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交易
」 股票鑽石投資賣合一股票中天承接 三家股價漲跌互見
台股25日加權指數收在23,348.45點,上漲155.93點,漲幅0.67%;其中,生技股中的鑽石投資最新公告處分合一生技股票給中天,三家公司股價則漲跌互見,石投資(6901)以38.05元作收,小漲0.05元,漲幅為0.13%;中天、合一的股價則下跌,跌幅各1.14%、3.62%。中天(4128)今天股價39.05元,下跌0.45元,跌幅1.14%;合一(4743)則以133.0元作收,下跌5.00元,跌幅為3.62%。中天於24日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以鉅額配對交易方式在新台幣10億元額度內,向鑽石投資(6901)取得合一生技股份。本次交易預計可取得合一生技股份最高為8,000,000股,最終每股交易價格將與鑽石生技所辦理的合一生技股份鉅額交易案,所參與的國際機構投資人一致。合一生技為本公司採「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原持股比例為19.67%。合一生技近期於營運上持續有突破性進展,除了在國際進行商化的糖足潰瘍新藥以外,治療新冠變異病毒感染的核酸新藥SNS812二期試驗也成功解盲,另尚有「快樂瘦」減重新藥SNS851及兩項全新FIC(First in class)小核酸抗感染新藥SNS611及SNS612,有潛力成為全球具競爭力的核酸新藥公司。中天表示,看好合一未來營收與授權將逐步增加、獲利具備高度成長潛能,可為本公司帶來轉投資獲利成長貢獻,因此透過本次鑽石生技釋出合一生技股票的機會,透過鉅額配對交易方式,以自有資金及法規規定轉投資限額內,增加對合一生技的持股,增購後持股比例約為21%。鑽石投資表示,為履行申請上市時出具之承諾,於24日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在每股新台幣125元以上,以鉅額配對方式處分本公司持有合一生技股份共計26,691,358股,預計處分交易相對人包含兩家較長期持有型國際機構投資機構及原大股東中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生技),其中中天生技預計交易額度為新台幣10億元以內。鑽石投資處分股票的基本原則為「友善、寧靜」退場,在權衡本公司股東權益、以及不對被投資公司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希望於資本市場寧靜處分股票並實現投資報酬。故本次處分合一生技股票,採鉅額配對方式交易,不影響集中市場交易價格。交易相對人之一中天生技與本公司係屬關聯企業,本公司評估中天生技原已為合一生技大股東,了解合一生技價值與未來成長潛能,選擇中天生技為交易相對人符合本公司「友善、寧靜」退場原則。其他兩家國際投資人亦以較長期投資為釋股考量。本案處分價金將再投資於國內外具國際競爭力之生技醫藥項目。
300億疑涉不法?張國煒狀告張國華背信 北檢檢肅黑金組要查
今年8月,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終於定讞。張榮發指定擔任集團總裁並繼承全部遺產的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日前委託律師控告柯麗卿等4位遺囑執行人和大哥張國華涉嫌背信,並要求更換遺囑執行人。此外,多年來張國華主導出售巴拿馬長榮國際(簡稱EIS)300多億資產給自己掌管的長榮海運,如今恐有不法疑慮,北檢日前接獲刑事告訴後,均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釐清。對此,長榮集團稍早發出集團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8年前逝世,遺囑指定4子、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承140億遺產,並接下長榮集團經營權,引起大房不滿,甚至提起確認遺囑無效訴訟,今年8月14日最高法院認定遺囑有效。張國煒則在9月18日下午委任林文鵬等4位律師至北檢按鈴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背信,同時向北院聲請解任遺囑執行人並改定適格之遺囑執行人。此外,律師陳祐良在2024年3月間以長榮海運股東身分控告董事會10位董事背信。陳祐良受訪時表示,EIS是長榮集團海外控股公司,資產千億,股東只有張榮發和4個兒子各占20%;張榮發離世後,遺囑執行人不僅惡意違背遺囑,指派張國華擔任EIS的常任董事長,柯麗卿自己還擔任EIS總裁。長榮集團海內外到底有多少資產,「帳房」柯麗卿比張家兄弟還清楚。陳祐良指出,張國華主導長榮海運董事會,在EIS法定代表人有重大爭議情況下,一直由張國華掌控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自2023年6月迄今向巴拿馬長榮進行多筆股權及不動產交易,導致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流出新台幣數百億元鉅款。現在張國煒要追討了,「是不是可能陷於交易無效致造成長榮海運蒙受數百億元鉅額損失之重大損害?」據了解,長榮股東今年3月間向台北地檢署提起多件刑事告訴,提告張國華與長榮海運董事會成員等人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但張國華當時指出,自己在2023年6月30日長榮海運除息日,以盤後鉅額交易購買股票,至今沒有賣出的計畫,交易依法申報,無內線交易,無任何獲利。北檢20日指出,接獲相關刑事告訴後,已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偵查。另外,針對張國煒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背信一事,長榮集團稍早發出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長榮集團聲明 全文如下: 有關張國煒先生控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所指定的四位遺囑執行人及張國華先生違反遺囑內容一事,1.「長榮集團總裁」之頭銜身分,為1993年3月由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所創設。