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手術
」 車禍 手術 癌症 截肢 朱芯儀與夫吵架越罵越大聲 ! 就醫檢查竟罹「耳硬化症」
46歲婦人近年來因講話越來越大聲,跟丈夫吵架時,更是屢屢罵到「燒聲」,家人帶她就醫,檢查發現耳膜完整、無化膿流湯,但左耳聽力竟衰退到中度聽損,醫師安排斷層掃描後,確認中耳沒有感染或腫瘤,診斷是「耳硬化症」惹禍。鐙骨底板破壞聽骨鏈 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表示,耳硬化症典型特徵是鐙骨周圍緻密骨頭結構改變,病變骨頭被吸收後,由海綿狀血管性骨骼取代,最後形成硬化骨質取代海綿狀骨骼,此異常骨骼生長可能會導致鐙骨底板發生機械性固定,並破壞聽骨鏈傳遞聲音,使得聲音無法有效傳遞至內耳,從而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耳硬化症」聽力衰退、伴隨耳鳴 常見女性 經統計,耳硬化症常見於白種人,並以女性患者較多(臨床上女性比男性約為二比一),常見症狀是聽力變差及耳鳴,聽力變化是漸進性聽力受損且通常兩耳為不對稱的聽力表現,發生年紀多為三十至四十多歲,初期多以40-60分貝的傳導性聽力受損,但仍有10%病人會進展至混和性或感音性聽損;第二個常見症狀為耳鳴,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發生耳鳴,可能為嗡嗡聲、嘶嘶聲、蟬叫聲等,另其它較少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平衡感變差。聽小骨重建手術協助改善 聽損輕微可選擇助聽器陳厚匡提醒,若患者聽損屬於輕微程度或不適合接受手術,可根據需求選擇助聽器協助,以調整其音量和音質達到最佳效果,並定期追蹤聽力檢查監測病程進展;至於「鐙骨手術」(又稱耳硬化症手術)需將病變的鐙骨部分截除,並替換為人工聽小骨來改善聲音的傳導,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時,成功率可以高達80%以上,此患者術後左耳聽力大幅改善,也避免依賴助聽器。這些情況恐是聽損前兆 應盡快就醫檢查陳厚匡呼籲,耳硬化症有可能會進展至耳蝸內耳,造成更嚴重的聽力受損,加上另一耳也有發病風險,建議術後務必長期追蹤和監測,才能及時掌握病情變化,否則聽力可能會持續加劇,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常聽不清楚對方講話或自己越來越大聲,都可能是聽損前兆,可就醫檢查,預防病情惡化。
65歲後平均牙齒少10顆 台灣未達國際健康老化標準
50歲林女士因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導致牙周病加重,一開始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會影響咀嚼,沒想到隨著多顆牙齒缺損、脫落,不僅不方便進食,也不敢吃蔬菜及肉類,更出現口氣尷尬、記憶力衰退等困擾,對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皆有重大影響,一直到進行牙齒重建治療,包括牙周病雷射清潔、牙周導版保養、3D列印輔助全導引雷射微創全口重建手術等項目,歷時半年後煥然一新,不僅換得一口好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外,連血糖和心血管指數都更加穩定。看牙醫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硬傷,調查統計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的台灣人曾因為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容易導致口腔問題惡化,產生牙周病或牙齒脫落的狀況,甚至連帶影響全身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20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4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以蛀牙為例,傳統上治療會使用銀粉或複合樹脂進行填補,然而效果卻無法持久,銀粉填補過一段時間後導致牙齒變黑,且容易造成牙齒結構的破壞,維持兩至三年就得重新補牙,而複合樹脂則容易因收縮膨脹而產生縫隙,反而讓細菌侵入先前的蛀洞,導致再次蛀牙。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崴分享,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因而陷入「補牙、再次蛀牙」的惡性循環,飽受疼痛,然而,曾有調查統計,高達半數台灣國人曾因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得面臨後續牙齒脫落、產生牙周病的窘境。曹皓崴點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如何在蛀牙剛發生或尚未惡化之前就選對治療方式!」曹皓崴表示,最新的3D齒雕技術使用全數位口內掃描儀器於口中取模,再利用德國引進的科技儀器,製作出與牙齒缺損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陶瓷修復物,不僅與天然齒質相近,顏色自然、邊緣密合度佳,填補後更不易再度產生蛀牙,兼顧美觀與功能。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曹皓崴院長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Face Me》李民基拜訪醫生練手術 韓智賢徒手破窗貼撒隆巴斯解痠痛
