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片
」 骨質疏鬆 鈣質 鈣片 維生素D 補鈣「班班」又亂了2/政策上路七折八扣 行家齊籲把關乳飲品落實食農教育才能治本
9月本該上路的「班班喝鮮乳」政策牛步,130萬名學童中只有3成喝到,「每周兩次新鮮直送」跳票令家長搖頭。專家直指關鍵在「冷鏈配送」和「儲存空間」出了大問題,若不解決「國家對不起孩子」。據了解,中央開出了採購195ML保久乳每瓶新台幣14元、鮮乳每瓶18元的一口價,不只遠低於市場行情,也未納入偏鄉運送成本,使得拉抬產業的政策,反成壓制乳價元兇,此外,因盤點配送量能不及,高達 75% 學校捨棄「鮮乳」選擇「保久乳」,反而助長進口保久乳市場。桃園市教育局16日終於發放「班班喝鮮乳」第一批牛乳,但因多數國小與幼稚園冷藏設備不足,高達9成的學校是以保久乳替代鮮乳,政策打折令家長失望。(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提供)本刊調查,以全國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來說,21.6萬名學童遲至本周,才陸續喝到專案提供的乳品,且官員直言因乳源短缺,目前10月喝得到,但11月就不保證了;台中市17萬名學童中,保久乳供應量也只能每周1次;首善之都台北市推稱10月底「有望」喝到,但這已是開學來第三次延後上路期程;全台老人占比最低、最年輕的新竹縣,官員更直接向農業部喊救命,因為乳源短缺嚴重,4萬名學童「真的喝不到」。對此,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前任理事長顏志輝指出,每瓶鮮乳加上運輸成本後,至少19元才稍稍能吸引大廠投標,加上政策溝通不夠仔細,執行面問題重重。他舉例,現行中央標案內是以每學生固定單價進行招標,偏鄉學校因路途遙遠,鮮乳廠商配送意願不高,只能供應保久乳,建議農業部可將偏遠地區學校配送問題納入標案內,解決廠商配送問題。顏志輝直言,不少學校營養午餐與福利社本來就有提供乳飲品,而中央的學童乳政策倉促上路,反而衝擊到原有的學童乳市場,有些中小型乳品廠兼營營養午餐團膳,但本次農業部全台統包標案,得標廠商味全、統一把地方小農擠出市場,反而讓小農連團膳去處都被封死,剩奶只能任由盤商喊價,政策不只學校端亂象生,溯源也沒幫到小農。他呼籲,不妨改以「開口合約」授權各縣市政府獨立招標,讓營養午餐合作的小農也有機會受惠,「在地乳在地喝」大幅減少路程運送成本。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理事江長利則呼籲,與其擔心「台紐自由貿易協定」令國產乳市場萎縮,不如落實「調味乳」的乳含量檢驗。他直言,市面上冰磚奶、還原奶等似是而非的乳飲品充斥,這些本該由鮮乳製成的飲品理論上至少需有50%鮮乳含量,但長期因將本求利等便宜行事心態,未達50%鮮乳含量的產品充斥市面,其中更不乏大廠產品,若農業部核實把關並下廣告提醒消費者,並自108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綱落實「食農教育」,逼得乳製品廠商乖乖使用足量鮮乳,那麼台灣鮮乳「根本還一片藍海」,不愁紐西蘭乳源零關稅競爭。近年因技術進步,羊乳已擺脫「羊騷味」,溫、熱飲用兩相宜,做成的饅頭、乳酪、羊乳糖、鈣片等周邊製品,吸引不少人嘗鮮。(圖/周志龍 攝)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則憂心,其實不少營養午餐廠商,每周本來就會附一至二次保久乳飲品,但現在廠商竟悄悄收回每周所附飲品,還直言「農業部要發牛奶了,我們幹嘛再發?」但營養午餐費用可一毛不減,反倒有失基本午餐品質。徐濟泰舉例,以美國來說,只要該餐附上240ml鮮乳飲品,每生每餐便補助廠商3.3元美金,折合台幣破百元,是非常大的誘因,反觀乳製品攝取量不到美國十分之一的台灣,放著營養午餐成熟的供應鏈不合作,只能由農業部四處撞牆,校園主管的教育部悶不吭聲,攸關營養攝取的衛福部更是作壁上觀,「實在對不起小朋友」,他痛心地說。而針對地方政府發放困難,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直言,鮮乳供貨及配送量能不足已是全國問題,改發保久乳則一次送一個月「大型學校根本沒地方放」;台中市教育局官員也說,由於農業部目前尚未招標完成豆漿廠商,選豆漿的小朋友無法和其他選乳品者一起喝飲品,老師如何安撫學生、向家長解釋,又是橫生亂象,呼籲中央同步上路。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和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則不約而同提及,不妨改以「鮮乳券」方式,讓學生在期限內自行到各超商領取;但徐濟泰則直言,目前得標的味全等廠商,已針對「班班喝鮮乳」標案的「保久乳」量身打造特殊包裝,便是要避免轉賣牟利,一般超商不會進這類規格產品,若改以「鮮乳券」兌換,勢必須改成領取市面常見的大廠樣式,屆時超商若存貨不足不打緊,「兌換券不會被拿去牟利嗎?」他憂心屆時美意不僅打折,更釀新的黑市問題。
開朗4歲兒突變易怒!食慾下降狂啃指甲 醫生揭原因:缺乏父母抱抱害的
大陸4歲男童小宇(化名)原本活潑開朗,最近突然變得易怒,不僅食慾下降,還喜歡啃指甲。經過醫生檢查,孩子竟得了「皮膚飢餓症」,主要是太少得到父母的擁抱或親暱互動引發的病症,嚴重恐怕會影響發育。對此,醫生提醒,父母適時的抱抱是避免孩子產生「皮膚飢餓症」的良藥。《滄州晚報》報導,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小宇大多數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連放假期間也住在爺爺家。2位老人平時精心照顧小宇的生活,覺得孩子有吃有穿就沒什麽問題。有時,小宇和小夥伴玩累了跑回家,想讓爺爺、奶奶抱一抱,但祖父母覺得不能太慣著孩子,經常會擺擺手拒絕。暑假快結束時,父母把接小宇回家後,發現他有些不對勁,孩子不僅食慾下降,吃東西比以前少了很多,還常常獨自在一旁默默啃指甲。