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顧問
」 團團 癲癇 大貓熊 貓熊 Omicron北市消防緊急救護學院 獲頒EMS金梧桐團體獎
台灣急診醫學會於19日15時於台北君品飯店舉行「1119台灣急診日慶祝活動」,活動中頒發《EMS金梧桐團體獎》給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學院,由消防局局長莫懷祖親自接受獎項。消防局表示,我國以金黃色鳳凰象徵消防/救護隊員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的救災救難精神,而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故取「金梧桐」為獎項名稱,頒發給對EMS有廣泛性影響、具有開創性與利他精神的個人或團體,而緊急救護學院在此次評選中脫穎而出,擊敗全國眾多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最終摘得此殊榮,充分彰顯了緊急救護學院在EMS領域的卓越成就和不懈努力。消防局指出,緊急救護學院自102年開始規劃,經過3年設計及建造,過程中參考台大醫院訓練中心,建置高擬真的模擬醫學訓練基地,並於106年落成啟用後,陸續開發許多創新訓練課程及教材,除了辦理消防局內部救護人員的各種訓練外,更受邀至各縣市無私分享及推廣經驗和創新的作法。消防局表示緊急救護學院過去不斷引領各縣市緊急救護訓練之發展,包含推動全國高品質CPR(HP-CPR)訓練、推動全國院外骨針施打訓練、推動到院前創傷性腦傷(TBI)訓練、導入團隊資源管理(TRM)於救護訓練及勤務、推動到院前進階呼吸道救命術(AALS)、首創警察於消防人員合訓「危機處理小組(CIT)」課程、打造專屬救護技術員之混成教學數位教材及開發各式創新救護課程(正念、溝通技巧、超音波工作坊及遊戲式教學法…等),緊急救護學院儼然成為臺灣推動到院前緊急救護的先鋒,並吸引來自中央(內政部消防署)、及地方各縣市及國際城市來訪交流和參觀,更令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成為全臺首個獲得「美國國家救護技術員協會到院前創傷救命(NAEMT PHTLS)」認證的消防機關。消防局表示,緊急救護學院至今能夠獲得評審的青睞,擊敗各縣市優秀的機關團體,除了感謝衛生局及各急救責任醫院的共同努力外,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醫療顧問委員會扮演關鍵角色,憑藉各委員群策群力、大力協助消防局規劃及激盪新的想法,逐步落實及行成公共政策,不斷優化臺北市緊急醫療救護體系,而緊急救護學院的命名也參考時任醫顧會的馬惠明院長(現職為臺大雲林分院院長)建議,以更宏觀的角度培育優秀人才、建立卓越文化以推動到院前緊急救護系統發展。消防局表示獲獎是肯定,但不是終點,未來將持續以美國西雅圖復甦學院為標竿,致力打造亞洲頂尖的緊急救護復甦學院,持續精進教育訓練,培育更多專業急救人才,提升臺北市緊急救護品質及服務。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自民國88年成立全國第一支「金鳳凰專責救護隊」以來,已拯救1,691名OHCA病患、今(113)年度已經累計120名OHCA病患康復出院,挽救無數家庭於破碎之際,落實蔣市長「緊扣生命之鏈,重建最會救人城市」之政策理念,為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寫下重要的一頁。
匯集醫療菁英!北市消防醫療顧問陣容堅強 深化服務品質創佳績
北市消防局15日中午舉行第176次醫療顧問委員會議,會中頒發第13屆醫療顧問委員聘書,並歡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趙君傑主任及台北榮民總醫院陳燕嘉主任等新任委員加入。本屆醫療顧問委員會成員包含台大、台北榮總、北醫、三總、新光、國泰、馬偕、萬芳、雙和、振興及市立聯合醫院忠孝、松德院區等12家北市急救責任醫院之副院長、急診主任或主治醫師,以及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等共計18名委員,如此堅強之陣容儼然是北市緊急救護強而有力的後盾及推手,持續為成就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EMS)之大業齊心協力。消防局指出,「金鳳凰專責救護隊」於民國88年6月1日成立,並於89年11月創全國之先成立醫療顧問委員會,正式運作至今已有24年,期間所有的醫師群策群力,為串聯生命之鏈不遺餘力,逐步從規劃面、教育面、執行面及品管面落實各項作業,並經由與外勤救護人員的密切互動,了解第一線執勤人員的想法與需求,作為救護人員與醫院及消防局的溝通媒介及橋樑,緊密結合衛生與消防體系之專業,一路走來,不斷促進北市緊急醫療網的進步及緊急救護水準提昇。消防局表示,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現任榮譽主任委員)的領導下,經過多年努力,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於去年度榮獲第6屆亞洲急診醫學會最佳機構獎,更於今年度創下多項佳績,包括全國首創結合警、消、衛之危機處理團隊(CIT)榮獲市府創意提案跨域整合特優獎,以及緊急救護學院榮獲台灣急診醫學會2024EMS金梧桐團體獎等殊榮。而在現任第12屆李彬州主任委員的帶領下,醫療顧問委員會設立3個專責小組,分別針對研究案審查、緊急救護處置標準作業流程、各項救護器材性能及規格進行把關。除了監控各項EMS品管指標外,更創建「急重症整合系統」、優化OHCA急救處置原則及試行院前通報ECMO小組,消防局的5G視訊聯防系統更已成功拓展至離島地區如澎湖及馬祖,協助偏鄉地區提升緊急救護品質。值得一提的是,消防局救護團隊至今已成功救活1,691位到院前心肺停止患者康復出院,讓1,691個家庭重拾希望與歡笑。臺北市在市長帶領之下,積極推動市政、好成績不斷,在遠見雜誌公布的「2024年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臺北市共獲得7項冠軍,榮登總榜全臺冠軍寶座,且在12項分榜排名中,臺北市在「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項目均名列六都第一!未來,消防局將持續強化救護人員專業訓練及技術水準,並致力於提升救護服務品質,期能救助更多瀕臨危難的生命,臺北市政府亦持續以「永續共融、希望首都」的願景持續邁進,打造台北市成為「運動、安全、未來之都」。
