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照護人員
」 探病 指揮中心新冠、流感疫苗十月開打 疾管署籲民眾儘速預約接種
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今年度新冠、流感疫苗將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開打後儘速預約接種,2種疫苗同時接種,獲得雙重保護。疾管署說明,為配合今年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時開打,特別於宣導主視覺中呈顯雙重保護的意象,代表2種疫苗的防護罩保護著接種民眾,抵擋新冠、流感病毒侵襲;而搭配「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也讓民眾易於記憶,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一次完成2種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免於新冠、流感威脅,健康、安心過秋冬。另外,因應今年有3,843家新冠、流感疫苗合約院所,為避免民眾選擇接種院所時混淆,疾管署亦製作4款布條提供地方衛生局及疫苗合約院所使用,除用於宣導新冠、流感疫苗開打的「橘色款」外,還有針對不同合約院所製作3款布條,2,914家提供新冠及流感疫苗院所為「藍色款」、882家僅提供流感疫苗院所為「紫色款」、47家僅提供新冠疫苗院所為「綠色款」,各院所可將布條刊掛門口,方便民眾一眼辨識。疾管署補充,除合約院所可接種外,為讓民眾接種疫苗更便利,疾管署持續與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今年亦於全聯福利中心門市設立接種站,同時再增加大潤發賣場,並同樣提供前100位接種民眾健康禮(礦泉水及季節水果1份,依現場提供為準),全臺共有約74家全聯/2家大潤發設站點,供民眾有更多接種選擇,詳細接種資訊可參考各門市公告。對於今年雙疫苗一起接種,有民眾擔心:「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副作用會不會太強烈?」,疾管署說明,根據以色列團隊針對醫學中心醫療照護人員在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生局部和全身症狀的比例,同時打兩種疫苗跟只打新冠疫苗相似」。分析顯示,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的身體反應相似,都有約一半出現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狀(兩組發生率分別為52.1%和49.4%),也都有約四分之一出現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兩組發生率分別為27.4%和27.6%),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該以色列研究也發現兩組的新冠抗體力價相似,顯示同時打兩種疫苗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疾管署呼籲,按時接種疫苗為預防新冠肺炎及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請符合資格民眾於開打時踴躍前往接種,且同時施打「左流右新」,一次輕鬆獲得兩種保護力,既不會增加身體負擔、也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9月新制一次看 醫院探病快篩替代PCR、高中以下防疫新制
9月許多新制上路,《CTWANT》為大家整理探病可用快篩替代PCR、蘇花改開放重機通行、高中以下從12日起實施停課新制等9項新制,讓民眾一次掌握。醫院探病快篩替代PCR自本年9月1日起由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等方式,調整為家用快篩;住院病人及陪病者除入院篩檢外,增加定期每週執行2次篩檢措施。考量疫情及醫療量能,為使醫療照護相關篩檢措施之調整予以適當緩衝時間以順利推行,自本年9月1日起調整「住院病人」、「陪(探)病者」及「長照機構住民/矯正機關收容人出院篩檢」,以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方式併行;醫療照護人員到職及定期篩檢,維持以家用快篩方式進行。居檢3+4放寬 自主防疫調整為1人1室指揮中心表示,為持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及兼顧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自9月1日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後4天自主防疫檢疫處所調整為「1人1室」65歲以上長者 可拿5劑免費快篩自年9月1日起,民眾可持65歲以上長者健保卡,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以提供長者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保障長者健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 排除新冠、猴痘9月1日起新版「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附約示範條款」、「旅遊不便險參考條款」,把法定傳染病排除在外,所以出國確診或感染猴痘等都不再理賠。高中以下12日起校園防疫新制確診或快篩陽性:7天居家照護,期滿無症狀可入校上課。確診者的同班同學和老師,學校提供一劑快篩試劑,快篩陰性可上課,不須停課。船東責任險新制上路為維護我國海域港口環境安全及秩序,交通部航港局自9月1日上午9時起實施強化船舶P&I(船東責任保險)審查新制,將P&I保險人依國際信評等級分類,針對風險較高之P&I保單加強審查,落實船舶保險之有效性,期能提升進出我國港口船舶素質。蘇花改開放大型重機通行蘇花改自9月1日起,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駕駛須與前車保持50公尺安全距離,遇塞車或事故須報保持20公尺車距。至於白牌普通重型機車何時能上蘇花改,待交通部評估。澎湖縣收費停車格 前30分鐘免費澎湖縣長賴峰偉日前宣布,澎湖縣9月1日起收費停車格,前30分鐘免費。估此措施一年有12萬人受惠。新北、苗栗擴大科技執法新北市板橋文化路與民生路口,車禍發生率為新北第一,9月1日起,警方將在路口啟用科技執法。苗栗縣警察局也在頭份市5處,苗栗市2處,竹南、公館、苑裡各1處實施科技執法,取締違規車輛。