起先,小宇媽媽還以為兒子缺鈣,特意買來一些鈣片讓他服用。沒想到,小宇回到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就反映小宇易怒、敏感,跟小朋友發生小摩擦就會大發脾氣,甚至還會推其他同學,上課時也常心不在焉。媽媽趕緊帶著小宇到市中心醫院兒保科就診。兒保科主任高超經過詳細檢查和耐心詢問發現,小宇得了「皮膚飢餓症」。醫生解釋,「皮膚飢餓症」是孩子小時候極少得到父母的擁抱、親昵造成的,建議小宇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適時給予擁抱和互動,觀察他心理狀態,並定期複查。高超進一步說明,幼年時代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有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等症狀,這就是「皮膚飢餓症」的表現,多數孩子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進而導致身體發育受影響。「最嚴重的後果是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他們常常會有孤獨、膽小等情況。」高超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需要抱抱,父母一定要適時給孩子擁抱,避免他們產生「皮膚飢餓症」。
陸女打完蚊子「手超痛」!蚊子沒打到 手指骨折了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一名35歲女子日前打完蚊子之後,左手食指腫脹、疼痛不已。到醫院一檢查,發現食指中指節的指骨,竟然「撕脫性脆性骨折」,讓醫生都感到吃驚不已。中國湖南「長沙第三醫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表示約一個月前,一名李姓女子因為左手食指腫脹疼痛就醫,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於是詢問女子最近有沒有受傷。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圖/翻攝「長沙第三醫院」微信公眾號)面對醫師的醫詢,女子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來,自己日前因為晚上不堪蚊蟲叮咬,曾用力拍打過蚊子,不過一個撲空,蚊子沒打到,事後想起來左手就是那之後開始不適。醫生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女子曾經做過甲狀腺癌根治手術,術後長期服用優甲樂,以至於骨量減少,骨質脆性增加,即使是打蚊子這種日常動作,也可能導致骨折。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為甲狀旁腺是調節鈣、磷平衡的重要激素,甲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時,可能會傷及到甲狀旁腺,破壞甲狀旁腺功能,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調,使骨質大量丟失,骨密度下降,進而出現骨質疏鬆。術後為了防止甲癌復發,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服用超生理劑量的左甲狀腺素片(優甲樂),以滿足代謝的需要。而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骨代謝活躍,加速骨量丟失,造成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自然大大增加。最後,醫生對李女的食指中節進行了夾板外固定處理,並建議女子可以透過服用鈣片、增加日曬等進行補鈣治療。醫生表示,骨質疏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後女性。而對於合併有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者血液系統疾病者,即使是年輕人,也會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可能。因此這類患者應定期複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質;如果發現自己日漸駝背、脊柱伸展受限,或出現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甚至發生過脊柱、腕部、髖部骨折等,建議儘早就醫。
詹惟中突發輪椅照! 曝病況「首度發作」:痛到不能著地
命理師詹惟中近日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中貼出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他坐在輪椅上,似乎無法行走。而他在文中透露,自己患了急性腳底筋膜炎,左腳疼痛到無法踩地,感嘆「不良於行才知道他們的辛苦,更感受到健康的重要」,貼文一出讓許多粉絲留言關心。命理師詹惟中25日在自己facebook中貼出自己坐輪椅的照片,透露自己首次發作「腳底筋膜炎」,左腳痛到不能著地。照片中可以看見他身穿白色上衣、牛仔褲,靜靜坐在輪椅上,抿唇看向別處。而他也感嘆,直到自己經歷這一次發作後「更感受到健康的重要」。他也在文內表示「我會健康的不要擔心我」不過,最後卻是加上一個大哭的表情符號。貼文一出也引起許多網友留言關心,紛紛表示「祝福老師早日康復」、「老師好好照顧身體~健康無價」、「老師保重~早日康復,我也是足底痛,反覆,只好和平共處~苦中作樂啦~」、「詹老師,建議你要吃鈣片、魚油,上網可以尋找才知道,比較有幫助,願你早日康復」、「早安,祝老師早日康復。才能繼續直播」。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治療一年卻無效 問診才知竟是鈣片惹禍!
