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番茄
」TIDF巡迴展5/5首訪嘉義 多位導演、專家出席座談 帶大眾探索紀錄片多元面貌
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2023全台巡迴展繼走訪花蓮、彰化後,也將於5/5~5/14來到嘉義。這是TIDF首度巡迴至嘉義,除了放映精選片單外,也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開講,以及多位導演出席映後座談,希望透過豐富的交流活動,讓嘉義民眾有意願探索紀錄片的多變樣貌。《北將七》。5/11起,TIDF將於嘉義in89豪華影城展開一連四天的放映與座談,精彩節目包括「TIDF 2022得獎影片」、「TIDF精選」、「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記錄X記憶:檔案變形記」四大單元,所有放映皆為免費入場。為了讓嘉義影迷有更多和影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TIDF特邀多位獲獎導演出席映後,其中包含《北將七》導演黃信堯、《野番茄》導演廖克發、《二○二○年的一場雨》導演李永超、《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導演洪瑋伶。部分場次也請到嘉義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蔡崇隆、教授李政忠,來進行映後分享,為影片延伸更多討論。菲律賓導演奇拉・塔西米克作品《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為了讓觀眾在正式放映前先認識TIDF、感受影展體驗,5/6將在位於嘉義文創園區的勇氣書房舉辦一整日包含講座、放映與影人座談等活動。當天首場「紀錄片聊聊吧:選片指南」將由TIDF影展統籌陳婉伶、節目策劃鍾佩樺主講,詳細介紹巡迴展的選片。活動後將接續放映《直到海裡長出森林》,導演劉廣隸更會以線上連線方式現身映後和嘉義的觀眾交流。晚間壓軸,則是備受各地觀眾歡迎、菲律賓獨立電影大師奇拉・塔西米克的經典《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獨立幻夢》。而其餘與嘉義在地藝文空間合作的「咖啡時光」系列活動,則將於25x40藝文空間與島呼冊店舉行,特別聚焦2022TIDF的重磅單元「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並邀請各方專家與談。《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江懷哲,將在《永恆解藥》、《獨立幻夢》映後為大家補齊菲律賓歷史脈絡;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卓耕宇,則會以性別專業分析《奧利佛》、《傑斯戀愛中》這兩部拍攝菲律賓男同志的作品。TIDF首次巡迴至嘉義播映,並舉辦多場交流活動。此外,TIDF亦準備了限量好禮要送給參與巡迴展的觀眾,參加嘉義巡迴展之放映與活動,皆可集章兌換TIDF精美紀念品,觀影後填寫影展問卷還能加碼獲得MyVideo序號卡,「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的放映活動更將額外致贈專題別冊。TIDF同時也和MyVideo攜手,精選TIDF 2022得獎導演廖克發、李永超的前作,以及歷屆競賽入圍作品推出線上影展,讓意猶未盡的影迷們能按圖索驥延伸觀影體驗。6/30前觀賞線上影展任一影片,還有機會抽中只送不賣的TIDF專屬紀念品。2023 TIDF巡迴展全台熱烈巡迴中,到訪花蓮、彰化、嘉義後將陸續前往屏東、台中,也預計與高雄、新竹、桃園、宜蘭等地的單位合辦精選放映。嘉義場次與活動詳情可見TIDF官網活動頁(https://www.tidf.org.tw/zh-hant/events/112785),其餘各地放映消息將陸續公開,有興趣的民眾可密切關注 TIDF官方網站、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
