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
」 營養師 癌症 健康 糖尿病 食物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香辣霉豆腐」竄入各地方社團 粉專提醒:恐為中國「三無產品」
由於短影音傳播的關係,近幾年台灣出現不少中國當地的零食、產品。而近期一個名為「香辣霉豆腐」的產品,開始出現在許多臉書的地方社團。為此,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則發文提醒,這些產品恐怕是中國抖音流行的三無食品,不僅沒有安全保障「當心毀肝腎」。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近期發文表示,近期「香辣霉豆腐」的貼文和廣告頻頻入侵各地方社團,這些長滿霉毛的豆腐、鮮紅的配料引起地方媽媽的關注,甚至懷疑起這樣的食品到底安全嗎?能吃嗎?「農藝女孩看世界」表示,台灣並沒有食用霉豆腐的傳統習慣,最多是食用豆腐乳或臭豆腐。然而,這些香辣霉豆腐存在著不少隱患。首先,長霉長毛的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雜菌污染,而鮮紅的香辣配料可能是為了掩蓋發霉的臭味。食用這類不明雜菌、毒素或人工色素的食品,無形中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農藝女孩看世界」也提到,以家庭製作豆腐乳為例,菌種的控制在家庭環境中相當困難,專家也不建議自行製作。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利指出,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如果在製作豆腐乳的過程中,原料受到壞菌污染,很難以肉眼直接判斷。此外,家庭製作難以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成品的品質也難以保證。網路上販售的許多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其安全性,有些麴菌雖然可以成功發酵,但也有可能產生毒素,導致中毒風險。助理教授陳建利也強調,豆腐乳本身屬於高鈉食品,建議民眾淺嚐即止,以免攝取過量鹽分而造成身體負擔。此外,選擇豆腐乳時,應挑選可靠且有信譽的商家,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市售的豆腐乳在開罐後應該放入冰箱冷藏,並儘快食用完畢,以免變質。「農藝女孩看世界」也警告,地方社團中販售的這些香辣霉豆腐,可能是抖音等社群平台上流行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食用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呼籲民眾應對此類來路不明的食品保持警覺,寧可避免食用。
得了「喝水困難症」減肥好難! 醫揭補水5撇步綁橡皮筋也有用
現代人常常外食,其油膩及高鈉都需要由水帶出體外,此外減肥時期喝水更顯得重要,不僅可以提高新陳代謝,也能把體內的脂肪帶出體外。然而,卻有許多人都得了「喝水困難症」。對此,好日子診所的黃煜晏醫師整理了在喝水時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讓補充水分更容易。黃煜晏近日在臉書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指,一般來說減重期間會建議患者,一天要喝到「體重的40倍」,所以以50公斤的人來算,一天建議要至少喝到50x40=2000cc 的水份。然而,常常有患者說,實在喝水喝不到量,他則整理了幾個在診間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不喜歡水的味道,解法為「讓水有味道」這點是滿常遇到的,沒有習慣喝水的人,忽然開始喝水,會覺得水有一個怪味道。破解的方法就是「讓水有味道」,加檸檬片、維他命C發泡錠、水果乾、梅子,或者是喝氣泡水,都會讓味道變得好喝一些。工作忙到沒時間喝水,解法為「準備吸管」大家有沒有發現,平常在喝手搖飲的時候,因為是吸管,所以拿起來吸一口,很快放下,喝的速度可以很快。但如果是用需要轉蓋子的水瓶,想喝水的時候,要先把水壺拿起來、轉開蓋子、仰頭喝水、鎖回蓋子、放回地上,步驟太多,又要雙手操作,效率太差,反而讓自己更難喝到水。所以準備一個有吸管的冰霸杯,是個不錯的方法喔!會忘記喝水,解法為「定鬧鐘」有些患者一忙起來就忘記喝水,這類患者建議可以「設定喝水鬧鐘」,每半個小時響一次,一次喝200cc,或者可以下載app,有些喝水app很可愛,會給你獎勵、讓你看到還差目標多少、甚至還有小遊戲,很有趣!視覺化提醒有一位患者跟我分享,他會在水壺上面綁橡皮筋。舉例來說,假設今天要喝3000cc,他就會在600cc的水壺上面綁5條橡皮筋,喝完一壺就拿下來一條,等到5條都拿下來,就喝到3000了!視覺化的提醒自己,且設計成遊戲化的挑戰,一路看到橡皮筋慢慢變少,也會很有成就感!啞鈴大水壺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超大水壺,一壺3000cc那種,一天喝完一壺就達標,過程中還可以抱著他做深蹲,一舉兩得!