醫學懸疑搜查劇《Face Me》開播後人氣穩定成長,男女主角跨國受訪影片大公開,李民基透露拍戲空檔放鬆小秘訣,許願未來想演古裝劇;韓智賢戲裡精明戲外卻顯天然呆,自爆徒手破窗「很好玩」,背台詞卻腦中一片空白。該劇描述冷靜的整形外科醫師與熱血重案組女警,藉由犯罪被害者的整形重建手術,意外串連起多年前男主角未婚妻遇害事件的真相。隨著劇情即將邁入最高潮,影音平台今日公開李民基、韓智賢跨海向台灣觀眾問候的受訪影片,李民基透露自己有特別去整形外科拜訪醫生、了解環境,並且看了一些手術影片,也有在家裡練習,韓智賢則是在開拍前約兩三週開始去動作戲學校補習,每天花三小時練習動作。李民基提醒:「妳不是還有增重嗎?真的很辛苦啊」,讓韓智賢不好意思地笑答因為自己偏瘦,但飾演刑警的話要有力氣,所以就吃胖了一點才開拍,並強調「雖然之後就又瘦回來了,但我很用心準備了」。兩人都有各自辛苦的地方,對於讓自己放鬆的小秘訣,李民基表示拍手術戲需要非常投入,會在手術室的拍攝場景裡待很長時間,所以一有空檔就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韓智賢則開朗地笑說由於會肌肉痠痛,因此回家之後會好好洗個熱水澡,再貼上撒隆巴斯,「之後就都在睡覺,這樣的話就可以紓解壓力,睡飽隔天起來就可以再繼續奮鬥了」。兩人今年都推出了兩部電視劇作品,談及未來的戲路,李民基坦言自己從未演過歷史劇,對此充滿好奇,「希望有機會能挑戰看看」。韓智賢此次有一個徒手破車窗的橋段,「打破時我覺得真的很好玩,那好像是我第一次用手打破汽車玻璃」;最後更自爆覺得最困難的事「不是肢體動作而是背台詞」,由於台詞中包含大量漢字、法律和英文詞彙,「我完全連結不起來,腦袋裡完全沒辦法去想像這些詞彙,所以我還記得在背台詞時真的很辛苦,但有趣的是也因此學到一些專有名詞,我有一個一個上網查是什麼意思」。friDay影音年末燒腦冠軍韓劇《Face Me》本週三、四與韓國同天揭曉大結局。
繼父狠心咬斷5歲男童生殖器 生母編3套謊言掩蓋罪行下場慘了
巴西爆出一起驚悚虐童案,一名26歲男子咬斷5歲繼子的生殖器,男童被送醫治療,又發現他身上多處傷痕,疑似遭到長期虐待。男童的親生母親還為了愛人作假證,編造3套不同說法掩蓋罪行,最終繼父和生母分別被判處13年4個月及9年4個月有期徒刑;男童接受生殖器重建手術後,目前和生父同住。根據外媒《鏡報》報導,巴西塞阿臘州福塔雷薩市的若瑟弗羅塔博士醫院通報一起駭人病例,一名來自卡寧德市的5歲男童若奧雷維(Joao Levi),在2023年12月6日被26歲的繼父席爾瓦(Jose Ivanilson Ferreira Silva)咬斷生殖器;所幸治療及時,醫護人員成功替雷維進行生殖器重建手術,但他得開始漫長的康復過程。雷維因為繼父席爾瓦的變態行為,才讓他長期遭到繼父和生母卡斯特羅(SabrinaDuarte de Castro)虐待的事情曝光,醫護人員表示,雷維不只生殖器斷掉,身上多處都有傷痕,推測他應該長期遭到非人對待。事情曝光後,席爾瓦和卡斯特羅立刻遭逮捕,最離譜的是,卡斯特羅竟編造3套謊言試圖隱瞞虐童真相。近期當地法院開庭,塞阿臘州公共檢察機構(MPCE)代表檢察官內托(Jairo Pequeno Neto)當眾痛批他們太狠心,這起暴力案件行兇者之一還是被害人的保護者,竟對無辜小孩施暴;目前繼父席爾瓦已被判處13年4個月有期徒刑,而生母卡斯特羅則因為作假證,不單單被判刑9年4個月,同時也失去雷維的親權。而雷維在接受手術後,目前和親生父親同住,家人們也替雷維募款,短短幾天已經籌到超過20萬巴西雷亞爾(約新台幣112萬元)。◎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孫安佐遭暴揍「滿臉是傷」 醫示警「鼻塌陷影響呼吸」:恐需拿肋骨重建
藝人孫鵬、狄鶯的兒子孫安佐,日前與「台中燒打雞」韓森拳擊對打時,被多次擊中面部,一度在擂台上流鼻血,後來他回台北出席活動,鼻青臉腫、左眉骨邊緣縫兩針的樣子也引起外界關注。對此,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暨醫美中心醫師孫萬烜就指出,拳擊的過程中,最容易受傷的就是鼻子,而鼻部外傷不僅影響患者外觀,還可能連帶影響呼吸功能。孫萬烜提到,孫安佐在拳擊比賽中遭遇重擊,導致面部與鼻部受損,這類「塌鼻」與「歪鼻」的情況也再次掀起大家對高接觸運動風險的重視。他說,拳擊比賽中,選手通常會佩戴牙套以保護牙齒,但鼻子作為面部最突出且無法完全保護的部位,極易受到撞擊,像是孫安佐的鼻部乎有明顯的撞擊痕跡,可能出現了歪曲、扭曲或塌陷情形。孫萬烜表示,對於較輕微的鼻部扭曲,能夠通過內復位技術,使用特殊器械從鼻道將鼻骨復位。不過,如果鼻骨發生粉碎性骨折,造成整個鼻子塌陷或嚴重扭曲,就會採用自體肋骨進行全面的重建手術,除注意外觀美感外,也重視鼻腔內部結構的修復,確保患者能夠正常呼吸。孫萬烜也強調,鼻部外傷不僅影響美觀問題,還可能影響呼吸功能,若是嚴重鼻部外傷,則可藉肋骨移植技術重建鼻型,使鼻子恢復挺直美觀,以讓患者能夠重拾自信與健康。此外,據三軍總醫院官網衛教資訊顯示,因先天生長發育,軟硬骨擠壓,產生鼻(軟)骨彎曲,或因臉部受外力撞擊,造成鼻變形或骨折彎曲,除嚴重影響人的外觀外,更可能造成鼻塞導致慢性鼻炎或鼻竇炎,而鼻整形主要的2項主要目的為改善鼻生理功能,解除鼻塞之苦,以及增進臉部美觀。至於「肋軟骨鼻整形」,是以患者右胸第6、7或第8根肋軟骨為材料,在右胸開一個切口,取下約3到5公分的肋軟骨後,雕刻成合適大小形狀,再置於鼻樑當做鼻骨,同時用患者自己鼻中隔軟骨或是耳殼軟骨修飾鼻尖外型,讓鼻子表現出整體美,過程採用「自體移植法」,無排斥問題,鼻型自然,但也有小於2%機會可能產生氣胸、血胸。
男子吞嚥困難狂瘦7公斤!檢查竟是「雙癌」 醫「三階段治療」成功保命
