清創並判斷朱大哥的腳趾有可能是骨折,建議轉診做更詳盡的檢查。朱大哥表示,為了生活需要工作賺錢,白天都有舉廣告牌,但在協會社工跟街頭家醫的醫師輔導下,協助朱大哥後續的醫療,如今的朱大哥已經可以健步如飛,工作上也較以往輕鬆許多。思安提到,協會2024年透過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的合作,擴大本計畫的服務量能,不僅提供基本的醫療檢查和處置,還包括專業的醫生診斷、處方藥物、基本的醫療建議和後追服務,這將有助於無家者及時發現和處理健康問題,並提供必要的治療,以減輕在街頭生活中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
掛號費上限取消引民怨!民團怒要「衛福部長下台」 5大醫界團體力挺
衛福部4日公告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等同於取消醫療機構掛號費上限,要漲掛號費不用再經地方衛生局審查,引發民眾憂心看病變貴,包括消基會在內的5個民間團體,7日聯袂召開記者會,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全勞總更直言,若不收回這項制度,換掉衛福部長薛瑞元才對得起民眾;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則是肯定衛福部依法行政,也強調醫界一定會自律,不可能大幅調漲掛號費。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台灣醫療競爭激烈,取消「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不至於出現掛號費哄抬的情況。(圖/周志龍攝)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聯合發出聲明肯定這項政策,醫界自當考量各項成本波動與必要之整體物價調漲外,並完備各項行政備查作業程序,此外,我們也會自律,在合理一定範圍彈性調升。聯合聲明指出,現今醫療場域各項成本飛漲,包含電費、藥費、醫材費用、各類人事成本費用等,而掛號費原屬行政費用,其能考量物價指數與回歸市場機制,有其必要性。代表地區醫院的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發布聲明肯定主管機關勇於調整陳舊法令,營造正向醫療機構發展環境。另針對民眾憂心漲掛號費,協會澄清,掛號費收取回歸市場機制後,除仍受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行為限制,醫療機構不得聯合調漲掛號費外,社區醫院為壯大社區醫療體系與分級醫療政策,不會過當收取掛號費或巧立名目收取醫療費用,建立友善醫療環境讓民眾願意於社區醫院就醫。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強調,「醫者仁心」是社區醫院的天職本分,將持續發揮同儕自律精神,向會員宣導掛號費收費額公開透明、重視弱勢與弱勢民眾權益等原則,共同維護國人健康。另外,醫師公會則是肯定政府「有為有守」,樂見政府願意依法行政,此次廢止之公文如同衛福部所解釋,系因前文已經造成誤解,並將原本「備查」之行政作為,複雜化到有審查之情形,為免日後持續有所違誤,故停止適用前文。公會指出,掛號費非醫療費用早有定論,因此無論在法規上,抑或實務上之管理自與醫療費用不同。惟仍應秉持公開透明機制,讓病人於就診前能確知相關費用資訊,以保障民眾就醫權益,自不在話下。且醫師為相當自律之專業人才,況目前醫療機構無論是醫院還是診所都相當完善與充足,不可能有大幅調漲掛號費之可能。