雖張國煒先生一度曾於2016年2月18日以時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身分在長榮航空自行宣布擔任集團總裁,旋因大股東家族共識而將此職稱永遠留給創辦人,爾後各公司秉持公司治理原則,由專業經理人妥善經營,績效有目共睹。2.張國煒先生表示四位遺囑執行人未選任其作為巴拿馬長榮國際之公司負責人即是違背遺囑之說法,顯然刻意忽略巴拿馬長榮國際僅單純為長榮海運體系其中一家公司的事實,而觀諸長榮集團轄下各公司章程,均未設有「總裁」乙職之職銜。巴拿馬長榮國際於1975年設立登記時,即於章程中規範「Permanent President」之公司負責人一職,而張榮發先生係於1993年始創設「長榮集團總裁」名號。兩者職銜身分截然不同,張國煒先生企圖將兩者混為一談,罔顧公司章程體制與企業運作事實,其心可議。3.張總裁辭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為確保海運業務遂行,依循集團旗下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規定,指定張國華先生擔任新任Permanent President及Permanent Director,此業經巴拿馬當地主管機關依相關文件完成公司登記程序。張國華先生為巴拿馬長榮國際現行有效之合法代表人,依法規及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包括公平配發股利給全體股東,其中張國煒先生亦以股東身分完整受領股利,分毫不差,建請張國煒先生切勿得寸進尺、為一己私利妄圖影響長榮集團之穩定經營以及轄下上市公司股價,而應盡早止息訟爭,始為正軌。
長榮經營權最後一役? 長榮國際再賣長榮航中再保股票「看誰接盤」
長榮集團持續進行「海空分治」,長榮國際昨(12日)公告出售長榮航空(2618)與中再保(2851)各3萬張與1萬張持股,採一般交易,將在集中市場賣出,預計1個月內轉讓完畢。長榮股東會將至,張家四兄弟經營權大戰將再度展開。長榮集團張家四兄弟協議和平分家,由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創立的家族控股公司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陸續出售資產。長榮國際是長榮集團金庫,為主要的控股公司,且是長榮航、立榮、中再保等公司的大股東。老大與老三近幾年因啟動海空分家,張國華陸續買進海運事業體之相關股權,張國政則買下航空相關持股。由於家大業大,長榮國際2023年已分批賣出長榮航空持股,至今尚未處理結束,12日再度決議出售長榮航持股引發關注,預計4月14日至5月14日轉讓完畢。長榮國際目前持有長榮航53.22萬張,持股比重約9.86%,此次轉讓3萬張後,持股降至50.22萬張;長榮國際則持有中再保26.64萬張,比重約33.29%,出售1萬張後,持股則剩下25.64萬張。值得注意的是,長榮國際本月3日舉行董事會,會中改選董事長,由老大張國華人馬葉佳全出任董事長、總經理,取代老三張國政人馬、董事長張明煜職位;同時決議出售長榮航、中再保股權。長榮國際、長榮海運去年來共有四次鉅額交易,轉讓長榮航空股票,合計達55.54萬張,外傳已由張國政接手,但不久前長榮國際的董事會中,原本張國政的董總人馬遭張國華人馬取代。長榮國際此次申報轉讓採一般交易,未說明受讓人是誰,但外界高度觀察張國政是否持續接手航空股權。
張國煒向大哥喊話「贊同分家,需公開透明」 七年來最氣憤的是這一件事
星宇航(2646)董事長張國煒針對長榮海運小股東提出告訴一案,他以身為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股東身分直言說,「我對大哥(張國華)分家沒意見,但不能你說了算,不能如此鴨霸。分家要秉持公平、公開、透明原則,就怕有些分了藏口袋,我也不知道。」根據長榮海運公告的交易內容,從去年6月花費7.8億美金買新加坡公司股權,到今年1月買south asia 1980萬美金、倫敦不動產5300萬英鎊和台北港貨櫃公司4億台幣,半年多來總共近300億元的鉅額交易,對象都是EIS,讓長榮海運小股東委託律師林文鵬,25日按鈴控告長榮海運以張國華為首的董事會所有成員,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非常規交易罪及特別背信罪。身為EIS股東的張國煒則對這些鉅額交易提出多項質疑,第一 半年來三、四百億元的交易金額,應該提到股東會追認,但從未召開股東會,七年來EIS到底賣了多少,我都不知道,我們股東權利已被嚴重侵害。第二 關係人交易這麼複雜,長榮海運怎麼會去買EIS的資產,真是匪夷所思。尤其EIS董事長是指定的,到底是誰具有效性,要等遺囑官司確定,如果遺囑有效,董事長就是我;無效就是張國明(2022年5月臨時股東會選出),再怎麼樣也不是張國華,所以張國華以董事長身分賣資產,是可以被質疑的。第三,EIS董事長鬧雙包,還在訴訟中,張國華應主動跟海運董事說明EIS有這些問題,尤其張國華跟柯麗卿分別身兼EIS 董事長跟總經理,均未揭露相關風險,這都是在損害小股東權利。除了以上質疑,依照張榮發遺囑,EIS董事長是張國煒,張榮發在EIS的20%持股也由張國煒繼承。張國煒最氣憤難平的就是七年來遺囑執行人表示很難執行張榮發遺囑內容,所有東西要等遺囑訴訟確定才能做,但四位遺囑執行人不執行張榮發的遺囑內容,卻以遺囑執行人身分指定張國華為EIS的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邏輯令人不解。張國煒想問「難道長榮海運的董事、獨董都不知EIS的PP鬧雙包嗎?還去買EIS資產,這公司治理有瑕疵,通常經營權有爭議的公司都不會去碰,因為買了不小心可能會惹禍上身。」張國煒說:「我贊成大哥說的把資產分一分,我不可能回長榮,分家的錢可以來發展我的星宇,但不要虧待我。不是你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賣了好幾百億元資產,鑑價報告也不給EIS股東看,鑑價報告可大可小,但好幾百億元差一點就差很多了。我(EIS股東)是怕低賣,海運小股東是怕高買,所以,最好方式是公開透明、合理合法」。除了要求公開透明,讓張國煒擔心的是遺囑官司一、二審都勝訴,張國華是否趕在遺囑官司確認結果出來前,處理掉EIS資產,且移轉到大哥可控制的長榮海運。張國煒強調,「這不是爭經營權,我也不是阻止你賣,但要公開透明,大家持股都是20%(長榮四兄弟及張榮發持有EIS各20%),我尊重你,但你不能不尊重我,很多次要(EIS)公司財報都不給,寄存證信函也不收。」根據日前林文鵬律師的告訴狀指出,張榮發先生遺囑指定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巴拿馬長榮董事長應為張國煒,巴拿馬長榮也曾在111年5月選出張國明為常任董事長;長榮海運是否和合法的巴拿馬長榮國際代表人進行交易?