50歲李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每天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達廿多年,直到察覺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讓他決定就醫,結果醫師先查出下咽處有腫瘤,深入檢查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原來李先生同時罹患兩種惡性腫瘤,分別是第四期上的下咽癌及第三期的食道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好發50-60歲男性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指出,下咽癌及食道癌都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吃檳榔跟酗酒,由於整個口腔、喉嚨、食道都會接觸到同樣致癌物質的刺激誘發,容易造成「區域癌化效應」(Field Cancerization),因此約有1到2成的病人會同時或接續罹患頭頸部及食道惡性腫瘤,因此多半會建議患者務必接受進一步檢查,這才順利揪出雙癌病灶。跨團隊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化療、放療、手術為了讓這類多癌症病患能得到較佳的癌症照護品質,院方安排頭頸癌及食道癌跨團隊溝通,由耳鼻喉科徐俊傑醫師、胸腔外科呂庭聿醫師、消化內科陳政國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吳偉榤醫師等人,共同擬定並執行三階段治療計畫。首先是針對下咽腫瘤及食道腫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後續再針對治療反應良好的食道腫瘤,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最後再以口服化療藥物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疫苗接種莫輕忽該名患者治療後迄今定期回診,追蹤三年也無復發,同時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吳偉榤也呼籲,頭頸癌與食道癌都十分注重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遠離致癌因子更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癌方式,包括拒絕菸檳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同時定期口腔篩檢(可預防口腔癌),必要時可考慮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咽喉癌)等,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遺憾終生。
庸醫割包皮「把GG也切了」! 他被吊銷執照還偷開刀害死6命
包皮是包覆男性生殖器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生殖器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未料在美國佛州,竟發生一起割包皮釀成的醫療疏失案,一名婦產科醫師為一名男嬰切除包皮的時候,居然意外把他的陰莖切掉了1/3,讓雙親氣到告上法院,經調查發現,這名醫生在術前10天已被吊銷執照,同時還涉入14起醫療疏失官司、造成6名患者喪命。洛佩茲涉入多起醫療疏失官司。(圖/棕櫚灘警方提供)綜合多家美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021年,這位婦產科醫師洛佩茲(Berto Lopez)當時為一名男嬰割包皮,但洛貝茲居然意外切掉男嬰的陰莖,還花了45分鐘止血,事發後居然向家長謊稱「出血是正常情況」。眼看狀況不對,這名男嬰的雙親隔天緊急將嬰兒帶到急診室,隨後轉診至兒童泌尿科,對於男嬰的狀況,當時收治的醫師也是感到滿臉震驚,根據原告的律師科恩(Gary Cohen)形容,男嬰在術後傷口呈現「出血、結痂的一團混亂」。根據報導,這名男童現在已經3歲,他因為這段經歷飽受精神創傷,包括孩子的父親也控訴洛佩茲,「不論你做什麼,這永遠不會癒合。即使你有錢去做點什麼,也沒有重建手術可以解決。他現在還不夠大,尚未意識到自己的不同,但幾年之內就會的」。另據《今日美國》報導,洛佩茲在棕櫚灘(Palm Beach)執業長達33年,但他卻涉入至少14起醫療疏失告訴,造成6名患者喪命包括兩名嬰兒,洛佩茲直到造成一名40歲產婦失血過多身亡後,才遭到佛州醫學委員會(Florida Board ofMedicine)吊銷執照,而洛佩茲7月被法官裁定敗訴,8月27日被判賠償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2億元。
50歲男車禍致顏面不對稱 「精準導航重建」大幅改善
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都可能導致顏面骨骨折,包括鼻骨、眼眶、顴骨、上顎和下顎骨折。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外觀、複視、眼球運動、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和吞嚥等功能。馬偕醫院最近收治一名50歲的李先生,因交通事故造成左側眼眶、顴骨、上下顎骨骨折、同時伴隨肋骨及小腿骨折,李先生在另一家醫院治療近3個月後,仍有左右顏面不對稱、咬合不正等問題,於是轉求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子桓表示,於門診時發現李先生除有左顴骨及左眼窩塌陷、咬合不正外,亦有顏面骨骨板暴露及骨髓炎、鼻竇炎的問題,建議李先生進行顏面骨折復位手術合併自體骨骨移植術,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導航技術可由醫師自行設計精確的復位位置,術前使用電腦斷層模擬病人完整顏面骨骼,設計貼近病人原始骨頭構造的立體結構,再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客製化的眼眶骨及顴骨模型,預先調整眼底鈦合金骨板的形狀,除了可以精確地重建病人最理想的術後結果,並可以節省手術時間,亦提升成功率避免二次手術的可能。