婦吃辣減重!晚餐狂嗑麻辣鍋 2個月瘦8公斤「血壓飆高」下肢水腫
一名60歲婦人擔心肥胖引起健康問題,下定決心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成功在2個月內減下8公斤。奇怪的是,醫生發現婦人雖然體重下降,血壓卻比過去更高,還合併下肢水腫,經詢問得知對方在網路上看到「吃辣有助減重」等資訊,加上近日天氣轉涼,所以經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爆表。《ETtoday新聞雲》報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透露,該位患者本身有高血壓問題,BMI為34,屬於中度肥胖,她擔心健康出狀況,決定尋求專業幫助。醫師建議婦人先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同時增加運動量,以改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等問題。奇怪的是,患者按照醫生建議,成功在2個月內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斷上升,甚至高達160/90毫米汞柱(mmHg)。陳威龍表示,原來婦人看到網路資訊稱「吃辣有助減重」,加上近日天氣開始轉涼,便常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吃,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飆高。醫師提醒,辣椒素確實能促進代謝,但「吃辣」與「吃麻辣鍋」完全是兩回事,因麻辣鍋湯底含有大量油脂和調味料,鈉含量更是驚人,吃太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進而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疾病。陳威龍強調,冬天是吃鍋旺季,建議民眾盡量選擇蔬菜湯底及優質蛋白質、原型食物,避開火鍋料等加工食品。
長期吃超商食物擔心「健康問題」? 多位店員留言建議可這樣做
隨著物價上漲,許多民眾為了省錢選擇在超商解決一日三餐。然而,有網友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詢問長期以超商食品為主的飲食是否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貼文一出後,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由於每天在外工作,三餐的伙食費花費不小,因此他特意選購超商的降價食品,既便宜又能吃飽。他舉例在7-11晚上8點之後就打65折,很便宜又能吃飽。不過,原PO擔心長期食用這些食品會對健康是否產生影響,於是好奇地詢問:「有沒有人因為長期吃超商食品而出現健康問題?而且現在隨便外食不僅油膩還貴,健康餐則是又貴又不夠飽。」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回應,大家紛紛表示:「超商的食物鈉含量都很高,如果要長期吃建議要多喝水跟吃香蕉」、「就算有算熱量,但鈉含量爆表,還有一堆添加物,我有朋友長期吃超商身體變差臉色是黃的還掉髮嚴重」、「外面的餐飲更糟,你根本不知道裡面加了什麼,至少超商有標示」、「微波食品的鈉含量超標,但其實你自己煮的菜也差不多,除非真的在控制攝取量」、「超商的微波食品添加物很多,看看成分就知道了」、「可以挑選鈉含量較低的產品,超商推出的健康餐盒個人覺得還不錯」。文章還調出員工坦言:「我是超商員工,每天都吃店內食物,每年公司體檢都正常,有抽血檢查也都正常。」超商員工還強調,「超商食物標示都蠻清楚的,加了什麼都告訴你,如果怕長期吃出問題,就多喝水多動來代謝。」
謠言謀殺了味精!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政治是玩弄下的高明騙術~一般民眾真的不易分辨民主政治下的黑與白、是與非!誠如此刻各種美食節目的非專業氾濫、當諸多民眾看了那些收費的美食節目還有網紅美食的報導誘惑,花錢消費之後、受氣、踩地雷,才知道上當了!這讓我想起數十年前的一樁食品冤案!1968一位叫John的醫生!他冒充自己是「華裔醫生」,以讀者投書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他說自己在吃完中國餐廳後渾身不舒服,頭痛、心悸、盜汗,噁心、身體麻痺等不適,出現這些症狀,他指責是中國餐廳大量使用了味精造成的。接著他又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沒有實驗數據的報告,說他自己將味精注射到老鼠及恆河猴之後,發現牠們畸形腦神經壞死。接著又爆料孕婦千萬不能碰味精,味精會給胎兒造成大腦發育不良,也威脅孕婦健康。從此「味精」被污名化、成了過街老鼠,甚至被當毒品看待!那麼味精到底是什麼呢?1908年一位日本教授(池田菊苗)他發現他新婚的太太煮味增湯加了昆布、比自己媽媽的好喝多了,經研究發現這類有鹽的昆布中有「麩胺酸鈉」,可以對任何食物提鮮,他開始生產這從大自然萃取的玩意兒、全球行銷發了財。當然廚師為了增添好吃度,尤其是中餐廚師常常過度的使用,咱們廚藝界就流傳一句行話「廚藝不精,猛放味精」!味精因為成分中有「鈉」,少許民眾的過敏體質的確有口渴的反應,競爭者的美國調味料食品公司、開始猛攻日本及台灣的味精製造廠商,瞬間「味精」就此被污名化了三十多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 終於在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這遲來的正義卻讓味精污名化了約三十年!當賴清德去祭拜八田與一之後、大家才開始研究那水庫及渠道早在清朝時期就已設置、日本人只是修整之後將嘉南平原增產的農作物徵收去當侵略者戰爭的備糧!更殊不知臺灣95座水庫有87個水庫是民進黨一直醜化的兩蔣父子在位時期所策劃興建的!若要說感謝建設台灣,賴清德是不是拜錯了碼頭?柯文哲被羈押已屆期滿,檢調明顯的違反法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押逼供」,但這兩個月鋪天蓋地的利用媒體及特定媒體人,大肆渲染,讓柯文哲的人設黑到了極點。這又讓我們想到《戰國策.秦策二》中的「曾母投杼」,曾參的母親連續聽到「曾參殺人」了,心裡從不可能,一直到信以為真,丟下自己手中的工具,往外逃走,這就是流言可畏的另一證明。此刻的執政黨背棄了制度,破壞了官箴,將人民往戰火邊沿推送,我用「味精」與「曾參」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千萬不要讓政客把我們當「味精」、當「曾參」給消費了!
