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死亡率
」 新冠肺炎 疫苗 疫情 重症 流感流感重症死亡創10年同期新高 重症死亡率飆5倍
今年台灣流感疫情嚴峻,自10月以來已累積250例流感重症病例及41例死亡病例,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疾管署指出,隨著冷氣團接連來襲,疫情恐在12月進一步升溫進入流行期。微創手術重症醫師黃軒警告,流感一旦變成重症,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4到5倍以上。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許多看似健康的年輕人,由於抽菸、熬夜、飲酒及失眠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惡化,更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流感病情加重。他感嘆「大家都認為季節性流感不會致命,但每年都有那些看似健康的年輕人,卻提早結束了生命」。黃軒還提醒,社區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患者在社區中感染的肺炎,約5%至10%的患者病情會惡化,ICU患者死亡率更高達20%至50%。他指出,加護病房的肺炎重症個案,通常具以下共同特徵,包括未注射疫苗、慢性病、過度肥胖、孕婦、小於5歲的兒童以及大於65歲的老人。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黃軒表示,肥胖年輕人及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病、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人(19至64歲),罹患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可能是一般人的3到17倍,且感染肺炎鏈球菌後,這些患者原有的慢性病也可能因併發症加重。隨著流感疫情不斷升溫,黃軒強調「肺炎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的致命疾病」,免於重症和死亡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與流感這兩種疫苗。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包括幼童、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應及早接種疫苗,減少感染風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提醒,感染者是以「沒有打疫苗」為主,特別呼籲盡速接種流感疫苗,以免有更多的重症跟死亡的發生。
新冠病毒打亂流感傳播模式 專家認:全球流感季恐已無法預測
新冠病毒不只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就連流行性感冒的盛行季節也變得難以預測。澳洲流行病學家蘇莉文(Sheena Sullivan)指出,不只澳洲出現流感季提早到來、感染人數暴增10倍情況,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也出現二次高峰,顯示流感季已發生改變,認為新冠大流行的發生,是流感季模式改變的主因之一。據《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統計數據顯示,澳洲今年4月中旬的流感每周新增病例已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5月染疫人數相較4月更飆升10倍、約3.5萬人感染,其中有98%染疫者為A型流感病毒,且這波流感中的H3N2病例的重症死亡率,為較輕微的H1N1的4倍,令專家感到相當擔憂與疑惑。