黃子桓說明,就李先生的狀況而言,由於左側顏面骨及顎骨骨折在其他醫院復位手術未能改善,透過電腦斷層術前模擬,以右側顏面骨骼做為參考進行鏡像重組,設計精確的復位計畫。手術中同步利用導航系統協助定位,逐步將錯位的骨塊復位至理想位置,恢復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左右顏面對稱性,住院一周出院。李先生表示,在第一次手術完之後,右邊牙齒完全無法咬合吃東西,而且反覆發炎化膿,清創完仍然沒有改善,同時雙眼看東西兩個影像的狀況也越來越明顯。透過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黃醫師的幫忙,已恢復咀嚼食物的能力,同時也改善了複視的狀況,生活品質獲得很大的提升。黃子桓解釋,與傳統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相比,已在錯誤位置癒合的顏面骨重建更為複雜,切斷已癒合的骨塊後,要在立體空間中將骨塊移動到理想的位置其實並不容易,在沒有導航的幫助下,手術的不確定性較高。術中同步利用導航輔助定位,可以大幅提高精確性,尤其在眼眶周圍等高風險且手術視野狹窄的地方,可以增加醫師對手術成果的信心,降低二次手術調整的機率。術前可結合3D列印技術在客製化模型上進行骨板預先彎折,減少術中調整骨板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利用該模型及導航手術模擬軟體來進行病情解釋,進一步優化醫病關係及溝通。本次病例在定位骨塊位置後,同時利用頭蓋骨的骨塊進行骨移植手術,以修補之前骨髓炎造成的大量骨缺損。馬偕醫院口腔顎顏面外科在顏面外傷領域中利用導航協助定位累積了許多經驗,加上對咬合關係的了解,恢復患者原本的咀嚼功能,降低因顏面外傷所導致的咬合錯位而須進行牙齒矯正甚至正顎手術的機會,為患者省下許多時間與金錢。除了可以用在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外,口腔顎面外科導航系統也適用於大範圍的口腔惡性腫瘤切除定位。在口腔癌的治療中,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及保持良好的安全距離是提升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接近顱底位置或是鄰近重要神經血管構造的腫瘤在導航的協助下可以精確定位腫瘤位置,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在植牙領域中,導航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由電腦斷層及口腔數位掃描病人全口的狀態後,利用導航系統分析最佳的植牙位置和路徑,提升精準度及效率,在全口無牙且骨頭條件不佳的重建上為精準定位的一大利器。導航模擬重建手術雖然在術前須耗費醫師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做規劃,但能給患者高品質的醫療,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黃子桓提醒,不論是顎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腫瘤切除或是植牙手術,都應經過主治醫師仔細的評估並充分的溝通討論,且術後應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注意傷口後續照護,才能夠達到最完善的成果。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巴黎奧運/這個男人太狠了!為保留奧運出賽資格 澳曲棍球代表「切斷」無名指
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澳洲曲棍球選手道森(Matt Dawson)在奧運前2周發生意外,造成右手無名指骨折。而道森為了避免等待骨折恢復的時間影響到奧運,竟然直接選擇切除斷指。根據《telegraph》報導指出,在巴黎奧運的前2周,澳洲曲棍球選手道森在一次練習中,手指被曲棍球棒擊中,結果造成右手無名指完全變形。而且傷勢十分嚴重,當時就有報導指出,道森在受傷後,是直接在休息室內痛到昏厥。當時也有醫師表示,道森的手指情況非常惡劣,手指還能掛在手上已經是老天保佑。一般情況而言,道森可以接受手術接上手指,但醫師跟道森解釋,如果要等待斷指重新接上,必須要有兩個月的恢復期,這漫長的時間完全打亂道森參加奧運的計畫。而且醫師也向道森提醒,即便進行重建手術,也無法保證他的無名指能向過往般恢復正常。而在這時候,醫師向道森提議,如果選擇截肢的話,有可能讓道森在10天內恢復傷勢。仔細評估後,道森決定讓外科醫師截斷他無名指末端約2.5公分的長度,即便少了一截手指,道森還是希望讓傷勢能夠更快好轉,趕快加入奧運的比賽中。報導中也提到,道森其實在下決定前曾與妻子溝通過此事情,雖然妻子不願支持道森的想法,更直言「不要草率做決定」。但道森表示,這次極有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奧運,他希望能維持在最好的狀態參賽。道森也笑稱「如果我最後能拿下金牌,斷指的代價還是可以接受的」。澳洲隊教練巴奇(Colin Batch)表示,道森為了參加奧運而選擇斷指的行為,對未來的人「設立超高的標準」,巴奇自述十分佩服道森對於比賽全力以赴的態度與決心。報導中也提到,包含這次巴黎奧運,道森參與過3次奧運,同時也是澳洲在2020東京奧運的曲棍球拿下銀牌的成員之一。而道森過往也曾因為曲棍球而受到重傷,早在2018年英聯邦運動會前,道森就被曲棍球棒打中,差點失明。但他後續還是及時恢復傷勢,並且代表球隊拿下金牌。