低碳新能源希望!SMR體積小且安全 專家:未來成熟可引進
SMR(新式核電)VS.傳統核電在全球淨零目標下,功率小、體積小、建造快速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成為低碳新能源希望。專家指出,有些型式SMR產生的核廢料僅有傳統核電廠的1/4左右,適合未來我國引進。SMR因小型化、占地面積小,場址選擇彈性就大。尤其在核能安全方面,SMR因機組功率小、設計精簡,加上冷卻劑可用液態金屬,氣體和融鹽等,可大幅降低喪失冷卻水導致燃料破損的輻射外洩風險。在建造時程上,一般來說,SMR興建只要4到5年,也比傳統大型核電廠5到8年來的快。目前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大陸、俄羅斯、法國、日本、南韓、印度與阿根廷等國家,都有推動進行相關SMR計畫,大陸及俄羅斯並已有商轉發電。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SMR體積小,本質上安全,萬一發生冷卻水外洩,也可以採用空冷方式,所以安全性提高。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核廢料部分,他說有不同形式,像是Xe-100(採高溫氣體冷卻)大量採用石墨材料,核廢量較大,可是Natrium(採液態鈉冷卻)則僅有傳統核電廠的1/4左右,是台灣可以參考引進的型式。不過,目前SMR技術尚未完全成熟,葉宗洸對此表示,目前要觀注美國的奇異與西屋公司進行的SMR計畫,它們預計可在2028年完成測試,正式商轉落在2030年後,如果可行就可以引進。對於台灣能不能參與美國與菲律賓合作的海外小型核電SMR計畫,利用海底電纜高壓直流電運輸來台。葉宗洸直言並不認同,主要還是長途輸送線損大、成本高,不如直接拷貝美菲SMR成功模組,在台灣設置。
她感冒「聽醫囑狂喝水」 1天喝下4公升險喪命
雖然說多喝水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喝太多也可能會出事。澳洲一名41歲女子尼娜蒙若(Nina Munro)因感冒不舒服,為了加速康復,她按照醫師指示大量喝水,卻差點因此喪命。根據外媒《鏡報》的報導,蒙若起初出現咳嗽、喉嚨痛、耳痛等症狀,6週內就診了5次,期間接受了多輪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並使用鼻噴劑與退燒藥。然而她的病情未見改善,反而因服藥使鈉含量下降。當地醫師認為這是類固醇戒斷現象,建議她多喝水以改善症狀。隨後蒙若連續嘔吐3天,某天喝下約4公升的水但未進食,她表示,「我以為需要喝掉大量的水來排出體內毒素。」然而當晚她的情況惡化,丈夫緊急呼叫救護車送醫。檢查結果顯示,蒙若的血液鈉含量降至每公升100毫當量,遠低於正常範圍的135毫當量。經過5天住院治療,醫師確診蒙若的低鈉血症是由於過量飲水和藥物引起。所幸經治療後她的健康逐漸恢復,並已順利出院。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水分可透過腎臟幫忙排除體內廢物,並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等重要功能,連細胞內脂肪代謝時也需要水。適當的飲水能預防便秘發生,所以水真的很重要。水分過多或不足都會由腎臟來調節,所以如果有腎功能異常,則可能因水分無法排出而產生水腫。會以為喝水體重增加,通常是因為吃太鹹,鈉的攝取過多,身體為了稀釋鈉濃度而保留水分,就造成水腫。不過衛福部提醒,水分固然重要,但是喝太多反而會過度稀釋體內的鈉濃度造成低血鈉症,也是俗稱「水中毒」(例如在正常情形下,飲水量卻高達4000至5000 cc/ 日),導致身體浮腫和頭痛,嚴重的話會致死。腎臟功能差、血壓高,則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飲水量。
因病需控制鈉攝取量! 營養師授「三大秘訣」輕鬆做到
55 歲的洪先生是位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為了控制疾病,家裡三餐都煮的很清淡,以至於看到食物就沒什麼胃口,但不吃又不行,覺得很兩難,生活也覺得無趣。每日鈉攝取量約1茶匙食鹽 低鈉減鹽好處多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黃雋表示,其實像洪先生一樣,因疾病因素需限制鈉攝取量的人不在少數,而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1茶匙食鹽,或2又2/5湯匙醬油)。相信大多數人都了解控制鈉攝取的重要性及好處,但一提到低鈉、減鹽等關鍵字,恐怕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無非是不好吃、太清淡,亦或是和水煮餐等詞連結。低鈉餐點三大秘訣 天然食材、慎選辛香料及調味料那麼如何在減鈉的同時又兼顧美味呢?只要掌握以下3個小秘訣,就能讓您在家料理出可口又營養的低鈉餐點!祕訣一:選用天然食材,避免加工品自然界中有許多食材本身就富含鮮、甜、酸味,例如玉米、地瓜、南瓜、蕃茄、蘑菇、香菇、高麗菜、絲瓜、洋蔥、蘿蔔、櫛瓜、鳳梨、檸檬等,因此烹調時不妨好好利用這些食材,保留這些食材的特殊風味,如此一來既能減鈉,還能提高食物適口性,同時也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祕訣二:善用辛香料除了食材選擇外,烹調時也可搭配不同的辛香料讓菜餚風味更具變化性,例如添加蔥、薑、蒜、紅棗、枸杞、九層塔、香菜、八角、當歸、孜然、胡椒粉、花椒、迷迭香、香茅、山葵、香草等。祕訣三:控制添加分量,盡可能選擇含鈉量低的調味料大部分的調味料含納量較高,為避免攝取過量,烹調時可透過量匙來測量,以掌握用量。另外,風味相似的調味料,其含鈉量也可能不同,例如白醋中的含鈉量遠低於烏醋、薄鹽醬油的含鈉量也低於一般醬油,因此建議購買市售調味料時,宜閱讀食品標示以選擇含鈉量相對較低的來源。適量攝取鈉含量 漸進式無痛減鹽成習慣黃雋說明,攝取過量鈉固然會造成健康危害,但過度限制亦可能增加低血鈉的風險。而吃重鹹、吃清淡則是一種習慣,若您長期攝取過多鹽分,有空時不妨動動手,試試看這些簡單的菜色,漸進式無痛減鹽,讓您兼顧美味與健康。原文出處:長庚醫訊 第四十五卷第十期
