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
」 升息 台股 美股 聯準會 通膨宣布升息卻效果有限!日圓匯率持續失守 台幣現鈔「0.2078」創34年新低
雖然日本政府決定終結負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日本央行也睽違17年宣布升息,但疑似升息腳步過緩,不如市場預期,結果反而讓日圓持續貶值,目前台幣現鈔買日圓,台銀於29日上午9點掛出「0.2078」新低價,打破34年來新紀錄。日本於3月19日終結長達8年的負利率政策,宣布調升利率,無抵押隔夜拆借利率(Uncollateralized Overnight Call Rate)從-0.1%至0.0%上升至0.0%至0.1%之間。但疑似升息幅度不如外界預期,消息曝光後,日圓反而在國際市場持續貶值。從歷史紀錄來看,在日本升息的消息曝光之前,美元兌日圓一度在3月10日當天來到1美元比146.7490的低點,之後美元對日圓持續升高,如今已經達到1美元兌158.3820日圓。而從台銀的歷史資訊來看,在日本升息的消息曝光之前,台幣兌日圓一度在3月11日當天來到1台幣比0.2177的高點,之後日圓對台被就持續下跌,在29日上午9點掛出「0.2078」新低價,打破34年來新紀錄。而在截稿之前,價格已經緩慢回升至1台幣兌0.21日圓。(圖/翻攝自台銀)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元大日本龍頭企業基金研究團隊認為,日本持續維持寬鬆政策,整體而言有助於日本製造業的出口,除了可以在財報季當下獲得匯兌收益優勢外,同時也有助於鞏固內部通膨趨勢,讓日本貨幣政策持續正常化。而元大投信則認為,日幣持續走軟,將有助於吸引外資投資日本,除了有助於日本製造業出口外,同時也有助於日本整體股市。
日銀終結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 植田:升息是為避免日後採取激進行動
日本銀(央)行總裁植田和男21日解釋,日銀本周終結大規模寬鬆政策,有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日後被迫採取激進行動。然而這番言論也有助市場判斷該央行下一步何去何從。植田在國會回答議員質詢時指出,若要等到完全確認穩定的通膨目標已經實現,恐將導致通膨上行風險急升。他說:「在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結束後,快速與大規模升息機率也在攀升」,「我們是在權衡這些風險後做出了決定。」市場目前還在消化日銀17年來首次升息與聯準會暗示今年仍有三次降息的消息。儘管日圓兌美元出現8天來首次升值,不過仍在151上方遊走。至於日股則持續收高。日銀的政策轉向已經引發廣泛的影響,隔夜回購利率從周二的負0.045%升高到0.029%,為2016年來首度轉正。隨著日銀已正式告別負利率時代,目前市場目光聚焦在利率和央行龐大資產負債表接下來將發生什麼變化。經濟學家與投資者正企圖評估植田的立場到底有多鴿派。21日的發言凸顯他的想法已在本週會議召開前已經有所轉變。過去他認為行動滯後的風險微乎其微。然而強化他對通膨升溫風險的擔憂是在上周春鬥薪資談判,日本企業同意下一財年加薪5.3%,創下30多年來最大漲幅。這項發展也引發一些經濟學家對於日本通膨加速是否將超出先前預期有了新的看法。根據過往經驗,日銀在2006年3月解除量化寬鬆政策的4個月後,同年7月將政策利率上調至0.25%。這也讓市場浮現日銀年內至少還會升息一次的聲音。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Ryutaro Kono認為,日銀可能加快升息,他預估該央行最快7月將再度升息,至於2025年底基準利率可能超過1%。還有部分人士則猜測10月會議升息機率較高,原因是日銀將需要用半年時間觀察負利率解除後的物價和經濟形勢。
日銀罕見鷹派措辭!放寬YCC政策債匯市震盪 日股28日收黑
日本銀(央)行週五(28日)宣布放寬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公告發布後,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0.572%,創下九年新高。日圓兌美元在短短一個鐘頭內先升後貶、震盪激烈,從138.05到141.2區間進行大幅波動,凸顯投資者還在對這項政策調整進行消化。日本央行宣佈決定把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波動,維持在正負0.5%區間,並強調該上限只是參考點,而非「強硬限制」,短期利率目標則維持在負0.1%不變。它還將收購10年期日債的固定利率由0.5%調整為1%,暗示日銀將容許殖利率升抵1%。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日本央行計劃逆轉自1999年以來一直貫徹的寬鬆政策。市場參與者普遍認定,日本央行的鷹派措辭,意即該機構可能會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一樣,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膨。日本央行自本世紀初啓動量化寬鬆(QE)政策。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日本是目前唯一仍在堅持負利率、採取收益率曲線控制調控長期國債利率的主要經濟體。因此,日本央行政策的風吹草動,都會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此外,日本央行政策逆轉的苗頭,也意味著日本銀行業有望恢復借貸利潤,週五日本銀行股大漲4.6%,創下八年新高。日元走強的潛在可能性,令匯市利差交易(Carry Trade)失去吸引力,因此利差交易的新興市場貨幣多數走低。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跌幅高達0.4%,回吐本週過半漲幅,亞洲貨幣跌幅居前。多年來,日本央行的超寬鬆政策讓日元成爲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資來源。匯市投資者通常會選擇借入廉價日元,買入通膨高漲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等海外高收益資產以套利。所以一旦日本央行真的拋棄YCC政策,令日元走上上升區間、推動外逃的日本家庭資產回流國內,不亞於一場金融地震。日銀決策消息出爐後,日經225指數28日盤中一度暴跌逾2%,尾盤跌幅縮小,終場以32759點作收,下跌131.93點或0.4%。
美股牛市未完? 資深策略師:Fed將重啟量化寬鬆計畫
諮詢公司Crossborder Capital董事總經理、《資本戰爭》作者豪厄爾(Michael Howell)表示,未來幾年不斷膨脹的債務將迫使聯準會(Fed)再次大舉購買債券。他上周撰文預測,Fed將不得不放棄量化緊縮(QT)計劃,相反,Fed將恢復其量化寬鬆(QE)計劃,此舉有望提振股市。量化緊縮計劃通過縮小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來收回之前的刺激措施。豪厄爾表示,因此投資者應該預期全球流動性將持續帶來順風,而不是去年的嚴重逆風。這應該利好股市,但對債券投資者就較不有利。他稱,流動性週期已經觸底,未來幾年將呈上升趨勢。面對通膨飆升,Fed去年大部分時間均保持著鷹派升息,幾乎全年都在加息,同時開始縮減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受此影響,美股標普500指數2022年暴跌近20%。不過今年以來,該基準股指已經大幅反彈16%,並且較去年10月創下的低位高出逾20%,進入牛市。豪厄爾指出,在今年春季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銀行業動盪期間,Fed和其它央行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了流動性。