葉諾凡車禍命根子遭碾斷 母親接14次病危通知
葉諾帆日前錄影高點綜合台《震震有詞》,聊及自己大學時遇重大車禍,遭卡車輾過下半身,骨盆腔粉碎性骨折,他說:「差不多就是命根子壞了!」他透露當時做完尿道手術後,醫生叫他多看A片幫助血液循環,「復健大約3年的時間,現在性功能恢復正常了」。葉諾帆回想大學時正成為職棒練習生,可說是前途無量,某日騎車時被聯結車捲入輪子下被拖行50公尺,「駕駛緩慢走下車查看,我跟他說你壓到人了快倒退,我抓著底盤支撐,幸好沒被再輾第二次。但車子倒車時也是經歷了另一次痛苦。」送醫後有骨盆腔粉碎性碎裂、大腿骨折、尿道斷裂。他說:「差不多就是命根子壞了。」葉諾帆待在加護病房超過一周,「無法翻身、大小事都需要護士協助,就跟躺在棺材裡一樣」,絕望的他對著接到14次病危通知的媽媽說:「媽,可不可以讓我走了。」鎮定堅強的媽媽回了句:「我生你下來不是要看你死。」看似冷靜的葉媽媽直到他尿道重建手術完成,終於卸下心防爆哭「這孩子總算保住了」。葉諾凡露出當時開刀留下的疤痕。(圖/和展影視提供)葉諾帆手術後開始漫長且相當痛苦的復健,「光要抬腳放到床下要考慮半小時、轉身需要20分鐘,真的太痛苦了」,也因為過程太痛苦,他開始抗拒復健不願意下床走路,醫生甚至為了確認他能站立,還曾直接把他拉下床。葉諾帆表示由於醫生有說骨盆腔手術成功機率不高,進開刀房前還跟弟弟妹妹交代遺言「哥哥這一趟進去不見得可以出來,你們要代替哥哥照顧好媽媽。」捱過難關出院後,他帶著尿袋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只是成為職業棒球員的夢想已經離他太遙遠,這20年來他不敢再踏進球場、看到球賽就轉台。葉諾帆描述那場車禍帶來的身心創傷,最感謝的便是一路支持他的家人,「外公外婆來探望我時,會拿出100元要我自己去巷子口買水」,用溫柔的方式引導他振作起來,他說:「謝謝你們在我最難過的時候沒有放棄我。」
「康熙」女星診斷患乳腺癌 小林優美淚崩:晚上都睡不著
日籍女星小林優美當年被小室哲哉發掘入行,她曾來台灣發展演藝事業,推出和杜德偉一同合唱〈Why〉大受歡迎,也曾多次登上《康熙來了》節目。日前小林優美在社群上發文,透露自己得了「 乳腺癌」,她說:「自從知道是乳腺癌後,每天都在哭,因爲不安,經歷了好幾次晚上都睡不著覺的日子。」婚後育有兩子的小林優美,透露6年前已做了右乳切除手術,「發現變故的契機是兩個兒子還小,在養育孩子和工作上奮鬥的時候,2017年10月左右自己發現了,我拜託醫生做細胞診斷,結果是惡性,腦子裏一片空白」。小林優美透露得了乳腺癌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情,比如和孩子們一起度過的時間,和家人一起的日常生活,和朋友一起度過的時候,對今後工作的想法,一切都變得不是理所當然了。術後恢復健康的她也說:「我失去的右乳通過整形外科重建手術,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價值觀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存在的日常瑣碎的不滿等,真的變得無所謂了,開始深刻思考自己出生在這個世界的意義和人生的角色是什麼。覺得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非常可愛和珍貴。珍惜生命吧!爲了周圍人的幸福而使用吧!是的,我強烈地想到了。」她透露現在回到日本,正在做術後第6年的乳腺癌檢查:「每年都害怕聽到結果,術後現在沒有復發,非常感謝我還活著,感覺是第二人生的開始。」
喉嚨痛竟是皮膚癌 舞蹈妹「切舌抗癌」失敗…家人淚求安樂死
美國24歲女子艾拉特(Ayla Eilert)因罹患罕見皮膚癌遭2名醫師誤診,等第3位醫師確定她罹癌時,原本「不危險」的癌症已變得相當棘手,艾拉特即使接受切除舌頭手術,依然無法打敗病魔,家屬不忍她在生命的最後還要忍受疼痛,向當局淚求安樂死。據《每日郵報》報導,原本在紐約發展舞蹈及藝術事業的艾拉特,2021年5月發現舌頭長了個瘡,隨後感到喉嚨疼痛就醫。但艾拉特直到同年9月才被第3位醫師建議切片檢驗並得知罹癌。雪上加霜的是,艾拉特因誤診超過5個月,導致這個原本相對不致命的癌症已變得非常嚴重,醫療團隊雖在檢查報告出爐6天後,替她進行11小時的四分之一舌頭切除及重建手術,可惜已無法阻止癌細胞擴散。艾拉特結束6個禮拜的康復療程後,進行30天30輪的放射性治療及每週1次化療,儘管她堅強忍受治療時的不適,還因為失聲學會美國手語,甚至替其他患者做小禮物,病魔卻始終不放過她,病情每況愈下。最後一次掃描顯示,艾拉特的鼻子、耳朵、脊椎、頸部周圍等13處部位出現癌細胞。艾拉特掃描第2天就向爸媽開口安樂死:「這不是活著的方式,請幫我死吧。」但礙於紐約法律限制,艾拉特最終還是在任何止痛藥都失效情況下,結束7個月的抗癌奮鬥。家人至今仍用女兒的經歷,呼籲當局開放安樂死。◎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護理師不菸不酒卻罹「最凶險胃癌」! 「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重返生活