被重案改變的台灣/在部隊中犯眾怒 23歲洪仲丘被操到「血在體內亂噴」
2013年7月4日,23歲役男洪仲丘在退伍前兩天不幸離世,當天下午,他的家屬召開記者會,淚控兒子是「被軍方整死」的!而洪仲丘死亡案,激起民眾對於國軍的不信任感,大批網友自發性在社群平台上號召,發起了兩次遊行活動,參與人數逾25萬人,並加速軍事審判法改革、廢除禁閉制度,更間接導致募兵制的失敗。根據軍方第一時間提供的資訊,陸軍五四二旅役男洪仲丘原本將於2013年7月6日退伍,但他在最後一次放假歸營時,因攜帶有照相功能的手機被送去關禁閉一周。就在禁閉結束的前一天、7月3日洪男體能訓練結束後回報身體不適,軍方將他送到醫務所卻未獲改善,再送楊梅天晟醫院時已熱衰竭;緊急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插管,2013年7月4日,洪家人放棄急救,不幸病逝。陸軍下士洪仲丘枉死,解剖後確認死因是中暑導致熱衰絕死亡,檢驗後儀體送回家,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右2)雙手合十要弟弟回家。(圖/報系資料照)洪媽媽胡素貞指出,洪仲丘平常都有在家中幫忙農活,不至於因普通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及小跑步」等動作就中暑喪命,且兒子在被關禁閉前曾說「有人要整我」,她當時還勸「犯了錯就要接受處罰」,沒想到最終賠上一條命。洪男姊姊洪慈庸更說,看到弟弟的遺體全身腫脹、已有屍斑,兩眼凸出如金魚,軍方給的死因是「中暑」,但是否因訓練過度造成中暑,不得而知;且弟弟的中暑狀況已到第五級最嚴重狀況,內臟、肌肉都有出血狀況,因體內溫度過熱,導致血液無法凝結,「血液在他體內亂噴」。役男洪仲丘的母親胡素真(右二),想到兒子再兩天就退伍,竟然中暑致死,難過地說不出話來。(圖/報系資料照)2013年7月31日,軍事檢察署公布調查報告,指出洪仲丘早在同年5月因竄改體能測驗成績單一事遭懲處,沒想到洪「不知悔改」還要求免除值星職務,惹得連長徐信正、士官長范佐憲等人不滿;之後,洪在離營座談會上反映諸多軍隊內管理問題,令連上資深士官相當不悅。洪母也坦承,兒子常與長官起衝突,甚至嗆長官「我就是瞧不起你這種做法」。以上種種事蹟使得部隊內多人不滿洪已久,同年6月23日,洪退伍前最後一次放假歸營時,又被抓到攜帶有照相功能之行動電話和MP3隨身碟,讓眾人決定趁此機會給洪一個教訓。因洪仲丘將於7月6日退伍,代理士官督導長的范佐憲火速於6月25日召開士官獎懲評議委員會,提議應罰洪仲丘禁閉7日,因為「如受禁閉懲罰,即無法於退伍後報考公職。」與范交好的士官長陳以人也曾與洪因集合時間有摩擦,因此大力贊成,還說「罰勤對他沒有用,要給他禁閉。」在范強勢主導下,全數委員只好同意洪應禁閉7天。陸軍542旅旅部連士官長范佐憲(左一)陳以人(左後二),在洪仲丘頭七法會上,為他誦經祈福。(圖/報系資料照)據傳,由於洪仲丘曾嗆連長徐信正:「你們根本關不到我。」讓542旅副旅長何江忠震怒,施壓要求原本至少要月餘的禁閉流程加速到幾天就跑完,還為此怒罵下屬:「如果不趕快把他(指洪仲丘)抓去關,我就抓你去關!」甚至相比一般7天的作業流程,讓洪的禁閉體檢早上檢驗下午就拿到完整報告。2013年6月28日10時許,洪仲丘被送至269旅的高山頂營區禁閉室7天。7月3日,上午室外溫度已達「紅旗警戒(危險係數為41),但禁閉室全員仍在管理士陳毅勳的要求下進行體能訓練,全體禁閉生被要求做高難度的心型伏地挺身,洪做了十幾下就力竭跌倒,陳仍要求繼續,洪於是再做了三十幾下,操練途中洪共要求喝水兩次,第一次陳毅勳准予飲水,但二次要求被當成逃避訓練,不僅沒喝到水還被怒罵一頓。洪仲丘(紅圈者)生前最後遭操練的畫面,疑似身體不適,動作遲緩。(圖/報系資料照)洪仲丘(紅圈者)生前最後的畫面,他疑似身體不適,向安全士官反映後,兩人一同走出寢室。(圖/報系資料照)當天下午5點30分結束操練時,洪男已經有發燒症狀、也自述喘不過氣,軍方將他送到醫務所卻未獲改善,再送楊梅天晟醫院時已熱衰竭,緊急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洪仲丘送到三總時,體溫高達攝氏44度,已有腦病變、肝衰竭、腎衰竭、心肌病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症,全身多處器官出血達9000毫升,且瞳孔放大、對光沒有反應。7月4日上午5時,所有醫療動作皆無效,家屬因不忍洪仲丘痛苦,決定拔管,放棄急救。7時12分,洪宣告不治,死因為過度體能操練引發運動型中暑及低血鈉腦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得年23歲。洪仲丘的死,似乎激起許多人在軍中服役時不好的回憶,尤其是義務役與志願役的對立、軍中不合理的操練、學長制嚴重的霸凌行為等等,再加上洪仲丘7月4日過世,國防部直到13日才發布初步的調查報告,雖坦承整個過程「關關都違失」,並已懲處37名士軍官,但對於國防部僅8頁的調查報告,態度明顯避重就輕,於是網友集結成為「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了兩次遊行活動。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更因此踏入政壇成為立委,推動「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讓不適服軍官士官,可參考志願役士兵退場機制,用正常賠償的方式離開。公民1985行動聯盟舉辦「萬人凱道送洪仲丘」,現場民眾身穿白衣高舉滴血眼睛圖,要求還原洪仲丘案的真相。(圖/報系資料照)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萬人白T凱道送仲丘」活動,計有25萬人出席,連接景福門的中山南路上、仁愛路口、信義路口都滿是穿白衣聲援洪仲丘的民眾。(圖/報系資料照)