張國華為長榮海運實質控制人,自詡實質控制巴拿馬長榮國際,相關交易左手換右手,是否經過合法估價和審計委員會審查簽約?董事會為何未利益迴避?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流出高達新台幣數百億元鉅款,日後恐有交易無效致造成長榮海運蒙受數百億元鉅額損失之重大損害。長榮海運則發表聲明,長榮海運基於營運需求之任何投資皆經獨立專家出具報告、經審計委員及董事會依程序通過,股東針對長榮海運投資的指控與事實完全不符。針對25日長榮海運某位股東控告本公司董事一事,長榮海運一向注重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本公司暨子公司舉凡重大資產取得與處分,均依據本公司暨子公司資產取得或處分處理程序辦理,除取得業界具公信力之專家出具資產價值評估報告外,另委請獨立公正會計師針對各案交易價格出具合理性意見書,所有資產取得與處分案均經本公司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核議通過,並依主管機關規定發佈公告、重訊與辦理重大訊息記者會等事宜,相關程序皆遵循法規,各該資產之取得亦均為公司長遠發展所需,絕無任何違法情事,該股東之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依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登記資訊,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之董事長為張國華先生並無疑義。自2016年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逝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依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第7條第9項及第10項規定,一致同意指定由張國華先生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 (常任董事長)之職位至今。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所登記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之常任董事長為張國華先生,並無疑義。該名股東主張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的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應為張國煒先生或張國明先生,此為毫無法律根據之錯誤事實。長榮海運一向尊重所有股東的意見,董事會及經營團隊也會站在公司永續經營的角度繼續努力為股東爭取最好的權益,董事會與經營團隊基於營運所需之任何決策皆經得起檢驗。若為有心人士操作或唆使他人做出影響公司營運的行為,對長榮海運的聲譽造成傷害,公司也將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捍衛公司的清白。
台積電重挫尾盤爆搶短買盤 鴻海力守百元觀察102元支撐
晶圓龍頭大廠台積電(2330)今(23日)受到國際局勢不穩影響,股價開低走低,最低來到543元,終場以544元作收,跌破5日線及10日線,也成為壓抑台股今天重挫189點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今天成交量萎縮到2.2萬張,遠低於上周五的近4.5萬張,不過最後一檔出現4199張的大量,幾乎占了台積電今天整場成交量的2成,同時盤後鉅額交易也有1050張,不禁令投資人好奇是不是有法人或主力趁低進場。法人指出,從台積電日前法說會給的展望來看,基本上沒有太差,影響今天股價走跌的關鍵還是國際局勢,這種短期非基本面因素所造成的股價壓低,不排除會有搶短的買盤進駐。另外鴻海(2317)也受到中國查稅等衝擊,早盤也是開低盤,不過全場多方力守100元大關,防守力道相當強。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表示,鴻海籌碼主要在內資,尤其是今年6月外資轉賣超後,鴻海的融資就一直在增加。分析內資買鴻海的理由,不外乎三點,首先是認為子公司工業富聯賺錢,再來是鴻海本身淨值比低,第三是存股族最愛,整體來看,鴻海今天下跌雖然在技術面是往下跳空直接破102元的短期支撐,因此短線先觀察本周是否能站回102元。
「鼎立」秦庠鈺吸金136億遭判11年 欠稅高達6209萬行政執行署全追回
「鼎立」集團負責人秦庠鈺涉吸金136億元遭判刑11年定讞,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發現,鼎立旗下1間公司欠稅6209萬元,秦庠鈺先前僅歸還1493萬元後潛逃。桃園分署為此扣押秦庠鈺債權,並出售股票將積欠稅款全額徵起。桃園分署指出,鼎立1間子公司欠繳2009年至2013年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暨罰鍰共6209萬元,桃園分署分析該公司交易明細,發現與鼎立集團業務密切,且秦男有使用該公司存款做其他投資,傳訊多名員工,並檢視相關刑案判決,確認秦男實質掌控該公司金流,卻未繳交欠款。桃園分署在2015年向桃園地方法院聲請管收秦男,當時法官裁准秦男提出200萬供擔保即免予管收。雖未管收成功,秦男決定採分期繳款方式,不過潛逃出境後就中斷,僅繳交1493萬元。桃園分署說,秦男2018年因持偽造護照入境泰國遭逮捕入獄,2020年9月,因泰皇慶生大赦而出獄,隨即被遣返回台服刑。桃園分署多次赴台北監獄促其再提出清償方案,數度協商後,秦男才鬆口,並表示願意提供其對第三人之債權給桃園分署執行。桃園分署向法院調閱卷宗,才確認債權為真。不過桃園分署詢問該民眾,該民眾起初否認債權,因此由國稅局向其提起訴訟,1審開庭後,民眾才同意變賣股票。因為避免鉅額交易影響股價,還分3次委賣股票,共得到4716萬元,將秦庠鈺所有欠稅等清償完畢。
董娘賣股聽看聽2/申讓方式有玄機 法人:投資人趨吉避凶看這四點