醫院因應新冠醫療應變措施調整 解隔病患得免除篩檢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鑒於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嚴峻,為兼顧防疫量能與有效風險控管,並配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修訂,指揮中心調整「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之已解除隔離確定病例得免除篩檢條件,並已於6月6日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實施日期依各醫院公告辦理。調整內容說明如下:一、由「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修正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者,得免除篩檢」。二、醫院得衡酌社區傳播風險,依上開原則執行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急診留觀24小時以上之病人及其陪病者、醫療照護人員、採檢人員等篩檢措施,若本身為確診者已解隔,且符合「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相關之入院篩檢及定期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各項醫療應變策略將持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相關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已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專區/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項下,供各界下載運用。另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
國內首份追加劑研究出爐 莫德納最強!全劑量抗體增47.7倍
國內COVID-19疫苗第三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究竟追加劑的效果如何呢?林口長庚醫院今(17)日發表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總計招募340位受試者,發現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而施打後的副作用,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也是這項試驗計畫主持人的邱政洵表示,希望這項結果有助於台灣進一步推動COVID-19疫苗的施打,並且建議民眾在接種完前兩劑疫苗後,都應在間隔3-6個月接受第三劑追加接種,以提升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邱政洵副院長指出,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12月起,執行醫療照護人員施打兩劑腺病毒載體AZ疫苗(AZ+AZ)後,以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做第三劑追加接種之臨床試驗,進行受試者施打完第三劑一個月後免疫生成性分析與不良反應。此研究共招募340位已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為受試者,隨機分派接受莫德納(Moderna)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輝瑞(BNT)或高端疫苗接種為第三劑追加劑。邱政洵副院長說,分析時排除了2位不符收案條件者,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三劑後的第28天,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血中之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而上升倍數分別是:莫德納全量47.7倍、莫德納半量39.8倍、BNT 32.2倍、高端12.7倍。針對現今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研究也顯示施打第三劑之後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可以更有效對抗Omicron。而和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四組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量4.2倍、莫德納半量3.9倍、BNT 3.1倍、高端3.3倍。至於接種完第三劑的疫苗副作用,則是以莫德納副作用比例最高(局部疼痛約97~100%、發燒約15.3~29.5%),高端疫苗施打後的副作用比例最低(局部疼痛76.5%、發燒4.8%)。邱政洵副院長表示,由實驗結果可看出,針對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是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以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是在不同疫苗追加劑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
照護確診病人又被列居隔致人力短缺 指揮中心調整可提前召回工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由於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屬防疫必要人力,為因應醫療照護機構之工作人員因密切接觸COVID-19確診病人,而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致機構人力短缺無法維持重要業務,指揮中心調整「因應COVID-19疫情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倘醫療照護機構於啟動人力備援計畫後,人力仍然不足,且無法將病人或機構服務對象轉介至其他機構時,得經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同意後,提前召回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返回工作。相關調整說明如下:一、適用對象:醫療機構和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惟高傳播風險之密切接觸者(如家戶內接觸者、未穿戴適當防護裝備執行插管或支氣管鏡等高風險醫療行為等形式之暴露等)、非屬必要性之工作人員及免疫不全等工作人員不適用。