不過消基會提出8點理由反對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醫師公會全聯會發函給衛福部,只是希望衛福部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沒想到衛福部竟然全面棄守,「很遺憾」,若衛福部認為掛號參考金額不合時宜,可以適度調查後調整,但不應該用「市場自主」來推卸政府應有的監督及管制,因為掛號費過高,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醫改會秘書長林雅惠也反問衛福部「全面撤守對嗎」,並批評衛福部便宜行事,認同醫療院所考量物價、人事成本而調整掛號費用,但醫改會和消基會均都認為,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應透過市場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掛號費參考範圍。林雅惠舉例說明,若掛號費調漲50元,一家四口一年健保費支出將增加2800元,若上漲100元,負擔將增加到5600元,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年更增加到1萬2200元,而且看病掛號是剛性需求,不可能減少,增加家庭經濟壓力。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理事長林恩豪直言,對於衛福部作法感到錯愕也完全無法認同,認為這是衛福部該管理與監督,如今卻是不管理、不監督,況且醫病關係是不對等,民眾不可能不看病,若這項政策不收回「換衛福部長才能對得起民眾」。
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值 消基會重批衛福部已忘初衷
針對衛福部宣布取消『醫療機構收費掛號費參考範圍』,放任醫療機構調漲掛號費,消基會今天強烈質疑,此舉犧牲消費者權益,痛批衛福部已經忘記,當初訂定『醫療機構收費掛號費參考範圍』,是為了讓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用都在合理範圍,減輕民眾就醫之負擔的「初衷」。消基會與醫改會因此强烈要求衛福部,應以照顧民衆就醫權益為念,立即收回3月4日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公告,別讓民眾就醫,只能自求多福。消基會表示,整件事的緣起在於醫師公會聯合會函請衛福部協助「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因為現行規定掛號費要漲必須報縣市政府衛生局備查,各縣市衛生局基於職責,常會要求醫療機構提報詳細的成本資料,造成診所困擾,請衛福部整合,沒想到衛福部居然一舉公告停止該參考程序的適用,不但是行政管理作為怠惰,更將影響民眾就醫權益至鉅。消基會指出,通貨膨脹已讓民眾財務捉襟見肘,新冠肺炎疫情仍熾,流感疫情亦在盛行,醫療機構掛號如在主管機關完全放任不為監督管理之下,混亂失序調漲,民眾更將雪上加霜。以一家四口為例,掛號費調高至300元至500元,加上基本部分負擔費用50元,則全家一次就診費用將達1400元至2200元,以一個療程大概需三次就診計算,全家一次療程費用將高達4200元至6600元,這對已捉襟見肘的民眾而言,是何等沈重的負擔,會不會讓民眾跨不過掛號費負擔門檻,而影響或犧牲民眾就醫權益?消基會強調,掛號費是就醫門檻,掛號費過高,民衆負擔不起,一定會嚴重影響民眾就醫權益。何況,醫病關係與一般商業交易行為不同,涉及就醫可近性、適合性,及醫病關係的信任,絕不能強調所謂商業自主或市場自主,政府機關仍應有適當的監督及管制。消基會並提醒衛福部,主管機關公告掛號費參考金額,雖是行政指導性質,但卻可讓醫療服務機構有引導或指標作用,目前也被列入醫療評鑑範圍,醫療服務機構掛號費的訂定及收取,自然不會失序紊亂,或為不合理的收取。如果衛福部真的認為,行政院衞生署99年6月21日公告的醫療機構收取掛號參考範圍金額已不合時宜,應該適度調查調整,而非全部停止適用。消基會也擔心,在民衆資訊不明或不足的情況下,主管機關理應建立資訊公開透明機制,讓民眾有所查詢,有所選擇,這是衛生主管機關職責所在,怎可反其道而行,逕自廢止備查制度?消基會並呼籲主管機關,應密切觀察或查察醫療機構是否有集體合意共同一致調漲掛號費,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聯合行為。醫改會則表示,認同醫療院所考量物價、人事成本而調整掛號費用,但醫改會也認同消基會主張,認為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而應該透過市場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參考範圍,才能讓醫療院所與地方單位都能有所依循。