白麵線吃1搓「鈉攝取」直接爆表 營養師:每週別超過4餐
麵食控小心鈉攝取過量,恐容易發胖,並引發高血壓及腎臟病。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大家常吃的「麥製麵」與米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她也列出「高鹽值麵」排行,其中白麵線吃1搓100g,鈉含量就高達2874mg,已超越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天不超過2400mg的量,因此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營養師陳嫚羚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民眾平時常吃的麥製麵,包括泡麵、意麵、油麵、拉麵、麵線等白麵條,基礎原料為「麵粉+鹽+水」,而1g的鹽含有400mg的鈉,「與同為主食的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陳嫚羚也列出鈉攝取過量導致的許多健康問題,例如:容易胖:通常鈉攝取量多的族群,也伴隨有熱量攝取多的狀況,再加上飲食習慣上會偏好重口味食物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鈉攝取量高的族群,BMI會顯著增加1.24 kg/m2 ,腰圍則顯著增加4.75 cm。 高血壓:鈉攝取量高身體容易蓄積更多水分,再加上過多的鈉可能也會刺激交感神經,打亂正常的血壓調節,而進一步造成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則會增加中風、冠心病等疾病風險。腎臟病:鈉攝取量高會伴隨增加尿鈣排出,提高腎結石或泌尿道結石的機會 ,再加上血壓升高,也容易對充滿細小血管的腎臟造成傷害,進一步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陳嫚羚補充,根據2014至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全體國人的鈉攝取量平均為3500mg,「7歲以上國人都呈現在超標的狀態」。WHO建議成人鈉的攝取1天小於2000mg,國人的飲食指南建議是1天小於2400mg,「2400mg鈉,約等於6g鹽,約一茶匙量。」陳嫚羚進一步分析鈉攝取的食物來源,結果顯示,佔比第1的竟是進食或烹調中添加的鹽或調味料,第2才是加工或調味食品,「在這個大類中又以麥製麵條為國人鈉攝取量最高的食物,所以愛吃麵真的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高!」營養師更盤點國人常吃的高「鹽」值麵,位居冠軍的是白麵線(壽麵線),每100g中鈉含量約2874mg,再來依序是雞絲麵2450mg、鍋燒意麵990mg、紅麵線(蚵仔麵線)752mg、油麵712mg、意麵572mg、拉麵429mg。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像是減鈉又低熱量組的「蒟蒻麵、豆腐麵」,或是義大利麵、通心麵、貝殼麵;米製麵組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糙米麵;豆製麵組的冬粉、粉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烹調方式」也需要一併調整,除了要降低鹽、醬料和調味料的使用,並改用蔥、薑、蒜、番茄等氣味重的食物調味,也別忘了看清楚營養標示,鈉含量每100g超過600mg即為高鈉食物。陳嫚羚強調,每週吃麵更是不要超過4次,「尤其是外食的麵食,通常鈉含量都非常高!不建議太常吃,主食的選擇建議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為主,而且通常吃米飯會搭配菜和肉,也會比較均衡。」而吃麵食也可以搭配新鮮蔬菜吃,因為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可幫助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罹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過去的糖尿病看診經驗,其中有一家人先後來找她看診,結果通通都確診糖尿病,罹病率高達100%,她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這一家人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醫師提醒,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忽略了吃進去的食物種類,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了身體健康。楊智雯醫師日前在粉專「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發文指出,60歲以上的台灣人,每5個人就有1個得糖尿病,機率是20%。她也分享曾遇過的案例,表示有一家人全部確診糖尿病,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甚至「一個人可以連吃3碗」,也不需要有配菜和蛋白質,等於一餐吃下10份的醣,血糖立刻飆高到4、500mg/dl。