他警告稱,未來幾年,央行可能也不得不救助負債累累的政府。據豪厄爾的說法,全球市場上轉手的每8美元中,就有7美元被用於債務再融資。而剩餘的美元中,越來越多的部分被用於填補不斷膨脹的政府赤字。他解釋稱,隨著軍事需求和人口結構增加了強制性支出,發達經濟體面臨新的公共財政壓力。與此同時,美國家庭和養老基金將要求更高的利率,從而加劇赤字和債務問題。豪厄爾於文中提及,在一個過度負債的世界裡,央行擁有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是必要的。「所以,忘掉量化緊縮,量化寬鬆將回歸。我們估計全球流動性規模約為170萬億美元,且短期內不會大幅萎縮。」豪厄爾引用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預計數字顯示,到2033年,Fed持有的美國國債將從目前的近5兆美元增至7.5兆美元。但他認為CBO的預測過低,更現實的數字表明,Fed所需持有的國債至少為10兆美元。按比例計算,這意味著當前8.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增加一倍,Fed流動性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巴菲特「慧眼如炬」 日股5日升破32000點大關創33年新高
巴菲特在今年4月接受采訪時曾透露,其將進一步投資日股,並將對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等5家日本商社的持股比例提高至了7.4%,這讓許久不被世人關注的日本股市再度成為了全球焦點。本周一(5日)更是氣勢如虹,日經225指數收盤漲逾2.2%,收報32217.43點,強勢升破了32000點大關,為1990年7月以來首次。由於海外需求復甦,疊加疫情解封後外國遊客激增,日本5月服務業活動以創紀錄的速度擴張,這進一步提振了日本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此前,日本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赴日外國遊客人數攀升至近200萬,創下了疫情後的新高,去年同期的海外遊客還不到14萬。目前,日經225指數自年初以來的漲幅已進一步擴大至了23%。美銀證券日本首席經濟學家Izumi Devalier認為,隨著日本國內經濟的進一步改善,日經225指數可能進一步上漲,對其中期前景感到樂觀。日股作為一個由外資參與為主的市場,漲跌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外資的流入水平。儘管日經225指數在5月底時曾一度受到了市場獲利了結情緒的打擊,但如今來看,其本輪大牛市的根基仍未有絲毫動搖。業界人士指出,對日本股票基金的諮詢正在明顯增加。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關注日本股市的公司治理改革這一投資日股的機會。高盛分析師上周也表示,考慮到對日股持倉不足的情況,如果日本結構性改革的穩步進展能增強外國長期投資者的信心,日股有可能迎來進一步大規模資金流入。除了日本市場本身的估值優勢和企業治理改革方面的成果外,日本當前宏觀政策基本面的大格局,也對日股的走勢有所幫助。由於日本央行仍久久不願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已導致一些本地債券收益率重新回到了零以下。截至上周五(2日)的數據顯示,全球負收益率債券存量已再度反彈至了1.9兆美元,這其中幾乎完全由短期日本國債構成。同時,隨著日本通膨率逐漸攀升,久違的通膨也可能刺激更多日本家庭將儲蓄從低收益的銀行存款中轉移出來,從而提振股市。掌管東京證交所和大阪交易所的日本交易所集團董事Hiromi Yamaji表示,他預計許多日本人將不再囤積這麼多現金,並轉而投向股市尋求更好的回報,以應對生活成本的不斷上漲。
美債上限協商有譜? 台股站上萬六創11個月新高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有信心最快6月1日與共和黨領袖達成協議,避免發生災難性美國債務違約;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美國4月通膨仍高、達4.9%,物價壓力大的情況下,今年底前看不到QE(貨幣量化寬鬆)。不過台股昨受到美債上限可望達成協議利多激勵大漲,但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認為,經濟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台股動能與基本面有時間點落差,對股市抱持「中性」態度。邱達生指出,美國政府財務支出超過預期,升息環境讓利率上升、債務壓力變大,美債未來仍隨時會有違約風險;不過,即使未來經濟有諸多挑戰,如民間消費趨緩、中小型銀行倒閉風潮等,邱達生表示,美國6月升息機率低,但聯準會多次表達打擊通膨的決心,除非銀行倒閉風潮造成流動性風險,否則,聯準會今年底前降息的機率非常低。美債上限若如期達成協議,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指出,屆時美債殖利率將會上升,在資產配置調整後,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將會下滑,對台股會有連動性的「短暫」衝擊。不過台股昨受到美債上限協議有望傳佳音,昨再度激勵台積電大漲11元、來到530元,台股順勢站上「萬六」大關,終場收在1萬6101點,創11個月以來新高,成交值放大至2890億元;分析師指出,景氣尚未完全復甦,突破萬六後將遇壓力,宜居高思危、保守為宜,除留意美股走勢外,也要注意中小型電子股漲幅過大風險。韓蔚廷認為,股市上漲或許能解讀為領先指標,反映6至9個月後的景氣,但實體經濟不論是中國大陸、歐美等,復甦力道都不如預期;羅瑋也認為,台股短期會受美股影響,長期趨勢仍要看基本面,待美國、歐洲經濟真正復甦,消費力恢復動能,我國出口表現才能由負轉正,企業營收才有上修的機會。
聯準會負債1.1兆美元! 新債王:美經濟衰退將在四個月內到來
據路透社報導,上周四(16日)有著「新債王」之稱的DoubleLine Capital投資長Jeffrey Gundlach受訪時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在持續倒掛之後急劇變陡,這強烈暗示未來四個月內可能會出現經濟衰退。Gundlach表示,因為最近美國銀行倒閉,加劇了借貸利率上升導致的金融狀況收緊。他於上周四在Twitter Spaces的語音聊天中提及,他認為衰退將在未來四個月內發生。在過去幾十年發生的所有經濟衰退情況下,收益率曲線在衰退前幾個月開始倒掛,現在幾乎每個指標都證明衰退變成了大概率事件。Gundlach將矽谷銀行的閃電倒閉歸因於基準利率與愚蠢的會計規則間的衝突,並警告稱聯準會的銀行定期融資項目(BTFP)計劃會進一步推高通脹,他們給SVB的存款人提供擔保,這實質上是聯準會進行量化寬鬆政策。而讓這些存款人能全額提取存款,相當於幾個月的量化緊縮的努力白費。Gundlach強調,聯準會已經破產,而現在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爲負1.1兆美元,因為聯準會和矽谷銀行有一樣的負債及投資期限錯配問題,所以聯準會能支撐整個系統的辦法只有一個,印鈔票。他解釋道:除了印鈔之外,他們無力解決任何問題。聯準會過去常常向財政部匯款,如今變成財政部向聯準會匯款。現在大家處在一個時間節點,沒有任何辦法來解決金融和貨幣政策管理不善的問題。對於股市,Gundlach預測標普500指數將跌到3200點,並提醒投資者,今2023年的目標是活下去,儘量少虧損。他認為,投資者現在應購買黃金,因目前股市處於熊市,投資者應在出現任何反彈時賣出,以減少虧損。如果政府支出繼續增加,美元將在政府財政赤字的重壓下崩潰,他認為黃金是一個不錯的長期持有資產。因銀行業風波和市場動盪,衰退恐懼四起,僅一週,市場對聯準會加息路徑出現驚天逆轉,市場現在預期美聯儲不加息的概率為38%,而一週前市場認為不可能;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2%;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0,一週前為40.2%。