類似情況也出現在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英國倫敦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全球流感中心主任麥考利(Peter McCauley)指出,過去美國流產季約莫在3月就結束,今年卻在流感季末期出現二次高峰,且直到本月(6)仍繼續傳播,部分地區甚至有更活躍跡象;法國、荷蘭、比利時、德國與盧森堡等國,也出現流感季延長趨勢。麥考利表示,英國與鄰近歐洲國家和美國相反,這期冬季的流感病例創10年新低數字,而南美洲則出現非流感季的流感病例、中國已近1年半未通報A型,僅有B型案例,卻在幾周前於南方出現A型傳播,完全顛覆過去「A比B早且更快達到高峰」的模式。參與WHO流感合作項目的蘇莉文認為,「新冠大流行是撼動流感季模式的關鍵之一」。她認為,新冠疫情迫使人類改變衛生習慣,減少社交、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行為,與全球性的交通往來縮減,導致流感社區傳播幾乎銷聲匿跡、全球傳播也受到限制,但也讓人類自過去2年多來,喪失一部分免疫力,因為人們過去通常藉由接觸流感病毒來獲得免疫力,如今流感變得難以預測,與新冠疫情打亂流感模式,對此,蘇莉文坦言現在是「人類追著流感跑」,而不是預測流感會跑到哪。此外,澳洲、美國、紐西蘭、日本與南非,近來也出現不尋常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情高峰,蘇莉文認為,這些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異常感染,可能也和流感一樣,因新冠病毒的出現而改變傳染模式。她強調,不論是新冠、流感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做好個人衛生都能降低感染機會,而各國政府與專家,則要重新找出傳播模式與建立追蹤監測系統。
吳姍儒暖心發心靈雞湯 素顏照引網友討論
疫情仍處於高峰,近日重症死亡率上升也讓許多仍感到不安,Sandy吳姍儒6月4日在ig發了一篇心靈雞湯,圖中可以看到她素顏穿著小背心在自家陽台與丈夫還有愛犬呵喜妞吃早餐。貼文一出,比起雞湯,亮眼的素顏照似乎更加引人注目。Sandy吳姍儒與丈夫在自家陽台享受早晨(圖/翻攝自Sandy吳姍儒ig)吳姍儒表示,「如果恐懼是最無形又擾人的存在,我們是不是可以更用力的抽離與抵擋?」、「偏偏,時至今日,多數人依然在恐懼中被試煉著」顯現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她也感嘆,「有越多的緊張和焦慮就越容易胡思亂想,人們卻很愛浸淫其中,甚至傳播開來,如長輩文,如錯謬文章。」文末她也分享自己是如何舒緩這些情緒「找一個空檔到陽台吃早餐,喝牛奶、吃水果、配一點音樂和風,先暢快地停一下再舒展開來,因為生命不是活命而已,要有生的意義。」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最後一句話讓我好想哭,生的意義對生活困頓的人來說好難」、「內心的恐懼真的比實際上來的可怕…」、「素顏正到爆!」、「素顏好美,就是少女呀」、「有像憲哥」。有趣的是留言區可以看到吳宗憲吐露身為爸爸的心聲「哇靠穿這樣子會不會太暴露了一點?阿算了我忘了!妳現在又不歸我管⋯⋯」無奈的語氣讓網友笑翻。
好吧!防疫很棒!還是一直死!
全球最大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21日在臉書分享一則以韓劇《還有明天》的劇照,配上「風吹日曬還是買不到」文字,暗諷台灣快篩缺貨。貼文一出,綠營側翼灌爆臉書、發起退訂,Netflix光是刪文仍不足以平息,最後被逼到只能發道歉聲明,表示會「深自檢討」。4月本土疫情爆發,因政府防疫政策失能,導致快篩整備不足,讓各地民眾只能排隊搶買,所謂「風吹日曬還是買不到」,有說錯嗎?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英國《衛報》訪問,不也坦承「政府並沒有準備好足夠快篩試劑」?