救護天使暖人間1/奪年度十大傑出救護員 她看盡生死「救回OHCA最樂」
日前一名女消防員因為身高不滿160公分,差了1.1公分遭「退貨」,消防員夢碎後她申請釋憲,引發議論。其實警消人員中女性仍是少數,但卻是意外現場如同媽媽般溫暖的存在,國內首位登上時尚雜誌的女救護員陳冠穎站在第一線守護民眾13年,曾在一天內迎生送死,她說跟死神搶命的工作很高壓,但每救回一人就更能在崗位上持續激勵奉獻自己,無怨無悔。位於信義區永吉路上的永吉高級救護隊(高救隊),是台北4大專責救護隊之一,早上8點整,10多名隊員已經集合勤教,今天正值每月一次醫療顧問團到隊上指導,坐在教室正中央,綁馬尾、戴眼鏡的陳冠穎(35歲)特別顯眼,也是在場唯一女性,她不但具備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還一舉拿下2023年十大傑出救護員第三名。永吉高救隊是台北4個高救隊之一,專責救護勤務,但重大火警、意外現場也能看到他們從死神手中搶命的身影。(圖/趙世勳攝)這時,出勤鈴聲大作,今天值第一班的冠穎和夥伴們迅速熟練上車坐定,遵守消防局規定、白天70秒出勤原則,趕到案發地進行勤務,這一次他們接到癲癇救護任務,地點在虎山登山步道,車子趕到登山口,一行人下車揹著救護裝備爬山,直到接觸傷者後給予處置,將他帶下山送醫,任務才算圓滿完成,這趟任務從出勤到收隊時間近3個小時。這是冠穎上班的日常,她所屬的高救隊有別於一般消防隊,平時沒有打火任務,僅專責救護,但在重要火警和災難現場有需要時仍會前往支援,因為擁有EMT-P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不僅能執行如傷口包紮、心肺復甦、緊急接產等初級救護工作,也能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更具風險的侵入性醫療行為。 站在第一線用專業守護民眾,冠穎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看過許多生死。她瞇起眼睛回憶,某天一上班就接到任務前往1名孕婦家,發現她羊水破了、小孩頭已經出來,冠穎立刻幫忙接生,所幸僅5分鐘即順利產下小男嬰,孕婦開心哭了,一旁的丈夫和大兒子歡呼大叫,喜悅感染冠穎,「覺得今天很棒」;不過,值班快結束時,她接到OHCA救護,患者年紀很大、身體器官衰竭,她和家屬看著老人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一天內接生新生命也送走長輩,心情實在五味雜陳。」陳冠穎出生於台南,在家中排行老二,當年大姊和她前後考上警專,後來一個當警察,一個則成為消防員,而冠穎喜愛生物學,後續專攻救護,從打火女英雄轉職成高級救護技術員。拿下2023全國10大傑出救護員第3名,陳冠穎心中特別感謝男友的支持與體諒。(圖/當事人提供)由於專責救護隊的身分,常接到OHCA(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勤務,冠穎說,黃金救援必須在4分鐘內跟死神搶命,「救人一命,我覺得最有成就感!有次救回一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我轉頭告訴家屬『心跳回來了』,對方當場感激下跪。」每次順利救人,冠穎覺得一整天就很值得,也因為這份成就感激勵、支持著,對冠穎來說救護員不僅是工作也是守護民眾的責任。
《和平歸來》邀秀傳醫院醫護走金鐘紅毯 特殊裝扮引人注目
第58屆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於昨(21日)在國父紀念館隆重舉辦,入圍迷你劇集獎的《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雖未能拿下獎項,但劇組表示該劇製作經費有限、題材敏感,連演員都不好找,加上是醫療題材,在疫情期間拍攝大不易,最終仍突破萬難完成拍攝,還入圍了金鐘獎,對他們而言入圍即肯定。特別的是,團隊特別邀請醫療顧問們及拍攝期間「出錢」、「出地」又「出力」的彰化秀傳醫院的醫護們一起走紅毯,因為這份榮耀與他們密不可分。團隊表示《和平歸來》的入圍榮耀與彰化秀傳醫院的醫護們密不可分。(圖/馬克吐溫國際影像有限公司提供)除了《和平歸來》影集拍攝時期全程隨隊擔任醫療顧問的秀傳醫院黃漢斌醫師等二十多名醫護外,還有該劇的投資人「盾牌牙醫史書華」、擔任醫療顧問暨劇本顧問的敏盛醫院副院長吳立民醫師。其中,「盾牌牙醫史書華」盛裝打扮成「怪醫黑傑克」、吳立民醫師穿上了當年SARS事件期間,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進入封院的醫院時所穿的知名「太空裝」等裝扮,都引發現場觀眾的注目與討論。