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顧問團
」 團團 大貓熊 癲癇救護天使暖人間1/奪年度十大傑出救護員 她看盡生死「救回OHCA最樂」
日前一名女消防員因為身高不滿160公分,差了1.1公分遭「退貨」,消防員夢碎後她申請釋憲,引發議論。其實警消人員中女性仍是少數,但卻是意外現場如同媽媽般溫暖的存在,國內首位登上時尚雜誌的女救護員陳冠穎站在第一線守護民眾13年,曾在一天內迎生送死,她說跟死神搶命的工作很高壓,但每救回一人就更能在崗位上持續激勵奉獻自己,無怨無悔。位於信義區永吉路上的永吉高級救護隊(高救隊),是台北4大專責救護隊之一,早上8點整,10多名隊員已經集合勤教,今天正值每月一次醫療顧問團到隊上指導,坐在教室正中央,綁馬尾、戴眼鏡的陳冠穎(35歲)特別顯眼,也是在場唯一女性,她不但具備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還一舉拿下2023年十大傑出救護員第三名。永吉高救隊是台北4個高救隊之一,專責救護勤務,但重大火警、意外現場也能看到他們從死神手中搶命的身影。(圖/趙世勳攝)這時,出勤鈴聲大作,今天值第一班的冠穎和夥伴們迅速熟練上車坐定,遵守消防局規定、白天70秒出勤原則,趕到案發地進行勤務,這一次他們接到癲癇救護任務,地點在虎山登山步道,車子趕到登山口,一行人下車揹著救護裝備爬山,直到接觸傷者後給予處置,將他帶下山送醫,任務才算圓滿完成,這趟任務從出勤到收隊時間近3個小時。這是冠穎上班的日常,她所屬的高救隊有別於一般消防隊,平時沒有打火任務,僅專責救護,但在重要火警和災難現場有需要時仍會前往支援,因為擁有EMT-P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不僅能執行如傷口包紮、心肺復甦、緊急接產等初級救護工作,也能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更具風險的侵入性醫療行為。 站在第一線用專業守護民眾,冠穎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看過許多生死。她瞇起眼睛回憶,某天一上班就接到任務前往1名孕婦家,發現她羊水破了、小孩頭已經出來,冠穎立刻幫忙接生,所幸僅5分鐘即順利產下小男嬰,孕婦開心哭了,一旁的丈夫和大兒子歡呼大叫,喜悅感染冠穎,「覺得今天很棒」;不過,值班快結束時,她接到OHCA救護,患者年紀很大、身體器官衰竭,她和家屬看著老人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一天內接生新生命也送走長輩,心情實在五味雜陳。」陳冠穎出生於台南,在家中排行老二,當年大姊和她前後考上警專,後來一個當警察,一個則成為消防員,而冠穎喜愛生物學,後續專攻救護,從打火女英雄轉職成高級救護技術員。拿下2023全國10大傑出救護員第3名,陳冠穎心中特別感謝男友的支持與體諒。(圖/當事人提供)由於專責救護隊的身分,常接到OHCA(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勤務,冠穎說,黃金救援必須在4分鐘內跟死神搶命,「救人一命,我覺得最有成就感!有次救回一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我轉頭告訴家屬『心跳回來了』,對方當場感激下跪。」每次順利救人,冠穎覺得一整天就很值得,也因為這份成就感激勵、支持著,對冠穎來說救護員不僅是工作也是守護民眾的責任。
動物園公布團團逝世主因 原來腦袋長了「這東西」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當天,園方即完成病理解剖工作,詳細報告結果19日公布,確定團團罹患原發性腦瘤導致癲癇,牠更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團團11月19日在深層麻醉中沉睡,當日下午1時48分確定心跳停止,園方並於下午2時30分開始進行完整病理解剖,執行各臟器變化、器官秤重、採樣等動作,直至晚間7時結束。台北市立動物園醫療照管團隊及野生動物醫療顧問團召集人劉振軒說明,團團大腦重量為260公克、體重107公斤,兩者比重為1:412,正常大貓熊則是1:238,顯見團團大腦細胞被大量破壞,已嚴重萎縮。此外,動物園解剖得知,團團左側大腦出現大面積組織液化及壞死情形,進一步透過大腦組織切片染色檢測,發現該處多個細胞呈現不規則型。劉振軒說明,上述特徵即為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會導致腦部有腫瘤,出現癲癇、頭痛、嘔吐、視覺受損等症狀。劉振軒指出,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通常好發於人或犬隻身上,圈養的大貓熊則有10%會發生癲癇。由於大貓熊本身數量極少,團團發生癲癇的原因目前無法探究,僅能知道該腦瘤不會遺傳給圓仔與圓寶。劉振軒查閱資料後發現,大陸成都動物園過去有1隻雌性大貓熊「科琳」,亦曾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上腦瘤。他指出,科琳患上的是較為惡性的第4級「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故病症比團團還嚴重。他說明,團團是繼科琳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腦瘤的第2例,若以病名來區分,團團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
大貓熊團團病理解剖報告出爐 這病導致癲癇發作