既然是事實,為何台灣會有一股力量不允許Netflix描述真實社會現象?如今,Netflix尚未從快篩之亂脫身,藝人郭彥均也因為分享醫護朋友描述「天天都在病房救病人」、「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的貼文,同樣遭到網路出征,連行政院長蘇貞昌都譴責不實謠言要咎責查辦。單就該則貼文語意而言,就只是轉達第一線醫護人員對醫療現況的憂心,文中亦無任何批評政府的文字,結果卻是被網軍「腦補」成指控醫院隱匿疫情,造假訊息製造恐慌。問題是,台灣在這波疫情中,10歲以下兒童死亡截至28日累計10例、重症20例;未滿10歲染疫後重症死亡率高達10萬分之5,遠高於新加坡、日韓等鄰近國家。確診及死亡數的攀升,證明兒童防疫配套措施的不到位,以此對比郭彥均的貼文,請問哪句話沒有貼近事實?從Netflix到郭彥均,眼前的台灣,儘管正為了蔡政府虛度2年光陰而付出慘痛代價,但這個政府卻是忙著找代罪羔羊,獵捕說出國王沒穿新衣的小孩;彷彿愈多人不敢講真話,病毒就會自動退散。這樣的台灣,真的是病了。
扶龍王講話了 王世堅指陳時中選市長很不好應要有始「有中」
外傳綠營黨政高層屬意衛福部長陳時中選台北市長,不過,與陳時中同黨籍的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卻直言「這樣非常不好」,他解釋,陳時中指揮防疫雖獲社會信任,但疫情仍在燒,如果陳時中去選台北市長,將被外界說成「臨陣脫逃」,若陳時中現在談論台北市政,在野黨也將抨擊陳時中「心有旁騖」。王世堅因此說,希望有心人別再操作,陳時中既然是台灣社會的公共財,就應該要「有始有終陳時中!」。國民黨中常會今天正式提名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反觀民進黨,綠營內一直看好的陳時中是否會參選、何時參選卻還喬不定。民進黨台北市議員、夙有「扶龍王」暱稱的王世堅今天再受訪時也說,陳時中身為防疫總指揮,2年半以來表現雖不可能完美,但整體而言已經相當不錯,相關工作也獲得社會信任。他說,以陳時中的責任心、榮譽感,當然由他帶領大家走過疫情最適當,但外界卻硬要強加陳時中政治任務,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要陳時中離開防疫指揮工作,王世堅直言「是陷陳於不義!」。王世堅表示,疫情高漲,如果陳時中離開防疫指揮官的位置,會被外界講成「臨陣脫逃」,若陳時中開始談論台北市政,在野黨也會抨擊陳時中「心有旁騖」,他希望有心人別再操作,因為陳時中既然是「台灣社會的公共財」,就應該要「有始有終」,他也喊出口號「有時有終陳時中!」,希望陳時中繼續帶領民眾抗疫。戰鬥藍媒體人、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則在臉書發文指出,必須讓確診者及時、有效地取得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才是盡量降低重症與死亡人數的基本作法,他也奉勸陳時中不要滿腦子想著選舉、和地方政府打口水仗,以目前的中央政府的防疫表現,陳時中不可能選得上台北市長。他還說表示,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剛爆發時,蔡政府不斷安撫人民,強調這波Omicron病毒疫情重症與死亡比例低,不用過於擔心,因此快速放手,要民眾跟病毒共存,但現況卻是確診與死亡距離這麼短,重症死亡率也偏高。尤其是抗病毒藥難取得,「枉死多少人?」,他認為,給藥速度太慢是死亡率高很大的原因,現在染疫者想領到Paxlovid實在困難重重,必須先經過PCR確診,再預約線上看診取得處方箋,才能到大型醫院或連繫各縣市只有2家的核心藥局,接著請未染病的親友幫忙前往藥局領取Paxlovid或申請宅配送藥。但面對國內重症死亡率偏高,陳時中心中想的居然是放寬「重症」認定標準,好讓統計數字別這麼難看,也讓趙痛批,完全是掩耳盜鈴,讓民眾暴露在死亡威脅中。
12歲以下兒童成防疫盲區 民眾黨籲勿甩鍋給家長