47歲張姓護理師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唯獨有上腹部悶痛及胃食道逆流等問題,日前安排胃鏡檢查,胃黏膜病理切片竟判定是被稱為「最凶險胃癌」的「戒指環細胞型胃癌」,經與醫療團隊溝通,決定採微創腹腔鏡執行根除性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術後安排化療,由於發現早,讓她得以重返工作並持續努力抗癌。「戒指環細胞型胃癌」 棘手程度成最凶險胃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裕強指出,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國人癌症發生率中,胃癌排名第十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九位,每年幾乎都會新增4000例以上新個案,以前述患者為例,所罹患的胃惡性腫瘤組織型態為「戒指環細胞型胃癌」,就是屬於瀰漫型胃癌之一,是十分棘手的惡性腫瘤,也被稱為「最凶險胃癌」,腫瘤不僅已侵犯至黏膜下,並擴散到附近淋巴結,必須盡快採取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繼續惡化。微創腹腔鏡手術新選擇 縮短手術時間、提升安全性林裕強強調,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最重要的方式,除了傳統開腹手術之外,微創腹腔鏡手術已被證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術後傷口小,且透過高解析度的影像設備及改良器械,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並提升安全性,患者也能更早復原及回歸日常生活。胃癌危險因子多元 應遠離致癌高風險因素林裕強提醒,胃癌危險因子十分多元,包括幽門螺懸桿菌、家族遺傳、年齡老化、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等,都是致癌高風險群,唯有透過健康生活型態、良好飲食習慣、幽門螺旋桿菌有效治療以及適時的胃鏡檢查等,才能更進一步降低胃癌的發生率。他也強調,胃癌初期症狀十分難以察覺,一旦確診時,又往往已是晚期,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展,透過手術、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工具,均可有效延長存活期,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只要不放棄,願意接受檢查及早就醫診療,都有機會更早復原,回歸日常生活。
陸女花百萬「自體組織填充」隆胸!產檢竟驗出「駱駝、蝙蝠蛋白質」
大陸女子2022年到北京一間醫美機構隆胸,該機構宣稱不需開刀、填充假體,僅需抽取患者的自體血液組織進行培養,就可以讓胸部達到隆胸效果。怎知,她的胸部填充物內竟驗到例如駱駝、蝙蝠、黑猩猩等物種的蛋白物質。根據《央視新聞》報導,女子經朋友介紹下在北京一間醫美整形機構隆胸,機構宣稱使用最新的隆胸技術的「CRT自體膠原蛋白再生專利技術豐胸」,無需開刀、不需填充假體,只需抽取隆胸者自身的「血液組織」培養,像打針一樣約20分鐘就能讓胸部像放進填充物一樣變大。機構負責人聲稱,因為該技術享有全國獨家專利的關係,因此手術費用高達194萬元(約新台幣867萬元新台幣),但因為該名女子是熟人介紹,因此手術費可減至54萬元(約新台幣241萬元)。該名女子隆胸完一陣子後發現,原本對稱的胸部漸漸走山,且經常感到疼痛不適。女子原以為是後遺症造成的不適,因此並未在意,直到某次懷孕7個月的她產檢做乳腺超音波檢查時,醫生才發現女子的胸部內有假體,「他說你這個絕對不是自己的,我建議你去大醫院看一下」。所以2023年初她再次到做手術的醫美機構詢問,但是該機構院長則堅稱,隆胸手術是純自體技術,所以胸部不對稱或是有疼痛感都是正常現象。儘管如此,女子的胸部仍持續感到刺痛,還出現不規則的腫塊,於是她決定先後到2家大醫院檢查。報告顯示她胸部內的不明注射填充物「並非自體組織」,而是假體。上海交大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王濤指出,不明注射物性質大部分都是「油膏狀物體」,因此他為其取出後再做乳房重建手術,並重新植入假體,維持乳房的形態。儘管已大量沖洗不明填充物,但女子體內仍有少部分無法完全去除,因此醫生警告未來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北京清析技術研究院檢測人員表示,該名女子胸部中的填充物樣本檢測結果竟出現動物源的蛋白物質,例如駱駝、蝙蝠、黑猩猩等物種源的相關蛋白。據報導,為女子做隆胸手術的白姓醫生2010年時曾向國家專利局申請「自體膠原蛋白再生」的相關技術,但沒有通過,而且白姓醫生只是名普通外科醫生,並無其他手術經驗。受害者將該醫美整形機構告上法庭,法院判定被告公司應向原告退還醫療服務費、檢查費、檢測費共計74萬4228元(約新台幣333萬元),但是該機構負責人消失, 所以損失並無法挽回。
兄弟戶外運動遭襲擊 21歲兄為救弟「狂毆美洲獅」遭咬頸喪命
加州近日發生一起罕見的動物襲擊事件,21歲的泰倫布魯克斯(Taylen Brooks)為了保護受野生美洲獅襲擊的弟弟不幸喪生,而他18歲的弟弟懷亞特布魯克斯(Wyatt Brooks)倖存,雖然面部和頸部嚴重受創,但可望透過手術恢復。美國加州埃爾多拉多縣(El Dorado County)治安官辦公室近日發布消息,稱泰倫與懷亞特3月23日結伴到埃爾多拉多的偏遠地區徒步旅行,想尋找脫落的鹿角帶回家收藏,當他們走在一條泥土路上,卻看見一頭美洲獅遠遠朝他們走來。泰倫與懷亞特高舉雙手,大喊大叫,甚至向獅子扔背包試圖嚇跑它,但美洲獅受到驚嚇後不僅沒有逃跑,反而撲向懷亞特,用下顎咬住他的臉將他壓倒在地。為了拯救弟弟,泰倫不顧安危的開始狂毆美洲獅,懷亞特趁機掙脫,但美洲獅轉而盯上泰倫,咬住了他的喉嚨,即便懷亞特拼命攻擊美洲獅也不肯放開。懷亞特試圖撥打911求救,但是事發處沒有手機訊號,他被迫跑回兄弟倆停車的地方撥打911,然後開車回到襲擊現場,但美洲獅與泰倫已經失去蹤跡。當警方與醫護人員趕到,醫護人員對懷亞特進行了治療,警方則在附近找到了美洲獅與泰倫,他們開槍嚇跑了美洲獅,但泰倫已經死亡。事後懷亞特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接受了臉部和頸部的重建手術,目前已經回到家中靜養。而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部門聘請了一名專業獵人,幾個小時後發現了這隻美洲獅,並對其實施了安樂死。泰倫(左)與懷亞特(右)熱愛從事戶外運動,卻不幸遇上死劫。(圖/翻攝FB「El Dorado County Sheriff's Office」)泰倫與懷亞特的家人表示,兄弟倆喜歡享受戶外活動,幾乎每天一起打獵和釣魚。泰倫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吉他手,而弟弟懷亞特正接受當地的消防員培訓。親戚們弔唁泰倫時表示,「他是一個非常善良和溫柔的人,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會深深懷念他。」據美國國務院資料顯示,美洲獅襲擊人類的情況很少見,但確實發生過。加州上一次因為美洲獅攻擊致命的事件發生在2004年。