北部一名中年女性上班族,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已多年,期間以皮質類固醇治療;一年多前因療效減退,改換成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成效卻不見彰顯,病情難以控制。最終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她每天都會服用含鈣保健食品,不料與口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藥效無法發揮,讓患者不禁大嘆白白浪費治療時間,卻因口服藥物的種種限制,降低了治療效果。胃藥與口服藥交互作用! 兩年治療徒勞無功義大醫院大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浚凱說明,上述「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患者原先在北部它院治療,使用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將近一年多,卻遲遲不見療效,病情時好時壞,直至南下他的診間就醫,經過詳細詢問下,才驚覺原來是患者固定吃的含鈣保健食品與口服藥物交互作用,讓藥效全失。經過與患者討論後,目前她改為「皮下注射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無須再顧慮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讓患者安心治療,穩定追蹤病情。廖醫師解釋,「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是一種因為血小板數量減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成因不明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約占六至八成,男性好發於10歲以下及60至70歲之間,女性則好發於20-40歲, 血小板數量正常值為15至45萬/μL,出現症狀的患者嚴重恐致1至2萬以下;病人大多因健康檢查抽血數據異常,或是有出血症狀前來就醫,例如紫斑、嘴巴出血、經血過多、腸胃道出血情形。「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患者須留意口服用藥限制目前「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治療多以皮質類固醇做為第一線治療,若是六個月後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耐受性差,例如月亮臉、水牛肩,則會改為「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目前有口服與皮下注射型,共兩種藥物類型可供患者選擇。廖醫師表示,兩種「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控制症狀,避免疾病惡化成效都相當不錯。「口服TPO-RA藥物」是一天一至二顆,必需在固定時間並且空腹服用,但須留意使用限制,用藥建議前四小時及後兩小時空腹,達到藥物發揮的最佳效果,若是同時服用陽離子藥物,例如軟便藥物、腸胃藥、或是鈣鐵鉀鎂等保健食品,甚至牛奶及豆漿等等,會影響藥效,甚至無效,患者須多加注意。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 用藥簡單適合年長者廖醫師進一步說明,相較於口服藥物,一週一次的「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限制則較少,對於經常出國出差,或輪班上班族、空服員、容易忘記服藥或無法自理的年長者來說,不需空腹用藥,是比較方便、簡單的用藥選擇。同時年長者多有共病、三高或是多種用藥、保健食品,皮下注射藥物也能免去藥物交互作用風險。針劑目前可自行施打或前往附近診所施打,若是病情穩定,可依醫師建議固定回診,追蹤血小板數值即可。廖醫師提到,若是口服藥物效果不佳,或是無法承受副作用,例如頭痛及四肢疼痛為主,可與醫師討論更換藥物。依據國外研究指出,口服藥物若無效,提早改換皮下注射型藥物仍有7至8成效果,藥物轉換成功率高。藥物治療多方面考量 務必遵從醫囑用藥廖醫師表示,針對二線TPO-RA藥物,醫師多會參考患者生活作息及需求,並依據病患狀況給予適當治療建議,多以肝指數(病毒性肝炎),以及各項身體數值來衡量,若是C肝患者只能以針劑治療,而年長者大多藥物遵從性較低,以皮下注射型藥物治療較佳。醫師最後提醒,用藥者不論採取口服或皮下注射型藥物,都務必遵從醫囑,充分與醫師溝通討論,避免因藥效無法發揮,導致病情持續惡化。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5旬女擔心副作用堅持不用藥 骨質疏鬆一跌倒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
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偏方,訛傳以形補形的療效,目前依然有民眾深信不疑!在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文明病的今日,部分病患因為擔心長期使用西藥所帶來副作用,依賴這些民間偏方,最後反而陷入反覆骨折危機。一名居住在鹿港的50多歲女性,因經常腰酸背痛到醫院求助,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願意接受手術但不願治療骨質疏鬆,堅持使用民間偏方。幾個月後,在一次不小心的跌倒,導致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患者才終於點頭同意用藥治療。擔心用藥副作用反而招來更大傷害 骨質疏鬆後骨折易誘發併發症致命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志鎧表示,骨質疏鬆平常幾乎沒有徵兆,通常都是就醫後發現骨折,也意外發現骨質疏鬆。一旦醫師建議用藥治療,多數病人會提出質疑,骨折治療好就好,為什麼要一直吃藥?更多的是擔心副作用傷害身體!但事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不只手術較困難,也容易有併發症的產生,例如髖部骨折後,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良於行,嚴重者甚至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併發肺炎,褥瘡,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敗血症等致命問題。陳志鎧醫師進一步說明,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以上,-1到-2.5之間為骨量缺少,小於-2.5為骨質疏鬆,-3以下則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為骨折的高危險性患者!此50多歲個案即便接連發生多處骨折,仍不願意接受骨質疏鬆治療,最後因生活照護十分不便,在家屬勸說下勉強接受骨密度檢查,果不其然T值僅-3.8!不外乎年年骨折!