確診新冠肺炎而兒童死亡案已有6例,專家坦言,幼童併發腦炎病程超快、難救,只能盡量避免染疫。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賴香伶與台北市議員參選人楊寶楨、吳怡萱及張幸松今(25)日舉行記者會,呼籲中央政府不要只會製作圖卡,把對兒童防疫的重責甩鍋給家長,讓12歲以下的兒童成為防疫的盲區,應提供更友善的職場配套及家庭照顧協助,訂出明確的防疫指引。張其祿指出,依據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推估,今年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流行,針對兒童族群估算,中重症死亡率約10%,新冠肺炎傳染能力大幅超越腸病毒71型,風險更高,但目前中央政府只以「製作圖卡」方式提醒家長注意,再度將防疫問題甩鍋給家長。張其祿說,12歲以下兒童成為防疫的盲區,很多孩童沒有打疫苗,包括有些家長不願意讓小孩接種;為了避免傳染,就算學校停課,但家裡有成年人或其他兄長,回到家後還是有傳染風險。而除了確診兒童有收到居隔單的父母能請居家隔離假及照護假之外,其他因學校被停課的學童家長只能請自身「特休」及「補休」,甚至是不支薪假。賴香伶說,疫情之下家長職場、家庭兩頭燒,民眾黨團去年就提出修法的要求,讓防疫津貼入法,但卻得不到執政黨的重視,現在看到嚴重的惡果。染疫或是預防性停課或是全數採線上教學,學生在家,到底要找誰來照顧?賴香伶說,她接到陳情的個案,因為學校預防性停課,單親媽媽只好把小孩帶到公司,甚至有個案把小孩放在便利商店裡。她說,勞工紓困問題已經很急迫,不能等到政府認定七、八月疫情高峰再研議,相關補助不要因為是在野黨提的就不接受。吳怡萱說,上班族上班前要快篩,現在兒童染疫風險增加,變成回家更要快篩,她回到娘家前,因為家中有小姪女,一定要出示快篩陰性才能進家門。她呼籲,中央政府應該儘速整理完整資訊,給家長清楚的指引,並且擴充兒童收治量能,讓兒童加護病房儘速到位。張幸松說,目前指揮中心公布的兒童收治標準,仍須經過PCR採檢確診才能開始醫治,這難道不是延誤就醫?有不少案例因快篩陽性到院進行PCR後,開始出現徵狀,最後經醫院搶救仍不幸身亡。楊寶楨說,政府應採購足夠的藥物,並提高開藥比率,不該再鴕鳥心態地說「庫存是足夠的」。此外,應持續增加兒童加護病床數,讓兒童收治量能保持充足的狀態,避免憾事發生。她認為,目前疫苗、口服藥跟兒童加護病床數最為重要。另外,楊寶楨指出,有家長反映疫苗預約出現Bug,因為莫德納疫苗可提供6到12歲兒童施打,BNT則是5到12歲,導致5到6歲的兒童只有BNT一個選項,很難預約得到,呼籲中央為5到6歲的兒童另外保留疫苗量能。她說,中央官員,不要活在平行世界裡,一直說物資足夠,不要在辦公室裡看數據,應多到第一線了解實際情況。
全台595家長照機構傳疫情 專家呼籲:機構每周快篩
國內昨新增6萬3964例新冠本土病例,確診數連3日破6萬,另增40死。疫情大爆發,長照機構脆弱長者首當其衝,雙北均傳出長照機構群聚案,北市浩然敬老院13日為止,共77名長者染疫、3人死亡,新北三峽某安養機構也有45住民染疫、3人死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共595家機構出現疫情,高達2881名住民染疫。專家呼籲,長照機構為高風險區域,政府應公布機構中重症及死亡情形,同時建議機構每周快篩,降低群聚死亡風險。本土連3日破6萬 死亡連2日40例昨本土病例以新北2萬1336例居多,另新增92例中症、38例重症,有40例死亡,死亡個案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其中38例具慢性病、癌症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目前國內共累計69萬9824例確診、1049例死亡。今年在60萬9121例本土個案中,有60萬7801例輕症及無症狀(99.79%)、1051例中症(0.17%)、269例重症(0.04%),而重症個案中累計196死,重症死亡率達72.86%。這波疫情也燒到長照機構,台北市浩然敬老院共計有335位長者、202位工作人員,據悉,3名死亡長者都打過3劑疫苗,但有慢性病,其中1名長者在院內過世,被發現時坐在馬桶上,但死亡前一天的血氧量等情況都正常。