經濟部生醫整合再下一城 工研院攜手藥廠打造「腎臟病照護生態系」
經濟部今(22)日宣布,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攜手工研院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打造「未來醫療實驗室2.0」,以患者旅程出發,從衛教宣導,早篩管理到後期介入治療,建立慢性腎臟病照護生態系;同時以精準大數據建構「數據洞察室(Digital Insight Hub)」,輔助醫病關係及醫療協作發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長李芳蘭表示,2020年經濟部支持成立TIBIC,就是希望整合科技與醫療來縮短醫療產品上市時間,當時吸引國際大廠阿斯特捷利康進駐成立「未來醫療實驗室」,首波以「健康肺」為主題,打造全病程解決方案,透過場域體驗提供醫學中心、診所等第一線醫護人員宏觀的全病程思維,以臨床需求激發更多元化創新方向,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也將未來醫療實驗室列為在臺灣的重要關鍵推動核心。另外據統計,臺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一,洗腎更是每年健保花費支出排行第一名,成為國人健康的巨大挑戰。為此,產業技術司進一步促成推動「未來醫療實驗室2.0」,結合科專法人產業化成果,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推動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旅程,一方面以衛教提醒大眾關注腎臟功能,另一方面,針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早期發現及早介入,運用藥物與生活調整延緩惡化,助病患延後或不必進入洗腎階段,同時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在此生態系中,整合產研醫17家,其中包含三家工研院衍生新創。像是光寶集團旗下「天亮醫療器材」開發的臨床化學分析儀,僅需一滴指尖血,便能於15分鐘內得知17項檢測結果,可鎖定腎功能進行檢測;興櫃公司「新穎生醫」開發的DNlite檢測試劑,透過非侵入檢測尿液中的生物標記物,可用於預測二型糖尿病腎功能惡化及腎移植的預後監控。使高風險者可預防、及時治療或延緩腎病進程,已取得臺灣、歐盟、馬來西亞、泰國、沙烏地阿拉伯之上市許可。在營養補充方面,「巨生生醫」研發的缺鐵性貧血鐵劑,針對無法用一般鐵劑治療的病患,在治療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間距可從15天一次拉長為3個月一次,增加治療的順從性及便利性。工研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民眾對健康的追求已不再是傳統「有病治病」的思維,不僅向前延伸到預防醫學,對於後端的治療也要求更精準,進而帶動生醫產業朝向「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領域進行全面布局。工研院再次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合作,從腎臟病患旅程的五階段,共同合作整合疾病旅程的各關卡,進而提供更全面從預防到治療照護的最佳解決方案。