遇到「董娘賣股」,小投資人該如何?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提醒三步驟,投資人首先要先了解大股東申報轉讓的種類,再來判斷當時公司股價的狀況,才能清楚明瞭可能對於股價的影響,及該如何因應。陳唯泰說,公司大股東申報轉讓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一般交易,也就是直接在公開市場賣出,比較會形成賣壓,若股價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代表市場有買盤承接。第二種是贈與、第三種是信託,整體來說,市場對於股價的影響是比較偏中性,有時候還有一點點偏多,因為這兩種方式都要繳贈與稅,而課稅的基礎,是股價跟面額的差距,換言之,當公司大股東不太會在股價上漲後去進行贈與或信託,應該會在股價上漲之前就進行。第四種是鉅額交易,多半是與特定人用對敲的方式來進行。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投資人看到公司大股東申讓持股時,要觀察申讓者身分、賣出張數、股價位階及公司營運狀況、申讓方式,來判斷後續影響。(圖/CTWANT資料)至於要如何解讀公司經營層及大股東申報轉讓的動作,陳唯泰說,有四個觀察點,包括申讓者身分(誰在賣)、賣出張數(佔其持股比例)、股價位階及公司營運狀況、申讓方式。分析師陳威良整理3月間台股有多筆申報轉讓資料,以3月16日為例,裕融(9941)被母公司裕隆(2201)以鉅額逐筆交易方式申讓20000張,以當時裕融股價約172元,是公司股價從去年10月124元一路反彈到183元後的整理,算是近期高點來看,小投資人可能以為「大股東要倒貨了」,但因採取鉅額逐筆交易,也就是有特定人承接,市場解讀為有利於後續營運,因此未形成賣壓,股價反而緩步向上,朝前波高點接近。農林董事在3月初以一般交易賣出持股,分析師指出,儘管股價短線反彈,但反倒有假突破真破底的意味。(圖/桃園市政府提供、報系資料照)另個是農林(2913),董事林金燕在3月1日以一般交易方式申讓1000張,從張數來看不是太大,但交易方式是在公開市場上賣掉,「這就是投資人要關注的重點,是不是公司高層對於後續營運有甚麼看法。」陳威良分析,農林股價則是從21.9元先連漲兩天,最高來到23.25元,就出現下殺,跌破季線及半年線,在技術型態有一種「假突破真破底」的味道。簡言之,遇上大股東申報轉讓,陳威良提醒,投資人首先要注意申報轉讓的人是誰?若是董事長、總經理,還有其配偶,就要比較嚴陣以待,如果是一般經營階層,嚴重性就比較沒有那麼高,只要是申報轉讓,「短期的股價效應或許是,但最終還是要看公司營運。」
泰山72小時內賣掉近九成全家持股賺55億 大股東龍邦氣爆要提告
泰山(1218)今天(5日)鉅額逐筆交易持有的全家(5903)股票4.33萬張,總金額逾80.97億元,處分利益達54.53億元,雖於晚間舉辦重大訊息記者會確認該案,但卻僅說「不清楚誰買走」而未開放媒體提問離場,此舉引發大股東龍邦國際嚴詞抗議,將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訴並研擬依法提告。泰山今晚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董事長室副總經理雷松清表示,為活絡長期股權投資價值、提升股東權益及改善財務結構,經12月2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授權董事長於不超過43,500張範圍內處分全家便利商店股票,當天完成內部人轉讓持股之申報並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根據櫃買中心公布鉅額交易資料,泰山於星洲瑞銀券商賣出43,300張全家股票,共有兩筆交易,每股金額187元,總交易金額逾80.97億元,泰山處分持有全家50.1萬股權約87%。「全家今天收盤價有191元,僅用187元出脫股權,是否賣的太快?」泰山小股東向CTWANT記者說。泰山大股東龍邦國際晚間也對此發出聲明,泰山5日晚間召開重訊記者會後,即為確認已完全處分全家股份,此舉已經嚴重損害公司商譽,並對公司治理造成不可抹滅之損害,更漠視廣大股東權益。龍邦作為大股東,將循正規管道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訴並研擬依法提告。泰山透過國泰綜合券商鉅額逐筆交易,出脫全家股權。(圖/截圖櫃買中心)龍邦國際指出,龍邦一直以來以穩定泰山經營體系、協助公司長遠發展為目標,持續買進泰山股票為公司一貫立場。針對日前12月2日泰山董事會決議處分所持有之絕大部分全家股份之議案,事前既無詳細之評估,亦未於董事會中為詳細說明。且因違反公司法必須經過股東會決議之規定,更對公司之經營有莫大之傷害,獨立董事杜英達已表示反對意見,本公司所屬之代表人董事於會中亦強烈反對,然董事會仍違法決議通過該等無效之議案。龍邦為保護泰山公司全體股東之權益,更於今日(12月5日)去函公司與全體董事表明該等董事會決議依法無效,但仍發生如此憾事,本公司將採取所有法律程序,訴究相關人等之法律責任。更遑論原本於上周五董事會中告知,將於半年內從優賣出之全家股份,卻僅在不到72小時內召開記者會並告知處分全家股票,整個記者會過程卻不到90秒就倉促結束,也不接受任何記者提問,無論是交易對象以及與董事會當中說明的處分完全不相同,公然欺騙董事會,泰山公司此舉更罔顧全體股東之權益。敷衍了事的惡劣態度,連代表社會大眾的記者問題都不甩,可見泰山公司之傲慢。泰山公司針對大股東龍邦公司的疑問,回覆如下:一、 本案之處分過程完全符合程序,包含經理部門事先徵詢二位外部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並經過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的充分討論,經董事會合議決議後及通過相關授權事項後,始進行相關出售程序。 二、 全家便利商店係泰山企業之長期投資,售出全家股票完全不影響公司本業經營,並不適用公司法第185條之規定,歷年來已有許多上市公司處分長期投資股份之案例可供參考。 三、 泰山投資全家便利商店,歷年從全家分得之投資收益,佔公司淨利的比重,從2017年的高達91%,逐步降低至2020年的56%,顯見公司大幅改善本業經營,減少對業外投資收益之依賴,透過處分此業外投資,將可進一步專注於本業經營。 四、 國內外的投資環境詭譎,對未來便利商店的經營有許多挑戰,現階段進行此投資的獲利了結,除了確保公司股東利益,更可改善財務結構、充實營運資金,促進公司本業之增長。 五、 今日重大訊息說明會直播結束後,亦補接受記者採訪,並無迴避或敷衍。
兄弟分家啟動? 長榮海花38.2億大買長榮鋼斥資86億元取巴拿馬貨櫃碼頭股權
