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機構
」 矽谷銀行 Signature Bank 馬雲P2P監管有漏洞成詐騙溫床 金管會力度不足難堵破口
今年5月爆發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吸金詐騙案,數千名被害人組成自救會要求徹查,尤其是背後曖昧不清的政商關係,令網路借貸平台P2P業者(peer to peer) 無人管理的問題浮上檯面,行政院為此要求金管會納管;金管會日前雖祭出三大指導原則,卻只能要求業者自律,制定專法管理最快也要明年底,打詐國家隊防堵「假債權,真詐財」漏洞,還需再加把勁,不能再拖。im.B吸金詐騙案主嫌曾耀鋒等人落網後,民進黨立委陳歐珀使用曾嫌的房屋、車輛,曾嫌與多名綠營高層人物交情匪淺接連曝光,引發各界譁然。檢警最後查出,該集團共吸金高達108億。官警無奈表示,因非法吸金是違反銀行法,較少受到打詐國家隊重視及宣導,im.B案爆發後,9月又有一家P2P業者旭新科技爆雷,被檢方起訴非法吸金73億元。據業者透露,im.B的規模在業界約排名15,但旭新排行第4,影響恐更大。P2P連環爆,讓行政院出手要求金管會納管。金管會10月宣布對P2P三大指導原則,一、禁涉金融特許業務;二、設六大強化風險控管措施,包括實名制、借貸款項的金流控管、審核機制等;三、要求需設有債權真實性確認機制、個資保護等七大消費者保護措施。官警表示,目前市場上26家P2P業者並非金管會特許的金融業,所以不會做金檢,指導原則僅是業者研擬自律規範的參考,很難防止im.B案不再重演。金管會納管是重要的第一步,但需確保監管力度足夠,建議金管會應盡速制定更嚴格的專法,確保業者符合金融業務標準。警方建議,金管會應與相關機構合作,提供P2P投資和借貸的教育資源,讓消費者更了解風險和注意事項。此外,應要求業者提供透明的費用結構、財務狀況、借貸項目詳細信息,及投資風險等資訊,並由執法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和P2P業者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以協助執法機構調查與防止詐騙發生。imB事件凸顯P2P監管上的漏洞,成為詐騙溫床。儘管金管會已制定指導原則、透過自律和銀行「間接管理」P2P,外界仍認為管理恐怕力道不足。金管會表示,未來如何強化管理P2P業者,是否要有罰則,都會進一步研議。
批評銀行制度惹怒北京當局 中國前首富馬雲身家3年後砍半
因為3年前公開批評中國銀行體系惹入北京當局,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不僅遭遇螞蟻金服IPO失敗的情形,旗下多個產業甚至遭到打壓、調查,阿里巴巴股價甚至下跌。而如今也有消息指出,這為前中國首富目前身價僅剩下302億美金,距離最高峰時的身價剩下不到一半。根據《CNN》報導指出,在歷經3年的整治後,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以違反消費者保護與公司治理相關規定,對螞蟻集團及其子公司處以9.84億美元的罰款。這也讓外界推測,中國當局對螞蟻金服的打壓已經結束。目前螞蟻集團也宣布進行股票回購,估值為785億美元,這與3年前IPO前的2300億美元相比,估值下跌將近75%。報導中表示,馬雲之所以會遭遇如此嚴峻的打壓,主要是在2020年10月24日,馬雲當天出席第2屆外灘金融峰會,在峰會中馬雲以「當鋪思維」批評中國銀行體系,表示抱持著這樣思維的銀行,根本無法給缺乏資金的企業進行融資,馬雲甚至直言「中國不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它基本上沒有金融體系」。在結束峰會幾天後,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就把馬雲找到北京開會,隔天,螞蟻金服IPO的計畫就被取消。接著,北京當局就對馬雲的企業進行大規模的審查,而馬雲也因此退出自己全部的企業管理。北京當局的審查行為,也從原本的阿里巴巴集團,擴大到整個中國的科技領域。2023年1月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郭樹清在受訪時表示,對十幾家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業務審查基苯已經結束,接下來將會往促進網路平台健康發展的路線前進。而幾個月後,持續低調的馬雲也罕見的在中國公開露面。即便中國當局的監管行為已經消退,但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從2020年10月的最高峰,下跌了將近70%,這也代表著這3年遭受打擊的阿里巴巴集團,其市值損失超過6450億美元。而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來看,馬雲目前身價302億美元,位居世界富豪排行榜第45名,而他身價最高峰時是2020年11月時610億美元,如今僅剩下一半不到。
台灣大參戰BNPL 3/業者持續投入 政府應因地制宜規劃監管機構納管