劇組表示,在嚴峻的疫情期間拍攝外傳《和平歸來》,光是可以借到醫院實景拍攝,根本就是奇蹟,因為光是封院就需要一整層的醫院場景,導演與劇組團隊在籌拍時真的勘了非常多的景,醫院病房、急診室、批價櫃台、護理站等都要能找到適合又符合年代的場景,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真的要完全符合需求,那大概就剩砸大錢搭景這個選項,更何況在Covid-19的非常時期幾乎沒有醫院願意借場地,就算有醫院願意借場地,也難有20年前的器材可以拍攝,而就算有20年前的器材,因為醫療器材日新月異,當年的舊式器材,連現在一些年輕的專業醫師都不會使用。所幸這一切困境都在秀傳醫院的幫助下迎刃而解,除了各種細緻的醫療技術指導,演員做不到技巧更是的由秀傳醫院的醫護直接上場,真情本色演出,從院長、各科長官到護理師、行政同仁輪番上陣幫忙,劇組形容這過程簡直如有神助,拍攝出來的成品深受歷經各年代的醫護們肯定,也因為醫療細節都很專業到位,讓醫護人員看戲時完全不會出戲。其實在該劇開拍前,秀傳醫院已經準備將醫院的舊院區翻新,但因得知了《和平歸來》劇組的拍攝需求,加上非常認同該劇的製作理念,又剛好舊院區的建築剛好符合劇中的年代需求,就決定允諾協拍。過程中還因為疫情延拍,導致醫院繼續配合順延改建工程,讓劇組除了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也無限淚謝秀傳醫院無極限的支援。
王柏傑開刀戲不用替身 醫護讚動作到位
電影《疫起》於上周上映後好評不斷,獲得許多醫護人員認同與推薦,而在電影中有兩場開刀戲的男主角王柏傑,近日在個人社群分享拍攝時的花絮照片,並寫道:「我們所有人都盡了120%的努力做到最好。」為了真實地呈現開刀戲畫面,製作團隊特地在開拍前邀請了一支專業醫療團隊來指導,今日釋出的練習側拍畫面中,王柏傑以工作人員準備的豬肝代替人體的內臟,練習操作下刀及縫線的技術。正式拍攝時,王柏傑熟練手術操作流程,不僅全程不使用手部替身,拍攝現場的醫療顧問也給予肯定。王柏傑有感而發:「真正的醫生要花十年才能站上手術台,而我只有開拍前兩個月可以練習做到最好,能夠學習這麼多寶貴的醫療知識和技能,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一線醫護的辛苦和努力,也讓我更加敬重他們!」電影《疫起》上映後引發醫護人員關注,片中的真實場景及手術戲讓看過電影醫護人員直呼「超真實」、「手術真實感令人震驚」、「演員們的動作十分到位,臨場感十足」。而因《疫起》編劇劉存菡本身就是急診護理師,劇情中才得以真實呈現醫護人員的樣貌,也讓眾多醫護深感共鳴。而在這次拍攝中,專業醫療團隊也給予了演員們極高的評價,他們表示,在拍攝過程中,王柏傑、曾敬驊、項婕如非常認真地學習,每一個動作都非常精確。《疫起》編劇劉存菡為急診護理師,得以真實呈現醫護人員的樣貌,也讓眾多醫護深感共鳴。(圖/CATCHPLAY)
電影頻道1/ 王柏傑拍《疫起》遺憾錯過17歲毛孩上汪星球 導演林君陽爸爸驟逝台詞藏洋蔥
台片《疫起》改編自20年前SARS封院風暴,王柏傑在片中飾演胸腔科醫生,因為封院夾在工作跟家人之間左右為難,戲外他也遇到相同處境,他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時透露,拍《疫起》時沒辦法回家送17歲的毛孩子cookie最後一程,心情相當難過;導演林君陽也說8年前爸爸突然病逝,讓他體會到生命的脆弱,電影裡有部分台詞也是他遇到至親驟逝的真實心聲,「如果有機會說再見,真的要好好道別。」王柏傑開拍前在真正的胸腔外科醫生指導下,學習縫豬心跟豬肺,他回顧當時,劇組找了假人模特兒挖了洞,把大量豬內臟放進去,他苦笑喊:「真的很臭,而且那個觸感真的不太舒服,連老師都說很類似(人體)。」他透露當時希望自己看起來很熟練,盡可能追求速度,但常一不小心大力一扯,豬內臟就破一個洞,這時醫療顧問就會在旁提醒他,「你要溫柔一點啊!這是人家的胃,你那麼粗魯,人家的胃已經破了。」不過拍完手術戲後,醫療顧問看到他的「成果」有點點頭給予肯定,導演林君陽也笑著證實,「我們有把縫完的成品給顧問看,他有說滿可以的。」王柏傑因拍攝《疫起》無法陪女友謝欣穎送17歲狗狗cookie最後一程,讓他感到遺憾。(圖/趙文彬攝)電影以SARS封院風暴為主軸改編,醫院裡上演生離死別,王柏傑拍攝當時,因為工作抽不開身,無法回家陪著女友謝欣穎送17歲狗狗cookie最後一程,「本來已經準備要回去送他走,但前一天臨時要加拍一場戲走不開,拍完那場戲回去就只能處理後事。那個當下會覺得跟電影裡劇情一樣見不到小孩,我連最後一面都見不到。」讓他至今想起仍覺得遺憾。問他選擇留下拍戲的關鍵,他難掩複雜心情,坦言:「就是一個責任感吧!沒辦法放這些一起拍戲奮鬥的夥伴不管。」導演林君陽也說人生有段時期家裡出了很多狀況,特別是8年前原本身身體硬朗的爸爸,過年期間突然因為猛爆性肝炎住院,短短7天內就病逝,「一開始爸爸從人好好的,只是肝指數比較高,一直到隔兩天指數降不下來,到最後一天一清早就昏迷直接送進手術室。」等晚上送出手術室已經天人永隔,「突然之間你再也看不到這個人,那種心情真的非常痛。」而這樣的心情,他也保留進電影裡護理師安泰河的台詞,「雖然情況完全不一樣,但我那時候真的連再見都沒來得及講。我想說的是,如果有得選擇的話,真的要好好說再見。」《疫起》4月14日上映在《疫起》中,王柏傑將充滿人性糾葛與矛盾的角色表現得相當出色。(圖/CATCHPLAY提供)
鍾瑶上演「真人清醒插管」 為戲做足準備...獲讚驚人的演出