「未來醫療實驗室2.0」以患者旅程出發,從衛教宣導,早篩管理到後期介入治療,並設置數據洞察室(Digital Insight Hub),以精準大數據以及科技工具切入,展示輔助醫病關係及醫療發展的行動方案,盼能加速相關醫療技術落地,進而支持提升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在生態系方面涵蓋疾病旅程五階段,第一是健康階段,將和「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線上遊戲學習平台PaGamO」、「腎力學堂」共同投入孩童的衛教宣導,期盼藉由孩童影響家人,建立正確的腎臟病防治觀念。第二階段鎖定高風險的民眾,如三高、糖尿病、吸菸、肥胖、長期服用止痛藥的民眾,與「台灣腎臟醫學會」、衛教網站「腎事太平攻略」合作,進行趣味衛教,倡導正視目前的慢性腎臟病風險,及早行動。第三針對早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攜手「天亮醫療器材」、「新穎生醫」、「美商亞培(Abbott)」、亞洲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透過積極早篩,找出早期慢性腎臟病與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在腎功能惡化前強化患者的慢病管理以及藥物控制,延緩腎功能惡化,降低住院風險及延後洗腎危機。第四階段對於「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患者,則由「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興大學育成團隊「元氣腎食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數據中心」與「長佳智能」合作,透過數據整合與符合流程的AI開發,照護病患腎臟健康並延緩末期腎病,改善病患生活品質。第五階段對於「末期腎臟病」患者,則與「巨生生醫」、「明基佳世達集團的明基透析」、「醫強科技」、「翔安生醫科技」、「台北榮總」、「衛福部雙和醫院」共同合作,提供洗腎患者在透析所需的醫療器材、監控分析與改善方案 。
王識賢騎重機救人曝「滿爽的」 遭郭方儒叛逆怒砸石頭三回合
《生命捕手》除了有台劇難得的大型緊急救護場面調度外,醫病關係的細膩互動也刻畫出許多感人瞬間。劇中王識賢騎重機趕赴現場拯救生命垂危的傷患,讓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杜醫師太酷了吧」、「騎重機救人好帥」。郭方儒登場後不僅展現叛逆的一面,還在預告中憤怒指控王識賢為幫凶,更拿起石頭怒砸加害者,卻不慎砸到王識賢。更多角色間的祕密過往與精彩故事即將展開。王識賢(左一)在救了郭方儒(右一)後,兩人結下不解之緣。(圖/東森)故事從一位遊走在醫療體制外的嘉南平原俠醫杜樂生(王識賢飾演)開始說起,在每一次緊急事故的現場,總能看見他騎著重機、帶著救護包在第一時間進行緊急救治的身影,是鄉里間如英雄般的存在。王識賢也透露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騎車,但非常享受角色的這項興趣,「其實我對機車沒特別研究,只有求學階段騎過幾款機車,現在年紀漸長也比較怕有危險的顧慮,但我還是很喜歡騎車時那種迎風的感覺,所以拍戲過程中騎車騎得滿爽的,藉由角色可以enjoy在這個部分。」最新一集中,徐敏安(Ella陳嘉樺飾演)來到仁泰醫院的第一個病患是因公車翻覆意外導致重傷昏迷的單親爸爸,其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只能無助的守候在爸爸身旁。Ella在劇中靠著王識賢的提點後,逐漸突破小男孩的心房,一場父子在加護病房的親情呼喚戲,也讓她當場感動落淚,戲外她透露:「徐敏安雖然是一位專業醫師,但她也是一個扎扎實實的人,其實那場戲並沒有寫到要哭,但是當下我自然而然地被人性的情節所感動到哭出來。」Ella陳嘉樺(左)與王識賢(右)的初見面是在公車翻覆意外的殘破車體內。(圖/東森)郭方儒飾演的周傑克,個性看似叛逆不受控,背後則有不為人知的悲慘故事,在公車翻覆現場與杜樂生相遇後,從此開啟與杜樂生及樂樂診所的不解之緣。本週即將揭露,原來他也是多年前一場重大事故的倖存者,他不能理解為什麼杜樂生要救那個害死很多人的加害者?一場受害群眾憤怒抗議加害者的戲,郭方儒拿起石頭怒砸加害者,卻不慎砸到王識賢,對此郭方儒坦言:「要往賢哥頭上丟東西真的滿緊張的,在拍賢哥被打到的畫面時,我在鏡頭外丟,就像在投籃的感覺,需要準度,而且拍攝當天因天候不佳現場趕時間,好險在三顆鏡頭內解決,也辛苦賢哥了!」