「『分期付款免息』(Buy Now Pay Later,BNPL)的概念並非新鮮事物,在Covid-19期間,由於與網購需求的結合,BNPL服務更是爆發性增長。在2021年,美國的BNPL服務發放了1.8億筆貸款,總額超過240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近10倍。印度在2020年的使用量也增加了5倍。」銘傳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汪志勇告訴CTWANT記者說。BNPL服務可以由單一商家提供,例如電商為其顧客提供BNPL服務,根據後台數據給予會員消費分期貸款額度。其主要目的在於讓交易更加便捷,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擴大營業額。BNPL服務也可以由專營業者提供,專營業者與商家達成協議,通過專營業者開發的支付介面,先行向商家提供資金,然後再向消費者收費。除了針對B2C(商家對消費者)的消費貸款外,BNPL服務實際上也可以針對B2B(企業對企業)的融資提供服務。台灣大是台灣首家推出BNPL的電信商,該公司電信金融副總吳建頤表示,最大優勢在於台灣大及momo用戶基礎。(圖/台灣大提供)至於業者的獲利,則是依照消費者不同分期的期數,來收取不同比例的手續費,這是BNPL業者最主要的獲利來源。汪志勇表示,BNPL讓消費者可以先獲得產品,享受產品的效用,然後再付款,某種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的消費者保護。然而,國外的發展提醒我們,BNPL這類產品常常存在隱藏費用、缺乏透明度且沒有進行適當的信用審核。廣告鼓勵消費者在多個網站上使用這些計劃進行多次購物,累積無法償還的債務。理論上,BNPL服務不需要由金融監管機構監管,但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許多非金融業公司也提供金融服務。因此,各國對於這些非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且具有一定規模,可能使消費者面臨風險的情況下,監管機構也會加以監管。以台灣為例,目前主要還是由經濟部主管,而非由金管會主管。金融商品越來越多,政府單位如何有完善的監理機制也成為產學界關注的焦點。(圖/翻攝自林國春臉書)「目前,台灣主要是以傳統電商、電信和租賃等知名公司建立BNPL服務,通過其自身的營運模式,讓消費者能更輕鬆使用,而這些公司基本上都還算是有知名度的廠商,對於消費者信用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加上額度的控管,也較少見到消費者因為拖欠付款而需要面臨高額逾期費用的狀況。」汪志勇說。然而,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大,可能會有新的小型BNPL業者進入市場,可能會為了從中獲利而收取較高的費用。監管機構必須長期考慮不同類型的BNPL業者是否需要有相同或不同的規範。
全球金融市場終獲喘息!瑞銀出手992億併瑞信 歐元小漲比特幣「一度漲超5%」
瑞士銀行集團(UBS)昨(19日)宣布同意收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市場有望迎來喘息之機。與此同時,聯準會攜五大央行宣佈了一項協調行動,以支撐金融系統的流動性。交易平臺EBS數據顯示,歐元、英鎊和澳元匯率均小幅上揚,這是風險偏好即將反彈的早期跡象。此外,比特幣價格一度漲超5%。瑞銀將以30億瑞士法郎(約992億新台幣)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瑞士信貸,比該行上周五(17日)收盤時的市值低約60%,約相當於4折,將以22.48股瑞信換1股瑞銀,並承擔高達54億美元的損失。瑞士信貸的股東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這筆交易由瑞士監管部門主導,收購完成後,瑞銀將逐步關閉瑞士信貸的投資銀行業務。該交易包括由瑞士央行提供瑞銀和瑞信1000億瑞郎(約1080億美元)的流動性援助。瑞士央行表示,瑞銀收購瑞信,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確保金融穩定以及保護瑞士經濟的解決方案。瑞銀和瑞信都是金融監管機構密切關注對全球銀行系統具重要性的30家銀行之一,瑞信一旦倒閉勢必波及整個金融體系。過去一周,歐洲銀行股下跌近12%,創下一年多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日本銀行股下跌近11%,為2020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市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美國銀行股則連續兩周出現兩位數比例的跌幅。包含聯準會、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在內的各國央行正在採取全球協調行動,將提升與美元的互換額度,幫助安撫因金融業動盪而驚慌失措的投資者。美國、英國和瑞士央行都計劃在下周舉行會議。對央行和政策制定者來說,目前的風險很高。他們都在強調本國銀行業的韌性,但也意識到,有必要遏制可能破壞金融市場穩定的信心危機。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關FINMA另宣布,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銀收購瑞信後,瑞信面值約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全部註銷。這代表AT1債券持有人恐將落得什麼都沒有的下場,引發債券持有人高度不滿。瑞銀執行長Ralph Hamers和董事長Colm Kelleher將繼續執掌合併後的銀行。瑞銀高層預告即將發生的結構性變化,董事長Kelleher表示將縮減瑞信投銀業務,但現在談論是否裁員仍為時過早。此外,瑞銀將保留瑞信的國內業務,但業界臆測在競爭問題考量下,該業務可能被剝離。瑞信董事長Axel Lehmann表示,這場合併是「最好的結果」。
搶買金融股?1/美國銀行倒閉瑞信暴雷波及台股 外資狂賣這幾檔散戶樂接