《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以2003年SARS引爆封院作為故事背景改編,劇中上演「真人清醒插管」,讓導演林世章苦喊:「壓力大,好難拍!!」劇情上特別安排菜鳥醫師黃新皓遇上困難插管的橋段,危急時刻由R3住院醫師鍾瑶解圍。醫療劇對所有演員而言一直是大挑戰,不僅專業術語超多,專業「醫療手技」更不是靠幾日就能學起來的。開拍前演員已上過醫療課,實地演練實習過,但為求動作到位,現場仍有醫療顧問黃漢斌醫師帶著鍾瑶和黃新皓,一次又一次反覆練習真實醫生拿喉頭鏡插管的手勢、節奏甚至情緒變化等,每個動作力求完美。鍾瑶取得CPR+AED證照。(圖/國際橋牌社)畢竟醫療劇最害怕醫療場面不真實,光是一個鏡頭動輒1-2小時,鏡頭外有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指導,甚至這還安插了真實麻醉科護理師、ICU護理師客串,負責把關動作以及確認畫面是否逼真。真正的專業護理師動作節奏流暢,讓被處處照應的鍾瑶直呼:「太專業!!」自己宛如真實的在執行插管任務一般。而病患也很難演,羅思琦親自上陣,在演出時不僅需要對抗心中壓力,也需要揣摩氧氣不足應該怎麼表演,在細節上做足功課,他表示「自己因為曾經看過自己父親插管,知道過程十分痛苦,因此他非常害怕這場拍攝」,但在黃漢斌醫師指導下,仍敬業將插管戲完成。鍾瑶飾演內科總醫師,為了精準揣摩專業醫療畫面,開拍前她除了要歷史、醫療知識,還要進行醫療實務、遠赴外縣市上急救課,還為戲考取了「CPR+AED證照」。劇組直誇鍾瑶不只演技好還非常敬業,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製作人更在臉書發文盛讚「這是我和鍾瑶第一次合作,我真心覺得,鍾瑶的敬業、演技、態度,都超乎我想像的好。我認為她這次在《和平歸來》的表演,是她演出生涯到目前為止最成熟、最讓人驚艷的演出。謝謝導演林世章的慧眼,謝謝鍾瑶的驚人演出。」《和平歸來》將在3月18日20:00起於公視頻道開播。
動物園公布團團逝世主因 原來腦袋長了「這東西」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當天,園方即完成病理解剖工作,詳細報告結果19日公布,確定團團罹患原發性腦瘤導致癲癇,牠更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團團11月19日在深層麻醉中沉睡,當日下午1時48分確定心跳停止,園方並於下午2時30分開始進行完整病理解剖,執行各臟器變化、器官秤重、採樣等動作,直至晚間7時結束。台北市立動物園醫療照管團隊及野生動物醫療顧問團召集人劉振軒說明,團團大腦重量為260公克、體重107公斤,兩者比重為1:412,正常大貓熊則是1:238,顯見團團大腦細胞被大量破壞,已嚴重萎縮。此外,動物園解剖得知,團團左側大腦出現大面積組織液化及壞死情形,進一步透過大腦組織切片染色檢測,發現該處多個細胞呈現不規則型。劉振軒說明,上述特徵即為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會導致腦部有腫瘤,出現癲癇、頭痛、嘔吐、視覺受損等症狀。劉振軒指出,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通常好發於人或犬隻身上,圈養的大貓熊則有10%會發生癲癇。由於大貓熊本身數量極少,團團發生癲癇的原因目前無法探究,僅能知道該腦瘤不會遺傳給圓仔與圓寶。劉振軒查閱資料後發現,大陸成都動物園過去有1隻雌性大貓熊「科琳」,亦曾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上腦瘤。他指出,科琳患上的是較為惡性的第4級「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故病症比團團還嚴重。他說明,團團是繼科琳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腦瘤的第2例,若以病名來區分,團團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
大貓熊團團病理解剖報告出爐 這病導致癲癇發作
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當天,園方即完成並理解剖工作,近日報告結果出爐,確定團團大腦罹患原發性腦瘤「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導致癲癇,動物園將在19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詳細病理化驗結果。團團晚年飽受腦部腫瘤所苦,由於日前癲癇多次發作,動物園於麻醉後進行CT斷層掃描,根據數值判斷團團的病況已經不可逆,無法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考量動物福祉後決定含淚放手,讓團團在深層麻醉狀況下離世。動物園說明,團團於11月19日因病情惡化離世,當天即完成病理解剖工作,並將採樣組織送驗,近日病理解剖報告出爐,確認團團大腦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是一種原發性腦瘤,也是造成團團癲癇的原因。園方表示,醫療照管團隊及野生動物醫療顧問團召集人劉振軒將在明日下午2時說明團團病理化驗結果。
貓熊「團團」突發4次癲癇 甦醒後腿部無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昨(17)號晚上突發四次癲癇。昨天早上保育員發現團團精神不太好,對食物也不感興趣,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到了下午團團突然發生癲癇,試著想要走動,但後肢卻明顯無力。過一陣子後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注射藥物,並在藥物作用後讓團團保持側躺休息。醫療團隊也持續密切觀察並和大陸醫療顧問保持線上聯繫。而在晚間又發作兩次,醫療團隊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等症狀穩定再調整治療方式。而昨晚經過藥物控制,團團到今天都沒有再發作。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大貓熊「團團」突發4次癲癇 後肢明顯無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今早「團團」休息後已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需再觀察。