長榮(2603)為強化美洲營運以及擴大投資環保綠能事業,4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多項議案,最受市場矚目有二:第一是子公司長榮海運(亞洲)取得巴拿馬箇朗貨櫃碼頭100%股權,第二為取得長榮鋼(2211)股票。因近兩年營運表現暢旺、獲利穩健,自有資金充裕,長榮評估長榮鋼的營運布局與公司看好的產業前景相符,同樣重視環保綠能方向,兩起投資案均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的各項營運與投資計畫。子公司長榮亞洲投入2.68億美元(約新台幣86.22億元),向關係人取得巴拿馬箇朗貨櫃碼頭100%股權,及斥資約38.2億元取得長榮鋼普通股7.92萬張、19%股權,每股成交價為48.2元。長榮表示,考量巴拿馬箇朗貨櫃碼頭為長榮及子公司位於美洲海運區域中最重要之轉運樞紐港,透過長榮亞洲向兩家子公司長榮香港、Clove以及關係人Ally分別取得9%、40%及51%股權,藉以強化長榮及子公司美洲區航運服務網絡及海運事業之布局。因長榮國際在10月26日申報轉讓將出脫21.69%長榮鋼,轉讓日從10月29日到11月28日。正逢長榮集團兄弟兩派經營權之落幕,市場研判應是兄弟四人已經同意將解算長榮國際、長榮巴拿馬國際,目前正朝著此計畫進行。另外,長榮也在晚間公告代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Asia)以4600萬美元取得阿布基爾港(Abu Qir Port)20%股權,若加上巴拿馬箇朗貨櫃碼頭100%股權,長榮共計斥資3.14億美元投資兩大碼頭,加計買長榮鋼,共斥資新台幣139.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長榮鋼最大股東長榮國際,透過鉅額交易轉讓所持有的長榮鋼9.11萬張,也引發市場聯想。不過長榮強調,此次是透過集中市場取得股權,若長榮國際順利轉讓長榮鋼所有股權,屆時長榮將躍居長榮鋼第一大股東。
台新金H1獲利45億元 彰銀持股10.41%六年內處分掉
台新金(2887)今天(23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44.77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32元,每股淨值12.74元。對於外界矚目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所生之訴訟案,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在最高法院法官及調解委員協調下獲得圓滿結果,台新金已於8月10日向法院撤回對財政部提出的訴訟,當天並以盤後交易方式釋出104.88萬張彰銀股票,持股彰銀總額降至已發行股份10.41%。林維俊強調,台新持續履行對金管會承諾,於6年內處分所有彰銀持股,截至目前為止已陸續透過發行可交換債、可交換特別股、鉅額交易等方式處分彰銀持股。林維俊並進一步說明,台新金今年上半年公告獲利44.77億元,一方面受第二季全球經濟情勢進一步惡化影響,通膨壓力加劇、先進經濟體貨幣緊縮、區域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等諸多干擾,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另一方面,去年併購保德信人壽後續衍生評價變動,以及啟動彰銀處分也產生相關會計處理變動影響,若排除併購案及處分彰銀等影響,稅後淨利的年減幅度縮小至3成內,與主要同業一致。在子公司台新銀行存、放款表現方面,企業放款穩健成長,今年第二季全行總放款餘額年成長達5.4%,外幣放款年成長10%,臺幣放款年成長為4.3%,總存款餘額年成長亦達7.3%。信用卡簽帳金額及毛手續費收入年成長分別達7.6%、6.2%,有效卡數也持續成長已逾411萬張,特店家數逾16萬家持續成長並穩居市場前段班。子公司台新人壽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4.77億元,因持續推出新產品,加上銀行保險通路銷售動能支持,上半年初年度保費FYP收入100.57億元,而上半年總保費收入達168.18億元。子公司台新證券上半年稅後淨利2.28億元,受國內外證券交易市場不穩、台股交易量下滑影響,經紀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小幅減少。
名醫遭「股票群組」詐騙2千萬 他怒揭作案手法…嘆:上了血淚的一課
許多投資人都有多個「股票群」或「基金群」,但要小心其中可能暗藏詐騙陷阱。一名資深醫師就在股票投資群組裡的老師、助理和證券經理話術攻勢下,宛如「鬼遮眼」般匯出2,000多萬元,最終血本無歸,令他大嘆上了血淚的一課。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該名醫師起初只想增加有關台股資訊的管道,且「沒打算投錢」而加入群組,怎知群組成員們就像大家族一樣聊得非常熱絡,讓他逐漸卸下防備,且一名「老師」之後不斷報出非常準確的明牌,令醫師決定正式加入會員。一名自稱「統一綜合證券開戶專員」的經理,在醫師入會後要求他線上開戶,並介紹一個「簡體字網站」來下載APP,而醫師一見APP名稱是統一綜合證券後,便不疑有他的下載。接著同個「老師」就向醫師表示要成立私募帳戶進行鉅額交易,希望會員們能進行投資。醫師透露,儘管起初匯錢到私募帳戶「感覺到一些怪怪的」,但因一開始的投資獲利極佳,超過40到50%,以及APP上的數字與相關紀錄都跟真的一模一樣,於是對私募帳戶投資7次,總金額高達2,000多萬元。未料從群組、老師到APP全都是詐騙陷阱。等醫師發現會員要被扣高額傭金、每次私募的帳戶都不同與老師要求會員匯款需通報後,才決定退出並試圖領回本金,但對方不斷以各種話術拖延,且很快就「解散群組,電話打不通、APP也無法連線」。醫師報警後驚覺還有其他20到30名受害者,且光是「老師」就有90幾個帳戶,令醫師直呼「只能當作上了血淚的一課」。