金融股脫困了嗎?全球股市的三月天,上演了一場「黑天鵝歷險記」,有矽谷銀行倒閉、兩家虛擬貨幣銀行「被關門」、瑞士信貸被市場狠狠唱衰,但在美國FED、瑞士央行等出手及金援後,股價急拉回。台股中慘遭外資大賣的金融類股,卻引來投信「逢低抄底」,法人建議「投資人可長線布局,但短線做波段不宜。」回顧這二周,對全球股市投資者可說是經歷一場「黑天鵝演習」,9日起,美國Silvergate Bank倒閉,矽谷銀行則是出現擠兌一天內遭提領420億美元,隔天迅速被美國政府接管;接著在12日,Signature Bank則由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接管,還有瑞士信貸、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等接連爆雷引發市場恐慌,金融股成為重災區。台股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根據統計,直到上周五的17日,外資仍不手軟地拋售金融股,賣超最多的中信金(2891)已經連12賣累計逾23.85萬張,該日賣超高達3.7萬張;再看外資賣超前十名個股「金融股」即囊括了前幾大的民營金控,包括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中信金、新光金(2888)、玉山金(2884)以及臺企銀(2834)。至於包含「金融股」逾20%成分股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則也遭外資連賣7天,總計一周以來共賣出15萬多張。「外資積極減碼金融股,讓人不禁猜測是否對美國矽谷等銀行有投資等情況,因此先賣台股金融股換現鈔?」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跟CTWANT記者說。美國矽谷銀行傳出倒閉,市場憂心金融危機重演,台股14日湧現賣壓,加權指數終場下跌200.07點,收在15360.42 點,成交量2317億元。(圖/報系資料)從Silvergate Bank倒閉後,金融類股指數就一路走跌到15日收在1502點,像是開發金(2883)、玉山金、永豐金(2890)、中信金、第一金(2892)等金控股股價同步走跌;同時,投信則是持續「逢低加碼」買超26.45億元,本土法人對金融業相對有信心。事實上,美國地區銀行爆雷第一時間,金管會就火速公布我國銀行、保險與證券等金融三業對美國整體曝險金額,投資與放款合計15兆元,其中銀行業為3兆3,202億元,本國銀行、證券、期貨業對美國矽谷銀行、Silvergate Bank及Signature Bank都無曝險,只有保險業對矽谷銀行曝險1.5億元。投信業曝險額則最多,對矽谷、Silvergate Bank及Signature Bank共曝險3.765億元,其中以對矽谷銀行曝險3.18億元居冠,總計有6檔基金投資股票、1檔基金投資債券;另有5檔基金對Signature Bank曝險0.47億元;3檔基金對Silvergate Bank曝險450萬元。財政部長莊翠雲15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業務報告中喊話,「要對台股中長期有信心」,「國內曝險相當低,公股銀行更是少,大家可以安心」她還強調「國安基金還在場內」,將持續觀察並適時維持台股穩定,「雖然台股與美股連結深,看15日台股上漲,往好的方向走,對中長期發展要有信心」。這波金融股價重挫之際,投資人可否抄底?「短線做波段投資者,還是應該避開金融股較宜」,「對做長期的投資者來說是布局時機」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提醒。財政部長莊翠雲15日強調,國安基金還在場內。(圖/周志龍攝)
矽谷銀行為何遭到擠兌? 一文看懂美國銀行倒閉危機始末
美國1週內倒了3家銀行!繼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lvergate Bank在8日受FTX破產影響而終止營運後,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VB)也在10日宣布破產倒閉,如今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又在美東時間12日以「系統性風險」為由,關閉全美第2大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gnature Bank,以防止這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銀行危機繼續蔓延。美媒CNN Business指出,儘管SVB的擠兌和倒閉過程僅歷時關鍵48小時,但其實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以及SVB的投資決策,早在多年前就為這場銀行倒閉危機種下禍根。聯準會在疫情期間實施QE政策大放水,市場充滿熱錢,新創公司從創投(VC)融資到大量資金存入SVB,SVB資產瞬間膨脹,且SVB在低利率環境下幾乎不用付出任何利息給存戶。SVB將客戶存款拿去購買大量低利率且到期日至今仍有數年以上的長天期美國國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聯準會為抑制通膨,開始激進升息回收資金,SVB難以透過原先的低利率吸引資金存入,因此必須付出更高的利息才能留住資金。與此同時,手中的長天期美債價格又因為升息開始下跌,未實現損失的相關數據成為一大隱憂。SVB利率風險管控不佳的消息漸漸傳開,且SVB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又開始賤價變賣總價210億美元的長天期美國國債及MBS換取現金流,認列18億美元巨額投資虧損,讓主要客戶大感恐慌。SVB更發布公告要籌資22.5億美元,用來改善資產負債表,從而引發市場恐慌,導致更多存戶和投資人加入擠兌行列。最終SVB的股價在48小時內暴跌75%並宣布倒閉。