動物園表示,18日早上保育員及獸醫師發現「團團」精神不是很好,不太想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牠也沒太大反應,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動物園指出,17日到了下午4點41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團團」的癲癇症狀持續約1分鐘左右,當獸醫師陸續抵達時,「團團」的癲癇症狀已停止。園方表示,隨後約10分鐘期間「團團」曾試著想要走動,但左後肢卻明顯無力;4點58分時「團團」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為「團團」注射抗癲癇藥物,1分鐘後藥物發生作用症狀緩解,之後「團團」保持側躺的姿勢休息,醫療照管團隊持續密切觀察並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園方指出,接下來「團團」在晚間6點28分及7點33分又陸續發作;針對「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的現象,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園方說,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昨日晚間7點33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貓熊團團食慾下降後肢無力 北市動物園安排MRI檢查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游念育台北傳真)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為了瞭解「團團」的疾病進程,再度安排「團團」在22日上午前往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接受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大貓熊「團團」自8月31日被觀察到再度發生異常行為後,至10月15日之間未再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原本預計在18日讓「團團」到大活動場與遊客見面,但保育員在16日發現「團團」左後肢動作較遲鈍,施予坐下定位指令時,其後肢不易伸出就位;17日「團團」出嫌走路步伐緩慢,後肢明顯無力,食慾也開始下降,照養團隊為求謹慎,決定讓「團團」仍暫留置後場。園方表示,今年10月以來大貓熊「團團」的糞便量(食慾食量指標),除了12日總重為9.6公斤外,其餘天數均有10公斤標準,甚至達到15公斤以上的優良水平,但在16日「團團」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時,獸醫師檢查、血檢報告顯示「團團」並無感染情形,推測可能是腦部病因所導致。動物園指出,接下來緊密觀察到「團團」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甚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半,保育員在動物訓練時「團團」無法像過去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後腳步行狀態亦不復以往。園方說,16日開始,在動物園醫療團隊積極與醫療顧問團隊專家討論下,獸醫師投藥並給予輸液舒緩「團團」不適的症狀,保育員也從日常飼糧中添加蛋白質、維生素E、B群、補體素及膳食纖維等營養補給品,並增加餵水的次數,讓「團團」維持足夠的體力對抗病魔。動物園指出,為了儘早確認「團團」的病況,同時與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協調檢查時間,安排「團團」22日上午再度接受腦部MRI等檢查。檢查前後歷時約3個小時,為減低麻醉風險,邀請臺大醫院麻醉部醫師黃啟祥全程協助「團團」麻醉監控,「團團」在22日中午約1點左右順利甦醒,由動物醫療照管團隊護送返回動物園大貓熊館休息,動物園將在各項檢查結果出爐後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討論,以為後續的醫療照護方向評估及建議。
排除腦血管病變及感染 團團狀況良好下周上班
日前大貓熊團團因有癲癇症狀,送醫發現腦內液化壞死病變。12日台北市立動物園公布團團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從各項指數來看可以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造成的癲癇,但仍需進一步釐清是否因壞死性腦炎或腫瘤所引發。目前團團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且未出現副作用,團團的活動食慾也一切正常,狀況十分良好,同時園方特邀專業醫療顧問團為團團後續的照護方向把關。園方表示若團團狀況允許,最快下周將會重新回到展場。
大貓熊「團團」最新狀況曝…鎖定2病因 維持生活品質!仍會安排回展示場