「穿山甲人」過世享壽76歲 長庚醫憶過往「與媒體形象不一樣」
罹患先天性魚鱗病,被稱為「穿山甲人」的馬來西亞華人張四妹,11月30日因病情惡化於安老院過世,享壽76歲。35歲以前的她,因長相怪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經善心人士協助來台後,她接受了長庚醫院的免費治療。2014年是她最後一次來台治療,在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教授謝邦鑫的協助下,置換人工髖關節。謝邦鑫回憶,張四妹與過去媒體形象不一樣,是個樂觀開朗的人,也會講笑話,當年開完刀的記者會中,她突然當著眾人的面擁抱他,令他嚇了一跳。對於張四妹病逝的消息,他感到震驚、遺憾。根據媒體報導,張四妹在35歲以前,因外貌因素,長期躲在家中的小茅屋,與世隔絕,直到作家柏楊到馬來西亞發現了她。經媒體披露,善心人士協助她來台,到長庚醫院接受免費治療。1996年,她二度來台接受追蹤,與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見面,她抱住王永慶連聲道謝。謝邦鑫指出,張四妹一開始在長庚醫院接受的是皮膚科治療,當時他還是醫學生,只聽聞過長庚醫院做了這樣一件美事。好多年以後,他當上了骨科醫師,終於有機會認識張四妹。2014年,張四妹因關節問題主動聯絡長庚,長庚醫院再次為她安排治療,因先天性魚鱗病,關節手術難度高,醫師擔心有感染風險,加上張四妹長期沒有運動,身體的狀況也不太好。所幸最後手術順利,在張四妹回國前,長庚醫院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張四妹突然在許多人面前主動擁抱謝邦鑫,令謝邦鑫嚇了一跳。回國後的張四妹,也會趁著謝邦鑫門診時間致電聯絡,給謝邦鑫留下了溫暖的印象。謝邦鑫回憶,實際接觸張四妹後,發現她與過去媒體形象不同。張四妹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因是華人,會講中文,溝通起來也沒有障礙,有時還會開玩笑。自從2014年張四妹回國後,他再也沒有見過她,今日聽聞過世的消息,謝邦鑫也感到震驚、遺憾。對他而言,這段醫病關係已成為他從醫歷程中非常特別的回憶。
杭州亞運/國手們背後的無名英雄 醫療團隊立大功
中華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斬獲平1998年曼谷亞運的19金,最後以19金20銀28銅第6名作收,國手們在場上拿出百分百表現爭取佳績,總可能碰上突然的傷病挑戰,此時背後一群默默付出的醫療團隊,成為獎牌背後的無名英雄。近年來外界更重視國手的權益與後勤照顧,國家也願意投入更多資源,讓選手能更無後顧之憂為國出征,從2000年雪梨奧運開始加入中華代表團醫療團隊的骨科醫師周伯禧說:「現在給的資源越來越好,雖然可能還是有些不足,但持續在進步,團隊合作也相當好。」杭州亞運醫療團這次配置4名復健科、2名骨科、1名內科及1名中醫師共8人,能為選手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簡單外傷處理都可以直接由醫師處理,藥物、部分醫療用品也都是從台灣直接帶來。周文毅指出,隨團出國征戰,醫師需要評估當地醫療資源,下醫囑時要更精確「快、狠、準」,另一就是要考慮選手後續出賽狀況,因此平時醫病關係若有建立起來,對雙方都會有更好、更快的處置。這次處理滑輪溜冰選手柯福軒練習時受傷斷指的周伯禧也還原當下處理狀況,當時在救護車上時跟他討論2種可能性,「他雖然很痛、很緊張,但他說:『周醫師,我想要後天可以上場。』我說,我一定想辦法幫你。最後選擇直接縫合、不接回的方式,讓他最後能夠順利出賽,是這次最大挑戰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部分。」總是守護選手的醫療團隊,也跟選手建立信任情誼。被譽為「護國神醫」的代表團醫療長林瀛洲,在東京奧運先去現場力挺「柔道女王」連珍羚,豈料同日出賽的拳擊好手林郁婷首戰意外出局。這次亞運林瀛洲應林郁婷之邀,比賽時全程在擂台旁打氣、遞毛巾,不留遺憾的林瀛洲說:「東奧那天我也心碎了!這次賽程沒有衝突,連珍羚比賽我也是全程在場!終於圓滿見證兩位奮鬥不懈的選手站上頒獎台的頂端!兩次我都哭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堅持才是勝利最大的關鍵!」