二、醫療照護機構提前返回工作建議:(一)已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之無症狀密切接觸者:於1次核酸檢驗結果為陰性後,可返回工作,並於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第3、7、10日各再進行一次核酸檢驗,其後比照居家隔離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相關採檢規定。(二)未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之無症狀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7日。居家隔離期滿時,於1次病毒核酸檢驗結果為陰性後,可返回工作,並於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第10日再進行一次核酸檢驗,其後比照居家隔離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相關採檢規定。(三)除前揭規定外,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網區指揮官同意者,得視疫情需要調整返回工作建議。指揮中心呼籲,請醫療機構和長照機構訂有人力備援計畫,評估人力需求及適當配置,落實感染管制措施,以因應可能遭遇之人力困境,共同嚴守醫療防線。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確保醫療量能充足以因應疫情。
全國醫院即起除例外禁止探病 醫護、住院相關人員篩檢、接種規定調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4日)表示,因應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確保醫療機構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自即日起調整以下醫療應變作為:一、探病管制:全國醫院除例外情形,禁止探病。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住院病人入院篩檢:全國醫院之新住院病人,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全國醫院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前3日內篩檢;緊急住院病人陪病者,於入院前篩檢;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週定期自費篩檢,且自111年2月1日起,入院改為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前述篩檢。四、醫療照護人員管理: (一)專責病房及採檢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二)急診、加護病房等高風險單位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三)其餘單位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指揮中心籲請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並鼓勵醫院工作人員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另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指揮中心呼籲收治於醫院隔離病房之疑似或確診病人,應原則由醫院供餐,避免於食品外送平臺訂餐,導致人員頻繁進出之不必要傳播風險,以共同圍堵疫情。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
本土確診病例激增!指揮中心即日起調整醫院陪(探)病管制、長照機構訪客等應變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因應桃園國際機場群聚感染SARS-CoV-2病毒Omicron變異株並引發社區感染事件,為防範COVID-19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內傳播風險,即日起調整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應變措施,重點說明如下: 一、訪客管理: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可探視者,應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新進住民管理:新進住民不論是否已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 (一)均須出具入住機構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依機構人員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14天以上比率,採取對應之管制措施: 1.如為工作人員達90%以上且住民達80%以上之機構,自入住機構次日起14天內避免參加團體活動; 2.如為工作人員未達90%或住民未達80%之機構,則自入住次日起隔離14天,或自入住次日起隔離7天,於第7天進行自費篩檢,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但仍須避免參加團體活動,之後於第14天再進行1次自費篩檢。 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務必落實執行「第2級疫情警戒期間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強化管制措施」及指揮中心公布之COVID-19相關措施指引,並鼓勵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12週後之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接種1劑追加劑疫苗,以提升個人及群體免疫力,確保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安全。為因應國內發生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病例,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確保醫療機構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自即日起調整以下醫療應變作為,說明如下:一、探病管制: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禁止探病。