此外,據《路透社》的報導,矽谷銀行的倒閉進一步衝擊全球銀行股,美國13日主要銀行的股票市值損失了約900億美元,使它們在過去3個交易日的損失達到近1900億美元,美國地區性銀行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價暴跌超過60%,原因是新融資的消息未能讓投資者放心,評級機構穆迪對該銀行作降級審查。亞洲銀行股14日延續跌勢,日本企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更因為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引發了市場更廣泛的暴跌。在貨幣市場,美國和歐元區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指標小幅上升。全球擁有矽谷銀行帳戶的公司則紛紛評估其財務狀況受到的影響。大量持有長天期美國國債的銀行或投資機構也可能成為危機的下個引爆點。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10日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
美國1週內倒了3家銀行! 全美第2大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gnature Bank也遭接管
美國1週內倒了3家銀行!繼Silvergate Bank在8日受FTX破產影響而終止營運、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VB)10日宣布破產倒閉後,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於美東時間12日又以「系統性風險」為由,關閉全美第2大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gnature Bank,以防止銀行危機繼續蔓延,若以資產規模來看,這是美國史上第3大銀行破產案。綜合《英為財情》、《路透社》、CNBC的報導,在矽谷銀行(SVB)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後,為了化解一連串銀行的流動性危機,Fed、美國財政部、FDIC 已在12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出手拯救矽谷銀行,保證存款戶13日起將可動用他們的所有資金,但股東和部分無擔保債務人則不在保護範圍內。與此同時,銀行倒閉危機持續蔓延,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gnature Bank的客戶也將存款轉移到更大的銀行,例如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導致Signature Bank在12日被FDIC接管,其所有存款一樣被政府保證可完整取回。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還向人民和企業信心喊話,指出他們的銀行存款會在需要的時候出現,他誓言要讓造成這場混亂的人承擔所有責任,並將積極加強對大型銀行的監督和監管,以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不過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和拜登的喊話似乎仍未重振市場信心,數間中型規模銀行股仍在美東時間13日遭到拋售導致股價下挫,美股主要指數終場也大多收跌,其中第一共和銀行(FRC.US)的跌幅超過61%,KBW區域性銀行指數今年則下跌15.1%。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MS.US)、富達(Fidelity)和貝萊德(BLK.US)管理的共同基金似乎是受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倒閉影響最大的幾支基金,市場拋售已經抹去了美國銀行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值。對此,高盛經濟學家哈齊烏斯 (Jan Hatzius)12日指出,考慮到銀行承受的壓力,美國聯準會(Fed)應該會在3月22日的會議上宣布停止升息。不過他預期Fed在5、6、7月仍會繼續升息,最終將達到5.25%至5.5%的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以避免通膨率再度飆升。
擠兌效應擴散中? 美監管機構再度出手「關閉加密貨幣銀行Signature Bank」
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產的影響波及其他放貸機構,作為預防措施,美國紐約州的金融監管機構於昨天(12日)晚間關閉商業銀行Signature Bank,以避免危機繼續擴散。這是繼矽谷銀行後被關閉的第二家金融機構,也成為美國歷史上倒閉的第3大銀行據了解,美國財政部、聯準會(Fed)和聯邦保險存款公司(FDIC)昨晚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紐約Signature Bank也有類似的系統性風險例外,已被紐約金融監管機構接管,並指定FDIC作為接管人。監管機構表示Signature Bank的存戶將能獲得與SVB一樣的豁免,能夠完全動用他們存款,與矽谷銀行的決議一樣,納稅人不會承擔任何損失。根據路透社報導,Signature和SVB一樣,客戶都集中在科技行業,Signature更是有約1/4的存款戶來自加密貨幣領域,截至去年年底,該銀行總資產為1104億美元,總存款為886億美元。