楊智雯醫師指出,只吃大量的醣很快就有飢餓感,因此又會再進食,造成持續的高血糖,再加上醬料裡的鈉含量高,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容易引發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這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分成兩型,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則與家族遺傳有高度相關,所以常會看到一家人都有糖尿病的情況,但她也提醒,不是家裡有人得糖尿病,其他人也一定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也可能是吃出來的,「當飲食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至於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為何?楊智雯醫師說明,通常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的脂肪堆積、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若想改善胰島素阻抗,她也分享3招調節方法,分別為「減少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多吃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增加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
60歲婦「經常感冒」看診 醫推薦1食物:還能降低癌症風險
飲食調整對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透過攝取均衡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可以增強免疫力,並預防多種慢性疾病。日前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就在節目中分享自己經手的案例,一名60多歲女子因感冒頻繁就醫,他建議該名女子每天攝取小半碗芋頭,結果女子照做後,健康明顯改善。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個案例,指出飲食調整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改善健康狀況。他表示,一名60多歲女子因感冒頻繁就醫,每月就診次數高達5、6次,因此他建議該名女子每天攝取小半碗芋頭,因芋頭含有豐富的β-葡聚醣,能增強免疫系統,結果女子照做後,健康明顯改善,就診次數大幅減少,1年內僅需看診1至2次。江守山表示,芋頭不僅具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還有其他多種健康益處,他強調,芋頭和燕麥一樣,富含β-葡聚醣,在動物和人體試驗中均顯示出增強免疫力的效果。江守山也總結芋頭的4大健康好處,第一芋頭富含鉀元素,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從而幫助降低血壓;第二則是芋頭內含有β-葡聚醣、維生素A、C及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增強免疫系統。此外,芋頭中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降低膽固醇;第四則是芋頭的膳食纖維含量高,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增進腸道好菌的增長,防止便秘。不過江守山也提醒,芋頭屬於高鉀食物,每100克含有約500毫克鉀,腎功能不佳者應謹慎食用,但對於健康人士,適量食用則無需擔心。他進一步指出,芋頭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性澱粉,有助控血糖,並且其中的槲皮素已被研究證實能抑制癌症風險。江守山指出,芋頭不僅是一種普通的食材,更是能夠改善健康狀況的「食療」佳品,對於頻繁感冒及免疫力較低的人來說,攝取芋頭或許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來強化健康。
吃太多紅肉恐導致「尿路結石」 醫示警「5NG習慣」
尿路結石症的盛行率高,而且發作時往往令人痛不欲生!對此,泌尿科醫師施冠偉也列出5個容易造成泌尿道結石的生活習慣,包括水喝太少、吃太多紅肉、重口味及高草酸的飲食習慣,也建議「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施冠偉近日在臉書粉專「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發文表示,每年7至9月是泌尿道結石發作的高峰期,夏天長時間在陽光下流汗,太少補充水分,水分攝取減少、汗水流失增加,容易導致尿液濃度提高,就會加速泌尿道結石的形成。對此,施冠偉醫師也列出泌尿道結石風險的5大NG習慣:水喝太少:攝取的水量影響到尿量多寡,當液體變少、雜質濃度變高,會連帶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成人一天至少須攝取2000至3000c.c水分。習慣攝取高蛋白、吃太多紅肉: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等,會使尿液偏酸性,進而增加結石形成的可能。習慣重口味飲食:重口味的飲食含鈉量高,高鈉會減少鈣質吸收,增加血液中的尿鈣,容易生成結石。因此建議避免吃進過多高鈉食物,以降低身體負擔。