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住院病人及陪病者入院篩檢: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或入住前14天內居住於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及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亦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四、醫療照護人員管理:專責病房之醫療照護人員應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桃園市之醫院所有單位(除專責病房) 醫療照護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每週定期進行公費篩檢。指揮中心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提高警覺,加強通報採檢,並鼓勵可接種追加劑疫苗之醫院工作人員儘速接種追加劑疫苗,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確保醫療量能充足以因應疫情。
第3劑怎麼打? 9類人優先!國外「接種方程式」曝光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考慮明年1月底開打第3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之前曾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第3劑應與第2劑間隔至少6至8個月。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初步統計,明年1月底前,約有26.3萬人打完第2劑後間隔6個月以上,分別是AZ疫苗約16.8萬人,莫德納疫苗約9.5萬人,多數為第一到第三類對象。莊人祥說,11月底會召開ACIP專家會議,討論第2劑和第3劑該間隔多久、高風險族群先打或者全部打完第2劑的人都打,各國作法不同,將把各國施行狀況和文獻報告給ACIP,由專家提出建議。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受訪時表示,第3劑至少要與第2劑間隔6個月以上,建議先從機組員、機場工作人員、防疫人員、醫療照護人員、65或7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重大傷病、癌症或移植病人等免疫力低下者先接種第3劑。邱政洵表示,第2劑打完間隔6個月以上,抗體就會下降,所以優先接種高風險族群、免疫力較差的民眾。至於混打者,邱政洵認為還是需要接種第3劑來加強抗體。邱政洵說,國外目前是採行3劑都打BNT疫苗,或者3劑都是莫德納疫苗,不過第3劑莫德納有調整劑量,如果前2劑打AZ疫苗,第3劑可以繼續打AZ或混打mRNA疫苗,國外已經有研究,國內也正在做研究。我國明年採購最多的是莫德納疫苗,這就看屆時疫苗到貨數量再來決定。邱政洵表示,美國正朝此方向實行,甚至年輕族群也打第3劑,但除非國家人口少,才能在短時間內替全國打完第3劑,否則國家人口多,就得以逐步到位的方式讓全國打完第3劑。
避免群聚染疫!3/1起居家隔離 也要一人一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考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為提升我國社區防疫安全並確保國人健康,自3月1日起,實施確定病例接觸者之居家(個別)隔離措施,須採「1人1戶」。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1人1戶」是指於隔離期間,除經專案核准,同戶內不可有非隔離者;若家戶內有非隔離者,須至防疫旅宿或由地方政府協調至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並由地方政府安排前往隔離地點之交通方式。家戶中所有同住者若皆為隔離者,且與確定病例之最後接觸日皆相同,則可於同一戶家中之獨立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以「1人1室」方式進行隔離。指揮中心表示,考量未成年者、65歲以上長者、身心障礙/失能者、重大傷病者等具共同照顧需求,彈性准予非隔離者在隔離地點同住,不受1人1室限制;但基於風險管理考量,照顧者以1名為限,並須為固定人員,且應比照隔離者,開立隔離通知書,同時進行隔離、設定電子圍籬系統、期滿自主健康管理及遵守相關規定與注意事項。民眾於隔離期間若有醫療照護需求,應先主動與衛生局聯繫,禁止自行前往就醫,衛生局同意居家隔離者外出就醫後,須先行聯繫醫療院所,醫療院所於接獲衛生局通知時,應事先了解居家隔離者之病況、主訴、TOCC及是否進行SARS-CoV-2採檢等,預先妥為規劃就診動線、分流措施、安排就診時間及相關醫療照護人員等感染管制措施,並請衛生局依約定時間及地點安排或指定病人交通接送,以準時到達醫療院所。
零接觸感應生理系統商轉夯 亞迪掌握MIT全技術將增資興櫃
創立9年的亞迪電子,開發大健康生理感測核心硬體等系列商品,建立「智慧化照護解決方案」服務事業,在疫情時代備受產業重視,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周育良決定擴大布建醫療院所照護系統建置範圍,正辦理現金增資並與券商簽約籌設興櫃上市等財務規劃,進而加速營收引擎能量與拓展日本市場等。其中,在2020疫情緊張初期,亞迪電子的溫度熱顯像儀,由於是MIT台灣團隊自主研發產品,得以在全球大停工期間維持批量產能,全力配合外交部輸出支援海外友邦、贊助中職31年球季,收到總統蔡英文簽名、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吳志揚的感謝致意。 亞迪電子團隊於疫情期間加入援助海外活動,總統蔡英文簽名致意。(圖/李蕙璇攝) 馬來西亞華僑周育良19歲即來台就讀輔仁大學商學院資訊管理系,畢業後與台灣籍妻子結婚,再赴英國取得MBA企業管理碩士後,返回台灣就業與創辦今天的亞迪電子。「輔大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是統聯客運,參與電腦導入收票系統建置…位置在公司附近」,周育良於新北市三重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提到與台灣淵源。