和碩董座童子賢:猛烈升息像吃「抗生素」 企業短期借款利率大增三倍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今(16日)表示,在今年春天時原本認為電子業庫存去化會持續1-2季就結束,秋天開始會很忙,結果沒料到出現中國封控、通膨及升息等變數陸續發生,其中美國為了控制通膨,升息的動作有點像吃「抗生素」,如果到明年夏天來臨之前不能停止,恐怕會讓很多公司壓力越來越大。童子賢今以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分出席該協會與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所合辦的「人才高峰論壇-重塑21世紀人才競爭力」論壇,釋出上述看法。童子賢也指出,美國大力升息,影響消費力道相當明顯,因為過去五六年來的量化寬鬆政策,在短時間之類要收回這樣多餘的資金,連台灣也感受到,企業短期借款利率,也從不到1%,一下子拉到到2%,甚至2.5%都有。至於中國封控,童子賢說,造成「貨不能暢其流、人不能隨便走」,讓企業工作效率降低,不少外商無法忍受,尤其今年的封控政策,讓品牌廠都終於感受到中國政府堅定的決心,讓加速在東南亞、印度及美洲布局的動作開始加速,童子賢也坦言,和碩旗下印度廠在過去1、2年,也被客戶「催得很快」,但是相關細節不便對外透露。至於近期國外科技大廠紛傳裁員,台灣科技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狀況,童子賢則是回應指出,目前還沒看到相關跡象,不過童子賢也話鋒一轉地指出,之前是找不到人,現在是裁員,但是企業有社會責任,不應該輕言裁員,如果後續景氣好轉,要重新找人可能又會找不到人。談到對於年輕學子該如何儲備實力,童子賢也以自身經驗為例,當時在創立華碩(2357)時,四位創辦人都是工程師背景,結果他被推派出來擔任董事長,原因是因為只有他懂財報。童子賢說,其實他當時也只有三分懂,只是因為在台北工專(現北科大)念書的時候,略有涉獵而已,但是就多聽多看,自然就會越來越懂。因此童子賢說,年輕人不要把所有時間花在課堂上,有機會也可以離開教室,到處去多看、多聽、多想,在學生時代多接觸各種知識,或許當下的時候無法全部都懂,但是只要有心多加接觸,總有一天也能豁然開朗。
3原因讓美聯儲掌握全世界 美元霸權又會如何崩解
為何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只要進入升息週期,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打噴嚏。對此就有外媒分析,美聯儲及美元霸權之所以能掌握全世界有以下3個原因: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市場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安全的市場、美聯儲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據非營利性媒體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通貨膨脹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起因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過去十幾年來實施的低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以增加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市場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導致資產價格暴漲、需求過熱。而新冠疫情、美中貿易及科技戰、中國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又引發供給疲軟,供需失衡的結果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膨危機。8月底,美國CPI年增率為8.3%、歐元區為9.1%、奈及利亞為20.3%,馬拉威為25%,衣索比亞和加納各為30%以上。通膨對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能源署預估,今年年底將有3000萬非洲人無法負擔烹調所需的燃料費。世界銀行也估計,生活在極端貧困的非洲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4.24億增加到今年的4.63億。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決定權不在非洲手中,由於美國華府無法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低頭,也無法在美中貿易科技戰中與中國妥協,因此只能從貨幣供給面下手,打壓需求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因此,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並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回收各國的美元資金,這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美聯儲為何能隻手遮天?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及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福祉都與他們獲得美元外匯儲備的能力以及本國貨幣的匯率有關。因此各國央行就必須跟隨美聯儲升息避免利差過大、投資者出售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購買美元,進而導致本幣貶值的窘境。因為本幣貶值將使國家購買美元外匯儲備來償還美元計價債務,以及進口成本的提高,變相引發國內更高的通貨膨脹。第二,2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安全的債券市場。當世界出現危機或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買入美元並投資於美國市場。隨著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利率之間的利差縮小,投資者買入美債的動力就會增強。第三,美聯儲是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透過升息、減債、縮表等方式來回收全球的美元資金,也可以透過降息,購買企業債、國債、房貸債券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於他們可以決定如何在全球眾多的主權國家央行、國際銀行、企業和家庭之間分配數兆美元的流動性,掌握全球經濟衰退和增長的關鍵。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首先,是石油美元體系正在發生質變,隨著中俄兩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聯盟逐漸靠攏、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上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以及中國已成為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將撼動美國身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將使美元霸權的關鍵成因之一「石油美元體系」逐漸崩解。