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
」 醫療 衛福部 健保 邱泰源 偏鄉喘禍要人命!台灣200萬人患氣喘 5成病況差1成恐命危
台灣換季氣溫變化大,每到季節轉換之際、常讓人有胸悶、喘吁吁的感覺,這竟可能是氣喘前兆!據統計,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成左右,其中5成控制不佳、1成恐會危及性病。由於氣喘屬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終身與疾病共伴以外、更隨時可能面臨突發性惡化的危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嚴重型氣喘患者雖約僅占氣喘人口的3-10%,但疾病引發的住院與死亡風險更高,使治療成本約佔氣喘總醫療成本的60%,顯見提升嚴重型氣喘的治療效益是目前醫學界面臨的關鍵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傅彬貴醫師以過去協助病友劉小姐治療的經驗分享。劉小姐因飼養寵物,導致嚴重型氣喘發作,肺功能一度下降至僅剩40%。使她在家中僅爬到二樓都氣喘吁吁,也無法繼續自己最喜歡的教學工作,而放棄一手打造的事業、提早退休。研究顯示,嚴重型氣喘患者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不僅可有效降低67-77%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更降低患者85%因急性惡化而住院風險,顯示新型藥物有效協助患者穩定疾病、降低症狀發作,提供廣泛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患者更全面、精準的治療選擇。嚴重型氣喘患者若無穩定管理疾病,不僅可能引發呼吸急促,嚴重更可能引發昏迷、意識混亂、胸腔靜息等狀態,此時即須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劉小姐便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因呼吸道阻塞,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和血壓升高,情況危急下最終由家人緊急送醫治療。傅彬貴醫師分享,劉小姐的病情經過轉換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獲得了穩定的控制。過去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的喘鳴、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了顯著改善,肺功能也迅速提升至70%。目前已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甚至能進行中強度的運動。最重要的是,目前也不再需要仰賴急救型藥物以及口服類固醇等輔助治療,幫助劉小姐重拾生活步調、回歸職場。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說明,氣喘治療發展是我國重要的醫療投資,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更是首要關注目標,新型生物製劑近日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相信將可使醫療資源運用效益更大化,讓患者未來可積極與醫護團隊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氣喘為全球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盛行率約為10%-12%、意即我國竟有高達200萬人深受氣喘所苦!陳育民理事長說明:「氣喘無法完全治癒,加上受患者個人習慣,以及環境中的氣候變化與製造、能源、化工業汙染源等影響,都可能誘發氣喘發病與進一步惡化,因此建立患者長期控制與追蹤疾病的正確觀念,是影響氣喘治療成效的最大關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主委林鴻銓醫師表示:「近年新型生物製劑加入,有別以往的生物製劑作用機制,是由上游阻斷訊息傳導、不須特定生物標記,並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嚴重氣喘患者。患者無須累積口服類固醇的健保給付條件及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更可大幅提升治療效益。」石崇良署長指出,於今年6月將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完備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也提供患者更可近的治療選擇,未來也期許有需要的患者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
阿姨長期一周掛「2中醫」看病4天 她嘆:健保濫用真的無解
台灣的健保制度堪稱世界第一,然而在實際運作中卻衍生出部分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的現象。日前一名在醫院擔任掛號行政的網友就分享工作經歷表示,一名阿姨頻繁掛號、反覆要求特定醫生看診的行為,讓她忍不住直呼「快被氣到中風」。該名網友在Dcard以「健保濫用真的無解」為題發文表示,近日正值醫院掛號高峰期,她發現一名熟面孔的阿姨先在1號櫃檯掛號,預約了明年一月至三月的中醫門診。隨後她又抽號前往3號櫃檯,要求另一名行政人員幫忙加掛其他時段的門診。原PO說明,由於2024年醫院的中醫門診即將面臨醫生離職潮,醫生排班與診間調整仍在討論中,原PO只能建議阿姨等到新門診表出爐後再掛號。然而這位阿姨不滿意答覆,隔天便以電話方式再次要求掛號,並且不斷要求要掛下午的門診,就算原PO解釋醫生僅有早診時,她堅持掛下午診,導致雙方溝通陷入膠著,「到後面我真的要爆炸罵人,就跟他說現場有民眾在等,請他決定好再到現場來…」。原PO透露,這位阿姨每周掛號四次中醫門診,分別選擇不同醫生輪流看診,「一二一個醫生,四五一個醫生」,且一旦不如其意,她便會以客訴威脅,甚至找朋友一起幫忙客訴,「阿姨是會不爽就客訴我們櫃台,之前有姊姊被關心過,所以同事們才會叫我注意」。此外,原PO提到,自己認為在醫院工作是一個看盡人生百態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體諒我們,有時候不是我們態度不好,是因為當下可能同時間在忙其他業務」,原PO也表示,「然後醫院行政不是只有護理師才能做,希望這個阿姨之後不要是我遇到,我怕我會氣到中風」。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醫院診所就是老人茶餘飯後的集散地啊,吃飽閒閒沒事只好到診所喇低賽,看病只是順便,每次去診所直接被老人塞爆,每個一進門都熟門熟路的跟病友打招呼直接聊起來,掛號費真的太便宜了」、「我常常點開病人病歷都跳出,『此病人今年度已就醫190次,請宣導正確就醫觀念。』掛號費100甚至有老人全免根本就無解啊,每天逛醫院又沒多少成本」、「很多人都當菜市場在逛,進診間自己點藥」。