浩然院長童富泉表示,工作人員接種3劑疫苗比例99.01%,長者接種3劑疫苗比例89.41%、接種完2劑疫苗比例92.35%。5月1日出現第一起院民感染,院內即分艙分流照護,但疫情傳染速度太快,即便依防疫指引仍不敵病毒擴散速度,目前院內居家治療的67名長者狀況都算穩定,另有7人在醫院治療。工作人員加住民 已逾4000人確診至於三峽某安養機構群聚案,全院總計50名住民、13名員工,共有45人、9成住民染疫,員工染疫則有7名占比逾半。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目前住民都是輕症,已快速分流照護,3死者1人是癌症病患、2人長期臥床,都有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初判沒症狀,死因也可能來自原本疾病。該機構工作人員95.65%已施打第三劑,住民則是82%施打第三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前天為止共458家機構染疫,昨最新統計來到595家,合計1526名工作人員、2881名住民確診,機構發生群聚時會將確診、非確診的做區隔,重症個案則送醫,其餘就地安置,密切接觸者一旦快篩陽,會趕快投以抗病毒藥物。高風險區域 專家籲每周快篩減災針對長照機構染疫事件增加快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長照機構是高風險區域,Omicron會產生許多無症狀個案,加上住民可能無法描述自己的不適,導致疫情快速傳播,指揮中心應公布機構的疫苗施打率、中重症及死亡情形,以作為公衛參考、防疫政策調整的依據。周百謙強調,長照機構多是3、4人同住一室,若能及時檢出,就能在初期阻斷傳播,他建議除發病時的篩檢外,每周也需固定快篩1次,同時避免面對面探視,改以視訊進行。另高風險對象第2次加強劑開打在即,地方政府應派人進入機構施打,但當前問題在於有沒有人力,全台防疫人員都忙於採檢,地方政府有必要進行人力整備,提升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
首例兒童重症病逝全國關注 蔣萬安心痛提3項政策建議
新北市中和區一名2歲男童新冠肺炎確診後病情惡化,為國內首例兒童重症病患,在醫院搶救多天仍在昨日不幸離世,引發朝野極大關注;對此,立委蔣萬安今(20)日表示,真的非常心痛,也很沈重,呼籲政府儘快盤點兒科醫療資源、簡化送醫流程,以及訂定兒童就醫指引等3項政策建議。蔣萬安表示,國內首例兒童染疫的2歲小男童不幸離世,還在隔離治療中的雙親,只能穿著隔離衣,在病床前和心愛的小寶貝道別,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看到這樣的消息,除了痛心、不捨,更希望政府能好好檢討這次事件中的疏失,不希望再有下一對傷心的父母。蔣萬安說,目前兒童染疫案例非常多,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未來染疫人數勢必大幅增加,5歲以下的小朋友一旦感染Omicron病毒,倘若引發腦炎,後遺症也會較多。他強調,「政府必須儘快盤點兒科醫療資源,簡化送醫流程,甚至訂出兒童就醫指引」,讓家長知道兒童染疫的症狀、染疫後發生緊急狀況發生時該如何求助,避免憾事重演。針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啟動全國輕症居家照護管理,蔣萬安也提出2點建議,希望指揮中心儘快規劃改善,包括加強宣導以防範居家照護期間發生「家戶感染」,以及確診數爆量,民眾求助不能無門!蔣萬安表示,為避免排擠醫療量能,他先前多次提出呼籲,輕症居家照護管理是正確政策,然而目前兒童疫苗尚未開打,我國高齡長者疫苗施打率還有待提升的狀況下,一旦發生「家戶感染」,也就是家人染疫,傳染給同住的長輩、幼兒,可能造成重症死亡率大幅提升。他呼籲,政府除頒布指引,後續更要加強宣導如何避免、降低家中出現「家戶感染」等作為。此外,蔣萬安也提及,辦公室接獲民眾來電,表示曾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打1922通報專線卻打不通;也有民眾居家快篩陽性,打1922不是被要求改打1999,不然就是僅能先留下紀錄,等待通報相關單位。他質疑,如果居家隔離的民眾身體有異狀必須緊急送醫,到底要打1922、1999,還是119,才可以立即獲得妥適協助,這涉及人力盤點、輕、重症判斷與分流,政府不應讓民眾求助無門,或是讓醫療量能不堪負荷事件發生。蔣萬安認為,歷經兩年防疫,民眾都很期待能回歸正常生活,面對往後幾個月的變局,世界各國的經驗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政府應該務實面對、積極做好準備,才能重拾民眾信心,帶領大家度過疫情難關。