但隨著利率持續上升,其資產負債表也被嗅出危險氣息,該銀行還在去年12月宣布,將縮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存款80億美元。為了遏制損失並避免更大的危機,美國監管機構正爭分奪秒地為破產的矽谷銀行尋找解決方案,並阻止危機蔓延至其他銀行。Fed和財政部製定了一個緊急計劃,利用Fed的緊急貸款權限為Signature Bank和矽谷銀行的存款提供擔保。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批准了這項針對矽谷銀行的決議,該決議充分保護了所有存戶,而且將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Fed表示,美國的銀行體系仍然具有彈性,基礎牢固,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金融危機後進行的改革,這些改革為銀行業提供了更好的保障。這些改革加上今天的行動表明,將致力於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存戶的儲蓄安全。
「矽谷銀行暴雷」引發連鎖反應! 多家地區性銀行遭擠兌「股價暴跌」
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引爆銀行業股災,美國政府緊急介入,勒令該行關閉並接管,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銀行倒閉案,拖累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並導致多家美國地區性銀行在美東時間10日遭到擠兌、股價暴跌,受害者包括First Republic Bank、Signature Bank、PacWest Bancorp 和 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綜合CNBC、DailyMail、The Hindu BusinessLine的報導,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於10日關閉了「深陷流動性危機」的矽谷銀行,並將美國聯盟存款保險公司(FDIC)指定為接收方,介入後續存款保險事宜。白宮經濟顧問擔憂,矽谷銀行的危機是否會蔓延成一個更有系統性的危機。英國、德國的監管機構也紛紛盯緊當地銀行系統。矽谷銀行流動性危機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界蔓延。報導指出,排名前10的美國地區性銀行最有可能面臨壓力,其中就包括和矽谷銀行一樣總部位於加州的First Republic Bank。First Republic Bank在10日早盤一度暴跌52%,之後跌勢迅速收斂,尾盤仍大跌15%,而PacWest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的股價也分別崩跌超過30%;Signature Bank的股價則下跌了約25%。主要銀行中,摩根大通上漲1%;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各下跌約1.5%;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均下跌近2%。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10日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對此,聖地亞哥大學金融學教授(Dan Roccato)指出,「我認為不一定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但暴雷事件不是一次性的,我擔憂可能會有更多類似的事件被悄然引爆。」報導進一步指出,矽谷銀行出售的大部分資產都是美國國債,它們沒有違約風險,且會在到期時保值。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則涉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些證券的價值在當時因住房貸款違約而暴跌。部分人士將這場金融動盪歸咎於聯準會的激進升息,自去年以來聯準會不斷大幅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但借貸成本的上升將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拉低各式資產價格,從而引發泡沫破裂及流動性危機。
美金融業2008年來最大倒閉案 矽谷銀行周五暴雷停牌全球銀行板塊震盪
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於周五(10日)關閉了「深陷流動性危機」的矽谷銀行,並將美國聯盟存款保險公司(FDIC)指定為接收方,介入後續存款保險事宜。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來最大銀行倒閉案,拖累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白宮經濟顧問擔憂,矽谷銀行的危機是否會蔓延成一個更有系統性的危機。英國、德國的監管機構也紛紛盯緊當地銀行系統。FDIC則創建了聖克拉拉存款保險國家銀行,該銀行現在持有矽谷銀行的受保存款。矽谷銀行成為2023年美國第一家倒閉的投保銀行機構。這也是本周美國第二家地區性銀行陷入危機,此前虛擬貨幣銀行Silvergate Capital Corp.宣佈自願清算銀行業務,引發銀行股拋售及市場對更多機構可能倒閉的擔憂。矽谷銀行流動性危機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界蔓延。