馬斯克棄1.3兆推特收購案 狗狗幣創辦人稱早知道「這個目的」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在8日放棄收購推特,這筆高達440億美元(約1.3兆新台幣)的鉅額交易案突然喊卡,目前推特已經向馬斯克提起訴訟,想要迫使他完成收購,沒想到竟反遭馬斯克狠酸,在推特上曬出自己「狂笑四連拍」發文嘲諷,不過與馬斯克鬧翻的狗狗幣創辦人帕爾默(Jackson Palmer)就表示,他早就知道馬斯克會退出收購案,因為馬斯克已達成「這個目的」。馬斯克取消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交易,推特董事會主席表示要起訴。(圖/達志/美聯社)馬斯克今年4月提議440億美元買下推特引發全球關注。不料,他近日指出,因為推特嚴重違反協議中多項條款,以及簽訂協議時有虛假和誤導的陳述,宣布將終止收購推特。據《商業內幕》報導,在馬斯克宣布停止收購推特後,美媒《連線》就收到來自推特員工的內部消息,聲稱股價已下滑11%的推特,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亂。馬斯克取消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交易,推特董事會主席表示要起訴。(圖/達志/美聯社)對此,曾與馬斯克鬧翻的狗狗幣創辦人帕爾默在推特指出,他早在數月前知道馬斯克會退出收購案,帕爾默重提他在5月30日接受澳洲媒體Crikey訪問時的說法,表示他在得知對方要收購推特,就得知馬斯克的計劃是要從內部毀了推特。狗狗幣創辦人帕爾默在推特指出,他早在數月前就知道馬斯克會退出收購案。(圖/翻攝自@ummjackson推特)當時,帕爾默表示,「馬斯克在推特散播大量的分裂與不信任,造成大量員工流失,並摧毀大家對推特的信任。當然,他也可能幻想自己可以建構另一種替代方案,但我猜他是想要以更低的價格完成收購,所以他才這麼做」。馬斯克推文放上狂笑四連拍,嘲諷推特。(圖/翻攝自@elonmusk推特)兩人先前就曾隔空進行過多次對罵,當時,帕爾默宣稱,馬斯克是個「不懂程式碼的騙子」,而馬斯克則回嗆,「連我12歲小孩寫的程式碼都比帕爾默好」。這起併購案破局後,推特表示要對馬斯克提吿,要透過法律繼續執行併購。不過,馬斯克11日直接曬出4張大笑照片回應,照片附註「他們說不讓我買推特」,還貼出一張查克羅禮士(Chuck Norris)下棋照片,只見近側棋盤只剩一子,遠側棋盤則滿滿棋子,嘲諷「chuckmate」(薑死,取自將死諧音「checkmate」),似乎應證帕爾默指馬斯克想毀了推特的說法。馬斯克也曬出查克羅禮士下棋照片諷刺「將死」。(圖/翻攝自@elonmusk推特)
彰銀案纏訟17年終和解 台新金申讓逾136萬張
台新金控與財政部纏訟17年之久的彰銀案,終於要結束了!台新金2日申報轉讓逾136萬張彰銀持股(近13%),轉讓方式包括兩大部分,一般交易有10萬4,885張,鉅額逐筆交易125萬8,628張。對此,財政部也將號召公股行庫及民營壽險合力承接。市場解讀,這象徵台新與財部上演大和解,雙方官司也可望就此終結。台新金控申讓彰化銀行持股概況。(圖/報系資料照)台新金2日申讓彰銀的進一步相關資訊,將在6日重大訊息說明。台新金去年以來按合併人壽時的承諾,要在六年內出清彰銀持股,目前進行第二階段處分,即發行己種記名式交換特別股,發行總股數3億股。依2日的申讓公告,未來完成後,台新持有彰銀股權,將從目前214萬267張(約20.41%)減至77萬6,753張,已剩7.41%。據了解,整個接手彰銀股權的陣容龐大,除財政部轄下絕大部分公股銀行都會出動,包括台灣菸酒、台灣金聯等有台股投資部位的公營事業機構,都將共襄盛舉。此外,包括國泰金、中信金、富邦金等金控旗下的壽險,也已應邀接手彰銀股權,為避免影響彰銀股價,大部分會以盤後鉅額交易的方式釋出。近來彰銀股價已站上每股18元,讓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歧見較先前拉近。據悉,台新金去年曾以接近每股15.6元的價位,將彰銀股權賣給花旗轄下的信託帳戶,但之後台新金對財政部一直堅持要用每股18.2元以上的價位釋出,讓財政部大傷腦筋。市場主要是質疑,當時接手彰銀的是花旗轄下客戶的信託帳戶,對於實際接手者身分,及台新金之後堅持要用每股18.2元以上的價位出脫給其他投資人,中間有近3元的價差,讓不少金融業者因而對承接彰銀股權有所遲疑。對此,台新先前也發表聲明強調,台新一向以最大誠意與財政部解決彰銀爭議,提出各種合理可行方案,但針對部份調解過程及內容外洩,不應以不實資訊誤導大眾,妨礙該案調解進行,甚至對股市產生不當影響。(相關新聞見A3)
台新金雙軌啟動「彰銀清零案」 EB發行50億、申讓要賣10萬張股票
台新金控(2887)公告111年3月自結稅後淨利為7.9億元,累計合併自結稅後盈餘21.4億元,每股累計稅後盈餘EPS為0.15元;在啟動「清零彰銀股權案」,4月初掛牌發行公司交換債(EB)50億元,代號為台新金E1,昨日收盤股價為111.70元,昨日也公告一個月內欲出售所持彰銀(2801)10萬張,轉讓後自有持股仍逾206.2萬張。台新金4月8日公布自結盈餘數據,3月單月獲利的7.9億元,含金控取得台新人壽交易合約中之或有價金評價受殖利率上升影響4.31億。台新金股價於4月8日收盤來到20.95元。同一天,彰銀則公告大股東台新金申讓其持股10萬張,期限至5月中旬。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今年3月23日於台新銀30周年慶生會後表示,台新金先前已宣布會透過發行特別股、可轉債及盤後鉅額交易等方式,出脫所持有的彰化銀股權,去年6月台新金遂透過盤後鉅額交易,已售出約2%,目前台新金還持有逾20%,將會持續執行,目標2027年前全出清。隔日,3月24日台新金則公告發行國內第一無擔保交換公司債50億元、每張面額10萬元的公開說明書,依票面金額的100.5%共發行5萬張,採詢價圈購方式對外公開銷售,並於4月1日掛牌發行公司交換債(EB)50億元,代號為台新金E1,昨日收盤股價為111.70元。根據台新金公布的3月自結盈餘數據,台新銀行3月稅後淨利10億元,累積稅後淨利為32.2億元,單月稅後淨利較前月成長25%,係因本月計息與營業天數較上月增加,致銀行淨利收及淨手收較上月成長;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3月底逾放比為0.13%,備抵呆帳覆蓋率為988.98%。台新證券3月稅後淨利1.3億元,較上月成長,主係營業天數增加及證券市場交易日均量增加,致公司經紀業務成交量提高,經紀相關手續費收入增加;累計前3個月稅後淨利2.1億元,主係國際情勢變動、證券市場指數下跌且成交量較去年減少,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營業證券處分及評價利益皆較去年下滑。台新人壽111年3月稅後淨利0.2億元,較前月減少主係因本月新保單銷量增加致首年損增加;累計稅後淨利13.2億元,主係因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以及受台幣貶值影響致兌換利益增加,整體獲利表現優於同期。
「彰化銀股權」何時清零? 台新金林維俊:近期發行EB啟動出脫案