第二,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已不再與任何貴金屬掛勾,進入了信用貨幣體系,因此政治穩定性成為了關鍵,隨著美國政壇邁入兩極化、民粹化,以及槍枝暴力的問題,對美國內戰的擔憂將嚴重影響全世界對美元和美債的信用,而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都在減持其美元儲備,3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沙國近幾年更是不斷脫手美債,尤其許多國家目前為了干預外匯市場,也紛紛拋售美債買入美元,顯然美債在此次的危機中已失去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對俄羅斯的大規模金融制裁更顯現了美元外匯儲備隨時會遭到美國凍結的風險,失去其保障各國金融資產的信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 Fed前主席柏南克及2學者共同獲獎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日揭曉,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以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Douglas W. Diamond)和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銀行和金融危機的貢獻。柏南克當年在金融海嘯後大舉推行量化寬鬆(QE)政策,被視為「QE之父」,後兩位學者則以「戴蒙─迪布維格」銀行擠兌模型而聞名。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見圖)和迪布維格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金融危機的貢獻。(圖/美聯社)評審指出,3人在近年經濟問題發生之前,就已先觀察到銀行業相關危機,他們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如何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以及在規範金融市場和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3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台幣2870萬元。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及另兩位美國學者戴蒙和迪布維格(見圖)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對研究金融危機的貢獻。(圖/美聯社)柏南克在2006年2月至2014年1月擔任Fed主席。2008年9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觸發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柏南克為阻止美國經濟再陷衰退,推出兩輪量化寬鬆(QE),以大印鈔票的方式救市,柏南克因此被稱為「QE之父」。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柏南克將大蕭條的研究與實務結合,讓學術理論跳出象牙塔,雖然柏南奇推行QE政策帶來的後遺症引起不少爭議,但現在回頭看,當時推行QE是有必要,否則情況會更糟,經濟復甦會需要更長時間。清華大學科管學院榮譽教授梁國源認為,經濟史在經濟系已變成不重要的課程,柏南克的獲獎,喚起經濟學界對經濟史的重視。柏南克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7年,他自稱是「大蕭條迷」,他的文章集結成《柏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這些研究幫助他在應對2008年的次貸危機時,得以吸取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政策教訓,避免了同樣的錯誤。戴蒙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迪布維格則為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教授,兩人於1983年共同提出「戴蒙─迪布維格模型」(Diamond─Dybvig model),這是有關流動性危機和銀行擠兌的最早且最具影響力模型之一。
聯合國罕見示警:經濟大衰退更甚2008年金融海嘯、新冠疫情危機
美國聯準會(Fed)企圖壓制通膨而激進升息,導致各國央行為避免利差擴大,紛紛選擇跟進,全球主要經濟體大收水的舉措也加劇了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對此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示警,當下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將更甚2008年的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危機。據CNBC、《海灣時報》、《財星雜誌》的報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的升息政策可能將全球推向衰退與停滯,如果持續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不使用其他工具解決供需和通膨問題,全球經濟定會步入衰退,預料將產生一些嚴重而持久的後果,包括經濟增長低迷和物價持續飆漲的停滯性通膨,或是另一種極端現象:惡性緊縮。報告提到,當下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帶來的風險,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時的經濟衰退,所有地區都將受到影響。該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2.5%下滑至明年的2.2%。聯合國表示,這種放緩將使全球 GDP遠低於大流行前的正常水平,並使世界經濟損失約17兆美元,佔世界GDP的20%。報告指出,擁有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的開發中國家衝擊最深,甚至有許多國家已接近債務違約的邊緣,並面臨比過去20年任何金融危機都還要嚴重的衰退。UNCTAD秘書長葛林斯潘(Rebeca Grynspan)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在發達經濟體看到的政策舉措正在影響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氣候目標。它們正在對最貧窮的人造成最嚴重的打擊。」葛林斯潘補充,當今全球通膨都是由大流行時代遺留下來的供應鏈瓶頸引起的,她建議富裕國家應專注在投資發展中國家並優化全球供應鏈。她還呼籲發達經濟體應為擔負償債壓力的新興經濟體提供更多的債務減免和重組方案。同時UNCTAD還呼籲,除了升息和上述手段之外,已開發國家需要採取更務實的措施,包括戰略性價格控制、課徵暴利稅、反壟斷及更嚴格的投機監管措施。除此之外,美元指數在聯準會持續升息下不斷走強一度改寫20年新高,也引來外資摩根士丹利(大摩)的策略師威爾森(Michael Wilson)示警,他指出美元的流動性風險已經來到危險區,壞事很可能會發生,預期聯準會鷹派貨幣政策轉彎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或許將暫停量化緊縮(QT)措施,或重新改為量化寬鬆(QE)政策。