疫情恐奪90童性命? 別過度擔心「日本91萬確診僅4死」
昨本土狂飆至744例,指揮中心透露已有採購5至11歲兒童疫苗的計劃,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4)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專訪,表示先前他提到疫情大規模流行下,可能造成「近百」兒童死亡案例一事,其實是從美國大規模流行下、多達900多位兒童確診死亡估算,台灣人口總數與美國人口數相比後,將此數目除以10,就會得到約90名兒童死亡的數字。李秉穎強調,並不是說台灣疫情擴大、兒童死亡一定破百,只是希望提醒,幾十例兒童死亡,對社會還是會造成很大的震撼,且兒童感染後,還是有出現重症、死亡病例的可能性,也是此族群要打疫苗的主因。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認為,從日本、英國實際的情況來看,12歲以下的兒童重症、死亡率極低。林氏璧在臉書寫道,「我很同意黃瑽寧醫師說的: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林氏璧舉例,日本小於10歲兒童目前已經91萬人確診。僅4例死亡。這不是因為日本兒童廣泛注射疫苗後的數字喔。目前日本兒童施打一劑僅9%,兩劑2.6%。而英國在今年第9~12週,小於18歲有23萬人確診,應該已經是BA.2為主了。其中有1096人需要住院,僅有2人死亡。而英國兒童疫苗施打比例應該還只有個位數。李秉穎則希望兒童疫苗的採購能夠更快速,他表示採購過程相當複雜,雖已經在洽購輝瑞兒童劑型疫苗,但到貨、封緘、緊急授權都需要時間,參考過去新冠肺炎疫苗剛進來的時候,一面審查、一面封緘檢驗,或許是加速過程的做法。
洗腎患者「第三劑覆蓋率」未達7成 死亡率恐增10倍!
今日國內新增9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44例本土個案及18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由於洗腎患者免疫力低下、發生重症死亡率高,今天疫情記者會上也特別邀請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醫師說明腎友染疫的影響。黃尚志醫師說,台灣7.7萬名洗腎患者中,有9成3是血液透析,7~8%採腹膜透析,根據去年針對714醫療機構的調查,7.7萬名洗腎患者施打覆蓋率中,第一劑覆蓋率為85.5%,第二劑為80.1%,但第三劑比較遺憾只有65.2%,黃尚志表示,第三劑沒打是目前的隱憂,而病人拒絕接種是最大原因,有接近3萬名洗腎病人還沒打第三劑,希望加強推展第三劑施打率。洗腎病人共病多,都屬於免疫低下族群,且高齡族群偏多,這些病人每周至少進入透析所3次,屬高危險、高感染風險群,染疫風險是一般人的5到20倍,重症死亡率是一般人10倍以上,且一旦發生確診,會嚴重影響其他病人與醫護,匡列隔離也將導致醫療人力不足。他強調,,一但確診後匡列死亡風險增加,此外也會導致照顧者及醫療人員被匡列隔離,使專業人力短缺也難以替代運作困難,再次鄭重呼籲透析單位、洗腎病人、醫療從業人員完整接種三劑,減少重症死亡。黃尚志說,從國內外經驗與學術報告發現,洗腎病人若不打疫苗,有一半會住院,打疫苗副作用也不會比其他人多,陳時中也表示,洗腎患者中染疫5個有1個會有生命危險,是更應該受疫苗保護的族群。黃尚志建議洗腎患者可在透析診所打疫苗,也提醒高齡洗腎、未接種疫苗的族群死亡率高出一般人10倍以上,且染疫會牽涉大量相關人員,因此洗腎病人與相關醫療從業人員,都應該接受疫苗注射,以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危機入市1/Omicron空襲免驚撿便宜 元宇宙、低軌衛星、電動車迎作夢行情