亞迪電子於2011年5月由周育良獨資創辦,專攻熱成像雙鏡頭模組、熱像溫度檢測及人工智慧數據分析、行車安全分析主機與系統平台軟體、智能熱像眼鏡、智慧商店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並進而商業應用於大健康生理感測核心硬體等系列商品,建立「智慧化照護解決方案」服務事業,其中「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與「溫度熱顯像儀」、「人臉辨識+溫度篩檢HeatScanner」更是於疫情時代大顯身手,成為亮點。周育良與研發團隊並當場示範該套系統,已用於長照、安養機構、新光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及多家醫院等的負壓式病房的實際醫療照護運用場景。「感測器安裝於天花板,於需要照護及治療的患者正上方,監測的電腦螢幕上即可全天候都顯示其體溫、呼吸、心跳的狀況。當異常時,也會給予警示,讓醫療照護團隊都能掌握到生理狀況,民眾也可以好好休息。」周育良如此說明。「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感測器位於示範民眾的正上方天花板處。(圖/李蕙璇攝) 電腦螢幕則是顯示生理現況。(圖/李蕙璇攝)醫療照護人員透過體溫、呼吸、心跳的監測數據,可儘速察覺患者生理異常狀況。(圖/李蕙璇攝) 周育良進一步說,「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系統的硬體架構,即是透過亞迪電子研發的「熱影像與生理雷達雙感測,即時擷取生命徵象數據」功能,就是根據長照、護理中心等需要做的「每日發燒監測、心肺功能減弱症狀提醒、心衰竭的早期預警」等,透過該系統達到初階段的零接觸「遠端控制、夜間監測、即時反饋、數據採集」的醫療照護效果。周育良表示,亞迪主要有兩個關鍵感測器技術,其中一個是熱影像感測模組,可以立刻偵測出體表溫度,另一感測技術是生理雷達,源自於長期合作夥伴昇雷公司,昇雷公司技轉自中山大學教授洪子聖團隊加以優化後,可以偵測心跳和呼吸,從軟體到製造都是MIT,「相較於台灣其他業者多是從國外進口關鍵模組,亞迪的技術都在自己手上。」此外,「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也早應用於日本畜牧業、台灣養豬繁殖業護理雲系統、半導體業等。譬如,透過紅外線熱成像監測豬隻特定部位,掌握母豬在配種、待產、分娩與哺育等各階段的體徵以及仔豬的育成照護,主宰了牧場的關鍵經濟動能。熱成像雙鏡頭模組、熱像溫度檢測、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與人臉辨識+溫度篩檢HeatScanner。(圖/李蕙璇攝) 周育良還提到核心產品之一的「人臉辨識+溫度篩檢HeatScanner」,將可大量應用於2021年東京奧運的基本檢疫需求。亞迪電子2019年營收2.4億元,2020年雖受到疫情衝擊,無法親赴海外拓展畜牧產業等服務應用,卻因此更加速「零接觸生理感測產品Hexagram」大健康生理感測系統,協助相關業者提升照護品質與解決人力負擔問題。亞迪電子資本額2.9億元,今年(2021年)1月已展開增資,資金用途為海內外與日本市場的業務行銷拓展、前瞻技術研發等計畫,也預計在2021年辦理公開發行,朝登錄興櫃並申請上市櫃之目標邁步前行。
12月多項新制上路 秋冬專案、旅遊補助、交通新制重點一次看
天氣逐漸轉涼,為了加強控管新冠肺炎疫情,12月起政府將施行秋冬防疫專案,以確保邊境及社區安全;此外,為振興國內觀光,北市觀傳局祭出補助優惠,交通部也推出「春節疏運孝親專案」,民眾可好好把握。為防堵新冠肺炎病毒失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月起將實施3項措施至2021年2月28日。1.邊境檢疫不論國籍,入境我國機場或經我國轉機的旅客,須出示3日內的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社區防疫自2020年12月1日起,凡出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場所者皆須強制配戴口罩,未佩戴且勸導不聽者,將開罰3000 元以上、15000 元以下罰鍰。(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醫療應變指揮中心為有效防疫,研擬加強通報採檢、訂定獎勵指標,以期落實法定傳染病之通報義務,包括「加強門診與急診社區感染肺炎病人篩檢」、「加強住院病人篩檢」及「強化醫療照護人員健康監測」等。(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另外,12月起將有3項交通新制上路,根據新式「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接送7歲以下兒童臨時停車將不再受3分鐘限制;為了減少交通違規者遭連續開罰,舉發期限將自3個月縮短為2個月;此外,增訂汽車裝載貨物脫落、掉落及危險物品罰責,最高罰款調整至18000元。為了提振國內觀光,北市觀傳局推出優惠,不限台北市民補助自由行旅客與團客各10萬名到北市旅遊,自由行旅客每房每晚可獲1000元補貼,團體旅遊則補助每人1000元。另外,交通部觀光局也推出「春節疏運孝親專案」,自2021年2月8日至13日,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6縣市、55歲以上國民,購買套裝產品,每房每晚最高可折抵6000元。而為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行政院將於12月4日起定案《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明文規定雇主不得對求職或受僱的中、高齡者有直接或間接差別待遇,違者將開罰 30 至 150 萬元罰鍰。
台北動物之家超收大爆滿 照顧員1人要顧45隻浪浪
流浪動物「零安樂死」政策從2017年上路至今,各地收容所「爆籠」情況層出不窮,北市動物之家犬貓可負荷量為610隻,目前卻已收容1004隻流浪犬與貓,超收將近400隻,平均每位照顧員要照顧45隻犬貓,而流浪動物認養率更是年年創新低。據統計,台北市動物之家目前收容662隻流浪犬、342隻流浪貓,總計共1004隻,而2017年至去年的認養數分別為,2817隻、2759隻、2430隻,尤其在2019的認養率創下新低,而7歲以上的銀齡犬貓更是乏人問津。議員潘懷宗指出,北市動物之家自稱是流浪犬貓的幸福轉運站,但卻有部分犬貓只能在此終老,不僅動物之家有超載危機,也使得管理人員負擔過重,目前動物之家醫療照護人員共計22名,等於平均1人竟要照顧45.7隻流浪犬貓。潘懷宗表示,為推廣流浪動物認養率,北市實施TAS浪愛滿屋計畫,經由商店、動保協會與志工協助動保處舉辦活動,推廣愛心認養,還有養犬貓投保寵物保險,只要認養符合要保資格的流浪犬貓,就送一年免費寵物保險,但成效皆不佳。潘懷宗認為,動物之家應加強多元領養管道,可跟市區寵物店合作增設領養,此外,也可透過輔導民間收容場,提供實質協助,改善收容環境,有效紓解流浪動物爆量。對此,動保處處長宋念潔表示,推出了免費寵物保險後,卻發現叫好不叫座,僅浪愛滿屋是成效較好的計畫,後期拓展與更多店家合作,允諾加強多元領養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