高風險族群應及早關心骨質健康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陳志鎧醫師再次強調,人體骨質從3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如果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民眾就該及早接受檢查:包含早發性停經,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就要小心骨質受荷爾蒙與年紀影響,造成的大量流失;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喜歡靠大量咖啡或者是含糖飲料提神的夜貓子,或是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陳志鎧醫師也說,骨質疏鬆診斷目前標準檢查為DXA雙能量骨質密度檢測儀,當檢測T值小於或等於-2.5,就是骨質疏鬆,就應該接受治療;如果是-1到-2.5之間,骨量缺少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預防性用藥;如果骨質正常的患者,平常也應規律生活和運動,適切的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促進骨質生成已成骨鬆治療趨勢 長期用藥才能穩定骨質健康目前健保給付兩類藥物,分別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傳統藥物為減少骨質流失,可以擋住骨頭流失,但因為新生骨頭較緩慢,導致新舊骨頭交陳,骨質相對硬脆不健康。促進骨質生成是新一代的藥物,不只能加快骨質的生成,還能加速老舊骨頭的移除,所以新生的骨頭相對傳統藥物所產生的骨頭較為穩固。目前世界骨質疏鬆治療的趨勢已是超前佈署的概念:當T值小於-3.0或是不小心跌倒就有骨折產生的患者,就建議直接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但台灣健保給付規定仍較嚴苛,須曾經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但效用不佳,T值小於-3.0外,還要加上合併兩處骨折才核可給付。陳志鎧醫師提醒,不管是哪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使用藥物就是比沒有使用來的有保護骨質的效果!而且骨質疏鬆症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樣,都是慢性病的一種,需要持續的治療,最忌中斷!一旦停藥,不只骨質會流失打回原點,還有可能引發更厲害的骨折,造成手術的複雜與困難。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最新研究指出,在美國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Medicare),分析近50萬名接受治療骨鬆病患,骨質疏鬆的長期治療不只有助降低骨折發生機率,還有延續壽命與生活品質的邊際效益。治療骨質疏鬆需多科合併照護 有助減少共病危害生命陳志鎧醫師提到,治療骨質疏鬆不只侷限在骨科,許多內分泌疾病,腎臟病也會導致骨質流失,導致許多共病且惡化。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多個科別,且有中西醫共同照護,委由個管師協助病患,除了提醒回診用藥外,也會協助瞭解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產生,聯繫多個科別一同治療,提倡全人醫療照護,讓病人能整體性維持健康,盡快遠離骨質疏鬆造成的不便與危害。
67歲前校長跌倒致骨折 椎體成形術「灌水泥」改善完成環島
67歲的前校長劉秀雲,因為跌倒骨折,非常疼痛,幾乎無法行走,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照了X光和安排核磁共振,診斷為腰椎第一節急性壓迫性骨折,壓迫的程度,嚴重到椎體原本是2.2公分已經降到只剩0.75公分了,江忠穎醫師安排椎體成形術,俗稱灌水泥的手術,手術約半小時,病患隔天就出院,後續加上復健,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剛完成環島。江忠穎醫師表示,椎體成形術是把脊椎的形狀,恢復到正常狀態,水泥把骨折裂縫填滿,達到止痛的效果,再把脊椎撐開之後,達到正常的狀態,而且可以幫助脊椎高度跟角度能夠儘量恢復到正常。水泥有分成很多種,這次手術以高密度的骨水泥治療,優點是像口香糖,在灌的時候比較不會有滲漏的危險,同時,也比較不會傷到神經,另外強度比較強,可以把椎體撐高,大概回復到正常八成左右的高度。江忠穎醫師提醒,處理完急性的疼痛,最重要的是手術後續的保養,急性治療先處理腰椎第一節。經過檢測,病患的的骨質疏鬆已經嚴重到-6.8,達到-2.5以上就叫做骨質疏鬆了,到-4、-5的病患,其實只要咳嗽就可以造成骨折。所以,為病患安排每個月打一次骨質疏鬆針,治療骨質疏鬆,預防日後其他節脊椎因為跌倒造成嚴重骨折,同時,也建議患者補充鈣片跟維生素D。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表示,腰椎間盤骨折術後復健,建議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專業治療師協助復健,保持並增強核心肌力為主要課題,進一步由復健科醫師藉由口服藥物或引導注射止痛藥物,協助病人疼痛控制,早日回到健康快樂的生活。在預防老人跌倒方面,除了需要適度的活動跟運動,使肌肉的張力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並讓骨頭維持一定的強度。這樣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骨折而無法行走。老人家一旦跌倒至無法行走而臥床,很容易會有其他的泌尿道感染或肺炎的併發症,對長者健康危害非常大。預防骨折可以降低老人家的死亡率,不能以單純一個骨折的問題而等閒視之。江忠穎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現在已經併入三高一低中的一低,三高指的是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還有高血糖,而一低就是指低的骨密度,代表骨質疏鬆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慢性老年化疾病,必須要謹慎去預防。
魚油這樣吃最好! 專家曝4種「會出事搭配」:沒效又傷身
魚油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Omega-3」,有調節血脂、抗發炎、降血壓等作用,成為不少人家中必備的保健食品之一,若想讓它發揮最佳保健效果,也要注意應該怎麼吃、什麼時候吃,並且勿與鈣片、抗凝血藥物等一同食用,否則可能沒效又傷身。藥師廖偉呈指出,魚油無論是早上或晚上吃都沒有差異,只要注意在飯後吃,並且搭配油脂併用,更能提高吸收度;而關於「要不要咬破」的問題,取決於該產品膠囊是否有特殊設計,若為腸溶劑型膠囊建議別咬破,一般膠囊則因為能於10至20分鐘就可完成溶解,因此咬破與否不會影響吸收率。而除了吃的時間以外,廖偉呈提醒,每天按時補充、持續保持體內Omega-3濃度,其實才是發揮於油保健效益的最佳方法。另外,營養師劉雅惠提到,服用魚油時應避免「這樣吃會出事」的4種組合,首先是減重的保健食品,像是強調包覆油脂或排油的類型,尤其甲殼素、洋車前子、幾丁聚醣等成分將會吸附油脂,意味著也會把魚油排出去,吃了等於沒吃。再者如紅麴、納豆、蚓激酶等降血脂、抗血栓的保健食品,就有個案出現過凝血功能異常,於手術時發生血流不止的狀況;而鈣片這類食品,當油脂跟鈣片在高溫強鹼下,便會產生皂化反應影響吸收;最後,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肝素(Heparin)及華法林(Warfarin)等抗凝血藥物,一起吃則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要特別注意。對此,藥師花逸修也補充,魚油是由魚類萃取,若加工技術不佳易殘留過多魚腥味,容易使人感到噁心、打嗝有魚腥味,因此建議避免同時服用大量魚油,改為可分次服用,並選擇經過較佳的萃取技術的高品質魚油,或以同樣富含Omega-3的藻油代替,都能大大減少、避開魚腥味。
骨質疏鬆症躍全球第2大流行疾病 有氧或肌力運動可有效預防