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當天,園方即完成並理解剖工作,近日報告結果出爐,確定團團大腦罹患原發性腦瘤「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導致癲癇,動物園將在19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詳細病理化驗結果。團團晚年飽受腦部腫瘤所苦,由於日前癲癇多次發作,動物園於麻醉後進行CT斷層掃描,根據數值判斷團團的病況已經不可逆,無法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考量動物福祉後決定含淚放手,讓團團在深層麻醉狀況下離世。動物園說明,團團於11月19日因病情惡化離世,當天即完成病理解剖工作,並將採樣組織送驗,近日病理解剖報告出爐,確認團團大腦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是一種原發性腦瘤,也是造成團團癲癇的原因。園方表示,醫療照管團隊及野生動物醫療顧問團召集人劉振軒將在明日下午2時說明團團病理化驗結果。
大貓熊「團團」突發4次癲癇 後肢明顯無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今早「團團」休息後已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需再觀察。動物園表示,18日早上保育員及獸醫師發現「團團」精神不是很好,不太想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牠也沒太大反應,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動物園指出,17日到了下午4點41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團團」的癲癇症狀持續約1分鐘左右,當獸醫師陸續抵達時,「團團」的癲癇症狀已停止。園方表示,隨後約10分鐘期間「團團」曾試著想要走動,但左後肢卻明顯無力;4點58分時「團團」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為「團團」注射抗癲癇藥物,1分鐘後藥物發生作用症狀緩解,之後「團團」保持側躺的姿勢休息,醫療照管團隊持續密切觀察並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園方指出,接下來「團團」在晚間6點28分及7點33分又陸續發作;針對「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的現象,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園方說,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昨日晚間7點33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貓熊團團食慾下降後肢無力 北市動物園安排MRI檢查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游念育台北傳真)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為了瞭解「團團」的疾病進程,再度安排「團團」在22日上午前往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接受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大貓熊「團團」自8月31日被觀察到再度發生異常行為後,至10月15日之間未再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原本預計在18日讓「團團」到大活動場與遊客見面,但保育員在16日發現「團團」左後肢動作較遲鈍,施予坐下定位指令時,其後肢不易伸出就位;17日「團團」出嫌走路步伐緩慢,後肢明顯無力,食慾也開始下降,照養團隊為求謹慎,決定讓「團團」仍暫留置後場。園方表示,今年10月以來大貓熊「團團」的糞便量(食慾食量指標),除了12日總重為9.6公斤外,其餘天數均有10公斤標準,甚至達到15公斤以上的優良水平,但在16日「團團」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情形時,獸醫師檢查、血檢報告顯示「團團」並無感染情形,推測可能是腦部病因所導致。動物園指出,接下來緊密觀察到「團團」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甚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半,保育員在動物訓練時「團團」無法像過去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後腳步行狀態亦不復以往。園方說,16日開始,在動物園醫療團隊積極與醫療顧問團隊專家討論下,獸醫師投藥並給予輸液舒緩「團團」不適的症狀,保育員也從日常飼糧中添加蛋白質、維生素E、B群、補體素及膳食纖維等營養補給品,並增加餵水的次數,讓「團團」維持足夠的體力對抗病魔。動物園指出,為了儘早確認「團團」的病況,同時與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協調檢查時間,安排「團團」22日上午再度接受腦部MRI等檢查。檢查前後歷時約3個小時,為減低麻醉風險,邀請臺大醫院麻醉部醫師黃啟祥全程協助「團團」麻醉監控,「團團」在22日中午約1點左右順利甦醒,由動物醫療照管團隊護送返回動物園大貓熊館休息,動物園將在各項檢查結果出爐後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討論,以為後續的醫療照護方向評估及建議。