第13屆TIDF揭曉得獎名單 廖克發《野番茄》獲頒台灣競賽首獎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今舉行頒獎典禮,由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台灣競賽共43部入圍作品,與跨單元「再見真實獎」18部入選作品,共同角逐11項大獎。《地洞》以嶄新的觀點看待疫情、封城、死亡,以及政治和家庭關係,獲頒亞洲視野競賽首獎、再見真實獎評審團特別提及雙料獎項;《維也納——家庭故事》由家族興衰呈現國家歷史拿下國際競賽首獎;廖克發執導的《野番茄》尋訪當年雄中自衛隊成員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獲頒台灣競賽首獎肯定。台灣競賽首獎由廖克發執導的《野番茄》(Taste of Wild Tomato)拿下,評審稱許其跳脫傳統的悲情基調及統獨意識形態格局,以二戰及國共內戰的戰爭記憶為起點,重新審視由殖民地鬼島到民主台灣的獨特歷史軌跡。廖克發上台時首先分享香港許寶強老師的一段話:「希望,並非是一種靜止的完美狀態,而是不斷成長的過程,在生命中持續累積存在的意義。」亦強調我們都必須努力維持對於人性的希望,每部紀錄片都是這份力量的一部份,他也會努力做好自己的部分。黃信堯執導《北將七》獲亞洲視野競賽評審團特別提及。(圖/TIDF)中國導演胡三壽的《地洞》(The Burrows)以嶄新的觀點看待疫情、封城、死亡,以及政治和家庭關係,勇奪亞洲視野競賽首獎,評審讚賞該片一場比一場奇特,片中隱喻交織,十足展現出紀錄片的魔力。胡三壽除了感謝影展與評審的青睞,亦感謝創作讓他有機會反觀變化、拍攝讓他展開不安於現狀的行動。藉由尋根的過程貫穿中國近百年動盪,《維也納——家庭故事》(Weiyena - The Long March Home)以充滿溫度又不失普世價值的質問獲得評審青睞,勇奪國際競賽首獎,評審肯定其藉由家族歷史的探索,層層剝開共產黨統治下的政治、派系鬥爭,以及人民苦難的歷史。導演趙維納(Weina ZHAO)與朱迪思.本尼迪克(Judith BENEDIKT)除了希望透過影片,啟發其他人用攝影機講自己的家庭故事,更強調從歷史中學習是迎接美好未來的最佳方式。第13屆TIDF台灣競賽首獎《野番茄》。(圖/TIDF)本屆再見真實獎首獎以及評審團特別獎兩項獎項,皆頒發給陳梓桓《憂鬱之島》,肯定其運用紀實與電影交織的手法,呈現香港不同歷史階段的對照,讓觀眾可以穿透不同時空、不同世代、不同政治觀點,體會到香港對於自身命運的難以掌控。2016年首部紀錄長片《亂世備忘》就入選TIDF,陳梓桓這次以新作獲獎,特別感謝過往兩次參與影展對他的啟發,片中真實人物對自己的信任,以及製作團隊五年來的付出,更期待未來有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評審團亦頒發特別提及給李永超導演《二○二○年的一場雨》(Rain in 2020),讚許該片刻劃出一幅深刻的家庭肖像,並從中窺見窺見緬甸面對的轉變和困境。李永超直呼這個獎讓他感到真實又有點不真實,更說「無論有沒有得獎,我愛電影,會繼續拍電影!」《地洞》拿下第13屆TIDF亞洲視野競賽首獎、再見真實獎評審團特別提及。(圖/TIDF)本屆亞洲視野競賽競爭激烈,評審為鼓勵更多佳片,加碼頒發特別提及給黃信堯拍攝12年的新作《北將七》(A Silent Gaze),讚賞其拍出小鎮獨特的時間感,僅僅是好好觀看這看似重複的日常,就蘊含十足的政治性。黃信堯致詞時將本片獻給父親,更激動表示「我不會放棄紀錄片的創作,紀錄片的純粹和直接是我的最愛!」《憂鬱之島》獲頒第13屆TIDF亞洲視野競賽評審團特別獎、再見真實獎首獎、觀眾票選獎。(圖/TIDF)泰國作品《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則榮膺國際競賽優等獎,評審團表示本片運用多種視聽媒材來重建泰國動盪的歷史,同時不斷改變敘事手法,創作出暗黑恐怖的泰版《一千零一夜》。第13屆TIDF國際競賽首獎《維也納——家庭故事》。(圖/TIDF)完整得獎名單亞洲視野競賽首獎:《地洞》The Burrows優等獎:《我們一無所知的夜晚》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評審團特別獎:《憂鬱之島》Blue Island評審團特別提及:《北將七》A Silent Gaze國際競賽首獎:《維也納——家庭故事》Weiyena - The Long March Home優等獎:《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評審團特別提及:《二○二○年的一場雨》Rain in 2020台灣競賽首獎:《野番茄》Taste of Wild Tomato優等獎:《事件現場製造》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s評審團特別提及:《K 