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質疏鬆症危機。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於全球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行疾病,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易被忽視,直到跌倒骨折才驚覺事態嚴重。骨質疏鬆問題 鈣質流失過多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解釋,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過多,骨骼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由於骨質疏鬆症幾乎是零症狀,往往是發現身高變矮才有所察覺,值得注意的是,當骨質疏鬆達到一定程度,只要稍一不慎跌倒,就會出現嚴重骨折,骨折正是隱藏在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機。常見髖部骨折 小心復發風險骨科部王柏堯醫師指出,骨折好發於髖部、脊椎與手腕處等3個部位,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骨鬆骨折後除了急性疼痛外,部分病人需面臨長期住院、臥床且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生活無法自理,以髖骨骨折的病人為例,約有40%無法獨立行走,不僅影響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更可能是壓倒老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王柏堯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停經婦女、有骨折史、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民眾,曾有慢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疾病等,臨床上也會有跨科別照護,包含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家醫科及新陳代謝科等。足夠原料建骨本 預防骨質疏鬆症營養室蘇秀悅主任建議,民眾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建議每日有1-2杯牛奶、1-2片起司、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小魚乾、黑芝麻等,必要時補充鈣片。預防骨質疏鬆症應配合有氧或肌力運動,且需適當日曬。至於坊間流傳喝大骨湯補鈣,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聯想,以為「吃骨頭,補骨頭」。大骨湯的鈣質只有牛奶的10分之1,喝湯得不到足夠的鈣。
指甲出現5症狀 營養師曝:調整飲食兩個月有效
許多疾病都會透過指甲反映,指甲凹陷、出現白線、橫紋都可能代表指甲「缺乏養分」。營養師嫚嫚說在社群媒體上以「指甲問題怎麼吃?」為題發佈一則貼文,並表示指甲不健康也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營養師嫚嫚在社群媒體分享,前陣子因為媽媽的指甲出狀況,變得容易脆斷、生長變慢以及指尖的肉會感到疼痛,需要用到手的動作都會不舒服,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在她評估過發現,應該是缺乏鈣及B12,知道原因後,她請媽媽每天至少喝500ml的無糖優酪乳,加上鈣片補充,經過兩個月的調整後,指甲已經可以長出來,且不會有疼痛的問題。同時營養師也有指出5種指甲缺乏營養的狀況:第一種情況是「直條凸起細線」,通常是老化的正常狀況,飲食需要注意優質蛋白質補充,另外也需要吃足夠蔬果。第二種情況是「白色橫條紋」,可能是缺鈣或缺菸鹼素引起,要補鈣可以喝牛奶、羊奶、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芝麻飲、杏仁奶,建議早晚各喝一杯(240ml),要補菸鹼素則可以食用乾香菇、雞肉、里肌肉、鯖魚。第三種情況是「白斑、白點或中間粗白線條」,可能是缺鋅或是壓力大所引起,缺鋅容易造成指甲生長變慢,壓力大則會消耗體內的鋅及維生素C,補鋅可以吃牡蠣、南瓜子、奇亞籽、牛肉、干貝,要補維生素C則可以吃甜椒、綠花椰、番茄、木瓜、奇異果、芭樂。第四個情況是「指甲凹陷變薄」,通常在缺鐵性貧血的族群中比較常發生,須注意同時補充鐵及蛋白質,可以多食用豬血湯、蛤蠣湯、紫菜蛋花湯、紅莧菜番茄豆腐湯。第五個情況是「指甲易脆裂」,可能缺鈣、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7),補充葉酸可以吃鷹嘴豆、黑豆、綠豆、大紅豆、菠菜、韭菜、蕹菜、萵苣、紫菜,要補生物素則可以吃熟雞蛋、肉類、全穀類、核桃,要特別注意的是生雞蛋白裡含有抗生素成分,就需要避免。5種指甲缺乏營養的狀況,營養師教你怎麼改善。(圖/取自營養師嫚嫚說臉書)指甲不健康就容易讓細菌或黴菌趁機入侵,營養師提及像是「指甲顏色變黃、變綠、變黑」「指甲變形、捲甲」等異狀,都建議先請醫師診斷。最後營養師嫚嫚也有提及,營養的補充需要1至2個月,要堅持調整飲食才可以改善。
眼皮長時間狂跳要小心!醫示警:恐用眼過度、缺乏營養素
雖然有民間說法指出「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眼皮一直跳其實有可能是身體出狀況的凶兆。對此,眼科醫師陳瑩山也表示,眼皮跳動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生理性影響,例如眼部肌肉在壓力下受到刺激抽動,或是用眼過度導致眼睛周圍的小神經發炎,都會導致眼皮跳個幾小時甚至數天。此外,身體鈣鎂濃度不足也會引起眼瞼抽搐的症狀。據《三立新聞網》援引《良醫健康網》的報導,陳瑩山醫師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常會導致眼部肌肉在壓力之下不停抽動,也就是學名被稱為眼瞼抽搐(eyelid twitching)的症狀。他指出,眼皮跳動可能持續幾小時甚至數天,尤其在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的狀況下更容易發生。至於另一個眼皮狂跳的主因,則跟眼睛周圍的小神經發炎有關,這會導致無法控制眼皮反應。再者,乾眼症、眼睛睫毛倒插、結膜炎、配鏡不良等因素都會引發眼瞼抽搐。而其中由病理性引起的眼皮跳動會持續較久,頻率也較多,嚴重的話甚至連眉毛、額頭、嘴角都會跟著跳動。陳瑩山醫師補充,眼皮頻繁跳動,也有可能是身體缺乏鈣鎂等營養素所發出的警訊,因為鈣是神經傳導物質,攝取不足不僅會導致眼皮狂跳,還會合併嘴角抽動;鎂的作用則是調節神經系統,緩解情緒,因此攝取不足會造成眼瞼抽慉,也會影響睡眠。醫師也建議,若有上述困擾,可到醫院檢查治療,並透過補充維生素B群,鈣片等來緩解周邊小神經的不適。另根據統計,約有1%的眼瞼抽搐是因眼睛重症肌無力、腦腫瘤或蜘蛛網膜沾粘等狀況,造成顏面神經刺激。對此,醫師也強調,如果眼皮狂跳的時間不是持續很久,就不需要過分擔心,可透過熱敷和適當休息來避免用眼過度,並多攝取抗氧化的深海魚、魚油、蔬菜水果,或補充維他命B群等。但陳瑩山也提醒,若是出現長時間且大幅度的眼瞼抽搐,就要小心是否為疾病前兆,應盡速就醫檢查。
喝大骨湯、豆漿能補鈣? 營養師破解迷思