苗真拍戲情緒低迷演技大爆發 想起兒子燙傷經歷至今仍心痛
八點檔台劇《願望》劇情母愛大爆發,苗真在劇中為了兒子陳謙文瀕臨腦死昏迷傷透了心,命危之際苗真使出全力才把兒子陳謙文從鬼門關救回來,充滿情緒及戲劇張力的劇情也讓觀眾在電視機前和苗真一同落淚,苗真也分享當天拍完這場爆發戲,整個人都癱掉。有網友大讚苗真演技大爆發:「不論口條、情緒都太強,看到苗真哭我也跟哭!」也有網友笑說急診室很需要阿曼達(苗真 飾)這個角色,更稱她為「雷神曼達」。日前苗真在三立台劇臉書和廖苡喬兩位最強媽媽合體直播,網友問到苗真是如何準備兒子命危當下崩潰的情緒?她分享靠的就是「入戲」,雖然其實是演戲,但演著演著就會放情緒,她也表示演親情戲要一直把自己想像成是自己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要一直放在那個情緒裡面,「我拿到劇本只看了一遍,其他想等現場再看,因為劇本就會讓我很難過」,苗真也坦言拍攝當天從她起床開始就把自己放在這個情緒裡,廖苡喬在直播時也表示:「一定自己有這樣類似經歷才會演的這麼讓人感動。」苗真表示最近與陳謙文母子對戲其實心情很低迷,而私下身為母親的她在拍攝急救陳謙文那場戲時情緒完全大崩潰,而她真情的演出這些情緒來源於她對孩子的愛與牽掛,「對我來說非常有共鳴,因為這樣的情感讓我回憶起自己的親身經歷。」她聊起國一的兒子在他11個月大的時候,因為當時工作繁忙,苗真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沒想到意外發生了,那天,她爸爸在家裡泡茶,用了熱水桶,或許他以為孩子不會注意到,便用椅子擋住,但她的兒子非常聰明,趁外公離開去洗手間時,把椅子移開,拉倒了整桶熱水。網友大讚苗真演技大爆發。(圖/三立提供)那時正值冬天,兒子穿著棉褲,整桶熱水從他的大腿到腳趾全部燙傷。當媽媽打電話告訴苗真這件事時,她馬上趕回去,並立刻帶著孩子送到醫院急救。醫生告訴他們因為燙傷程度非常嚴重,棉褲的材質還黏在皮膚上,需要進行處理,讓她當時感到非常無助。回想起那段經歷還是很心痛,苗真的父母因為愧疚哭得很傷心,但她只告訴自己不能哭,因為怕自己情緒崩潰會讓他們更加自責。苗真記得當時從事發到送醫都沒有哭,直到出醫院,她立刻跪在門口大哭,「完全不在乎旁邊有誰,就是直接跪下,求老天幫幫忙。」之後,他們為孩子四處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找了多間醫院,最終才找到適合的醫療資源。如今,苗真兒子已經13歲了,至今看到兒子的燙傷疤痕,都是她心裡的痛,但也讓她更加珍惜與孩子的每一天。
病因不明!神秘疾病「X」肆虐剛果 416人莫名染疫「至少143人死亡」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RC)近日爆發一種被稱為「X疾病」(Disease X)的神秘傳染病,目前已導致當地至少416人染疫。X疾病主要發生在剛果西南部的夸恩戈省(Kwango Province)的潘濟地區(Panzi),從10月24日出現首例病例至今,至少造成143人死亡,其中40%為5歲以下的兒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X疾病」的症狀主要有發燒、頭痛、咳嗽和呼吸困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感染者的致死率高達7.6%。由於該地區貧困、戰亂不斷,許多兒童因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剛果的國家公共衛生研究院(INSP)院長姆萬巴(Dieudonné Mwamba)表示,目前已派遣緊急醫療團隊趕赴疫區,試圖控制疫情。也由於當地的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醫院缺乏基本的藥品和設備,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病患。民間社會協商框架主席盧富圖(Lucien Lufutu)坦言,多數病人只能依賴傳統療法。此外,由於通報延遲的關係,疫情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主任卡塞亞(Jean Kaseya)表示,「X疾病」的疫情爆發後,相關報告延誤5到6週,導致防控措施無法及時展開。更讓人頭疼的是,目前「X疾病」的病因尚未確定,所以當地政府僅能採取消極的限制村莊間流動、呼籲民眾戴口罩並避免接觸屍體等基礎防疫措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加緊檢測工作,初步收集的12個樣本中,有10個檢測出瘧疾陽性,但專家不排除有其他病原體共同作用所致。剛果衛生部長坎巴(Samuel-Roger Kamba)警告,這種疾病的爆發可能與當地民眾的貧血、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剛果面臨多重疫情的肆虐,其中包括猴痘(mpox)、馬爾堡病毒(Marburg)和小兒麻痺症(polio)。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剛果每週通報約200至300例猴痘確診病例,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200人。
確定了!明年健保費「不調漲」 健保會:將維持現行費率5.17%