歐美感恩節假期過後,全球股市、商品等漲多資產呈現全面重挫,加上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且美國聯準會可能加快縮減購債(Taper)速度,引發投資市場一陣恐慌。由於已近第4季底,投信、法人作帳行情即將啟動,到底投資人該如何布局?與國際股市對比,台股近期表現相對抗跌,投資人可逢低擇優布局元宇宙、低軌衛星、電動車等概念股,好迎接年底的作夢行情。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在Omicron病毒不確定性下,勢必衝擊各國央行升息時間點。觀察美債殖利率曲線已逐漸趨平,同時長端利率甚至出現小幅倒掛走勢,預計明年GDP持續溫和增長。美股及台股後市仍受惠資金行情,加上疫情短暫洗盤後,提供長線投資題材持續升溫的空間。台新投信副總黃文清表示,最近行情因變種病毒來襲而出現變化。因為病毒變異性高,醫療專家擔心突破性傳染下,各國政府紛紛提高邊境防護,加上對於通膨疑慮的升溫,所以主要股市都陷入震盪整理。但台灣疫情控制得很好,景氣面也很好,因此台股表現相對強勢抗跌。黃文清認為,變種病毒不可諱言是股市變數,目前無論是重症死亡率、疫苗突破性等都還未有科學數據能來驗證,即使台股相對抗跌,且12月是法人、公司作帳行情,也可能「提早作帳、提早作夢」而陷入整理。美秀集團的全息演唱會是台灣第一場元宇宙音樂會。(圖/宏達電提供)國泰期貨經理蔡明翰表示,台股短線上還是樂觀的,因為基本面無虞,但長線上變數就比較多,尤其是聯準會主席鮑爾對通膨的態度轉變,顯示通膨不是暫時的,很可能是明年最大的挑戰變數。「幾可確定,明年風險會增加,而且下半年會比上半年高。」而在縮減購債跟QE(量化寬鬆)下,市場資金動能將會明顯的縮減,此時投資人應更要注意手上資金配置。面對近期變種疫情跟提前表縮的雙重利空,蔡明翰分析說,這兩個利空其實是對立且互相連動的,因為疫情才需要QE。而股市最怕的是未知性,但經過近2年的洗禮,無論投資市場或是各國政府對於疫情都相對有經驗,所以即使變種病毒讓現有疫苗防護力可能大幅降低,但只要防護措施得宜,應不致失控。又到了第4季末,今年在變種病毒疫情及縮減購債速度可能加快下,法人、集團作帳行情將提前發動,(圖/報系資料照)蔡明翰進一步分析近兩年股市走勢,如果這波段有繼續上去,則是第4個高峰,前面3波段中,真正的高峰是第2個,而只要在爆發疫情、股市下跌時敢買的話,危機入市的投資人幾乎都是賺的,所以現階段高持股的投資人可以繼續等待,低持股的可以逢低加碼。面對變種病毒來襲,黃文清認為,電動車概念中的電池、電池原料、半導體以及相關耗材、設備廠商還將持續熱旺,另外防疫族群表現也會相對強勢,像是清潔用品、疫苗跟口罩等股。如果疫情持續升溫,有可能會重演去年的態勢,但台灣有豐富的防疫經驗,遠端設備、遠端系統相關概念股將再次受惠。但不可諱言,雖然台灣長線2萬點看得到,但不是現在,因為短期指數還不是挑戰新高的態勢。金融股部分,尤其是含有壽險公司的大型金融股,則是進可攻退可守,雖然目前金融股表現相對落後電子股,但因為基期較低,操作上會比較有利。觀察第3、4季台股表現,蔡明翰提醒投資人,近期台股有一個特色,就是主流輪動很快,不管電子、傳產、金融都會漲,但都不會超過3天。所以建議資金不要放在一個區塊,可以分散佈局。另一個特色就是強者恆強,包括高獲利股跟題材股。高獲利公司有基本面支撐,未來沒有問題,但題材股多半是具有想像空間、風險較高,但年底作夢行情時反而要多多關注,像是元宇宙、低軌衛星、電動車題材的個股。至於傳產部分,蔡明翰指出,原物料族群中的鋼鐵、塑化跟造紙,航運族群的空運與貨運都會有所表現。但股市是反應未來的成長性,如果明年疫情比今年穩定,航空有持續往上的空間,但貨運能否比今年更好,目前各方看法分歧。最後則是金融股,在美國即將升息下,大型壽險跟銀行獲利都會提昇,像是富邦金;其次就是美元放款多或是美國設有分點的中信金與兆豐金,也有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