安倍遇刺亡/安倍兩次「三箭政策」日經指數衝上26年高 企業民眾反映不一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第二次就任時,推出所謂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也就是外界所熟知的安倍三箭,以及在2015年10月的第3次安倍晉三內閣時再推出「安倍經濟學的第二階段」,這兩個以擴大寬鬆貨幣、擺脫經濟通縮的政策,讓日經指數在2018年1月23日來到最高點24124.15點,創下自泡沫經濟1991年11月15日以來,時隔約26年首度突破24000點大關。其中第一次的安倍經濟學,其主要政策內容,包括第一支箭:積極的金融政策,大規模量化寬鬆,共設定三大目標,包括一、2年內達成通膨目標2%;二、貨幣基數增加2倍;三、長期公債及總資產餘額增加2倍。第二支箭則是靈活的財政政策,擴大國家財政支出,包括提出20.2兆日圓的「緊急經濟刺激方案」。第三支箭則是構造改革的經濟政策,促使並發展民間投資,目標是日本人均國民所得10年內每年成長3%以上,人均國民所得10年後將增加至150萬日圓以上。安倍認為,應以貨幣貶值提高日本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是為了擺脫日本經濟的通貨緊縮,因此安倍經濟學也設立通貨膨脹目標制度(inflation targeting),也就是推行積極的貨幣寬鬆政策。而第二次的安倍經濟學,則有所謂的新三支箭,包括第一支箭,誕生出新希望的強力經濟;第二支箭,編織夢想的生育支援計劃;第三支箭,與安心相伴的社會保障組織。新三支箭的政策內容包括,一、降低公司稅,2014年下調2.4%,數年內目標將降至20%。二、放鬆管制,對外資開放日本的能源、農業、醫療等產業。三、允許有工作且育有子女的婦女,可以雇用外國勞動者來分擔家務。至於社會對於安倍兩次三箭的看法也相對保守,包括瑞穗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高田(Hajime Takata)在2015年3月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企業仍然不信任安倍經濟學,在經過長達十五年的通貨緊縮之後,日本企業的心態仍然是保守的。」另外,日本經濟新聞社在2015年3月調查中發現僅有36%的民眾認為在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下,日本經濟的景氣度將變好,47%的民眾認為日本經濟「不會變好」。在「是否對家庭所得增加抱有希望」的問題中,有14%民眾回答「有」,77%的民眾認為「無」。對企業來說,包括日本各大企業,豐田汽車、索尼公司等代表性公司在安倍經濟學後紛紛創下歷史新高的營業利益;但是對民眾來說,日圓貶值導致進口商品及汽油價格高漲,主要獲利者為大型企業,卻使得民眾開銷不斷上升,貧富差距日益嚴重。
美股50年來最糟糕上半年表現 罪魁禍首是通膨
美股近期多個指數已紛紛跌入熊市,但跌勢還沒完,美股週四早盤3大指數續跌,其中標普500指數更創下1970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而許多高風險資產,例如:高本夢比概念股、加密貨幣、NFT、IPO募資ETF,甚至是大宗商品市場的某些領域如今也全面崩潰。由於5月的通膨數據超乎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一口氣升息3碼(0.75%),為1994年以來最強力升幅,違背了先前只升息2碼(0.5%)的承諾,而7月可能還會再升3碼,更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讓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的恐慌心理,利率的大幅調升也使融資和借貸壓力逐漸浮現。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一再誤判通膨情勢。(圖/達志/美聯社)「通貨膨脹是聯準會的剋星。」如同LPLFinancial首席股票策略師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說的,聯準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誤判通膨只是暫時,導致目前的量化緊縮政策遠遠落後通膨形勢。通膨的基本邏輯是供不應求,因此美國通膨如此嚴重的原因得從「需求強勁」、「供給疲軟」這2個面向來觀察。首先是需求強勁,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了美國經濟,迫使聯準會開啟了量化寬鬆(QE)時代,但當美國還來不及透過量化緊縮(QT)的手段之一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來回收市場的氾濫資金時,又遇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於是聯準會在還沒縮表的情況下又開始QE了,而這次的QE規模又更甚以往,導致熱錢過度氾濫,引發股市、房市、加密貨幣等各類資產價格的快速膨脹,使美國民眾和企業的投資收入翻倍,市場需求因此暴增。再來則是供應疲軟的問題,全球尤其是製造業大國中國因疫情封城,以及英美各國缺工等原因引發了供應斷鏈和塞港危機,更糟的是,美國為了能在新冷戰中打敗中國,還積極拉攏盟友脫鉤中國,試圖建構自身的關鍵領域供應鏈,但這種反全球化分工、反市場經濟秩序和邏輯的結果就是推升生產成本,例如: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和科技戰。事實上美國在2008年啟動QE後之所以沒有迎來通膨壓力,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廉價商品向全球輸出了通縮的力量。最後,極端氣候災害、印尼和巴西等原物料大國興起資源民族主義、OPEC和美國國內的能源業不積極增產,以及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等眾多因素,導致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能源和糧食通膨迅速飆升,其中俄烏戰爭又是短期通膨狂飆的關鍵因素。而美國若想要讓通膨回落,除了聯準會激進加息和縮表來抑制需求之外,拜登政府其實還可以透過許多方法來改善供給疲軟的問題,但來自國內的阻力,以及過多的選舉考量,使拜登難以化解此次危機。例如:原油供應的問題,拜登可以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以及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民主黨黨內卻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加壓力,導致原油供應的問題難解,而拜登政府又無意扶植美國的能源業,導致國內的能源商不願增產。再者,拜登其實可以取消川普時期針對中國的關稅大棒來減緩國內進口商的壓力,使進口商品的成本不會轉嫁給美國民眾,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關稅戰。拜登目前只剩下唯一的解方來壓制通膨,那就是採取更為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回收熱錢,使各類資產價格跌落,才能抑制強勁需求,讓通膨回落,但副作用是美國可能會陷入經濟衰退。目前聯準會和拜登政府面臨了2個難題,那就是到底要採取激進的QT政策來壓制通膨,但同時導致經濟衰退?還是為了避免陷入經濟衰退,而採取溫和的QT手段,但放任通膨繼續飆升?而美國的期中選舉馬上就要來臨了,所以拜登就會為了選舉考量來制定政策,例如:中下階層和少數族群是美國民主黨的大票倉,他們通常沒有投資行為,但卻非常難以忍受通膨之苦,也因此聯準會目前已把「壓制通膨」當成首要之務。上述政策的調整就會提高投資人對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疑慮,美股跌勢恐怕還不會那麼快落幕,在加密貨幣領域,對沖基金三箭資本的風險資產拋售和清算也引發投資人恐慌,擔憂美國經濟可能會因為流動性枯竭而引爆金融危機。