踩到碎燈泡引起「汞中毒」…腳掌潰爛險截肢 專家闢謠:吸入才危險
先前網路曾流傳省電燈泡具有危險性,若不慎摔碎又踩到,就會因為「汞中毒」而傷口潰爛,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差點截肢。不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解釋,省電燈泡確實含有汞,但要透過吸入才會中毒,並不會從皮膚傷口進入人體,而當初網傳的嚴重傷口照片,是因傷口反覆感染才造成,而非是汞中毒引起。事實查核中心透露,網傳曾有人在更換省電燈泡時不慎摔破,又意外踩上碎玻璃,最後因汞中毒,腳上的皮膚、肌肉組織持續壞死,住進加護病房整整2周才穩定下來,還差點被截肢,如今只能進行重建手術和復健才行。而根據事實查核中心查證,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指出,一般家庭用燈泡的含汞量非常低,並且屬於「元素汞」,如果長時間吸入才會導致汞中毒,進而傷害腦部、肺部,但不會造成傷口潰爛。楊振昌進一步表示,打碎的燈泡需要注意的是刺傷,網傳照片應是產生外傷後,傷口反覆感染造成潰爛,不是因為「汞中毒」。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認為,民眾如果踩到日光燈的碎片,造成嚴重的傷口,住院,需要清創、治療,是有可能導致網傳照片的情形,但傷口是碎片外傷造成,並非因為「汞中毒」。另外,回收基管會提醒,如果打破省電燈泡,燈泡碎片需要用密封容器包裝後,再交給清潔隊回收。而在蒐集省電燈泡的碎片時,為避免汞蒸氣外洩產生危害,可以讓環境通風,並配戴口罩、手套或用夾子,避免被碎片刺傷或是接觸到燈泡碎片的螢光粉(含汞),也切勿使用吸塵器造成揚塵,反而會讓螢光粉揮發。
婦人車禍傷口潰爛! 因「這1病」險面臨截肢命運
68歲的文黃女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2023年3月發生一場意外的車禍,造成雙下肢深度傷口,經幾個月的照護仍未見好轉,甚至面臨需截肢的抉擇。2023年9月轉至高醫整形外科,經由團隊傷口重建手術治療後,輔以專業的傷口照護,免除雙下肢截肢的危機。慢性傷口成因複雜 嚴重恐面臨截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炫迪表示,臨床上傷口種類有很多,而且發生機轉也不盡相同。根據科學文獻報導,每年約有15%的傷口轉變成困難癒合的慢性傷口,其種類包含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下肢動靜脈潰瘍傷口,以及壓力性損傷傷口(俗稱褥瘡)等。因此,傷口有醫院沉默的流行病(Silent Epidemic)之稱。一旦發生慢性困難傷口,將威脅病人生命健康,若不幸發生截肢,更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 車禍傷口持續發黑疼痛文黃女士表示,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常規在其他醫院接受追蹤與治療,2023年3月發生一場不幸的車禍,造成雙下肢嚴重的傷口,經多次的清創手術,也進行下肢靜脈血管擴張治療,仍無法治癒,甚至傷口愈來愈嚴重呈現發黑狀況。本想自行回家照護,傷但口的疼痛感讓她痛苦不堪,幸好後續至高醫接受整形外科醫師林運男醫治,安排傷口皮瓣重建手術及傷口照護,下肢傷口終於慢慢痊癒。慢性病人有潰瘍傷口 應就醫避免感染惡化整形外科主任李書欣表示,許多慢性病病人剛開始有潰瘍傷口時,忽略傷口的重要性而採自行照護,常因傷口惡化感染才到院治療,延誤就醫時機,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因此,盡早發現皮膚異常如發紅、破皮等,即時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傷口持續惡化。
男嬰吞下電池急送醫…院方「拖9天才治療」 他8年後獲賠751萬
英國發生嚴重且離譜的醫療疏失,男童西考斯基(Aaron Sikorski)1歲1個月大時,不慎吞下鈕扣電池並發燒,但醫院收治他1週後才安排X光檢查、9天後才給予治療。案件進入司法纏訟多年後,如今已9歲的西考斯基終於與家人獲賠18.8萬英鎊(約新台幣751萬)。據《鏡報》報導,西考斯基當時在家不慎吞下電池,並很快出現不適反應,母親瑪琳娜(Marlena)雖意識到兒子可能吞下異物,立刻送醫,但戈爾韋大學醫院(GalwayUniversity Hospital)全科醫師卻認為西考斯基沒吞下任何東西;西考斯基返家當晚就出現發燒與嘔吐,隔天就醫後被送往急診室治療。然而,院方收治西考斯基7天後才安排X光檢查、9天後進行緊急手術,取出電池及食道重建手術,西考斯基也因此在醫院住院長達3個禮拜。西考斯基的家人在2018年因後續護理問題,將醫院及相關醫師告上法院。家屬律師表示,鈕扣電池會和口水造成化學反應並灼傷食道,必須在48小時內尋求醫療協助,醫院方卻明顯失職。院方及醫師則辯稱,雖然他們承認錯誤並給出道歉信,「但這不代表是這些錯誤導致西考斯基的後續問題」,全科醫師更認為自己沒做錯任何事。據信,醫院雖有注意到西考斯基有呼吸困難與沒有進食,但未能收集正確病史、安排胸部X光,且掃描後也忽略吞嚥異物的可能性;最初也沒將西考斯基轉診到急診室。法官最終依「簡單的X光檢查就能診斷」,但醫院仍害西考斯基的喉嚨被腐蝕,判醫院須賠償18.8萬英鎊。