攝取過多碳酸飲料、濃茶、啤酒(高草酸飲食):包括菠菜、地瓜葉、巧克力、碳酸飲料、濃茶、啤酒等,這些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草酸是結石的原料之一,因此攝取過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太少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及適當補充水分,能減少產生沉澱結晶,有助結石的排出及預防,但需避免太激烈碰撞的運動。施冠偉補充,泌尿道結石早期不會疼痛,若結石小於0.5cm內,能透過多喝水自行排出。若結石過大,造成堵塞引發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須要立即就醫處理。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也能盡量降低身體的負擔 。
防蘋果褐變別再泡鹽水! 營養師激推「新鮮檸檬汁」更香甜
許多人削完蘋果後怕變成褐色,都會泡鹽水抗「褐變」(Food browning),但這個做法很容易破壞原本蘋果的香甜風味,或是有人需要限鈉保健康,結果吃了泡鹽水的蘋果反而增加負擔。對此,營養師蘇妍臣也分享蘋果「泡新鮮檸檬汁」,檸檬不但有維生素C能輕鬆預防蘋果變黑,酸味還有助於提升食物的甜味,讓泡過新鮮檸檬汁的蘋果,變得更香更好吃。營養師蘇妍臣近日在臉書粉專「蘇妍臣-婦孕幼童營養師」發文分享,很多人削了蘋果會泡鹽水免得變黑,但很容易破壞原本蘋果的香甜風味,或是有人需要限鈉保健康,結果吃了泡鹽水的蘋果反而增加負擔。(圖/翻攝自Facebook/蘇妍臣-婦孕幼童營養師)「這時候不妨試試看『蘋果泡新鮮檸檬汁』吧!」蘇妍臣解釋,利用新鮮檸檬裡的維生素C,就能輕鬆預防蘋果變黑!如果覺得有點酸,吃之前還可以再稍稍用水沖掉過多的酸味即可。而且酸味有助於提升食物的甜味,讓泡過新鮮檸檬汁的蘋果,變得更香更好吃!除此之外,蘇妍臣建議,如果不怕精緻糖太多,也可以裏一點糖水,前提是體內胰島素夠多夠壯,不會造成身體負擔。而且蘋果泡糖水,反而容易減少了原先蘋果的天然香氣,「下次切蘋果時,可以換掉鹽水,改成試用『蘋果泡新鮮檸檬汁』吧!」不過,蘇妍臣提醒,「蘋果泡新鮮檸檬汁」只限「新鮮檸檬汁」,如果是買整罐的檸檬原汁,或是已經切過果肉,呈現有點乾乾的檸檬,「就沒有太大預防蘋果變黑的效果囉!」
早餐熱量炸彈大公開!減重名醫驚吐「必點1品項」超NG:我特別有意見
中西合併、琳瑯滿目的早餐選擇,是台灣飲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不過若是吃錯早餐,不僅容易導致水腫的發生,一整天還會昏昏欲睡。對此,減重名醫也直言,民眾常吃的「巧克力吐司」是NG早餐之一,恐引發低血糖不適症狀。「巧克力吐司我特別有意見!」減重名醫、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最近在節目《健康零距離》分享飲食相關健康知識,透露許多人喜歡吃巧克力吐司當早餐,但含有醣類的吐司加上甜膩的巧克力醬,若是又搭配一杯含糖飲料,整份吃下血糖就會大幅度飆升,直至幾小時過後血糖急速下降,便容易引發手抖、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而有些重口味的早餐因「鈉含量」過高,身體內的水分來不及排出,整個人就會呈現水腫狀態。蕭敦仁提醒,早餐吃太多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大量食物堆積在胃裡等待消化,血液便會湧進胃部作業,這時大腦就會「暫時性缺血」,因此導致腦袋昏昏沉沉哈欠連連,還沒到中午就精神不濟。對此,蕭敦仁也教戰完美早餐「3比例原則」,主食份量占比控制在50%~60%、脂肪30%、蛋白質20%,像是地瓜、一把堅果、無糖豆漿或是茶葉蛋,都是非常不錯的早餐選擇。營養師高敏敏分享「中式早餐熱量圖鑑」,示警許多看似健康的早餐,實則暗藏熱量炸彈。(圖/擷取自Facebook/高敏敏 營養師)事實上,營養師高敏敏曾分享,許多看似健康的早餐,實則暗藏熱量炸彈,以下為「中式早餐熱量圖鑑」:飯糰/一份185g(熱量357kcal)、燒餅夾油條/一份(熱量554kcal)、蔥抓餅/一份53g(熱量480kcal)、小籠包/8顆(熱量440kcal)、炒麵/一份410g(熱量415kcal)、蘿蔔糕/一份115g(熱量357kcal)、鍋貼/一份5顆135g(熱量350kcal)、油條/一根54g(熱量298kcal)、韭菜盒子/一個138g(熱量295kcal) 、原味蛋餅/一份115g(熱量265kcal)、燒餅/一片80g(熱量256kcal)、饅頭/一顆100g(熱量246kcal)、水煎包/一顆116g(熱量193kcal)、鹹豆漿/一碗500ml(熱量185kcal)、荷包蛋/一顆50g(熱量96kcal)。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重組肉不健康? 營養師破解三大迷思:不用擔心
許多人的觀念都認為重組肉不健康,但民眾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接觸到重組肉,舉凡平價火鍋的肉片、早餐店漢堡肉、夜市平價牛排、熱狗、火腿、培根、香腸、魚板、肉丸加工品、雞塊、加工魚排等等都屬於重組肉。許多人對重組肉會有迷思,對此,營養師鄭惠文表示,其實只要符合法規、適量食用,正常的生理代謝都不用擔心。鄭惠文在臉書粉專「Rain Bread 飲食信仰-鄭惠文營養師」發文表示,重組肉的定義是禽畜肉或水產品經過組合、黏著或壓型等加工程序,製作成肉排、肉片、肉塊等產品,「主成分有蛋白質、澱粉、TG酵素、磷酸鹽類」,蛋白質就是由碎肉聚集成整塊的重組肉;而澱粉作為黏著劑,同時可改善肉品肉質與口感;TG酵素全名為轉麩醯胺酸酶(Transglutaminase),屬酵素型黏著劑,將蛋白質成分黏合在一起;磷酸鹽類作為黏著劑,同時也能保水,使產品保有水分與柔嫩口感。