聯準會1994年以來最強升息幅度壓垮股市! 加劇美銀行業融資壓力
為了應對5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美國聯準會(Fed)近日宣布升息3碼(0.75%),違背了當初只升息2碼(0.5%)的承諾,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讓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的恐慌心理,利率的大幅調升也使銀行業漸漸浮現融資壓力。國泰期貨表示,隨著聯準會大幅升息,美國的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到5.78%,達到2008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而且短短1周從5.23%上升55個基點,是近35年以來最大單周升幅。Fed近日一口氣升息3碼,為1994年以來最強力升幅,聯準會希望藉此冷卻美國房地產、加密貨幣和股票市場的投機行為,抑制經濟活動,藉此壓低需求使通膨回落,但貨幣正常化政策實行過快的風險就是,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國泰期貨表示,即使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強調,升息目的不在於引爆經濟衰退,但由於聯準會此時的主要目標是打擊通膨,而非繼續讓美國股市和房市保持量化寬鬆(QE)時期的強勁表現,導致近期種種經濟數據均呈現衰退走勢,就連紐約聯準銀行最新經濟模型也預測,美國實現GDP在未來2年均正成長的軟著陸機率只有10%,而硬著陸的機率卻高達80%。Fed則預期,美國經濟今年將衰退0.6%,明年會再萎縮0.5%,且預料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將處於高位,直到明年才有可能趨緩。經濟學家表示,相較於3月,最新預測之所以如此悲觀,與美國因俄烏戰爭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而使5月通膨數據超乎預期有關,Fed為此採取更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也讓 VIX恐慌指數狂飆。紐約Fed前總裁William Dudley日前便表示,雖然他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不會出現衰退,但硬著陸機率還是遠遠大於軟著陸,時間點可能會發生在2023年或 2024年,且通膨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就更會加劇硬著陸風險。
各國央行全面啟動 通膨升息跟你、我有什麼關係
美國與台灣都走上升息的道路,為什麼要升息,到底對民眾會帶來哪些影響?甚至是手中的錢又意味著什麼改變?根據《CNBC》報導,升息是緊縮貨幣的一種政策手段,通常是因為貨幣供給大於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的錢太多了,導致通貨膨脹嚴重,央行就會透過升息,讓市場熱錢回歸金融體系,藉以抑制通膨,達到穩定市場的功能。為什麼要升息,到底對民眾會帶來哪些影響?(圖/翻攝自CNBC)所謂的通膨(inflation),就是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上漲,或是等值貨幣購買力持續性下滑,因此,若物價有「顯著上漲」等特點,就可稱為有通膨的現象。當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率上升時,若利率不升,通貨膨脹率就會高過銀行存款率,央行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就會升息。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圖/達志/美聯社)回到這次的升息主因,由於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美國聯準會(FED)自2020年3月2次緊急降息,使利率趨近於零,並且實施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簡稱無限QE),使市場流通的貨幣增加,刺激企業借貸、投資,再間接帶動就業與消費提升,由於市場熱錢太多,導致資產價格如股價、房價上升,連帶物價也上漲,反而造成通貨膨脹。聯準會於2021年底決議縮減購債,同時準備結束 QE,並啟動升息。來到2022年,全球央行幾乎走在升息道路上,3月中旬FED升息1碼後,英國、台灣央行也宣佈調升利率。不到一週,聯準會主席鮑爾強烈暗示5月很可能升息2碼,傳達出對抗通膨的最強烈訊息。為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FED在16日更拍板升息3碼,為28年來力道最猛烈的升息動作。當央行升息時,最明顯的就是存在銀行的錢利息會增加,增加民眾存款的意願。(圖/達志/美聯社)至於升息對普羅大眾有何影響,當央行升息時,銀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會上升,銀行也會同步提高存放款利率,以保持獲利空間。對民眾來說,最明顯的就是存在銀行的錢利息會增加,增加民眾存款的意願,反之若是跟銀行借錢,貸款利息也會提高。除此之外,升息還會影響到房貸、車貸和信用卡利率上揚,若貸款金額高、升息幅度就大,支出也會更沉重,對企業來說,意味著資金成本提高,由於許多企業的營運都是向銀行借錢投資,當借款成本上升,企業可能就會減少借款,降低投資比重,連帶影響企業成長。升息還會影響到房貸、車貸和信用卡利率上揚,若貸款金額高、升息幅度就大,支出也會更沉重。(圖/達志/美聯社)另外,央行升息也會引導資金從風險性資產如股市、加密貨幣市場等回流到銀行體系,讓風險性資產價格回落。進入升息,金融股是直接受惠族群,而高殖利率股不僅能抗通膨,報酬也比定存高,也將成為市場矚目標的。這次美國升息3碼,這也顯示各國資金都將被吸引往美元資產移動。(圖/達志/美聯社)以這次美國升息3碼,這也顯示各國資金都將被吸引往美元資產移動,也就是說,存款戶會把錢從其他利息較低的國家貨幣換成美元、或是移到美國當地的銀行。此舉會促使美元需求增加,進而推高匯率,使美元走強;相對他國的貨幣則會弱勢走貶。
星展銀公布第二季投資展望 「看好」美股、中國股市
星展銀行(台灣)今天(19日)公布2022年第二季投資展望「風暴中的良策」,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無須擔憂停滯性通膨,仍維持「看好」美股之外,也調升中國股市觀點至看好,但「看淡」歐股。 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美國聯準會邁開升息的步伐,加上市場對歐洲央行即將結束量化寬鬆的預期,讓投資人擔心股市即將進入熊市。星展集團分析,從歷史經驗觀察,升息並不會對股市造成顯著的影響。1963年以來的數據顯示,相較於利率政策,經濟成長動能是否持續,方與股市表現呈現正相關。目前市場普遍預估美國2022年GDP成長可達3.7%、企業獲利可望來到15.8%,展望2022年第二季,星展集團維持股優於債的觀點。陳昱嘉指出,股票市場端,考量中國官方釋出訊息,表示將採取措施支持經濟,且2021年初以來,中國股市歷經大幅修正,前瞻本益比較全球股市折價37%,風險報酬相對理想,因此星展調升中國股市觀點至看好。歐洲方面,由於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依賴度高,衝突持續導致的供應風險和能源價格上揚,將侵蝕企業獲利,因此看淡歐股。美國股市部分,在全球數位化趨勢的支撐下,星展認為大型科技公司的成長並不會因貨幣政策收緊而改變,且這些大型科技類股在近期賣壓中也持續表現穩健。在對美國經濟成長前景樂觀的預期下,星展維持對美股,尤其是科技型類股看好的觀點。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股票和非投資等級債券已分別下跌約11.9%和7.4%,讓投資人對市場氛圍緊張不已;然而,從1990年以來的重大軍事衝突經驗來看,全球股市在軍事衝突期間平均上漲38%,且俄羅斯僅占全球GDP的1.8%。因此,相較於對經濟的影響,俄烏衝突帶來的威脅將是能源價格持續飆升,以及相繼而來的通膨問題。