台北市立動物園裡18歲大貓熊「團團」萌萌暖暖的形象深植人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寶貝」,不過今年8月中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一度還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3分鐘。近日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出爐,園方表示,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的癲癇問題,將於今(12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說明。園方說明,依據「團團」MRI及腦脊髓液的檢驗指數分析,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的癲癇問題,但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的可能性則需要後續釐清;考量人類腦部腫瘤的確診,通常需要靠儀器定位進行採樣、組織病理診斷進行研判,醫療顧問團綜合了「團團」在臨床表現與麻醉、腦部採樣風險評估後,建議安排「團團」定期檢查追蹤。園方指出,「團團」目前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且並未出現副作用,另由於「團團」現已步入中老年齡,肌力容易出現流失現象,醫療顧問團營養學專家亦針對後續照護給予重要建議。園方強調,近日動物園保育員及獸醫照護團隊嚴密觀察,「團團」於8月31日最後發生異常行為後,至今未再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進食情形及活動力也恢復到以往的狀態,雖然「團團」身體抱恙,但為了維持其應有的生活品質,近期仍會安排牠回到展示場活動。園方提及,動物園照護團隊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也「嚴陣以待」,除了針對「團團」如發生癲癇時的場地安全性進行盤查並防護外,也再次檢視發病時的緊急處理作業流程周延性,以維護「團團」生命安全。
抗疫38年 81歲美防疫大將佛奇年底退休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Dr. Anthony Fauci)22日(當地時間)說,他計畫今年年底退休。退休後他將追尋事業的下一個篇章、激勵和輔導下一代的科學領袖,為應對未來的傳染病威脅做好準備。美國之音報導,今年81歲的佛奇自1984年以來一直領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初期,他是美國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醫療顧問,在美國家喻戶曉,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抗疫代言人之一。佛奇一再敦促美國人接種疫苗,但有幾百萬雖占少數但卻高調發聲的美國人宣稱,接種疫苗是侵犯他們的個人自由。在很多否認疫苗有效性的人去世後,這些人臨終之際經常承認自己錯了。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總統也任命佛奇為總統首席醫療顧問。在大流行病最初的幾個月裡,佛奇支持關閉健身房、酒吧和餐廳以及學校,引起一些保守派州和地方政府官員的不滿。但佛奇也曾低估新冠大流行所造成美國後來的實際死亡人數。目前美國已有超過100萬人被新冠病毒奪去生命,死亡人數超過任何國家。與其他衛生官員一樣,他最開始曾說,人們在公共場合不需要戴口罩,他最初也沒有認識到無症狀者也能傳播病毒。批評者嘲笑他的錯誤,川普也在總統任期的最後階段對佛奇的專長、有關口罩的決定以及病毒在中國的起源問題提出質疑。但仍然有很多衛生專家依賴他在傳染病方面的知識,他也經常在電視新聞節目上露面,就如何應對新冠向美國人提供最新建議。歷年來,佛奇擔任過七位美國總統的醫療顧問,既有民主黨總統,也有共和黨總統。在佛奇宣布退休決定後,拜登讚揚他為美國政府半個世紀的辛勞。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拜登作為副總統,曾與佛奇共事,領導美國應對伊波拉和茲卡病毒。拜登說:「由於佛奇醫生對公共衛生諸多貢獻,美國和全世界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不管你是否見過他本人,他的工作觸及了所有美國人的人生。」
恐怖怪病「眼鼻流血到斷氣」致死率40% 英國、西班牙出現案例
全球恐怖怪病一波接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猴痘疫情才剛爆發之際,又驚傳「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在伊拉克發跡,近日就連英國、西班牙也接連出現病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該疾病主要是由俗稱「壁蝨」的蜱蟲傳播,且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發病後會造成患者內外嚴重出血,死亡率高達40%,染疫者可能在短短7天內,因為「鼻血狂流」到失血過多而死。綜合《獨立報》與「路透社」報導,繼伊拉克之後,英國、西班牙也接連傳出「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例。西班牙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出現高燒、眼睛出血症狀,被緊急用直升機從萊昂一間當地醫院轉送至他處大醫院接受治療;根據當地衛生局表示,該名男子目前情況還算穩定。此外在今年3月初,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也確認當地一名女子感染「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不過該國首席醫療顧問霍普金斯(DrSusan Hopkins)指出,此種疾病不會輕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對公眾的總體風險非常低,且英國衛生安全局和國民保健署(NHS)有完善、健全的感染防控程序來處理相關個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是由蜱蟲傳播的布尼亞病毒導致的疾病,病毒宿主包括野生和家養動物,包括牛、綿羊、山羊等,因此感染病例常出現在屠宰場、牧場等處,而病毒通常在巴爾幹爸島、中東地區、非洲,以及亞洲北緯50度以南國家中流行,先前西班牙、土耳其僅出現過極少個案,英國本土至今也僅有3例。