台新金控(2887)總經理林維俊今天(23日)表示,近期將再度啟動出脫彰化銀行股份的財務計畫,目標在2027年以前能夠達到完全出清;至於台新金股利政策,今年則不會將台新人壽獲利併入計算。2005年財政部釋出彰化銀行公股引來各路人馬競標,台新金以每股約26.12元、總價365億元標得彰銀特別股取得22.55%股權;如今在成功併購美商保德信人壽之後,台新金也決定出脫所持的彰化銀股權。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今天在台新銀30周年慶生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有記者問何時會達到出脫彰化銀股權「清零」目標?林維俊則進一步說明,去年6月台新金透過盤後鉅額交易,已出脫約2%的彰化銀股權,目前台新金持有的彰化銀股權還有逾20%,近期會透過採取發行公司交換債(EB)等財務操作,啟動出售彰銀股權案。林維俊表示,先前台新金已宣布會透過發行特別股、可轉債及盤後鉅額交易等方式,出脫所持有的彰化銀股權,因此會繼續施行該案。
泰豐擋南港3/賣祖產變現救泰豐!元大馬佩君有意見 跟進馬述壯、母親蕭祥玲轉讓股權
泰豐輪胎(2102)面臨大股東南港輪胎(2101)將在10月底前召開股東臨時會,取得經營權來勢洶洶,市場盛傳馬家第三代鞏固董事會立場鬆動,先是堂弟馬述壯辭去董事,上週另一席董事馬佩君也申報出售代表的大天投資近50℅股權,且昨天董事會中決議出售中壢廠土地前,據悉馬佩君曾提出許多意見,並要求公司提供完整財務報告,恐非支持該出售案。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泰豐董事馬佩君代表大天投資,選任董事時持有泰豐174萬2861股權,已在6月11日提出股權轉讓85萬股,將採取一般交易,轉讓時間為6月14日起至7月13日。由於轉讓股權未逾選任時股權的一半,不會影響馬佩君該董事席次。泰豐先是在5月20日董事馬述壯辭職後,連續兩天盤後交易出現共逾7億元的鉅額股票出售,釋出約6℅股權,市場陸續傳出泰豐創辦馬氏家族第三代馬述壯(馬述健的堂弟,其父親馬紹祥為馬述健的叔叔,母親張仙平為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的姐妹)、元大馬家(泰豐董事馬佩君,其父馬德玲為元大馬志玲胞弟、母親為蕭祥玲)等大股東的股權,似有出現鬆動之勢,而6月9、10日及15日,泰豐盤後仍出現多達數億元的鉅額交易等,南港輪胎則已買進泰豐股權逾30%,研判馬述健可掌控股權約逾1成多。2004年泰豐50週年慶,前排左起二叔馬紹祥、奶奶馬于心素、父親馬紹進,後排左起堂弟馬述壯、馬述健以及堂弟馬述康一同出席。(圖/報系資料照)泰豐昨天上午召開董事會,基於防疫措施,出席董事分別於三個會議室採取線上會議,討論的議題包括處分中壢廠土地或子公司泰誠公司全部股權及子公司泰鑫公司全部股權案;遴選專業不動產公司辦理公開招標處分上開資產;及委任專業顧問公司擬訂中壢廠土地重劃作業書面計畫案。南港輪胎副董事長趙國帥便發表聲明,以南港持有泰豐逾3成股權的大股東身分,認為包括他自己與董事長馬述健等各位董事、獨董,應該是「看守內閣」身分,此時泰豐並未出現資金缺口,不宜在疫情嚴峻、商業活動低迷的此刻,出售土地,也反對其他提案。會後,趙國帥回答記者提問,南港輪胎是否會參加中壢廠土地公開招標案,他說「不排除」。而根據世邦魏理仕、仲量聯行的土地鑑價約為60億元、上百億元,與外傳200億元的開發價值尚有距離。本刊調查,泰豐中壢廠占地4.4萬坪,分為兩塊,靠近忠信路的2.7萬坪為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原設有生產線現已停工,其中東南隅約4000坪倉庫,2017年曾發生大火;桃園市地重劃作業預計2022年9月核定,一旦開發,生產線將移至桃園觀音廠。至於靠近中華路的1.7萬坪空地,1999年轉型為工商綜合區,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共同開發協定,作為大型購物中心、倉儲量販與停車場空間使用。原本馬述健認為這2塊地,應無法以公開招標處分土地,如今接受大股東南港輪胎今年2月的提案,據知情人士說,通過此案的董事希望能在9月底前完成。南港輪胎副董事長趙國帥。(圖/趙世勳攝)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泰豐中壢廠於1960年以每坪成本約230元取得,年產約300萬條輪胎,由於位於中壢市中心,2001年以每坪22.5萬元坪出售給家樂福,其餘土地以市地重劃方式,自工業區變更為第二種住宅區用地,開發面積約4.4萬坪,約有1.7萬坪已變更為工商綜合區,由泰鑫建設負責,另2.6萬坪工業用地廠房,則由泰誠開發持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應該是馬述健所做的焦土策略,泰豐輪胎喊賣地很多年,要賣也不是件壞事,只是一旦違法賤賣,恐會涉及掏空公司,南港勢必會追究馬述健及買家的法律責任。」馬述健此刻突然提出泰誠、泰鑫這兩家的土地(或是泰誠、泰鑫這兩家的股權),都要採公開標售的方式出售。站在泰豐股東的立場,雖樂見馬述健終於同意以公開標售方式處理這兩筆佔泰豐資產近六成的重大資產,但除了時機不對,108年7月24日桃園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35次會議決議,泰豐中壢廠(目前在泰誠名下)應「同時」與「另一區塊」之土地,一起以市地重劃方式開發,如無法合併開發時,中壢廠就不能取得應有之條件完成都市更新,屆時必須回復為工業區,而將來如有再變更為其他使用分區時,需另再負擔10%之回饋。股東質疑,當時泰豐公司為什麼會接受這種顯然對公司不利的條件,又「小塊土地牽制大塊土地」是否有被綁標之嫌?是否有圖利他人之嫌?應請馬述健詳細說明。再者,中壢捷運將於117年通車,屆時整體環境與目前不可同日而語。不過,董事會中仍通過出售中壢廠土地等案,依據泰豐重訊指出,受到美國商務(DOC)於110年5月24日通過對台及多國乘用及輕卡車胎案之反傾銷案終判稅率,已影響公司主要市場美國之接單全面性衰退,使得本公司營運產生衝擊。為面對現況變通求存及追求公司永續經營並顧及公司及股東最大利益考量下,董事會決議通過先行全面停止中壢廠生產,並申請員工大量解僱,非美國市場之訂單由觀音廠承接及出貨,以維繫客戶及本公司營運。並會將美國訂單轉與海外代工合作生產,以逐步恢復對美供貨。去年7月,馬述健邀請林學圃到教父牛排用餐,林學圃提議「土地我開發,輪胎給你做」被拒,雙方最後未達成共識。(圖/本刊繪圖組)泰豐輪胎現任董事長馬述健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接到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親自來電說買進泰豐股權,且表達欲取得董事席次意願後,馬述健遂邀請林學圃於教父牛排聚餐並深談五個多小時。「林學圃說由他來管理土地,我來負責輪胎本業,高端輪胎交由南港輪胎生產、低端輪胎由泰豐製作等建議後,我覺得不符合泰豐善長研發製作高端輪胎的經營理念,沒有答應他。」馬述健向本刊記者提起會面內容。