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K’s Room –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再見真實獎首獎:《憂鬱之島》Blue Island評審團特別獎:《塵默呼吸》Silence in the Dust評審團特別提及:《地洞》The Burrows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事件現場製造》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s青少年評審團獎《迷霧中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Mist
第13屆TIDF競賽入圍名單揭曉 黃信堯新作《北將七》雙料入圍
2022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6日至15日在台北舉行,眾所矚目的三大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及「台灣競賽」今日公布入圍名單,並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逐一頒發入圍證書。今年台灣作品表現不俗,導演黃信堯新作《北將七》雙料入圍亞洲視野競賽和台灣競賽,將於TIDF世界首映;去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李永超《二○二○年的一場雨》,以七年紀錄影像映照家族今昔,堆疊出疫情下緬甸的膠著現況,一口氣入圍國際競賽和台灣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單元中,亞洲首映的《憂鬱之島》是導演陳梓桓以香港抗爭為主題的作品,探索抗爭經歷對抗爭者造成的影響,並藉此回望港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競賽」單元中,《Eat Your Catfish》從漸凍母親的視角出發,在930小時的影像素材中萃取出一個瀕臨崩潰邊緣的家庭樣貌;《Crotch Stories》則運用定格影像和手繪動畫的形式,娓娓道出女性身體與分娩細語。導演黃信堯新作《北將七》雙料入圍亞洲視野競賽和台灣競賽。(圖 / TIDF)「台灣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中,亦不乏關注當今重要社會議題的作品。《庭中有奇樹》是導演曾威量在城中城大火前留下的珍貴紀錄,照見大樓居民飽含韌性的生活質地。廖克發以《野番茄》凝望高雄二戰台籍日本兵、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雄中自衛隊成員及軍事遺址 ,自日常影像中透析傷痕記憶。黃胤毓的《綠色牢籠》則取材沖繩邊陲西表島,探詢深埋礦坑的台灣故事,揭開90逾歲橋間阿嬤身扛的沈重歷史記憶。許哲嘉透過《捕鰻的人》貼身觀察捕鰻人社群,捕捉高風險職業的諸多挑戰,與人們身處其中所展露的真摯情誼。《庭中有奇樹》是導演曾威量在城中城大火前留下的珍貴紀錄。(圖 / TIDF)TIDF自去年底(2021)結束徵件,共徵得1,896件來自125個國家與地區的作品,歷經兩個月的初選,並由評審委員決定國際作品適合的競賽類別。策展人林木材指出:「TIDF作為國際之窗,希望觀眾透過作品看見這兩年世界發生的事情。今年競賽單元的入圍作品來自全球,乘載了各種議題,以及紀錄片基進的電影美學,非常感謝每一位創作者對於TIDF的重視與信任。」李永超《二○二○年的一場雨》入圍國際競賽和台灣競賽。(圖 / TIDF)為鼓勵國內紀錄片工作者持續創作、對接國際市場,國家影視聽中心與文化內容策進院首度合作,支持入圍本屆TIDF三大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及「台灣競賽」之台灣創作者。未來提出具台灣元素的紀錄長片或紀錄片系列企劃,就有機會獲得最高200萬元的開發經費;製作過程中提出國際合資或合製企畫,更有機會得到最高美金30萬元(約台幣845萬)的投資。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等地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