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攝取足夠的鈣質能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此外,鈣離子分散在血液、神經、肌肉等細胞、組織中,補充足夠的鈣才能維持血液凝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荷爾蒙分泌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鈣的補充對健康其實相當重要,不過,該如何補鈣才是正確的呢?營養師張語希整理出民眾常見的三大補鈣迷思,希望傳遞正確的飲食知識,幫助民眾導正補鈣的觀念。豆漿可以補鈣? 鈣含量比牛奶高?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鈣質為台灣民眾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4歲以上的民眾鈣攝取量皆未達足夠攝取量(AI)建議標準。而一說到鈣質補充,民眾普遍都會想到從飲食著手,像是奶類、豆類製品鈣含量都很高,應多加攝取。就有民眾好奇,豆奶、豆漿等植物奶,不只是奶類又是豆製品,比起一般的牛奶,鈣含量應該更高吧?不過,營養師張語希表示,豆漿鈣含量很高是常見的迷思之一,同樣體積的豆漿其實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而已,如果要補鈣,建議還是喝牛奶比較好。補鈣可以喝茶、咖啡? 拿鐵、奶茶也能補鈣?此外,許多人早餐都會配一杯拿鐵或是奶茶,認為這些飲品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對於補鈣也有些幫助。不過,營養師張語希指出,補鈣又搭配咖啡或茶,會導致鈣與單寧酸結合,減少鈣質吸收。而且也有許多研究顯示,咖啡、濃茶喝多了,可能會因為缺鈣而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如果真的要喝,營養師張語希建議,咖啡、茶和鈣質的補充最好間隔30分鐘至1個小時。吃骨補骨? 大骨湯補鈣效果好?另外,在一般傳統觀念上,民眾都會認為「吃什麼補什麼」,鈣是骨頭的主要成分,若是缺鈣,可以吃骨補骨,喝大骨湯應該會比喝牛奶更有效補鈣,這樣的觀念是正確的嗎?營養師張語希表示,大骨湯裡頭的鈣含量其實極少,喝大骨湯反而會增加脂肪、嘌呤的攝入,導致慢性病發生的風險提升,與其熬大骨湯,不如喝牛奶、吃鈣片還來的更有幫助。資料來源:營養師張語希-補鈣迷思大破解
骨質疏鬆無積極治療! 老翁跌倒釀全身七處骨折
骨質疏鬆是高齡社會下最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尤其當跌倒後造成的骨鬆骨折,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是導致長期臥床、行動受限,以及肌力萎縮的兇手,這類患者容易出現肺部及泌尿道感染,有極高的死亡風險。仁愛長庚醫療聯盟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提醒,骨質疏鬆是值得關注的老年疾病,而年齡在75歲以上、有糖尿病或有帕金森氏症、中風等長者,一旦跌倒所造成的髖關節骨折,更是危險。醫師警告,髖關節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30%,對於骨鬆的預防與治療,必須及早介入。高風險骨鬆患者,跌倒易造成多處骨折黃贊文部長分享前陣子有名老翁只是整理花圃不小心跌倒,就發生脊椎多達七處骨折而送進急診,問診後得知老翁屬於極高風險骨鬆患者,因為疫情期間沒有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跌倒後才會如此嚴重。「骨鬆骨折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必須持續使用骨鬆藥物,可減少下次骨折的發生機率。」黃贊文部長說,對於骨鬆高風險的族群,應該要有術前優化的觀念,雖然目前健保規定必須出現骨折後才能開始以骨鬆藥物治療,但從臨床來看,提前使用能促進骨骼生長的骨鬆藥物,除了能減少骨折機率外,即使不幸發生骨折,傷害程度也比較小,手術也較好處理。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Bone》的資料顯示,「長效型骨鬆藥物可以顯著提升髖部骨折病患的10年存活率,使用藥物滿一年以上,可降低4成死亡風險,使用滿3年以上更能降低7成以上的死亡風險。」因此,髖部骨折後建議務必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可降低再次骨折的發生,也能降低整體死亡風險。讓骨品質變好,是治療骨鬆的效益之一他提醒,嚴重骨鬆患者,應該優先使用促骨生成劑,快速拉高骨密度,改善骨頭品質,減少骨折發生風險,也能增加骨癒合改善背部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目前促骨生成劑也有生物相似藥可以使用,對於自費患者多了較可負擔的選擇。「此外,骨鬆治療不能中斷。」黃贊文提及,上述老翁就是因家庭因素無法固定回診,導致藥物服用中斷,「如果解決不了病患無法定期回診問題,可以選擇長效型針劑,一年施打一次不容易忘記,能減少舟車往返次數,並有效降低反覆性骨折的發生。」當然,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日也需打好基礎,多補充鈣片、維生素D,曬太陽、適度運動等都不可少。他呼籲,即使是健康、活動度高的長者,也可能會發生骨鬆,千萬不要輕忽;對於有高骨折風險的族群,務必與醫師討論骨鬆治療,以避免發生骨折的憾事。
更年期身體不適怎麼辦? 中醫「滋陰清熱」可減緩三大症狀
52歲的林小姐近半年來月經越來越不規則,應該的時候不來,經血量也一下多一下少,且隨者天氣轉熱,常感到一陣熱突然上升,尤其在靜下心來時更為明顯,困擾不已求助於醫師。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更年期常見血管舒縮、黏膜萎縮、精神等三大症狀,可以「滋陰清熱」針對體質調理,輔以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度過這個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常見症狀有那些呢?婦女進中年時期便會邁向更年期,大部分在44歲到55歲,平均50歲前後;因為卵巢功能的漸漸衰退,分泌的荷爾蒙失調,因此濾泡期和月經週期變短,影響正常的月經週期,使得生理期變短,逐漸邁向停經的階段,因此,如果年近中年,月經週期有所異常,一般是正常生理現象。一、血管舒縮症狀(vasomotor symptoms)這是停經後最常出現的症狀,大部分的婦女會出現身體較為燥熱,有時會有一陣陣烘熱上來,但是又很快地消失,容易流汗、睡覺時明顯,嚴重時會影響睡眠品質。二、黏膜萎縮因為缺少動情素的的作用,身體黏膜會萎縮變得較為乾澀,常見的有子宮內膜萎縮、陰道周圍乾澀、解尿時會感到灼熱刺痛、性行為時疼痛不適。三、精神症狀因為荷爾蒙失調,婦女會有精神情緒上的一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急躁易怒,容易發脾氣,此外,對事物不感興趣,容易悲傷,常想起難過、負面的事物,憂鬱緊張也十分常見。中醫如何處理更年期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人類生長至衰老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內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賴博政解說,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漸漸減少,陰質陰液虧損後會使熱象上升,黏膜萎縮,中醫將之歸屬在腎虛或是腎陰虛的範疇,通常見的症狀是心情煩躁,身體燥熱,輾轉難眠,夜間汗出,口乾咽燥,腰膝痠軟,舌質紅絳,脈細數等症狀。陰質虧損後容易出現化熱生火的症狀,像是大便乾燥,小便短赤頻數,面色通紅等症狀。中醫處理更年期的作法,便是以「滋陰清熱」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並針對女性的體質狀況調理。如果有其他兼有的症狀,像是睡眠困擾,情緒起伏較大等等,可再加上寧心安神、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朋友們度過這個必經且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後有甚麼問題容易出現呢?賴博政醫師強調更年期後更容易有兩大問題,一是骨質疏鬆;二是心血管疾病。因為停經後動情激素下降使得骨質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此外動情激素也會幫助脂肪的代謝及減少胰島素抗性,因此,步入更年期後需要注意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推薦補充6種食物營養鈣片維生素D芝麻牛奶乳酪黑豆
50歲養生女狂嗑蔬果…突「急性腎衰竭」全身水腫 醫揭原因:補過頭