明年健保一般保費確定不漲!全民健康保險會10日宣布,明年健保費率已確定不調漲,將維持現行費率5.17%。另針對短期開源節流措施建議,健保會預估114年投資收益率為1.52%,如能「活化運用現有資金」,將投資報酬率提高至5%,推估1年可增加52億元收入,幾乎等同112年7月調整民眾部分負擔費用所產生的財務效果。據了解,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年曾多次強調未來2年不會調漲健保費用,而健保會在今年11月20日召開的第6屆113年第10次委員會議,審議全民健康保險114年度保險費率,依據114年度總額協商結果及健保財務推估,在現行費率5.17%下,114年底的安全準備累計餘額約為2.17(付費者方案)或2.08(醫界方案)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符合健保法第78條所定保險安全準備總額,以相當於1~3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為原則之規定,審議結果建議114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指出,110至113年度健保財務預估值與實際值差距高達百億元以上,且有增加之趨勢,儘管政府公務預算每年挹注健保費用及其額度多寡難以預測,但為長期財務穩健著想,應審慎研析財務推估與實際值差異的原因,並提出改善作法,以提高未來財務推估的準確度。健保會提到,近來健保收入面討論,多集中於補充保險費收取制度,但其僅占整體保險收入10%以下,主要收入仍為一般保險費,建議著重研析,精進收繳制度,如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可行性。健保會建議,應整體盤點各項提升健保收入措施,如爭取碳費、房地合一稅與營業稅等比照菸捐,提列特定百分比作為健保補充性財源,並研議其可行性後,提出明確改革方向,同時也檢視政府應負擔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計算方式的適法性。關於中長期開源節流措施之看法與建議,健保會認為,必須正視健保財務收支失衡問題,及早規劃並提出相關改善策略,包括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化相關措施(含管理作為、審查核減等)、檢討總額公式、研議節流效益如何回饋至總額預算等。健保會強調,現行一般保險費係以薪資所得論口計費,對年輕人、多眷口家庭、以薪資為主之被保險人較為不利,致使工作年齡世代成為保費的主要負擔者,造成世代分配不公問題,未來檢討保費收繳制度時,宜一併考量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
月薪6萬「不婚不生」!她好奇:有必要買房嗎? 過來人曝經驗
近年來不婚族群越來越多,一名女網友日前發文透露,自己未來沒打算結婚生小孩,目前月薪約6萬元,獨自租套房過得相當自在,但身邊的人卻一直要她買房,讓她開始猶豫是否真的應該買房?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也釣出許多同為不婚族的網友分享經歷。「沒有小孩不結婚該買房嗎?」該名女網友日前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有一輩子不結婚的打算,另一半也很尊重這個想法,原PO分享,自己月薪約6萬元左右,每月生活開銷約為1萬5千元,剩餘的錢則選擇投資或投入股市,目標是存到1千萬元的退休金。原PO表示,自己住的套房每月租金為5千多元,她住得相當開心,但身邊的人卻一直要她買房,讓她有點不理解,認為「我買房子要留給誰?買房應該是為了養老?但如果有養老院、長照院等,就不用有房子了不是嗎?」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直言「租屋市場對50歲以上很不友善,除非付更貴的房租」、「當你老到別人不想租房給你,但又沒老到需要進醫院,例如6、70歲的時候,有自己的房子還是比較好」、「一千萬可能很難退休,除非有穩定的被動收入,每個月至少五萬以上,你要考慮到通膨」,不過也有人認為「不生小孩的話,真的沒必要買」。此外,還有同為不婚族的網友分享經歷,表示「跟你一樣不婚不生,已買房,以自住來說方便、自由,且錢都是花在自己的所有物上;以投資來說,房貸利率真的很低,對於一般人,投資房子會比投資股市來得穩,除非你股票獲利不差」、「我跟你狀況差不多,我買了。但我是為了爸媽以後年老也許會需要醫療資源才買下去的,買在醫院旁邊」。
全台首創!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數位升級iDMAT 縣長徐榛蔚率領團隊持續打造智慧救災創新標竿
花蓮縣長徐榛蔚今(8)日參與花蓮慈濟醫院團隊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的「iDMAT挺花蓮(TEAM HUALIEN):智慧串接生命之練」成果記者會,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升級全台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在大型災難發生時,透過手機APP一鍵完成資料整合、雲端上傳,在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未來也將持續打造花蓮成為智慧救災創新標竿。「花蓮是全台首創升級iDMAT的縣市!」,縣長徐榛蔚表示,在前縣長傅崐萁的遠見下,花蓮縣政府與慈濟團隊攜手,0206地震後率先成立DMAT團隊,在台鐵太魯閣事件中首度投入,在重大意外災害發生時進入現場指揮調度,讓第一線的警消與醫療人員能盡速搶救傷患,但因為現場常天候不佳,傷者人數眾多,手寫醫檢紀錄也讓醫院與家屬無法及時辨認,造成醫療與調度上的困難。(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徐榛蔚指出,經過數年不斷更新進步,今年初花蓮DMAT與慈濟醫院合作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簡化繁瑣的手寫資料作業,在0403地震時精準、迅速的分流大量傷患,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感謝慈濟與縣府團隊保持密切的訓練與合作,提升救災救護量能,成為花蓮最堅強的後盾;花蓮目前擁有領先全國的災難醫療團隊,也希望將這些經驗與其他縣市分享交流,打造臺灣成為全面升級智慧韌性城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近年經歷數次重大意外與天災的考驗,也讓災難醫療團隊不斷進化,在縣府的全力支持在今年初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經歷0403地震後成為花蓮縣災害防救醫療新里程,合作打造花蓮成為韌性城市,也獲得中央及來自國際的肯定。(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讓醫療隊在災害搶救時備受考驗。花蓮縣衛生局在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後,邀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慈濟基金會後勤組成花蓮縣災難醫療隊。