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干貝
」臉書社團買「生食級干貝」 到貨發現進口標章消失了
有民眾投訴一間新北市的連鎖水產店,在臉書社團販售標榜「生食級干貝」,大顆且有進口標章,沒想到到貨後不只大小有差,就連進口標章也消失,對此業者回應強調絕對符合法規,並和販售資訊相同。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一間位於新北市的連鎖水產店,在臉書社團賣海產,吸引不少民眾購買,便宜超值的海鮮讓不少人都相當喜愛,但就有民眾投訴,店家在臉書社團標榜,賣的是日本生食級干貝,只要499元。外盒還有認證標章,不過消費者實際拿到商品,卻發現不只包裝外的進口標章不見了,就連大小也和圖片差很大,並認為對方賣的干貝有退冰過又回冰,生食級成疑慮。同一間店家也有別的消費者購買標榜3顆99元的鮭魚頭,但取貨後卻發現鮭魚頭都是剖半的,投訴人表示鮭魚頭只有照正面,因此看起來就像一整顆頭,向業者反應後竟然還被踢出群組。水產業者回應,「我們有原裝進口的證明,至於鮭魚頭並沒有標榜整顆,只有標榜3顆,訂單上面也絕對會有註明是剖半的。」強調商品來源絕對合法合規,只是有先經過分裝,對於照片和實品不同,也認為分裝過後難免顧客會產生質疑。干貝也要注意,如果是重組干貝,製作過程中恐混入細菌,潛藏食物中毒的危險,得煮熟才能吃;在外觀上,生食級干貝呈現不規則裂痕,重組干貝則紋路工整,大小也幾乎一樣,且吃太多仿製干貝有可能還會影響鈣質吸收。
中秋假肉出沒2/一刮沒血就中鏢!「隨便烤」恐食物中毒 重組干貝熱量暴增6.2倍
秋節烤肉,重組肉、注脂肉及原肉,通通都是肉,有何不一樣?專家表示,「這些肉品(重組肉及注脂肉)乍看美味,但含有磷酸鹽添加物,容易藏細菌,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長期食用更會添加心血管猝死風險。」就連干貝也有注脂肉。如何挑選原肉?「秘訣就是觀察是否有『血水』、『油花分布』。食藥署規定今年7/1起若使用重組肉、注脂肉食品,應以中文於品名顯著標示「重組」、「注脂」或等同字義說明。「以外觀來說,重組肉看來十分一致,而注脂肉則是佈滿不自然且密集的油花。」營養師程涵宇說。兩者與原肉如何分辨?「100%的原肉,油花天然、每一塊肉都有些不同。若用湯匙去刮,原肉、重組肉都會出現血水,而注脂肉則會有乳白色膏狀油脂,且煎肉時會從肉的邊緣冒出油脂泡泡。」喜愛美食的她解釋。「以營養價值來說,重組肉、注脂肉由於多了許多添加物與澱粉,所以蛋白質含量會降低,而其中磷酸鹽類的添加物,若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與腎臟疾病,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涵宇也提醒,若不慎吃下沒有全熟的重組肉、注脂肉,恐怕還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因為重組肉、注脂肉都是拼湊而成,加工過程中細菌已被混入,如果今天吃下五分熟的重組牛排,由於溫度僅約攝氏60度,若重組牛排藏有沙門氏菌,就會大幅提高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機會。」程涵宇說。低價的吃到飽餐廳很容易出現重組肉或NG干貝,專家建議最好確認食材全熟後再吃下肚,避免食物中毒風險。(示意圖/非新聞餐廳,CTWANT資料室)同樣的道理,若是中秋節烤肉時不慎選到重組肉或注脂肉,若是沒有烤熟就吃下肚,也可能釀成食物中毒的慘劇,所以除了選肉時要謹慎之外,最好也要加熱至全熟充分殺菌。除了肉品外,海鮮也有重組肉?程涵宇說,最常見的就是重組干貝,「一般俗稱為NG干貝、調製干貝,除了扇貝之外,添加鹿角菜膠作為增稠劑或穩定劑,還有谷氨醯胺轉氨酶來增加口感,外觀上會呈現規則圓柱形狀、有小斑塊且顏色不均勻。在網購平台上搜尋「NG干貝」,以momo的「鮮Q超值NG干貝」60顆售價663元,但「日本北海道特級干貝」30顆售價999元,從價錢上立刻可以分辨真假,口感上,NG干貝比較類似軟一點的豆腐,而真干貝則有一絲絲的口感。「原型干貝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低脂肪、鋅、維生素B12,而且低膽固醇,重組干貝則另外添加分離牛奶蛋白、多磷酸鈉、二氧化矽等,兩者比一比,每100公克原形干貝熱量為57大卡、重組干貝是354大卡,竟暴增6.2倍。多吃不僅會發胖,重組干貝同樣也會容易藏有細菌,所以烹調時一定要全熟料理,有些人喜歡吃七分熟的干貝,就要特別當心,吃之前要先確認不是重組干貝,否則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