排除腦血管病變及感染 團團狀況良好下周上班
日前大貓熊團團因有癲癇症狀,送醫發現腦內液化壞死病變。12日台北市立動物園公布團團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從各項指數來看可以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造成的癲癇,但仍需進一步釐清是否因壞死性腦炎或腫瘤所引發。目前團團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且未出現副作用,團團的活動食慾也一切正常,狀況十分良好,同時園方特邀專業醫療顧問團為團團後續的照護方向把關。園方表示若團團狀況允許,最快下周將會重新回到展場。
大貓熊「團團」最新狀況曝…鎖定2病因 維持生活品質!仍會安排回展示場
台北市立動物園裡18歲大貓熊「團團」萌萌暖暖的形象深植人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寶貝」,不過今年8月中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一度還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3分鐘。近日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出爐,園方表示,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的癲癇問題,將於今(12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說明。園方說明,依據「團團」MRI及腦脊髓液的檢驗指數分析,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的癲癇問題,但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的可能性則需要後續釐清;考量人類腦部腫瘤的確診,通常需要靠儀器定位進行採樣、組織病理診斷進行研判,醫療顧問團綜合了「團團」在臨床表現與麻醉、腦部採樣風險評估後,建議安排「團團」定期檢查追蹤。園方指出,「團團」目前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且並未出現副作用,另由於「團團」現已步入中老年齡,肌力容易出現流失現象,醫療顧問團營養學專家亦針對後續照護給予重要建議。園方強調,近日動物園保育員及獸醫照護團隊嚴密觀察,「團團」於8月31日最後發生異常行為後,至今未再發生疑似癲癇的症狀,進食情形及活動力也恢復到以往的狀態,雖然「團團」身體抱恙,但為了維持其應有的生活品質,近期仍會安排牠回到展示場活動。園方提及,動物園照護團隊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也「嚴陣以待」,除了針對「團團」如發生癲癇時的場地安全性進行盤查並防護外,也再次檢視發病時的緊急處理作業流程周延性,以維護「團團」生命安全。
蔡淑臻、風田聯手挖人菊花 《女外科》創收視高峰
公視《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7日首播收視開紅盤,第一、二集平均收視率分別為1.07及1.31,收視高峰達1.54,落在蔡淑臻、風田合力夾出病患肛門裡的手機,兩人看著肛門內發亮震動的手機,風田極力抗拒、蔡淑臻只好戴上手套開挖,兩人對話、互動笑噴一票人;另一收視高峰則是蔡淑臻與朱軒洋床戲後在醫院的初次相遇,浪漫畫風一轉是風田被病患噴得滿身是嘔吐物的畫面。蔡淑臻不計形象演出。(圖/公視)女主角蔡淑臻顛覆以往的形象,劇中一頭亂髮出演,狂嗑數十個碗粿、還不停偷吃零食與飲料暴走行為讓人哭笑不得,不過當有病患需要急救時,又變身為專業的小劉醫師,機智又臨危不亂的表現讓網友秒被圈粉。蔡淑臻劇中登場方式也不同凡人,她被「棄屍」在偏鄉小村莊,送醫過程中不停撞頭,連螢幕前的觀眾看了都覺得痛,蔡淑臻映後直播時爆料「現場都是真撞」,她也忍不住埋怨導演為什麼一定要拍特寫鏡頭,直呼「我的肉都不是肉!」賴孟傑導演則趕緊解釋,因為蔡淑臻是非常敬業的演員,做什麼都要真的來。張再興扛著蔡淑臻。(圖/公視)杜姸和風田飾演的住院醫師也真強實彈上場,杜姸戲裡戲外都以縫合小天才之姿獲得一片好評,她坦言「現在看到什麼水果都想縫了,下次可以挑戰看看縫蓮霧!」風田劇中一場被嘔吐物噴滿臉的戲,他在映後直播時分享現場是用強力水柱噴濕,大家再用煮好的泡麵、蔬菜往他身上丟,風田記憶猶新地說:「那天被噴了好幾次,真的好冷!」劇中最神秘的角色家明醫師,因兩集都沒露臉更是讓網友好奇爆棚,瘋狂猜是哪位演員出演,導演賴孟傑請觀眾一定要持續收看就會知道答案了。杜姸飾演縫合小高手緹娜。(圖/公視)《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以輕鬆的喜劇節奏成功擄獲觀眾芳心,講究的專業醫療細節更是讓醫護人員都認可,包含病患的器官、傷口逼真,就連診療動作也相當真實,片尾出現龐大的醫療顧問團隊也都讓眾人讚嘆不已。每集更釋出「醫療科普」影片,由醫師親自解說劇中的醫療狀況,網友們樂道「看劇長知識 讚!」、「後面解說也太加分」、「講解的很全面」。原著作者小劉醫師也跟著首播,親自上線回應網友的疑問,最即時的互動也讓小劉醫師直呼:「好有趣!」全劇10集,每周六晚間9點於公視一次播出2集。風田被嘔吐物噴滿身。(圖/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