口腔癌多發風險高 家庭支持、後續追蹤是抗癌關鍵
口腔癌是容易「多發」的一種癌別,長期抽菸喝酒、嚼檳榔,不僅會提高罹患口腔癌機率,甚至連咽喉、食道都可能再次出現癌細胞。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耳鼻喉及頭頸外科主治醫師滕宣德表示,「家庭支持」以及「持續追蹤」,能幫助口腔癌病人早期發現後續幾次的癌症,及早處理是延長病人存活期的關鍵。不可不慎 口腔癌為何容易「多發」?「多發」的意思是在其他部位又多次發生癌症,因為病人的整個口腔黏膜甚至到咽喉、食道、肺部,都長期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所以病變可能發生在許多部位,只是出現症狀的時間早晚不同,只要黏膜還在,就有可能再產生癌症,因此口腔癌多次發生的機率比其他癌別高。家庭支持、後續追蹤 延長存活期2大關鍵「癌症病人5年存活率」是評估醫院治療成果的一項重要參考,反映病人開始治療後5年的生存情況。若想要完整客觀評估醫療品質,還須納入更多考量因素,例如病人的癌別和期別、治療方式、整體健康狀況、社經地位、家庭狀況、後續追蹤和支持,以及病人的生活品質。滕宣德表示,依據和信癌症登記,2015至2019年院內口腔癌病人的5年觀察存活率為73%,優於全國的數據,整體看來應歸功於病人有良好的家庭支援,加上詳細且不間斷的後續追蹤。仔細、持續的追蹤工作,能幫助口腔癌病人早期發現第2、第3、第4次的癌症,及早處理,這是延長病人存活期的關鍵。然而,如何確保病人的追蹤不間斷?這需仰賴2大條件:第1 家庭支持的力量就診間觀察,如果這位病人有家人、子女陪著來就醫,手術後有人能幫忙照顧傷口和營養,通常也能按時回來追蹤,治療後復原情況自然比較好,存活期也比較長。第2 良好的醫病關係台灣因為健保制度的關係,在全台各家醫院掛號、轉診都非常方便,當病人知道自己又再一次得到口腔癌,因而對原本的醫院和醫師失去信心,想要轉到其他醫院治療,這是人之常情,但滕宣德仍建議病人還是找一位自己信賴的醫師,持續接受治療和追蹤,讓最熟悉自己病情的醫師做診斷和治療。其他癌症治療通常集中在前半年或1年間就全部結束,但由於口腔癌容易多次發生,其實從第1次確診開始,到往後的5年甚至10年間,醫師需要幫病人一再地檢查、一再進行小手術。通常口腔癌病人治療完5年內,前面這段時間需要較頻繁的追蹤,5年後仍應該1年追蹤1到2次。滕宣德表示,依據觀察,院內口腔癌病人多次發生癌症的機率並沒有比較低,不過很多病人都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好,只要口腔癌病人和醫師能成為好戰友,病人的存活期就有望延長。站在患者立場 醫療團隊共擬治療計畫頭頸癌依據原發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滕宣德指出,頭頸癌病人除了手術、放射,較少做化療,這是因為頭頸癌屬於鱗狀細胞癌,對化療敏感性很弱,而且對乳癌和肺癌很有效的標靶治療,對頭頸癌轉移病人的幫助也非常有限。3年多前,頭頸癌免疫治療開始納入健保給付之後,的確幫助到一部分病人,但由於免疫治療費用較高,健保給付條件很嚴苛,真正能獲得給付的病人不多,而頭頸癌病人較多是藍領階級勞工,能自行負擔費用的比例也不高。當病人面臨要不要使用免疫治療的選擇,醫療團隊會站在病人和家屬的立場,提供他們客觀的臨床數據,和他們詳細討論,再一起決定下一步的治療計畫。滕宣德表示,醫師對病人溝通的口氣和方式,會深深影響病人接下來要做的決定,而且這個決定對患者個人及整個家庭會帶來巨大改變,所以醫師應了解自己每天的工作不是處理一個人的「病」而已,而是好好對待一個生病的「人」。 原文出處:口腔癌易「多發」,仔細追蹤很重要!