這是一支由衛生局主責、縣內8家醫院合作的災害防救醫療的花蓮隊(TEAM HUALIEN),也是花東第一支災難醫療隊。花蓮縣災難醫療隊與消防局特種搜救隊醫療組及救護組建立災害現場傷患處置模式。在2021年0402 太魯閣列車事故及2022年0918玉里震災時,展現合作無間,以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災難發生時,最讓醫療隊困擾的不是搶救傷患,而是所有的資料全需手工填寫,同時還須接聽來自各界的關心電話。卸下急診部主任與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執行長的賴佩芳醫師,在2022年邀請院內AI中心專案經理林佳玟參加全臺DMAT聯合演練,了解災難醫療隊運作模式,作為後續資訊化設計的基礎。隔年1月,由花蓮慈院兼任AI中心主任的吳彬安副院長與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簽訂災難醫療隊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在資訊化過程,因為要作病人身分辨識,要上傳到雲端共享,團隊共識用手機APP,賴佩芳指出,好處是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停電,手機可多撐點時間,第二是手機有網路,如Wifi故障,可運用個人網路;也可在基地作區域網路,把APP的資料傳輸到筆記電腦、共用雲端,相關單位主管、人員只要有權限,可以不再以電話諮詢,即可掌握最新進度。在2023年11月太魯閣馬拉松以及今年3月花蓮縣府近4000人的聯合運動會初步實地測試,傷患一來,隨即依檢傷配戴手環,護理師、醫師只要以手機APP掃描手環上的QR-code,即可輸入病人資料、勾選相關處置,上傳雲端,待醫療站處置完畢,後端資料已連接Power BI完成統計及相關圖表。(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第二次測試後不到半個月,就遇到0403大地震,賴佩芳當天剛好是DMAT值班醫師,在準備出發前,就與相關業務值班人員接到花蓮縣衛生局啟動APP分配工作,採用全球最先進的 AI系統智慧,並將即時資訊運用於災害醫療中,展開救援工作,成功在第一時間搶救受困傷者。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合作使DMAT成功升級iDMAT,花蓮慈濟醫院不僅獲得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及創意獎,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未來將整合更多數位技術,打造更智慧化的防災體系,持續提升災難應變的精準和效率。
亡故公務員配偶退撫金腰斬 張智倫籲考委表態修法
國民黨立委張智倫6日表示,公務人員退休後離世,若配偶不是公務員,只能繼承一半的退休金,造成很多家庭問題,實在不合理,呼籲考試院提出修法配套。近期考試委員人事刻正於立法院審查中,而公務人員退休保障也成立委關注焦點。張智倫指出,根據現行《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45條規定,公務人員退休後離世,若配偶非公務人員,即使選擇逐月領取年金,也不能領原本的月退俸,只能改領「遺屬年金」,金額才相當於亡者在世時的一半退休金,實在不合理。張智倫憂心,如此制度造成了很多家庭問題,包含不少人後代要求「插管」續命,只為了家屬能繼續領月退俸,無形間也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更造成家庭問題與道德風險,依此詢問考試委員被提名人看法。考試委員被提名者呂秋慧對此回應,公務人員亡故後,配偶有一定條件領二分之一俸給實施其實由來已久,未來自己若有機會進入考試院服務,也會把退撫配偶只領半薪問題,帶回去詳加研究。呂秋慧強調,張智倫提到的問題關於撫卹制度,關鍵在當時立法意旨與時空背景為何,現階段自己是考委候選者,未來若有機會進入考試院服務,該問題會協同退撫司、銓敘部等單位詳細研究。
台北醫療聯盟攜手花蓮慈濟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國際醫療技術交流
今日(12月6日) 台北醫療聯盟與花蓮慈濟醫院宣布加強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同時邀請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共同見証,致力於提升社會公共醫療服務的品質與資源整合。花蓮慈濟醫院作為台灣醫療服務的標杆,一直以「懸壺濟世」為己任,為國內外病患提供高水準的醫療照護,並持續在各項醫療與人道救援工作中,發揮其領導地位。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與會員們合影。(圖片/北醫盟提供)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博士也強調其對於學術合作的重視,希望通過更緊密的合作,整合現有醫療資源,為民眾提供更為完善的公共醫療服務。北醫盟的發展理念是通過學術力量與醫療資源的結合,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為民服務並將這些成果擴展到國際舞台,為國際友邦提供協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將透過深化醫學技術、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的整合,致力於改善台灣及國際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健康狀況。慈濟醫療服務不僅限於物理醫療,更注重病患的精神與心理健康,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打造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此次雙方的合作將不僅限於醫療技術交流,更包括醫學人才的培訓與公益醫療活動,並針對全球公共衛生議題進行研究與討論,探索解決方案。此合作關係的建立,將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醫療領域的影響力,並為民眾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貢獻。