矽谷銀行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周五盤前一度暴跌68%,並於周五早上停牌。納斯達克晚些時候表示,暫停矽谷銀行金融集團的股票交易,矽谷銀行將一直停牌,直至滿足提供更多資訊的要求。在矽谷銀行爆雷後,排名前10的美國區域性銀行最有可能面臨壓力,其中就包括和矽谷銀行一樣總部位於加州的第一共和銀行(FRC)。圍繞矽谷銀行的恐慌始於周三(8日),當時其母公司表示將計入18億美元的投資銷售稅後虧損,並尋求通過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組合來籌集22.5億美元。週四,由Peter Thiel參與創立的知名創投Founders Fund建議企業從矽谷銀行提出資金後,矽谷銀行的危機迅速惡化。白宮經濟顧問Bharat Ramamurti早些時候表示,隨著矽谷銀行股價暴跌,財政部非常謹慎地對其進行監控。有媒體統計稱,全美108家銀行中有102家銀行去年第四季度淨息差擴大。剩下的10家銀行在過去一年淨息差收窄、或擴大幅度最小:矽谷銀行排在第11位,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息收入和平均總資產比值為1.93%,高於去年同期的1.83%。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周五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
沙國企業「持股推特」掀疑慮!拜登:應審視馬斯克與他國關係
全球首富馬斯克收購推特後爭議不斷,尤其沙烏地阿拉伯企業集團入股引發美國安全疑慮。總統拜登9日對此回應媒體提問時指出,馬斯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值得探究,但拒絕透露可能採用的手段,僅稱「方法有很多」。為解決與推特的官司,馬斯克最終同意以440億美元(新台幣約1.4兆)完成收購,他為此廣籌資金,來源包括個人資產、投資基金和銀行貸款。根據馬斯克提交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文件,沙烏地阿拉伯的阿瓦里德親王(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與王國控股公司(KHC)是「新推特」的第二大投資者。對此,聯邦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民主黨籍議員墨菲(Chris Murphy)提出疑慮。他表示:「鑑於推特對大眾傳播的影響力,我對沙國政府可能帶來的影響感到擔憂。」早前傳出拜登政府有意對馬斯克包括推特在內的部分事業展開國安審查,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華森(Adrienne Watson)當時嚴正否認,財政部也稱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不會公開評論是否依循法律或慣例審查任何交易。馬斯克兼任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等數家企業的執行長,倚仗「錢多音量大」,頻透過推特置喙地緣政治議題,經常惹惱國際領袖。他先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建議台灣將部分治理權移交北京,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不僅如此,他也坦承曾與俄國總統普丁談話,並認為烏克蘭應以克里米亞換取和平。
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救股債匯市 美聯儲罕見現鴿聲
美聯儲官員、2024年擁有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會議投票權的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周五(21日)表示,美聯儲應該避免因為加息太激進而讓美國經濟陷入「主動低迷」,是時候開始談論放慢加息的速度了。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經加息5次,創自1981年以來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據CME觀察,截止到21日早上,美聯儲11月加息50個基點至3.50%~3.75%區間的概率為2.5%,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97.5%;到12月累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0.5%,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概率為22.5%,累計加息150個基點的概率為77.0%。戴利説:「我們自己覺得要再加息75個基點,市場肯定已經這麼定價。可是建議大家,不要認為永遠都是加75個基點。」年初至今,美聯儲不僅多次超預期加息,並不斷提高加息預期,另外還一股勁的縮減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一系列的操作結果導致美元大漲,非美貨幣普跌,各國央行紛紛下場保匯率、救股市、救債市。數據顯示,美聯儲極少有連續5周縮表,令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跌穿8.8兆至8.79兆美元,美聯儲自9月起,每月將以縮減950億美元為上限,自9月15日以來,至10月19日的5星期,累計縮減887.61億美元,單計10月至今已縮減510.58億美元。