蔡淑臻熱吻後...嘔吐物劇烈噴出 朱軒洋無奈:好像灌食秀
蔡淑臻、朱軒洋主演的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好評熱播中,上週六(21日)播出第五、六集,收視率分別為1.53及1.64。劇情逐漸走入人心,同時揭開沈重的醫療糾紛議題,蔡淑臻、杜姸和風田面對家屬的怒罵提告,甚至面臨病患離世的考驗,三人的真情流露引起超過80萬名觀眾的共鳴。一分鐘最高收視為1.96,落在三人在卡拉OK店高唱片頭曲〈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他們隨著音樂舞動、唱歌發洩,雖然是歡樂場面卻讓網友看得莫名心疼而流淚。《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風田哭戲惹哭眾人。最新劇情帶出了醫護人員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把病患視為家人的風田,在面臨死亡時更是加倍悲傷,風田的哭戲也偷走許多觀眾的眼淚,他特別感謝導演的情緒帶領,從孤身到台灣發展,聊到他自己的阿公,情緒自然就來了,最後更哭到無法自拔。今天也釋出本劇片頭曲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動畫版MV,細膩點出令人揪心的醫療現況,導演賴孟傑特別強調:「醫療糾紛不只出現在劇中,現實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醫院都在發生。」曾有醫療顧問在拍攝現場時,包包中就有兩張熱騰騰的法院傳票。本劇播出後許多醫護人員紛紛站出來分享自己身為醫者的初心,原著作者小劉醫師也深有同感地說:「本劇的核心就是要找回醫護人員的初心,每次面對困境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著『初心』而繼續走下去。」蔡淑臻聽了便忍不住激動地說:「我做這部戲真是做對了!」朱軒洋飾演乩童惟妙惟肖。劇中看了會忍不住嘴角上揚的「姐弟戀」蔡淑臻和朱軒洋有了一大進展,兩人意外變成「借貸」關係,蔡淑臻甜喊「主人!」與朱軒洋在KTV吐後瘋狂熱吻,瞬間引起每個社群平台熱烈討論「天阿!我也要吐了」、「真愛,這樣都親得下去!」導演賴孟傑自爆當初寫完這場戲時,還得意洋洋地向蔡淑臻炫耀說:「一定要照著劇本演演看。」蔡淑臻和朱軒洋拍攝時兩人腎上腺素都飆高,既期待又害怕,一邊是想著「要吐了」,另一邊則想著「要吞了」,朱軒洋更坦言:「我們好像在上演灌食秀。」蔡淑臻則感覺自己的人生極限又往前跨進一大步,畫面中華麗的配樂搭配兩人動作的衝突感,更榮登蔡淑臻最愛的一場戲:「我覺得實在是太浪漫了,怎麼會有一個男生願意這樣全盤地接收,這就是真愛!」朱軒洋最新集數更展現精湛演技,突然被池王爺上身的他,滿臉漲紅、青筋爆發,一舉一動讓網友頻頻大讚「很逼真的降乩」、「演得超像!」拍攝現場就站在朱軒洋對面的湯志偉更是被嚇得趕緊問劇組人員:「朱軒洋是真的有乩童背景嗎?怎麼會這麼真實!」湯志偉映後直播時也分享,朱軒洋從眼神到動作,各個細節都太像,他也開玩笑地說當場都想去「問事」了!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故事改編自劉宗瑀醫師的同名小說,外科醫師「小劉」來到鄉村小醫院,像是都市的牛仔,利用自己的特殊技能與固執的處世原則,改變村裡種種令人眼界大開、啼笑皆非的醫療狀況。看似救世主般降臨的背後,卻有著傷痕累累的秘密,自我放逐到醫界的邊緣後,在偏鄉地區醫院拾回「初心」的故事。《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由公共電視出品,十三月股份有限公司製作,《噬罪者》導演賴孟傑執導,蔡淑臻、朱軒洋、風田、杜妍、蘇瀅、許乃涵、湯志偉、楊麗音、海裕芬、鄭志偉、張再興共同演出,全劇10集,每周六晚間9點於公視一次播出2集。
防疫放鬆病毒反撲!美國確診數爆增3倍 巴西7天滾動平均值狂升28%
「疫」波接一波!隨著疫苗普及與公衛措施實施,美國先前才因為疫情各項指數趨緩,放寬防疫措施,包括Uber司機、室內免戴口罩等;不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美國疫情再起,過去5週病例穩步上升,達到平均每天約9.4萬人確診,較上個月增加約3倍!聯邦衛生官員趕緊跳出來呼籲,民眾應該在市內戴好口罩,同時敦促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討論是否開放50歲以下民眾接種第四劑疫苗。不僅如此,巴西4月才鬆綁防疫措施,沒想到當地也出現疫情急速反彈!目前確診病例7天滾動平均值再次上升到1.8萬,較之前大增28%綜合外媒報導,隨著防疫措施放寬,美國Omicron疫情再次出現上升跡象,目前每日平均確診數將近10萬人,再加上30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將至,屆時將有大型聚會與紀念活動,恐怕會再造成感染案例爆增。