林百里的第一步2/三總AIoT 將升級輝達H100 小琉球義診靠AI判讀「上醫醫未病」
「這個能夠快速運算找出病因模型的推手,是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他時任三軍總醫院院長時、2019年成立『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IoT)發展中心』,他同時是一位心臟外科名醫,更構思5G智慧醫院的大願景,與林百里兩人一拍即合,促成心電圖AI判讀平台合作。」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AIoT中心裡有搭載輝達A100高階運算主機,將再進一步升級為最新的H100。「用X光、核磁共振等照胸、肺、眼底等,只要有影像、數據都能夠訓練出AI判讀模型。」三總AIoT中心技術長林嶔表示,目前國內致力心電圖AI判讀技術的,除了國防醫院及三軍總醫院,還有中國醫藥大學、長庚等,三組隊伍中又以前者跑在前頭,搶先訓練出可分辨高達50種心臟病的AI模型。「演算法優勢只能領先2、3年,有了臨床案例能累積真正實力。」林嶔解釋。三總在心臟外科的研究與醫療能量頗負盛名,在2010年升級心電圖儀器、建立資料庫,目前已累計超過150萬張心電圖、是全球第二大的資料量、僅次於美國醫學中心MayoClinic,這也是林百里看重之處。「心電圖AI判讀平台使用到現在,第一線醫護人員反應都很不錯。」在AI幫助下可判斷出有沒有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等50種心臟疾病,回傳讓醫師確定病因後立即進行施救,讓心臟損害程度盡量縮小、後續康復可能性提升。「在處理急診病患能減少10分鐘的等待,就等於是進一步增加10分鐘黃金搶救時間。」2022年一位突然心臟痛的澎湖民眾,讀取心電圖後傳到台北三總機房由AI協助判讀為急性心肌梗塞,聯絡快艇後送三總澎湖分院,成功打通阻塞血管並放置血管內支架。廣達電腦與各醫療院所合作,如為台大雲林分院合作建置軟體「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針對「高危出院監測」設計,可遠端監測重症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生活品質等,減少住院時間並降低再返院率。(圖/台大雲林分院提供)心電圖AI判讀平台更可以做到早期就篩檢、提前預防,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表示,「今年5月起和廣達合作在小琉球義診,給620位在地民眾使用,居然篩出幾個無症狀的病人,他們到大醫院檢查後得到很好治療,以往都是哪一天心律不整、中風就算了。已能達到真正的「上醫醫未病」(醫治還沒有生的病)。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進一步提到,AI智慧與醫療順利結合,才能夠讓醫學不只停留在研究、能夠順利落地臨床應用,「ICT與醫療與醫學教育結合,病人未來能更快速獲得精準醫療服務。尤其國軍在高壓場域、經常面臨突如其來的任務,有AI幫助部隊訓練,甚至加入氣候變化等考量,學生也能提早進入研究智慧醫療。」AI出現掀起人被取代的論戰,在高貴的醫界亦無法避免。洪乙仁表示,AI判讀後仍由醫師做最後決定,「AI是人訓練出來的,可以幫助人醫做更好地發揮」,他提到自己一個內向同學因腦部腫瘤的醫療糾紛,結束生命的悲傷故事,珍貴的醫療人才因此消逝,未來有AI輔助、給予第一線醫護更充分訊息,可以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還有更融洽的醫病關係。三總AIoT中心執行長方文輝表示,心電圖AI判讀平台放上救護車、走出國門都是努力的方向。
35歲男腦幹衰竭昏迷 家屬捐出多器官助7人重獲新生
為感念器官捐贈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衛福部訂定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台灣北區第六家器官勸募網絡(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北醫大體系之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並於院內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幫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器官捐贈同意 註記於健保卡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多重器官捐贈 助多位家庭重生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七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病患要求「搓下面」 北榮護理師遭性騷:家屬還幫買潤滑液
近日國內#Metoo風氣盛行,就連醫院護理師都出面控訴遭病患性騷擾。網路論壇Dcard昨日爆料,一名任職於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疑遭住院病患性騷,控訴醫院摸頭、壓消息。對此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院方絕對力挺員工的工作安全與尊嚴,此案已通報至輔導會,如該名員工決定提告,院方也會給予協助。昨日有網友在Dcard上以「台北榮X是性騷擾幫兇嗎?」為題,指出一名護理師在今年4月時因照顧一名榮民阿伯遭性騷,在照顧的時候阿伯與家屬會時不時摸一下女護理師的手、屁股等部位,要請護理師幫忙也都是直接摸,且幾乎同病房的每個女護理師都被摸過,令護理師大表不滿。該名護理師還透露,只要向阿伯與家屬反應動作讓人不舒服,家屬就會暴跳如雷,說護理師不尊重病人,對待病人不客氣,還揚言要寫投訴向護理師究責。