目前,各國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祭出緊急應對措施,試圖平抑市場波動。其中歐洲是最特殊,也是相對最脆弱的。歐洲央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阻止消費價格失控,儘管經濟衰退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近。英國政府的財政計畫引發了政府債券市場的崩盤,迫使一些養老基金賤賣其資產。數據顯示,英國9月CPI同比上升10.1%,高於8月的9.9%。歐元區9月CPI終值同比雖然從兩位數略微下修至了9.9%,仍然是歷史最高水準。亞洲方面,韓國一直追隨著美聯儲加息的腳步,但無力阻擋該國股債匯齊跌。韓國的政府、央行、金融監督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10月23日召開緊急會議,將討論信貸和穩定措施。稱未來將債券穩定基金規模設定為20萬億韓元。日本是少數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的國家,日元貶值相對其他幣種更加明顯。10月21日,日元兌美元一度逼近152整數關口,續創逾32年新低。但隨後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拉升超6400點,一度升至145.5。瑞銀預計美聯儲在明年中左右停止縮表,另一個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對美聯儲逆回購協議工具的使用需求大。
「瑞信」違約風險居高不下!瑞士政府密切監控 不排除出手相救
由於近期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價格飆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水準,更傳出其面臨上千億台幣的資金缺口,破產的謠言瞬間滿天飛,對此就有外媒報導指出,瑞士政府可能出台法律,為這個國內第2大銀行注入流動性,目前瑞士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都表示,正在密切監控瑞信形勢。據《華爾街見聞》及《路透社》的報導,於瑞士上市的瑞信股價在5日收跌逾4%,但由於4日大漲近8.9%,導致隔天仍累計上漲約3.4%。雖然股價還在追隨大盤走高,但債市的訊號顯示,瑞信違約風險正在攀升。體現瑞信違約風險的瑞信5年期CDS在5日交投於373個基點左右,超過了3日盤中高位的355個基點。意味著仍未脫離違約風險的瑞信可能需要政府出手援助。據瑞士知名日報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的報導,瑞士政府可能為國內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提供公共流動性,包括瑞士第2大貸款機構瑞信,並委任財政部在明年年中以前製定相關細則,新法規將讓政府得到所謂「破產優先」的授權,讓政府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得到償付,避免債務違約時蒙受損失。該媒體續稱,雖然上述相關法案到明年才會通過,但瑞士官員可能會提前援助瑞信,因為政府9月初才在沒有任何具體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針對面臨流動性危機的電力公司AxpoHolding提供了40億瑞士法郎(約合41億美元)的信用貸款額度。以上消息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專業的信用市場交易者還在押注瑞信的CDS。除此之外,瑞士央行的管理委員會,以及機構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都紛紛表示,他們正在密切監控瑞信的形勢,畢竟瑞士絕不會允許國內第2大銀行瑞信崩潰,引發史無前例的連鎖反應和混亂。針對瑞信的債務違約風險,資產顧問公司Sri-Kumar GlobalStrategies總裁斯里-庫馬爾(KomalSri-Kumar)3日接受CNBC財經節目《Squawk Box Asia》訪問時指出 :「如果真的發生的話(指瑞信破產),美國聯準會(Fed)勢必得面對違約事件後果。有些狀況可能要發生了。」斯里-庫馬爾補充,無論瑞信是不是遭遇「雷曼時刻」,都暴露Fed「長期錯估通膨的真正危險」、「為了彌補這一點(錯估通膨),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很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來因應。」他表示:「全球央行相繼大幅升息的舉動,將為全球系統帶來極大風險。」
打擊金融業投機行為 習近平下令:徹查25家金融單位