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某天突然出現頭暈、全身水腫現象,急忙就醫。醫師經過詳細檢查,初步判定患者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經詢問生活習慣,醫生發現患者每天大量補充保健食品,造成鈣質攝取過量,才會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旻皞表示,該名婦人就醫時血壓高達170/104(mmHg),血中肌酸酐5.47(mg/dl),比正常人約1(mg/dl)高出許多,血鈣指數則高達15.1(mg/dl),正常值約8至10.5(mg/dl),初步判定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醫師提到,該患者非常自律,每天吃不到2餐,飲食內容以大量蔬果為主,不太吃肉,再加上額外補充鈣和鎂及維生素D,造成鈣質攝取過量,引發腎鈣化及產生腎結石。住院過程中除了持續降低血鈣的治療,也密集追蹤腎功能及鈣離子,並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其他引發腎臟衰竭的病因,最後診斷為乳鹼症候群(Milk-Akali Syndrome),就是攝取過多的鈣和可吸收的鹼,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如果不治療,最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及死亡。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卻突發急性腎衰竭。(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林旻皞表示,補充鈣質可先從飲食著手,根據衛福部資料,日常飲食例如黃豆製品,白菜、空心菜,花椰菜等都有一定含量的鈣,吸收率也高,其中白花椰菜吸收率是乳製品的2倍,健康民眾如果真的要從保健食品補充鈣質,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大約每天2-3片鈣片(400毫克/片),更重要的是切勿超過每日上限2500毫克,以免補過頭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蘿莉塔孕肚凸起照首曝光…自爆起床「1困擾」 過來人曝:會更嚴重
自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出道的38歲女星蘿莉塔(李家佳),以甜美外型加上流利口條擄獲不少粉絲,上月她才無預警宣布在跨年夜被交往4年的演員男友戴偉智求婚成功,沒想到14日又突然公布懷孕喜訊,讓不少藝人好友、粉絲又驚又喜。蘿莉塔近日透露,自己每天起床背都痛到不行,希望過來人給予建議。蘿莉塔在情人節當天曬出兩條線的驗孕棒,開心宣布即將迎來愛的結晶,並逗趣發文「不可能跨過去就有了吧」,結尾還附上一張孕婦貼圖。事實上,蘿莉塔在跨年夜被鑽戒套牢後,就曾透過經紀人透露生子進度,「我們都很喜歡小孩,所以也不排除有小孩,加上年紀也到了,目前有在看登記的時間,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出發,感謝大家的祝福。」蘿莉塔日前在臉書發文,「明明我還不是肚子很大的月份(現在肚子的大小大概像吃飽飯的小腹,看起來不像懷孕比較像變胖),床沒有變,枕頭也都一樣,可是每天起床,背都痛到不行,要起來幾個小時後才會覺得比較好。有吃醫生開的鈣片跟維生素D,所以應該不是缺鈣,到底該怎麼改善呢?」貼文曝光後,不少過來人留言「可能會更痠,看狀況之後或許要買托腹帶,可以睡前熱敷一下,或是找孕婦按摩看是否有舒緩效果」、「會一直酸到生完,還會遇到其他酸」、「期待全身上下陸續酸痛,生完立刻沒任何症狀了。加油!享受一下懷孕時的任何症狀」。
如何有效獲得維生素D? 藥師推「小撇步」供參考
國民健康署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發文提到,秋分過後的白天時間短,夜晚時間長,下班後能曬到太陽的時間變少了,飲食上建議應多增加鯖魚、鮭魚、鮪魚、蛋黃和日曬過的木耳及香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可選擇強化維生素D鮮奶。試著每天早晚1杯奶,把乳品先喝個夠,同時多挑選魚類與蛋食用,攝取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D。藥師毛志民表示,維生素D是脂溶性營養素,不但能幫助鈣質吸收保護骨質,更是維持免疫力的要素,除了飲食外,還是要把握時間外出曬個太陽,從陽光中獲取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恰恰好即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期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沒有維生素D缺乏症、骨質疏鬆症等任何骨骼疾病的健康的中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無法預防或降低任何部位骨折的風險;但是對於確知患有維生素D缺乏症、骨質疏鬆症或曾骨折的患者,建議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8月8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參考現有文獻,經該會專家討論後針對骨質疏鬆症患者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量建議:1. 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200毫克。50歲以上男性之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至少1000毫克。所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為至少800國際單位。( 包含飲食及補充劑 )2. 同時補充足量鈣質與維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但單獨補充鈣質或單獨補充維生素D,則無足夠證據顯示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3. 攝取過量的鈣質 ( 超過 1500 毫克 ) 並不會產生更多益處,且可能有潛在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4. 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無法取代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症患者、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應同時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及補充足量鈣質、維生D。再者,該會還提到美國和國際兩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 :50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飲食鈣量為1200毫克 ( 包括鈣片補充劑量 ) 和維生素D為800至1000國際單位 (international units, IU)。高含鈣量食品以奶類或其製品如乳酪等最便利取得,其它如豆腐、豆乾、深綠色蔬菜、芝麻、小魚乾 、堅果類等。此外,攝取富含維他命C之水果,如橘子、柳丁、奇異果、芭樂等皆可促 進鈣質吸收。您若想估計飲食含鈣量,可參考簡易計算表或諮詢營養師,必要時須服用鈣片補充 。但若每日攝食鈣量超過1200到1500毫克,對身體益處並未增加,反會提高腎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原文出處:高雄榮總醫訊-維生素 該如何補 ?