為此,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跳出來指出,目前約有1/3的美國人居住於確診病例與住院人數不斷上升的地區,呼籲民眾應該慎重考慮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並採取其他措施保護自己。美國疫情出現反撲,衛生官員呼籲民眾應持續在室內戴好口罩。(圖/達志/美聯社)瓦倫斯基18日與拜登政府首席醫療顧問佛奇(Anthony S. Fauci)、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教授賈哈(AshishJha)一起發出警告,雖然目前的情況並沒有先前冬季時可怕,但他們預計確診病例可能會在夏季時激增,因為高溫很可能迫使人們待在室內,如果政府不能購買更多疫苗、抗病毒藥物和高質量的口罩,這一波疫情也可能變得致命。此外,瓦倫斯基也呼籲FDA,應該開始就50歲以下族群接種第4劑疫苗問題採取行動;FDA今年3月底批准替50歲以上,或免疫不全者接種莫德納或輝瑞/BNT疫苗加強針,即為第4劑疫苗,理由是數據顯示疫苗免疫力減弱與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風險。巴西先前放鬆防疫措施,不過一個多月後,疫情出現反撲。(圖/達志/美聯社)不僅如此,巴西先前隨著疫苗普及,確診人數逐漸下滑,各地紛紛鬆綁防疫措施,取消口罩強制令、出示疫苗護照等規定,還在4月下旬重新舉辦嘉年華會。不過在防疫規定鬆綁後一個多月,疫情又出現升溫趨勢!根據衛生部資料,當地7天滾動平均確診數再次上升到18236例,較之前大增28%。對此,病毒學家李威(José Eduardo Levi)指出,他對疫情升溫並不感到意外,但他警告,巴西即將進入冬季,屆時人們的免疫力普遍下降,如果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群聚,或是沒有接種疫苗,確診數可能持續增長,因此他也呼籲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且維持確診後進行隔離等措施,仍是重要的防疫方式。
蔡淑臻、風田聯手挖人菊花 《女外科》創收視高峰
公視《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7日首播收視開紅盤,第一、二集平均收視率分別為1.07及1.31,收視高峰達1.54,落在蔡淑臻、風田合力夾出病患肛門裡的手機,兩人看著肛門內發亮震動的手機,風田極力抗拒、蔡淑臻只好戴上手套開挖,兩人對話、互動笑噴一票人;另一收視高峰則是蔡淑臻與朱軒洋床戲後在醫院的初次相遇,浪漫畫風一轉是風田被病患噴得滿身是嘔吐物的畫面。蔡淑臻不計形象演出。(圖/公視)女主角蔡淑臻顛覆以往的形象,劇中一頭亂髮出演,狂嗑數十個碗粿、還不停偷吃零食與飲料暴走行為讓人哭笑不得,不過當有病患需要急救時,又變身為專業的小劉醫師,機智又臨危不亂的表現讓網友秒被圈粉。蔡淑臻劇中登場方式也不同凡人,她被「棄屍」在偏鄉小村莊,送醫過程中不停撞頭,連螢幕前的觀眾看了都覺得痛,蔡淑臻映後直播時爆料「現場都是真撞」,她也忍不住埋怨導演為什麼一定要拍特寫鏡頭,直呼「我的肉都不是肉!」賴孟傑導演則趕緊解釋,因為蔡淑臻是非常敬業的演員,做什麼都要真的來。張再興扛著蔡淑臻。(圖/公視)杜姸和風田飾演的住院醫師也真強實彈上場,杜姸戲裡戲外都以縫合小天才之姿獲得一片好評,她坦言「現在看到什麼水果都想縫了,下次可以挑戰看看縫蓮霧!」風田劇中一場被嘔吐物噴滿臉的戲,他在映後直播時分享現場是用強力水柱噴濕,大家再用煮好的泡麵、蔬菜往他身上丟,風田記憶猶新地說:「那天被噴了好幾次,真的好冷!」劇中最神秘的角色家明醫師,因兩集都沒露臉更是讓網友好奇爆棚,瘋狂猜是哪位演員出演,導演賴孟傑請觀眾一定要持續收看就會知道答案了。杜姸飾演縫合小高手緹娜。(圖/公視)《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以輕鬆的喜劇節奏成功擄獲觀眾芳心,講究的專業醫療細節更是讓醫護人員都認可,包含病患的器官、傷口逼真,就連診療動作也相當真實,片尾出現龐大的醫療顧問團隊也都讓眾人讚嘆不已。每集更釋出「醫療科普」影片,由醫師親自解說劇中的醫療狀況,網友們樂道「看劇長知識 讚!」、「後面解說也太加分」、「講解的很全面」。原著作者小劉醫師也跟著首播,親自上線回應網友的疑問,最即時的互動也讓小劉醫師直呼:「好有趣!」全劇10集,每周六晚間9點於公視一次播出2集。風田被嘔吐物噴滿身。(圖/公視)
「醫生視訊」後快篩陽視同確診 柯文哲直言:沒有那麼多醫生閒閒的
指揮中心宣布5月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等3類人,「快篩陽」可視為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直言,中央常常下一道命令,他心裡想說奇怪,到底有沒有在醫院工作過,沒有那麼多醫生閒閒的,到底怎麼算錢、運作,診斷怎麼開,一定被醫院工作同仁罵翻。柯文哲認為,數學有貝氏定理,在前提存在去猜B的機率,會比單純猜B更準,但如果民眾快篩陽,在醫生通訊治療下視同PCR陽,居家隔離者自己做快篩陽,就趕快打電話通訊診療,找到人把手機架好、視訊打開,再花20分鐘做一次快篩,確認是本人做的,然後再開診斷書,實務上很困難。柯文哲認為,在遠距治療下,沒有那麼多醫生閒閒的,到底怎麼算錢、運作,診斷怎麼開給你?柯文哲指出,中央常常下一道命令,「我心裡想說奇怪,到底有沒有在醫院工作過?」模型是可行但執行困難,一定被醫院工作同仁罵翻,今天應該會在討論怎麼善後。他呼籲,命令發出來應該有醫療顧問,要找實際第一線臨床醫生,看過計畫到底可行不可行,不然命令出來他看完也是三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