中共中紀委日前宣布,第八輪巡視將在25家金融單位黨組織展開,這是6年來首次金融領域的大陸中央巡視,將聚焦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型國有銀行、中國華融等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合共25家單位。根據外媒披露,這次巡視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要求,目的是要全面清查這25個單位,與大型民營企業包含恒大集團、滴滴、螞蟻集團等關係、是否有不當利益輸送等問題。擴大經濟領域遏制資本力量這25個單位囊括大陸官方金融保險監理部門與國營金融保險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趙樂際於9月底就預告這次巡視,強調要緊扣金融行業不同板塊、不同單位、不同層級特點,把握共性、突出問題。《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次巡視將由中紀委官員,審查有關機構貸款、投資及監管紀錄檔案。去年年底,習近平對民營科技巨頭發動監管攻勢,由此拉開上述行動的序幕。直到近期習近平又展開對金融機構的新一輪全面審查,瞄準大陸國有銀行、其他金融機構與大型民企建立的關係,由此擴大在經濟領域遏制資本力量的行動。據了解,這項9月底宣布的大陸中央巡視,主要重點為大陸國有銀行、國有投資基金、金融監管機構是否與民企變得「過於友好」。這是習近平近10年前掌權以來對單一領域最廣泛的一次審查。若有不當往來將遭調查懲處知情人士表示,疑似與民企往來不當的官員如被發現,恐被起訴或遭到黨內處分。而在民企對象方面,也具體被指出包含恒大集團、滴滴出行與螞蟻集團等巨頭。連同作為恒大主要貸款方之一的中信集團,也傳出成為遭審查機構之一,但中信並未對此進行回應。報導提及,習近平上任以來一直要打擊金融業中的投機行為,這次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帶頭、鎖定核心25家金融單位的巡視廣度前所未見,也是習近平在明年中共領導階層換屆前,鞏固中國經濟體制的做法之一。
馬雲從雲端墜落 就因為他説了這4個字?
過去20年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可說是大陸企業界最成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馬雲鼓吹創新思維,創辦的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均獲得巨大成功,新創企業獲得馬雲加持立即身價百倍,無數青年更視馬雲為精神偶像、人生導師。然而10月24日,就在螞蟻集團「A+H」股IPO前夕,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直陳大陸金融監管機構管控阻礙科技創新及中資銀行的「當鋪思維」說,為他與阿里巴巴王國掀起驚濤駭浪,成為大陸官方與媒體鳴鼓而攻的頭號目標。先是11月初馬雲等人被人行、銀保監與外管局同時約談後,螞蟻上市突然叫停,後續面對官方對網路平台的反壟斷措施、螞蟻存款產品被迫下架,近期更傳出大陸中央調查組進駐螞蟻等集團,馬雲對監管單位輸誠不利等消息,甚至包括馬雲已遭限制出境。平心而論,阿里王朝的崛起,絕非只靠馬雲個人魅力與集團努力,關鍵在於大陸政府最初對互聯網應用平台的寬容與支持,阿里才有了乘風雲、造時勢的野蠻生長環境,尤其是2015年大陸政府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讓業者獲得加速發展的土壤。在馬雲之前,曾是大陸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2017年正當集團跨全球投資的巔峰時期,因觸及官方嚴防資本外流的紅線,聲譽一落千丈,並面對連串遭受調查及公司破產危機。不少人回想起2018年萬達事件持續發酵之際,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發文批評王健林等地產商的同時,也列出過去40年為大陸發展做出非凡貢獻的百名中國人名單。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執行董事長馬雲,並且在馬雲的條目中顯示,他是中共黨員。外界曾有分析指出,此為力保馬雲之舉。時至今日,人民日報以加強反壟斷為題,強調「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才兩年時間,馬雲由一個「句句經典」的民營企業表率,成為妄言自大的壟斷業者。他是否就此自雲端墜落,步入「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的境遇,不得而知,唯可確定的是,馬雲越過了紅線。
馬雲遭約談後 螞蟻科技集團確定暫緩上市
分拆自阿里巴巴,掌握支付寶業務、原訂5日在上海正式掛牌上市,計畫募資345億美元的螞蟻科技集團,在上市前夕,創辦人馬雲遭大陸四大金融監管機構約談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於3日晚間宣布暫緩上市。上海證券交易所對螞蟻科技集團發布〈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稱:「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你公司原申請於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科創板上市。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你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你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資訊披露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說:「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六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條等規定,並徵詢保薦機構的意見,本所決定你公司暫緩上市。你公司及保薦人應當依照規定作出公告,說明重大事項相關情況及你公司將暫緩上市。本所將與你公司及保薦人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