夜間腿抽筋怎麼辦? 醫授「3招」遠離痛楚
年約60歲的王阿姨,長時間飽受半夜腿抽筋所苦,不僅影響睡眠品質,甚至在氣候轉冷時,夜間腿抽筋情形更加頻繁,王阿姨擔心身體出了問題,故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夜間腿抽筋;醫師藉由衛教方式引導王阿姨預防及改善,數週後,抽筋再也沒有發生過,終於可以一覺好夢。夜間腿部抽筋 寒冬發生率增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藍亦倉醫師說明,夜間腿抽筋最常見的是小腿肚(腓腸肌)突發性、不經意的收縮,肌肉產生糾結及僵硬的劇烈疼痛感,這樣劇烈的不適感大約維持數秒至十分鐘,病患可能會無法移動或從睡夢中痛醒。而每個人都可能有夜間腿抽筋的困擾,其中50歲以上的族群比率更高達50%,且此情況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另寒冬的發生率更為夏天的兩倍。腿抽筋與血中離子濃度無關 藥物預防效果實證依據不足藍亦倉醫師表示,有些民眾就診時,常認為夜間腿抽筋需檢查血中的鈣、鎂、鉀等離子濃度,但其實腿抽筋多半和血中離子濃度無關;也有些民眾擔心因缺鈣或缺鎂而致夜間腿抽筋,因此自行補充鈣片、鎂及電解質製劑等,但助益卻有限,就連目前藥物做為腿抽筋治療或預防的實證依據也是不足的。小腿肚防抽筋 三步驟可改善藍亦倉醫師建議,民眾可藉由衛教3撇步,分別為睡前伸展肌肉,對於小腿部、阿基里斯腱及比目魚肌做伸展動作,如雙手推牆壁,同時下肢弓箭步拉筋,伸展小腿肌約15-30秒後,再換另一隻腳,將有助預防腿抽筋,若白天有較劇烈的運動,也要記得收操和睡前按摩;第二為側睡或腳踩靠床底板,因仰睡時持續腳板向下(蹠屈)的姿勢容易造成抽筋,應盡量讓足部保持腳板向上(背屈) ,若是突然小腿抽筋發生時,馬上將腳板向上彎也能夠立即緩解;第三為沐浴時對於容易抽筋的部位用溫熱水沖泡,或使用電熱毯對小腿肚進行熱敷、穿厚襪子等,維持下肢的保暖,也有助預防及改善夜間腿抽筋問題。
「鷹眼」遭鏟雪車輾過重傷 醫提醒:留意「3症狀」恐危及生命
51歲的漫威演員「鷹眼」傑瑞米雷納(Jeremey Renner),迎接新年卻意外重傷。他1月1日遭鏟雪車輾過腿部、拖行數百公尺,造成胸部創傷和骨科損傷、大量出血,接受手術後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主任洪誌鴻說明,人體遭受輾壓大量出血易致死,需留意是否有急性腔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與腎衰竭狀況,以免危及生命。搭直昇機送醫急救 住進加護病房觀察當地時間12月31日,暴風雪襲擊內華達州太浩湖地區,積雪高達約7.62公分。瓦修郡(Washoe County)警長辦公室表示,1月1日早上8點55分接到電話,獲報玫瑰山(Mount Rose)公路地區有人被剷雪車碾過。警長貝賴姆(Darin Balaam)表示,傑瑞米發現自己一輛由家人駕駛的車被困在雪中,因此駕駛6.5噸重的「PistenBully」鏟雪車將車拖出來,「成功拖出他的車後,雷納先生離開了鏟雪車,跟家人交談。這時候,鏟雪車開始動了。為了停下鏟雪車,雷納先生試圖爬回駕駛座。根據我們的調查,雷納先生就是在那時候被撞到。」 所幸一位鄰居正好是醫生,緊急協助止血,傑瑞米隨後由直升機送往醫院治療,進行兩次手術。其發言人證實,傑瑞米雷納身受重傷,情況危急,但接受了很好的治療,家人也都陪在身邊,2日已完成胸部鈍傷及骨科手術,狀況穩定,送入加護病房繼續觀察。傑瑞米雷納目前人清醒且能說話,他在IG分享照片報平安,「感謝大家的關心。我的腦袋現在還是一片混亂,無法好好打字。但我要傳送愛給你們。」 好友「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Christopher Hemsworth)、「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Christopher Evans)、「浩克」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lo)等也都祝福早日康復。人體遭車輾壓 「3症狀」恐危及生命洪誌鴻說明,腿部遭到輾壓,造成骨折與大量出血,會造成快速致死的主因就是出血過多,「若有開放性傷口就需要積極止血,以免大量失血造成死亡;若無開放性傷口,血管也可能會跑到肌肉組織與皮下組織,造成500至1000 c.c.的出血。」除了出血,神經血管與肌肉問題也很關鍵,人體出現輾壓傷,有些神經會被扯斷、肌肉被壓傷,容易造成腔室症候群與橫紋肌溶解症,而且橫紋肌溶解症在亞急性期會造成病患腎衰竭等狀況恐危及生命。台灣雖然不常下雪,但交通事故頻繁,用路人若遭到汽機車輾壓該如何自救救人?洪誌鴻呼籲,若人還有清醒的意識,建議移動到安全的地方,假如車禍現場有起火狀況,汽機油進入到皮膚可能會造成化學性灼傷,應盡速遠離有害物質,並請旁人協助移動傷患。若傷患不斷冒血,自救有困難,旁人可以用長條布協助壓住出血點,手邊沒有布料也可以用衣物褲子代替,減緩出血速度就能撐取時間,有助醫護介入救助。術後照護部分,洪誌鴻建議要觀察肌肉腫起造成腔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與腎衰竭等併發症,同時多補充維生素D、鈣片等營養素,有助促進骨骼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