鄭惠文說明,常見的重組肉有漢堡排、香腸、火腿、培根、熱狗、雞塊、魚排、魚板、丸子類加工品,「由於重組肉是由多塊肉組合而成,有些產品會先打成絞肉再組合,加工過程中已接觸到細菌並混入肉排內部,所以必須全熟食用,讓肉排均勻受熱並完整殺菌,才能降低食安風險」。鄭惠文也提醒,許多重組肉外觀和原肉相似,單純以肉眼難以分辨,因此業者應依規定標示「重組」或同字義,或加入相關文字說明。不過像是漢堡肉、熱狗、火腿、培根、香腸、加工肉丸等,大部分民眾知道這些是加工過的重組肉品,則可以不用標示。鄭惠文表示,許多新聞標題對重組肉的解讀,就是「用膠水黏的重組肉」、「重組肉沒營養」、「重組肉高磷恐傷身」等,「但難道重組肉一定不好嗎?我們來一一破除重組肉迷思」。第一個迷思為「用膠水黏的重組肉?」鄭惠文說明,其實膠水指的是澱粉、TG酵素、磷酸鹽類等「合法食品添加物」,都是可以作為黏著劑,讓碎肉緊密接合在一起,烹煮過程中才不至於散開,市售產品都應符合法規的添加限量使用這些食品添加物。第二個迷思為「重組肉沒營養?」鄭惠文指出,與新鮮的原肉相比,重組肉的食品添加物跟鈉含量、熱量普遍會比較高,但考量消費者預算、店家成本,總是有需求才讓這樣的產品應運而生。第三個迷思為「重組肉高磷恐傷身?」鄭惠文表示,磷酸鹽傷身或是腎的重點是要考慮「食用量」,成人磷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800毫克,「每天」要吃超過40個冷凍雞塊、100克的漢堡排6片、12條香腸、2客以上夜市牛排、三餐都吃平價火鍋的肉片才會超過,「如果我們降低食用重組肉的頻率與份量,其實是不用太擔心磷的問題唷」。
公司烤肉「只給1萬預算」採購28人份 全場嗨曝「必買清單」:一定夠吃
中秋節將至,不少人都會烤肉、吃月餅應景。一名網友指出,公司只給1萬元預算採購烤肉,但有28人,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對此,不少人直呼,「全部買吐司,一定夠吃。」原PO在《爆料公社》表示,「公司給1萬元要我們採購組辦理烤肉事宜,公司28人,請問能辦得起來嗎?」對此,小編幽默回答,「5000元買吐司,2500元買甜不辣,2500元買米血,選我正解。」貼文一出引起討論,大家紛紛留言「全部買木炭吧」、「多烤一些竹筒飯」、「買了木炭跟烤肉架以後,大家一起去有土的公園,吃土」、「有關烤肉的問題,我一率建議買木炭」、「我建議買金針菇,消化比較不好的明年還可以再烤一次」、「一萬全部買吐司,一定夠吃」。國民健康署表示,中秋烤肉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風潮,各式肉片(串)、培根、香腸、丸子等加工食品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食材,再加上月餅點心和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一餐下來的熱量就可能突破2500大卡,遠遠高於一般成年人一天所需的1800-2100大卡(以31-50歲,體重65公斤、輕度活動量的人來計算),更不用提烤肉醬、月餅、飲料中的高鈉、高油、高糖所帶來的健康負擔。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提醒,烤肉時可以白肉、海鮮取代紅肉,多搭配四季豆、絲瓜、櫛瓜、彩椒、菇類等蔬菜,或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未精製雜糧,這樣既能減少油脂,又能增加膳食纖維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取。
吃起來不鹹「鈉含量卻超高」 6大地雷食物大揭密:早餐很常見
攝取過多的鹽分和鈉對身體有害,不過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隱藏大量的鈉,像是吐司、番茄醬等,很多都是早餐的常見組合,很容易不小心就忽略。營養師Ricky在臉書及部落格發文指出,鈉是身體的重要營養素之一,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鈉攝取量一天不要超過6克的食鹽。假如吃太多,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導致心血管和高血壓疾病。吐司吃起來不鹹,但其實鈉含量很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物感覺不鹹,但含有很大量的鈉,包括火腿、吐司、起司、番茄醬、泡菜和凱薩沙拉醬。1.火腿火腿是用鹽去醃漬的,每100公克的切片豬肉火腿就含有1006毫克的鈉。偶爾早餐吃沒問題,但每天吃就不建議,也不要用火腿這類的加工食品來取代肉類,還是建議多捨取原型食物為主。2.吐司2片半的吐司就含有600毫克的鈉含量,8~10片就差不多是鈉含量一天建議攝取量,而且吐司通常不會單吃,會額外加其他的東西。更可怕的是,吐司吃起來並不會鹹鹹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會注意到吐司也含有鈉。3.乾酪(起司)每100公克的切片乾酪含有1594毫克的鈉,雖然起司是不錯的鈣質與蛋白質來源,不過其中的鈉含量也是要多注意的。另外,通常乾酪也是全脂乳,所以熱量也都很高。4.番茄醬每100公克的番茄醬含有907毫克的鈉,所以很多醬料就算不是醬油或重口味的調味醬,不代表不會鈉含量過高。建議可以選擇低鈉版本的番茄醬,或是不額外加鹽的罐裝整顆蕃茄,直接買新鮮的大番茄會更好。5.泡菜每100公克的黃金泡菜含有497毫克的鈉,韓式泡菜每100公克含有487毫克的鈉,台式泡菜每100公克含有330毫克的鈉,有時候去小吃店拿小菜的泡菜份量,一不小心就會吃超過。6.凱薩沙拉醬吃起來完全不鹹,但每100公克的凱薩沙拉醬含有1275毫克的鈉,其實沙拉醬的鈉含量都不是很低,在挑選市售沙拉醬時,可以看一下背後的營養標示,或是挑選低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