而去年取得一席次董事的南港輪胎於今年2月起,先是建議中壢土地採公開招標未獲董事會通過,接著提案解任3席獨董,泰豐公司派也提案解任南港輪胎董事,並見報紙開始刊登給泰豐股東公開信,質疑馬述健為何反對公開招標土地等諸多事項,公司派也回擊「泰豐的美國反傾銷高稅率是遭南港輪胎池魚之殃」,點燃經營權戰火,延燒至今雙方砲火愈加猛烈。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面對南港輪胎名譽董座林學圃的來勢洶洶,一肩扛起,全力反擊。(圖/王永泰攝)泰豐輪胎簡介位於桃園中壢市的泰豐已有67年歷史,1954年由來自山東的馬岐山與胞弟馬積善合資300萬元創辦,主攻民生及軍用輪胎,是台灣首間輪胎廠。目前有中壢廠、觀音廠,年產量各300萬條輪胎,又以出口北美市場為最大宗占總營收的8成。馬家第三代馬述健於24歲時,回台加入泰豐並開創FEDERAL品牌等,現為泰豐董事長。泰豐創辦人馬氏兄弟與神通苗家、大成長城韓家、廣豐賀膺才、六和宗家、元大馬家等家族,被通稱為「山東幫」。第一代馬岐山有五個小孩,女兒馬紹文嫁給了廣豐賀膺才次子賀鳴琴;馬岐山年邁後,第二代長子馬紹進接手泰豐,創造每年營收逾10億元的佳績,泰豐輪胎的市占率維持2成5。馬紹進當家時期,一度因健康之故,和弟弟馬紹祥、馬紹泰等共治泰豐,當時元大集團馬志玲胞弟馬德玲也曾擔任泰豐副董事長,總經理馬紹祥則為馬述壯的父親、現任董事長馬述健的叔叔。
捲共諜案卻變洗錢遭起訴 向心:對個人的極大侮辱
捲入共諜疑雲的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婦,台北地檢署依《國安法》偵辦500天後,卻依違反《洗錢防治法》起訴。台北地院首開庭,夫婦倆均否認犯罪,向心更指本案不只是對他個人,更是對香港金融監管體系極大的侮辱,「我不是共諜,更不是洗錢罪犯」,未來將在審判中證明清白。向心當庭表示,他在香港資本市場從事大手交易將近30年,也就是台灣所稱的「鉅額交易」,這種業務特點就是公開透明、監管嚴格,永遠不會違法,檢察官稱他做虛假交易,不僅是對他個人極大侮辱,也是對香港金融監管體系的極大侮辱。向心說,法院對他限制出境,可以理解是基於檢察官起訴的一方之詞,未來會在審判中,向法官證明清白,期待法庭能有公正審判。洗錢是國際公罪,他不可能棄之不顧,無罪之身不會逃亡成為通緝逃犯。向心強調,他不僅不是共諜,更不是洗錢罪犯,他一生從未犯罪,連交通違規都沒有,起訴指控他的罪名,完全無視大手交易監管規則,並非事實;媒體報導檢察官為了繼續留他在台灣,而起訴洗錢,他對此盲目起訴的做法非常不能認同。庭後,向心自本案爆發以來,第一次公開首訪。他說,他這一生都沒有犯過罪,今天莫名其妙被控洗錢,這是對他人格的侮辱,從事資本市場生意的人,特點就是事先要審批、事後有監察,這種是全世界最高難度的業務,根本不可能有虛假、有違法,後面由法官來還他們清白吧。
永大許作名辭職!日立全面接掌 機電、電梯兩岸事業體
永大(1507)今天一連發了八則重訊,其中6個是高層的人事異動,原董事長許作名辭職,新任董事長為日立出身的長島真(Nagashima Makoto)。許作名同時也辭去中國永大電梯設備總經理一職,改由台灣日立電梯董事長金原慶武擔任。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日立)全資子公司台灣日立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今日(26 日)合併子公司永大機電工業的董事會做出決議,任命出身於日立的長島真(Nagashima Makoto)為永大機電新董事長, 即日生效。同時董事會也選任長島真為永大機電的子公司永大電梯設備(中國)有限公司的新董事長,出身於日立的金原慶武為新總經理。台灣日立電梯於 2020 年 10 月透過鉅額交易,追加取得了永大機電的股份,至今日立集團已持有該公司發行股份總數(不含庫藏股)的 51.1%。日立基於與永大機電超半世紀合作,堅持深耕台灣走向國際。永大機電成立於 1966 年,是台灣最大的電梯企業,在中國大陸也以公寓住宅用電梯為中心開展業務,是業績穩定的優良企業。日立從永大機電成立之初就協同合作,並於 1968 年出資參股,雙方合作至今已超半世紀,建立了深厚友誼和合作基礎。日立今後會繼續加强與永大機電的合作,通過提升在台產品的技術含量深耕台灣,通過擴大在中國和亞洲的電梯產品陣容和提高競爭力以增加新梯接單量,通過拓展保養臺數規模提升收益率,加速事業的全球化進程。
日立巨吞4.1萬張 寶佳遭奇襲 恐失永大經營權
上市電梯廠永大機電經營權恐將再次異動!13日盤後出現一筆逾4.1萬張的鉅額交易,相當於約10%的股權易手,市場傳出賣方是原本支持目前公司派的外資勢力,買方則被指為持股逾四成的第一大股東日商日立。若傳言屬實,日立持股總和一舉過半,將撼動現有由永大董事長許作名與寶佳集團組成的永大公司派經營權。對相關傳言,記者14日致電公司,代理發言人張瑞薰並未接聽電話,無法取得公司方面的相關說詞。平日股價交易量不到千張的永大,13日成交量突爆增至4.16萬張,其中超過4.1萬張為盤後配對交易,成交金額高達29.58億元,每股交易價為72元,比13日盤中最高價67.3元還溢價近7%,相當不尋常。根據交易所資料,永大13日盤後配對交易的4.1萬張股票均為外資賣出,對照永大股本41.08億元,相當於10%股權易手,讓永大原本就不穩定的經營權,投下變數。市場傳出,13日永大10%股權的賣方,其中之一是美國電梯巨擘OTIS(奧的斯),以「匯豐託管歐蒂斯公園景觀公司」名義持股6.07%;另一賣方,可能是與OTIS同列永大十大股東的「台銀保管馬拉松倫敦投資專戶」(合計持股約3%)。至於有實力能一口氣出資近30億元吃下永大10%股權的,市場不做第二人想,均臆測是第一大股東日立。根據今年4月20日的永大十大股東名冊,日立透過台灣日立、日立製作所、日立大樓系統三家公司,合計持股永大39.59%,後續自9月29日止持股又增至40.52%,若13日購入這10%股權,日立總持股有一舉過半的實力,取得召集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的權利,進而問鼎永大經營權。但依據法令時程,股臨會召集最快要三個月,意味永大經營權再變,最快也得等到明年初。事實上,永大自2018年爆發經營權之爭以來,日立對於爭取永大經營權一直勢在必得,並在去年公開收購永大28%股權,然去年遭現任公司派提前召集股東臨時會狙擊無法如願。今年7月日立獲投審會通過增資台灣日立40億元,市場與13日永大的盤後鉅額交易連結,讓台灣日立有能力開出每股72元的高價,自其他外資手上收購永大持股,取得過半股權優勢。永大股價近一周來出現戲劇性變化,9月底起如搭火箭般出現V型反彈,短短六個交易日從55.3元,一路拉高至13日的最高點67.3元,漲幅高達27%。14日永大成交量爆減至285張,股價66元、下跌1元。