「地廣人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花蓮縣民平均壽命少3歲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已久,其中花東地區更是嚴重。據資料顯示,每位居民獲得醫療資源雖高,但因地廣人稀導致難以妥善分配至市區以外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縣平均壽命排名全台倒數第2之原因。花蓮縣角兒愛心公益協會十餘年來,致力關懷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的弱勢家庭,創辦人姜宜婷表示,醫療資源缺乏現況無法快速改善,但營養攝取可立即幫助弱勢族群降低健康風險,以降低醫療資源不均的影響。此時恰逢冬季,角兒聯手營養品牌益富,發起民眾捐一箱益富加碼捐贈一箱的公益活動,期盼能協助弱勢家庭用營養渡過寒冬。根據中華民國公會醫師聯合會統計數據,點出花蓮醫療資源分配問題。雖每位居民可獲得的服務醫師數量,花蓮較金門多出近5倍,排全台第3,但地廣人稀,平均每個醫師需要服務的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高於雙北逾43倍,與高雄相比也有近13倍之多,顯示醫師資源雖多但難以妥善分配至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平均壽命少於全台平均3.11歲,於各縣市排倒數第2原因之一。姜宜婷分享,弱勢家庭受贈飲食物資因考量到保存問題,多為米、麵條、乾糧等主食,以及罐頭類、冷凍食品居多。益富營養師指出,長時間未攝取新鮮蔬果以及豆蛋魚肉類食物,容易引起維生素、纖維與蛋白質缺乏等營養失衡情形,可以藉由營養品的補充,幫助維持身體健康。角兒期盼以適當的營養攝取帶給弱勢家庭幫助,本次聯手益富共同號召民眾一同做公益,幫助他們度過眼前難關,於2025/1/12前捐贈,就能夠幫助弱勢家庭順利過個好年。
剛果又爆發不明疾病 症狀類似流感釀143死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DRC)近期遭受M痘、伊波拉疫情肆虐,未料西南部的廣戈省(Kwango)又爆發不明疾病,患者出現類似流感症狀,像是高燒和嚴重頭痛,其中婦女和孩童最嚴重,造成143人死亡,引發世界衛生組織(WHO)高度關注。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這起疫情在11月10日至25日期間爆發,主要集中在廣戈省的克旺戈省潘齊(Panzi),報導稱,患者出現發燒、頭痛、咳嗽和貧血等症狀。另外,《美聯社》引述剛果副省長薩基(Rémy Saki)說法,目前死亡人數介於67至143人之間,疫情規模令人擔憂。據剛果省衛生部長尤姆巴(Apollinaire Yumba)表示,這不明疾病已引起高度關注,並緊急派遣流行病學專家前往災區採集樣本,以釐清病源。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這場疫情的爆發,對當地醫療資源和公共衛生體系都是一大考驗,據了解,剛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伊波拉會從果蝠身上傳染到人體,引起類似流感症狀,包括噁心、出血和腦部問題,在2019年的疫情中,共造成2100多人死亡。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包括爆發不明疫情的克旺戈省潘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派遣團隊前往協助當地衛生單位進行疾病調查。WHO並表示,關於此疾病的病原體和傳播途徑,仍待進一步研究和確認。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圖/翻攝自X)
江蕙重情重義默默行善 慷慨捐贈醫療器材至偏鄉離島
歌壇天后二姐江蕙10月才在大巨蛋開唱,在封麥之前還是復出歌壇,一直以來默默行善,幫助無數需要的人。最近,江蕙攜手全聯福利中心,慷慨捐贈30台最新型可攜式自動心肺復甦機及100張高單價加護型醫療電動磅秤床,分送至偏鄉及離島的公立醫院,包括綠島、蘭嶼、金門、馬祖、澎湖,以及全台各縣市。這些設備將於本週起陸續送達,對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地區來說無疑是及時雨。這次捐贈對偏遠地區的醫療體系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位於偏鄉的輔導會醫療分院,如花蓮的玉里與鳳林、台東、宜蘭的蘇澳和員山、屏東龍泉、南投埔里、嘉義灣橋,以及新竹竹東等,均在受贈名單中。此外,衛福部多家部立醫院、台大與成大的分院,以及三軍總醫院也都獲得捐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姐江蕙還將設備捐贈給曾照顧她父親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展現她重情重義的一面。相信這份善行將為急重症患者及醫事人員提供重大幫助。此外,二姐江蕙與全聯福利中心也捐出巨額善款給惠眾醫療救濟基金會,專門用於幫助經濟弱勢或急難救助的病人,這份愛心舉動令人感動不已。臺北榮民總醫院及其所屬分院特此向二姐江蕙及全聯福利中心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臺灣因有你們而更加美好。江蕙攜手全聯福利中心,慷慨捐贈30台最新型可攜式自動心肺復甦機及100張高單價加護型醫療電動磅秤床,分送至偏鄉及離島的公立醫院。(圖/榮總提供)
揚湯止沸1/「假」偏鄉「真」增額 空降菜鳥醫師恐造未來醫療真空
一起婦科手術導致患者喪命掀起「波波醫生」爭議,行政院衛福部進一步公告將投入24億預算「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更激怒小牙醫聯盟指控此計畫服務地點竟是部立醫院,「假偏鄉」實為波波醫生「實習」開後門;偏遠地區長期以來已經培養出一批巡迴看診的資深醫師,貿然空降大批波波恐排擠這些醫師,當波波期滿離開後,偏鄉將出現醫療真空狀態。波波醫生的爭議因為近期一起醫療疏失致死案再度延燒,24日台灣基層牙醫協會、本土小牙醫聯盟與牙醫系學生也一起走上街頭,高舉「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偏鄉計畫」,約兩千多人抗議政府縱容特權,挹注大批資源提供波波牙醫實習機會,漠視病人安全。另外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反批本土小牙醫聯盟,罔顧偏鄉民眾權益。