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南廻3/南迴鐵路滿滿血淚史 21原住民與榮民奮勇為國捐軀
南迴鐵路深入中央山脈,沿途重巒疊嶂,俯覽湛藍的太平洋,壯麗的景色吸引國內外旅客前來一睹丰采,然而工程鬼斧神工卻無比艱辛,施工過程中有人在隧道爆破中喪命,有人被崩落的土石掩埋,如今位於台東火車站前的「南迴鐵路紀念碑」就銘刻著殉職人員名字,紀念他們在工程期間為國家建設所作的重大貢獻。「南迴鐵路紀念碑」紀念21位殉職人員,其中半數以上為花東地區的原住民,還有3位榮民。鐵道局東部工程處第四工務段長廖明誠表示,當時南迴鐵路施工環境高溫、濕熱,高勞動性,工程人員流動性極高,因為地緣關係,且東部就業機會少,因此南迴鐵路施工人員多以原住民為主,大部分從事開挖坑道和隧道的任務。廖明誠回憶說,有一位原住民員工騎車進入工地時,因工地視線昏暗,加上粉塵影響視線,意外撞到機械,年僅26歲就不幸死亡;一名榮民在民國73年左右,以炸藥開挖便道作業時,不幸在近百公尺處被飛濺的土石擊中而死亡。南迴鐵路工程險峻,施工期間有21人不幸罹難,政府特於台東車站外設置紀念碑,緬懷先人的犧牲。(圖/馬景平攝)民國76年,另一名時年61歲的榮民加入南迴鐵路興建工程不久,卻在金崙隧道遭碴車撞倒不治,這位榮民原本當年度就可以退休,為了籌措經費治療兒子先天重度視障的雙眼,加入南迴鐵路工程才17天,就發生不幸,他的兒子為此自責不已。當初為安置從中國大陸來台的軍人,政府於民國43年11月1日成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退輔會),統籌規劃辦理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及安置事宜。當時這些年僅15、16歲少年兵顛沛流離,打完抗日和剿匪戰爭後,民國38年來台,「這些第一代榮民當時都很年輕大約20、30歲,政府成立退輔會安置並媒合工作機會,這些榮民進而投入國家建設。」其中,南迴鐵路中央隧道等長達幾公里,施工困難,三位榮民於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不幸殉職。「他們這一代真的很辛苦,因家庭環境困苦或被逼迫從軍,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到台灣後一直到民國76年解嚴才能回家鄉。」台東縣榮民服務處副處長高國書感慨地說,這些榮民為了國家貢獻很多,遵照國家指示投入戰場、到台灣來後投入建設,許多在台未婚的單身榮民,死後的遺產也拍賣後捐贈給國家,可說終其一生奉獻給國家。當年南迴鐵路沿線路段人煙罕至,全賴工人搭便道才能挺進深山開挖隧道。圖為多良二號隧道口的防落工程。(圖/報系資料庫)南迴鐵路工程於民國69年7月1日至 81年10月5日施工期間,共有21人不幸因公殉職,為紀念這段披荊斬棘的歷史,政府於民國81年12月31日設立紀念碑,台東縣榮民服務處每年於春秋兩季辦理祭祀,感念南迴鐵路興建工程中殉職榮民及鐵路局員工對國家建設的犧牲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