抓緊這一波1/俄烏戰爭緊張暫緩升息? 葉美麗、張錫、陳唯泰這樣說
面臨俄烏局勢緊張,美英日等國陸續撤僑,外交部12日也緊急呼籲25位僑民盡速撤離烏克蘭;同時間,美股重挫台股也跌得鼻青臉腫,戰雲密佈之際,市場傳出美國Fed聯準會可能由鷹轉鴿,3月不一定升息,避免加劇市場震盪。俄烏緊張衝突將暫緩美升息?小資族該怎麼辦?「兩事件獨立,不會互相影響。」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斬釘截鐵地說。「這是美元對歐元的大國博弈金融戰爭,不至於連動升息節奏,對市場是短空長多。」股市聞人葉美麗觀察。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更直言,「會升一碼」。這場去年底迅速升溫的俄烏衝突,緊緊牽動著美國、歐盟及大陸等國。俄羅斯搭建的北溪天然氣管道1號10年前使用後,成了歐盟最大天然氣輸出國,北溪2號2020年底建成,但因繞過烏克蘭遭反對,美國也以地緣政治安全為由,舉起反對大旗。美國Fed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釋出升息訊息,已讓投資人有預期準備心理而反映在股市上。(圖/新華社)「觀察整個美俄博弈,太詭異了!」 葉美麗與多名市場友人觀察,從脈絡分析,北溪2號是俄羅斯捅進美元心臟的一根鋼針,每年大約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關鍵是能源結算簽約採用歐元結算,這個先例一開,美元在歐元區的霸權地位也將為之鬆動。為此,美國近日要求,俄烏一旦開戰,德國關閉北溪2號加以制裁,德國至今態度曖昧。此外,2月4日中俄簽訂石油超級訂單,以及天然氣鉅額合同,全使用歐元結算,美元果然開始暴跌,從2月4日至今,跌得鼻青臉腫。「這就是傳說中的『金融戰』。」葉美麗認為,這與美國Fed升息步伐無關。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部協理李鼎倫進一步指出,Fed有兩大職責,一是致力將就業市場達到充分就業狀態,二是通膨維持2%左右;換言之,當美國失業率接近長期失業率(約3.5%~4%),同時通膨接近2%,Fed就有升息的空間。從過去的經驗來看,Fed每次升息的理由不盡相同,李鼎倫表示,這次升息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通膨攀至30年來新高,PCE核心物價指數年增達4.9%,遠超過央行的目標2%;二是目前失業率為4%,接近長期失業率。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分析,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今年1月25日FOMC會議上重申3月將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並暗示未來數月將啟動升息,因此導致隔夜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上揚。股市聞人葉美麗詮釋俄烏局勢帶來的貨幣戰爭,她鎖焦研究數位貨幣、元宇宙相關題材。(圖/CTWANT資料室)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則說,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持續攀升至7.5%,十年債殖利率升至2019年7月底來高位,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預期聯準會3月升息1碼機率超過7成。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表態,「只要達成數項升息條件,央行就會在今年把前年3月調降的1碼升回來」,因此市場大多預期台灣最快將在第三季,最慢在年底時啟動升息。這是否預示著股市熊市的開始?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不是,毫無疑問,全球風險資產今年以來經歷了大幅調整,因為投資人對央行多年寬鬆政策後即將收緊貨幣政策感到緊張,「但根據歷史數據,Fed在經濟改善的環境下,升息並不會對股市造成顯著的影響,星展集團也認同此觀點。」
勞動基金收益達4511億 平均每位新制勞退勞工可獲2.3萬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去年勞動基金全年收益,去年評價後收益數達4511.1億元、收益率9.65%,其中外界關注攸關收益分配的新制勞退全年收益率達9.66%、2836.8億元,若以可參加收益分配的帳戶數約為1225萬個帳戶試算,平均每名勞工可獲收益分配約達2.3萬元。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回顧2021年金融市場,隨著各國疫苗施打普及,陸續開放防疫管制措施,加上持續實施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全球經濟從109年的衰退谷底逐步復甦,然而通貨膨脹問題、供應鏈緊繃以及COVID-19新變種新冠病毒持續擴散,使得全球經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勞動基金秉持長期投資,穩健收益的理念,持續分散布局於全球股票、債券及另類投資等多元資產,近年來受到國際政經因素及疫情影響,金融市場波動幅度持續擴大,勞動基金運用局持續動態調整投資布局,透過全球區域性及金融資產多元化布局之配置比重微調,期望在承擔合理風險下,進而增加投資機會,以增進基金長期穩健之投資收益。勞動基金運用局提及,以長期投資績效來看,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平均報酬率為5.85%,近5年平均報酬率達7.09%,長期績效表現穩定。其中在國內股市投資部位,配置約占整體勞動基金20%,今年度投資報酬率為30.6%,優於同期間台股大盤報酬率的23.66%。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展望未來,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去年6月預測的4.3%放緩至4.1%,並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復發、各國財政刺激政策陸續減少及供應鏈瓶頸依舊無法獲得解決,這些因素均為造成經濟成長放緩的風險。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溫和擴張,帶動企業投資及生產力上升,但各國央行隨著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將通膨風險列為首要考量因素,逐步緊縮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而經濟刺激措施退場速度,也將影響金融市場走勢。勞動基金運用局將密切掌握全球政經情勢,在既定之資產配置下,審慎布局各類資產並分散風險,以提升基金長期投資效益。勞保局提醒,收益分配並非直接以當年度收益除以個人專戶數作平均分配,由於個別勞工退休金繳納的期間、金額均不相同,其參與基金運用獲得收益的貢獻度也隨之有所差異,因此每位勞工朋友實際分配到的收益並不相同。