偏鄉醫療計畫突顯出政策的前後矛盾,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馬偲妘質疑,111年時政府大幅減少公費生名額,從原本90個減少為21個,如今大張旗鼓地聲稱偏鄉醫療人力缺乏,一年間大幅提出增加112年偏鄉計畫實習員額,特別開大量名額給波波,讓人不禁懷疑此計畫的目的。據了解,政府為解決偏遠、離島地區醫師與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提出108至112年「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計畫則特別針對牙醫量身裁衣,計畫招募訓練150個名額,而名額是否加在原訂每年50名國外生外,衛福部對此三緘其口。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指出,55個「無牙醫鄉」並非真的沒有牙醫,各地方公會以排班方式定期派人到各醫療站,並設有巡迴醫療團。圖為中寮鄉巡迴醫療團。(圖/南投醫院提供)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指出,偏鄉醫療計畫中本國學歷者需具備牙醫執照才能提出申請,現在甚至開放無執照的外國牙科畢業生參與計畫,而且名額還比50個原名額更多,但衛福部接著就不願說實額有多少,令外界有不少疑問;偏鄉計畫大砸24億預算,大部分卻用於波波醫生實習師資、設備補給,並沒有實質流入偏鄉,根本就是假偏鄉計畫,用人民納稅錢為波波補習。一般醫學系公費學生畢業,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才能分發至偏鄉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6年服務期滿後,就可以申請調離偏鄉服務。黃映綺指出,許多原民公費生希望可以到原鄉工作,政府卻大量減額;公費生領到執照後還須自行媒合偏鄉就職,偏鄉計畫的波波們卻是政府幫找好實習及就業地點,一點道理也沒有。衛福部11日澄清,偏鄉計畫第二期會以本國學歷優先,並將以55個沒有牙醫的偏鄉為主,24億經費絕大部分將直接用於偏鄉牙科醫療問題。對此,黃映綺指出,衛福部所謂55個「無牙醫鄉」,各地方公會都會採排班方式定期派人到這些地區的醫療站,也有些醫院會以巡迴醫療團的方式照顧民眾,並非真的沒有牙醫,而是沒有牙醫的「執業登記」,偏遠地區真的需求是醫療資源投入。衛福部偏鄉計畫第二期引發兩極看法,國外畢業生母親蕭曉玲(前右),與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馬偲紜(前左)在法院前槓上互罵。(圖/報系資料照)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區醫療站執行數資料指出,112年申請通過社區醫療站共28個,其中許多醫療站就位於衛福部所公告的「無牙醫鄉鎮」,例如:新北的貢寮醫療站、南投的中寮醫療站等。黃映綺不客氣地批評,林靜儀政務次長應多做功課,瞭解牙科在偏鄉醫療的努力,不要抹煞基層的付出。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政峰表示,健保已開辦將近30年,民眾就醫習慣已經趨平衡,山地及離島的經濟及保健意識較低,就醫量偏低造成牙科進駐的意願不高,然而各地其實都有地方公會長期支援的巡迴醫療點,突然一個計劃空降數百位短期的菜鳥醫師到這些偏鄉地區,勢必排擠原來在那邊服務的資深優秀醫師。蔡政峰續指,目前健保全台灣一年補助及鼓勵偏鄉地區牙醫服務的經費只有3億元,和500億元的牙醫健保總額相比顯然偏低,更遠不如衛福部現在提出的24億計畫,他認為建立長期經濟誘因吸引資深優秀的醫師進駐偏鄉執業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菜鳥醫師到偏鄉就診時,發生問題無法及時得到協助,將是本末倒置。
揚湯止沸2/偏鄉醫療需投入經濟誘因及長期經營 短期人力並非釜底抽薪
台灣偏鄉醫療長期缺乏人力,一直以來都是仰賴各地方醫師公會經營的醫療站點或巡迴醫療團協助,近期衛福部公布「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準備投入24億經費培養偏鄉醫療人力。一名長期投入偏鄉服務的醫師就直言,對偏鄉來說需要的是「資深」,有經驗且願意長期服務於此的醫師,而非短期來偏鄉服務一兩年就離開,這樣即就章的政策無助於城鄉間醫療落差。「小張」(化名)醫師投入南部地區偏鄉醫療服務逾12年,離距高雄市近70公里遠的六龜山區也是服務範圍,平常路程至少花費一個半小時,他甚至還不定期到全台灣最遠的醫療站澎湖七美島支援。小張表示,健保署的偏鄉醫療體系裡分為固定點及定期支援,定期又分為醫療站及巡迴醫療點,醫療站設置的前提就是「無牙醫鄉」,找當地衛生所或民房設立機具,每個禮拜有四、五天會有醫師輪流支援;而醫療點就像是國小,對象針對學生及老師,這兩個部分都非常穩定的在做經營。新竹縣尖石鄉因交通不便,當地只有前山有衛生所,而後山到前山要一個半小時車程。圖為馬偕醫院巡迴醫療車。(圖/翻攝自尖石鄉衛生所臉書)記者實地來到小張服務的六龜區寶來國小,只見國小生將健保卡交至健保室護理師手上,一個接一個排隊開心地接受口腔檢查,他們每個月都固定會看一次牙醫,學生們也習慣了這樣的流程。小張說,他早上9點就會到學校,先張羅好相關設備接著10點開始看診,近中午就看完所有學生,然而幾個小時的路程才看了不到二十個學生,就服務的健保點數來算根本不划算。目前高屏區除茂林區以外,普遍都有設置醫療站,而茂林區因離屏東非常近,就醫並無不便情形;小張去一次澎湖就是三天以上,一個禮拜會有兩位醫師排班,也就是一個禮拜幾乎都有醫師在。據了解,醫療站都是縣市公會做評估後跟全聯會申請,最後要健保署同意,而醫療站相關設置經費也都是公會募資,被分派到偏鄉工作的醫師也有資歷的限制,足夠的資歷可以確保到偏鄉工作發生差錯的機會。小張強調,山裡的許多阿公阿嬤行動不便,山路崎嶇沒有交通工具支援,就會影響到年長者的就醫意願,這些才是也算是醫療資源不均的一環,府應該將預算投入在充實醫療站內設施和環境的改善,甚至是醫療交通服務,就是因為沒有把資源挹注在真正的需求上,政策政策才備受批評。偏鄉醫療缺乏長期人力,民眾呼籲支持本地公費生長期久駐、回饋鄉里。(圖/黃耀徵攝)新竹縣尖石鄉為全台第二的高齡化鄉鎮,鄉民代表副主席高忠正指出,目前尖石鄉前山有一個衛生所及兩家私人診所,後山民眾如需就醫需要清晨6點前搭上接駁車到前山衛生所看診,下午3點就要趕當天最後一班回去,而後山距離前山車程長達1-2小時,接駁車也只有一班往返(早上6點去下午3點回)。鄉長秘書田國山表示,尖石鄉並沒有牙醫醫師,如有看診需求,可能需要到竹東、竹北地區才可以。大台中牙醫師公會理事張恩維提到,偏鄉醫療因交通不便,邏輯上來說,投入的經費及精力應更龐大,而長期醫師才更能瞭解當地居民需求,增加經濟誘因將是更好的改善政策,「如要空降醫師,建議綁約十年。」才不發生醫師拿公家經費實習,結果到偏鄉服務沒兩年就落跑。
「停復保制度」12月底廢止!談海外國人恐反彈 邱泰源:是恢復公平性!