不久前阿伯還向護理師反應陰莖痛,想要護理師幫忙摸一摸,沒想到家屬竟幫腔要自費買潤滑液請護理師幫忙搓揉陰莖,令該名護理師感到相當噁心。然而護理師卻指出,此事向上通報給護理督導長後卻只得到「人家年紀大」,可能意識不清,要同仁體諒一下,令該名護理師大感不滿因此爆料。根據了解,該名遭控訴性騷的榮民阿伯年逾95歲,北榮在昨晚接獲同仁通報後對此表達高度重視,目前已啟動專案調查,並通報輔導會及訪查病房護理同仁,盼能盡早釐清真相。北榮院長陳威明為此也向員工發出公開信喊話,並指出如有員工遭遇性騷擾請不要害怕,應勇敢舉報,院方會和員工站在一起,維護同仁工作上的安全與尊嚴,如該名護理師願站出來提告,院方也會予以協助。陳威明的公開信內容如下:昨天晚上醫院接到同仁通報有人於Dcard代本院護理師發文投訴的事情,院方高度重視這件事,經查病人是年逾95歲的高齡榮民,今天一早院方已啟動專案,並通報輔導會及訪查病房護理同仁,希望盡速釐清真相。性別平等是院方極為重視的議題,對性騷擾、性霸凌是零容忍,員工及病人彼此尊重是基本素養,我們同仁照顧病人非常的辛苦,視病猶親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但病患及家屬也要對我們的工作人員給予尊重。縱使病人是高齡長者,只要他們的言語或是肢體動作讓你造成不舒服,覺得受到侵犯,請同仁不必過度的隱忍,勇敢舉報,院方也會和你們站在一起,維護同仁工作上的安全和尊嚴!另外,就如同威明在第18封信告訴大家的:「近期在院長信箱的信件,看到感謝信愈來愈多,但也在抱怨信件中看到一些誤會、謾罵或甚至不明理的投訴 ,心中非常不捨與難過,在此呼籲,醫療團隊榮辱與共,如果的確是我們的錯,我們當然虛心接受並立即改正,而當團隊成員被誤解或無理責難時,同仁尤其是主治醫師或護理長應該要站出來協助化解誤會紛爭,保護我們的同僚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對待,大家一條心,才能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及正向的職場氛圍 ,讓更多優 秀的同仁在團隊長期留任、一同打拼 。」家人生病,家屬的心情焦慮是必然,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病人和家屬是良善和明理的,但是如果遇到咆哮、辱罵、騷擾、不講理的欺凌,請同仁勇敢站出來,院方會保護你們、為你們伸張正義!附註:醫療法第 24 條醫療機構應保持環境整潔、秩序安寧,不得妨礙公共衛生及安全。為保障就醫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醫療機構應採必要措施,以確保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時之安全。違反第二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排除或制止之;如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通報機制,定期公告醫療機構受有第二項情事之內容及最終結果。★《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35歲男聚會突爆腦出血 遺愛「助7家庭重生」
35歲的彭先生與朋友聚會時,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本次器官捐贈手術共動員一般外科、神經外科、手術室、麻醉科及加護病房等數十名醫護人員,在雙和醫院、長庚醫院、亞東醫院及高雄榮總等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李伯璋教授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雙和醫院在2022年共登記440筆簽署書,而目前全國等候器官移植之病人仍有10,869位,民眾如對器官捐贈有意願,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歡迎與雙和醫院社工室連繫。
35歲男與朋友聚會突倒地!送醫搶救仍陷重度昏迷 父母忍痛器捐助7家庭重生
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日前在院內大廳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迄今雙和醫院實際完成器官捐贈也近百例,影響不計其數。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說,早期的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隨著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同時萌芽。日前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夜間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院方器捐小組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得以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此次捐贈手術,在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並不容易。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外,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相當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前健保署長李伯璋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以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