比特幣市值蒸發逾6000億美元 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加密貨幣
比特幣自去年11月初觸頂以來,已累跌近48%,市值蒸發超過6,000億美元;至於整體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損失更高達逾1兆美元。比特幣23日報3.5萬美元,僅去年11月峰值的一半。加密貨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顯示,比特幣在23日盤中價格約在35,848美元上下,與去年11月創下的6.9萬美元高點相比幾乎腰斬。年來則跌逾22%。除了比特幣之外,其他加密貨幣行情同樣慘淡。全球市值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價格22日下跌10%,23日盤中約在2,528美元。加密貨幣概念股也受波及,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 Global就在21日盤中暴跌16%,創下去年春天上市以來最低價,收盤跌幅縮小至13%。企業軟體公司MicroStrategy也因握有大量比特幣而承擔資產減損,且美國證交會(SEC)要求該公司財報認列相關損失,導致公司股價在21日收盤暴跌18%。去年全球供應鏈混亂造成通膨急速升溫,以致向來被視為抗通膨資產的比特幣行情大漲。但自從聯準會預告量化寬鬆政策將在今年3月退場後,外界更加預期美國將提前升息來抗衡通膨,導致比特幣自年初以來一路走跌。除了聯準會升息在即之外,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加密貨幣市場也打擊投資人信心。俄羅斯央行20日宣布有意全面禁止國內使用與開採加密貨幣,理由是「數位貨幣對金融穩定、公民福祉與貨幣政策主權帶來威脅」。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比特幣開採國,占全球挖礦量比重將近10%,僅次於美國與哈薩克。在美國方面,拜登政府也打算在近日提出數位資產監管政策,並指派聯邦主管機關調查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與發展機會。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同樣在上周呼籲全球政府合作解決加密貨幣帶來的種種風險。
2022黑天鵝1/首要檢視外幣資產 富邦金羅瑋博士:留意前瞻性、具訂價能力的企業
元月5日美國聯準會(Fed)公布FOMC會議記錄,除了升息外,最令人意外地,「今年下半年可能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由於2008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14年聯準會才開始縮減購債(Taper)、升息、縮表,其間隔長達2、3年,從未在1年內搞定,因此美股道瓊指數立馬嚇跌,4個交易日跌掉730點。美國聯準會將提前縮表,成了2022年的黑天鵝。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表示,「其實聯準會去年就已反映,今年可能升息2~3次,不過這次資產負債表膨脹的規模更大,聯準會顯示會更加鷹派,已傳出今年可能4次升息,加上沒有升息後隨即縮表的歷史行情可供參考,使得投行完全沒有方向,市場因此更為恐慌。」面對縮表在即,羅瑋提醒投資人須提高警覺,「今年金融市場波動將比去年更加激烈。去年股市的成長,除來自企業獲利大幅成長外,還加上政策支持;但今年已確定將不會有貨幣政策的支撐,且物價居高不下,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下修,以上都會對市場產生動盪。」首先面對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進度,首批將逆回購1.5兆美債,羅瑋表示,現階段投資人不需要過度緊張,該筆金額雖然看似龐大,但僅相當於去年一整年QE(量化寬鬆)的金額(去年每月QE金額是1200億元,全年約1.3兆元)。這些資金原本應該要流進市場裡的,但因為市場資金已嚴重過剩,這些資金事實上還停留在金融機關手上,因此回購此些資金並不會對現今的金融市場產生衝擊。因Omicron變種病毒讓此波新冠疫情要到2、3月之後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先進國家也可能因供應鏈短缺狀況受到波及。(圖/新華社)面對美國今年下半年的升息甚至進行縮表,羅瑋認為投資人首先要注意的檢視手中的外幣資產。因為當美元開始升息後,將造成美元強勢,特別是對於歐元、日圓等幣別來說。其中,歐元下半年可能走升,要注意歐洲央行是否提早升息,至於日本央行估將維持寬鬆政策,因此日圓未來將趨於弱勢。值得一提的則是台幣,挾著企業強勢獲利光環,去年不僅台股創下歷史新高,也帶動新台幣持續走強,堪稱是新興市場模範生。羅瑋指出,今年市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至少要到2、3月之後,此波Omicron疫情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除了疫情之外,但還要注意,全球經濟復甦情況仍是不均衡的。因為即使先進國家經濟好轉,由於全球供需失衡、長短料的狀態,先進國家還是會被新興市場被拖累。另一方面,加上去年基期過高,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放慢。如果疫苗施打能夠更為均衡的話,新興市場或有可能在下半年同步復甦。在此時刻,羅瑋建議投資人不妨多留意那些企業具有前瞻性?像是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者是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技術,都可算在其中一部分;也還可注意那些廠商具有訂價能力,可以將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的公司。此外,金融業則因為升息的緣故,隨利差空間擴大,對於提升獲利是有幫助的。最後,債券市場則要比較小心。新冠疫情持續推動科技產業向前,而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是相關應用,例如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都值得投資者注意。(圖/報系資料庫)羅瑋認為,預期各國央行都會先後升息,因此短債有賺錢的話先出脫,等下半年貨幣政策較為明朗後,再逢低進場,以領取較高的利潤。而傳統抗通膨的商品中,像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光環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其他具抗通膨的商品,包含黃金存摺、虛擬貨幣等,不過虛擬貨幣中部份高耗能的貨幣,已遭許多國家開始禁止,投資人記得避開。羅瑋認為,如果此波Omicron疫情受到控制,物價順利也回落,資產沒有泡沫化,聯準會可能從9月完成縮減購債、開始升息,然後今年12月做第三次升息,這是市場原先預期。但面對美國12月物價指數已上升到7%,民眾跟官員都期待聯準會能做些事情,以避免物價過度上漲,聯準會此刻若用較為鷹派的積極作法,民眾不見得會反感。「相反的,如果聯準會沒有及時採取某些措施來抑制物價,未來可能升息的幅度、速度更大,屆時造成的傷害反而會更大。」羅瑋說,這也是聯準會為何能採用較以往更鷹派、積極的方式來對抗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