健保「停復保制度」將於12月23日廢止,此後國人將無法辦理停保,不分身份、不論是否出國,即便在國外也是要持續繳交健保費,預計將可挹注健保達23億元。有聲音指出,此舉可能引起出國留學、工作的海外國人反彈,衛福部長邱泰源23日重申,此舉意在「讓制度恢復公平性」,且有健保身份,國人在海外若有就醫產生醫療費用,也可以回國申請費用核退。根據現行「赴海外國人可用健保停復保」制度,出國超過半年可申請停保,返國後再復保。但該制度自實施以來引發許多爭議,最常見的是出國6個月以上已經停保,中間沒有繳健保費,但當身體出問題後隨即回台就診,立刻復保享受醫療資源;另一種則是相反,有國人長期旅居國外,每年僅農曆春節回台,但沒有依照規定辦理停保,被健保署要求補繳保費,最後民眾提起行政訴訟但被駁回。其後,該民眾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遂作出相關判決,間接推動此次制度廢止。根據大法官釋憲指出,因《健保法》施行細則規定沒有法律明確授權,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相關條文自判決公告後2年失效;而該判決將於12月23日期滿。對此,衛福部已經決定不修法,讓停復保制度廢止。衛福部社保司22日預告,將刪除停復保相關條文,並增訂過渡條款。12月23日之前已辦理停保者持續有效,直到再次入境後自動復保,之後就不能再申請停保。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國人有效停保人數約21.3萬人,停復保制度廢止後,即便國人長期居留國外也要持續繳交健保費,估計每年保費收入增加約新台幣23億元。邱泰源23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被問及停復保爭議,他強調「所有國人都要加入健保才公平」,並表示2年來已經徵詢很多意見,大致上就偏向讓制度恢復公平性。至於此措施是否引發海外國人反彈,邱泰源重申:「大家都納保會比較全面且合乎全民健保制度,如果在國外有相關醫療產生的治療費用,可以申報費用核退。」
健保12/23起「全面廢止停復保」 新制、影響「6大QA」一次看
衛福部昨(22)日預告,《健保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現行停復保制度將在自12月23日起失效。根據《中央社》報導,關於停復保制度為何、預估影響人數、旅外國人健保資格問題、在海外是否能使用健保等等,以下QA一次看。Q:現行健保停復保規定為何?A:根據現行規定,健保保險對象若失蹤未滿6個月,或預定出國6個月以上者,可以辦理停保,暫停繳納保險費,停保期間其眷屬應改以其他身分投保。而曾辦理出國停保者,應於返國復保後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出國6個月以上停保者,以返國之日為復保日;如短期需再出國,應自返國復保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而出國未滿6個月即返國者,應該註銷停保,並補繳停保期間的保險費。Q:為什麼會要修施行細則?A:在台灣有戶籍的李女,自民國91年間即長期居留國外,每年農曆春節才返國,陪伴父親過節後即出境,健保署通知李女依規定辦理復保,李女未處理後,健保署於民國104年核定李女復保、停保日期,並要求李女繳交復保至停保期間的保險費。李女不服,認為修正是為了處理出國停保民眾短暫返國復保就醫的爭議,增加復保後屆滿3個月才能停保的限制,但沒有考量到她這種長期居留國外,每次返國僅短暫停留者的權益,希望大法官宣告相關規定違憲。而經審議、訴願、行政訴訟駁回,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2022年12月23日判決,健保停復保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違憲,若仍認有維持此制度必要性,應該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的命令訂定,並給予相關機關檢討期,否則應於2年後失效。Q:施行細則修訂後規定?A:衛生福利部22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草案,預告期為2周,預告期若無異議,將在12月23日起廢止停復保制度。社會保險司長劉玉娟表示,屆時擁有中華民國戶籍者,即使出國超過6個月,一樣要繳納健保費用,讓全體國人履行義務恢復一致,符合健保法「強制性社會保險」精神。修正草案除了刪除停復保的相關制度,還加上過渡條文,在今年12月22日前已辦理停保者,維持停保,但應於「返國當日」依規定辦理復保,且復保後不再可停保。政府駐外人員及其隨行之配偶、子女,亦應於返國之日辦理復保,復保後不再辦理停保。Q:這次修法影響多少人?A:全民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評估,目前停保有效者共約有21萬人,多數是旅外僑胞、另有一部分是出國念書的民眾;在廢止停復保制度後,換算下來,若這些人沒有停保,健保保費每年收入約新台幣23億元,但這些民眾就醫所使用的醫療資源等支出則無法估算。Q:如果長年旅居國外,會無限期持續繳健保費嗎?A:依「戶籍法」第16條第3項規定,國人出境2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出境逾2年戶籍被遷出國外者,若欲辦理遷入(恢復戶籍)登記,只要持中華民國護照或入國證明文件入境,並備齊國民身分證、遷入地戶口名簿及前開護照等資料,由本人、戶長或委託他人至遷入地戶政事務所辦理,當日即可完成登記。未來旅外者健保資格就會隨戶籍遷入遷出調整,自戶籍遷出國外、在台灣沒有戶籍當天開始,自健保「退保」。至於恢復健保身分時間,則因返國時間有不同。石崇良解釋,若國人在退保當天起算2年內恢復戶籍,登記戶籍當天開始,即為健保強制保險對象;但若從遷出退保當天起算超過2年(即出國超過4年),才回來設戶籍,就要從登記戶籍開始起算6個月,才能再投保。Q:人在國外就完全用不到健保嗎?A:依據健保規定,保險對象如到國外、中國大陸地區旅遊或處理事務,臨時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或緊急生育情事,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必須在急診、門診治療當日或出院日起算6個月內,檢具書據,向健保申請核退醫療費用。
「停復保制度」擬12/23全面廢止! 未來旅外仍須持續繳納健保
健保停復保制度即將走入歷史。因應憲法法庭2年前針對《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判決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衛福部決定不修法,並將於今(22)日預告修改施行細則,全面廢止健保停復保相關規定。自今年12月23日起,國人將無法辦理停保,不分身份、不論是否出國,都需持續繳納保費。此外,針對先前已辦理停保者將不受此限,直到其再次返國後才會自動復保。根據現行赴海外國人可用健保停復保制度,出國超過半年可申請停保,返國後再復保,但該制度自實施以來引發許多爭議,最常見的是出國6個月以上已經停保,中間沒有繳健保費,但當身體出問題後隨即回台就診,立刻復保享受醫療資源;另一種則是相反,長期旅居國外,每年僅農曆春節回台,但沒有依照規定辦理停保,被健保署要求補繳保費,最後民眾提起行政訴訟但被駁回。其後,該民眾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遂作出相關判決,間接推動此次制度廢止。大法官釋憲指出,《健保法》施行細則未經法律明確授權,卻直接規範健保停復保等重大權利義務事項,已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相關條文須於判決公告2年內失效。以今年12月23日為期限,停復保制度屆時將失效。據悉,衛福部已決定不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將廢止停復保相關條文,並增訂過渡條款。健保署統計,目前有效停保人數達21.3萬,每年平均約有13萬人申請停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現行規定為出國超過6個月可申請停保,返國後自動復保,並需繳納3個月保費後才能再次停保,2年內未返國者則除籍退保。停復保制度廢止後,出國民眾將無法再申請停保,但針對12月23日之前已辦理停保的國人,不會追溯保費,仍維持停保有效,直到再次入境返台後自動復保,之後將無法再申請停保。石崇良進一步說明,停復保制度廢止也將影響失蹤人口的保險處理方式,現行的失蹤者可在未滿6個月時先行停保,直到超過6個月後退保,而未來失蹤者需持續繳納保費滿6個月後才能退保,無法提前停保。
「抗生素濫用」釀危機!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縮短1.8年
根據最新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失去生命,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預估到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抗藥性問題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抗生素濫用恐致「無藥可用」 10年後壽命恐縮短1.8年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為降低抗藥性風險,加護病房已與藥師和感染控制團隊合作,嚴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並升級感染監測系統。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指出,臨床上遇到抗藥性細菌時,醫療團隊往往不得不使用副作用較高的第二線藥物,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亦對醫療資源帶來額外負擔。防無藥可用 謹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提醒民眾,抗藥性問題遠比想像中嚴峻,必須共同努力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加強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臨床上仍發現許多民眾對抗生素存在錯誤迷思,如擅自停藥、私自購藥、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等行為。