4旬教練潛水遭船艇截斷腿! 顯微重建手術成功接回
41歲潛水教練吳先生去年8月潛水時,被暗流捲進船艇航道,慘遭螺旋槳截斷左小腿!救援隊迅速將吳先生及斷肢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診科、麻醉科、影像科、骨科及整形外科通力合作「顯微重建手術」,先從患者正常的右小腿取下25至30公分的靜脈血管做移植,再重建斷肢的血液循環系統、吻合神經,並修復肌肉與肌腱,成功植回斷腿。斷腿沉入海中 緊急撈上岸送醫接回回顧意外當下,吳先生第一時間利用潛水裝備,用力拉緊斷口止血,記下斷肢沉沒地點,並迅速返回岸上急救,「事發當下,只想著奮力游回岸上,保全性命。回到岸上,也氣力放盡了,之後就被送至基隆長庚醫院。」被截斷的左小腿距離岸邊約50米遠、位於水下5米深,由另一位教練潛下水中,順利找到斷肢送到醫院。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藍靖宇醫師指出,斷肢有潛水裝備包覆,因此沒有感染。船艇螺旋槳完全截斷左小腿,斷口完整,但有粉碎性骨折與血管創傷。當天的緊急手術先由骨科醫師陳建豪將骨頭復位採取外固定,再由整形外科醫師接手迅速進行顯微重建手術,需要高度的技術和精準性,因為不僅要將患者的小腿成功植回,還要確保成功植回後能恢復日常生活,甚至繼續從事潛水活動的功能性。肢體因創傷截肢該怎麼辦?1控制傷害:減少出⾎,肢端直接加壓⽌⾎。2保存肢體:將肢體放⼊乾淨塑膠袋,並袋外以冰⽔冷浴。3儘速送醫。骨頭復位 顯微重建手術植回斷腿顯微重建手術耗時4到6個小時,先從患者正常的右小腿取下25至30公分的靜脈血管做移植,再重建斷肢左小腿的前及後側的2套血液循環系統,同時也重新吻合主要的運動及感覺神經,並修復了小腿包含前側、後側、外側幾乎所有的肌肉與肌腱。術後,醫療團隊除了傷口照護,也替患者制定了個人化的康復計畫,結合物理治療和康復護理,以確保患者能夠在康復過程中達到最佳效果。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主任陳志豪表示,這種綜合治療的方法,不僅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還同時關注患者心理健康。他強調,手術成功除了治療技術,也歸功於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是康復的關鍵所在。吳先生植回斷腿,經過3個月的復健如願恢復行走。基隆長庚醫院舉辦記者會分享喜訊,慶祝吳先生奇蹟重生。在遭遇重大創傷的3個月後,吳先生返診時已經可以帶著笑容「走」進診間,醫師確認他的重植肢端的血循良好、動作及感覺神經功能持續恢復,肌腱力量的傳遞也能有效促使腳踝和腳趾的伸直與彎曲。即使遭遇重大意外仍不放棄潛水夢,吳先生分享:「撿回一條命,沒想到基隆長庚醫院團隊同時考慮到我的職業,藍靖宇醫師手術中仔細的將我的腿進行接合修補與重建,術後悉心的照料也讓我感到非常溫暖與安心。」,「原本在2023年底,我有預計出國潛水的行程,因這次嚴重的受傷,只能取消。但經過手術及術後3個多月迅速的恢復,讓我對未來又充滿希望。」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表示,要挽救斷肢患者,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減少肢體缺血對患者後續帶來永久性的功能喪失。在這樣的緊急情況下,醫療團隊展現出全面的醫療照護和高度的醫療水平,來幫助吳先生順利康復。而患者在面對逆境時的堅持與勇氣,也鼓舞著人們和傳遞著希望與生命的力量。
41歲潛水教練「螺旋槳截斷小腿」 奇蹟復原!醫院跨科別合作搶救
去年8月,41歲的潛水教練吳先生意外被船艇的螺旋槳截斷了左小腿,救援隊迅速將患者及斷肢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救。在急診科、麻醉科、影像科、骨科及整形外科的通力合作下,吳先生成功植回斷腿,經過三個月的復健已如願恢復行走。基隆長庚醫院賴旗俊院長表示,要挽救像吳先生這樣的患者,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減少肢體缺血對患者後續帶來永久性的功能喪失。基隆長庚整形外科藍靖宇醫師指出,當天的緊急手術先由骨科陳建豪醫師完美的將骨頭復位採取外固定後,再由整形外科醫師接手迅速進行顯微重建手術,這需要高度的技術和精準性,因為不僅要將患者的小腿成功植回,還要確保成功植回後能恢復日常生活,甚至繼續從事潛水活動的功能性。顯微重建手術耗時4~6小時,藍靖宇醫師先從吳先生正常的右小腿取下25至30公分的靜脈血管做移植,再重建斷肢左小腿的前及後側的兩套血循系統,同時也重新吻合主要的運動及感覺神經,並修復了小腿包含前側、後側、外側幾乎所有的肌肉與肌腱。術後,基隆長庚醫療團隊除了在傷口照護外,更替吳先生制定了個人化的康復計畫,結合物理治療和康復護理,以確保患者能夠在康復過程中達到最佳效果。基隆長庚外科部陳志豪副部主任表示,這種綜合治療的方法,不僅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還同時關注患者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在遭遇重大創傷的三個月後,吳先生返診時已經可以帶著笑容「走」進診間,藍靖宇醫師確認他的重植肢端的血循良好、動作及感覺神經功能持續恢復,肌腱力量的傳遞也能有效促使腳踝和腳趾的伸直與彎曲。「事發當下,只想著奮力游回岸上,保全性命。回到岸上,也氣力放盡了。」吳先生說,撿回一條命,但沒想到基隆長庚醫院團隊同時考慮到他的職業,仔細的將我的腿進行接合修補與重建,讓他對未來又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