他再次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要」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此外,他也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有效溝通:「有沒有」:藥物是否包含抗生素?「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服用多長時間?「小心什麼」:服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前進COP盛會 南山人壽發揮保險業影響力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氣候變遷,不僅對地球環境造成破壞,更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今年再度前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又稱COP),是唯一連續二年參與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的臺灣保險公司,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大會發表專題演說,強調保險業與健康及環境息息相關,加上對於風險有深刻理解與掌握,將持續發揮影響力,協助臺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相關影響,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氣候變遷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也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直接與間接的衝擊。根據《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刺胳針全球健康》期刊文章,全球氣溫每上升1°C,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就增加2.1%;同時,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也指出,氣候異常加劇全球職工的工作風險,全球至少有24億勞工在過熱環境下工作導致危害健康,每年有209萬人因過熱導致疾病或失能,顯示氣候變遷正以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嚴峻威脅。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受委託在西元(下同)2017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夏季溫度每升高一度,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就會增加2.9%,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醫療支出則增加1.37%。為了應對和緩解氣候挑戰,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都開始展開積極作為。今年六月,臺灣政府宣布設置「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氣候變遷的挑戰拉升到國家級議題。南山人壽積極參與國際永續事務,今年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圖/南山人壽提供)。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以臺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的角色參與國際永續事務,積極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董事長尹崇堯受邀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ClimateResilience and Health – 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為題發表演說。尹崇堯說,保險業對風險有深刻了解,除了透過資金投、融資,倡議因應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早認知風險、緩阻及移轉風險。南山人壽透過結盟及強化夥伴關係,協助臺灣民眾及社會預知及轉移風險,具體作為包括: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致力提供保戶全面的健康與財務保障,提供多元的保障商品,並透過保險商品附加外溢機制的設計,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生,從而提升社會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同時,在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健康守護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民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2023年健康守護圈平台瀏覽人次即超過117萬,協助民眾關注健康風險、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臺灣是個多山的島嶼,極端氣候引發更為頻繁的洪水、土石流等天災,加深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潛在威脅。保險業扮演「社會安全網」的重要角色,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累計承保73萬人次。此外,當地震、風災等重大災難發生時,南山人壽在第一時間啟動關懷措施,整合資源與人力,親赴災區醫院探視傷患及罹難者家屬,及時送上實質救助資源與溫暖關懷,希望減輕受災民眾經濟負擔與心理壓力,協助受災民眾儘速重建生活。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氣候變遷除了衝擊個人健康,也加劇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婦女、幼童、老年人及低收入等脆弱族群,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比一般人更加明顯。南山人壽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並從2023年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發現臺灣偏鄉部落民眾也常因醫療資源短缺、經濟困頓或交通不便,未能及早發現疾病,或在罹病後無法及時治療,南山人壽結合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並針對慢性病進行健康宣導,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以確保弱勢族群在面對氣候變遷時具備足夠韌性。南山人壽永續創新發展部協理林哲仰(左)與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 (右)在亞塞拜然會場中交流(圖/南山人壽提供)。氣候變遷對全體人類健康造成挑戰,南山人壽希望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發揮保險業的影響力,協助強化個人、社會與環境的健康韌性。尹崇堯指出,保護地球,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每一代的傳承及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如同南山人壽的品牌承諾「未來 有備而來」,期待未來能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打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每月複診都領一堆藥!婆婆只吃1種其餘全丟垃圾車 網氣炸:浪費健保
2024全球醫療照護指數(Health Care Index)排行中,台灣已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1,代表著台灣的醫療品質、健保系統均受業界認可。不過,日前就有位人妻抱怨,婆婆每個月看醫生複診,雖每次都拿回7、8種藥,卻只吃其中1種藥,其他均是積滿一堆直接丟掉,幾經勸說仍未改善,讓她相當頭痛。這名人妻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表示,「我覺得我婆婆很貝戈戈」,她說到,老公每個月都會帶婆婆回醫院複診,每次都拿7、8種的藥,每種都是一個月份量。然而,婆婆只會吃其中1種防癌的藥,其他都不吃,等積滿一堆就丟垃圾車。人妻無奈道,她和婆婆說過好幾次,希望她不吃就請醫生不要開藥,婆婆卻回應「說了怕被醫生罵」。後來,她向老公反應,提到健保局虧損還是找民眾漲健保費,對方卻認為「拿藥醫院可以跟健保局請款醫生有業績」,使她十分傻眼。貼文一經曝光後,不少網友直言「浪費醫療資源,很多老人這樣!明明不吃又很愛看,然後領一堆藥回來當垃圾。真的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想法」、「健保就是這樣被浪費,還有藥物不要隨意丟垃圾車,會有環境汙染問題」、「直接跟醫生說 婆婆都囤積藥物一堆」、「既然不吃藥那就別回診啊」、「妳婆婆這樣做只會吸引更多的慢性病」。也有鄉民分享自身經歷,「我婆家人全是B肝,但我婆婆每次都不吃肝藥,全送給別人和女兒們,還有其他的藥也不吃,也說給醫師業績,超無言」、「我婆婆也是這個死樣子,看了就討厭,我老公只要打了個噴嚏她就問:我那邊很多過敏的藥要不要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